(1)借机牟利: 绵竹一桶装水卖到50元,绵阳某些出租司机团伙勾商打的10元起价,不打表,拉远不拉近(以前6元起价,打表) (2)毫无社会责任心,我利最大: 学校某餐部枉称受灾学生在其处寄地用餐影响其“生意” (3)生死你事,与我无关: 学校某领导被问及如何处理震后情况时居然大言:“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是‘考验’你们学生意志的时刻。” (4)震地校医,依费就疗,不费不疗 亲身前往问津,胡称无钱便索药,结果校处医务人员不给药,还照找借口说自己药也有“成本”。天!这什么世道? 食品、帐篷、雨具……都是地震后救济救难的物资,而不少非法商家却借机发起了“国难财”。为了让灾区群众和后方民众能够购买到急需的生活物资,地震后成都市物价局特地针对食品、饮料、衣被、雨具、帐篷、药品等抗震救灾物品以及主城区加油站成品油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拉网检查。针对囤积居奇和乱涨价的违法行为,昨日成都市物价局特地通报了一些典型案例。其中,帐篷销售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比较凸显。 此外,成都市物价局再次郑重告诫,各经营者在抗震救灾期间必须加强价格自律,并欢迎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及时拨打“12358”价格投诉电话,举报价格违法行为。 案例1:2008年5月18日对位于一环路南三段16号附25号的成都市武侯区健力体育文化用品店进行检查,查实该店销售无任何产品说明及质量保证的4-5人用的帐篷,地震前该帐篷在我市销价为480元/顶,现标示销价为800元/顶,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对此,责令其立即整改,并依法予以罚款1万元。 案例2:成华区诚信帐篷篷布加工厂在2008年5月13日至5月18日期间将实用帐篷从地震前的450元/顶上涨至550-800元/顶的价格销售,将班用帐篷从地震前的750元/顶上涨至1300元/顶的价格销售,构成哄抬价格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恢复帐篷正常销售价格,并罚款8000元。 案例3:2008年5月18日查实位于驷马桥路的成华区贵均帐篷篷布加工部,在2008年5月13日至5月18日期间,将5月12日地震前销售价格为650-700元/顶的五幅帐篷,上涨至1200元/顶销售,推动帐篷价格过快上涨,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并予以罚款7500元。 案例4:位于一环路南三段12号附2、3号的武侯区西行漫游者户外用品店,在2008年5月18日经营中,经营现场标示原价1180元/顶,现价(惊爆价)760元/顶。经查实,该店在2008年5月18日前从未销售过帐篷,无任何帐篷成交记录,故帐篷标示的原价1180元/顶事实上不存在,构成虚构原价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并依法予以罚款1万元。 案例5:位于跳伞塔的蜀山行户外用品经营店,在2008年5月18日销售帐篷中,在物价部门前期已提醒告诫的情况下仍未明码标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价格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予以顶格罚款5000元。 案例6:2008年5月16日,在帐篷专项检查中查实,位于青羊区武都路的战旗军需,在物价部门前期已提醒告诫的情况下仍未按规定明码标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价格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予以顶格罚款5000元。 案例7:成都长运彭州锦城运业有限公司驾驶员汪辉在5月13日14时左右,驾驶牌照号为川A·FC335出租车在彭州西门胆结石专科医院搭载三位去市内天府路市场的乘客时,不打表计价收费,按政府定价应收取5元车费(起价2元+实际里程×元/公里+燃料附加1元=5元),实际向乘客索取10元。构成高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的违法行为,市物价局对成都长运彭州锦城运业有限公司罚款4万元。同时,责令该公司立即纠正价格违法行为。 等等等等
1、成都某高档住宅区非灾区出现救灾专用帐篷 网友发出了之救灾专用帐篷照片,上面赫然写着“四川省民政局救灾专用”!!!。2、公安特警北川抓获28名趁火打劫犯罪嫌疑人 正在北川灾区抗灾抢险的公安特警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抗灾秩序的重任。灾难发生后,有人奋不顾身地去抢险救人,也有几个别不法之徒以自愿救灾、寻找失散亲人等名义在灾区偷盗财物。截止5月17日,在北川灾区执行特警任务的重庆特警已经抓获了在灾区趁火打劫偷盗财务的犯罪嫌疑人28人。搜出手机18部,现金3万多元。在北川县城一个倒塌的金店旁边,5名男女神色慌张,每人的每个手指上都带着金戒指,经盘查,全是偷的。3、《旅游新报》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 5月19日出版的第60期《旅游新报》在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刊发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昨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给予《旅游新报》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对《旅游新报》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据悉,旅游新报社已通过网络发表致歉信表示,尽管该期周刊系提前编印,但报道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在全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报社以最沉痛的心情和最真挚的诚意,向全社会公开道歉,并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网友的恳切批评和帮助。该报已按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要求停刊整顿。 4、公安部曝光11个借赈灾募捐账户 账号户名开户地 建行6227002930200016730李梅冬湖南省湘潭市 建行6227003768040000053张巨丰重庆市 建行6222803329335000242李吴利广东省广州市 农行6228481090142439215熊勇光湖南SZ沙市 农行6228482420362831016黄丽湖南省张家界市 工行6222004000107073082申政广东省深圳市 工行6222004000118455567黄坤广东省深圳市 农行6228480210235039315王振华陕西省西安市 农行9559980252369924615高万永山东省济南市 农行6228482022240221210黄柯亮福建省南平市 建行6227007100330006812扬攀贵州省贵阳市 5、向各地手机用户发布虚假捐款短信钱财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不法分子打着抗震救灾的名义,向各地手机用户发布虚假捐款短信钱财。据介绍,目前佛山市公安局110共接报并核查了21起利用汶川大地震灾情,通过发送短信进行虚假募捐行的行为。 6、震灾中趁火打劫无德导游盗走网吧营业款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波及西安震感强烈,全国人民纷纷将援助之手伸向灾区,而西安一导游却在地震发生时,趁场面混乱、四下无人之机将一网吧内营业款盗走,17日被西安碑林警方刑拘。5月12日14时,正值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波及西安震感强烈,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派出所辖区的南关正街一网吧发生了一起特大盗窃案件。 犯罪嫌疑人利用地震发生后,网吧收银台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趁火打劫,将网吧的营业款6000余元盗走。 此案发生后,长安路派出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对网吧内的监控进行调取和现场走访,发现有一名在网吧上网的男子在地震发生后,返回网吧取自己丢落的东西时,又到收银台将网吧的营业款盗走。根据该男子使用网卡所遗留的姓名信息,民警利用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对此人进行全国人口信息查询比对,发现一名姓梁的人与其信息吻合,通过大量的排查工作,最终确定该梁就是盗窃网吧的盗贼。之后,民警围绕犯罪嫌疑人在网吧接触过的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到犯罪嫌疑人的住所,随即进行守候。5月16日早晨5时将犯罪嫌疑人梁尉威抓获。据了解,其系西安一旅游公司的导游。 17日记者采访时,梁尉威始终用手臂挡住自己的脸,来躲避镜头,对于自己趁震灾趁火打劫的行为,他称自己现在非常后悔,知道自己错了。7、《2男子建网站借地震赈灾为名网上被抓(图)》 两名通过在网上设立虚假募捐网站,从中窃取捐款人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的犯罪嫌疑人,今天下午被押解到江苏。 在全国人民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纷纷捐款捐物的时候,两名鬼迷心窍的男子竟从中觅到了发财“良机”。他们在网上设立虚假的募捐网站,一旦有人捐款,捐款人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就会被他们窃取。江苏公安网警部门,经过24小时紧张侦查,急赴广东中山,在他们作案未遂情况下即将两人抓获。8、《灾区抓获两名趁火打劫犯》9、《趁火打劫被抓获内江警方严打入室盗窃者 》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瞬间波及内江,建筑物明显震荡,全市居民纷纷向空旷地段撤离。然而,却有一些不法分子趁火打劫、浑水摸鱼。公安民警尽职履责,迅速将其拿下。 12日15时30分,邓人玮在大洲广场足球场盗得在此避灾的群众袁某红色提包一个(内有100元现金,手机一部价值400余元),内江市中区公安分局民警很快将其抓获。 同日16时,李兵趁地震时窜至东兴区平安路金鹰幼儿园楼上,趁一住户到楼下接孩子未关门之机,入室盗窃现金3500元,被东兴区公安分局民警抓获。 同日20时,胡江趁地震时群众在外避灾之机,窜至市中区“绿色港湾”小区,翻窗潜入一住户家中,盗窃价值2000余元的DVD一台、手机一部和现金420元,后被市中区公安分局巡逻民警现场抓获。 目前,上述3名趁火打劫人员已分别被警方刑事拘留、行政拘留。10、抗震救灾物资绵竹土门镇的时候遭到哄抢!11、管理员侵吞救灾物资被拘“5·12”大地震发生后,德阳市立即启动应急物资采购预案,并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严肃处理。21日,一名因涉嫌侵吞救灾物资的人员被警方刑事拘留。 在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昨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德阳市纪委通报了一起涉嫌侵吞救灾物资的典型案件。据介绍,5月21日下午,罗江县公安局万安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将救灾物品放在万安镇老北街靠西街口的一个门市里。警方接报后立即调查。罗江县委紧急召开常委会,要求严肃处理。当晚,这名涉嫌侵吞救灾物资的某训练基地聘用管理员王亚栋被警方刑事拘留。12、辽宁女子视频辱骂四川灾区人民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际,5月21日上午,网络上的一个视频瞬间激起网民们的愤怒。该视频中一女子辱骂四川地震长达5分钟,还骂的津津有味。据了解,该女子已被沈阳警方抓获。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多着了:四川官员暴打志愿者;有关系就能霸占帐蓬;哄抢救灾物资;人民遭灾,官员大笑(绵阳讪委书记);用救灾款给职工买高档消费品;吧主禁止谈灾区政治(绵阳吧吧主);哈哈——官方、民间都有,实在写不完。
汪国真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和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简而言之,汪国真的诗歌实际上是将千百年来的各种至理名言,以押韵分行的形式更浅白地表达出来,是一种思想的快餐,哲理的炒卖。这些作品中缺少诗人面对世界独特的感悟,缺少诗歌最应当具有的真切情感。只是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而已。 至于汪某曾声称要拿取“诺奖”之类的言辞,则今日已成为文坛笑柄。一切缺少真正厚度的东西,都将成为昨日黄花,至多以史料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记忆里。 十年代初,诗坛曾经为一个人热闹过一段时间,这个人,名字叫做汪国真。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179X,国内统一刊号CN13-1386/G4,邮发代号18-340。《学苑教育》是由学苑新报社和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国教师报》河北采编中心联合主办的省级教育新闻理论平台,服务于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部门及教育机构。《学苑教育》栏目设置专题研究、学苑论坛、学苑简讯、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班主任之友、管理手记、课程教材研究、 教法与学法、教学反思、教学文萃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世纪方舟大厦B座16层 学苑教育杂志社(050011) 学苑集团,由1997年成立的北京学苑科技开心中心发展壮大而来,目前集团以在职人员高端教育为核心,有短期考前辅导系统、学位教育系统、出国培训系统、企业管理咨询系统、海外交流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服务、企业咨询、国际交流、图书出版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目前集团由中际华夏企业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学苑科技开发中心、学苑纵横文化交流中心、加拿大爱尔德纳中心四家全资企业组成。目前集团业务在全球范围开展,先后在多伦多、法兰克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设立直属分部。并与全球50家机构组成了庞大的学苑集团业务网络群。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以“智力服务于社会、提高企业与个人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用我们的努力,与大家共同“启迪广袤思维,追求卓越表现,迈向成功与卓越”。 中际华夏—管理咨询、学位教育系列:由学苑集团的中际华夏企业管理中心承担运作。定期举办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研讨会、论坛,为政府与区域经济决策、企业投融资与管理咨询等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十年来,中际华夏始终把自身定位于“为区域产业提升与地区发展提供服务的综合型咨询机构”。学苑中国—短期考试辅导系列:由学苑集团的北京学苑科技开发中心承担运作。历经十年发展,考试培训内容已涵盖了所有研究生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国家外语类的等级考试。优秀的培训辅导和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使得学苑中国成为中国在职教育行业中的一个知名机构。学苑纵横—图书策划与出版系统:由学苑集团的学苑纵横文化交流中心承担运作。主要负责学苑教育集团在职教育培训、在职考研、企业管理与咨询等方面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工作。在多年学历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出版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辅导丛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辅导丛书、全国普研考试系列辅导丛书、企业管理与咨询等领域的图书、音像制品等。爱尔德纳—出国培训系统、海外交流系统:学苑集团与加拿大爱尔德纳中心共同投资成立的北京爱尔德纳中心承担运作了学苑集团的出国培训和国际交流业务。主要业务:来华投资咨询和考察、地方招商引资、出国培训、出国就业服务等。我们的业务在加拿大和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汪国真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 汪国真经典诗文选,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国真和洛湃“热潮诗”的杨光治,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
汪国真的诗歌主要写的是友情,所以得到了较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过我们心灵的诗人。 另外,汪国真还是80后著名写手王寒星的启蒙者,“王寒星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受汪国真等人的影响,1998年当时他在长治卫校上中专,同学的一本盗版诗集让他认识了汪国真这个九十年代初成名的中年诗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诗集出版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的最高。当时汪国真那种特有的细腻和温暖感染了不满十七岁的王寒星。他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仿照式写作。”可以说,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很多的年轻人,他不愧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2002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他还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台山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杜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2003年他又入选中国文联出版杜当年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一书。
中国出版的研究和赏析汪国真作品的专著已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风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汪国真其人其诗》、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年轻的诗与思》、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汪国真的诗》等16部。
1932年,冯英子进入《昆山民报》、《新昆山报》做记者,后任苏州《早报》记者兼编《大光明报》,苏州《明报》战地记者兼上海《大晚报》记者,后入上海《大公报》为战地记者。1938年,冯英子参加组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抗战期间,分别在国际新闻社、《力报》、《正中日报》、《前方日报》、《中国晨报》等报社任职,任多家报纸的总编辑。1945年,他任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新中华日报》总经理,苏州《大江日报》社长。1949年任香港《周末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香港《文汇报》总编辑。1953年,任上海《新闻日报》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60年调任《新民晚报》编委,1981年任《新民晚报》副总编辑。还曾经担任过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大地文化社社长,《当代中国上海卷》副主编。是一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名记者、老报人,著名杂文家、时评家,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冯英子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先后在10多家报社担任记者、编辑、总编、社长等职,1987年,冯英子被评为第一批高级记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8月5日,冯英子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图①:六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图②:李四光、竺可桢等著名科学家为《十万个为什么》撰写的原稿。 制图:蔡华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了大量优秀科普读物,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是影响巨大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原创科普图书著名品牌。自1961年4月推出,《十万个为什么》不断推陈出新,至2013年8月出版了第六版,发行量超过1亿册,居中国科普读物发行量之首。1998年,该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五版(新世纪版)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1960年,我有幸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主要作者之一,从此与《十万个为什么》结下不解之缘,参与从第一版直至2013年第六版所有版本的写作。回顾《十万个为什么》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对于当今出版科普读物也有些许有益启示。《十万个为什么》的诞生《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创始者,当数资深出版家、当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即自然科学读物编辑室)主任王国忠。1959年为了向国庆10周年献礼,他查阅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图书,发现数量很多,但都是几万字的小薄本。他和编辑到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爱问“为什么”。于是从1959年年底开始,便准备着手编一套大型问答式自然科学丛书。王国忠动员编辑们献策,在一块黑板上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设想。不知道是谁,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得到一致赞同。《十万个为什么——室内旅行记》是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伊林在1929年出版的一本书,很受欢迎。1934年,这本书在上海同时出现3种不同的中译本,其中以董纯才译《十万个为什么》影响最大。新中国成立后,王汶、郑缤、余诗琴的中译本均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书名。伊林在这本书里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室内旅行,从水龙头到炉子再到衣柜,边旅行边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诸如“面包里面的小窟窿是哪儿来的?”“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层厚的衬衫暖和?”著名科学家高士其在1954年6月1日《人民日报》上曾用16个字概括伊林作品的特点:“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写了20余个“为什么”,只有5万多字。王国忠决定打造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组成丛书。最初的计划是出版5册,即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编辑们深入到中小学,从孩子们那里征集3000多个为什么,使《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为什么”来自生活,贴近小读者。编辑部最初约请上海师范学校的7位老师写了一年,可是书稿枯燥无味,像教科书。编辑们调整组稿思路,改为约请一批科学小品作家写稿,把一个个“为什么”写成一篇篇文笔生动的科学小品。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是逐册推出的。最早出版的是第一分册,即物理分册,在1961年4月出版。第五分册,即生理卫生分册,在1961年10月出版。物理分册第一次印刷仅为5000册。那时,少年儿童读物起印数通常是2万册或者更多。物理分册“试水”成功后,化学分册在1961年5月第一次印刷就增至3万册。《十万个为什么》出版,没有举行隆重的新书发布会,只在新华社1961年5月21日关于“六一”新书的电讯中,有这么一段:“《十万个为什么》分五集,‘六一’前能和读者见面的是第一、第二集,书里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启发少年儿童去思考和探索自然的奥秘。”第一篇给《十万个为什么》以高度评价的书评,是1961年6月4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的署名“言微”的《和孩子们一起学点〈为什么〉》。“言微”是《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的笔名。他路过书店,从众多的少年儿童读物之中,发现了《十万个为什么》。当时,他只读到《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第二分册,便给予这套丛书肯定。1961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开始选登《十万个为什么》,并写了一段编者按加以推荐,在青少年中产生广泛影响。1961年8月至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第四、第五分册,使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五册出齐之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杂志(半月刊)在196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上,选载了《十万个为什么》并加编者按加以推荐。从1961年11月起《北京日报》《大公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安徽日报》《广西日报》等都开始选载,《十万个为什么》在全国遍地开花。196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栋榕森”的“读书随笔”,文章的题目便是《十万个为什么》。“栋榕森”是出版家陈原的笔名。文中评论该书:“书凡五卷,不胫而走,可知人们多么想获得更多的科学常识了。”196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用三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推介《十万个为什么》:一是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报道《〈十万个为什么〉大受欢迎》,同时刊登《十万个为什么》第一至第五册封面;二是发表社论《培养孩子爱科学》;三是发表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王国忠的《热情之花,协作之果——〈十万个为什么〉编辑札记》。《十万个为什么》从诞生之时起,便依靠过硬的质量和独特的魅力,被广大读者认可。不间断的修订再版之路《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总共8个分册,总共收入1484个“为什么”,105万字,总发行量达到580万册,奠定了图书的品牌基础。《十万个为什么》一炮打响后,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提出了近5000个“为什么”。为了适应读者需要,少年儿童出版社很快决定修订《十万个为什么》,从1964年到1965年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科学小品文风,充实内容,按照学科门类分册出版,使《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系统化。第二版分为14册,总共收入2003个“为什么”,作者队伍比第一版扩大一倍。第二版的另一重大改进,是聘请诸多著名科学家担任顾问,为每分册审稿,以保证科学内容准确。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傅鹰、钱崇澍、苏步青等,担任《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的顾问、审稿人。第二版的内容比第一版本更加丰富、系统、准确,是一个较完善的版本。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修订,推出第四版。第四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大体上保持第二版的规模和创作特色,仍是14分册,仍保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风格。1990年初,少年儿童出版社着手推出新的“续编本”,即已经出版的14分册不动,增加新的分册。“续编本”总共10个分册,如此一来,《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增加到24分册。采取这样“续编”的方式,好处在于保持了原版本的完整性,而“续编本”则全部是新增的“为什么”。第四版发行的时间最长,从1980年持续到1999年,将近20年,所以第四版发行量很大,印数达3000万册。在出齐《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之后,199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筹备出版第五版。因为在1999年出版,第五版通常被人们称为“新世纪版”,有几大特色:一是紧凑、简练,从第四版的24分册,缩减为12分册;二是与时俱进,除保留原版中的基础科学知识部分,刷新了2/3的篇幅,涉及50余个学科,3000多个“为什么”,新增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基因科学等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总计300余万字;三是强调科学家的作用,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这部书的编委会,众多著名科学家担任各分册的主编;四是首次设立索引资料分册,读者依照关键词,可从资料分册查到相关内容在书中的具体位置。201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启动第六版编辑工作。第六版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作者以科学家为主。第六版有115位院士参与前期策划,21位院士担任分册主编。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作者(大都是科学工作者)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写作。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亮相上海书展:全书600万字,收入4500个问题,80%的“为什么”更新,7000余幅彩色图片。第六版共18册,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卷、专题卷、热点卷。第六版提供了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展现全球科技和文明新成果,聚焦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十万个为什么》凝结着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代编辑的心血,汇聚着上千位科学家和科普作者的精心创作,承载着数以万计读者的多年呵护。更重要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发展之路,也是新中国出版史的缩影。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十万个为什么》不断修订再版,内容吐故纳新,使这套丛书成为常青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万个为什么》还会出第七版、第八版,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科学启蒙读物。(作者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之一,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编辑:思羽
正厅级。新民晚报的总编辑属于正厅级,一般的高校校长的级别是一样的,级别是比较高的
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
《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河北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于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年9月28日,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省委、省政府研究,以新华日报为主报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正式组建。《新华日报》由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主办,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潘子年任社长,华岗任总编辑,章汉夫任副总编辑,熊瑾玎任总经理。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报社迁往重庆继续出版。1947年2月18日被国民党查封,共存在9年多。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办。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在江苏淮阴创办,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1948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行,为中共中央华中工委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为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创办,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一直发行。2012年元月1日起,《新华日报》专门开辟通往北京的绿色通道,北京京西宾馆、江苏饭店、南京大饭店等首都重要窗口单位的读者,都可以看到当天新鲜出版的《新华日报》。
总编(报社主编)是媒体、出版社、资讯公司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负责对公司或该机构的总体经营发展和主营业务大方向的把控。对总编辑工作作一概括就是:把握出版方向,负责图书质量,营造发展环境,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一般报纸的副主编可以设一到两个。副主编就是主编的助手,具体协助主编负责报纸的宏观事宜,并指导和监督编辑部的其他成员的采编等工作。所以要根据报纸期刊的工作安排去决定副主编人数。因为报社的类别不同,其主编的级别也随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中宣部直属报社,如人民日报社,其社长为副部级,主编(或总编)为副部级或正厅级。各省、直辖市党的机关报,其社长为正厅级,主编(或总编)为副厅级。各省府所在地的市党报,其社长为副厅级,主编(或总编)为正处级。各地级市党报,其社长为正处级,主编为副处级。各县级市党报(有的县尚未设立),其主编为正科级。其余的非党的机关报社,一般为合资或私营,企业性质,其主编非事业编制,没有固定级别!主编和总编的区别如下1、定义不同。主编是对某种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学报、年鉴、丛书、辞书、文集、选集等)编辑事务主持者的称谓。总编是总编辑的简称,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业务总管。总编是新闻媒体、学术期刊、出版社等单位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2、职责不同。主编的职责是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编辑业务。总编总编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编辑和采访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并协调版面配置、采访人力调动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
京华时报的创始人是吴海民。
吴海民。1988年起历任《新闻出版报》总编室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兼机动记者组组长、新闻部主任,中宣部出版局调研员,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副司长,《中国引进时报》总编辑,《京华时报》总编辑,《京华时报》社长,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海民贡献:
作为京华时报的创始人,吴海民带领报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京华时报成为北京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报纸之一。
吴海民结合报业实践深入研究媒体产业经济及经营管理,创立媒体企业建设的“媒体木桶模型”,做出深刻揭示媒体演变发展规律的“中国媒体大变局”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反映了中国报人的远见卓识,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整个报纸产业的战略转型。
总编辑岗位职责
总编辑岗位职责有哪些?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那么大家想知道总编辑岗位职责吗?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总编辑岗位职责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总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决策人,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所履行的是“各项编辑工作的指挥者,出版方向的把握者与选题的总策划,书稿审读加工的终审者,编辑责任制度的负责人”职责。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应定位于出版社技术上的总负责人,出版社法人经营上的得力助手,通过掌控出版方向,进行选题总体设计,使出版社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对总编辑工作作一概括就是:把握出版方向,负责图书质量,营造发展环境,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
总编辑简介
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不设置社长的新闻、出版单位,总编辑除管理编辑业务外,还要管理行政工作;设置社长的单位,总编辑专门管理编辑业务。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较小型的媒体之中,总编辑常须自行参与编采业务;然而在较大的媒体事业,总编辑往往只是编采部的专业经理人,负责的工作在大致规划编采走向,而不直接参与编务。
总编辑工作内容
总编辑在媒体的垂直组织架构下,通常掌管「编辑」与「采访」两个大部分,而平行还与业务、发行、广告等部门合作。在大型的媒体中,总编辑之外还有「总主笔」一职,负责主管报社的言论系统,例如社论、评论、读者投书等,但在小的媒体中,通常由总编辑担任两种职务。
总编辑主要的.工作在于主持编务会议,决定该媒体的新闻走向,并协调版面配置、采访人力调动等等。一般而言,总编辑底下还有主管版面的编辑主任及主管采访的采访主任。在没有编辑主任的媒体中,总编辑还需要决定版面配置;在没有采访主任的单位,总编辑则同时需要决定记者的采访资源分配,指挥记者或各采访单位。
此外,总编辑通常还担任分、核稿的工作。许多电视台最近也开始引进「总编辑」的头衔。
总编辑职业生涯
总编辑虽然是所有编辑之长,但在大部分的媒体中,总编辑都不是由职业编辑晋升,而是从采访部门拔擢。资深的采访人员通常会先担任采访部门中、高阶主管,之后再转任副总编辑等职务,最后升任总编辑。在台湾,综合报纸的总编辑多为政治或经济记者出身。
总编辑编务原则
理论上,总编辑与其他编辑、记者一样,都是媒体负责人的「客卿」,只对自己的新闻专业判断负责。但由于媒体竞争激烈,通常总编辑也需要向市场妥协,例如安排「公关稿」或是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动而改变报社立场,或在外力的胁迫下,改变、增加、撤销记者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