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民营企业建设研究论文

民营企业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民营企业建设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提 纲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二)正确区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三)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二、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二)创新文化(三)培养敬业乐群精神(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五)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三、怎样发挥企业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概述(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三)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浅析企业文化建设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特别是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对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精神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谋求企业生存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尤其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更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两个相交的圆,既有互相渗透影响的相同部分,也有本质不同独特互补的不同之处。(二)正确区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第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1 、工作目标相同。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2 、工作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对象都是企业的全体员工。3 、工作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 、工作内容相似。一是在经营行为方向,建立和坚持行为准则、企业道德,维护企业信誉,树立良好形象,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二是在价值观方面,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统一,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三是在企业精神方面,强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第二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1 . 内容不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培养企业精神、确定企业目标、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路线政策、形势任务教育等方面的教育。2 、主导力量不同。企业文化的优劣及建设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对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建水平。(三)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第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新的理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文化,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企业最佳效益,促进其发展。第二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避免企业员工出现“精神危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划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众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 、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发展为出发点。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2 、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物质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总之,只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更新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二、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国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大家余世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公有的价值观,是一种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共有的认识,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迅速,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地改进。(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是重要的,其内涵需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其形式如果没有体现内涵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而“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且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有形”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关注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并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他们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二)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三)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着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企业才会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当然也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因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借鉴国外的成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民营企业塑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规划和目标。通过内培和外训,将员工教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把这种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学习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总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这项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怎样发挥企业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概述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 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1.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2.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1.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2.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3.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1. 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2. 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3. 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4. 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三)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 “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的作同时,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参考文献】[1]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M].人民出版社,.[3]李宗红,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屈燕妮.论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5]胡新贵,王德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救治[J].经济师,.[6]《企业文化与CI策划》 张德、吴剑平 2008. 5[7]《企业文化生存指南》 埃德加 H.沙因(美)2004。5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1/100 【题 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王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2/100 【题 名】民营酒店企业文化逾越混沌的路径抉择 【作 者】任曼姝 【刊 名】企业活力.2007(8).-64-65 3/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 【作 者】王彩梅 【刊 名】理论导刊.2007(8).-17-19 4/100 【题 名】民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 【作 者】江斌 胡建宏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4-335 5/100 【题 名】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6-338 6/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 【作 者】吕金记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7 8/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作 者】张晓燕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病态探析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376-377 10/100 【题 名】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模式 【作 者】徐向农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155-158 11/100 【题 名】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邱浓璋 【刊 名】职业圈.2007(07X).-58-60,56 12/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薛雯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91-291 13/100 【题 名】浅析中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 者】高峰[1] 聂飞[2] 【刊 名】天府新论.2007(B06).-50-51 14/100 【题 名】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考 【作 者】刘纵宇 黄予辉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S).-254-254 15/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作 者】柏锐 【刊 名】辽宁经济.2007(6).-49-49 16/100 【题 名】从传化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经济.2007(11).-59-59 17/100 【题 名】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作 者】刘玉生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18/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障碍及创新走向 【作 者】周达军 【刊 名】管理现代化.2007(3).-29-31 1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作 者】洪和根 【刊 名】兰州学刊.2007(6).-177-178 20/100 【题 名】浅议生命周期视角中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刘秋英[1,2] 罗新星[1]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57-58 21/100 【题 名】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 【作 者】耿荃盛 【刊 名】民营科技.2007(6).-51-52 22/100 【题 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颜怀坤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X).-293-294 23/100 【题 名】全国企业文化(葵花药业集团)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言》发表 【作 者】姚咏梅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2007(6).-35-35 24/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 【作 者】张辉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7X).-17-18 25/100 【题 名】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黄静 【刊 名】职业圈.2007(05X).-38-39 26/100 【题 名】民营企业档案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宋征宇 朱永平 【刊 名】现代企业.2007(5).-31-32 27/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陈洪权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28/100 【题 名】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作 者】陈娟[1] 朱浩[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29/100 【题 名】致富不忘乡亲 立志回报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元魁 【作 者】无 【刊 名】党史文汇.2007(5).-F0003-F0003 30/100 【题 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鲍丽娜[1] 鲍丽[2]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5).-66-71 31/100 【题 名】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文化论 【作 者】张开云 周尚万 杨敏 【刊 名】企业经济.2007(2).-21-23 32/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 【作 者】郭庆海 【刊 名】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104-105,106 33/100 【题 名】基于熵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分析 【作 者】张晓辉[1,2] 王莉[3] 【刊 名】社会科学战线.2007(3).-305-306 34/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工商.2007(5).-32-33 35/100 【题 名】我国民营企业构建特色文化研究 【作 者】胡永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7(29).-41-42 36/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 【作 者】廖小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99-299 37/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作 者】刘云涵 吕英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32-132 38/100 【题 名】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 者】陶宇[1] 陈小燕[2] 【刊 名】企业经济.2007(4).-111-113 3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的诟病与诊疗 【作 者】李雅斯 【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95-97 40/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科技智囊.2007(E05).-6-10 41/100 【题 名】民营印刷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作 者】叶惠荣 【刊 名】中国印刷.2007(1).-64-68 42/100 【题 名】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步出维谷探究 【作 者】杜雨芳 【刊 名】经济前沿.2007(4).-62-64 43/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王磊 【刊 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8-60 44/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以安徽省民营企业为例 【作 者】胡永 【刊 名】财贸研究.2007(2).-152-153 45/100 【题 名】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 者】吴军 【刊 名】山西科技.2007(2).-8-10 46/100 【题 名】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作 者】杨朝伟 【刊 名】中国档案.2007(4).-44-45 4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作 者】邹农基 【刊 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2-26 48/100 【题 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刘建波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57-57 4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作 者】孔凡真 【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6).-34-36 50/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 者】田芳[1] 许生龙[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40-14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文献

求:论文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的最新参考文献目录论文已经写好,但导师嫌参考文献太少太旧。请帮帮我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最佳答案由提问者推荐匿名用户[1]张佑林. 企业文化及其变革的评述——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视角[J]. 经济问题,2013,01:31-35. [2]陈镇然.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关系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3,01:25-26. [3]范后生.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 绿色科技,2013,02:244-247. [4]谢健,付映杰. 民营企业党建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温州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2:24-31. [5]罗微.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影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75. [6]彭靖里,Jeanne·杨,李向春. 企业文化特征与竞争情报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 情报杂志,2013,01:10-14. [7]张颖.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02:246. [8]周应堂,倪嘉骊,徐宁家,张玉林,朱建军,周琪,宋祝兵.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3,01:168-171+147. [9]李恩平,陈子凤. 企业—城市两体双向互动效应对区域科技型人才储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6:39-44. [10]王礼. 浅谈企业文化与“走出去”战略[J]. 有色金属工程,2013,02:15-17. [11]陈淼,刘霞. 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究——以奥康集团为例[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7. [12]石清华. 孝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及其影响途径分析[J]. 北方经贸,2013,02:119-120. [13]罗微.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刍议[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91+194. [14]许彦华. 企业文化基因的理论证成研究[J]. 求是学刊,2013,02:71-76. [15]王飞绒,方艳军. 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01:36-43. [16]徐海波. 职业化管理能力对家族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信任的中介作用[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4:99-104. [17]王萍.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1:113-115. [18]胡占君,金海水.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3:71-75. [19]李正梅. 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机理分析[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2:36-37. [20]姚亚杰,郅丙寅,陈晓虎.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5:116. [21]唐海燕.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04:172. [22]邵雪廷. 企业文化特质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3,04:173-176. [23]金爱兰.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铁道经济研究,2013,Z1:46-48. [24]张丽荣. 试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5:60-62. [25]李莹. 浅析企业文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9:96-97. [26]王娜.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 中国外资,2013,05:182+184. [27]许智阳.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的关系探究[J]. 商,2013,01:16-17. [28]陈晓芳,孔繁国,黄文才. 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 商,2013,01:18-19. [29]李斌. 有关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3,10:320. [30]许拥军. 浅谈我国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 经营管理者,2013,04:346+342. [31]吴素春,项喜章. 基于企业文化的中国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 当代经济管理,2013,05:40-45. [32]吕宪栋,刘元园. 论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286+288. [33]钟颖. 新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思考[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3-4. [34]袁绍爽. 企业文化在网络新闻媒体管理中的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4:92-93. [35]孙佰芳,贾艳玲. 企业文化熵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3,05:75-76. [36]周惠英.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4:29-30. [37]陈伍香,许奥杰. 环境不确定性对不同企业文化的旅游相关企业低碳投入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J]. 旅游论坛,2013,02:43-48. [38]陶燕. 思考企业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3,09:182. [39]林琳. 试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优化[J]. 经营管理者,2013,16:335. [40]王荣,楼靖. 浅谈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2:7-8. [41]王红云. 浅谈建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 新疆有色金属,2013,02:107-110. [42]胡乾,尹建国. 地域文化视角下小型企业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171-173. [43]汪树全. 企业品牌及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8-91. [44]闫放,金兆怀,张香武.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环境与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J]. 情报科学,2013,08:37-41. [45]刘延梅. 现阶段企业文化现状及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72. [46]李彦颖. 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影响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1:88. [47]王丽红. 试析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效用[J]. 中国商贸,2013,15:52-53. [48]刘宁. 华为文化对内部控制的作用与反作用[J]. 会计之友,2013,17:70-73. [49]石美彦. 论企业文化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6:4-5. [50]张建.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3,08:66. [51]闫放,金兆怀. 多元文化、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作用关系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3,06:91-97. [52]潘利峰.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 中国井矿盐,2013,04:44-46. [53]黎明. 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155-157. [54]仲伟民. 浅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34-235. [55]乔东. 试论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04:52-55. [56]李轩. 重庆市涪陵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8. [57]刘喆,吴建鸣,刘金花. 浅谈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发展[J]. 电子世界,2013,12:207-208. [58]尹建华.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 时代金融,2013,15:333-334. [59]胡瑞,陈清华,张小娜,朱佳力. 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模式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3,05:336-337. [60]谢源虎,何坤. 浅析企业文化对当代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8:20-21. [61]何华.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溯源与前瞻:一个文献综述[J]. 市场论坛,2013,06:37-39. [62]李旭龙. 浅谈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建立原则[J]. 现代商业,2013,17:164. [63]陈巧华.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互动[J]. 商,2013,11:51-52. [64]知秋. 再谈企业文化[J]. 现代商业,2013,20:8-13. [65]杨辉.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J]. 中国工程咨询,2013,02:59-62. [66]王运鹏. 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2013,21:111-112+128. [67]杨静. 基于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6. [68]顾旺.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及管理的影响——由国家电网企业引发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3:253+255. [69]刘湘国. 嘉兴民营企业转型的企业文化制约[J]. 嘉兴学院学报,2013,04:63-66. [70]谢鹏. 网络传媒环境下企业文化良性发展的路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12-13. [71]施建忠.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2013,04:171. [72]权娜娜.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27-28. [73]张忠胜. 浅析企业文化的建设[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6:70+79. [74]冯国平. 推进企业文化新发展的对策——豫园集团的实践探索[J]. 上海商业,2013,06:44-49. [75]祁阳,杜亮.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64-65. [76]吴凯雷.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 科技广场,2013,07:187-192.

1/100 【题 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王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2/100 【题 名】民营酒店企业文化逾越混沌的路径抉择 【作 者】任曼姝 【刊 名】企业活力.2007(8).-64-65 3/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 【作 者】王彩梅 【刊 名】理论导刊.2007(8).-17-19 4/100 【题 名】民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 【作 者】江斌 胡建宏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4-335 5/100 【题 名】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6-338 6/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 【作 者】吕金记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7 8/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作 者】张晓燕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病态探析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376-377 10/100 【题 名】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模式 【作 者】徐向农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155-158 11/100 【题 名】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邱浓璋 【刊 名】职业圈.2007(07X).-58-60,56 12/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薛雯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91-291 13/100 【题 名】浅析中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 者】高峰[1] 聂飞[2] 【刊 名】天府新论.2007(B06).-50-51 14/100 【题 名】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考 【作 者】刘纵宇 黄予辉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S).-254-254 15/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作 者】柏锐 【刊 名】辽宁经济.2007(6).-49-49 16/100 【题 名】从传化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经济.2007(11).-59-59 17/100 【题 名】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作 者】刘玉生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18/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障碍及创新走向 【作 者】周达军 【刊 名】管理现代化.2007(3).-29-31 1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作 者】洪和根 【刊 名】兰州学刊.2007(6).-177-178 20/100 【题 名】浅议生命周期视角中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刘秋英[1,2] 罗新星[1]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57-58 21/100 【题 名】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 【作 者】耿荃盛 【刊 名】民营科技.2007(6).-51-52 22/100 【题 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颜怀坤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X).-293-294 23/100 【题 名】全国企业文化(葵花药业集团)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言》发表 【作 者】姚咏梅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2007(6).-35-35 24/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 【作 者】张辉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7X).-17-18 25/100 【题 名】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黄静 【刊 名】职业圈.2007(05X).-38-39 26/100 【题 名】民营企业档案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宋征宇 朱永平 【刊 名】现代企业.2007(5).-31-32 27/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陈洪权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28/100 【题 名】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作 者】陈娟[1] 朱浩[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29/100 【题 名】致富不忘乡亲 立志回报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元魁 【作 者】无 【刊 名】党史文汇.2007(5).-F0003-F0003 30/100 【题 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鲍丽娜[1] 鲍丽[2]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5).-66-71 31/100 【题 名】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文化论 【作 者】张开云 周尚万 杨敏 【刊 名】企业经济.2007(2).-21-23 32/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 【作 者】郭庆海 【刊 名】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104-105,106 33/100 【题 名】基于熵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分析 【作 者】张晓辉[1,2] 王莉[3] 【刊 名】社会科学战线.2007(3).-305-306 34/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工商.2007(5).-32-33 35/100 【题 名】我国民营企业构建特色文化研究 【作 者】胡永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7(29).-41-42 36/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 【作 者】廖小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99-299 37/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作 者】刘云涵 吕英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32-132 38/100 【题 名】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 者】陶宇[1] 陈小燕[2] 【刊 名】企业经济.2007(4).-111-113 3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的诟病与诊疗 【作 者】李雅斯 【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95-97 40/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科技智囊.2007(E05).-6-10 41/100 【题 名】民营印刷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作 者】叶惠荣 【刊 名】中国印刷.2007(1).-64-68 42/100 【题 名】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步出维谷探究 【作 者】杜雨芳 【刊 名】经济前沿.2007(4).-62-64 43/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王磊 【刊 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8-60 44/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以安徽省民营企业为例 【作 者】胡永 【刊 名】财贸研究.2007(2).-152-153 45/100 【题 名】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 者】吴军 【刊 名】山西科技.2007(2).-8-10 46/100 【题 名】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作 者】杨朝伟 【刊 名】中国档案.2007(4).-44-45 4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作 者】邹农基 【刊 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2-26 48/100 【题 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刘建波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57-57 4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作 者】孔凡真 【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6).-34-36 50/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 者】田芳[1] 许生龙[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40-141

参考文献: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高振芹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韩菁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职工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泰兴卡万塔沿江热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汪琴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来源:长沙市新鸿胜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综合部 朱亦伟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来源: 博锐管理在线 李景武

1 陈霞;;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2 汪晓民;;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J];当代经理人;2006年01期 3 廖政中;张岩;;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思考[J];广东科技;2009年15期 4 孙政委;刘升;;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周晶;;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6 陈晓军;作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7 陈红玉;;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6年09期 8 杨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6期 9 常颖;;企业文化解说[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1期 10 黄左煜;;浅谈企业文化的改造[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1李秋红;;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12潘平;;浅议企业的文化建设[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13郑义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A];福建企业文化在创新——福建省企业文化创新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14 李义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5 白宝存;;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初探[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发表学术论文,可咨询编辑小宋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答辩

看看有没有满意的: 浅议国际化中的企业文化问题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企业文化的新载体 怎样提高企业文化的共识度与认同度 企业文化与港口生产经营的融合 培育核电企业文化应注重情感管理 浅谈核电企业文化的构建 建设企业文化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将执行力植入企业文化的土壤 选择性切入 渐进性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思考 浅谈甘肃农垦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企业文化 促进二次创业 从物质到精神——打造农信社自己的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论中石化集团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运用企业文化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塑造特色企业文化 物业管理公司应重视构建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借鉴 军工文化引领和推动军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应抓住三大核心问题 管理者要做实践企业文化的典范 文化引领发展——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探寻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新途径 企业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 以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检验与评估 建设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筑施工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抓细节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中美企业文化的特色比较及启示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探析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创新 创新企业文化的实践和思考 优秀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保障能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沃尔玛企业文化及其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启示

创作思路: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正文: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摘要: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

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

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2113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

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

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

企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变性。

摘 要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其体系构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努力构建企业文化,目的在于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才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证。关键词 企业文化;体系构成;功能与价值;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通过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现实课题。一、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产物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农庄、城市、工厂、运河、铁路、绚丽的服饰、美味佳肴等等,这些属于物质性的文化形态;而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情绪、知识系统等等,则属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产生和进步源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外部自然的威胁压迫,如洪水猛兽、地震火灾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冲突。人们既要从外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尽可能地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侵害,这就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改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实践和思考,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调校自己的生存轨迹,渐渐地创建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系统,即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系;同时也创建了博大的精神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认知成果、生存规范、行为方式、活动程序、文学艺术等等,即所谓的精神文明体系。物质文明要素和精神文明要素作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因子,经过不断地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并趋于稳定,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人类文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总体文化的一个部分,企业文化同样产生于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校和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二、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从外延看,企业文化包含有四个层次。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环境、生产生活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图、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从内涵上看,文化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什么是“主流”,就是企业所主张的,被员工普遍接受和奉行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的意志与企业员工自然人的意志的统一。例如,企业关于员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利益分配的价值主张、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得到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奉行,就成为主流理念。行为方式是贯彻理念所应抱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包括了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过程,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如“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践行,就成为主流行为方式。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统一,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基础。(三)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企业文化的运作系统,又可划分为企业文化的的本质体系和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系,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等,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部分。企业文化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中,需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部分,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员工行为、企业组织模式定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模范人物故事、企业标识和产品标识、企业内部宣传口号和对外广告用语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着企业文化的本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念的设计与升华,也要重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农庄、城市、工厂、运河、铁路、绚丽的服饰、美味佳肴等等,这些属于物质性的文化形态;而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情绪、知识系统等等,则属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产生和进步源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外部自然的威胁压迫,如洪水猛兽、地震火灾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冲突。人们既要从外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尽可能地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侵害,这就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改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实践和思考,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调校自己的生存轨迹,渐渐地创建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系统,即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系;同时也创建了博大的精神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认知成果、生存规范、行为方式、活动程序、文学艺术等等,即所谓的精神文明体系。物质文明要素和精神文明要素作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因子,经过不断地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并趋于稳定,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总体文化的一个部分,企业文化同样产生于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校和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从外延看,企业文化包含有四个层次。 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环境、生产生活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 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图、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 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 从内涵上看,文化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什么是“主流”,就是企业所主张的,被员工普遍接受和奉行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的意志与企业员工自然人的意志的统一。例如,企业关于员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利益分配的价值主张、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得到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奉行,就成为主流理念。行为方式是贯彻理念所应抱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包括了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过程,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如“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践行,就成为主流行为方式。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统一,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基础。 (三)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 企业文化的运作系统,又可划分为企业文化的的本质体系和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系,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等,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部分。企业文化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中,需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部分,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员工行为、企业组织模式定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模范人物故事、企业标识和产品标识、企业内部宣传口号和对外广告用语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着企业文化的本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念的设计与升华,也要重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民营企业生存研究论文

可见度赌东道赌东道的 撒大苏打撒旦按时大苏打撒旦上大苏打的撒旦飒飒达到大苏打飒飒大苏打盛大按时大家坷拉似的狂雷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提 纲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二)正确区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三)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二、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二)创新文化(三)培养敬业乐群精神(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五)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三、怎样发挥企业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概述(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三)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浅析企业文化建设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特别是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对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精神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谋求企业生存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尤其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更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两个相交的圆,既有互相渗透影响的相同部分,也有本质不同独特互补的不同之处。(二)正确区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第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1 、工作目标相同。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2 、工作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对象都是企业的全体员工。3 、工作方向一致。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 、工作内容相似。一是在经营行为方向,建立和坚持行为准则、企业道德,维护企业信誉,树立良好形象,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二是在价值观方面,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统一,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三是在企业精神方面,强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旺盛的劳动热情。第二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1 . 内容不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培养企业精神、确定企业目标、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路线政策、形势任务教育等方面的教育。2 、主导力量不同。企业文化的优劣及建设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对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建水平。(三)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第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新的理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文化,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企业最佳效益,促进其发展。第二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避免企业员工出现“精神危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划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众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 、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发展为出发点。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2 、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物质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总之,只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更新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二、如何搞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国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大家余世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公有的价值观,是一种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共有的认识,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迅速,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地改进。(一)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是重要的,其内涵需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其形式如果没有体现内涵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而“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且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有形”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关注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并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他们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二)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三)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着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企业才会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当然也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因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借鉴国外的成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民营企业塑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规划和目标。通过内培和外训,将员工教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把这种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学习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总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这项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怎样发挥企业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概述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 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1.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2.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1.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2.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3.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1. 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2. 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3. 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4. 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三)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 “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的作同时,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参考文献】[1]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M].人民出版社,.[3]李宗红,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屈燕妮.论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5]胡新贵,王德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救治[J].经济师,.[6]《企业文化与CI策划》 张德、吴剑平 2008. 5[7]《企业文化生存指南》 埃德加 H.沙因(美)2004。5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 要:本文就当前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作了研究,探所了今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 研究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促进其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本文正在此意义上对广东民营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2.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3.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4.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5.决策盲目,风险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6.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二、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2.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3.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4.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6.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把经济管理职能转为高效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参考文献: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2.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1)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加快民营企业研究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 要:本文就当前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作了研究,探所了今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 研究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促进其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本文正在此意义上对广东民营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2.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3.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4.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5.决策盲目,风险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6.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二、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2.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3.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4.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6.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把经济管理职能转为高效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参考文献: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2.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1)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

目前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战略”或战略管理方面滞后的民营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大量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自己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即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德鲁克曾简单的说,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得服务于它的战略,不能在战略产生之后还跟着热点走。前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不切合实际,“纳米”热了跟着“纳米”走、“网络”热了跟着“网络”走、“生物工程”热了跟着“生物工程”走,炒到最后,只有概念而没有产品。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

目前因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所以对职业经理人就没有这项考核的指标,经理人只顾企业的眼前利益,拼设备、耗资源,从不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自主行为,其行为的依据都是这个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而不要有随机性,一旦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后,它就会作为企业未来很重要的判断企业经营行为和选择经营方向的一种基本依据。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权往往集中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中,因此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要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它作为企业行为的基础,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就是它。从管理制度的观点来讲,企业发展战略就不只是目标,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确定企业应该怎么走。

三、企业发展战略内容的研究与制定

近两年的经济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资源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取,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这就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面临权力构造、市场培养、能力形成、世贸冲击四重压力下寻找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应从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资本融通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 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如何选择,首先要明确企业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上是搞一个产业、还是搞多个产业,即选择专业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其次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选择范围问题。

1.发展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木在于需不需要搞多元化,而在于企业自身有没有搞多元化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道路,应取决于当时企业的成长期和成长环境。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同时该企业目前发展的产业拥有扩张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这个企业就完全可由专业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地域范围的选择。(l)同行业领先企业。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条件下,应坚持走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地域上不断扩展,从局部到全国,从全国到跨国;在行业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应选择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选择相关性较高的目标进人,并逐渐实现在目标行业内居领先地位。(2)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企业。这类企业首选战略应该是跨国经营,将其在中国积累的能量扩展到可释放的国家或地区。(3)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应该坚守自己现有的行业领域和地区范围,选择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主动地运用标杆瞄准策略,使自己在现有的行业领域或地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市场地位。(4)面临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战略绝大多数是分离、重组、出售或破产清算,也就是说需要重新调整产业定位。

(二)市场发展战略

所谓市场发展战略,实际就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其措施和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抢占统治权。抢占统治权的目标是争夺市场“领导权’战者是取得市场及产业垄断权。杜邦公司经过15年艰辛的科学研究之后,终于发明了一种真正的人造纤维一尼龙,该公司立即投入了所有的资源来抢占统治权,它开始建造一家又一家的化学工厂,并在传媒上大作广告,因此杜邦公司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塑胶业。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近期在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加速建立加油站,其目的就是抢占市场统治权,抵御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业抢占我国市场的风险。

2.模仿与柔道。模仿与柔道的思路是在原创者留下疏漏的地方入手进行攻击,从而占领市场。巧妙的“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比原来的创新者更好地理解了创新的真正含义。个人计算机原是苹果公司的设想,但IBM公司利用这一设想着手设计了一种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机器,以求垄断或至少是控制整个领域,结果就产生了PC机。“柔道”的战略是用巧力以柔克刚。早在1947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意识到晶体管即将取代真空管,当美国的各大制造商们还没有做好转化晶体管的产品时,日本索尼公司以万美元的低价从贝尔实验室的手中购得了晶体管的制造和销售权,最终占领了美国的收音机市场,索尼公司利用同样的战略进军电视机、摄像机的市场。

3.构筑要塞。“构筑要塞”的目的则在于“固守阵地”,使自己免遭外来者的挑战和入侵,其主要战术为“关卡战术”、“技术战术”、“市场战术”。将“汉堡’做进标准的生产线,让全世界的人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汉堡”和“乃昔”,这就是麦当劳的标准,谁想用麦当劳这个标准,谁就需要付给麦当劳钱,也就是说麦当劳设置了这个关卡。另外,利用技术专利和特殊的销售手段,也可为企业构筑要塞。传播百年口味和美国百年文化,这就是风魔全球的可口可乐饮料,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就设置了由14种原料组成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关卡。

4.创造新客户。创造新客户是~种商业新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推出“创新”。其主要手段:(1)创造实用性。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2)利用价格的优势。中国联通用户的增加,主要是价格优势的体现;(3)动态调整。“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调整我们的销售和服务思路;(4)满足客户的价值观。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让客户觉得值。

(三)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企业利润的活动,即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对所要实施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谋划,它具有全面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其内容包括:

1.产品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创新。其步骤为:一是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用户的需求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用户的需求是上升、还是下降?需求的分布如何?等等;二是产品创意开发。企业从各个创意源中搜索,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意进行综合评估;三是新产品实体开发。其内容为新产品实体设计、试制及产品的延伸;四是新产品商品化开发。其目的是将所开发的新产品变为市场上可以销售的商品,实现马克思所称的“惊险一跳”。

2.工艺创新战略。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保障产品功能、质量、结构、投入产出比及规模的要求;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3.高新技术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创新是将高技术成果商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高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领航带路人;二是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三是企业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的人才;四是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项目选择是关键中的关键;六是企业尽可能地得到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七是较快地进入市场;八是加强技术服务。

(四)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正确的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驾御好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民营企业的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难以消弥,这也是民营企业所面临共性的问题。因此,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l.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这就一方面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培训员工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伸为宪法》也好、《远大宣言》也罢,都是将企业的文化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其目的就是确保员工融入独立的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我们的民营企业往往用很高的条件去引进外边的人来,其后果会造成引进与培养中出现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负作用,实际企业的内部就有这样的人才,其实一些国际著名的公司是极其注重培养内部人才的。

3.流动与引进相结合。企业人员相对的流动则会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流动过速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4.工作性管理和非工作性管理相结合。要将员工融入于企业之中,就要对员工非工作性的活动有所了解,甚至进行管理。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在放长假期间宁可拿钱组织员工搞一些集体活动,这对一些关键性的人员尤为重要。

5.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将企业的“人员”转变成“人才”,也就是说将企业的每位员工的能量尽量释放出来,这就要求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二者不可忽视。

(五)资本融通战略

资本既包括债务资金,也包括资本资金,而资本融通既是债务资金的融通,也是资本资金的融通。所以资本的融通战略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的关系。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如果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当,对企业就会有消极的影响。因为债务资金过高时,往往债务会拖死这个企业,如韩国大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超过300%以上,企业出现危机时,债权人立刻出面干扰,要求撤回资金,造成企业因资金的短缺而被迫停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当然,资本资金太高,往往体现在社会资金 的利用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用,对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2.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的`相互关系。企业债务有银行债务、财政债务、公众债务、社团债务、法人债务等。其中银行债务和财政债务的风险要小一些,但是公众的债务风险要高一些。同时,从使用的成本看,银行债务的成本要比公众债务的成本小。另外,从对内债和外债的风险分析看,因为外债受汇率的影响,而且外债到期必须还,因此外债的风险比内债要大一些。但不同债务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最好是不同债务之间形成一定的合适比列。

3.不同种类资金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资本金的构成由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共同出资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资本金的集中度和分散度的比例关系。目前,国内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普遍存在,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的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也必须相对的改变,这样可使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际上把处理好资本金的关系,作为搞好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制度。

(六)资本运营战略

企业要加速发展,就应当由生产经营的领域扩展到资本运营的领域。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应当由“企业家”转变成“资本家”。东方集团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走了一条从最初的房地产业、企业上市、资产重组、最后涉足金融领域的道路。一般来讲,资本运营战略的选择实际上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运营的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一是为企业体制和企业生产结构服务的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都会涉及到自己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问题,因而要利用资本运营为自己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服务;二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部分企业为了扩张自己的生产经营,搞资本运营是一条快速的捷径;三是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直接服务。买卖企业也好,甚至进入资本市场炒股也好,就是为了直接使利润增长。

2.资本运营的方式。资本运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资产重组;二是资本交易。如果为了实现改制、结构调整和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目标,那么往往就选择资产重组的方式;如果要是为了直接获取利润,那么就选择资本交易的方式。 3.塑造资本运营的平台。如果没有资本运营的平台,就很难搞好资本运营这项工作,所以搞好资本运营就要塑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平台。建立资本运营的平台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入并控股金融机构;二是拥有相应数量的上市公司;三是进入并控股相应的基金。这样就给资本运营做好了进口和出口的准备。

总之,以上六个方面浅谈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同时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一是加入WTO的规则肯定对民营企业经济会有良好的影响;二是国企改革也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西部开发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四是北京申奥的成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民营企业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切合实际地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 索引序列
  • 民营企业建设研究论文
  •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文献
  •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答辩
  • 民营企业生存研究论文
  • 加快民营企业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