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莉,张峰. 中美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02) [2] 李莉,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3] 杨超美.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1(05) [4] 谭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5) [5] 郭雯静.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6] 檀祝平,孙杏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黄玉英. 中西动物文化习俗差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8]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 唐红芳. 价值论层面的中西文化差异[J]. 求索. 2008(02) [10] 侯晓舟.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中美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员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中断谈判议程,并使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1.存在使商务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除此之外还有非语言性的交流。但由于两国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例如“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那么“山羊牌闹钟”就变成“色鬼牌闹钟”了。还如对中国人来说,盯着人看表示不尊敬;而在美国,直盯着说话人的眼睛才表示尊敬。这样的不同理解会使谈判双方都误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中美之间还有很多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为中美双方谈判人员的沟通制造了误解和障碍。2.存在使商务谈判议程无法统一的风险。由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谈判者倾向于采取横向谈判,即把谈判要涉及的问题横向铺开,也就是把几个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然后再同时向前推进,直到所有问题谈妥为止;美国人则倾向于采取纵向谈判,即明确谈判所涉及的问题后,逐个把条款谈完,这个条款不彻底解决,就不谈第二个。
商务谈判重要性一直以来,谈判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到国家会谈,小到个人切磋协商,谈判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之中,成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不可或缺的工具。若想在谈判过程中旗开得胜并非易事,丰富的经验,鲜活的技巧当然必不可少。以往我认为谈判只要能说会道就可以了,自从这学期学了国际商务谈判,改变了以往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有联系,就会有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双方坐下来沟通、协商,也就是谈判。通过谈判,或者解决争议,或者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或者满足各自的利益需要。谈判有大有小,有经济性质的,又有非经济性质的。而商务谈判,就是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就双方的商务往来关系进行的谈判。所以商务谈判至关重要,我觉得商务谈判是一门艺术,掌握谈判这门艺术确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手段,为了能够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人们对谈判的学习,探索,研究也趋之若鹜。然而,谈判过程充满了变数和陷阱,谈判桌上风云变幻,波澜起伏,唯有准备充分,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加之稳中求变,方能胜券在握、稳操胜算古人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意义深远,我认为若能在谈判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那么谈判就成功了一半,若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再做到“稳中求变”那么你就可以在谈判中游刃有余了至少也会达到双赢。孙武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次成功的谈判,战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漫长的谈判需要更为漫长的准备工作,其中信息的收集是谈判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可靠的商务谈判信息是谈判能否成功的可靠保证,是确定谈判目的的基础。
中美商务谈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与国外客商有了接触,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所要面临的商务谈判也会越来越多。这使得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和风俗显得格外重要,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商务交往的实际效果。通过详细介绍中美商人在谈判中的不同风格,让我们正确认识到详细了解各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重要性。避免因为不同的环境而导致有些语意上的误解,从而提高我们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美国也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上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磨擦。近年来,两国在诸如纺织品贸易、市场准入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华最惠国待遇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都发生过纠纷。加深对美国贸易政策和立法的演变历程及其经济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正确认识中美贸易关系和纠纷,为改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正确看待中美贸易争端(1)中美市场准入争端市场准入问题是中美贸易的本质问题,也是中国加入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这对美国拓展出口意义重大。因此,美国近年来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打开中国市场,为美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多次指责中国对美国产品封闭市场,批评中国的贸易制度和贸易中存在的许多“障碍”和“壁垒”,如繁琐和复杂的进口管理和许可证制度、进口限额管理的不公开、贸易管理和法规透明度不够等。此外,美国还指责中国对服务行业过度保护,特别是在美国特别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保险和会计师事务所、运输等领域中国的开放度太低。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做文章,并频繁地向中国施加压力,充分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及策略由追求竞赛规则的公平合理转为追求竞赛结果的对等性,由单纯限制进口转变为限制进口与积极扩大出口相结合,通过增加出口,改善贸易状况,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失业问题。(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与美国的阻挠我国根据通行的国际标准和自己的国情,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多边贸易体制,这是我国的一个根本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和开放市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进口关税水平大大降低。而美国无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已取得的成绩,以成熟发达国家市场开放标准和经贸管理的做法来要求中国,要求中国承担与自己的国力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过高的义务和责任。美国还抬出其国内的贸易立法单方面给我国施加压力,以贸易制裁和报复主义的措施相威胁,力求迫使中国作出更多的开放和自由化的减让,扩大美国从中国发展中所获取的份额。(3)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美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屡有争端。早在1989年和1990年美国就根据美国特殊301条款,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又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为由将中国列为特殊301条款“重点国家”之一,并以价值28亿美元的贸易制裁和对中国某些出口产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相威胁,要求中国与之签订旨在制止对计算机软件和音响制品的盗版行为的贸易协定。此后,美国又于1994年和1996年多次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做文章,并以高额的贸易制裁相威胁。美国的做法其实质是将知识产权同贸易利益、经济实力挂钩,利用贸易问题和贸易手段外交手段将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规强加于其它国家,其实质是一种美国利益至上的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从表现上来看特殊301条款执行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是它的实际执行往往取决于美国当年的贸易状况和对因贸易伙伴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损害的美国利益进行的判断。对此,美国贸易代表有较大的自由裁定权。2、采取正确的策略对付美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立法(1)坚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竞争力,这是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加强同贸易对手谈判和协商中的力量,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只有经济强大了,外国才会以更加平等的态度来处理双边的经贸磨擦。(2)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贸易管理体制,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改善进口管理体制,增强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促进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国际经贸管理和规则的学习,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我国现行的贸易制度和贸易管理模式,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和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做法要下决心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然而,对于危害我国基本经济利益和属于原则性和立场性的要求和做法我们要坚决顶住压力,维护我国基本的经济利益。(3)争取早日加入到多边贸易体系中,利用多边机制的约束来抵制霸权主义的贸易,争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所应得到的适当保护的权力和我国正当的经济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我国应积极利用多边机制来妥善解决同其它国家的贸易争端,更好地协调对外经贸关系。依靠多边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限制和约束个别国家的贸易单边主义和贸易制裁的泛滥。(4)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中美贸易中,由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常常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它不仅在谈判中态度强硬,而且常常诉诸单边行动,以贸易制裁威慑中国,给中国提出过高要求。针对美国的做法,我国应该加强贸易的宏观监督和管理,合理调控贸易流向,避免出口过于集中于某些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进一步探索同其它亚洲国家、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多种形式的经贸往来,减少对某单一市场的过份依赖,分散贸易风险,尽量减少和避免在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为我国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力度。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自1980年起,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涉及的金额呈扩大趋势[2]。 2.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摩擦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对美出口的重要产品,纺织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产业,加上中国纺织品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纺织业的失业率逐年上升,美国对我输美纺织品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限制我纺织品输美。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中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屡起风波。多年来,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的争端此起彼伏。美国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努力始终感到不满意,多次挥舞301条款,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指责。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联系加入WTO前中美贸易争端的起因,不难发现,加入WTO后双边贸易平衡问题仍是导致中美经贸摩擦的症结所在。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是如何形成的?美方认为,主要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比如以低廉的价格进行商品倾销、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非法转运与盗版的猖獗等。而中方认为,美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被大大的高估了,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87—199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是逆差,到1993年才出现顺差,其后的贸易顺差差额也完全不像美方统计的如此之大。双方统计上的偏差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剔除这一因素,近年美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第一,美国对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中国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美国科技发达,劳动生产率较高,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然而,美国对华却实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政策,这是影响其贸易平衡的关键。 第二,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增多。这是今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中国。在华外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将产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返销到本国或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出口猛增。 第三,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不是进口贸易的激增。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透露,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了85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需求的疲软。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却在增加。 第四,中国企业像海尔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和投资、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 另外,导致中美经贸摩擦频繁发生的还有政治因素。即美国想“通过全球商业协定输出它的自由市场价值观念”[3],利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来促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这是典型的以经济手段促“和平演变”的表现。 当然,在中美经济关系中,中国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某些问题的确也是造成中美经济摩擦的一个原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这些不完善的地方正在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加以改进。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中国的“年度过渡审议机制”的审议结果表明,中国在经济体制上的改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 三、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1.妥善处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 妥善处理中美经贸关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说明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是中美多方面合作的经济基础;双方互赢,且美国是巨大收益者,造成美中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美过度限制对我技术出口;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我发难,既不符合WTO规则,也有损于美国经济发展和美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多方面合作,应从加强和发展中美合作关系的大局来处理贸易问题。其次,在美国重点关心的贸易问题上,采取灵活方式,通过双边协商,适当扩大美国具有代表性产品的进口,同时,敦促美国放松对华出口限制。再次,注意发挥在华美资企业的积极作用,中美贸易关系一旦紧张,在华美资企业也将成为直接受害者,应当劝说美国政府懂得维护中美经贸关系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最后,维护对美出口的良好秩序。我国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商会和大企业的作用,加强对美出口秩序的协调,避免造成内部恶性竞争及引发出口贸易纠纷。 2.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 为解决贸易不平衡带来的贸易纠纷问题,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应当在劳动力密集的低档次产品方面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调整。例如,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淘汰一批运作不规范、加工增值少、管理漏洞大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自主限制,我国可以主动地、有步骤地推动产业升级和出口产品的升级。但是,在资本密集的高档次产品或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应依据WTO规则,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推动出口[5]。 3.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 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战略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国内市场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的扩大和不断深化,既是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内需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大力推动内外经贸一体化、全球物流的综合运作能力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结构深化,变投资和出口为消费、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净差额)。不断深化内需,尤其是培育和扩大包括住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信用消费、负债消费、农村最终消费、休闲服务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以内需为主逐步延伸扩展到外需,并努力促进满足外需能力的不断转型升级。 4.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当地设立企业和机构,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国外市场。可以考虑分几个阶段来进行:一是未来五至十年的起步阶段,主要目标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建立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外投资模式、地域、途径和管理体制。投资企业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外向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领域主要是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及为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研发、销售和生产环节。二是未来20年的稳步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国际化的生产体系,形成一批中等规模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逐步培育起国际化的综合物流和金融运作能力。三是在更长时期内发展全球生产体系,形成一批有全球竞争实力的大型的跨国公司和企业,这些企业具备在全球市场上配置供应链和技术创新能力。 5.慎重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与汇率机制问题 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必须慎重,应选择就业压力较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市场相对平稳的时机改革。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意识等,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积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 李月芬.中国何以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4):73-80. [3] 诺姆·乔姆斯基.对自由市场的狂热: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输出美国的价值观[J].中国与世界,1999(29). [4] 李双元,蒋新苗.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5] 贾海基.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7):9-14.
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于今年年初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没有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渴望以久的期待。今年4月初,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我发难,决定对我国出口的棉制褥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调查程序,并于5月中旬做出了对这三种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一、认识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美国认为,配额取消之后,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根据是首季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市场的激增),扰乱了美国市场,并声称,中国纺织业将在未来两年使美国万名纺织品工人中的75%失业。为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首季对美出口确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长期限制解除后的部分产品产能出现了短期的释放,实为短期激增,且其原因还在于发达国家没有按照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要求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而将七成以上的配额(大多是敏感紧俏类产品)保留到最后一年才取消。另外,美国似乎没有看到,为保证纺织品一体化平稳过渡,中国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征出口关税、调低出口退税率、实行自动出口许可等,并已取得效果。 美国依据短期的不准确的数据,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背离了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美国的设限也增加了纺织品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美国此举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届时全球纺织品市场秩序真的被扰乱。 再者,纺织行业就业机会的不断减少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将此归罪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美国不注重对自身纺织业的调整而任其日渐“夕阳化”,在世界产业重新调整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所取代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制裁实为利益集团施压的结果,是选票在起作用。 (二)美国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大量低价纺织品的进口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众所周知,美国一直以来就对人民币汇率存有不满,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喊声一直就没有中断过。随着双边经贸迅速发展,美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由此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实际上将纺织品贸易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捆绑在一起,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以人民币汇率从而贸易逆差为借口对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并不直接关联。以美日贸易为例,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升值了近2倍,但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依然逐年增长。美国与欧盟贸易中也存在欧元升值而美国逆差依旧的现象。这表明,即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在美国经济本身,并不在他国身上。 2.中美贸易逆差主要原因 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总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以牺牲美国安全而换取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但反过来对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感到不满,其实对中国很不公平; 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是贸易差额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顺差的大部分来自美在华的跨国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额中的56%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中国正成为美跨国公司削减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主要国家; 美国的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造成的。现在,美国私人储蓄率几乎为零,政府储蓄率则是负数。储蓄率过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过度消费。美国人实际上购买了大量海外商品,而出口又不是特别强劲,从而形成贸易逆差局面。 二、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显然,美国政府关心的重点是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以及选民选票等问题,纺织品贸易不过是美国要价的一个筹码。这也是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能仿效中欧模式得到解决的原因。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外在措施 1.灵活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重点在于形成一种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小幅升值,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一直对我态度强硬。对此,我们要在国际场合中据理力争,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并争取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极力营造一个合作、对话的局面;同时,我们也要解决我国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从法治、宣传、执法等几方面来鼓励创新,打击侵权。 2.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这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许多做法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和企业可把争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以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3.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透明,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企业应及时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建立主动限制机制,控制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 (二)内在措施 1.整合纺织产业资源。在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被取消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我国纺织业的投资有过热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国内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超过144%,投资总额超过百亿。纺织业规模的过度扩张会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成本优势也会逐渐削弱。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对产业的资源整合。一是垂直整合:把利益关联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展产业链。这有利于信息共享、产品开发、风险分散、成本降低以及快速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机制;二是水平整合: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势企业通过较好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要素,整合劣势企业,这有利于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及劣势企业的解困与发展。 2.建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大力促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纺织工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3.实施纺织产业转移战略 外部转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到那些生产要素和劳动价格低,出口产品不受国际社会限制且有低关税优惠的国家投资生产,并在该国进行产品原产地登记注册。这样就可以绕开国内产品所面对的贸易壁垒; 4.内部转移战略。近年来东南沿海由于工人待遇的提高而导致了纺织品成本的上升,如将纺织业向劳动力价格偏低西北转移,则会维持纺织品的持续成本优势。 5.推进品牌战略。现代市场竞争已由过去单纯“产品竞争”演变成现在的“品牌竞争”。中国纺织品品牌少且知名品牌更少,大多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已趋于饱和,即使配额取消,这部分增长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冲中、高端市场,这样能避免技术壁垒。我们要利用国内较大的消费市场,在质量、文化、诚信和价值观念上千锤百炼出真正名牌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展望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亿美元,顺差为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昏,我无语,论文发给你了可是我的答案还没显示~~~~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分数就加在这个上面吧
[1] 李莉,张峰. 中美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02) [2] 李莉,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 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3] 杨超美. 中美主流文化对比与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1(05) [4] 谭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5) [5] 郭雯静.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6] 檀祝平,孙杏林.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 黄玉英. 中西动物文化习俗差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8]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 唐红芳. 价值论层面的中西文化差异[J]. 求索. 2008(02) [10] 侯晓舟.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中美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员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中断谈判议程,并使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1.存在使商务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除此之外还有非语言性的交流。但由于两国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例如“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那么“山羊牌闹钟”就变成“色鬼牌闹钟”了。还如对中国人来说,盯着人看表示不尊敬;而在美国,直盯着说话人的眼睛才表示尊敬。这样的不同理解会使谈判双方都误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中美之间还有很多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为中美双方谈判人员的沟通制造了误解和障碍。2.存在使商务谈判议程无法统一的风险。由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谈判者倾向于采取横向谈判,即把谈判要涉及的问题横向铺开,也就是把几个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然后再同时向前推进,直到所有问题谈妥为止;美国人则倾向于采取纵向谈判,即明确谈判所涉及的问题后,逐个把条款谈完,这个条款不彻底解决,就不谈第二个。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冲突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多样、复杂的。这种文化冲突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进程或结果。国际商务谈判从文化冲突层面看,就是谈判各方固守自己封闭的文化圈,引起谈判对立。全球化把不同种族、文化、国度的人联系起来,挤压到一个狭小空间,争夺利益和权利,彼此间的威胁和防范心理大大加强。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直接由利益和权势冲突引起。对发达国家和强势文化来说,表现为文化和价值向外扩张的冲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表现为争取自己文化的发展、生存空间,这就可能引发冲突。国际商务谈判势必受谈判行为方式、谈判者价值观、信仰等冲突的影响。 (二)文化互补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求同存异是商务谈判成功的关键,也是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古训,在可能力争时应尽量力争;在不可能奢望时,善于动用灵活机动的谈判策略让出眼前利益换长远利益。其实,还可通过优势互补、劣势互抵的原理调动双方可调动的各种因素,趋利避害,使双方都成为赢家。善于求同存异,反映了谈判者较高的素质,历来是谈判高手智慧的表现。贯彻求同原则,要求谈判各方善于从大局出发,着眼于自身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谈判策略,通过妥协寻求协调利益冲突的解决办法,构建和增进共同利益。这种原则在谈判文化中的体现,就是强调文化的互补交融。国际商务谈判从文化互补层面看就是要求双方各自固守的文化封闭圈,以宏大的文化胸襟容纳来自世界各地差异文化。 (三)文化伦理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文化伦理的差异也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成为障碍,商务谈判人员在利益追逐中有自己的文化伦理底线,关注利益获得的基准线不能与自己文化价值的存在形式发生抵触。这些文化伦理价值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审美、科学和功利价值等。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或地区,其法律制度的制定须据宗教教义,对于人们行为的认可,要看是否符合该国家宗教的精神。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一些国家依据本国的外交政策,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制定带有歧视性或差别性的国别政策。在社会交往与个人行为方面,信仰宗教的国家与没有信仰的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如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和活动,这些都会在谈判者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产生很大影响。作为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在谈判前的信息准备时,须首先搞清谈判对方所在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对谈判人员的思想行为约束如何;还要了解该国政府的施政方针、国内政治形势、民主权力是否受到该国家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制定谈判计划及日程安排上不应与该国的宗教节日相冲突。 防范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谈判者要在复杂局势中左右谈判的发展,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谈判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避免谈判中利益冲突的激化。由于国际商务谈判涉及面广,要准备的工作也多,一般包括谈判者自身的分析和谈判对手的分析、谈判班子的组成、精心拟定谈判目标与策略,必要时还要进行事先模拟谈判等。谈判准备中,谈判者要在对自身情况作全面分析同时,设法全面了解谈判对手情况。自身分析主要指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对手情况的了解包括对手实力(如资信情况),对手所在国(地区)的政策、法规、商务习俗、风土人情及对手的人员状况等。 (二)克服沟通障碍。两列相向而行的火车在不同轨道上运行,不会发生碰撞,对于列车来讲,这是最安全的安排。但对人与人间的沟通来说,如果双方都是各行其是,自说自话,就不能有思想交流,不能有沟通。列车如果在同一条轨道之上相向而行,会导致相撞,但以人们相互交流的目的来衡量,只有碰撞才值得庆幸,才会有沟通,才知道哪条轨道是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谈判中,有时虽已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会谈却无多大进展,甚至双方争论了半天,搞得双方很不愉快,使谈判陷入了僵局。然而,当双方冷静回顾一下争论的各个方面时,结果却发现彼此争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谈判僵局就是由沟通障碍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指谈判双方在交流情况、观点,洽谈合作意向、交易条件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理解障碍。对于跨文化谈判来说,在交流过程中沟通障碍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在跨文化谈判中尤其要注意双方是否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如果存在,必须克服它,不然的话会影响谈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在跨文化谈判中,应着重克服下列三种沟通障碍:第一,由于双方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沟通障碍。第二,一方未准确理解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引起的沟通障碍。第三,一方虽己理解对方信息但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引起的沟通障碍。 (三)掌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在东西方商务合作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为了实现国际商务谈判的目标,掌握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对症下药,促使国际商务谈判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国际商务谈判要面对的谈判对象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各民族间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国客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商务谈判中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了解这些不同的谈判风格,就可能闹出笑话,产生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如欲在商务谈判中不辱使命,稳操胜券,就必须熟悉世界各国商人不同的谈判风格,采取灵活的谈判方式。
给你一个摘要的翻译 内容是全英文(太长了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各国商务活动的繁荣,国际商务谈判与日俱增。但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分歧加深了双方在谈判目标及程序等问题上的冲突。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懂得和尊重文化差异的谈判手才能在谈判中占据优势。为此,本文重点讨论了谈判手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选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为研究模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强大的文化体系,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较大文化差异,甚至文化冲突。本文回顾了跨文化的相关理论,如文化理论,跨文化交流和商务谈判的理论,为分析中美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美商务谈判中存在的七个方面的差异,包括人际关系,时间概念,交流方式,权力影响力,面子观,对待冲突的态度和不同形式的协议。除此之外,本文还指出谈判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中国谈判手还是美国的谈判手都应在谈判中采取灵活策略。根据这一发现,结尾章节提出了达成有效谈判的建议。
【摘要】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最为理想的选择之一,具有经济效益可观、不消耗生化燃料及控制环境污染等作用。同时,与其它发电形式相比,风力发电项目前期资金投入比重较大且后期运营成本及投资回收期结果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其发电机频率相对特殊,对周边动植物的影响深远。本文以风力发电项目为切入点分析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就提出具体的合理建议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关键词】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经济高速运转的阶段,其能源需求缺口持续扩大,成为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耗第一的大国,并且所有的能源资源中天然气、石油及煤炭等生物化资源消耗量相对惊人,不止大大增加企业使用成本,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经济长远发展[1]。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雾霾状况日趋严重,其问题产生原因与优质煤供应不足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造成冬季供暖及发电期间使用大量的褐煤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相比,风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等鲜明特点,其环境效益相对较高,并且风力发电期间无需再额外投入其它能源,大大节约总体成本投入,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针对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即便风力发电项目不存在能源成本,但是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与普通发电项目相似,涉及上网电价、运营成本及总投资等方面。其中,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可划分为现金成本、融资成本及固定资产投资等,一旦项目总投资过高或融资成本过高则直接影响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运营成本由运行维护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及经营成本共同组成;受风力发电项目属于国家政策奖励项目的影响,某些特殊情况下能获取国家电价层面的补贴,促使其上网电价普遍高出常规火力发电[2]。总而言之,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优势以项目自身财务效益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为集中体现。 从财务效益角度来看,风力发电项目销售利润及销售收入等财务性指标能全面评估项目的财务债偿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与其它类型发电项目相比,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具备较为突出的优势,例如:以辽宁省昌图风力发电项目为例其静态投资总额超过18亿元且动态投资总额超过22亿元,该项目营业收入以电力销售为主要来源,其年发电量约为亿千瓦且及年利润超过亿元[3]。同时,受风力发电项目自身特殊性的影响,风力磨损的叶片及机组维修的成本支出每年不超过销售收入的20%,普遍维持于较低水平线,难以对项目收益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与常规火电项目相比其经济效益优势相对显著。 环境效益 风力发电项目以环境效益为最为突出的优势,即不存在水体污染及空气污染。即便火力发电站污染状况不容小觑且大部分火电站增设脱硫脱硝装置,但是无法规避微小颗粒物排进大气的问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据电力供应总量超过80%,特别是高污染及高耗能的煤炭发电约为30%,而煤炭燃烧期间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各种悬浮颗粒物,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不需要消耗能源的水力发电项目对于环境周围的影响相对深远,一旦以蓄水区累积大量淤泥则可能造成鱼类死亡,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预估性破坏。2. 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优化建议 丰富融资渠道 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项目立项及项目融资为切入点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实现多元化开发项目的目标,例如:以PPP模式为例,大胆引进政府资本或私人资本共同参与风力发电场开发工作,减少各个参与方的总投资额度,促使投资要求相对严格的风力发电项目尽快落地,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科学合理的挑选风力发电项目地址做好相应的前期评估工作,全方位评价发电场的风力资源,实现年产风电量科学化预测的目标,全面排除各项风险因素,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避免影响正常生活及正常生产。 重视科学防治 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秉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结合风力发电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及防治方案,着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待完成施工任务后种植大批量植物,减轻风力场建设对环境的周边影响,消除施工对周边生态的破坏作用。同时,由于风力发电项目施工期间运输工具及施工器械可能产生各种噪声污染及光污染等,客观上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规避施工环节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全面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得于珍稀动物栖息地周围架设巨型风机,并且项目运营期间配合当地动物保护部门及环境检测部门开展一系列评估工作。此外,尽可能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面予以风力发电项目更多的政策支持。3.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即便风力发电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广泛推广,但是分析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同时,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风力资源相对丰富且经估算后资源总量不少于10亿千瓦。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风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全方位分析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对于推广风力发电项目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巍.论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J].中国市场,2019(02):72-73. [2]高敏.基于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0):137-138. [3]李林致.刍议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8,20(19):203-204.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冲突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多样、复杂的。这种文化冲突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进程或结果。国际商务谈判从文化冲突层面看,就是谈判各方固守自己封闭的文化圈,引起谈判对立。全球化把不同种族、文化、国度的人联系起来,挤压到一个狭小空间,争夺利益和权利,彼此间的威胁和防范心理大大加强。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直接由利益和权势冲突引起。对发达国家和强势文化来说,表现为文化和价值向外扩张的冲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表现为争取自己文化的发展、生存空间,这就可能引发冲突。国际商务谈判势必受谈判行为方式、谈判者价值观、信仰等冲突的影响。 (二)文化互补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求同存异是商务谈判成功的关键,也是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古训,在可能力争时应尽量力争;在不可能奢望时,善于动用灵活机动的谈判策略让出眼前利益换长远利益。其实,还可通过优势互补、劣势互抵的原理调动双方可调动的各种因素,趋利避害,使双方都成为赢家。善于求同存异,反映了谈判者较高的素质,历来是谈判高手智慧的表现。贯彻求同原则,要求谈判各方善于从大局出发,着眼于自身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谈判策略,通过妥协寻求协调利益冲突的解决办法,构建和增进共同利益。这种原则在谈判文化中的体现,就是强调文化的互补交融。国际商务谈判从文化互补层面看就是要求双方各自固守的文化封闭圈,以宏大的文化胸襟容纳来自世界各地差异文化。 (三)文化伦理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文化伦理的差异也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成为障碍,商务谈判人员在利益追逐中有自己的文化伦理底线,关注利益获得的基准线不能与自己文化价值的存在形式发生抵触。这些文化伦理价值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审美、科学和功利价值等。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或地区,其法律制度的制定须据宗教教义,对于人们行为的认可,要看是否符合该国家宗教的精神。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一些国家依据本国的外交政策,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制定带有歧视性或差别性的国别政策。在社会交往与个人行为方面,信仰宗教的国家与没有信仰的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如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和活动,这些都会在谈判者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产生很大影响。作为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在谈判前的信息准备时,须首先搞清谈判对方所在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对谈判人员的思想行为约束如何;还要了解该国政府的施政方针、国内政治形势、民主权力是否受到该国家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制定谈判计划及日程安排上不应与该国的宗教节日相冲突。 防范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谈判者要在复杂局势中左右谈判的发展,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谈判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避免谈判中利益冲突的激化。由于国际商务谈判涉及面广,要准备的工作也多,一般包括谈判者自身的分析和谈判对手的分析、谈判班子的组成、精心拟定谈判目标与策略,必要时还要进行事先模拟谈判等。谈判准备中,谈判者要在对自身情况作全面分析同时,设法全面了解谈判对手情况。自身分析主要指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对手情况的了解包括对手实力(如资信情况),对手所在国(地区)的政策、法规、商务习俗、风土人情及对手的人员状况等。 (二)克服沟通障碍。两列相向而行的火车在不同轨道上运行,不会发生碰撞,对于列车来讲,这是最安全的安排。但对人与人间的沟通来说,如果双方都是各行其是,自说自话,就不能有思想交流,不能有沟通。列车如果在同一条轨道之上相向而行,会导致相撞,但以人们相互交流的目的来衡量,只有碰撞才值得庆幸,才会有沟通,才知道哪条轨道是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谈判中,有时虽已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会谈却无多大进展,甚至双方争论了半天,搞得双方很不愉快,使谈判陷入了僵局。然而,当双方冷静回顾一下争论的各个方面时,结果却发现彼此争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谈判僵局就是由沟通障碍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指谈判双方在交流情况、观点,洽谈合作意向、交易条件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理解障碍。对于跨文化谈判来说,在交流过程中沟通障碍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在跨文化谈判中尤其要注意双方是否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如果存在,必须克服它,不然的话会影响谈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在跨文化谈判中,应着重克服下列三种沟通障碍:第一,由于双方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沟通障碍。第二,一方未准确理解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引起的沟通障碍。第三,一方虽己理解对方信息但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引起的沟通障碍。 (三)掌握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技巧。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不同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在东西方商务合作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为了实现国际商务谈判的目标,掌握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对症下药,促使国际商务谈判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国际商务谈判要面对的谈判对象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各民族间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国客商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商务谈判中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了解这些不同的谈判风格,就可能闹出笑话,产生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如欲在商务谈判中不辱使命,稳操胜券,就必须熟悉世界各国商人不同的谈判风格,采取灵活的谈判方式。
浅谈外贸中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谈判的命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谈判 英语技巧 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为实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对多种交易条件进行的磋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概念的外延也在扩大,它不仅包括一切有形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因此,商务谈判是指一切商品形态的交易洽谈,如商品供求谈判、技术引进与转让谈判、投资谈判等。 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了实现交易目标而进行的相互磋商活动。由于英语是欧美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商务谈判大多数是借助英语进行的。这就涉及谈判的英语技巧问题,认真研究谈判的特点和原则,恰当地运用英语技巧,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一,善于倾听,做到少说多听。 商务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做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具体就是,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向对方说:“please? Go on”,“yes”,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如果对对方的观点表示了解,可以说:I see what you mean. (我明白您的意思) ;如果表示赞成,可以说: That' s a good idea. (是个好主意),或者说:I agree with you. (我赞成);如果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用on the condition that这个句型,例如: We accept your proposal, on the condition that you order 30000units. 第二,灵活应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与应急手段相联系,巧妙地摆脱困境。有些时候不能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又不能一口否定,那么要使谈判有回旋的余地就得回避明确地答复。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你若是说:“让我想一想”之类的语言,会被对方认为缺乏主见,从而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此时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 I'm afraid I can't give you a definite reply now. (恐怕我现在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或I just need some time to think it over. (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而不会灵活则往往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对手和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例如,在与欧美国家的商人谈判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好坦白地提出来而不要拐弯抹角。表示无法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主意), 或者 Frankly, we can’t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 (坦白地讲,我无法同意您的提案);如果是拒绝,可以说:We’re not prepared to accept your proposal at this time. (我们这一次不准备接受你们的建议);有时,还要讲明拒绝的理由,如 To be quite honest, we don’t believe this product will sell very well in China. (说老实话,我们不相信这种产品在中国会卖得好)。 第三,语义清楚,做到形式委婉、内容明确。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如果谈判者的言辞能清楚地表达出所想的和所要讲的,就减少了许多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 商务谈判,中心还是经济利益。在双方的谈判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婉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自己已经胸中有数,在谈判中,语句上面不能有丝毫含糊。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做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掌握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对于谈判者十分重要,它不但直接关系着谈判的成败,还可以使谈判者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掌握上述的技巧,在谈判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向丽:国际商务谈判.机械工业出版社 [2]方其:商务谈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品媛:现代商务谈判.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务谈判文化礼仪论文
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活动。这意味着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考虑到商业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整理的商务谈判文化礼仪论文,欢迎阅读。
“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包括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是隐性潜藏在个人意识里,个人外在的衣着饰物和行为举止会不自觉地打上成长社会的烙印;其次是中间层,个人信仰、社会价值和生活态度;第三是标准的行为模式,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来调节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是跨国的谈判,而且是跨文化的谈判。不同国家的谈判代表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背景,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谈判才能顺利进行。
一、思维方式
在一切谈判活动中,人的思维始终在发挥作用,可以说思维是谈判的原动力。但是,由于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各个国家的谈判人员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例如,以东方文化和英美文化为例,英美文化偏好抽象分析思维,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在《在美国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美国人具有抽象分析和实用的思维取向,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出结论性的东西。欧洲人则是看重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演绎型思维方式侧重的是感知世界,他们喜欢运用逻辑手段从一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他们依赖思想的力量。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习惯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连合为整体,将它的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考虑。由于谈判人员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方法和通盘决策方法间的冲突。当面临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采用顺序决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常常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和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从头至尾都有让步和承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采用通盘决策方法的东方文化则注重对所有问题整体讨论,不存在明显的次序之分,通常要到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问题上作出让步和承诺,从而达成一揽子协议。例如,在美国,如果一半的问题定下来了,那么谈判就算完成了一半,但是在日本,这时好像什么事也没定下来,然后。突然间一切又全都定下来了,结果是美国商人常常在日本人宣布协议之前做出了不必要的让步,美国商人所犯的`这种错误反映出来的是双方思维决策方式上的差异。
二、谈判方式
谈判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横向谈判方式是采用横向铺开的方法,即首先列出要涉及的所有议题,然后对各项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纵向谈判则是确定所谈问题后,依次对各个议题进行讨论。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人是纵向谈判的代表,这是其大国地位在谈判人员心理上的反映。美国谈判代表,在谈判方式上总有一种:“一揽子交易”的气概,使对手感到相形见拙。法国人则主要应用横向谈判,他们喜欢先为议题画一个轮廓,然后确定议题中的各个方面,再达成协议。这与美国人逐个议题商谈的方式正好相反,反映出其“边跑边想的人种”的性格特征。澳大利亚学者罗伯特M马奇先生曾在教授美国和日本研究生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进行过模拟谈判。在准备阶段,日本小组不考虑如何主动去说服对方,而集中讨论如何防守,谈判中日本人则默默无语,处于防守态势。美国人却赤裸裸地显示出强烈的求胜欲望,热切地主动交谈,这正是两种民族性格的鲜明对比。
三、谈判风格
所谓谈判风格,主要是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等特点。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不同国家、地区的谈判者具有不同的谈判风格。美国商人的谈判风格在世界上是比较有影响的。美国人的性格通常很外向、热情、随和,与人结识不久,美国人就会表现出如知己朋友般的亲切感。美国商人谈判时,喜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完成整个合同或协议,具有纵向型谈判风格。一般来讲,美国商人在谈判中很少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他们提出的合同条款内容,大都是由公司的法律顾问草拟,董事会研究决定,具体执行人一般无权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他们喜欢边吃边谈,一般洽谈活动最好在吃早点时开始。另外,美国商人谈判时,喜欢直截了当地进行,常常使人感觉突然。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曾经允诺得到欧洲法拉利(FERRARI)汽车公司的生产线并在美国使用法拉利品牌,当时,这个交易是建立在口头上的。过后不久,福特公司的律师便带着契约,会计师带着财产清单就到了法拉利公司,这是美国人突出的商业运作方式。然而法拉利公司却难以接受,感到很失望。他们认为和自己交往的应是绅士,而不是律师和会计师,这宗交易也因此而告吹了。无独有偶,一家美国公司带着一份预先制定好的合同去日本就建立一家合资企业进行谈判。当美国人与日方人员第一次见面时,美国人就把建议的合同副本放在日本人面前。顿时,日本人目瞪口呆。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在第一次会面刚开始就拿出合同文书是非常粗鲁和不妥当的。为此日本人得出结论,同这样的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商务往来将是不明智的。英国同美国虽然都是讲英语的国家,但在文化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英国商人友好、讲礼仪,善于交往。但在与人交往时,开始往往会保持一段距离,之后才慢慢接近。他们在谈判时,一般不急于求成,在价格上也有商讨的余地。他们喜欢先决定合同的基本原则和框架,解决重要的问题,然后再在原则和框架内讨论其他问题。他们关心的焦点在于整个谈判能否顺利进行,而不太注意某些枝节问题。在同英国商人谈判时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称呼他们为英国人,而要称呼大不列颠人;不要谈论英国皇室的私事;不宜穿戴有条纹的领带。这样,就能给英国商人好的印象。
与美国商人不一样,法国商人具有横向型谈判风格,喜欢先就主要交易条件、原则达成协议,然后才谈合同条文,在谈判中要反复多次地涉及交易的整体内容。谈判的重点在于拟订一些重要的原则,而不注意细节。法国商人在谈妥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后,就会在合同上签字,在他们看来,一些次要条款完全可以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协商解决。因此,在签字后,协议又常常被要求修改。因此,同法国商人谈成的协议,必须用书面形式相互确认,即使在签订合同后,也应这样做。在谈判过程中,法国商人还喜欢谈论一些社会或文化方面的话题,以活跃谈判的气氛。但是,他们不喜欢涉及自己的私事和生意上的秘密。因此,在谈判中要注意回避此类问题。
德国人重视体面,民族优越感较强,注意形式,擅长于商务谈判。德国谈判者常常在签订合同的前一分钟还在争取对方让步。与德国商人进行谈判时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和美国商人一样,德国商人在谈判前通常就把合同的每个细节都准备好。在正式谈判时,德国商人不喜欢漫无边际的闲聊,价格一旦确定,就不再讨价还价。签约前,德国商人要严谨地审视每一个条款之后才会签字。签字后,对交货日期等的更改或解释都不予理会。正因为如此,德国人被认为缺乏灵活性。在谈判中,他们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尤其是有头衔的商人,特别喜欢别人称呼他的头衔。德国人很重礼节,希望对方也这样。因此,在同德国人谈判时,应该穿着正式的服装。
日本人在谈判中都注意倾听,旨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意图,同时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例如,日本某公司派人到美国,与美方一家公司进行一项大宗贸易谈判。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想迅速达成协议。但日方代表却一言不发,只是专心地倾听和记录,然后提议休会,第一轮谈判即告结束。六周以后,日方另派了几个人赴美进行第二轮谈判,这几位日方代表仿佛根本不知道第一轮谈判讨论了什么,谈判只好从头开始。美方代表仍是滔滔不绝,日方代表仍一言不发地倾听和记录。就这样先后谈了五次。正当美方抱怨日方没有诚意的时候,日方的决策代表突然抵美。日方一反常态,在美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根据美方过去谈判中许下的诺言,当场表态,作出决策,使美方非常被动。
四、风俗习惯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通常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活动,如喝茶、喝咖啡、宴请等。这些活动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很大,并制约着谈判的进行。如阿拉伯人在社交活动中常邀请对方喝咖啡。按他们的习惯,客人不喝咖啡是很失礼的行为,拒绝一杯咖啡会造成严重麻烦。曾经有一位美国商人拒绝了沙特阿拉伯人请他喝咖啡的友好提议,这种拒绝在阿拉伯世界被认为是对邀请人的侮辱。结果这位美国商人因此而丧失了一次有利可图的商机。德国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礼服,但无论穿什么,都不会把手放在口袋里,因为这样做会被认为是粗鲁的。德国人很守时,如对方谈判者迟到,德国人就可能会冷淡。另外,德国人不习惯与人连连握手,若你与他连连握手,他会觉得惶惶不安。
芬兰人在买卖做成之后,会举行一个长时间的宴会,请对方洗蒸汽浴。洗蒸汽浴是芬兰人一项重要的礼节,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对此是不能拒绝的。因为芬兰人经常在蒸汽浴中解决重要问题和加强友谊。在澳大利亚,大部分交易活动是在小酒馆里进行的。在澳大利亚进行谈判时。谈判者要记住哪一顿饭该由谁付钱。在付钱问题上既不能忘记也不能过于积极。
在南美洲,不管当地气候怎样炎热,都以穿深色服装为宜。南美商人与人谈判时相距很近,表现得亲热。说话时把嘴凑到对方的耳边。有些南美国家的商人乐于接受一些小礼品。中东地区的商人好客,但在谈判时缺乏时间观念,同他们谈判不能计较时间长短,而应努力取得其信任,即要先建立起朋友关系,这样就容易达成交易。在与法国人进行紧张谈判的过程中,与他们共进工作餐或游览名胜古迹,对缓和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大有裨益。但千万不能在餐桌上、在游玩时谈生意,因为这样会败坏他们的食欲,让他们觉得扫兴。法国人的习惯是在吃饭时称赞厨师的手艺。
在日本,很多交易都是在饭店、酒吧和艺伎馆里消磨几个小时后达成的。
五、身体语言
在商务谈判中,谈判各方除了用口头语言来交流外,还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其含义就有不同。曾有一位美国游客入住法国某饭店,当饭店领班礼貌地询问他是否满意这里的服务时,他友好地还以0K的手势,不料引起领班的恼怒。在许多国家,用手指轻叩额头是一种常见的手势,一般表示“我在思考”、“让我想一想”,但在荷兰,这个动作则被认为是代表某人“发疯了”、“发神经”,含有贬义。如果什么手势也不做,理应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把两手插在衣袋里与人谈话,在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这是一种非常粗鲁无礼的“手势”。
六、时间观念
东西方文化在对待时间上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在同属于西方(或东方)文化的国家之间也有差异。如在北美,美国和墨西哥的时间观大不相同,这使得两国商人容易出现激烈的磨擦。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工作和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人们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因而在商务谈判中都很注意准时。但在一些经济落后或是封建意识较为浓厚的国家里,人们往往不太重视时间,不讲究准时参加商务谈判和宴会,有时甚至有意识地拖延时间,以显示其地位的珍贵。对于商务谈判,南美商人有时迟到一、二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就韩国人来说,在商务谈判中,如果是对方选择的会谈地点,他们绝不会提前到达,总是准时或故意略微迟到。当然,在发达国家中也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情况。例如,法国人在会谈时很注意对方是否准时,而他自己则常常迟到,并且常以“塞车”一类借口加以搪塞。瑞士人的时间观与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大相径庭。
文化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了解一种文化有助于推测其成员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的反映。国际商务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谈判模式和方法、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说服策略、不同的价值观。谈判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标准去理解和评价对方,应根据对方的文化和谈判风格制定和修正自己的谈判策略,这样才能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否则,忽视文化差异、缺乏沟通、处理不当都会增加谈判难度,甚至无法达成协议,丧失商业机会。
一、礼仪和礼仪文化的概念
有人说礼仪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说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古往今来,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构造和谐社会、最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种行为规范。而礼仪文化是指礼仪从古到今,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为礼仪文化。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负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礼仪文化的责任,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大学生应成为礼仪文化的使者,把礼仪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交往艺术武装自己。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礼仪文化知识,在今后商务谈判中,懂得如何去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当今,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内容,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美德,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素质的提炼和内在实力的提升,使大学生面对纷繁的商务谈判更具勇气和信心,以健康的人格参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顺应社会,并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礼仪文化教育,对于修养身心,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三、礼仪文化中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语言因素的概念以及语言因素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技巧。
语言因素是指通过口腔发出的声音并运用特定的语句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在商务谈判中,语言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谈判者要充分发挥口的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要投入全部身心,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用语要尽量准确、简洁。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对语言的研究,指出在语言交谈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因此在语言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这就是语言学中著名的“齐夫定律”。按照“齐夫定律”,在商务谈判中,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词语和文学气太浓的语句,如无必要,就用“生日”不用“诞辰”,用“去世”不用“亡故”,等等。不用令人费解的词语和绕口令式的长句。在交谈中,语言应该使对方易于理解,听来轻松。此外,在谈判中,语言要保持流畅性和连贯性。其实在谈判中,过多的词语重复,词语遗漏,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杂揉,以及一些口头禅等,都会影响商务谈判的效果。这就要求谈判者平时加以锻炼和注意,有意识地留意这方面的缺陷,力求做到语言的流畅和连贯。还有,在谈判中,要适量控制声音。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等虽然不是语言,但如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运用,也会产生很大的谈判效果,能够起到制造和改变和谐气氛的作用,并且也更加易于在感情传递上起作用。合理运用语气和语调,能够传递谈判者的感情,使对方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力。
四、结语
在商务谈判中,应注重礼仪文化是一个完整体系。礼仪文化作为一门交往艺术,保证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程序性和完整性。把握礼仪文化,求新求异,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不局限简单化的模式,大胆创新,使其更具艺术性。当然在商务谈判中,也要注意细节问题,使得礼仪文化在商务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