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 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方法 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界、社会以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关于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可实施的幼儿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问题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优化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时期,幼儿还处在人格塑造、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待不同的幼儿,一定要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多进行鼓励性引导;面对性格外向调皮的幼儿,要多进行管理监督。此外,还要重视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环境化教育。教学环境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间以及洗手间,多采用图画等设计,在饭桌上写着“爱惜我”的米粒状 标语 等,这种图字并存的设计,对于识字能力较低的幼儿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达到提示和教学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所谓民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制定班级的日常奖惩 规章制度 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当中,多进行师生沟通、生生交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态。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鼓励幼儿遵守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大中班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语文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母语的作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正是幼儿们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母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母语使用的引导,合理规划幼儿学习母语的时间和教育方法,让幼儿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母语学习。第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通常采用以听为主、以写为辅的教学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综合考虑,全面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 语文知识 的掌握。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学校外部环境,让幼儿自身建立情感,学习自然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幼进行野外参观,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内心得到放松,对自然进行感悟,培养其独特的情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艺术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瑰宝。在中大班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健康的艺术形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 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体会艺术的美感。尤其是美术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来增强其对线条美、对称美、节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艺术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知识与兴趣的培养。第三,品味游戏的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大幅度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学习期间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协作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审美水平。 四、增强中大班幼儿学前理念培养 第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理念。促进中大班幼儿的成长学习,需要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要鼓励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他们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健康成长的机会,营造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第二,构建互动空间培养理念。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体验到互动时产生的新信息给他们所带来的全新的乐趣。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 、理念培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儿教育应当使用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对幼儿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儿本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做了具体的阐述。同时,中大班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进中大班幼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党春肖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 儿童 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156. [2]柴占学.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报告 [J].中国农村教育,2010(7):32-33. [3]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 热点 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55-59.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 对子 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代发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 创新思维 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 言行举止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 经验 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 寓言 故事 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优质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黄江蓉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幼儿学前教育方法探讨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语调、夸张生动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各种体验。幼儿要进行课间活动,笔者通常采用歌曲、音乐操的形式引导。例如,课间操笔者会选用《健康操》的歌曲,笔者自己先跟着视频学,学会以后,再慢慢教学生,动动胳膊动动腿,和学生边跳边唱。 二、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种方式,幼儿的教学尤其由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钢琴、七巧板、立体拼图、跳绳、 跳棋 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曾为学生组织过一次音乐跳绳。跳绳的规则不是笔者口述(因为太复杂,怕说起来学生难以理解,浪费时间),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幼儿玩游戏的视频,幼儿边看笔者边在旁边讲解。音乐跳绳需要找准音乐的重音,幼儿理解跳绳规则以后,笔者播放音乐。为了更方便地让幼儿找准重音,笔者还在一旁放了一架小鼓,每到重音,就敲一下鼓,帮助幼儿分辨重音。 三、互动游戏,小组配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 人际交往 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展开各种活动、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笔者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比拼。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才能在比拼中获胜。这种游戏既让幼儿玩得开心,也能在玩乐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 作者:安志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幼儿园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以下是本人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请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老师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优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品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墙壁。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老师们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了““娃娃家”、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看图书、听音乐、玩积木,也可以与朋友交谈,幼儿在自由的天地里,有的操作,有的说笑、有的探索,乐趣无穷,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当老师组织另外活动时,即使兴味正浓,但也愉快地服从了集体的需要。
教师们设置的自然角,其中有各种花卉,还养了金鱼、ji、鸽子、小白兔等动物,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他们自己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团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气氛,都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言行辩解道:“这是我们班╳╳老师说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等,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中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其中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第一,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尊重班上那些淘气,各种能力显露较迟、胆小懦弱幼儿的要求和心理;第二;师生共同参加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克服过去“老师前面讲,幼儿呆坐听”的做法,建立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幼儿没有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第三,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
教育环境中隐性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幼儿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活动,使幼儿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4、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这就要求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要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摘要 :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关键词 :
品德教育幼儿品德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遵循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
幼儿年龄小,在进行抽象的道德概念教育时,要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要在适应的情景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或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并以这种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对孩子的礼貌教育,除了我们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儿时,教师主动说“请、谢谢、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每天的重复训练中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具体的指导,使之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现实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帮助朋友穿衣裤、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通过自我服务,如擦桌椅、种植等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如看见有小朋友摔倒了,要把小朋友扶起来;喝水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不能推,不能挤;玩玩具时不能乱扔玩具,不能用玩具砸别的小朋友;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游戏、学习时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教育,又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
三、通过训练与练习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着重加强道德行动的训练。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动举止来表现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要从小养成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动习惯。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班里活动时爱护桌椅、玩具、图书等,启发幼儿与玩具、图书交朋友,比比看谁做得最棒。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看见地上有碎纸片和果皮时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看到花园里的花该浇水时,主动给花浇水,在劳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必要的劳动技能时,幼儿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外,他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起步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训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能使孩子在以后日常的行为表现中逐渐对道德认识,并能对道德情感进行深化吸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要有意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只要没有危险就应放手让幼儿去实践,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过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训斥,或者动手,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相反地要多鼓励和进行耐心教育,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一步步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有孩子的一份贡献,他就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做某件事感到很新鲜,例如叫孩子到楼下奶箱中取奶,他很快就会拿回来,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如果要他每天去做这件事,那么愉快的心情就会逐渐淡漠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及时鼓励,坚持不懈,使幼儿的优秀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巩固。
总之,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地帮助人,不轻易打扰别人等是培养文明行为和大公无私精神的基础,也是奠定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而小班幼儿刚入园,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常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我的好妈妈》《好娃娃》认识《老师》。认识《家庭》,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红花>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人的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以下是本人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请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老师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优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品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墙壁。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老师们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了““娃娃家”、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看图书、听音乐、玩积木,也可以与朋友交谈,幼儿在自由的天地里,有的操作,有的说笑、有的探索,乐趣无穷,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当老师组织另外活动时,即使兴味正浓,但也愉快地服从了集体的需要。
教师们设置的自然角,其中有各种花卉,还养了金鱼、ji、鸽子、小白兔等动物,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他们自己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团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气氛,都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言行辩解道:“这是我们班╳╳老师说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等,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中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其中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第一,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尊重班上那些淘气,各种能力显露较迟、胆小懦弱幼儿的要求和心理;第二;师生共同参加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克服过去“老师前面讲,幼儿呆坐听”的做法,建立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幼儿没有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第三,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
教育环境中隐性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幼儿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活动,使幼儿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4、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这就要求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要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摘要 :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关键词 :
品德教育幼儿品德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遵循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
幼儿年龄小,在进行抽象的道德概念教育时,要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要在适应的情景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或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并以这种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对孩子的礼貌教育,除了我们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儿时,教师主动说“请、谢谢、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每天的重复训练中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具体的指导,使之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现实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帮助朋友穿衣裤、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通过自我服务,如擦桌椅、种植等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如看见有小朋友摔倒了,要把小朋友扶起来;喝水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不能推,不能挤;玩玩具时不能乱扔玩具,不能用玩具砸别的小朋友;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游戏、学习时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教育,又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
三、通过训练与练习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着重加强道德行动的训练。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动举止来表现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要从小养成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动习惯。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班里活动时爱护桌椅、玩具、图书等,启发幼儿与玩具、图书交朋友,比比看谁做得最棒。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看见地上有碎纸片和果皮时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看到花园里的花该浇水时,主动给花浇水,在劳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必要的劳动技能时,幼儿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外,他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起步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训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能使孩子在以后日常的行为表现中逐渐对道德认识,并能对道德情感进行深化吸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要有意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只要没有危险就应放手让幼儿去实践,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过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训斥,或者动手,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相反地要多鼓励和进行耐心教育,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一步步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有孩子的一份贡献,他就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做某件事感到很新鲜,例如叫孩子到楼下奶箱中取奶,他很快就会拿回来,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如果要他每天去做这件事,那么愉快的心情就会逐渐淡漠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及时鼓励,坚持不懈,使幼儿的优秀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巩固。
总之,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地帮助人,不轻易打扰别人等是培养文明行为和大公无私精神的基础,也是奠定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而小班幼儿刚入园,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常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我的好妈妈》《好娃娃》认识《老师》。认识《家庭》,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红花>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幼儿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一
《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国民总体素质、实现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成都市是城乡统筹实验区,双流县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区县,分析和研究其农村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于实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调查,将公立和公益幼儿园、社会民办幼儿园以及家庭自我化幼儿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对农村幼儿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寻找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事业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幼儿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政府+社会+家庭”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实际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6-02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特殊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功能。幼儿教育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产生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现状
成都市双流县是全国百强县(2013年排名第15位),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0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超过100亿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较好,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一定保障。双流政府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为根本,不断扩大公益性幼儿园覆盖面,已完成全部镇及街道的附属幼儿园和农村新建幼儿园的标准化建制,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县级公办建制幼儿园的镇域(街道)范围“满覆盖”。
除公立幼儿园外,因农村地区历史遗留以及受地理因素、文化和社会发展环境特殊性的影响,县域内仍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部分民办幼儿园人员配备齐整、办学水平高、教学实施完善、教学理念先进,甚至超过很多优秀公立幼儿园;但仍有部分民办幼儿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以规模偏小的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条件较差,大多存在管理混乱以及政府监管缺位的问题。
2双流县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配备尚未完全到位。双流县教育局提出“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即到2017年年末全县25所公办建制幼儿园要配备在编教师528名,而截至目前仅完成编制教师配备人数318名,缺编率高达34%。此外教师学历总体水平偏低,以大专为主,中专次之,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教师较少,男性教师极度缺乏。公立幼儿教育师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社会办学幼儿园情况更加严重。
(2)客观因素影响入园率。随着乡镇幼儿园区域中心化发展,按照规定适龄幼儿多集中于各乡镇(街道)唯一一所公办或公益幼儿园接受三年学前教育。但受农村地区居民分散居住影响,部分家庭条件有限的农民接送困难(这一问题在农忙时期尤其突出)。很多农民被迫就近选择民办幼儿园入托。由于公办及公益性幼儿园的资金来源有政府补助,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依靠收取的幼儿学费、建园费等其他费用,这样间接导致某些家庭较偏远的儿童被迫放弃公办幼儿园,享受不到政府对公立幼儿园的财政补贴,形成了事实上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3)教师社会保障水平不均。首先,公办在编教职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聘用人员和民办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导致幼儿园教师师资来源出现明显差异,资源严重不均衡;其次,教师来源不同、能力不同又导致教育水平差异,优秀幼儿园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更注重孩子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某些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水平低下,缺乏针对性,“幼儿园小学化”趋势严重;最后,硬件、软件上的差距又会不断拉大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不断恶性循环。
(4)政府责任不明确、监管存在死角。部分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因追求经济利益引发安全事故、教学事故等问题也偶有出现,暴露出监管缺失、审批不到位等问题,也间接证明行业秩序需进一步整顿,制度管理上尚存创新空间。
3促进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政府主导
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降低社会幼儿园园税负。切实履行文教、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行政职能,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经费,建立起政府、投资人、家长、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立公办引领、民办补缺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带动、集团运作的方法,推动公立幼儿园互相竞争。同时打破区域限制和管辖限制,引导优秀教师流动,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对口帮扶,提升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硬件和教师等软件的资质审核和后期监管。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和评分系统数据库定期审查,对考察不合格的教师一票否决,对有劣迹的教师终身禁入。提高幼教待遇,打破公立、公益及民办幼儿教师的壁垒,建立激励机制,有序调动优秀教师合理分布,真正造福于农村教育事业。
理念创新
农村幼儿教育内容应贴近实际。如可借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理论,以自然环境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天然资源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游戏中提高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田野课堂,释放儿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建构,创设充满“野、趣、乐”的自然环境。确立“根植本土、因性而教、启迪心智”的自然教育辅助课程体系,让处于农村环境的幼儿享受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学前教育。
除特色化辅助教育外,规范化体系也是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教师、管理方更新教育观念,严格遵循幼儿教育典范,遵守政府规定,借鉴国内外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努力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相对问题较多的民办幼儿园管理上,着力在民办幼儿园内部建立严格、细致的绩效考评和水平等级评比等制度,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促进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应该与辖区内或市域内优秀的公立幼儿园、示范幼儿园以及主管教育部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接受帮扶。通过组织本园优秀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将先进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带到农村民办幼儿园中,打开上升空间、提升教育资源。
管理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师水平。以“MOOC+远程教育”模式开展后续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升级。将幼教名师授课、优秀教学游戏、标准化素质培养等视频和文字内容等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幼儿教育“城与乡”、“公与民”之间的无差别化。
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引入,如充分利用所辖区域内大学生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机会,或者以兼职形式将培养人才的课堂从大学搬到农村社区,既解决农村社区型幼儿园的活力问题,也解决农忙时间教师缺乏等突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
将“MOOC+远程教育”这一模式分为幼儿学习、教师提升、教育村民三大板块,打破因地区经济水平不均所造成的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打造随时、随地、按需、可重复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版本齐全、形式多样、理念先进、及时更新的同步课堂。创造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提升新路径,增强不同空间教师间的互动,拓展视野。
提高农民家长的素质,通过宣传教育促进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儿童之间的共同进步。转变农村家长思想,更主动地参与幼儿教育。通过强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优势,推动家庭版素质教育,为孩子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更好地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4结论
双流县农村社区幼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持续强化公办幼儿园的力量,结合社会幼儿园的互补作用,将会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支持、帮助和推广有特色、有效益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建立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的社会多元化模式与健全农村社区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使我国农村社区的幼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艳.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3,6(3):89-93.
[2]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25.
[3]阳艳波.浅谈“蓝天下的学校”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幼教动态),2009(4):46-48.
[4]郭建昕.当前农村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对某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访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3):119-125.
农村幼儿园教育论文的参考范文篇二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创新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传统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影响着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但是创新教育在城市幼儿园开展较好,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有限,加上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够,创新教育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是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农村幼儿园在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圆圆不及城市幼儿园,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幼儿园时应利用自己幼儿园的有利条件及农村丰富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幼儿创新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思维不够活跃,见过的世面较少,想象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幼儿,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就更加重要。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是教育的开端,其改革目标更须定位于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语),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都得以增强,使其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创造的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创新教育,其教育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主要受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有的鼓励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则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都难以找到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那种自由的空间,相反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最初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幼儿不是被看作幼儿自己,而是被当着家长的一部分,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幼儿的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就这样被“理所当然”地蚕食了。而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人带,他们喜欢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在学校学习就是来认字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够科学。没有给幼儿一个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气氛,所以创新教育被忽视了。
(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因素中,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育要理解和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三)传统的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使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使人们将其行为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孩子的创新热情被浇灭许多。
四、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将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几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我们应多于农村家长沟通、交流,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再次,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农村幼儿园具备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幼儿园教育气氛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在幼儿园里首先是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幼儿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再次,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创新教育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创造力开发读本》(11页、45页、47页、49页、52页)。
2、文章《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3、文章《为幼儿创设激励求异创造表现的环境》。
浅谈幼儿的素质教育论文
摘 要: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可塑性;基础教育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教育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
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们制订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学期发展的子目标,并将标准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动中去,使每项活动都有目的和有计划进行。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师怎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不止对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而且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焦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等。
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了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我坚持和孩子说普通话,幼儿入园时我先问孩子"早",离园时说"再见"。活动中请幼儿帮忙随时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先说"对不起",在一日常规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比如:我看见地上有纸片就轻轻捡起扔进纸篓,幼儿见到也会把赃物扔进纸篓;老师把图书一本本的订好,幼儿再看书时会轻轻的翻书,也不撕书了。又如:孩子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桌椅,也有爱护桌椅的愿望,但是不知怎样做才能保护桌椅,在这方面我就注意自已的示范作用,在搬放桌椅时尽量做到轻拿轻放。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像涓涓流水,不断地流进了幼儿的心田,使他们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不打人骂人、爱护公物、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三、把幼儿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中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范畴,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随着季节或内容的不同,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自主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机会。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可结合主题活动《祖国妈妈的生日》向幼儿介绍我们祖国、歌唱祖国、画国旗、画天门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创设育人环境,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权力。为了满足幼儿这一心里需要,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要多为幼儿准备各类游戏,包括智力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最好在2小时左右)、场地(最好在室外)、材料(丰富多采的活动器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关注游戏的进程,因势利导,热情支持,幼儿可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游戏。让幼儿在没有强制和束缚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其次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界奇妙的变化,寻找自然界中美的秘密,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美术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笔、泥、纸等来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他们胸中的美景。
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有教育投资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受到重视。而对于其概念的确定,也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以打下更好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而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体能素质、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良好的才智素质以及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上。
二、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智育轻德育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的理解过于片面,在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常以幼儿能识多少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如:幼儿园的教育安排关于智育内容详细具体,并配有可实施的教材,而德育却笼笼统统,既没有具体落实的教学安排,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于智能训练的精力多,用于德育培养的精力少,不仅幼儿园如此,家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家长企盼着孩子出人头地,成为“这家”、“那家”,唯独忽视了孩子良好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有些家长甚至溺爱、娇宠孩子,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据调查城市中六岁幼儿有95%参加了各种辅导班的学习,而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却很少,生活中很少知道怎样关心、体贴同伴和他人,重智育轻德育已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重教育轻保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重教育轻保育的现象,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一大批幼教毕业生参加了幼教队伍,这些人大多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学有专长,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也正由此,这些人多是刚刚走出校门,其中一大部分没有生儿育女的经验,致使他们对幼儿的生活更是关心不够,如:冬天,有的孩子提不好裤子,小肚皮裸露在外;孩子因贪玩而忘记了喝水,教师却不知提醒等等,在幼教工作管理上,我们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种观摩活动、比赛活动、交流活动应接不暇,但关于保育方面的活动却开展甚少,不少幼儿园保育员未受过专门培训就上岗,保育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流行病、传染病经常爆发,据调查,冬季感冒多发季节有40%的幼儿园出勤率在60%以下,这种状况固然与城市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有关,但也的确反映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三)重眼前轻长远
只重眼前效果,不管将来发展如何,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后患,在幼儿园里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某幼儿一时没能掌握某种技能,老师找两个孩子反复教他,然后再让他重复,也许孩子暂时获取了知识,但它是以牺牲自信心为代价的,长期下来,他这会缺乏自信,一些幼儿园为了顺应家长的心态,开展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教育,如:学电脑,学英语,学珠算等等,家长也常常以此来评价园所的优劣,至于幼儿是如何掌握的?会运用多少?对将来的发展是利、弊,就不再过问了。如:幼儿学弹琴,家长过多是注重幼儿指法是否娴熟、正确,而很少注重幼儿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四)重园内、轻园外
幼儿教育包括园内及园外教育,两者本应是一致的、互动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重园内、轻园外的现象。比如:幼儿园内的环境、材料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精心布置、创设的,且教师还为每个幼儿建立了在园内成长档案,随时观察、记录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并及时地给予引导,家长更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多方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况。而幼儿离园后,在园外的教育则就不同了,一是缺乏幼儿玩耍的场所、活动材料,幼儿没有玩伴;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带有随意性和情绪化,他们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靠教师就行了,家长不必再去费事,因此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尤其当孩子吃了亏后,脱口而出“你真傻”、“他打你,你就揍他”,倾刻间,教师在园里“呕心沥血”实施的公德教育、谦让教育便化为了泡影。由于社会竞争带来的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家长很少有空闲与幼儿交谈,遇到心情好时,还能多说几句,遇到心情不快时,常常一句“大人正忙,自己去玩吧”。或为节省时间,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很少给幼儿留有锻炼的机会,一些在园内自我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园外,在家里从不自己穿衣、叠被,出现了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各方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长期重园内、轻园外的教育,会影响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慢慢会使幼儿养成爱撒谎、虚伪、不诚实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三、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虽小,但它是一个整体,首先应该树立整体发展的儿童观,既然是一棵小树,就不是大树的枝叶、分体,它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体、智、德、美稳中求进,各方面及身体、心理、技能、知识、品德、情操等都是幼儿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使人的整体受损;其次应当树立主动发展的儿童观,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幼儿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必须是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因此不能将幼儿当成容器,采用“我说你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再次应当树立自主发展的儿童观,幼儿的发展既有革命性,也有个性,并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不应轻意以简单化一的标准去评价幼儿,应从多层次、多规格支持鼓励幼儿,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关注教育过程,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一,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第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提高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幼儿充满幻想,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为幼儿排疑解难,同时用自己的进取精神、积极的求知欲去感染幼儿、带动幼儿。
(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创设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为幼儿开辟活动的场所,幼儿园的墙壁、门厅、走廊、墙角都是幼儿天然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墙上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使之变成会说话的墙,在门厅、走廊、墙角投放相应的材料,变成“医院”、“商店”、“娃娃家”、“植物角”等等,此外,室外的边角地,可设沙坑、水池、土坡、种植角等等。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活动材料,如:木棍、树叶、碎布、蛋壳、饮料瓶等等,这些东西可供幼儿剪、贴、画、拼、折等等,提高活动兴趣,利于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多种想象思维能力。保证活动时间。教师应科学的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排队、等待,多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的时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同伴交往,更好地发挥空间、材料的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过去备课重点是备教材教法,现在把重点放在研究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研究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过去只重视封闭式的园内教育,现在注意密切家园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过去重视管理教育,对幼儿管教,限制和干预很多,批评,挖苦现象时有出现,现在的管理教育注意发挥幼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活动中注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幼儿园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并且相信通过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以促进幼儿园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
浅谈幼儿的素质教育论文
摘 要: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可塑性;基础教育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教育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
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们制订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学期发展的子目标,并将标准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动中去,使每项活动都有目的和有计划进行。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师怎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不止对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而且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焦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等。
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了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我坚持和孩子说普通话,幼儿入园时我先问孩子"早",离园时说"再见"。活动中请幼儿帮忙随时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先说"对不起",在一日常规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比如:我看见地上有纸片就轻轻捡起扔进纸篓,幼儿见到也会把赃物扔进纸篓;老师把图书一本本的订好,幼儿再看书时会轻轻的翻书,也不撕书了。又如:孩子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桌椅,也有爱护桌椅的愿望,但是不知怎样做才能保护桌椅,在这方面我就注意自已的示范作用,在搬放桌椅时尽量做到轻拿轻放。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像涓涓流水,不断地流进了幼儿的心田,使他们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不打人骂人、爱护公物、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三、把幼儿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中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范畴,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随着季节或内容的不同,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自主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机会。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可结合主题活动《祖国妈妈的生日》向幼儿介绍我们祖国、歌唱祖国、画国旗、画天门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创设育人环境,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权力。为了满足幼儿这一心里需要,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要多为幼儿准备各类游戏,包括智力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最好在2小时左右)、场地(最好在室外)、材料(丰富多采的活动器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关注游戏的进程,因势利导,热情支持,幼儿可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游戏。让幼儿在没有强制和束缚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其次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界奇妙的变化,寻找自然界中美的秘密,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美术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笔、泥、纸等来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他们胸中的美景。
幼儿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多年,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孩子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秉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原则, 素质教育也要从幼儿园抓起, 要保护孩子的天性, 让活泼、主动、生动成为孩子们教育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幼儿园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能为孩子的培养, 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素质教育;
1 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使命的意识
教师本身就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被誉为灵魂工程师, 而作为幼儿教师, 其自身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幼儿思想单纯、年龄小, 模仿性、依赖性都很强, 教师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在影响他们, 年龄小所以依赖感非常强, 需要足够的安全感, 而安全感就来自于老师的爱, 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孩子们才会释放自己的天性, 才能健康的成长。因此, 幼儿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使命, 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意识到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的重要性, 幼儿期孩子的成长在他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好的幼儿教育, 就是使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个性, 有完善的人格, 有良好的习惯, 做到这些就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因人施教、形式丰富的教育方式, 保留孩子的天性, 发展孩子的特长, 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所以, 教师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意识, 在平常与孩子相处中将其贯穿其中。
时时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 也不是孩子会多少技能的指标, 而是一种理念, 需要贯穿始终, 无论在孩子学习知识、户外活动、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都要注意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例如:幼儿午睡时, 不仅仅只是让孩子迅速睡觉, 而是在孩子自己拖鞋、上床、脱衣、睡觉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其自己独立动手的能力, 鼓励所有会做与不会做的孩子, 一起做, 慢慢养成独立的习惯。
深谙素质教育理念, 多方式实现
教师自身理解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从而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培养目的.,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实现素质教育, 在低龄阶段, 针对孩子的好动、理解能力较低的情况, 老师可以采取做各种团体游戏的方式, 带着孩子们慢慢融入这个大集体中来,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互动, 加强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高龄阶段, 针对孩子竞争意识提高的情况, 我们可以分组进行活动, 学习、户外活动都可以分组进行, 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面向全体, 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是针对整体幼儿教育提出的, 可以以这个为教学目标和手段, 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得到适合的教育。因此, 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因人施教。在平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 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 从而发扬他们的长处, 使其得到发展, 针对其出现的问题也要进行个别的纠正, 要从正向进行指导, 而不能简单的禁止, 让孩子了解问题所在, 循序渐进的改变问题。
2 坚持素质教育, 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个性的保护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 因此, 他们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 不同的处理方式, 幼儿园老师就要尊重这种不同, 保护这种不同, 不要为了方便管理, 所有事情都要整齐划一, 这种遏制孩子个性发展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极大, 因此, 要注重孩子个性的保护与培养。当然, 尊重个性, 并不是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不加任何引导, 反之, 需要教师仔细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绝不是简单的制止。
注重幼儿兴趣的保护与培养
每个孩子都会有兴趣所在, 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们的兴趣, 并且保护好他们的兴趣。同时, 由于孩子年龄小, 对很多东西都存在兴趣, 其中很多兴趣是短暂的、随意的, 老师就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 帮助他们, 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兴趣, 从而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例如:我们可以开设绘画、舞蹈、音乐等课程, 使有这方面兴趣的孩子得到该方面的强化, 从而使孩子能有深入探索的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 而幼儿习惯的养成对以后各种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幼儿是一张白纸, 我们影响其什么, 他们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 我们要在孩子入园伊始就要培养各种好的生活习惯、沟通交流习惯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 还包括学习习惯、礼仪习惯等等。
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非常重要, 它是一个孩子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方面的技能。如果不注意, 很多信息就无法得到, 当然就不会更进一步的感受、理解、记忆或者在此基础上想象创造。由于幼儿年龄小, 注意力不够, 因此, 我们要适度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 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 吸引孩子, 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训练、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经常做这样的训练, 慢慢就可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3 家庭要配合幼儿园进行素质教育
家长观念要转变。家长也要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要意识到对幼儿的教育不是学到多少知识是重要的, 而是让孩子能够保持自己的天性, 能够全面发展才是重要的。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让孩子宽松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在家里实施素质教育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 更要有决心。因为这“六心”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得。爱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信心是实施素质的力量源泉;细心则是决定素质教育质量的好差;耐心是保证素质教育持续进行的动力;恒心则是决定素质教育成效的大小;而决心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4 结语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好素质教育,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 采用各种教育方法,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 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因此, 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类教育活动之中, 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教育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结合校内和校外活动来使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关键词】 德育教育;以人为本;校园氛围;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曾平.亲近生活 德育教育显实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
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一、 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1、理论准备。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2、实践准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3、写作能力。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4、研究态度。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1、选题。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一种是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2、审题。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3、拟定提纲。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4、结构。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1、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2、投稿事宜。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以下是本人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请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老师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优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品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墙壁。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老师们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了““娃娃家”、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看图书、听音乐、玩积木,也可以与朋友交谈,幼儿在自由的天地里,有的操作,有的说笑、有的探索,乐趣无穷,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当老师组织另外活动时,即使兴味正浓,但也愉快地服从了集体的需要。
教师们设置的自然角,其中有各种花卉,还养了金鱼、ji、鸽子、小白兔等动物,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他们自己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团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气氛,都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言行辩解道:“这是我们班╳╳老师说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等,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中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其中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第一,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尊重班上那些淘气,各种能力显露较迟、胆小懦弱幼儿的要求和心理;第二;师生共同参加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克服过去“老师前面讲,幼儿呆坐听”的做法,建立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幼儿没有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第三,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
教育环境中隐性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幼儿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活动,使幼儿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4、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这就要求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要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摘要 :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关键词 :
品德教育幼儿品德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遵循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
幼儿年龄小,在进行抽象的道德概念教育时,要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要在适应的情景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或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并以这种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对孩子的礼貌教育,除了我们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儿时,教师主动说“请、谢谢、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每天的重复训练中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具体的指导,使之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现实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帮助朋友穿衣裤、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通过自我服务,如擦桌椅、种植等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如看见有小朋友摔倒了,要把小朋友扶起来;喝水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不能推,不能挤;玩玩具时不能乱扔玩具,不能用玩具砸别的小朋友;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游戏、学习时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教育,又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
三、通过训练与练习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着重加强道德行动的训练。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动举止来表现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要从小养成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动习惯。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班里活动时爱护桌椅、玩具、图书等,启发幼儿与玩具、图书交朋友,比比看谁做得最棒。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看见地上有碎纸片和果皮时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看到花园里的花该浇水时,主动给花浇水,在劳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必要的劳动技能时,幼儿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外,他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起步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训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能使孩子在以后日常的行为表现中逐渐对道德认识,并能对道德情感进行深化吸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要有意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只要没有危险就应放手让幼儿去实践,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过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训斥,或者动手,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相反地要多鼓励和进行耐心教育,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一步步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有孩子的一份贡献,他就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做某件事感到很新鲜,例如叫孩子到楼下奶箱中取奶,他很快就会拿回来,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如果要他每天去做这件事,那么愉快的心情就会逐渐淡漠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及时鼓励,坚持不懈,使幼儿的优秀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巩固。
总之,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地帮助人,不轻易打扰别人等是培养文明行为和大公无私精神的基础,也是奠定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而小班幼儿刚入园,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常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我的好妈妈》《好娃娃》认识《老师》。认识《家庭》,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红花>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