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百年变迁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沿途改变种种的风景沧桑。每一个时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在当时的女子身上都会留下最明显的痕迹。从清末至今,不过短短百年多的时间,但这一段的风云跌宕,却让那些曾经深藏闺中的女子都躲闪不及,在她们为美而做的改变中,多少历史已经轰然而过。清朝末年清末,是一个新陈代谢期。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人们的审美观开始悄然转变,在原来具有东方女人特有的韵味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西方女人的特质。一本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一时激起层层风浪。于是就有了赛金花,一个传奇的女子,一个复杂的女子,一个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女子。她的传奇始于前科状元洪钧回苏州守孝的时候,洪钧与赛金花初见为其美色所倾倒,随即纳赛金花为三姨太。在清末那样一个满目疮痍的年代,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能攀上一个位高权重的状元除了好运,我们不得不说是这个女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韵味。后来,她又以公使夫人的名义陪同洪钧出使四国。出使期间,于上层社会的她受到过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的接见。相传此时,她又与后来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相识。这就为后来在联军侵略时,她力劝瓦德西不要伤害老百姓而埋下了伏笔。因此,她的美丽,又包含了爱国的色彩。 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嫁与沪宁铁路稽查曹瑞忠做妾。她的第三次婚姻则是与参议员江西民政长魏斯炅的结合。在她的身上不仅体现出东方女人的韵味,而且还具有西方女人的特点,因为融合了东西方的美,所以没有倾城倾国美貌的她也具有了颠倒众生的魔力,不仅俘获了中国的高层,还得到了侵华军官的认同.实在不得不说是融合美的力量。“状元夫人”、“公使夫人”、“东方第一美女”、“第一位出入欧洲上流社会的中国小姐 ”、“最后一位裹着小脚的具有明星气质的交际花”,这些都是她的头衔。就是这样的女子,吐出了“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的豪言;就是她,在清末的舞台叱咤风云;就是她,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展露东方女性的美丽;就是她,成为那一代男人心中的梦想。时期到了时期,中国已驶入近代,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篇章。五四运动后,女性的思想逐渐解放开来;外国思想的传入,亦使社会风气更加开明。女性不再是唯诺柔弱的代名词,一教育程度高、思想观念新、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成了时代的新宠。丁玲、凌叔华、杨步伟、萧红、冰心、石评梅……她们让我们见到了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百年幽兰——林徽因”则是这一体中很特别的一位。她出生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少女时代便随父游历各国,攻读了两所名校不同专业的学位,在建筑学和文学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它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正是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家教塑造了她独特的气质;正是东西方文化的浸润造就了这样一个兼具美貌与智慧、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奇女子。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三位传奇式的男人都倾倒于她的魅力之下。因为她几乎符合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完美:出身世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美丽高雅、且懂得进退。当时另一个风靡一时的美女是“电影皇后——胡蝶”。较之于高贵清冷的林徽因,她更符合中国民间的传统审美,脸若明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脸颊上一对酒窝更是她的金字招牌。她有一种传统、委婉的气度,骨肉均匀敦厚,是几千年来所谓“全福全寿”的长相。胡蝶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容貌,更在于它在电影上的成就。她的走红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对电影的关注,是当时社会中西方两种生活方式交杂的必然结果。时期这一个时期有一个名子该被永远的记住——邓颖超,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刚强自信,在那个的年代里为祖国的兴亡不断努力奋斗的女人。她是那个时代的巾帼英雄,她是那个时代全民的偶像。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以其女性的阴柔美和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美将女性的美诠释的淋漓尽致。年8月 8日,她和周恩来结婚,结为终身的革命伴侣,从此她以她女性的温柔抚慰着周恩来,以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激励着周恩来,而同时她亦一腔热血的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与解放。年战争爆发后,邓颖超在武汉、重庆等地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这期间,她积极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妇女,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工作得十分出色。年,她当选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任国民参政会方面的参政员。在历次国民参政会上,同董必武等方面的参政员与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上,无可厚非,邓的功绩相当大,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她同样是成功的。融合了阴柔与阳刚美的她证明了在那样一个、血腥,但又充满正义,的时代,女性的作用是巨大的,女性是一个有着巨大实力并对社会有着重大影响的体!她同赛金花一样,也是融合了两种美,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融合了东西的美,而她则是融合了阴柔美与阳刚美。她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楷模,她是战场上那绿叶海洋中的一簇鲜艳的红花。内战时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小我必须融入大我中。当生存都无法保证时,美丽是种奢侈。那时备受推崇的女子多为革命战士、之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受尽折磨仍大声唾骂敌人的江姐……她们都有着执著的信仰、坚韧的意志、为了中国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或许她们并没有倾城之貌,但爱国的赤拳、燃烧的热血已使她们美的无与伦比!在当时,“”宋美龄就是最好的例子。宋美龄穿旗袍,说英语,“中西合粹”。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史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之一。她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中外都为其倾倒。的、“剿共”和保卫,处处需要美国的助力,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物资援助与道义支持的最大本钱。美国《时代》周刊用“钢铁塑成的花朵”来形容宋美龄。这位曾经11次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风云人物曾经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死:“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正是这种坚定与霸气让她刚柔并具、从内而外地散发出美的诱惑。虽然身为的,事实上宋美龄为中国的统一也做出过巨大贡献:她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战胜利争得了巨额援助、亲上前线鼓舞士兵、推动中国民航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她坚决反对“”!这个观点伴随了她一生,对也很有影响力。正是她的忧国忧民使她成为众多美女中最受人景仰的人物。建国初期建国伊始,中国人终于从多年的战争中解脱出来,中国人终于立直腰板做自己的主人,中国女人终于开始撑起那本该属于她们的半边天。中国人,开始欢天喜地地搞建设。在这样的时代,急切需要一个精神偶像来激励他们,鼓舞他们。所以,翻开这个时代的历史,你无法说出谁是最美丽的女人,只知道最美的她有一个温柔而多情的名字:喀秋莎。喀秋莎是个朦胧的意象。她没有具体的容貌,她存在传说里,存在人们的想象里。你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她是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理想。喀秋莎最早是一个前苏联美丽女孩的名字。二战时,一首名为《喀秋莎》的曲激励了无数恐惧迷茫的年轻战士走上战场,中这样唱道:“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声好像明媚的阳光……” 于是这一形象从此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苏联红军英勇抗敌,并传承到了中国。中的喀秋莎从此成为中国男人的大众“情人”,她是中国男人心中那个“她”的幻化,鼓舞着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兴盛添砖加瓦;喀秋莎是一大为了祖国奉献青春的女人。那是一大批摆脱传统封建束缚的中国女人,她们从家庭桎梏中走出来,撑起了女人的半边天。她们不过多的注重外在打扮,而是无私的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献给她们所从事的事业,更献给她们的爱人。所以,喀秋莎是那个时代每个人的梦想。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哼起《喀秋莎》的,心中既有对战争的缅怀,更有对新中国的翘首期待。时期那个特殊的年代把一切刚毅的事物都被视为美.女性虽冠以姑娘之称,但实际己成了没性别的人. 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情感。她们喜欢被唤为“铁姑娘”,她们认为比男人还男人才是真的美。刑燕子,这个结实强壮的天津姑娘告别了大城的舒适生活,到农村投身集体劳动,她的名字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刑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这首《刑燕子》成了当时名副其实人人传唱的“流行金曲”。她参加抗旱抢险活跃在第一线,她策划冰上捕鱼获得大丰收,以她名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她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战神,充满活力永不疲倦。在60年代的那一页,永远有一只健如雄鹰的燕子在飞翔,在风雨中搏击生命的极限,光彩动人。但是,真正温暖了那个时代的女子,她的名字在当时却是一个禁忌。她是一个者,她的声甜蜜沁人,她的人如清风拂面般亲切自然。邓丽君,一代甜天后,用一首首经典之将东方女性的婉约内秀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文艺界的里程碑。这个年代的美丽标准是禁忌,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落中慢慢苏醒,爱情曲和爱情诗开始流行,当然那是秘密的。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她在那个时代显得是那样得石破天惊但不动声色。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她及她的声中所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具有摧毁性的力量。柳叶眉杏核眼,配上小巧的红唇,加上云霞般的黑发,这是标准的美人坯。多彩的旗袍、运动装、曳地的长裙,在那一大片单调的“蓝绿大军”中显得如此出挑。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美华服下的她竟有一双摄人心魄的清亮秋波,闪着纯净的光,无声摧毁人心灵最后一道防线。于是她沁润大江南北,于是她醉五湖四海。甚至她的红颜薄命,也成就了她最后的一缕香魂,让她不老的容颜和甜美的声成为众人心底永远的朱砂痣。80年代这是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时代,这是我们出生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我们父辈的青春与狂热.一个能让他们为之狂热的女人便是刘晓庆。这个女人有着无数的褒奖与谩骂,她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像的顶峰,也遭遇了别人不会有的低谷.她一生大起大落,她从一个嬉笑怒骂,演绎人生百态的女演员到一个略施粉黛,驰骋现代沙场的女商人,其中曲折跌宕非数言几语可以明述。作为一个演员,她被许多人认为并且自诩为中国最好的女演员,却也因为偷税漏税而臭名昭著;作为一个商人,遍地,三年50万,被予为&uot;亿万富姐儿&uot;,也曾被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弄的焦头烂额。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女人的不平凡吸引了那个时代无数的追随者与蔑视者,而她的不平凡正是源于她张扬的自信与敢于拼搏的精神.她扮演的武则天中就已透露她是这样一个个性十足的女子。她张狂,她自信,她无所畏惧。刘晓庆有几句经典的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成名的女人难乎其难”,“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成功是女人最好的补药”,这些话似乎有着自大多一点的臭味,却也无可否认这样过激的张扬确实给那个时代一些美的启迪.刘晓庆敢于拼搏,作为演员对经商毫无概念却敢于尝试并执直被镁光灯聚焦的女人,用她昂扬的自信的美让一代人永远铭记.可以说,她引领了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着地走下去,并独挑大梁,让那个时代明白女性的美早以不是委喏于家庭之中的三从四德,而是敢于表达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质的那种昂扬自信与拼搏精神。这样的一个成功的女商人,这样的一个屹立商场的女商人,这样一个一直被镁光灯聚焦的女人,用她昂扬的自信的美让一代人永远铭记。可以说,她引领了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90年代90年代是个瞬息多变的时代,90年代你得保持新鲜;90年代是信息的年代,每一个人为了美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而张曼玉,则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她是个不俗的女子,她是个多变的女子,她又是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她在岁月与镜头里不断地修炼着自己,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不会随时光被遗忘的优雅风骨与美丽,所有的挫伤都被她的美丽净化了。她说,她的年龄越来越大,最不想做的就是重复自己。猫一样多变的她,在成为观众新宠时并没有出众的容貌,却因可纯真可妖媚的造型变化,征服了所有人。刚出道时俨然邻家女孩,那有点兔牙而可爱的灿烂笑容,今日已经演变成带着妩媚、自信与成熟气息的阳光微笑,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形容再恰当不过。《东邪西毒》里,张曼玉化作为爱凋谢的女子,完美印证了亦舒笔下“她比烟花寂寞”的落寞气质;之后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诠释的泼辣、果断、妩媚的金镶玉成了经典,当身裹薄纱的她从楼上盘旋而下,便让人深深记住了什么叫风情万种;《阮玲玉》里,她的身子与30年代的衣香鬓影重叠,从此便是复古风的翘楚;《滚滚红尘》中,她一派轻狂娇痴,又开了快乐新美人的先河;《甜蜜蜜》里则是势利却又不失善良的广州姑娘;《花样年华》中近百件旗袍映衬出她的优雅姿态和近乎永恒的大家气质,那是恣意而又内敛的女子;《宋氏王朝》里的宋庆龄,则是个坚强、大方的女子;接下来就是在张艺谋的《英雄》中身怀家仇国恨的奇女子以及《清洁》里前后形象反差极大的艾米莉。10年,张曼玉在不断的变化中突破着自我,其实是花丛中的一朵嫣红,历经多种色调,恍若仙子的她更出落成最精粹的金黄色的花蜜。她说,女人漂亮是上天所赐,但美丽的气质是一种境界。当你穿越美丽缤纷的外表后,呈现出的必然是精彩的人生。以自信和自然风格为基础,她的气质使她成了众多人心中的优雅女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女性所特有的魅力。张曼玉,一个用时光雕刻成的美女,她用自己的气质直面时间的挑战,她的美丽比年轻时更抢眼。是她,那微扬的下颚,那淡定的目光,那优雅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一个更适合现代人多重审美观念的美女。多变,猫一样美丽的女人。气质,钻石般高贵的女人。
中国妇女在解放前后的地位: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代表以新中国主人的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 回顾百年沧桑,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束了长达数千年被放逐在社会历史之外的状况,在文明史上首次书写出作为整体的女性形象篇章。 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20世纪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将创办女校列入议事日程。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 20世纪女性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壮举更是可歌可泣。1903年由留日女学生组织了第一个妇女爱国团体———共爱自治会。女性先觉者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和呼吁做“国民女杰”的诗篇《勉女权》成为激励女性前赴后继的号角。同年第一部论述女性问题的专著———金一著《女界钟》出版,作者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的口号。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些女性参加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向警予、杨开慧就是这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女性的杰出代表。随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激烈,“妇女”概念取代了“女性”概念,觉醒的工农妇女参加到民族解放的洪流当中,在队伍中出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娘子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妇女运动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同民主主义运动、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妇女的求解放、求独立、求自由、求平等诸意识始终同被压迫的阶级意识、革命意识交融在一起。 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她们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利。她们投身于火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生活中,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广大妇女扬眉吐气的口号,也成为生活斗争的现实。 但是,我们在谋求妇女解放的探索中,一段时期曾走了弯路。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误用作男女体力的抗衡,在这个激进的时代,性别差异被忽视,三八高空带电作业班、铁姑娘班、女突击队相继出现,在体力上与男子一争高下,给妇女的身心带来后来冷静思索时才能意识到的伤害。然而,这个时代在妇女解放上的观念建立,功劳是不可抹煞的。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性在这一世纪虽然在社会地位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改变,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的,失学女童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童,下岗女工也多于男性,性商品化在部分地区抬头和泛滥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女性要获得彻底的解放还任重道远。女性的真正解放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女性在21世纪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 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1919年5月青海省循化县女师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求上大学读书的女性。 1924年3月8日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这次纪念活动后,“三八”妇女节活动开始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大城市。 1927年3月西安首宗妇女离婚诉讼,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肖桂潘提出离婚诉讼,庭审判离。 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向警予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36年8月2日上海女学生李森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从卑贱到平等 1、一入禁宫,就禁闭了终生自由。这群娃娃就是选入宫中的秀女。 2、世纪初叶的中国农妇。一双尖尖的小脚,如何承载繁重的劳作? 3、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妇女的翻身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女排风姿 5、五、六十年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铁姑娘形象。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广大妇女在探索自身形象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也能当上女博士。 7、上海美专第17届西画系学生毕业,当时关于是否用女模特的争论正是激烈。该系毕业班故意与女模特合影。 8、幸福的现代妇女。
看现在的日本就可以了
有关对女性文学的认识为:女性文学虽然也称为女性解放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但根据郑英子(韩国文学批评家)的看法,女性解放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都只是女性文学领域中的分支,女性文学一般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执笔写作的文学。
女性文学的视野是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而不是封闭静止的,应该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性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女性文学仍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完善的命题。
女性文学充分表达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奇特理念,完善人性本身精华,展现各阶段女性充当的角色,挖掘出灵魂最深处的独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呐喊、那些彷徨、那些轻浮、那些坚强,体会着女性独有的信仰理念。
女性文学研究其价值:
1、审视现代社会由于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在性别意识、性别观念、性别文化、性别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很多不和谐因素。
2、对性别文化解构和建构,对父权社会制度解构,并建构新的性别文化,既体现男性价值观也体现女性价值观,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地发展。
3、发现和展现女性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女性在感知、认知和评价上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魅力,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4、女性以自身的性别意识和生命体验探讨人类和社会的问题,探讨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完善人类文化建设。
而在如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了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女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据调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其中当代都市白领女性是众多商家商讨的“黄金群体”。女性消费者数量之多,在购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了解现今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家庭财务收支有了明显的独立权,并且女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是大部分购买行为的决策者。经研究表明,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80%的购买决策通常由女性做出。在我国,从人口上来讲,20~50岁的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就高达亿人之多。由于在家庭中担任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同时还要为大多数的 儿童 、老人等购买商品,成为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因此说女性购买群体是庞大的。不同阶层女性在消费中的需求明显不同,因而认真研究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女性消费群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的环境刺激,女性消费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女性在消费市场中的消费活动常常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因店家打着“特价商品”的旗号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服装和美容方面投入和自己收入不相匹配的金钱, 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 选择相对最优惠的产品等等。发掘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对提高销售量和产品质量,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女性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 对于企业增加生产和销售,如何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留住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虽然当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但却统一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的主动性
很多女性自认为打理家务是理所应当的,她们经常会不自主的关注市场动态,如遇到某些家庭用品市场短缺,便会到多个商店购买,以买到为目的。在逛超市的时候女性会不知不觉的买很多用品,也许当时不需要,但是因为打折或者其他因素而预先购买。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会有计划的提早囤货,一般不会出现断档的现象,表现出很强烈的消费主动性。
(二)消费的实用性心理
如今社会各个工作阶层都能看见女性工作的身影,但是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角色,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因此,对购买方式和产品的实用性上更加关注,例如,现在很多职业女性会选择网上购物等省时省事的方式,通常喜欢购买速食产品或者冷冻产品等。
(三)消费的品牌忠诚度高
当今女性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已区别于传统女性依附于丈夫的消费理念,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购买高档产品。同时购买名牌产品对女性个人形象的树立和公关关系的巩固都有很明显的推进作用,并据调查众多女性认为名牌产品更具有质量的保证。女性比男性在购买商品方面比较“长情”,一旦选择了某一品牌,将会一如既往的追寻,而且在她们心理觉得只有这个产品适合她,所以女性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还是更愿意使用老牌子。
(四)消费的攀比从众心理
如今大部分女性都是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消费商品时女性朋友间会不自觉的比较谁的服装比较得体,或者谁使用的产品品牌比较响亮,在她们看来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谁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家庭地位比较好,当然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羡慕的眼光,在心理上自觉高人一等。并且同一阶层的女性中,只要有什么人率先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他人就会跟风似的购买。
(五)消费的心理侧重点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不同阶层的女性来说,消费的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总的分为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来做调查。未婚女性尤其是年轻姑娘更愿意为自己消费,把自己装扮的时髦靓丽,而且大部分调查研究显示未婚女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作为个人支出。已婚女性则明显不同于未婚女性,她们因为有过多家庭的责任感,而更多的消费是在家庭,丈夫,孩子,老人身上,逛街时会不自觉的为他们购买商品而忽略了自己。
三、针对女性消费心理而做出的策略调整
根据女性消费的市场重要性和女性消费的众多心理特征而做出了如下几点销售策略建议:
(一)商家调查女性购买的主体商品比例来制定推销方案
商家的推销产品的时候要打出醒目的 广告 术语,在术语上要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优势的介绍。女性看见商家打着“跳楼价”或者“节假日三折”等营销策略,很容易形成购买行为,促进销售。针对女性购买商品的主体部分,商家可以分需求分批次进货,从而为商家带来最大化的利润空间。
(二)女性商品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功能
现如今女性不仅要兼顾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所以绝大多数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更注重这些商品是否经济实用,如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女性在使用。这些商品在设计上要注意细节部分,方便女性使用。
(三)制定针对不同阶层女性及不同年龄女性而做出不同现场推销方案
现在的女性无论是什么阶层的女性都希望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得到顾客是上帝的优待,但是不同阶层女性的消费能力大不相同,销售员在推销商品的时候要仔细区分不同女性的消费需求,从而推销适合她们的商品,进而使她们得到被尊重的感觉。不同年龄的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的审美等方面各有不同,销售员在推销的时候尤其注意产品的色彩、款式及效果方面,针对她们年龄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策略,进而达到交易的成功。
(四)商家要注重女性顾客的长期效应并作出相应的创新
女性顾客远比男性顾客争取来的快,例如在某一方面让她们有了感受之后,她们就会利用她们特有的表达力,传播力来为商家做免费宣传,然而这些宣传既有效又省时。女性一旦认为此类产品优秀就会一直关注并且希望得到新的产品效果,商家适时的作出产品更新换代,不仅可以保持住原有的女性客源,还可以通过她们获取更多的女性消费者,从而为商家扩大经营范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论
随着女性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消费时候应更具有理性,也就是要加强理性化的消费心理。很多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化妆品或者家用品等小物件上的支配权,她们更热衷于买房或是买车等高品质消费品上占据主导权。但是男性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女性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将来的女性消费应该在不丢失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加强个性化消费的主观判断。
【参考文献】
[1]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西安:西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2008(2).
[3]陈真.女性消费心理研究[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2008(8).
【摘要】随着女性经济收入和社会身份地位的提高"决定了其具有较为强大的自主消费能力、影响力和巨大潜力,女性消费者追求时尚、注重形象的消费行为特质,正加速消费市场的拓
展,推动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女性消费者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目标群体"。企业营销应充分了解女性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创造性地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消费心理 经济收入
一、女性消费的主要心理特征
(1)爱美与追求时尚心理。莎士比亚曾说过:“上帝创造女人一张脸,女人又给自己一张脸。”爱美是女性的天性, 这种心理反应在消费活动中, 所有女性都希望通过消费活动既能保持自己的自然美, 又能增加修饰美。她们在购买专用商品时,往往比较强调美的效果, 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态非常注重,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外包装、色彩和艺术美, 重视商品对人的美化作用, 对环境的装饰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而追求时尚心理与爱美心理是互相融通和相互关联的两种相似的心理。女性往往以时尚为美, 所以也可以说时追求时尚理是爱美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她们倾向于时新和先行, 乐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在这类消费群体中,中青年女性较为普遍,尤其是青年女性,比如在校大学生是其中显著的群体。这是一种以追求商品的流行趋势、新颖、奇特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其核心是“时髦”与“奇特”。在女性现代消费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商品,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穿着类商品和日用商品,常常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地区的一段时间内甚为风行,成为众多女性消费者踊跃购买或积极使用(或穿戴)与追求的对象,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趋向。
(2)关心消费的健康和安全的心理。在消费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现代女性更加关心消费以及消费品对自己、家人的健康、安全问题的关心在不断增加。女性的采购消费行为往往占家庭消费的主导地位,在大多数家庭中,整个家庭的日常消费用品多数是由家庭中的女性负责采购,因此,现代社会中,女性们更是会非常重视所选商品的安全性能,及其健康指数。例如,在食物方面,她们喜欢购买绿色产品,自然食品,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营养食品等;在家居用品方面,她们会更重视其绿色环保健康指数,如甲醛含量是否超标,产品有无任何化学毒副作用等。
(3)自尊、虚荣、求名、攀比炫耀心理。人人都有自尊,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女性消费者更是如此,这种心理在中青年女性中尤为突出,她们在生活上喜欢和人攀比, 总希望比自己的同事、亲友过得更舒适, 显得更富有。她们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往往以购买的内容和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女性的自尊自重心理表现在购物时,希望得到销售人员的尊重和认同,即使事实不是这样,在购物过程中她们仍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当代女性,尤其是家庭收入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喜欢在生活中与人攀比,通常喜欢与处于同一收入水平、境况相类似的人做横向比较,她们想要拥有别人别人所没有的。通过追求高档次、高质量、高价格的名牌产品, 来显示自己经济上的富有、地位上的优越、情趣上的高雅,从而得到别人的羡慕和尊重。
(4)方便、实惠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又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事业双重角色,既要工作、学习,又要从事家务劳动,因此,她们希望能够减轻生活压力,缩短家务劳动时间。所以在购买产品时,对购买过程和使用产品的方便性、实惠性要求日益突出,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其家务劳动的方便消费品(包括食品和生活用品,他们都乐于接受。在商品的实惠性方面,一些中老年女性一般掌管家务,最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来之不易,她们崇尚节俭,精打细算,讲求实用,鄙弃奢华,这类女性消费群体,她们要求所购买的商品能发挥大的实用性效益,尤其是购买基本生活资料时,对商品实用性要求较高。
二、女性消费的行为特征
(1)女性容易受打折、促销、广告等市场氛围的影响。女性消费者在个性心理的表现上具有较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即感情丰富、细腻,心境变化剧烈,富于联想和幻想。温馨的广告提示也会触动女性消费者敏感的神经,产生某种情感而产生不是那么理性的消费行为。她们易于在情感的支配和影响下即时产生对某种产品的喜爱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例如,食品的诱人气味、广告渲染的温馨气氛、服饰的款式和色彩等,都会对女性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每每商场或超市的柜台前被挤的水泄不通,多半是打折、特价销售。我们常会看到一个本打算去购买洗洁净的女性会抱回一大堆衣服。
(2)女性容易产生情绪化消费行为。大部分女性会很热衷于逛街,并且很多时候一逛街就会不由自主地买回一大堆实际用不上的东西。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感情丰富, 联想能力很强, 在购物时, 常常把自己放进去联想, 想象自己使用某种商品之后所获得的愉悦情景。此外, 她们还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联想, 在给丈夫、子女、父母购买商品时, 联想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此外, 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商品, 一句吸引女性眼球的广告词, 一段优美的旋律, 一股特别芬芳的香味, 都能成为一种女性购买行为产生的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女性消费者在心情低落时,总会把购物当作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通过大量的采购来释放自己,并且大多数的女性对一时的冲动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感到后悔。
(3)女性消费行为容易受购物环境、氛围和导购引导的影响。如果商场和超市的购物环境优雅、舒适,会比较容易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尤其是在“妇女节”、“ 母亲节 ”等节假日购物氛围的营造中,当商家推出一系列以关爱女性为主题的节日促销,赋予产品以感情,更容易赢得女性信赖,从而产生购物行为。另外,导购热情体贴的服务态度,也很容易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心,从而产生因对享受服务及人的好感而购物的行为。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消费心理的论文
2.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3. 关于消费心理学的论文
4. 产品设计中消费群体的心理研究论文
5. 超市消费心理学论文
6.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论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农业科技杂志:nature
《L'OFFICIEL》1921年在法国巴黎创刊并出版发行,法国第一本时装杂志诞生。它的中文名称译作《巴黎时装公报》或《巴黎时尚潮》,中文版本为《时装L'OFFICIEL》。 《L'OFFICIEL》的出版商是法国著名的家族出版企业加鲁出版集团,旗下还拥有其他6本高档杂志。拥有7个国际版本,分别在俄罗斯、乌克兰、希腊、土耳其、印度、韩国和现在的中国。实际发行地区覆盖了全球67个国家,并以其—贯的品位和格调引领着时尚的潮流。《L'OFFICIEL》的每年发行10期,其中每年1月与7月不出版。每期大约250页,丰富的版面内容包括时装、美容、旅游、艺术等各类时尚类综合资讯。自1921年起,便以独特的视界记录时尚,引领潮流。被称为“时装界的圣经”,在国际高档时尚类刊物中拥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地位。是法国最早的一本时装类杂志,很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时装杂志。
莆田系医院杂志就是女性的爱,因为这些医院发的杂志里面花样很多。可以说到一些女性特别喜欢的点上,这就是特别好的。
时尚杂志不仅女性朋友喜欢看,更多的观众也有男人,为什么呢?有美女啊!下面跟来看看全球女性杂志TOP10
第一大:VOGUE
美国,1892年创刊。目前在全世界发行十多种版本。这本美国老牌时尚杂志号称“时尚之前,Vogue之中”,一直以来,文化评论家们都认为《VOGUE》至今113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时尚摄影的历史”。
VOGUE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时装周刊发行,主要针对都市女性。1916年英国版发行,紧接着又发行了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德国等版本。
1909 年,美国的CONDE NAST出版公司收购了VOGUE,并将它从一个小小的周刊发展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时尚杂志。在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VOGUE培养和发掘了大量的时尚人才,包括知名的设计师、模特、摄影师和编辑等等。如今,VOGUE美国版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时尚杂志,英国版、法国版和意大利版也都拥有巨大的读者群。
VOGUE的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都市时尚人士,以女性为主,内容涉及时装、化妆、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杂志。和它同属一家出版机构的“姐妹”还包括世界性的时尚杂志GLAMOUR、VANITY FAIRE等等。
第二大:Cosmopolitan
中文译名大都会,1886年创刊于美国。又一家老牌杂志,当年以大胆有趣、号召“大都会女郎“的风格出道。上个世纪60年代,在海伦•布朗编辑方针的领导下,《Cosmopolitan》向妇女发出了在当时激进的口号:“勇敢地生活,在你生命的每个领域中你都能做到最好!”现在,《Cosmopolitan》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它同时也是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面对全球那些勇敢、有娱乐精神,并想在各个领域中成为佼佼者的年轻女性。
第三大:W
美国,1972年创刊,老牌高端时装杂志。在6月号上,居然用了整整60页篇幅刊登了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丽的“亲密生活照”——这组照片以图片形式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家庭光鲜与阴暗的双面性,皮特与茱丽在画面上扮演一对夫妻,以表情和肢体语言无声讲述着这个虚构家庭中的故事。而与此对应的专题文字解释却只有2页——可见其捕捉时尚风潮脉络的敏锐。
第四大:NYLON
美国,一本很独特的女性时尚杂志,1998年创刊,风格另类,剑走偏锋。几年来吸引了很多大牌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据说原因在于这些广告商“希望采用采用一种新型的独特载体影响消费者。”
第五大:Harper’s Bazaar
中文译名《哈泼时尚》, 美国,1867年创刊。中国版好像叫《时尚芭莎》。其在全球拥有19个国际版本。一本风格内敛自省,历史年代悠久的老牌杂志。在中国,其读者定位为 25岁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阅历丰富,热爱时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
第六大:ELLE
法国,1945年创刊,为周刊,一年出版约54期。据说,在法文中,“elle”是“女性”的意思。这么多年来,《ELLE》倡导女性化柔美化特征。目前,在全世界发行30种版本。
虽然《ELLE》才有55年的历史,时间不算很长,却一跃成为与世界其他两大时尚杂志《Vogue》和《Happer’s Bazaar》齐名。而且《ELLE》似乎是目前为止,地区版本数最多的时尚杂志。
《ELLE》的内容形式仍然是传统时尚媒体的时装美容、健身美食、文化艺术等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几大杂志比较,《ELLE》更加年轻而有朝气,比较关注和贴近大众少女的时尚需求和品位,并且重视服饰产业的市场操作,实现时尚精神的倡导。
第七大:Marie Claire
中文译名《嘉人》, 法国,1988年创刊。曾为贝克汉姆打破了十四年不用男性做封面传统的玛丽嘉儿如今被称作主流女性时尚杂志市场上最野的杂志。2002年小贝一句“我在床上如同野兽”,让多少女性为之“崩溃”啊!
目前《Marie Claire》在全球坐拥24个版本,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marie claire》一向以细腻的女性视角、独特的社会报道,展现多元化的潮流生活。《Marie Claire》喜欢以浪漫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帮助读者达到她梦想中的生活。《Marie Claire》宣称:她们不仅展示女人美丽的外表,更搜索女人的灵魂,深入女人的内心。
第八大:Figaro madame
中文译名《费加罗夫人》,法国,1980年创刊。其与《君子》内在颇有夫唱妇随的气质,都强调高雅持重的仪表,看重“时尚中的智慧”,有实力雄厚的《费加罗》报团在其后作为支撑,其内容除时装外涉及美容、烹调、养生之道等等,略为显得“啰嗦”了些。
第九大:i-D
英国,1980年创刊。大写的字母D强调杂志对设计的关注,而小写字母i则暗示杂志“我行我素”的风格。创办人特里•琼斯希望这份杂志能够在主流之外为时尚界和关注时尚的人带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声音:“时尚不仅仅是衣着,它还是我们身边的文化,是音乐、电影、文学、艺术和食品等这些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决定的东西。”源自生活的灵感,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创新的思想,迥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出色的摄影和富于个性的版面设计,都是《i-D》成功的因素。
仔细看《i-D 》封面人物造型,很有特色,不是闭着右眼,就是会遮住右眼,非常典型的i-D 风格。
第十大:《L'OFFICIEL》
1921年在法国巴黎创刊并出版发行,法国第一本时装杂志诞生。它的中文名称译作《巴黎时装公报》或《巴黎时尚潮》,中文版本为《时装L'OFFICIEL》。 《L'OFFICIEL》的出版商是法国著名的家族出版企业加鲁出版集团,旗下还拥有其他6本高档杂志。拥有7个国际版本,分别在俄罗斯、乌克兰、希腊、土耳其、印度、韩国和现在的中国。
实际发行地区覆盖了全球67个国家,并以其—贯的品位和格调引领着时尚的潮流。《L'OFFICIEL》的每年发行10期,其中每年1月与7月不出版。每期大约250页,丰富的版面内容包括时装、美容、旅游、艺术等各类时尚类综合资讯。自1921年起,便以独特的视界记录时尚,引领潮流。被称为“时装界的圣经”,在国际高档时尚类刊物中拥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地位。是法国最早的一本时装类杂志,很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时装杂志。
她确实很努力,学习也特别好,成绩一直很优秀,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很厉害了,所以她这些成就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
郇真教授本次登上数学顶刊的论文是她自己独立完成的,除了日常的科研以外,她还在带教本科生和研究生。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①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他超乎寻常的魅力,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绿》《春》等等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其《背影》集中的《女人》,它细致生动地描绘女性的美,是一篇“幽默和雍容”的美文。不知是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朱自清这样的名教授身份相悖,抑或以为它内容凡俗?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缺乏评论,甚至研究朱自清的学者也似乎漠然置之,故而广大读者对它知之甚少。 笔者以为,首先应该从人的发现、个性解放这“五四”思想启蒙的根本上理解《女人》的思想意义。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是‘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己而存在。”②因此在“五四”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反映个性解放要求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四”作家们深感封建社会人的价值、尊严长期受到蔑视,因此高举“人”的旗帜,呐喊人性的解放,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格的独立。封建社会里人的价值和尊严长期地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礼教与封建道德更是禁锢、扭曲女人的个性,其命运凄凄惨惨戚戚,因此,关注妇女个性解放成为“五四”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人生派”作家的朱自清也写出《笑的历史》等作品,成为这一主题的歌者。 和其他“五四”作家一样,朱自清关注女性命运是一贯的,一九二三年他曾写过一篇小说《笑的历史》。文章用第一人称,女主人公小招的自述给人感触很深。她原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姑娘,自从嫁到夫家,受到周围人的指责,压抑爱笑的个性,变得不敢笑,加上家庭的变故,别人的迁怒,她越来越愁眉苦脸,竟变成爱哭的人。这是以自己身边事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它使朱自清更加认识到女性的命运是不幸的,这样的生活状态应该改变。社会歧视、家庭压迫都是获得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拦路虎。文人诗酒狎妓,古亦有之,朱自清深知古往今来的女人有怎样的生存处境。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上,点船娘唱曲在别人看来或许是给这些船娘一个谋生的机会,含有施舍的意思,而对朱自清来说却有违自己的道德律。他不能强求别人有和他一致的想法,但他能够约束自己。对女人谨慎又真诚的态度,使朱自清显得憨厚、可爱,他对女性人格的尊重总是言行一致,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他似乎都在追求一种道德的自我完善。 《女人》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五日,当时朱自清正在白马湖中学教书,小家庭已经安顿下来,志同道合的朋友间时常有诗酒唱和,白马湖的风景令人陶醉,那时他的心情肯定较好,故此写出《女人》这样的美文。女人在朱自清眼中焕发了从未有过的光彩,她的活力、她的美丽、她的风度、她的自信,给读者一个健全的现代女性的形象,篇中的女人再没有小招那样的压抑、悲伤,一切都顺乎天性。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自己的艺术胆识,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欣赏女性。 要尊重女性,首先要学会欣赏女性,他坦言:“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块软铁”,在火车上、在轮船里、庙会、女学校,“我的眼睛”追寻着她们的身影,但作者反复强调自己追寻的是“艺术的女人”,用艺术的眼睛看艺术的女人。什么是艺术的女人?他认为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叔本华说:“人体美是一种客观的表现……因为任何对象不能像最美的人面和体态这样迅速地把我们带人审美观照,一见就使我们立刻充满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快感,使我们超脱了自己和一切烦恼的事情。”③对人体美的具体阐述,朱自清和叔本华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认为看女人有多种心态,他强调自己是“喜欢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整个的 ‘自我’与整个的‘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长;欢喜是‘自我’间断片的融合,故轻浅而飘忽。”朱自清敢于以女人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表明了他的严肃和平常心态。他强调恋爱以整个自我与对方整个自我的融合,这就与过去的文人狎妓有了本质的区别。男人与女人只是性别的不同,在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上,他和她是一样的。“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他在所谓的‘恋爱’之中。”作为一个男性,朱自清知道以“恋爱”为借口的蔑视、玩弄女性的伪君子的真实心理,他借白水之口表白了他的女性观,这就是尊重女性的人格、尊严,发自内心地平等看待女性。 朱自清欣赏艺术的女人,感觉是独特的。他认为可以从不同方面欣赏女性美。首先,美在优雅的风度,这风度出于自然,她的举步、伸腰、掠鬓、转眼、低头是美的,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是美的。其次在于她的健康,你看她的膝关节以下,足胫像新蒸的面包诱人、富有弹性,似乎体内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更具有女性的魅力:她的腰是这么细软,曲线是这么丰满,双肩是这么亭匀。最使人难忘的是那动人的眼神,“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还有润泽微现的双颊上漾着的微笑,这样美的女性站在你面前,谁能不由衷的喜欢?他认为喜欢女人和与之恋爱不同,因为喜欢里没有占有欲,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应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审美对象毫无知觉时,审美主体观察到的是审美客体最自然的状态。一旦她有了戒备之心,“她的艺术味便要变得稀薄了。”他认为艺术的女人应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她的温柔,第二是她的优雅,第三是她的健康丰满的体态,再加上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惺忪微倦的眼睛,甜蜜的微笑,作者以个人特殊的经验,通过美妙的文字对艺术的女人进行艺术的写真,使女性美得到绘形绘色、栩栩如生的表现,读者仿佛直面女性人体的绘画,感觉到艺术的女人的呼吸。孟德斯鸠曾说过:女人只能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却能以十万种方式变得可爱。在我看来,这里的“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并非是审美活动,它是女人以这种被世人普遍认可的美丽在别人眼中的客观反映,它只能以一种方式存在。而“以十万种方式变得可爱”则是真正的审美活动。因为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个女人,却有不尽相同的可爱之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而我们就是要用艺术的眼睛去欣赏这美丽女人的可爱。“这种最清楚最纯粹的意志认识,最容易最迅速地使我们上升到纯粹认识状态,那时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欲望及其不断的痛苦,都烟消云散,只要纯粹的审美快感经久不息。”④朱自清不但欣赏女性美本身,更主要的是从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的层面上给女性以充分的肯定,这就与一般的男人欣赏女人有了本质的区别,显示了朱自清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观,相形之下,视女人为玩物的“君子”是多么可憎可恨。 对于女人,朱自清有许多真诚的赞美。翻阅他早期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时常以女性为意象来比喻自然: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绿》) “水面常如镜子一般。凡起时,微有皱痕:像少女们看她们的眉头……”(《阿河》)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歌声》) 这些带有鲜明的个人感觉的比喻都非常鲜活、贴切,它们来自于朱自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关于女性的人体美,罗丹认为“‘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有时像一朵花……有时像柔软的长春藤,劲健的摇摆的小树……”⑤罗丹是自然的崇拜者,因此他塑造的男人女人常以是否合乎自然法则为标准。他眼中的女人更是被比作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朱自清和罗丹不约而同地将女性美与自然中具有柔性特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是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在东西方的遥相呼应,说明追求美好、纯洁符合人类向善的天性,它将会穿越时空的隧道,成为人类恒久的向往。将女性作为意象,只是部分出现在朱自清的一些文章中,真正通篇写女人,恐怕只有这篇《女人》。这几乎可以说是朱自清女性观的最真诚最彻底的告白。自己小家庭生活中,妻子的温柔贤惠,女儿的天真活泼,使他感受到女性的阴柔美,对自然的感知观照中,潜意识地将妻子、女儿美好的一面联想起来,写进自己笔下的女性意象中,而《女人》则是将女人当作造物主赐予人类的一种精美的艺术晶来鉴赏。身边女人的优点,心目中女人的美好的一面集于“艺术的女人”身上,通过朱自清独特的艺术感觉,创造出朱自清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女性形象。这种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趣,这种对女性真诚的赞美,在另一方面使读者对朱自清不禁肃然起敬。他借白水之口提醒人们: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男性应充分肯定女性的价值,尊重女性的人格。“我们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的形,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⑥朱自清的《女人》使我们懂得,欣赏一个人,我们可以欣赏其“美丽的外表的形”,但更重要的是那“内在的光芒”,不论是对女性还是对男性,都应如此。那“内在的光芒”是自我的价值、尊严,是人的智慧、坚韧和勇敢,是使一切美好、崇高的精神。
常言道,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勤奋。用心坚持做一件事,总能做到极致。郇真是那个揣着童话般梦想的人,一心一意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遨游,就一定能遇见童话般的美好,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从不同时期的称呼看妇女地位变化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变迁和时代风貌,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实际地位。 由于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和尊卑主从、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妇女一旦结婚必居夫家、改随夫姓,从此丧失一切个人人身自由,终其一生在家照顾公婆、丈夫和子女。一般而言,这个时期是男权社会对妇女压迫的最黑暗期。 这个时期,在普通百姓家庭中,妇女的丈夫对外称呼妻子为:荆妻、荆人、荆妇、荆室、拙荆、山荆、贱荆、贱内、内人、浑家、家里的、做饭的、屋里人、婆娘、婆姨、老马子、后头人、堂客、糟糠、老婆等等。好不容易熬到有了孩子,又被称呼为:孩他娘、娃他妈。整个称呼中无不充斥着男权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轻蔑。 稍微有些社会地位的官宦人家按说识书达理,虽然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夫人、太太、娘子、良妻、贤妻、仁妻、娇妻、令妻等等,但由于男方常常可以娶三妻四妾,所以,其他娶进门的妇女则称为:侧室、小妾、偏房、小星等等,妇女们的地位仍然不高,有的下场比寻常百姓家还惨。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一九五零年五月一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全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个时期,男权社会基本上土崩瓦解,这时,男人对外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内掌柜、内当家、妻子、爱人、伙计、搭档、参谋长、后勤部长等等。不仅如此,几乎一夜之间,“妻管严”现象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男人们见面,大多都失去往日的神气,除了无奈的苦笑几声,撂下一句“怕老婆不丢人,老婆其实还是疼我的”。然后又象没事人一样,又去忙着完成妻子交办的任务了
给你提供一篇参考文章,你修改一下或许可用。妇女地位变化大 日前,我接到来自广厦社区居委会的电话,约我写一篇文章,参加“三八”妇女节征文比赛。对于妇女问题,我觉得体会最深的是我国妇女地位的巨大变化。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奶奶和外婆,都曾缠过小脚。她们以一双小脚顶着生活的重压忙里忙外的模样,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到了我母亲这一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但歧视妇女的旧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就在我读小学时,头脑中似乎还有深深的以与女性作伴为耻的错误观念,不愿与女孩在一起,甚至不愿与女孩多说话。到了我妻子这一代人,妇女地位真是发生了难以比拟的变化。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重视。男女平等逐步成为现实。抚今追昔,对于我国妇女地位的巨大变化,我不禁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逐步中三从四德中、从缠足陋习中、从童养媳苦难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升学、招工、提干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这与封建社会视妇女为政治上的祸水、生活上的附庸的情况,真有天壤之别。如今,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妇女在工作上、家庭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工作上,广大妇女和男性一样在事业的舞台上展示才华,凭本事吃饭,按贡献拿钱,巾帼不让须眉,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女政治家、女企业家、女学者,越来越多,有许多女性甚至还超过了男性。像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售票员李素丽,一身正气忠于职守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还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就在广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敬业奉献、创新实干,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细心,以扎实的工作业绩,令男士刮目相看。在家庭中,随着女性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过去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现在则在家庭中也实现了男女平等。许多女性比男性起到的作用更大,她们不仅承担工作上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挑起重担。绝大多数女性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为家庭作出无私的奉献,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家庭的和睦、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妇女的地位,同这个国家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关系密切。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妇女地位还将不断提高。当前,我市确立了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活力最足、创业环境最佳、民富程度最高、社会和谐最好的城市之一的宏伟目标。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高潮,即将兴起。广大妇女将在创业创新中建功立业,大有作为,进一步品尝男女平等的甜蜜滋味,体会“半边天”的豪迈感觉。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女性艺术形象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已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至今,女性仍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被生动地表现着。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
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
随着画作中女性形象日益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女性为题材的画家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在人物画科内建立起一个专门表现女性生活的分目。
尽管,画面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
仕女画的画家们则更是在其作品中寄托了对于“美”的向往。
他们按照自己心目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而“美”的标准又因时而异,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
因此,了解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有助于仕女画的研究与鉴定。
关键词:古代艺术;女性绘画;时代特点
中国古代悠久的绘画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其中,不乏有各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出现。
魏晋以前的卷轴仕女画今已无存,我们所能见到的迄今最早的“仕女画”是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
在这幅帛画中,出现了以为战国时期的女贵族。
她虽然身材窈窕、衣着华丽,面部表情却显得十分肃穆。
再参看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女墓主的形象,她年纪稍大,体态肥硕,虽然在外形上与《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女人大不相同,但也是一幅尊贵冷峻的样子。
为何这两幅帛画中的女人都显得如此庄重严肃?因为魏晋以前,中国绘画尚未进入自觉状态,这类帛画的创作多是带有明显巫术礼仪性质的。
它们被应用在丧葬仪式过程中,起着某种神秘的作用,比如是引魂升天,或是作为死者的符号代码等。
这样庄重严肃的用途决定了这类帛画中女性形象程式化的肃穆。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世间传说。
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念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
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
她没有因在洛水边与曹植巧遇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而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面对事态的发展,从而成功地昭示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这种美与魏亚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
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
周昉笔下的《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继唐代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在仕女画的创作上,即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所变革。
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女伎与唐代的仕女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歌伎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
阮郜《阆苑女仙图》中仙女们修长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画仙女,也始注重表现女性身段线条的曲线美及娇媚之姿。
宋代作为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时代。
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承袭了唐、五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其表现范围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
除宫廷贵族妇女、神话传说中的女子仍被描绘外,生活中最低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为画家们所关注,如王居正《纺车图》中的女性,她们与晋代顾恺之、唐代周昉笔下的仕女相比,没有娇美的相貌、诱人的身材、华丽的服饰及尊贵的地位,她们仅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农村妇女。
衣裤迭经补缀的老妇面容憔悴动作迟缓,艰辛的生活令其相貌充满沧桑感。
作者以写实的艺术手法不加美化地表现她们,意在赞扬她们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贫苦生活的同情。
图中反映了宋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
元代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目前状况和民族冲突,令画家们避居山野,倾心于抒发隐居情怀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而导致元代仕女画呈衰退之势。
画家们在题材的选取上,没有继承宋代积极地表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下诸多女子的传统,而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表现题材,人物造型上则继承了盛唐人物“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遗风,如周朗所绘《杜秋图》中的杜秋,她与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形象相仿,既圆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
躯体丰腴肥胖并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住了女性腰身的曲线美。
明代是封建社会的政权稳定时期,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
在题材上,除肖像外,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
人物的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
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尤其,他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贴体紧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
明代作为仕女画的艺术成熟阶段,这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仕女画家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而且在表现技法上亦丰富多彩,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吴伟的《武陵春图》代表了明前期白描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武陵春以细匀的淡墨线绘成,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弱文静之气。
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代表了淡彩仕女画的最高境界。
人物以朱砂粉白为主调的浅彩设色,表现出女神温柔娟秀的美感。
仇英的仕女画有“周昉复起,亦未能过”之评。
其《贵妃晓妆图》,充分地展示了他工笔重彩仕女画的深厚功底。
图中所塑造的杨贵妃及宫女虽然是唐代宫苑仕女,但实际上她们已完全是明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形象。
她们修颈、削肩、柳腰与周昉笔下曲眉丰颊、短颈宽胸的宫女有着全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暗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
因为,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
这种程式化“病态美人”状,直至海派画家任颐等人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画家们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创作并不表明对她们人格的尊重,女性只不过是被用来展示的艺术观赏品而已。
因此,女性题材画在清代画坛中的地位的提高,折射出来的却是女性社会形象的日益低落。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好比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色。
观照她们能使我们窥见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演变轨迹。
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不断出新的话题。
我相信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的深入、不断扩展的研究,我们对这一领域还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古代的仕女,终将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向我们讲述有关她的更多故事。
参考文献:
[1]廖雯.绿肥红瘦—古代艺术中女性形象和闺阁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5.
[2]史琦.浅析中国绘画中的“女性艺术形象”[J].文艺生活:中旬刊.. 174-174.
[3]王巾.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J].跨世纪..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论文摘 要: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生命本真的认知和自我觉醒是真正意义上女性意识呈现的精神内核
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群体,其意识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部分。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基于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文本叙事来艺术地还原现实世界。人的主体性的自觉是从“人”的自我认识开始的。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本观念在生命—生存视阈内最为深切的表现。这使女性文学在它发生之初就具有一种自我认识的内在性,具体指向了女性生命存在的精神深度。
人类社会自从男性掌控主权,就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并不断强化着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强权又使女性意识分裂,把真实自我异化为“非我”,亦如罗兰·巴特所说的“活在他们的注目之中”的自我,其最终结果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女性作为一个“他者”看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女性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受压迫的。父权制意识通过社会各种体制合理化和强化了女人对男人的屈从,结果是使大多数女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比男人低一等的现实。
从女性有意识以来,男性化社会精神就源源不断地被灌输到她们的精神体系中,以此促成女性的社会化——接受男性意识形态赋予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以致有如男性一般来观看自己。相对于父权制的男性意识表征强有力的主体姿态而言,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实现。女性自接受男性意识形态开始,就潜意识下将自我与女性自身分离,女性自愿成为被凝视的客体——“他者”。因此女性“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女性无法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与男性同样生命存在的女性,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自我反思能反映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标志着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女性意识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女性主体历史性进程的尺度。因此,对生命存有的主体性意识从现代女性创作初始就成为女作家体验自我真实的生命内驱力,催发现代女性不断以超越意识向精神生命存在领域迈进。
二、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自觉
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质上是现代女作家不断追问女性生命价值的精神历程。女作家直面生存现实并对个人生命偶在性和本己性的生、死、爱、欲等人生问题的进行自我辩解,在女性文本中直接表现出庐隐式的“情智冲突”的生命张力。这些女作家关切的人生问题,实际上是超时代的,也是超个体的,这是思想对历史时间中生命形式的沉思,是关于生命本体存在的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它直接触动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带来女性关注生命和生存问题的新视野。女性在男权意识的压抑下,认识到在抽象的“人”的遮蔽下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认识上,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和获得经济权益的层次上,而开始向追求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的层面拓展。
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生存状况的认识,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存在的问题。女性文学对人认知的基本态度无疑是对生命存在本真的展现。女性文学对女性生命存在的追问与诠释,表明了文学对现实人生反思的、批判性的而又切己的伦理关怀。女性生命经验中对生命体验的真实与深刻使女作家表现出更强烈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关怀。这使女作家有关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接近于生命的实存状态。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逐渐走出男权文化幻想,诸如善恶对垒的“良母”与“祸水”造型模式,而是生命本身与女性自我的丰富表现。现代女性写作在解构男权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打破了母性神话的幻想,女性文学生命叙事基于对人性欠缺与生命有限性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女性存在的真实。女作家在母爱的背后也看见了母性厌恶,在艺术思考与创作中,以冷峻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种种弱点。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以“露阴”的方式对外在环境进行报复,揭示出女性种种扭曲变态的心理。方方的《落日》在对不孝的丁家兄弟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对丁老太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王加英的母亲也写得很有深度,她瘫痪在床,对女儿的百般照料总是横加挑剔。别人都在关心女儿的婚事,而她却为了自己能获得照顾而希望女儿独身。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显示出女性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冷峻审视,在自我认识的层面上又深入了一步。
女性文学叙事中强烈的生命自省使女作家的自我主体意识渐趋自觉,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全面觉醒,从女性本体的存有中肯定女性的自然属性到反抗男性文化开拓女性自由发展之路,从对男性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到对女性自身自我反思和批判中,主动承担起揭示女性现有生存状态的责任。
三、从“人”到“女人”的性别意识的自觉张扬
中国女性文学从关注“人”进而关注“女人”体现了女性认识生命存在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在世纪初以“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方式确证着人的生命情感的重要与尊严。“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活了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也激发了女性批判旧社会的勇气和决心。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触及了妇女解放和鞭笞家长制的黑暗。庐隐的《海滨故人》等小说脍炙人口,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疾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的作品,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的心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以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袁昌英、丁玲、冯铿、萧红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在文学上创造了既有社会意识又有女性意识的多种文本形式和艺术风格,确立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同形态。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女性作家关于“人”的觉解,另一方面便是以女性独有的生命存在为主体,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之下确证女性生命的价值。关于女性深切的本己生命体验,其历史的存在性和时间性构筑了女性作家在面对文学历史叙事中与正史对话的方式。历史的真实性只能通过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才不会出现断点或真空状态,在这样的历史中,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故而女性文学往往通过一个女人的生命事件,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的叙事中归还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这样的历史才能真实展现历史理性刻意摈弃的盲点,这样的以情感方式诉诸理性,表达自我与主体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在以性别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叙事中,女性逐渐从“他者”、“第二性”的位置开始回归到与男性共存的历史主体的角色中来。
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的充分展现则是八十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女性文学的生命叙事注重女性日常实存的各种生命感觉。经历了政治绝对化的时代后,八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笔触深入到生命切身体验的情爱层面。张沽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是她对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此外,陆星儿的《美的结构》、王安忆的《雨,沙沙沙》等作品都体现了视爱情为精神方舟,期望达到永恒的乌托邦理想,这是女作家对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精神出路的自我探索——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张洁着力于刻画在情感与事业中独立的新女性,王安忆则从性爱的角度探索女性精神世界,她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可以看作是女子写给女子看的、研究女性生命本体及命运的小说。
四、性别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女性意识的意义失落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尤为强化主观化视角,注重女性个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身体感受。“女性写作”、“私语化写作”命名凸起,其中陈染、林白、徐小斌、海南是其中最接近西方女权主义写作的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特点就是完全不依附于男性话语,个人化的女性话语充满了各种女性文本,女作家集中书写女性个人经验成了普遍性特征”。女性的叙事总是带有“个体记忆”的显著特征,这使人们倾向于把女性写作当一种精神自传去理解。表现女性的性别意识,表现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个体记忆,这正是陈染和林白小说的特点。
这种女性个人化写作不仅在情爱层面充分展现了“私人性”,而且作为生命原始欲望的“性”在现实层面被深切地关注并如实地展露着。性欲成为作品绝对的主题,这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萌动。陈染《私人生活》通篇展现个人原欲望的涌动对抗。此时的女性写作以女性话语诉说着自我的生命体验,使私密的女性世界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赢得了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书写出沉默数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个人化视角关注、描绘女性私人化的生命感受,一方面以女性特殊的身体感受——性欲与性行为的描写迎合消费时代各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启示着其后女性作家对“性”的肆无忌惮的张扬。陈染、林白笔下依然呈现出女性灵与肉的冲突,同时并未放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自我的重新审视。但这一主题到了“美女作家”卫慧、棉棉那里,欲望则成为了女性全部生活与生存之代名词。《上海宝贝》中倪可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就是感官的满足与欲望的填充。除了性欲之外,物欲也是女主人公孜孜不倦的追求。二十一世纪初更为前卫的女作家九丹、木子美、春树等在卫慧、棉棉的基础上将个人经验的写作“发扬光大”,由“美女作家”发展而为“躯体作家”。作品表现出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是赤裸裸的竭斯底里的性爱展览。她们的创作与之前女性作家努力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背道而驰。女性主义力图改变女性“第二性”的定位,然而,女性第二性的地位一方面来自男权社会的外在压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女性对男性压抑的认同。躯体作家们过度张扬女性性别意识,“身体写作”以纯粹的感官刺激满足着男性的窥私欲,将女性沦为了被“看”的性对象,供公众消费与把玩。当“私人化写作”被“身体写作”代替之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视阈也同时受到拘囿。大肆渲染“身体”是女性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将身体简化成物欲的代名词,这样的女性写作也必然堕入色情文学的行列。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罗瑟琳·科渥德在《妇女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小说吗?》中说:“谈论性欲和关注性欲并非代表着进步。女性主义者对形象和观念的分析进行已久,她们不可能认为只因将女性性欲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讨论性欲就是进步的,色情文学批评常常突出女子性体验问题,而它恰是最为女性主义者反对的。”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女性写作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之后,在消费的时代,摒弃了宏大叙事,躲进私密空间自我欣赏之余窄化了女人的天地,这样亦无法改变女性从属的“第二性”的角色。在拒绝男性的审美视角而专注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之中,包括女性的身体感受、性爱欲望等感性内容,又不经意地“迎合”了男性的“目光”。如果女性作家不看重自己作品的社会性、历史性及时代性,而一味热衷于以纯粹的女性私秘欲望而进行“身体写作”和暴露自己的“私秘世界”,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女性意识的缺失或异化,女性文学整体意义随之沉落。文学叙事中生命如果只是无意识的感官载体,人就无法成为自我的主体,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中国女性文学十五年[J].文艺争鸣,1997,5.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9.
[3]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
[4]郭力.生命意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生长点[J].江淮学刊,2006,4.
[5]阎纯徳.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2,夏之卷.
[6]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摘要: 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 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
理论界对女性意识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比较统一,通说观点认为女性意识应当包涵两个方面:
(1)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经验内涵;
(2)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女性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因此就同样的事件她们具有与男性不同的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因此需要反抗。女性经验强调女性独特的生理、文化感受。生理感受主要是女性经历的生理周期以及生育的过程,正是因为女性经历了这些过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而正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许多挫折,比如怀孕的妇女被单位拒绝。正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导致女性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建立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女性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也都将女性爱情作为主线。当女性意识不断被唤醒之后,她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的婚姻,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婚姻的途中,也出现自我迷失。将爱情想的过于理想,这也体现了改革初期女性意识发展并不成熟。在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都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爱情观也有区别,但都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性,开支逐渐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在《哦,香雪》作品中,作者铁凝在作品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这也是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到了后期的铁凝作品中,纯朴的爱情故事已经不复存在,而多是以悲剧命运结尾,阐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生活。
(二)唤醒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一直在女性意识中占据核心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最初体现在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附属地位,而在文学作品中也通过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张扬,来突破传统的女性地位。从性的角度分析,许多作品也通过描绘女性内心对性的渴望,来展现女性意识。比如在《岗上的世纪》作品当中,作者王忆安将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性相练习,认为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单纯的描写男女的爱情,而不提及性,则无法充分体现女性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逐渐脱离男权主义
在当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逃离”是比较不变的现象。“逃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逃离现有的环境,奔向其它环境,这是女性在具备女性意识之后寻找的自救道路;
(2)确认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自信心,这体现女性的自我发现.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女性角色逃离并不意味着回避,而是对男权主义的抗拒。女性通过逃离男权主义的束缚,而增强自我的独立意识。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逃婚现象,都体现了女性内心渴望自由,但结局通常是因为内心的过度封闭,带来了内心孤独感,这也是现实当中女性的真实写照。
三、女性意识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实现双性和谐
双性和谐意味着男女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在家庭生活方面都保持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比较理想化的男女关系。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造。作家铁凝曾经提到过:当在写女性题材的作品时,自己渴望通过“第三性”的视角来描绘男女之间的生活,使女性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只有摆脱性别视角的束缚,才能真正发掘出女性的本质以及内在欲望。在铁凝的小说《对面》当中,摆脱了女性视角的束缚,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角色做出描写。作家王忆安同样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超越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寻找男女之间的平等性。社会是由男女共同组成,王忆安想探索的正式男女之间如何相处,双方如何保持平衡。在他的文学作品《兄弟们》当中,他指出女性不应当将矛头直接指向社会当中的男性,男女双方应当是处于统一战线,应当相互帮助。男女之间存在着性别、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男女双方才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互补。
(二)超性别意识的产生
随着超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种思想也逐渐体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作家陈染最早在作品当中提出了,真正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性别,既可以出现在男女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相同性别群体中。陈染的这一观点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表达这样的观点:首先男女双方因为性别的差异,应当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对立;其次如果人们无法超越性别去看待任何时间,这种思想是低劣的、片面的。女性作品的写作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女性经验的描述,以及男女之间对抗的描绘,这只会使得女性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作家陈染所提出的写作状态是:在尊周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女性性别色彩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共同情感,这种思想在90年代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束语
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的意识逐渐被唤醒,不再屈服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锢,而是向传统发出挑战。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发生的改变。更多的作品开始以女性意识为主线,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女性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现代文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洪珍,田兆山.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管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20一22.
[2]李芳.论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非女性意识[J].文艺生活,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