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范文 一:高职 商务英语 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毕业 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 教育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 职场 ,摒弃政府 报告 、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 方法 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二: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 文化 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外语翻译论文
2. 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3.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 英语论文
5. 文化对影片翻译的影响--外语翻译论文
6.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翻译
把重复率非常高的段落,用在线翻译,翻译成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然后再翻译回来,你会发现,整句话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你可以统一去知道了解下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 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 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
2、sleep late
误译:睡觉很晚
正译:起床很晚
3、black tea
误译:黑茶
正译:红茶
4、gas mask
误译:赌气面具
正译:防毒面具
5、mad-doctor
误译:发疯的医生
正译:精神病医师
6、lightning rod
误译:闪电针
正译:避雷针
7、trouble man
误译:制造麻烦的人
正译:故障检修员
8、be in control
误译:被控制
正译:掌控……,控制……
9、flu mask
误译:流感口罩
正译:卫生器具
10、fire engine
误译:点火机器
正译:救火车、消防车
11、fire wall
误译:着火的墙
正译:防火墙
对这些短语均须准确理解,否则便会落入陷阱之中。
二、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初学者有时总想找一个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使之与英语习语相对应。虽然这种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但却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英语陷阱的特点就是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常常貌合神离,甚至南辕北辙,若抛开语言文化差异而不顾,盲目追求“形似”,就难免会落入英语陷阱。如:
1、Gild(或Paint)the lily
该习语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而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对已经很完美的东西做不恰当甚至过分的修饰,结果是破坏了原来的美。这有点近似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Strange bedfellows
这个习语不等于“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指走到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或有些人性格、兴趣、习惯等都不相同,本来不会碰到一起,而现在却成了伙伴。“同床异梦”指的是虽然共同生活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和心不合。可见“strange bedfellows”和“同床异梦”所指很不一样。
3、Turn the table
这个习语很容易被误译为“把桌子掀翻”,而且好像还带有气愤至极的味道。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turn the table”在含义上并不带有这种激动的成分。譬如,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经过调解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丈夫的一位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当知道是这么一种结果时,便说:“Oh,thank God!You turned the table.”这位男士听后很不理解:朋友是不是以为自己对妻子动粗了?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和掀翻桌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带有什么负面的感情色彩,它的意思是“扭转了局面”。
4、The last straw
如: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误译: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可是救命稻草。
学习者对这句英文容易误译的原因就是在阅读时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因素,望文生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把“the last straw”和“最后一根稻草(救命稻草)”联系起来。可是在英语中,“the last straw”指的是“the last in a series of bad event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accept a situation any longer(令人忍无可忍之事;终于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件事或一个因素等)”。该习语源于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可见,它的指称意义与汉语的“救命稻草”大相径庭。所以,“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应该译为: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一次更是叫人受不了。
三、句型翻译中的陷阱
释义与原义南辕北辙,这种现象在某些英语句型和特殊结构的翻译中也很常见。当然,之所以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陷阱的规律。由于英语中一些固定结构的深层含义与表层含义相反,所以,若仅仅按照句子的表层结构进行翻译,那就很容易会落入英语陷阱之中。
1、For all 结构
如:For all I care,you can throw it away.
误译:你把它丢了,我很在乎。
正译:你把它丢了,我也不在乎。
2、It + be + adj.+ n.+ that 结构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教授认为像这一类的句型应从反面理解,以适应英语语言的独特意境。
如: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误译:一个好的技工从来不会犯错。
正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误译:聪明的爸爸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译:聪明的爸爸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3、being + a.
如:They are being friendly.
误译:他们现在很友好。
正译:他们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being friendly”之所以是“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或姿态)”,是因为从深层结构看,“being”表示的意思是“目前”或“现在”,其含义短暂。它说明这是主语有意识的一个动作,因而在这类句子里面就隐含着一个意思:他们平时并不这么友善,现在是故意作秀。在这个句型里,“being”的含义相当于“故意地”。
4、形式否定,实为肯定
(1)….cannot…….too
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driving.
误译:你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小心了。
正译:你开车的时候越小心越好。
此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表示一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2)……never……but……
如:I never go to that city but I want to eat the characteristic food there.
误译:我从来不去那个城市,但是我想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正译:我每次去那个城市都要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在“……never……but……”这个结构中,never和but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实表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每次……都/必……”。
(3)……nothing if not……
如:The book is nothing if not interesting.
误译: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
正译:这本书相当有意思。
在这里,“nothing if not”是一个双重否定,实际上它是一个强调肯定意义的结构。“nothing if not”相当于“extremely”、“very”,意思是“极其……”,“非常……”。
5、形式肯定,实为否定
(1)……the last…… + 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
如: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expect him to do.
误译:这是我希望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正译:这是我最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这个句型中,“last”应理解为“最不可能的”。
(2)……anything but……
如:This math text is anything but easy.
误译:这次数学考试很容易。
正译:这次数学考试一点也不容易。
“……anything but……”应理解为never,意思是“决不”。
6、貌似全部否定,实为部分否定
如:All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turn up.
误译: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席。
正译: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出席了。
Both of us are not teachers.
误译:我们俩都不是教师。
正译:我们俩并不都是教师。
英语中,当all,both,every,each等表示整体意义的代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时,一般只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
7、否定转移
如:He was not ready to believ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Aristotle said so.
误译:他不会相信此事,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
正译:他并不会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如何如何就轻信此事。
否定转移结构往往貌似一般否定结构,not的位置与一般否定结构中的not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部分否定,not由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英汉翻译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者可谓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学习者对英语的词句、语义应努力克服机械理解,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想当然。在翻译时,望文生义是最要不得的。
第二,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有时,英汉翻译之所以会掉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忽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忽视势必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掉入文化的“陷阱”。只有在文化中去探寻词语或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真实内涵,才会有效地避免翻译中的“南辕北辙”;只有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才不会落入陷阱。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在寻找与原文相对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各个方面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出毛病……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人细致、深入。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由此可见,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何其重要。
第三,对英语陷阱的规律要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
英译汉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结构上的对等,但并不是每个英文习语、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对等且形式结构也相当的习语或惯用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增译等其他技巧来表达某些英语特殊结构或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盲区”或“陷阱”。
参考文献:
[1]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2]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4]董乐山.英译汉理论与实例[M].北京出版社,2005.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英汉翻译的词序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但又不被重视的词序问题。通过以词序中的副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体现在英汉翻译中词序使用正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英汉翻译技能的成熟与完整。
关键词:词序渊源;副词词序;形容词词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汉的过程中词序的一些变化,这种差异值得学习的人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首先了解这种差异中的一种,即词序的变化对翻译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价值何在?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来认识这一点,并且让这一点服务于翻译。
一、练习
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应付这种局面的人。译者的对应结构式:“Woman demand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对第二句话的词序就犯了愁,怎么写呢?“They finally found a man equal to the they found an equal man to the occasion.”前一句的翻译正好是在说汉语原句的意思,这句是对的,而后一句会产生歧义。看的人会认为意思是: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去应付这种局面。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译者的基础薄弱。对词序的不甚了解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在翻译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好在初学者大多是在练习中而已。试想,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讲,掌握且精通词序是有意义的。
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怎样才能掌握好副词在句中的词序呢?“diligently”,“characteristically”等置于动词之前时,仅修饰动词本身。而置于句末时,其修饰对象及句意均有变化。对比以下句子可以看出这种特点。The people in the show their capacity on settling the diligently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colleague ,Lillian showed Parent Zhang all around Beijing City,who comes from 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 kitty nearly touched the back of herself as she would be the greatest painter around Town Sony.翻译成:这可爱的猫咪一伸手就能摸到自己个儿的背,看起来像是索尼镇上最了不起的画家。这显示猫咪并不真的是画家,只是有一种能显示出猫咪妖娆的色彩,让人觉得她是灵活的、聪明可爱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似我们在其他情绪中如“蕴酿”一般,没有体现一个什么过程,只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没多想就写出来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中的副词“nearly”与“too”是相反的。置于不同的词之前,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too”只是强调所紧跟的词,无论该词是人称代词还是地点名词。如:I,too,brushed the yellow 此处强调主语I。而My grandpa and I 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该处仔细读来是在强调“爷爷也刷了他的黄色的鞋子”这件事情。
因为副词在语法上的功能是做状语使用,所修饰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某个形容词,使语言本身更富色彩。在词序的学习研究中,副词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形容词在词序上的位置给句子带来的变化。例句:Young Chairman Mao,proper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which put him involved into the liberation of whole China)had gained the support from the bosom friends as in his student y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They failed to trust the matter to a responsible man.(他们未能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负责任的人.)The man responsible was at last punished.(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proper,bosom,responsible在两组句子里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出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所产生的在汉语上的效果。“合适的领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负责任的人”,这些理解把形容词带给语言的修饰功能已经带出来了。让语言本身拥有多变的外貌,统一的思想,即:实现语言所表达的色彩。
三、除了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例句来研究词序外,还涉及到的内容
这些包括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悬念(Suspense),分别来了解一下。
In the inn the Kuomintang set for the so-called Hot Red liberators,Yuan Juemin kneed on the cold looked like that he would say no other words from now a slim light put on his white and skinny face as a shower that made him feel so smiled then,no other words,just smile that also covered the roommates from the front corner to the back roommates also said no other words knew clearly what waited before them.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够专业。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来剖析剖析这个句子。主人翁是袁觉民,一个被国民党当成赤色分子关在监狱里的革命人。当我们看到因为长久没见到阳光,而现在哪怕见到从窗户里挤进来的一丝阳光就满足得心甘情愿接受折磨也不透漏出卖同志的一个字。他跪在冰冷的地上时,我们按一般的思维会产生一个悬念:接下来他要哭还是难受还是怎样。待全句读完,这个悬念才待释。原来他不难受不伤心,而是很满足,很知道从这一刻起生命、人生对他来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大转折,让读者读完也产生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情壮志。一瞬间那种所谓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而且全句都是连贯且有强调的,强调袁觉民的表现。译句中体现出悬念再加上深具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语句丰润有泽,所以佳句便呈现出来了。
四、我们来检验检验词序在翻译上的作用与之服务的意义
The young sisters told their teacher all their young sisters told all their troubles to their teacher.从前译者认为这两句话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译作同一个句子便可。便直接译为:这对姐妹把他们的烦恼全都告诉了他们的老师。这样看似是对的。但严格的放到词序这个问题上来分析,前一句的信息核心是all their troubles——告诉了老师什么?后一句的信息核心是to their teacher——告诉谁?因此,该译文只适合后一句,而前一句当译成:这对姐妹对老师讲了他们所有的烦恼。
仅以本文的陈述、论述和例证来让译文在对待英汉翻译上从大局出发,从小节着手,如词序问题,从而译出叫人拍手称好、张嘴叫绝的文字,从理论上更上一个研究的新台阶。从实践中印证英汉翻译的细节讲究,为英汉翻译积累更多更好的原始佐证材料,促使译文的发展和完整。
参考文献:
[1]郑立信,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请看近期相关方向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也可以进一步从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找小论文的选题方向(其他语言的,也有参考价值)[1]于金平. 侧向测井方法与装备专利说明书翻译实践报告[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2]胡杨. 企业外宣新闻网络文本翻译研究报告[D].天津财经大学,2014. [3]李培璐.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4]陈琛. 西班牙语商标汉译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5]饶娜. 英国《知识财产法》翻译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5. [6]熊剑. 《商标法的历史基础》第七章翻译报告—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方法及技巧[D].西南政法大学,2015. [7]王媛媛. Cross-Lingual Meme in Brand Name Translation[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8]马佳佳.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品牌名称的翻译[D].延安大学,2013. [9]韩晓岚. 试论关联理论下商标英汉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王燕娟. “衣译”生辉[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1]郭新文. 中文商标英译中的动态顺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12]张蕾. 基于语料库的海洋石油英语的词汇特征分析[D].长江大学,2013. [13]胡静文. 《装瓶及许可协议》翻译报告[D].烟台大学,2013. [14]张文茹. 《灌装许可协议》翻译报告[D].中南民族大学,2013. [15]赵静. 关联顺应模式下商标名称英译的文化缺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6]伊先婷.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商业广告翻译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17]周俊. 汉译英中不可译及其转化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8]李敏.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下《喜福会》汉译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9]张立电. A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lanning[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20]傅红. 顺应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D].中南大学,2013. [21]金宜洛. 《洛阳聚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翻译实践报告[D].中南大学,2013. [22]印越. 从兵法思想中体现出的跨文化整合看英汉商标中动物词的翻译[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3]范洁婷.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探究日本商标名称的汉译[D].湖南大学,2014. [24]连天娥.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Brands Named by Anim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25]文婕. 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商标名称英汉互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 [26]金蕾. 商标名称英汉互译的最佳关联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7]蓝婕. 优选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英汉翻译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8]杨婷婷. 审美移情视阈下商标品牌名中英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重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2. [29]叶育春.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0]沈尧.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俄商务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1]刘玲英.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的汉译[D].中南大学,2011. [32]陶韵竹. 目的论视角下外交辞令中语用模糊的翻译策略[D].西南石油大学,2012. [33]杨阳.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俄语商标词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4]席欣. 英语商标名的词汇特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 [35]李旭晴. 目的与合作[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6]王婧. 从顺应性理论看商标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7]李诗涛. 外来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和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8]冯志健. 商标名的汉英翻译:商业利益与语际一致的矛盾[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39]应葳. 从广告翻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实践的认知解释力[D].天津大学,2007. [40]沈菊芹. 英语商标汉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1]吴迪菲. 试论商标词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2]牟燕.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English Brand Name Translation[D].电子科技大学,2008. [43]吴晓明.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汉语商标的英译[D].重庆大学,2008. [44]孙艳霞. 文化视阈下的服装商标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45]李自恒. A Du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Model for Legal Texts Based on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D].电子科技大学,2009. [46]王婷. 汉语商品牌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 [47]刘卫东. 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8]杨秋霞. 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2. [49]胡晓姣. 论我国商标词翻译[D].重庆大学,2003. [50]游玉祥. 从关联理论看商标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1]沈碧莉.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2]陈福宇. 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论商标翻译中的功能理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4. [53]罗卫佳. 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研究汉语广告的英译[D].吉林大学,2004. [54]黄永亮. 英文商标音译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5]王娟. 从文化视角谈中文商标名的英译[D].重庆师范大学,2008. [56]冯小春.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57]郭丹丹.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英文商标的汉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58]李丽伟.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英汉商标词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09. [59]曾婷. 俄语广告口号的语言特点分析[D].复旦大学,2009. [60]刘凝. 从目的论角度论汽车商标的翻译[D].中南大学,2009. [61]徐海江. 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9. [62]戴颖玉. 商标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63]李小川. 论中药说明书的翻译[D].苏州大学,2010. [64]何芳. 互文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5]宋仕振. 中英广告语言翻译探究[D].河北大学,2007. [66]蔡蓉蓉. 社会符号学指导下的中文商标词英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67]胡照.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语翻译[D].西南财经大学,2008. [68]李欣.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体育英语翻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9]范成功. 从释意派角度谈《中国名吃特产指南·汉英互译》的译法[D].天津大学,2009. [70]马小莉.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及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71]凌兰波. 论英文商标汉译中的文化语境动态顺应[D].南华大学,2010. [72]赵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73]李丹. 从顺应论角度看汽车商标的翻译[D].山西师范大学,2010. [74]赵翔. 商标翻译的多角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 [75]梁多. 接受美学视角下英语商标词汉译[D].中南大学,2011. [76]刘彬. 基于模因翻译论的药品英文商品名汉译规范研究[D].南华大学,2011. [77]唐文茜. 商标英汉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 [78]李贝贝. 目的论视角下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9]于博. 中日商务合同翻译技巧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80]高军.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广告英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81]田昕. 《主妇生协的发展历程》翻译实践报告[D].曲阜师范大学,2013. [82]徐姣龙.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本地化概念的引入对广告翻译策略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3]张俊华.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英语商标的汉译[D].天津商业大学,2013. [84]常金金.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看英译立法文本的风格特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85]曹鲁婷.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标的翻译[D].郑州大学,2015. [86]黄怡晴. 企业管理制度翻译实践报告[D].天津大学,2014. [87]张贞贞.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宁波大学,2015. [88]栗丹丹. 中英广告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策略[D].内蒙古大学,2007. [89]杨波. 经贸英语汉译技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0]马艳玲.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商标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1]马丽花.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商标词翻译[D].四川大学,2007. [92]南俊军. 跨文化翻译当中归化与异化的合理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 [93]曹蕾. 试析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08. [94]于霞. 从纽马克理论角度研究广告翻译[D].成都理工大学,2008. [95]宁晓静. 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广告英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6]芦国荣.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广告互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 [97]林元彪. 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8]权锋.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谈汉英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99]龚磊. 英语广告的汉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100]郝明星. 英语商标汉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101]肖新英. 英语广告语篇特点与翻译[D].上海师范大学,2005. [102]柳阳武. 从符号学角度看俄语商标词的翻译[D].吉林大学,2006. [103]李丽平. 广告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和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5. [104]范献辉. 商标翻译中文化蕴涵的迁移[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05]彭艳坤. The Brand Name Translation on View of Relevance Theory[D].西南财经大学,2006. [106]伊娜. 英语商标词的汉译[D].山东大学,2006. [107]李婷. 从目的论角度看日本品牌名称的中文翻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 [108]吕慧春. 文化对中英商标翻译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 [109]刘莹. 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110]陈梅梅. 模因论对英语商标汉译的启示[D].中南大学,2010. [111]孙盛楠. 从文本类型及文本特点角度分析经贸文本的英汉翻译[D].吉林财经大学,2010. [112]张培花. 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论汉语商标语的英译[D].天津大学,2010. [113]周建良. 目的论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D].中南大学,2010. [114]于淼. 诺德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妆品产品介绍汉英翻译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115]李菲. 中英文广告互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及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1. [116]董丽敏.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D].东北大学,2009. [117]芦珂. 商标名汉英翻译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118]陈弦. 从目的论看广告零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2. [119]虞佳. 从功能理论的角度看汉语商标词的英译[D].苏州大学,2012. [120]周先红.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D].安徽大学,2012. [121]王汝亚. 目的论视阈下化妆品英语商标名汉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22]钱韵玉. 《国际知识产权法》之“专利和商业秘密”翻译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4. [123]郑晴. 词义引申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4. [124]李旎. 从接受美学视角评百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得失[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25]谭宁. 从评价理论角度评析《人生不设限》译文[D].北京林业大学,2015. [126]王宏伟. 从跨文化角度谈中文品牌名称的英文翻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27]汪海洁.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词的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28]杨东芳. 英汉商标名称之功能解析与翻译[D].东南大学,2006. [129]郑畅.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汉商标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6. [130]王怡薇. 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服装商标名称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07. [131]刘婷婷. 商标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补偿[D].吉林大学,2007. [132]吴双艳. 英文商标语言学层面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33]陈淑芬.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译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
商标的翻译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 商标是对产品宣传的一个首要途径,如何翻译文字商标,使产品商标同本国文化相切合则成为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文字商标的汉英译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从翻译方法上进行分析,以提高商标翻译的艺术性。
[关键词] 商标音译法意译法兼译法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商标是对产品宣传的一个首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翻译文字商标,使产品商标同本国文化相切合则成为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文字商标的译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从翻译方法上进行分析,以提高商标翻译的艺术性。
一、音译法
音译法,即把原语商标中的音翻译成发音相似或相同的目的语的翻译法,其特点是翻译快捷、简便,能够显示商品的异国特色,切合大众追求外国品牌的心理。这种译法可分为纯音译法和谐音译法两种。纯音译法也称为直接音译法,即根据外文商标词的读音,选择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组合在一起,这些词组在汉语中常常没有任何意义。纯音译法保留了原文商标的音韵美和呼唤功能,如Nokia诺基亚(手机)、Sony索尼(彩电),Jeanswest真维斯(西部牛仔),雅马哈YAMAHA。Ford福特,Audi奥迪,BUICK别克等轿车;服装商标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等。
谐音译法也称谐音双关法,即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不同国家文化取向,选择一些能够激起消费者联想的具有国家特色的词汇,当然,这些是以读音为相近为前提而进行的翻译活动。通常在翻译时大多选择发音响亮、意境优美的字来表现。很多化妆品牌因大多面对女性,在意境选择上特色尤为突出,如大家熟知的L’Oreal欧莱雅、Arche译为“雅倩”、Pantene译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节的响亮,同时选用“倩”、“婷”等表现女性的秀美汉,字更突出了化妆品的的商品特色。谐音译法也经常适用于国外研制的农药,如:Decis敌杀死,Ordram禾大壮,Saturn杀草丹,Sumisadin速灭杀丁等。
二、直译法
直译法其实是一种对等翻译,即将商标按照词义直接翻译,译文的目的语与原文的始发语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往往相同。这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这种译法能够让消费者更能体会到原商标的涵义,甚至引发联想而产生兴趣、好感,利于商品的`销售。比如“Jaguar”(轿车)美洲虎——风驰电掣,如美洲虎一样;“Pony”(轿车)小马——小巧快捷;“Pioneer”(音响)先锋——音响行业的先驱。轿车Crown译为“皇冠”,暗示轿车的显贵,若音译为“克朗”,感觉就相差甚远。
三、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注重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也称解释性释义法。其特点是重在使产品的效用、性能等表达得更加准确、形象,有时还富于感染力,引发联想,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饮料Sprite,原是“可口可乐”广告上促销小孩的名字,后扩展为一个新品牌。如果采用音译“斯普赖特”,则不能明确产品特征,或直译“小妖精,调皮鬼”,显然不妥。饮料初次出现在香港市场上时,根据港澳取吉利心理的常规,按其谐音取名为“事必利”,实际销售情况并不好。后汉译为“雪碧”,给人以冰凉解渴的印象,充分表达了产品的特性,产品也随之为消费者接受。再如洗发液Rejoice,直译是“高兴”,意译为“飘柔”,意为头发飘逸柔顺,既能充分地显示商品的特性和品质,又能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心理回味。
四、兼译法
兼译法或称分译法,就是把原商标名按词或音节分别进行不同汉译的方法。如前部分直译,后部分音译,或后部分直译,前部分音译等等。其特点是灵活利用发音、文化,更有利于商品名同文化的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更灵活深入地挖掘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表达商品的特性和效能,从而更有利于诱导消费。例如:Goldlion直译应是“金狮”,本来寓意很不错,但根据谐音在粤语中是“金输”,实在不吉利,自然不受欢迎。“Goldlion”商标的创立者曾宪梓先生绞尽脑汁为“金狮”更名,最终将前部分“Gold”直译为“金”,而后部分“lion”用谐音译为“利来”。金与利一起来,使商品更添富丽堂皇的气派、并切中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进而使“金利来”迅速成为驰名而响亮的品牌。再如日产唇膏英文商标“KissMe”,直译就是“吻我”,“亲我”。这种译法难于被含蓄的国人接受,因此有人用谐音法把它译成“奇士美”。对此汉译名,译界评论多,总的讲不是很满意,因为原文生动幽默的语义,以及同文化背景的结合都没有表达,但也没有人拿出受大家公认的译名。设想如果采用兼译法译作“西施”,将“Me”用谐音译为“美”,即“西施美”,应该会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吧。
好的商标翻译是宣传商品的一面旗帜,有人把商品销售比作一场战争,商标无疑是先头部队,是商品的一面旗帜。商标的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因此准确地掌握商标的翻译方法,注重同目标语国家文化的结合,才能译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标,从而争得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廖国强:经贸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吴伟雄:好易学英汉笔译[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陈全明:论进口品商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1996
[4]翁凤翔: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英语论文:商标翻译方法及原则
[摘要] 商标翻译日趋重要,本文从实用角度讨论了商标翻译所适用方法,同时总结了在商标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有助于促使这类翻译活动更加规范化。
关键字: 商标;音译;意译;移译;原则
引言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同时又有更多的国内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商标是企业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利器,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其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因此研究商标的翻译方法,提高商标的翻译质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商标的特征及自己对商标翻译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商标翻译适用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一、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音译法即根据译入词的发音规律将愿意的文字拼写出来的翻译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商标,尤其是专有名词和臆造词的商标往往是不具备任何语意的,而只是作为一个标识符号来用。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主要不在传递名称本身的语意信息,而是创造赏心悦目的美感,再现原文的音韵之美,或体现商标所蕴涵的异国情调。要实现这一类翻译目的,用音译法当属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例如:“Audi”(汽车)、“Hilton”(香烟)、“Coca-Cola”(饮料)分别译为“奥迪”、“希尔顿”和“可口可乐”;国内产品“茅台”(酒)、“康佳”(电器)、“上菱”(电梯),则分别译成“Mao Tai”、“Konk”、“Shang Ling”。这些商标自身都不具备任何意义,意译不仅符合译入语的发音习惯,而且也符合作为商标应简洁明快的特征,不失为商标名称翻译的佳作。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用意译法有时会更加地体现商品的功能和品质。如国产的“皇朝”葡萄酒、“永久”自行车、“太阳神”口服液;进口的“Blue Ribbon”啤酒、“Crow”汽车、“International”收音机等等。对这类品牌的翻译若仍用音译法的话,不仅会大大破坏原文的意境美,难以达到原文吸引消费者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因字数过多导致不便记忆。而使用意译则能有效再现原文的意境,同时又能避免译文冗长的问题,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翻译方法。例如美国一种香烟商标“Good Companion ”,若意译为“良友”,则简洁并使人产生亲切感。中国商标也是同样道理。
(三)音、意译结合法
对于原无实际意义的商标,按照译入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又能考虑到译入语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富裕译文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音义兼顾,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方法是商标翻译中又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这不仅从形式上再现原名称的发音美,在内容上也能体现产品的特征。
(四)移译法
移译法是将原文原封不动地移到译文中去。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译法,这应是最简单的一种。在英语中,某些商标是由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产品构成成分等词语构成,因为名称过长不符合商标特征而取其首字母缩略形式。在汉语中若取原文的音译或意译,会同样出现名称过长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用移译法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二、商标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有益联想原则
商标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商标得当,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起,激发购买欲望;相反,如果商标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则肯定会使产品的推广大打折扣。如:“芳芳”系列化妆品曾一度风靡中国城市,其英文商标译为“Fang Fang”。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却忘了Fang这个词在英文中可指“狼牙”或“毒蛇的牙齿”。一个Fang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岂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而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用“Anchor”作为其商标,原文的喻意是容易令消费者满意的;船抛锚后停泊不再漂移,比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如果直接意译成中文“抛锚”或“锚位”,中国人恐怕难以把它与食品的质量可靠联系起来,若音译为“安可”,人们会自然联系到“安全,安心,可爱”等字眼,其商标有意联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避繁就简 朗朗上口原则
有些英语商标本身较长,若完全按音译会出现拗口或难以记忆的译文,因此应灵活掌握,讲求技巧。如:美国著名胶卷“Kodak”,要是严格按其发音来译,应译为“柯达克”,单实际上“柯达”才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这不仅因为其简单上口,还在于它能够在音韵上更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的性能。(“柯达”与按快门的“喀哒”声相似。)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education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and reality reason, foundation weak, qualified teacher short, educ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low, reforms in the advancement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its meets difficulty compared to other places more arduous, appears the question correspondingly more, is also more incisive. National,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nstructed to the countryside area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troop extremely takes, to give in the policy request and the support. Pointed out "must organize the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dinary college and the teacher trains the organization, enlarges to the countryside school, cities weak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dynamics." "Helps the countryside school, the cities weak school establish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the system". This article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 which chooses the Guangxi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literature methodology, the comparison methodology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methods, thoroughly understood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n the countrysid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exists th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for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effective way, and analyz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with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correlational dependence, elaborated the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developed the necessity whic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id researc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is take "by the school as this", "the teacher is the researcher" and "promotes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he core id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motion. Its source is mus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teacher in "training" the center passive position, prominent teacher's independent study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dvocated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 school and the teacher reality, do research the activity take the school as the base development, thus constructs to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troop has the value. In contrasts above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our country concerned scholars studies, the article thought that,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develop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the goal should have direct and the level; The training content should have pointed and the actual effect, in the content choice should highlight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the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teacher occupational ethics tutelage and so on four big aspects;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to be supposed to appear suddenly the flexibility and may be operational, proposed studies independently enhances the patter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uation pattern, the network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and so on, and carries on thin to its operation link; The support program should have the together coope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support program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the system support, the cultural support, the fund support, the technical support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 can cause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obtains continues to develop; Finally, proposed the appraisal valid question, the appraisal main body, the content, the appraisal organization which does research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arries on elaborated and asks the urgent need solution question.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薄弱,合格教师短缺,教育发展水平低,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方更加艰巨,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更多、更尖锐。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给予了政策上的要求与支持。指出“要组织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本研修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关系,阐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初中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主张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研修活动,因而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有价值。在对比我国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应具直接指向性和层次性;培训内容应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选择上应突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大方面;研修模式应突现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自修提高模式、科研驱动模式、网络研修模式等,并对其的操作环节进行细化;支持系统应具共同协作性,校内外的支持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支持、制度支持、文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应共同协作,才能使校本研修得到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评价的有效性问题,对校本研修的评价的主体、内容、评价机构进行阐述并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copy来的)
已经添加您,QQ:一二八九零四七零三七
已发送,请查收,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国内的文献查找资源库】: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国外的文献查找资源库】: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 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Nature周刊 Science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etLibrary电子图书 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数据库【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已经添加您,QQ:一二八九零四七零三七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education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and reality reason, foundation weak, qualified teacher short, educ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low, reforms in the advancement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its meets difficulty compared to other places more arduous, appears the question correspondingly more, is also more incisive. National,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nstructed to the countryside area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troop extremely takes, to give in the policy request and the support. Pointed out "must organize the pedagog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dinary college and the teacher trains the organization, enlarges to the countryside school, cities weak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dynamics." "Helps the countryside school, the cities weak school establish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the system". This article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 which chooses the Guangxi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literature methodology, the comparison methodology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methods, thoroughly understood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n the countrysid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exists th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for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effective way, and analyzed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with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correlational dependence, elaborated the 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developed the necessity whic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id researc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is take "by the school as this", "the teacher is the researcher" and "promotes th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he core idea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motion. Its source is mus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teacher in "training" the center passive position, prominent teacher's independent study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dvocated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 school and the teacher reality, do research the activity take the school as the base development, thus constructs to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teacher troop has the value. In contrasts above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our country concerned scholars studies, the article thought that, The national minority countryside area development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does research the goal should have direct and the level; The training content should have pointed and the actual effect, in the content choice should highlight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the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teacher occupational ethics tutelage and so on four big aspects;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to be supposed to appear suddenly the flexibility and may be operational, proposed studies independently enhances the patter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uation pattern, the network does research the pattern and so on, and carries on thin to its operation link; The support program should have the together coope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support program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the system support, the cultural support, the fund support, the technical support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 can cause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obtains continues to develop; Finally, proposed the appraisal valid question, the appraisal main body, the content, the appraisal organization which does research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arries on elaborated and asks the urgent need solution question.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薄弱,合格教师短缺,教育发展水平低,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方更加艰巨,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更多、更尖锐。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给予了政策上的要求与支持。指出“要组织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本研修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关系,阐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初中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主张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研修活动,因而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有价值。在对比我国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应具直接指向性和层次性;培训内容应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选择上应突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大方面;研修模式应突现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自修提高模式、科研驱动模式、网络研修模式等,并对其的操作环节进行细化;支持系统应具共同协作性,校内外的支持系统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支持、制度支持、文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应共同协作,才能使校本研修得到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评价的有效性问题,对校本研修的评价的主体、内容、评价机构进行阐述并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copy来的)
已发送,请查收,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
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范文 一:高职 商务英语 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毕业 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 教育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 职场 ,摒弃政府 报告 、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 方法 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二: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 文化 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外语翻译论文
2. 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3.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 英语论文
5. 文化对影片翻译的影响--外语翻译论文
6.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翻译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 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 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
2、sleep late
误译:睡觉很晚
正译:起床很晚
3、black tea
误译:黑茶
正译:红茶
4、gas mask
误译:赌气面具
正译:防毒面具
5、mad-doctor
误译:发疯的医生
正译:精神病医师
6、lightning rod
误译:闪电针
正译:避雷针
7、trouble man
误译:制造麻烦的人
正译:故障检修员
8、be in control
误译:被控制
正译:掌控……,控制……
9、flu mask
误译:流感口罩
正译:卫生器具
10、fire engine
误译:点火机器
正译:救火车、消防车
11、fire wall
误译:着火的墙
正译:防火墙
对这些短语均须准确理解,否则便会落入陷阱之中。
二、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初学者有时总想找一个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使之与英语习语相对应。虽然这种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但却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英语陷阱的特点就是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常常貌合神离,甚至南辕北辙,若抛开语言文化差异而不顾,盲目追求“形似”,就难免会落入英语陷阱。如:
1、Gild(或Paint)the lily
该习语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而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对已经很完美的东西做不恰当甚至过分的修饰,结果是破坏了原来的美。这有点近似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Strange bedfellows
这个习语不等于“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指走到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或有些人性格、兴趣、习惯等都不相同,本来不会碰到一起,而现在却成了伙伴。“同床异梦”指的是虽然共同生活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和心不合。可见“strange bedfellows”和“同床异梦”所指很不一样。
3、Turn the table
这个习语很容易被误译为“把桌子掀翻”,而且好像还带有气愤至极的味道。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turn the table”在含义上并不带有这种激动的成分。譬如,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经过调解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丈夫的一位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当知道是这么一种结果时,便说:“Oh,thank God!You turned the table.”这位男士听后很不理解:朋友是不是以为自己对妻子动粗了?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和掀翻桌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带有什么负面的感情色彩,它的意思是“扭转了局面”。
4、The last straw
如: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误译: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可是救命稻草。
学习者对这句英文容易误译的原因就是在阅读时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因素,望文生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把“the last straw”和“最后一根稻草(救命稻草)”联系起来。可是在英语中,“the last straw”指的是“the last in a series of bad event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accept a situation any longer(令人忍无可忍之事;终于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件事或一个因素等)”。该习语源于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可见,它的指称意义与汉语的“救命稻草”大相径庭。所以,“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应该译为: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一次更是叫人受不了。
三、句型翻译中的陷阱
释义与原义南辕北辙,这种现象在某些英语句型和特殊结构的翻译中也很常见。当然,之所以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陷阱的规律。由于英语中一些固定结构的深层含义与表层含义相反,所以,若仅仅按照句子的表层结构进行翻译,那就很容易会落入英语陷阱之中。
1、For all 结构
如:For all I care,you can throw it away.
误译:你把它丢了,我很在乎。
正译:你把它丢了,我也不在乎。
2、It + be + adj.+ n.+ that 结构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教授认为像这一类的句型应从反面理解,以适应英语语言的独特意境。
如: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误译:一个好的技工从来不会犯错。
正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误译:聪明的爸爸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译:聪明的爸爸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3、being + a.
如:They are being friendly.
误译:他们现在很友好。
正译:他们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being friendly”之所以是“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或姿态)”,是因为从深层结构看,“being”表示的意思是“目前”或“现在”,其含义短暂。它说明这是主语有意识的一个动作,因而在这类句子里面就隐含着一个意思:他们平时并不这么友善,现在是故意作秀。在这个句型里,“being”的含义相当于“故意地”。
4、形式否定,实为肯定
(1)….cannot…….too
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driving.
误译:你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小心了。
正译:你开车的时候越小心越好。
此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表示一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2)……never……but……
如:I never go to that city but I want to eat the characteristic food there.
误译:我从来不去那个城市,但是我想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正译:我每次去那个城市都要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在“……never……but……”这个结构中,never和but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实表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每次……都/必……”。
(3)……nothing if not……
如:The book is nothing if not interesting.
误译: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
正译:这本书相当有意思。
在这里,“nothing if not”是一个双重否定,实际上它是一个强调肯定意义的结构。“nothing if not”相当于“extremely”、“very”,意思是“极其……”,“非常……”。
5、形式肯定,实为否定
(1)……the last…… + 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
如: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expect him to do.
误译:这是我希望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正译:这是我最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这个句型中,“last”应理解为“最不可能的”。
(2)……anything but……
如:This math text is anything but easy.
误译:这次数学考试很容易。
正译:这次数学考试一点也不容易。
“……anything but……”应理解为never,意思是“决不”。
6、貌似全部否定,实为部分否定
如:All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turn up.
误译: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席。
正译: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出席了。
Both of us are not teachers.
误译:我们俩都不是教师。
正译:我们俩并不都是教师。
英语中,当all,both,every,each等表示整体意义的代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时,一般只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
7、否定转移
如:He was not ready to believ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Aristotle said so.
误译:他不会相信此事,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
正译:他并不会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如何如何就轻信此事。
否定转移结构往往貌似一般否定结构,not的位置与一般否定结构中的not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部分否定,not由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英汉翻译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者可谓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学习者对英语的词句、语义应努力克服机械理解,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想当然。在翻译时,望文生义是最要不得的。
第二,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有时,英汉翻译之所以会掉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忽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忽视势必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掉入文化的“陷阱”。只有在文化中去探寻词语或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真实内涵,才会有效地避免翻译中的“南辕北辙”;只有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才不会落入陷阱。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在寻找与原文相对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各个方面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出毛病……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人细致、深入。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由此可见,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何其重要。
第三,对英语陷阱的规律要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
英译汉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结构上的对等,但并不是每个英文习语、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对等且形式结构也相当的习语或惯用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增译等其他技巧来表达某些英语特殊结构或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盲区”或“陷阱”。
参考文献:
[1]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2]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4]董乐山.英译汉理论与实例[M].北京出版社,2005.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英汉翻译的词序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但又不被重视的词序问题。通过以词序中的副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体现在英汉翻译中词序使用正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英汉翻译技能的成熟与完整。
关键词:词序渊源;副词词序;形容词词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汉的过程中词序的一些变化,这种差异值得学习的人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首先了解这种差异中的一种,即词序的变化对翻译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价值何在?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来认识这一点,并且让这一点服务于翻译。
一、练习
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应付这种局面的人。译者的对应结构式:“Woman demand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对第二句话的词序就犯了愁,怎么写呢?“They finally found a man equal to the they found an equal man to the occasion.”前一句的翻译正好是在说汉语原句的意思,这句是对的,而后一句会产生歧义。看的人会认为意思是: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去应付这种局面。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译者的基础薄弱。对词序的不甚了解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在翻译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好在初学者大多是在练习中而已。试想,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讲,掌握且精通词序是有意义的。
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怎样才能掌握好副词在句中的词序呢?“diligently”,“characteristically”等置于动词之前时,仅修饰动词本身。而置于句末时,其修饰对象及句意均有变化。对比以下句子可以看出这种特点。The people in the show their capacity on settling the diligently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colleague ,Lillian showed Parent Zhang all around Beijing City,who comes from 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 kitty nearly touched the back of herself as she would be the greatest painter around Town Sony.翻译成:这可爱的猫咪一伸手就能摸到自己个儿的背,看起来像是索尼镇上最了不起的画家。这显示猫咪并不真的是画家,只是有一种能显示出猫咪妖娆的色彩,让人觉得她是灵活的、聪明可爱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似我们在其他情绪中如“蕴酿”一般,没有体现一个什么过程,只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没多想就写出来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中的副词“nearly”与“too”是相反的。置于不同的词之前,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too”只是强调所紧跟的词,无论该词是人称代词还是地点名词。如:I,too,brushed the yellow 此处强调主语I。而My grandpa and I 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该处仔细读来是在强调“爷爷也刷了他的黄色的鞋子”这件事情。
因为副词在语法上的功能是做状语使用,所修饰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某个形容词,使语言本身更富色彩。在词序的学习研究中,副词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形容词在词序上的位置给句子带来的变化。例句:Young Chairman Mao,proper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which put him involved into the liberation of whole China)had gained the support from the bosom friends as in his student y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They failed to trust the matter to a responsible man.(他们未能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负责任的人.)The man responsible was at last punished.(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proper,bosom,responsible在两组句子里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出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所产生的在汉语上的效果。“合适的领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负责任的人”,这些理解把形容词带给语言的修饰功能已经带出来了。让语言本身拥有多变的外貌,统一的思想,即:实现语言所表达的色彩。
三、除了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例句来研究词序外,还涉及到的内容
这些包括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悬念(Suspense),分别来了解一下。
In the inn the Kuomintang set for the so-called Hot Red liberators,Yuan Juemin kneed on the cold looked like that he would say no other words from now a slim light put on his white and skinny face as a shower that made him feel so smiled then,no other words,just smile that also covered the roommates from the front corner to the back roommates also said no other words knew clearly what waited before them.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够专业。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来剖析剖析这个句子。主人翁是袁觉民,一个被国民党当成赤色分子关在监狱里的革命人。当我们看到因为长久没见到阳光,而现在哪怕见到从窗户里挤进来的一丝阳光就满足得心甘情愿接受折磨也不透漏出卖同志的一个字。他跪在冰冷的地上时,我们按一般的思维会产生一个悬念:接下来他要哭还是难受还是怎样。待全句读完,这个悬念才待释。原来他不难受不伤心,而是很满足,很知道从这一刻起生命、人生对他来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大转折,让读者读完也产生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情壮志。一瞬间那种所谓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而且全句都是连贯且有强调的,强调袁觉民的表现。译句中体现出悬念再加上深具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语句丰润有泽,所以佳句便呈现出来了。
四、我们来检验检验词序在翻译上的作用与之服务的意义
The young sisters told their teacher all their young sisters told all their troubles to their teacher.从前译者认为这两句话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译作同一个句子便可。便直接译为:这对姐妹把他们的烦恼全都告诉了他们的老师。这样看似是对的。但严格的放到词序这个问题上来分析,前一句的信息核心是all their troubles——告诉了老师什么?后一句的信息核心是to their teacher——告诉谁?因此,该译文只适合后一句,而前一句当译成:这对姐妹对老师讲了他们所有的烦恼。
仅以本文的陈述、论述和例证来让译文在对待英汉翻译上从大局出发,从小节着手,如词序问题,从而译出叫人拍手称好、张嘴叫绝的文字,从理论上更上一个研究的新台阶。从实践中印证英汉翻译的细节讲究,为英汉翻译积累更多更好的原始佐证材料,促使译文的发展和完整。
参考文献:
[1]郑立信,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当英语论文,或其他重要的英文文书的初稿撰写完成后,在提交给相关读者阅读之前,必须要经过润色才比较保险。找北京译顶科技,性价比高,我就是在那边做的。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