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对农民工现状的研究论文

对农民工现状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农民工现状的研究论文

告诉你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就等你去体验了。他们能帮你写的。~~~~~

厦门市农民工生活与工作状况调查分析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2-22 16:06:00 ] 作者:李莹杰 编辑:studa2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工作。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主要利用调查问卷对厦门市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做了深入了解并运用统计方法对其展开分析。最后,根据农民工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关键词】农民工 调查问卷 生活状况 工作状况一、导言农民工是指那些户籍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兼有农民身份和工人职业身份的劳动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使单位面积耕地上所需劳动力的数量急剧减少,每个农业劳动力耗费在其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上的劳动时间越来越短,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这就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和家园进城务工,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大军,潮水一般涌向城市、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他们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目前由于存在许多体制性的矛盾,无法充分吸收富余转移的农民工,就出现了许多农民工问题,如工资拖欠、权益受损等等。作为城市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民工现已成为社会关注一大热点问题。因此,有必要及时有效地反映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本次调查就是应时所需,针对城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工作状况、个人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对象主要是福建省的农民工,其中又以厦门地区为主,因为该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数量多、农民工人数比较集中。这样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对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实发问卷176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二、调查问卷分析1.基本情况在此次调查中,以性别来看,男性农民工115人,女性农民工54人,分别占和。以年龄来看,18岁以下的农民工有4人,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18岁~30岁的农民工有82人,占;30~45岁的农民工有69人,占;45岁~60岁的农民工有14人,占。以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水平的最多,有81人,占;其次是高中或中专的41人,占;小学的占,而较少是大专以上和识字不多或文盲。由此得出以下有关农民工结构的结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在增加;有文化的人去务工,没文化的人去务农;大部分农民工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职业流动经历。由调查结论不难看出现阶段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一是女性农民工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说明在城镇发展的带动下,农村中的一些观念也发现了变化,一些“女在家织布男在外干活”的想法已不再固不可破,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打工。二是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三是农民工相对农业劳动者来讲是文化较高者,相对城市劳动者来讲是文化较低者,这一高一低使农民工的素质提高存在动力和空间。农民工的年龄和文化特征表明他们是农村劳动力中最富竞争力的部分,也使留守农村的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降低。这种情况的存在,短期内会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农民工大部分将回到农村,务工生涯对他们的锻炼和提高将变为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推动农村建设的发展。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么大规模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流动,为农村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锻造和提高着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农民工是农村的现在和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另外,调查中还观察到,一般来城市的都是一个人,较少是家庭成员一起来;这说明农民工进城打工并没有打算长期居住,并没有想将全家迁到城镇,而家庭重心仍在农村,这也是农民工流动性大的一个原因。而在工作单位方面,有的农民工是在个体企业打工,其次是国有和外企,工作性质也是以服务生和建筑工业的居多。正是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单位使得农民工权益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2.生活状况农民工月收入与福建省和厦门市人均月收入比较

华立的呀(*^__^*) 嘻嘻……

额 同求 给我分吧 一个学校的 鄙视毛概的老师 山艺的 555555555

国内外农民收入研究现状论文

增加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研究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到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农村的国家战略,在政策和操作层面,当前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已经确定了方向。尽管在具体组织体系分工、产权和治理模式、行业管理、监管模式等方面,存在争论和质疑,但这种制度创新的规模效益、交易成本降低效应应该是显著的,而且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国民收入差距进入警戒时期的紧迫形势下,供给主导的制度创新无疑是次优的选择或者是一种帕雷托改进。为了使这种制度创新根据有效率和增大成功的可能性,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还须在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安排和制度创新的方向上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安排(一)创造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有利政治基础2005年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除了已经建立的村级行政选举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外,还可以逐步建立农村地区的各种协会和政务公开制度,以扩大农村民主和参与意识,帮助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和约束机制。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透明度、法律秩序、自主意识和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是建立公共决策机制、权力制衡的企业治理机制、公平互利的合作组织管理机制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二)创造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有利经济基础金融制度效率和适应性取决于经济基础,市场化方向的制度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决定于经济基础。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提高农村经济活动的效率、规模,转变经营方式,增大投入创造需求,扩大农村地区养老、医疗保障水平,刺激农村消费,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奠定现实经济基础。为此,应提高“三农”经济活动的集约化程度;增加公共投入,以供给创造需求;利用城市化创造扩大需求,改善县域投资预期;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养老、医疗保障水平。(三)创造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除了当前的保值储蓄补贴外,可以考虑灾害损失弥补、税负负担减轻、涉农贷款贴息和风险分担、政策性保险补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适当降低各种税负,尤其是合作制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免除营业税和部分所得税,完全免除小额互助信贷组织的所有税负。按照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风险损失补偿模式,对任何金融机构发放的小额支农贷款提供风险损失补偿。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财政支持可以按照各地特点和财力大小,分国家、省市级别分别建立,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四)创造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货币信贷和金融安全政策支持基础除了当前央行实施的“资金换机制”支持政策外,货币信贷政策可以在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利率、利率政策、银行间市场、支付结算系统、票据贴现、再贷款、金融稳定方面,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可以考虑实行有利于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和业务形式的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利率、利率、信贷利差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参与本地的银行间市场业务和产品拓展。把农村金融机构纳入小额支付体系。降低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条件和利率。金融安全网政策方面需要尽快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以其为主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采取及时纠正策略,化解在正常范围内的金融风险,保证金融运行的效率和活力。(五)创造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外部监管基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放松多年一贯的制度抑制。首先,应该贯彻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承认符合经济原则的自我持续的制度和组织创新。其次,放松监管限制,允许成立民间资本为主的商业信贷组织和小额信贷组织,促进市场内生金融机构的形成。第三,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在改造现有金融机构的同时,培育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并允许合规(以不构成垄断和独占前景为前提)的市场并购、跨地区经营行为的出现。第四,承认民间借贷的补充作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高利贷行为。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向(一)政策性金融制度的创新方向1、转换、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机制和业务范围目前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所以,重要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就集中在农业发展银行的制度创新方面。首先,应该让农发行彻底转变官商经营机制,引入市场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尤其要引入严格的授信授权机制、信贷责任机制、项目库储备机制、成本效益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其次,要扩大农发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允许其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城乡基础设施贷款、县域城市化中的项目贷款、承办县域地区的市场债券代理、兑付、向县域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第三,扩大农发行在融资方面渠道,在国家信用支持下,可以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大额协议存款,接受县域邮储机构的协议存款,接受县域服务对象的存款。第四,建立农发行政策性业务风险补偿机制,按照中央、省级分担原则,对农发行在经营中形成的风险损失进行及时的补偿。2、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由于农业承受自然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必须尽快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作为商业保险机构的补充。考虑我国幅员辽阔,可以考虑在每个省市建立一个政策性的保险机构,注册资本由政府出资,开办覆盖面广泛的农业基本保险业务,同时开办不同费率的专项保险业务作为补充。在国家层次建立农业再保险机构,或者以国家灾害基金形式为各省市的农业保险机构提供特别灾害的再融资。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商业原则在农村地区开办商业保险业务,尽可能覆盖灾害风险。作为以上制度安排的补充,应允许生产者建立互助的保险机制,自发地分担灾害风险,财政给予免税负的优惠措施。(二)农村商业金融制度的创新方向农村商业金融组织的整合、改造应该设置分层次的目标,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商业金融服务,目标是建立和健全以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倾向于股份制治理的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以大型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组织为辅的农村商业金融服务体系。目前,补充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的资本渠道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障碍,形成资本充足、委托到位的资本结构和激励相容、约束均衡的治理关系还需要外部咨询指导、运作实践。其次,创新还需要在完善内部授信授权规则、信贷审批管理规则、成本核算、业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农村地区有足够的资金需求的条件下,应该强制地规定商业吸储机构如大型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必须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本地区用途,无论信贷还是债券方式,或者在当地金融机构大额协议存款。该比例必须列入监管指标体系,并作为扩大网络、增加新业务时的审批条件。当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换机制”的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这种制度创新面临着一些认识和实践问题。建立产权明晰、治理规范、自主发展、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体系目标是不容置疑的,但模式多样,路径多条,时限上也有不同的考虑,因而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意见。从市场条件来看,我国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既不具备纯粹、有效的合作制社会基础和经验,一人一票、私人信息、民主管理、非盈利性、自我监督,在实践中可能比较难以落实。但是,在很多地区目前也不具备有效的股份制基础,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之间很难达成一种合理的制衡。所以,尽管省级模式的产权倒置、行政控制和行业管理不符合经济理论的结论和要求,在实践中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过渡性安排。但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优于省联社的模式。至于地方政府何时可以真正退出,让信用社运行数年以后,再来讨论和作出结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关键要防止过去的问题重现,如信用社变成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变成了准财政机构,变成了基础货币、信贷投放倒逼的工具,或者信用社变成了股东关联贷款的工具,变成内部人自我受益的工具。(三)农村市场内生金融组织体系创新方向改革以来的金融制度创新一直未能为市场内生金融组织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创造条件,更不用说主动催生、组织内生金融机构,不能不说是我国经济转轨中的一个失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肯定社会的有效创新和发展,消除了接受和肯定金融制度自主创新的政治障碍。目前,市场内生金融组织还仅限于小额信贷组织试运行,民间资本参与银行、城乡信用社改造与重组,还应该开放符合监管条件的小型银行、社区信贷组织的市场准入,通过存量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和新兴的金融机构的诞生、成长、壮大,两类机构相互竞争、相互参与、融合,最终形成我国的市场化金融体系。这正是我国成功的非金融企业市场化走过的道路,金融市场化选择这条道路,虽然姗姗来迟,但犹未为晚。

首先你要围绕这个题目做一个提纲出来,主要可以分3大点来写,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2.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3.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然后在这3大点下又分2小点来写,具体自己多想想,多和导师沟通。等提纲订下后,多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写好就可以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由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广泛传播,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测度收入差别的方法与指标的引入,开阔了我国经济学家的眼界,关于城乡差别等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别是实证分析方法的采用,使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开始由“功能分配理论”的单线研究,进入“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双线研究。关于城乡差别状况,有学者开始从工农差别角度研究(李成瑞1986)[比如以1978年和1984年农民和职工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及增长速度的不同为依据,认为工农差距日趋缩小,并且图示了农民和职工人口众数组由低收入向高收入移动的态势。另有学者根据抽样调查结果,通过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比值及其变动,对体制改革过程中城乡差距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朱玲,1991)。这时期对城乡差别的研究大部分是包含在对总差别的研究之中,并不是专门的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米,由十可供研究的资料人人增加,对城乡差别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化。1、使用的指标和方法更加多样化除了使用城乡人均收入比率、洛伦兹曲线及十等分组分析法、基尼系数外,还使用结构相对系数、泰尔指数(Theil index)和计量模型法等进行研究(赵人伟等,1994;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6)。2、实证分析更严谨,力求描述现实更科学多数研究者已不满足粗线条的研究,对影响城乡差别及其变动的各种因素考虑更全面,并目_通过数据“分解”、“重组”和“修正”等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另外由于数据的可比性提高,有学者进行了城乡差别的国际比较研究。

对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研究论文

二十年发展变迁!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工保网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文件内容: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如此庞大的数字注定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角色,长期备受社会关注。事实亦是如此,“农民工”这一敏感词汇一直是国家与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有关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热点事件更是每每掀起舆论热潮。

目前,当下国内的农民工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一般;农民工流动性大,无法有效缴纳社保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国家近年来持续保持着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推进,如:农民工全面实名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社保全国联网、建筑农民工转型建筑产业工人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加快了农民工合法社会权益保障工作的进展,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条件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较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农民工”这一群体形成之初,国内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追溯过往,我国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作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政策历程?以时间与阶段特征区分,主要分为:起源初始、初步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主要阶段。

1

80年代

政策初起源初始阶段

国内“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源自于80年代初。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后出现大量过剩劳动力,这部分人员开始规模化的向城市涌入,成为早期农民工的雏形。当时,国家的回应是拒绝农民工出现,政策全面限禁农民自有流动、自由择业。

这样的政策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与当时国内经济发展形式有关:轻工业发展缓慢,多项事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国内就业机会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就业人数。相关数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镇闲置劳动力达到200多万人,一旦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更是雪上加霜。

契机出现

虽然中央限制农民进城务工,但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农民仍然自发涌向城镇。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调整轻重工业发展战略,城乡集体和个体商业、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方面,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开始提高,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再次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另一方面,1983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认为农民可以进城务工,这对城乡发展有促进意义。

故此,1984年,国家一号文件首次允许农民在自行解决口粮后进城务工经商。

2

1984-2010

政策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看做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政策的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国家逐渐开始重视数量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国内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一些初步保障农民工社会权益的政策制度也开始逐渐形成。

1

1984年

国家重视乡镇企业发展对于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同时要求工厂与农民签订合同。

2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深化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待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3

1997年

国务院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将民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制度化发展轨道,强化民工输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建设。这是国家针对农民工群体而发布的首个关于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内容的正式文件,也是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政策的初步形成。

4

1999年

国家技委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中介市场,有效保障了进城农民工求职权益。

5

2000年

中央在制定“十五”规划时提出,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就业人员职业培训,规范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完善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劳动者积极就业。这对于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社会权益。

6

200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农村工作会上,强调要清理针对务工农民而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问题,健全劳动合同制。

这一阶段,农民工群体的人口红利优势不断展露:吃苦耐劳、薪资要求低、数量庞大。这对于当时国家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一阶段,国家对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权益保障工作开始越发重视。最明显的表现,当属2003年两件对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事件的发生。

01

首次提出“农民工”词汇

2003年的农村工作会上,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强调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以解决欠扣工资、保障劳动安全、加强职业培训为工作要点。而且,首次提到“农民工”这一词,将进城务工的这部分农民群体称作农民工,这越发表明着国家对于这个新群体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历史地位从此得到充分肯定,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政策也基本形成。

02

总理为农民熊德明讨薪

2003年10月,总理在重庆云阳县走访三峡库区移民时,偶尔碰见刚刚割完猪草回家的当地村民熊德明,并为她丈夫李建明讨薪。随后在“总理为农妇讨薪”的示范效应下,全国迅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欠风暴”。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严打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熊德明当年还被评为年度经济人物。

此后7年间,国家分别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强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作的政策推进与政策完善。从取消歧视性规定到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工资增长等制度,我国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政策逐步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3

2010年-至今

政策进一步发展阶段

走过初步发展阶段,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体系,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作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

这一阶段,国家的政策方向主要以:鼓励农民工创业、完善农民工社保制度、加快农民工转型产业工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四个重点为主。

鼓励农民工创业

2012年,中央印发一号文件,要求下大力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国务院提出构建大众创业相关指导意见,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活动,并提出结合经济发展形式与需要,为返乡农民工积极谋划创业方式;2016年,国务院提出要激发重点群体创业活动,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建立多层面的创业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完善农民工社保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维权意识低,经常出现企业拒缴漏缴社保的现象。但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农民工社保缴纳政策,在农民工重点从事的各个行业领域相关规定中,对社保缴纳一项不断严格规范。同时大力推进四库一平台、农民工全面实名制、社保全国联网工作,进一步保证加强保证农民工的社保缴纳情况。

2018年,人社部联合五部门印发《关于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机场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将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保障。明确提出,杜绝“未参保,先开工”甚至“只施工,不参保”的现象。

加快农民工转型产业工人

加快实现农民工转型产业化工人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一项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政策。由于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传统农民工将逐渐被淘汰,因此加快农民工转型产业化工人就显得势在必行。

2017年2月,国务院提出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以专业企业为建筑工人的主要载体,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2017年12月,住建部发布文件指出,要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提高建筑工人素质,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大军;2018年,河南、四川两省开展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试点工作。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

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一直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2014年,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与城镇劳动者同工同酬,实施实名制工资卡建设工作,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通知,提出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工资保障机制建设。

尤其,在农民工数量比重较大的建设工程领域,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以信誉度、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为承包方兜底,通过风险把控,促进承包方的合同履约义务,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可以看到,我国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作正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尤其为适应经济发展,为农民工谋求未来,国家在规划上新提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发展,这将对农民工群体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始终保持对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体系制度的重视,真正切实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社会权益。

通过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作的政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权益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政策视野,进而形成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同时,这些政策衍变历程也在客观上展现出改革开放几十年,农民工群体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与贡献。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农民工”不只是一个词,更是一段值得尊重的发展历史。

▎本文系工保网原创作品,作者龚保儿。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若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回复“转载”!

[法学]《劳动合同法》中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困境及对策 中文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尽管《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其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权利,但是现实中农民工的权益仍时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不仅意味着《劳动合同法》在执法过程中的失灵,也极有可能因权利无法得到实现而引发农民工的“群体性事件”,激化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实现农民工权益显得日益迫切。本文试图以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为例,揭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农民工的权利实现现状,并对导致该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如农民工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农民工的权益。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农民工;权利;城市化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一、《劳动合同法》中的农民工权益实效分析——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例 1二、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现实意义 2(一)保障《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实现 2(二)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严重侵害 3(三)避免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 3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效困境分析 4(一)农民工自身的特殊社会属性 4(二)企业的法律规避 6四、“城市化”与农民工权益之实现 6(一)农民工的“城市化”过程 6(二)“城市化”的法律保障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11698字

浅议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内容提要: 本文从目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的入手,分析了形成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所在,主要和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法规缺位以及思维惯性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近期和长远两方面的对策。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原因及对策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体制固有的“二元结构”,使得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上,也实行了城乡有别的格局。当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迫切,就业形式多样化使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进入城镇,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农民工。这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就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目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窄。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民工进城后没有正式身份,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而办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都要求有本地户口。另外,在日常谋生过程中,还有名目繁多的暂住费、管理费等各种费用,增加了农民工的务工成本。几乎没有任何用工单位像对待城市工人那样,为民工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险。在陕西的一份调查中显示,265位被调查者当中,只有21人参加了劳动或医疗保险,而其中劳务单位代为缴纳保险费的仅有1人 .这使民工在遭遇疾病等天灾人祸时只能束手无策。二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危险度大。很多城市人所从事的工作,农民工不是不能干,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户口而不允许干, 大量农民工只能从事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低劣的工作。民工主要集中在城市的非传统就业部门,即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险、差及一些社会排序低、收入低的职业,有的学者概括为“3D”(险、脏、难的英文第一个字母)职业岗位,农民工每天工作的时间较长,月平均收入也较低。三城市农民工经常面临失业的窘境。 76%的农民工在城市中都有没活儿干的经历,从“失业”时间上看,失业在3个月以下的居多,占89%。当然,一部分民工的失业情况还非常严重,在有失业经历的民工中,失业4个月以上的占13% .就业过程突然中断对于农民工的打击比下岗对于城市职工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下岗职工还有稳定的住所,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金,有家庭的直接支持,而农民工几乎一无所有。农民工可能会因为突然失业而出现全面生活危机。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相当数量的私营、民营、“三资”等企业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同时,这些企业主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少数经营者唯利是图,有意克扣、拖欠工资。近几年来,各地农民工因工资被拖欠而上访、投诉的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二、形成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首先,从就业保障方面看,保障制度执行不力。《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根本不与外来的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一旦发生纠纷难以调查取证的后果。另外,大多数的城市民工由于就业受到限制,没有平等的就业权,很难伸张基本的权益要求,劳动力市场上巨大的供过于求的压力迫使他们明显地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不敢对自己的工资、劳保等权益提出意见,而不得不接受极低的劳动力价格的现实,和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城市有关劳动监察、城管、公安、工商等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对农民工存在歧视,时常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或面对民工权益损害时的行政不作为,使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其次,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规范。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中,至今没有一部综合的关于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或规章,全国性立法中对民工社会保险的规定也很少且很笼统。如1991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对民工社会保险作了较为具体却不完整的规定;1999年,国务院发布施行了(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首次将非公有企业职工和外来劳动力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劳动法》颁布后的一系列全国性劳动立法中,在适用范围上大多未对职工作明确列举,缺乏可操作性。而各地关于民工社会保险的地方性法规也差别很大。2000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民工应参加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的问题;2001年,北京市颁布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并为其办理养老保险手续;2002年,南京市出台了《失业保险办法》,也对民工的养老保险作了明确的规定;同年9月,上海市推出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综合保险;2003年,成都市下发了《成都市非城镇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这是各省市迄今为止已出台的所有相关条例和办法中针对民工内容最全面的社会保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民工可以享受老年补贴、住院医疗费报销、工伤补偿或意外补偿等几项综合社会保险。然而,有的地方则还没有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在各地制定的法规中,有不少规定的险种不完整。由于这些法规和规章效力的层次较低,也很难保障民工的权益。第三,思想观念上的惯性思维作祟是民工社会保障缺位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歧视农民的政策在民工社会保险权益保护上存在惯性作用,使得城市社会考虑得较多的是城市居民利益的获得与保护,出于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城市管理者还没有切实地考虑和解决这些“新来者”的权益问题,并且还会对这些“新来者”采取一些限制和排斥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民工各方面的基本权益自然就难以落到实处。城市社会由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就业、医疗、教育、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制度也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变。虽然政府管理部门也作出了相关反应,进行过一定的改革,但这些有限的改革与国家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要求来讲仍然十分不够。以户口身份为准入条件的就业、就学、人事、保险、福利、医疗等相关制度仍将民工拒之门外。三、改进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现状的对策当前,理论界关于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把农民工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说既不同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同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另起炉灶的做法;三是把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这三种办法中,笔者不同意第二种做法,这样会形成一个新的“三元结构”问题,把问题复杂化。而第一种和第三种做法,似乎是在固化目前的“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办法,这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目标不符,也不是解决问题最终的办法。笔者认为,就好像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样,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不是马上就能建立起来的。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解决城市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要有步骤,分阶段的解决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完成这一关系到亿万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立工作。具体设想是:就近期工作而言,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⒈建立健全城市民工登记制度。目前,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需要办理城市暂住证,应该把暂住证登记与社会保障登记联系起来一并完成,这样可以把基础工作做实,对于各地务工的农民工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⒉对城市农民工实行分类管理。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首先把流动性相当较小的、已经长期留住城市的农民工和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进行划分。对于在长期在城市工作,并且已经在城市已经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可以在达到规定的年限之后,给予其享受城市居民权益的资格,包括转为城市户口,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流动性较大而且今后不一定在城市安家生活的农民工先不予考虑。这项工作比较细致,并且有一定难度,但这应该是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应该抓紧做好。⒊建立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收入,这比给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来的更加直接和实在。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无法得到,再让他们参加社会保障、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就显得勉为其难了。如果要在当前的形势下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那么保障农民工能够如期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是最现实的。因此,必须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劳动法》,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要下大力气整治。从长期目标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⒈抓紧制定有关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可考虑制定综合性的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险法》或针对民工的综合或单项社会保障的法律与法规。目前区域性的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章制度已经陆续出台,而农民工流动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所以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到全局的角度,提高立法的级次和权威性。⒉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针对民工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二元结构”是目前妨碍城乡统一的制度性障碍,必须从源头解决。⒊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解决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障差别的根本途径。如果做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所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不在是问题了。参考文献:⒈翟从海:《我国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立法建议》【J】,《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6期。⒉杨立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社会》,2003年第9期。⒊周倩:《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析》【J】,《律师世界》,2003年第5期。⒋刘承英:《“三农”危机和我国面临的第三次农村大变革》【J】,《经济界》,2002年第5期。⒌《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从我国新《劳动合同法》视角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作为题目确实有点大首先想确认若为博硕论(博硕士论文)即可采计相关论文进行研究但若为大学毕业的论文选择 则其论文范围较大所花费的时间也较久 建议应可就《劳动合同法》内选择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相关的条文进行采样研究采样的方式可以问卷调查 实验法 田野工作研究 观察法或文献资料分析等其他方法法律条文属於社会学科 论文研究首重"信度"与"效度"信度就是可被采信的程度 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效度则反映真实世界情况使其结果具有正确性与对真正表徵的表露

文艺惠民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通过 工作 总结 ,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文艺 活动总结 报告 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文艺活动 总结报告 模板1

在彬县春晚、铜川 财税 春晚、铜川春晚、航天春晚四场演出后,我觉得有几点宝贵之处是值得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的。

一、我们每个人都有顺利完成这几场晚会的理想和决心,都有青春的激情和奋斗的勇气。正因为心中怀着这样一颗火热的心,我们才紧紧凝聚在一起,在面临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大家仍能自觉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团体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们是一个在关键时刻凝聚力很强的团队。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这四场 春节 晚会,难免出现一些混乱,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较差。但是这些问题都得到克服,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大家出谋划策一块解决,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凝聚力和临阵不乱的应变能力。

三、公司的每一位成员在活动的筹备期和执行期都任劳任怨,敢于付出。冬季天冷路滑,来回出行很不方便,我们的工作又没有明确的时间,而且常常要加班,说实话很辛苦。但大家还是把全部的时间献给了工作,在这里向大家道声辛苦。这种牺牲精神是公司的灵魂,值得每一个人去发扬!

四、我们的团体是个异彩纷呈的特殊的组织,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有对演出行业的热爱,我们有长期相处的情谊,我们沉淀着同一种 文化 。我们我们彼此真诚,心意相惜,只为同一个心愿唱着同一首歌!

当然,在活动当中也反应出了一系列问题,因为四场晚会间隔时间比较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总结以下几点,希望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能予以纠正。

一、组织涣散,人员分工不明晰,导致在活动运作中杂乱无章,耗费人力和时间。这个问题正在进一步解决当中,各部门现在已经确立下来,各部门工作职能也得到初步落实;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都应当继续完善,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家因为人少,所以在运作中缺乏必要的纪律性,行为松散,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程。

三、我们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请不要小觑我们大家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从地起。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2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全县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通人和、团结向上、大干实干快干的精神风貌,营造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承办的县春节文艺晚会在县文体中心剧院圆满结束,为全县人民展现了文化大餐,现将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

一是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导演组、安保组、宣传组,明确了分工。协调解决了各组存在的问题。二是督促14个乡镇(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充分挖掘各地特色。三是对导演组成员明确分工,按节目形式分别对各单位节目进行审查、指导,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主动担当,鼓舞演职人员士气

本次春晚,全县各乡镇都参加了,在近30年来尚属首次,从策化到演出阶段,时间仅二个月,我局克服重重困难,主动提当,任劳任怨,敢于付出。不断鼓舞全体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士气,深入角色,遵守演出纪律,使演出发挥出水平。

三、及时调度,确保演出质量和效果

为确保演出质量和效果,县委宣传部___部长和县政府童道雄副县长分别召开了五次调度会,1月10日和15日,在县文体中心剧院进行了二次联排一次彩排,走台达20余次,同时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临现场,每次都从现场查摆问题,找出不足。从演职人员的走台及灯光音响的使用,逐一指出问题,及时改正。确保了春晚演出质量和效果。

四、各方肯定,社会给予一致好评

1月20日19时,县春节联欢晚会在县文体中心剧院正式演出。本次晚会21个节目通过舞蹈、歌曲、戏剧、曲艺、小品、器乐、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演出,为全县人民呈现一台群众喜闻乐见、彰显特色、热烈欢快喜庆、弘扬中国精神的高质量综艺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3

为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富足、文明的春节,按照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广泛动员,精心策划,组织了各种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现将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总结如下: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惠民活动

市京剧艺术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从正月初四到正月二十,寿光市京剧艺术团先后到台头镇、营里镇等镇街区进行演出,共计演出25场,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歌舞演出,同时还对传统大戏《穆柯寨》、《玉堂春》、《霸王别姬》、《卖水》、《拾玉镯》、《钓金龟》进行了完整的展演,把歌舞演出和京剧演出送到乡村社区,送到老百姓身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观看歌舞盛宴,“约会”传统文化,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春节喜庆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甜甜歌声好、欢快舞蹈和悠悠戏韵中感受到浓浓年味,共渡新春佳节。

二、街头大型彩车及民间文艺队伍展演

1、正月十五晚,庞大的彩车是每年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今年,共有来自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彩车30余辆,彩车风格各异、设计独特,制作精良,既有经典的龙形、花形彩车,又有不乏体现菜乡特色的“蔬菜车”,彰显着各乡镇和市直各大中型企业的精神和内涵,体现出20_年的辉煌成就及20_年的美好愿望。

2、彩车后面整齐的民间文艺队伍,是街头_活动的又一大亮点。今年参与街头表演的民间队伍共20余支,有舞龙舞狮、走马旱船、秧歌、腰鼓、花棍、毛驴、高跷等等,形式新颖,吸引了数万名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春节、 元宵节 大型魅力花灯会

从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十五,在寿光市人民广场,各单位、镇(街道)共展出具有时代色彩的大型工艺灯30余盏。今年的花灯特色凸显,设计元素更加贴切各镇街道、企业的文化内涵,除了传统元素的保留,还加入了光雕等现代工艺,视觉效果更佳。本次灯展大多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现代风貌为形式,以尖端科技为手段,以丰富色彩为表现,把形、色、光、声、动相结合,将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统一,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纷呈、美仑美奂、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

四、市广播影视集团春节期间举办各类大中型文艺晚会

市电视台春节期间组织举办各类大中型晚会,其中包括“把福带回家”春节联欢晚会、寿光市第七届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寿光市菜农之春联欢晚会等晚会十余场,惠及群众10万余人。

五、“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我们的中国梦.寿光非遗大展演”系列活动

该活动由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寿光市文联主办,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寿光市工艺美术协会、寿光市京剧艺术团有限公司、寿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寿光市 武术 协会、寿光市“打板就唱”曲艺传习中心、寿光市弘承民间舞蹈服务中心、寿光市洛城全福元中心承办,活动分为传统工艺文化展、曲艺专场演出、民间舞蹈专场演出、武术专场演出四部分。

1、传统工艺文化展,从2月5日(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十结束,50多位传统工艺美术方面传承人、工美协会会员参加,木雕、面塑、陶艺、草编、剪纸、制砚、古琴、旗袍等服饰、刻画葫芦、木板印画等传统工艺项目精彩亮相,传承人现场展示了面塑、陶艺、剪纸等工艺品制作技艺,并穿插有古琴演奏、模特走秀,歌曲、舞蹈送画、抽奖等互动环节。

2、曲艺专场演出于2月15日开演,全天30多个曲艺节目不间断演出,相声《我真不会》的小演员们诙谐幽默,大段的贯口一气呵成,引得观众鼓掌,更是将本场演出推向高潮,板书联唱《怕》、西河大鼓《酒色财气》、数来宝《小中医》、评书《拜年》等曲艺节目纷纷上演。台上演员们大方自然,传统味儿十足,表演得精彩,台下观众们更是热情高涨,不时拍手叫好,整场演出欢声笑语不断。

3、2月17日,民间舞蹈专场演出,剧团演员带妆演出了大型民间舞蹈《月宫图》、《荷花秧歌》,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们大呼过瘾,场上场下气氛热烈,这次表演真正让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

4、2月18日,武术专场演出,本次演出包含怀师拳、义和功拳、太极梅花螳螂拳、少林拳、太祖地功拳等拳术,牛郎棍、对劈棍等棍术,以及刀、剑、太极扇表演等40个武术项目。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高质量的传统武术表演,体现武术的险、奇、绝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传统文化 爱好 者的喜爱。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4

12月23日一25日,__校园内歌声嘹亮,掌声雷动。全校4000多生分年级分场次欢聚在操场上,举行庆 元旦 文艺汇演活动。

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展示了我校素质 教育 的和师生的风貌,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团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激发了广大师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次活动中,许多学生表现突出,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他们充满活力、充满、充满自信,有着强烈的表演,超出很多人预料。他们成功的表演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光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本次活动我校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个人都为这次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为活动成功开展,学校设多个工作小组,即策划组、节目筹备组、摄影组、音响器材组、场地服务组等各小组有专人负责,明确任务,紧紧围绕迎新年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各小组全力以赴,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为文艺演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艺活动策划组在廖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处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认真、周密地策划,他们多次研究,反复酝酿,从节目筹备、音响准备、场景布置、舞台搭建,到文艺演出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研究、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整个活动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为确保活动成功,廖校长多次召开校级领导会议,审核活动方案,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计划,全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

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前期宣传动员阶段,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积极宣传,精心安排学生积极响应,涌跃报名参加。

选定节目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排练,班主任和教师本着顾全大局、服从需要的原则,主动让出部分时间为学生排练节目提供了方便。有些班主任和教师还亲自带着学生排练,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和学生一起排练,花费了不少心血。学校教师也挤出休息时间,多次集中排练。为排练节目,教师付出了心血,学生流下了汗水。

这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锻炼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了自己的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这次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凝聚了我校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是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5

我校在12月3日举办了元旦文艺联欢会。此次元旦文艺联欢会,以沟通感情、增进交流,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现我们的团结和协作、强集体凝聚力和丰富校园生活为宗旨,以迎接新的一年为主题,回顾过去,瞻望未来,激发学生表现的积极性,期望再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了使联欢会办的更加出色,我们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并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准备充分、组织有序

联欢会前期准备工作事项繁多、内容繁杂,我校贯彻“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的精神,并对筹备工作做好了充分的估计和计划,制订了详细的,特别是为每个班规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并一一规定完成期限,同时随着新问题的出现,我们也及时进行了协调解决,从而使各项筹备工作有一个较校统与严密的组织体校。各班各司其职、分头落实,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联欢会班牢固树立细节成败理念,无论是联欢会流程安排还是场地的布置,甚至是节目表演的编排,我们都从每个细节入手,严格把关,精心安排,组织有序,做到了事前有计划、有预案,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检查。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夯实责任,明确目标,确保了联欢会圆圆满满。

二、协调配合、组织严密

联欢会组织工作是一项庞大、校统、复杂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工作落实,各方支持及协调配合到位。各班互相之间协调、沟通联校,既分工又协作,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元旦联欢会已经圆满落幕,但这一历程却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在获得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些许不足。在联欢会期间,我们没有充分协调好各班之间的合作,使得各班之间的工作相对分散,没能正常发挥出团体的力量,并且这样也加大了各班工作量大,而且完成工作耗时长,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联欢会工作中,有部分的组员空闲,有的却忙得累死累活。所以说,如果下次举办这种活动时,我们应事先协调好各班的关校,团结起来,共同完成工作,使工作高质量、高效率。

至此,本次联欢会到此落下了帷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秉承这种精神,以更饱满、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积极开展工作。当然,本次联欢会的不足之处,也会成为我们不断改进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努力。

总的来说,本次联欢会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它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离不开各班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今后,我们将不断提升类似大型活动的质量,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德育实效的新途径。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6

鸿鹄社举办了元旦晚会。整台晚会气氛活跃,节目精彩,体现出了大学生的风采英姿及青春活力,同时,在筹备工作中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以下是本次晚会的总结:

一、体会与感受

1、我切实感受到了各位工作人员及演员们的辛苦与付出。作为一名元旦晚会的筹备人员,我很清楚这期间的辛勤。作为晚会组织人员,我们不像台上的演员那么发光发亮。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价值。会场的布置、节目的跟踪、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所有工作人员的汗水,能成功举办元旦晚会,离不开每一位组织人员的辛勤劳动。

2、晚会现场布置,分工明确,群策群力,体现了年级委成员的信心与构想,团结与协作。吹贴气球,摆放桌椅等等,培养了大家的合作意识。

3、节目丰富,气氛活跃,给人一种新年新气象的感觉。

在此次活动之前,购买材料用品、场地布置。组织这样的社内晚会,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舞台布置的很漂亮,晚会举办的很成功。

二、存在不足

本次晚会无论是节目安排、晚会内容还是场地的布置都较成功,整个晚会气氛活跃,节目精彩,内容新颖而独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没有备用方案,临机方案往往不如人意。

2、计划不周全,在购买材料用品时,预算数量不足。

3、组织纪律性有待加强。

虽然在筹备晚会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晚会还是成功的,达到了增强集体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在不断吸取 经验 和教训过程中完善自已,要继续团结协作,积极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做好和 其它 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学院的安排,使各项工作有组织性和系统性,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7

我校开展了庆“六一”活动。本次活动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以诠释“中国梦”、畅想“我的梦”为主线,引导孩子们自觉将个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为广大学生献上一份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馨,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的丰富情感。

一、师生牵手,营造氛围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提前一月布置各项活动并结合校实际,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将每件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使各项工作都有具体老师负责,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学校充分利用 标语 、板报、宣传信、广播等传播媒介,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突出主题,活动多样

1、魅力演出活动。 唱歌 、舞蹈、教职工诗朗诵、亲子趣味游戏以及家长带来的 广场舞 等精彩表演,使庆“六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既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决心。

2、表彰活动。借着“六一” 儿童 节的东风,我校表彰了一批“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幼儿”共计一百余人。他们为我校的教学工作增光添彩,理应受到表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得以长足有效的发展。

三、领导支持

这次活动得到了村委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村委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学生购置奖品和纪念品,在百忙之中,村委领导及家长亲临大会,对我校的教育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村委领导及家长,对我校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今年的“六一”活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欢呼声、喝彩声。三个多小时的游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空中,整个校园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了。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8

六一 儿童节 ,以过一个“有趣、有味、有文化的儿童节”为宗旨,以“书香中成长,希望里起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关爱小伙伴的丰富情感,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称赞。现将我校系列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墙报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

二、隆重的的表彰活动

今天的表彰活动,共表彰了六十多个优秀个人。受到表彰的队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接过证书和奖品,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时这些成绩,也让在场的家长们重新认识了学校的教学成果。为学校深入民心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今天的校园里一阵阵欢欣雀跃,每个参与的孩子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有的班级得到了一等奖,有的没有,但是我们都在参与中充实了自己,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都度过美好的节日时光。这才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这两个多小时的文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校园中,整个校园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可以说,今年的“六一”,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虽然我们付出了许多劳动,但能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9

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称赞。现将我校系列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庆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整个活动计划。并将筹备工作落实到班级、人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在活动期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并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墙报等传播媒介,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

二、隆重的的现场绘画

5月31日上午,我校26名学生参加了马桥镇中心校组织的“益可嘉”杯现场绘画活动,同学们精湛的画技,赢得的社会人士的高度评价。

三、快乐的文艺演出

今年的六一节文艺汇演,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的五年级欢送仪式”。演出在 国学经典 诵读<美丽中国>的赞美声中拉开序幕,共有23个节目。音乐节目大都是队员们自行编排的,同学们各尽所长:一年级的< 街舞 少年>、<起的早>;二年级的<读唐诗>;三年级的 爵士舞 <流畅>;四年级的<拉丁风暴>;五年级的古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五年级学生的宣誓、谢师礼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六一的校园里一阵阵欢欣雀跃,将近二个小时的文艺演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空中,整个校园也变得明媚和朝气蓬勃。

今天的六一节,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每个参与的孩子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10

这一学期来,我们文艺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真的是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颓废。现在此将本学期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总结如下:

本学期中,我们文艺部与学习部配合对广播站播音员进行了选拔,择优录取,真正提高了广播站的质量。为同学们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于稿件,我们的编辑们也仔细认真地进行挑选,并配上优美高雅的音乐进行诵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向初一、初二的同学开展了“金点子”活动。让各班文艺委员负责把同学们对文艺部的意见、建议传达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文艺素养,我们部还开展了“我眼中的文艺”征文活动。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也收到了不少优秀稿件。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大家对文艺的兴趣,也更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到:“文艺”也可用笔写出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同学们良好的文艺素养。本学期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我们文艺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开展的活动太少,没有真正的做到大众化;没有太多的创新活动;互动性不强等。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争取更大进步与提高。

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以及老师可以亲临现场观看活动,就像给与了我们肯定,我们会不断的继续努力不断的前进。

文艺活动总结报告模板(10篇)相关 文章 :

★ 文艺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最新10篇

★ 文艺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参加活动总结模板

★ 活动效果的总结模板

★ 2022元旦活动个人心得总结模板五篇

★ 部门工作总结最新范文10篇

★ 学生会文艺部工作总结报告

★ 2021年元旦晚会活动总结模板5篇

★ 学校2021社团活动优秀总结模板五篇

★ 2021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报告模板10篇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论文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一、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山西是个文物大省,山西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其民俗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充分开发利用,完全是“养在深闺人未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大省。这种状况决定了山西旅游资源大量不合理地被闲置和浪费,影响了山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全省各地,且各具特色,目前真正开发的仅晋中的几个大院,其余的几乎没有得到开发。只有把分散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挖掘出来,与当地已成的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这样才能解决广度的问题。不管是开发的还是未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我们都应该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山西的婚丧嫁娶别具一格,在旅游当中就可以体现,而且还要全盘端出来,把真正独特的地方特色让游客能体会到、感受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还有山西的刺绣、草编等手工艺品只流传于民间,没有打入市场,这都是开发广度、深度不够的表现。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对旅游业是至关重要的,民俗旅游尤其要借重宣传。由于民俗所具有的地方性、民间性,当地民俗不易为外人所知。宣传滞后会使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不为人道,使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影响山西旅游业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参与到山西的民俗旅游中来。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民俗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开发江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活动等,它们创意新颖,文化内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山西民俗旅游资源项项独特,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要让游客在亲身观赏、实际体验中感受到山西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思想观念不解放有着丰富、深刻文化内涵的众多民俗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主要是山西人的思想观念不解放。比如手工艺品(刺绣、剪纸、草编)、土特产品等都是山西特有的东西,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解放,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可开发性,因此至今没有打入市场,没有形成系列产业。山西人思想上不前卫,比较守旧,而且旅游方面的从业人员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水平低等,这些主观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承继性不够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每一处民俗都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现代文化的冲击使民俗越来越地方化,许多民俗独特之处只能在深山乡村或个别群体中找到,绝大多数地区民俗被同化和大众化,这对民俗旅游资源极为不利。如何将经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相沿成习的民俗文化历代传承,在巩固自己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的同时,又吸纳其它地区先进的民俗文化,不断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视和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山西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思考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对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和山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展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而且可以推进省内外及中外文化交流。山西由于地处北方,人文景观大都受到旅游季节的限制,且零散分布,大大削弱了其吸引力,进一步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价值,相对来说非常困难。民俗旅游资源受季节影响相对较小,分布广泛而且魅力独特,开发起来比较容易。同时,由于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现在还只是浅层次的开发,开发的空间相对较大,使民俗与现有分散旅游资源相融合,山西的旅游业就会前途无量。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改变开发观念,山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定能形成山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在具体的开发中,一定要进行巧妙构思和独特设计,形成山西民俗的特色,为此要遵循以下原则。1、民俗旅游开发原则保护性原则民俗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在开发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以前也做了许多的工作,如建立了丁村、乔家堡、河边村三个民俗博物馆,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点的民俗风情通过文字的或可视的形式记录或再现出来。这不仅保存了濒临灭迹的古代民俗,而且使游客能在民俗旅游中,了解当时的历史和风情。在今后的开发中,也应始终贯彻这一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民俗旅游不能跟风模仿,移花接木或造假欺世,应就地取材,挖掘本地区的民俗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真实生活。从本地资源着眼加以利用开发,会因其贴切、真实而葆有长久的生命。平中见奇、参与性原则民俗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和生活的情趣。民俗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风民俗,参与民间活动,从而感受浓郁的人情味、乡土味、文化味,使人回味无穷,而山西旅游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只能看不能参与,兴趣索然,影响了旅游的效果。乡土性、古朴性的原则民俗风情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民俗旅游开发时坚持乡土性、古朴性的原则。山西的民俗旅游资源大都与文物古迹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和古朴风味,我们的开发一定要传递和保持这种特色。功能多样性原则民俗活动受岁时及其功能的制约,在民间总是作分散的、交替的传习与重演。由于民俗旅游是取材于民俗的旅游活动,而不是民俗的机械重现,因此它要求集中、紧凑而功能多样。它要让有限的景区发挥多重的效用,即不受时令、空间的制约,建成一个景致随和、因客设项的旅游基地,并以此显示一地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常见常新。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如何标民族之新、立地方之意来吸引大量旅游者,已成为各国各地旅游事业相互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如香港九龙荔园,为吸引旅游者特地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修建了古风朴朴、古情幽幽的“宋城”,仿佛把旅游者带回到十个世纪以前的宋朝京城汴梁。面对活生生的例子,山西的民俗旅游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必须在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民俗旅游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山西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思想上打破常规,大胆创新。首先打破旅游淡季无作为的思维,把开发的目光盯住旅游淡季,依据民俗旅游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到山西做客。其次要树立整体思维。山西的民俗旅游要打破常规,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路,提高游客的旅游效率。另外我们应树立动态旅游开发思维,多设计一些动态民俗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感受民俗旅游的乐趣。如在一些景点设计规划“山西美食一条街”,使游客游览之余可品尝山西独特的风味小吃;还可推出“民歌比拼赛”等让游客亲身处于活动中,体验和再现当时的情境,方式创新山西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特色明显,这种优势使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具有多种方式。方式的创新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旅游路线设计方式、旅游内容安排方式等,在旅游开发方面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单独投资开发或共同投资开发的方式,使旅游资源尽快成为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山西民俗旅游,可以形成“丁村-乔家堡-河边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线路;山西民居旅游,可以形成“吕梁窑洞-平陆地窨院-晋商大院”为中心的线路等。科技创新民俗旅游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没有多少高科技的内容,但科技创新仍应是民俗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民俗旅游开发的科技创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资源本身的科技含量开发,如山西晋商大院古建筑,包含着不少科技成分,这种科技成分的挖掘不仅可使旅游者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科技智慧,也可促成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借鉴、吸收和传承。另一方面,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表现或再现中国古代民俗,这对于游客了解和理解古代民俗,增加旅游兴趣,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俗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积淀了丰富的、富有特色的民俗,值得我们去挖掘、品评和发扬,因此可以说民俗旅游是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大开发创新力度,民俗旅游定能成为山西旅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国外对氚的研究现状论文

一些元素同位素的原子核可以自发地以一定的速率进行蜕变,放出某种射线后形成新的原子核,这部分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蜕变是不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的一种特性,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过剩(即中子数与质子数之比大于)而引起的,其蜕变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或蜕变)定律

根据卢瑟福和索迪的理论,在任一时刻内不稳定同位素原子核(母核)的衰变速率正比于当时尚未衰变的原子数N,当列入一个比例常数(衰变常数λ)之后,就有下列数学式: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dN/dt——母核原子数的变化速率,此速率随时间而减小,故在其前面加一负号;

λ——衰变常数,它表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机率的大小;

N——当时尚未衰变的母核原子数。

将上式整理与积分后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得-lnN=λt+C

式中:lN是以e为底的N的对数;C是积分常数,它可以从初始条件t=0时N=N0给出,

故有:

C=lnN0

将其代入上式,则有:-lnN=λt-lnN0

整理后,

式中:N0——初始放射性母核原子数(即t=0时刻的放射性母核原子数);

N——t时刻剩余的放射性母核原子数;

λ——放射性衰变常数;

t——衰变时间;

e——自然对数的底数(e=)。

(5-4)式为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它表明原始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数(N0)的减少是按指数规律进行的。

描述放射性核衰变的特征值是半衰期。所谓半衰期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到一半时所花费的时间,通常以T表示,当t=T时, 代入上式得: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另一个描述放射性核衰变的特征值是平均寿命。所谓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的平均概率寿命,并用τ表示。τ被定义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据前式—dN/dt=λN,代入则有: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又知 ,则有: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即τ=T/

由此可见,平均寿命τ就等于衰变常数的倒数,它是半衰期T的倍,因此放射性衰变即可用半衰期,也可用衰变的平均寿命来描述,但通常多用半衰期来描述。在水文地质研究中常用的氚的半衰期为年,14C为5568±30年。

在水文地质工作中,可以通过这种衰变作用来计算地下水的年龄。下面仅以在地下水中研究得较好应用得较多的氚(T)和14C这两种放射性同位素为例加以说明。

(二)放射性同位素氚(T)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氚 是氢的一种宇宙射线成因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现于1939年,原子量为,衰变时发射出β-射线,生成氦 。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氚的半衰期是年。β-射线的最大能量是(兆电子伏特),最小能量是。氚在水中以氚水(HTO)形式存在,它是水的组成部分,随水一起运动。在天然水的循环中不会生成易沉淀的化合物,也不易被吸收,是最理想的天然示踪剂。

天然水中的氚是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测定的,一般用两种单位来度量,即放射性单位和浓度单位。测量放射性的基本单位用贝可(Bq)表示,它的定义为任何放射性核素只要每秒衰变数为1就称为1个贝可(Bq)。氚的浓度单位用氚单位表示,记作TU(Trit-iumunit)。1TU相当于在1×1018个氢原子中含有一个氚原子,即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天然水中氚的主要补给来源有两个:天然氚和人工氚。

天然氚是在大气层上部由宇宙射线产生的快中子 与稳定的14N原子反应形成的。当14N与能量超过400万电子伏特以上的中子作用时,可产生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人工氚主要由空中热核试验产生。据历史资料,1949—1950年大气降水中氚的平均浓度为5—10TU。1952年11月美国在低纬区进行的卡赛尔爆炸(核试验)之后14天,纽约的雨水中氚浓度为1240TU。1953—1963年,由于不断进行核试验,使大量人工氚进入空中,氚的浓度均大大超过天然背景值。1963年北半球大气降水中氚的浓度出现高峰值,可达数千TU。据统计,截止到1968年,由于核试验人们在大气圈内抛下了约220kg人工氚,而天然氚仅5—20kg(据)。

大部分氚在同温层积累,形成氚标记水分子,逐渐扩散到对流层,并以大气降水的方式到达地面。因此,雨水、地表水和浅层的地下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氚。

近20年来积累的大量天然水的氚含量分布资料表明,北半球的大气降水中氚含量随纬度增高而增加,而且以每年春末夏初时最高。这是因为在同温层积累的氚,大多在春末夏初由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进入对流层,然后被大气降水带至地表的缘故。

河水中氚的含量取决于流域范围内大气降水中氚的含量,以及那里的地质、地理条件。一般说来,河水中的氚含量与当地的大气降水是相当的,但若在河水的补给量中,循环时间较长的地下径流占较大比重时,则每年氚含量高峰值的出现时间会有些滞后。

通过对地下水中氚的研究,可以解决下列水文地质问题:

1.计算地下水的年龄

在空中氚原子生成后,很快就同大气中的氧原子化合生成HTO水分子。然后,HTO与大气水混合并随之一起降落到地表,随普通水分子一起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组成部分。由于氚的半衰期为年,其寿命很短,在高空生成到进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氚在不断地进行衰变。也就是说,氚在水中的浓度在不断减低,特别是当氚进入地下以后,其浓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这样,根据氚自身的衰变而在地下水中的浓度不断减少的事实,客观上就起到了对地下水的地质计时作用。

用氚法测定地下水年龄称为氚法测龄。氚法测龄是通过测定地下水中氚含量(浓度)来计算地下水的年龄,其计算公式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t——地下水的年龄(储留时间);

A0——补给区降水输入的氚含量;

A——排泄点地下水输出的氚含量。

但是由于人工核试验破坏了氚的自然平衡,再加上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十分复杂,致使降水输入含水层的氚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变化,要想正确地确定原始氚的输入量(A0)是比较困难的。在我国,缺乏1952年以来降水中氚含量的长期观测记录,更难以得到原始氚输入量的直接数据。此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弥散和混合作用,使地下水的氚含量与地下水储留时间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式(5-7)的实际应用范围很小,它仅可以近似地应用于简单水流的年龄计算,否则必须加以修正。修正的方法有等提出的数学模拟法和提出的衰减比率法等。另外,还可以用经验估算法来大致确定地下水的年龄。据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1972)同位素水文小组的建议,根据地下水中氚含量的多少,来确定地下水的年龄:

氚含量<3TU的地下水,从补给区到采样点大约是20年(1952—1972年);

氚含量为3—20TU的地下水,含有少量热核试验生成的氚,地下水可能是1954—1961年间补给的;

氚含量>20TU的地下水,是最近形成的。

水中氚含量的多少,与氚的来源有关,也与地区的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在干旱少雨地区,大气中蓄积了一定数量的氚,导致雨水中氚的富集。蒸发作用强的地区,由于蒸发而引起水中同位素分馏减弱,因此有利于氚在地下水中富集。地层岩性同样也影响着地下水中氚的含量,在黄土状亚粘土和中、细粒砂岩含水层中氚的含量明显减少。

氚(T)法测龄只适用于测定浅部的较年轻的地下水,一般只在50年以内的水,而不适于测定时间较久的深部循环水。

2.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渗透速度

根据地下水中氚含量资料可作出氚含量的等值线图(图5-1),从图中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分析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在某些情况下,若能计算出不同取样点处地下水的年龄,那么还可以计算地下水的渗透速度。

3.确定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图5-11975年5月北京市区地下水氚含量等值线图

根据地下水中的氚含量及其动态,与地表水(或大气降水)的资料相对比,可以判断它们相互间补给关系,研究水的来龙去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据此进行补给量的计算。

此外,通过测定氚的含量,还可以研究包气带水的运动状况及解决工程地质中的渗漏问题。

(三)放射性同位素14C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自然界存在着六种碳的同位素(10C、11C、12C、13C、14C、15C),主要有三种,它们的丰度分别为(12C);(13C);×10-10%(14C)。12C和13C是稳定同位素,14C是碳的一种宇宙射线成因的放射性同位素。自1934年在耶鲁大学首次提出14C的存在迹象以后,迄今,人们已14C有了清楚认识并对其进行了广泛应用。

14C是由于大气中N、O、C等稳定同位素原子在宇宙射线所产生的慢中子 与稳定的14N之间核反应产生的。其反应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P是由核反应发射出的一个质子。产生的14C原子将很快地被氧化并生成 ,或者通过与CO2(或CO)分子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发生交换反应而存在于CO2中。 分子随着气体的流动很快混合在CO2中,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大气圈。达到固定的稳定态平衡的浓度。这一平衡状态,一方面在大气中不断产生14C,另一方面又维持着连续的衰变。

14C在衰变时,放出一个电子(β-)重新恢复成14N。其反应为: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β-是β粒子;ν是反微中子;Q是终点能,等于(百万电子伏特)。

14CO2分子通过光合作用和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组织中。活植物中14C的浓度是通过从大气中的连续吸收和连续衰变来维持平衡的。草食动物食用植物或者动物通过大气圈或水圈吸收含碳离子或分子也获得恒定的14C,所以,整个生物圈中都含有14C。由于大部分CO2溶解在海洋水中,形成含有14C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一方面溶解,一方面又释放CO2,二者相互转换。在海洋中部分CO2被海洋生物吸收,二者之间又发生交换循环。由于上述情况,所以碳在整个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中交换循环。

通过对地下水中14C的研究,可以解决下列水文地质问题:

1.计算地下水的年龄

自然界中所有参加碳交换循环的物质都含有14C。但是,如果某一含碳物质一旦停止与外界发生交换,例如生物死亡或水中14C以碳酸钙形成沉淀,与大气及水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发生交换,那么,有机体和碳酸盐所含14C将得不到新的补充,其原始的放射性14C就开始按照衰变定律而减少。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就可以计算出含碳样品脱离交换系统的时间。

为了研究地下水的年龄,还应当明确两点:

(1)系统应该是封闭的,没有其它放射性碳的补充。

(2)在关闭时刻,系统14C的放射性比度应该与同期大气圈中14C的放射性比度相同。

对于植物的遗体来说,关闭系统的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即在它们死亡以后,被埋藏起来,停止了交换,系统也就被关闭起来。对于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或重碳酸盐来说,只有承压含水层才可能形成关闭系统。因此,计算地下水的年龄,主要是对承压水而言的。当大气降水进入地下,储存在承压含水层中,可以认为它被关闭起来,构成封闭系统,水中的14C不再得到外界补充。自大气降水进入地下以后,地下水中的14C就开始衰变。据此,来大致确定地下水的年龄。

具体计算地下水的年龄,可按下式进行: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t——地下水年龄(储留时间);

T——14C的衰半期;

——地下水补给区14C初始放射性比度;]]

——待测地下水样品中14C的放射性比度。]]

,即地下水补给区14C的初始放射性比度。一般假定, 是一个常数,而且与大气圈中14C的放射性比度一致。即用地下水补给区大气降水中14C的放射性比度,来作为14C的初始放射性比度。

14C法测定地下水的年龄,一般可测得距今500—50000年以内的地下水年龄。

2.确定地下水的渗透速度

使用14C也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基本方法是沿着地下水的流向选两个点(a、b),分别取水样测定其14C的含量,代入下式: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tb——b点水样的年龄;

ta——a点水样的年龄;

——b点水样中14C的放射性比度;]]

——a点水样中14C的放射性比度。]]

从化学角度说氚是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 。它具有放射性,可以与氘发生核聚变。可以用于制作核武器。

自1934年Soddy首次发现氚以来,氚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氚的研究和生产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54年热核武器的首次试验之前,人们对氚的研究纯属科学性的,主要研究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测定氚在自然界中的含量。1954年前,人闪发现地球上约有2公斤的天然氚,其中10克存大气中,13克在地下水中,而其余的氚大都存海水中。首次热核爆炸后,人们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氚,并对氚的各种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氚不仅用于军事目的,而且也有广泛的民用领域。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氚都是采用在反应堆中辐照天然锂的办法。氚的生产包含铝—锂靶件的制备,靶件在堆中辐照,从靶件中提取氚,以及氚的纯化和浓缩。2H(d,p)H3反应导致了氚的发现,但是由于难以制备能抗大通量的加速器用的产氚靶,此法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在回旋加速器中轰击铍靶可以制备大量的氚,氚也可以作为核动力堆的废物,从载热剂(D2O)和慢化剂(D2O)中提取。自50年代初以来,美国已经大规模地生产氚,到1982—84年氚的产量达到最高峰,年产氚约10公斤,而1988年全部关闭了军用产氚堆,到1990年美国累积产氚约225公斤,而氚的贮量约100公斤。俄罗斯的产氚堆至今还在运行,估计氚的累积产量和贮存量大体与美国相当。据国外估计,英国和法国氚的贮量大约在5公斤左右。当前尽管美、俄正在进行一系列核裁军谈判,但他们没有全部销毁核武器,而且还在不断改进核武器性能,因此氚的生产仍是两国优先考虑的项目,以改进氚的供应,维持先进核武器系统的有效性。美国核武器用氚最初是由建在汉福特的轻水冷却石墨慢化反应堆提供的。表1列出汉福特生产的氚。早已知道,汉福特的8座生产堆在1971年即已全部停运,而氚的生产继续到1973年,这说明轻水冷却石墨慢化生产—发电两用堆也参加了氚的生产。 表:美国汉福特轻水石墨堆生产的氚年 度 产氚量(g) 年 度 产氚量(g)1949 15 1962 9051950 45 1963 9981951 121 1964 17761952 398 1965 8571953 257 1966 511954 770 1967 10961955 538 1968 12451956 79 1969 1351957 71 1970 111958 109 1971 791959 149 1972 01960 258 1973 1491961 447 合计 10600为了增加氚的供应和保证氚的来源,美国在萨凡纳河基地建造了5座以生产氚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大型重水堆。其中一座(R堆)于1953年末投入运行,其余四座(P,L,K和C)于1954年—1955年投入生产。关于萨凡纳河重水堆的产氚量,美国官方至今仍未公布,表2所列数据是估计得出的2。1964年和1968年美国先后停闭了萨凡纳河两个重水堆(R堆和L堆),氚的产量大幅度下降,1965年—1981年,美国年产氚约3公斤。1982年开始,里根政府实施扩大核武器积累计划,重新启动萨凡纳河L堆,氚的产量大幅度增加,80年代初,美国年产氚约为10公斤。据Cochran等估计,美国到1984年大约累计生产了190公斤氚,而1985年—88年间它生产了35公斤氚,总共生产了225公斤氚。1988年,美国停止了所有的生产堆,从此,美国停止了大规模地生产氚。由于氚每年要衰变掉,因此美国氚的储备量少于生产积累量。估计美国氚的储备量在100公斤左右,此数小于原先计划的储备量,而大体上与美国现有核武器所需的氚量相当。据报道,美国现有中子弹约400颗,核弹头约20000个,如果按每个中子弹需要氚15克和每个核弹头需要氚4克计算,则美国装备这些核武器需氚约90公斤。由于氚每年衰变减少,氢如要维持这些核武器每年需要补充6公斤的氚,但自1988年8月以来,美国的产氚堆一直没有运行,因此氚的供应发生了短缺。为了克服氚的短缺,美国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短期措施与长期措施。 表:萨凡纳河工厂氚的释放量和以此估计的生产量及库存量 生 产 量 和 库 存 量F 和H 分离区 根据释放量估计 高 低年份 例行释放的氚 年度产量 库存量 年度产量库存量 年度产量 库存量kCi kg kg kg kg kg kg1955 20 420 1120 2250 820 645 654 736 736 963 311 301 308 411 272 246 379 530 312 189* 143* 125 192 192 180 200 231 257 407 合计 * 不包括11974年5月2日事故释放的470000居里和1975年12月31日事故释放的182000居里。短期措施主要对库存氚进行有效管理,具体办法是:①拆除原子弹,回收氚,重新制造;②加速陈旧核武器的退役;③减少某些核弹头的威力;④放慢一些新核弹头的部署;⑤延长氚存核弹头组合芯的存放时间;⑥从国外购买氚;⑦减少出售氚的量。 产氚堆的氚生产或建造新的产氚设施。80年代末,美国考虑了许多产氚的长期方案,这些方案包括:①建造新的产氚堆,曾考虑了9种堆型,后来集中在新建重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两种堆型,两种新建堆的建造费用大约各需要55亿美元。②修复萨凡纳河重水堆(K堆),为了修复萨凡纳河K堆,使之备用,每年的总费约2亿美元。③用加速器生产氚,加速器产氚在技术上可行的,而且放射性废物产生少、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易于解决,但投资高,建一台大型加速器多氚,投资约50亿美元。④利用研究堆产氚。美国可以用来生产氚的研究堆很多(表3)。但最有前途的是快中子通量试验堆。用它来生产氚,每年运行费用约为8800万美元,最大和最佳产氚量 为分别为公斤和公斤/年。表:美国热功率30兆瓦以上研究堆的核材料生产能力 热功率, 燃 料 堆的时 产氚量,最 产钚量,最 运行费堆 名 兆瓦 235U的 类型 间利用 大—最佳,大—最佳, 用*美元丰度,% 率,% 公斤/年 公斤/年 /年快中子 400 12%240Pu 氧化物芯块 75 — 140—44 8800万能量试验装置(FFTF)先进试验堆 25 93 Al/U金属 70 — 55— 1900万(ATR)工程试验堆 175 93 Al/U金属 90 — 49— 820万(ETR)高通量同位素 100 93 Al/U金属 94 — 29— 470万反应堆(HFIR)高通量束反应 40 93 U3O8—Al 80 — 10— 270万应堆(HFBR) 金属陶瓷芯块橡树岭研究反30 93 U3O8—Al 85 — 8— 180万应堆(ORR) 金属陶瓷芯块总 计 995 — — — — 291— —* 1994年美元值。⑤利用商业核电站产氚。

氚亦称超重氢,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号为T或H。它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所组成,并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年,原子量。对于如何处置核污水,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认为,日本政府应采用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处理技术,并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

  • 索引序列
  • 对农民工现状的研究论文
  • 国内外农民收入研究现状论文
  • 对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研究论文
  • 文艺惠民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 国外对氚的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