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农村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农村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供给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序加速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背景下,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研究物件,引入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的概念,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界定的条件下,试图利用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模型对各级 *** 制度供给进行分析,并确定各级 *** 对制度供给的最优规模。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公共产品;制度供给;交易费用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发达文明的重要标志。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和 *** 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农民是制度的需求者, *** 则是制度建立的主导者和制度的主要供给者。相比于农民的需求而言, *** 的意愿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起著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

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农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大部分群体自然也有权利享受社会的养老权利。据此,可以判定理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公共产品的第一个属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它作为 *** 理应向全体农村人口提供的一项制度,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再者,个体享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会影响其他个体同时享用,这显然符合公共产品的第二属性——非竞争性。最后,这种制度的实施和推行不存在“谁付费,谁享用”,而是为所有农村人口共享,受益范围覆盖了全体农村人口。综上所述,理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专案存在三种方式:1“个人统筹、集体补助、 *** 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由村、社群等集体组织筹集资金,运营基金、发放养老金的补充养老保险;3完全自愿参加、自己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商业化运作的商业养老保险。就这三种方式而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根据其账户组成分别分析,社会统筹账户部分应该是纯公共品,这部分账户的筹资完全由 *** 补贴,因此,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个人账户部分则是准公共品,这部分账户的资金是由 *** 和个人共同筹集,个人如不缴费则不能参与。集体社群补充性养老保险属于准公共品,它具有明显的俱乐部产品性质,属于这个集体的成员可以享用,而这个集体之外的人则不能享用。商业养老保险属于私人产品,它由个人完全缴纳保费,个人完全享受养老金,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上述三种养老保险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物质基础。我国 *** 现在要做的是依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最优模型分析

一模型假设

1.所研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理想的制度,是公共产品,其供给方是 *** ,不存在市场供给。

2.只有一个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且其效用函式已知。

3.已知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都为产量q的函式,即Pc=Pcq,Tc=Tcq,农民的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收益函式为Tr=Trq,所以,农民的利润函式为π=Trq-Pcq-Tcq。

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中央 *** 和地方 *** 共同供给,且价格相等。之所以作此假设,因为我国 *** 分为中央、省、市、县市、乡五级,而从财权划分,可粗略分为中央 *** 和地方 *** 两级,每级 *** 既然存在,并通过税收等渠道获得财政收入就必须为本地区提供公共产品。而在实践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行也特别强调了两级 *** 的概念,“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 *** 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 *** 确定。”基于以上理由,本文在探讨最优供给模型中也是以 *** 分级为前提。

二存在交易费用前提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供给模型

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制度供给者的成本便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有的生产成本外,还附加了交易成本。我们仍然假设生产成本是制度供给量的函式,且与供给量成正比。但是承前所述,交易费用的多少决定于组织或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市场不确定性、小数目谈判及资产专用性。交易费用是资产专用性的增强而呈现出类似于指数函式式的增长趋势,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组织偏离最佳供给规模的程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组织单位交易费用递增,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字形变化。因此,对于组织对制度供给的边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交易费用。

假设:1全社会只有一个消费者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制度的供给主体为两级 *** :中央 *** 与地方 *** ;3需求者对制度的需求为Q,且其所愿意付出的成本为T;4制度的需求者可以通过谈判来表达其实际需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且交易谈判的顺序是先中央 *** 后地方 *** ;5制度需求者愿意承受的交易费用为Ta;6制度供给的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生产成本PC是制度供给量的正比例函式;而交易费用先降低再上升。

如图1所示,座标横轴表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量Q,纵轴代表总成本。中央 *** 和地方 *** 的生产成本曲线分别为PC1,PC2,两级 *** 的交易费用曲线则分别由TC1,TC2表示;C1,C2表示中央 *** 和地方 *** 的总成本。即:

C1=PC1+TC1

C2=PC2+TC2

存在交易费用时:

1根据前面一系列的假设可得, *** 能够供给的制度规模为:

GC=α+βT-TC1-PC1

这显然小于交易费用为零时 *** 的供给量。此时,如果需求者为消费制度所愿意承受的最大交易费用Tα≥TC1,表明制度需求者可以接受这一交易费用,那么,中央 *** 提供全部的制度供给,且支配用于养老保险的全部资源,全社会养老保险供给量为G=GC=α+βT-TC1-PC1;如果Tα≥TC1,则制度需求者不愿接受这一交易费用,转而进入与地方 *** 的谈判。

2需求者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会与地方 *** 进行谈判,两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为T2。同上面所讨论的一样,如果此时地方 *** 制度供给的边际交易费用MTC2≥MTC1,那么此时仍然由中央 *** 供给制度,供给量为G=GC=α+βT-TC1-PC1;如果地方 *** 的边际交易费用MTC2≤MTC1,那么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中央 *** 不再承担制度的供给,而全部交由地方 *** 供给,供给总量为G=GL=θ+ρT-TC2-PC2;其二是中央 *** 与地方 *** 竞争,最后的结果是中央 *** 降 *** 度供给的交易费用,使得两级 *** 的边际交易费用相等,此时,整个社会的制度供给由中央 *** 和地方 *** 共同提供,中央 *** 的供给量为GC=α+βT-TC1-PC1,地方 *** 的供给量为GL=θ+ρT-TC2-PC2T1,T2分别为中央 *** 和地方 *** 为制度提供而拥有的资源。如果Tα≤TC2需求者愿意承担的交易费用,制度需求者不能接受这一交易费用,那么,如果社会中还存在下一级 *** ,那么将会由下一级 *** 供给制度,分析过程同上,如果社会在不存在其他制度供给者时,需求者不消费这样的制度为最优选择。

更进一步,如果各级 *** 供给制度的成本连续,则有无数条 *** 成本线,可以从中找出一条包络线。在包络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制度需求者能承受的交易费用一定的条件下,各级 *** 最优制度供给见图2。该图也表明了最优制度供给模式是由交易费用决定。

上述模型说明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有各级 *** 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的供给。此外,在确定各级 *** 的供给边界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边际交易费用,也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模式。

三、结论

引入交易费用这个概念对中央、地方两级 *** 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供给边界进行了分析。从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入手,利用埃奇渥思盒装图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在交易费用为零且不存在资源的政策配置的条件下,两级 *** 的供给规模由供给曲线的斜率决定。

接着,剔除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除了交易费用,制度需求者可以接受的交易费用Ta对制度供给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制度需求者可以接受交易费用的条件下, *** 制度的制度供给边际交易费用是决定各级 *** 供给的因素。另外还需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分析都是假设 *** 之间会像企业那样存在制度供给的竞争,而排除了合谋或利益博弈的状况。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可能也可以解释现存于我国发达地区的较具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例如“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除了国家规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有较好的社群保障,即除了两级 *** 供给制度外,集体社群成为制度供给主体。我们不妨可以把集体社群看作第三级 *** ,那么,苏南模式之所以能得以开展,是因为制度需求者选择制度供给的主体时交易费用存在差异。苏南地区的县域经济极其发达,农村人口与中央甚至是省级 *** 进行制度交易的交易费用比较大,相反,由集体社群提供制度的交易费用较少,农民所得利益较大,所以,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是集体社群。

1999年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分析和对策》要的话,我给你发邮箱里你可以去人大经济论坛看看,那有精算与保险专区,兴许会有你需要的文献。再不然就去各个保险网站逛逛,不过好像很少有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农村保险论文的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灾害损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可以稳定农业生产,调节农村经济,刺激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论文重点阐述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保险,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政策与技术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为全面应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应用范围,为农民的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保险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就自然天气而言,本身就难以预测,这种不可抗力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风俗习惯、土壤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的涝灾、北方的旱灾,以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变化更加无偿,这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有了保障,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提升产量、改善土地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农业保险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投资方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进城打工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方式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益更加明显。在当前的快节奏社会中,进城打工也成为农民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村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即便如此,村里的年轻人数量依然较少。大量的农村人进城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面也导致农业技术的革新相对较慢,从而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薄弱,导致新技术和创新手段的周期较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保障,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帮助农民积极转变投资的方向,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了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兴修水利、设备租赁方面进行投资,这有利于带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群众对农业发展信息的掌控,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第二,提升宣传力度,改善农民对保险的认识;第三,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第五,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业生产情况复杂,因此农业保险的运作并不简单,对于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对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并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就农业保险的实施而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对于激发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落伍,必须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即通过信用投保,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信用投保模式还能解决传统信贷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投保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另外,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积累,利用按时还款、日常守信行为等具体表现换取信用积分,以此提高个人信用等级,实现对信贷潮流的引领。最终,随着政府担保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保险投保逐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当前,尽管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但部分区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导致参保人数不多。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借助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农业保险的真实情况和作用。第二,基层工作人员需要配合做好线下的宣传工作,从而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农业保险的内容以及带来的`好处,提升保险意识,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自愿从事保险办理工作。普及农业保险的过程就是保障农民经济收入的过程。

、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

农业保险的模式众多,在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衍生出来的种类繁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的特色和水文气候条件,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模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在东北地区,可以推广大灾保险,并做好参保的全覆盖工作。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形式和农业经营的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并积极联合政府的政策保障,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农业地区结构复杂多样,外在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在风险概率偏大的区域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通常会陷入经营与收益两难的局面。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政策的优势,激发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公司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保险的质量,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保。

对于农业保险内容的设计,应该明确受众群体,保证保险内容的通俗易懂,方便村民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合同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应该由专业的人员及时进行讲解,从而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内容。对于农业保险而言,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保险需要以被保人为中心,确保利益,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情况。

、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保险方面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因此需要农业保险持续创新,并大力推广成熟产品,保证农业保险的规模效应,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业务与产品之间的分裂,导致机构的盈利受到影响。通过组合创新或者嵌入式的创新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保险的成本,从而拓宽保险业务的渠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多层力量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收益可能。

4、结语

农业保险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的收入保驾护航。但就当前而言,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域广,不同的区域之间农业生产模式以及面临的风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农业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保险业务和保险内容进行创新,联合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谢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功能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0(08):84-89.

[2]王悦.杨骁张伟科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70-77+162-163.

保险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下面是我整理的保险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Syed , Ali ,and NJohn Kurian.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 64, ,Aug,1982

[2]Carl and Edna . Further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69’ , Aug, 1987

[3] Barry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75,No. 2,May, 1993

[5] , and . "Subsidized Crop Insurance and Extensive Margi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Policy,2

[6] Moschini G and Hennessy . Uncertainty,Risk Aversion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7] Barry ,Monte ,and John . An EmpiricalAnalysis of Acreag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Federal Crop Insurance Progra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6, No. 4,Nov, 24

[8] Keith H. Coble,Thomas , Rulon ,and Jeffery R. Expected-Indemnity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Moral Hazard in Crop Insurancef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 Vol. 79,No. 1,Feb, 1997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农村互联网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温州市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以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铺垫,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产品的流通交易的过程。通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在线销售,销售者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人们的订单。网络营销兴起至今,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宝网上已可见各种温州市特色农产品的身影,种类繁多,销售量也相当可观,可见温州农产品已树立品牌形象,未来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有着可预见的好的前景。

2、温州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低,商务应用率低

农村信息普及程度还不平衡,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学生、企业一般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有相对知识程度的职业中,而农民网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网民大多数上网应用都属于生活娱乐,如电影,音乐,聊天交友,游戏等,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比例偏低。因为受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农民都习惯于农村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务模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对其持怀疑的态度,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信息加工化处理能力差。

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较低

政府类农业网站的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时反映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业企业网站虽然能够展示农产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两者的客户服务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客户在购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难得到投诉与解决,这样会使客户丢失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的乐趣。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

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必须要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由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商务模式,这已形成固有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农产品的营销正处于一种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备正确网络营销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营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理念,只会把农产品照样搬上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多栖人才,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多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所以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网络营销虽然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实物的交易,始终是对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有着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来说,易溃烂、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相对经济价值又较低,在配送环节中浪费严重,损失较大。而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因为易鉴别、易比较的特性而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由于我国农产品而农产品由于数量较大,网民在购买时不易鉴别和比较,且温州市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组织规模较小,不易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导致了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

3、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加强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靠准确的信息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网络营销是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离不开农业网站,而农村信息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设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互联网普遍地在农村中建设,向农民发放购置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津贴,鼓励农民上网。

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

营销网站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平台,所以网站的建设要能向消费者突出农产品的特色,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网站的风格要人性化,尽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尽可能的为消费者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网站的“客户服务”功能一定要建设好,这是能使消费者能好地了解产品,更快地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时间。最后,网站的农产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方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实时信息,方便选择、购买。

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1)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知识宣传,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观念。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对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宣传能力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学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向农民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大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入才。面对现在网络销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强人才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改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中至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成败。配送中要尽量地减小由农产品溃烂、破坏带来的损失,当前情况下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专业的物流中心、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系统,能尽可能地加快配送进度且减少成本。且政府还需加强对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现代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动作中应注意吸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种植、生产、包装等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加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标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但简化了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商渠道,而且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更具优势。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与商业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其产业链的构造与形成也有了进步与变化。其中农产品网络营销成为了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了几点新的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2]王静.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9).

[3]覃晓.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2012(5).

这个很好写的,自己多去网上了解了解根本没什么问题的,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农村金融与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保险的作用及其发挥路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灾害损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可以稳定农业生产,调节农村经济,刺激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论文重点阐述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保险,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1、引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政策与技术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为全面应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应用范围,为农民的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保险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就自然天气而言,本身就难以预测,这种不可抗力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风俗习惯、土壤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的涝灾、北方的旱灾,以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变化更加无偿,这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有了保障,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提升产量、改善土地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农业保险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投资方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进城打工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方式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益更加明显。在当前的快节奏社会中,进城打工也成为农民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村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即便如此,村里的年轻人数量依然较少。大量的农村人进城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面也导致农业技术的革新相对较慢,从而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薄弱,导致新技术和创新手段的周期较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保障,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帮助农民积极转变投资的方向,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了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兴修水利、设备租赁方面进行投资,这有利于带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群众对农业发展信息的掌控,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第二,提升宣传力度,改善农民对保险的认识;第三,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第五,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业生产情况复杂,因此农业保险的运作并不简单,对于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对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并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就农业保险的实施而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对于激发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落伍,必须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即通过信用投保,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信用投保模式还能解决传统信贷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投保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另外,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积累,利用按时还款、日常守信行为等具体表现换取信用积分,以此提高个人信用等级,实现对信贷潮流的引领。最终,随着政府担保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保险投保逐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当前,尽管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但部分区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导致参保人数不多。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借助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农业保险的真实情况和作用。第二,基层工作人员需要配合做好线下的宣传工作,从而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农业保险的内容以及带来的`好处,提升保险意识,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自愿从事保险办理工作。普及农业保险的过程就是保障农民经济收入的过程。

、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

农业保险的模式众多,在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衍生出来的种类繁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的特色和水文气候条件,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模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在东北地区,可以推广大灾保险,并做好参保的全覆盖工作。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形式和农业经营的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并积极联合政府的政策保障,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农业地区结构复杂多样,外在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在风险概率偏大的区域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通常会陷入经营与收益两难的局面。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政策的优势,激发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公司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保险的质量,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保。

对于农业保险内容的设计,应该明确受众群体,保证保险内容的通俗易懂,方便村民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合同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应该由专业的人员及时进行讲解,从而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内容。对于农业保险而言,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保险需要以被保人为中心,确保利益,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情况。

、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保险方面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因此需要农业保险持续创新,并大力推广成熟产品,保证农业保险的规模效应,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业务与产品之间的分裂,导致机构的盈利受到影响。通过组合创新或者嵌入式的创新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保险的成本,从而拓宽保险业务的渠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多层力量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收益可能。

4、结语

农业保险能够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的收入保驾护航。但就当前而言,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域广,不同的区域之间农业生产模式以及面临的风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农业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保险业务和保险内容进行创新,联合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谢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功能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0(08):84-89.

[2]王悦.杨骁张伟科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70-77+162-163.

在金融 毕业 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其实就是 文章 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过的文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晓法.外汇风险管理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巴曙松.2009: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之年[J].经济,2009(6). [3]曹垂龙.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 财经 问题研究,2006, (7). [4]陈慧莲.我国行业外汇风险暴露[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5]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1. [6]付甜杰.我国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及运作性对冲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 [7]何晓.对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07. [8]郑振龙、陈蓉、邓戈威.外汇衍生品市场:国际 经验 与借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涉外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1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北京冲国经济出版社,2006. [12]刘欣.外汇经济风险暴露的测量和管理[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3. [13]宋明哲.风险管理[M].台北:中华 企业管理 发展中心出版社,1984. [14]陈伟、王伟.我国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计量与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千部学院学报,2006, (3). [15]罗航、江春.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下的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 78-81. 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l0-18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证券时报,2004,(4):23-25 [3]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27-32 [4]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67-72 [7]__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8]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及借鉴[J].经济题,2004,(3):20-21 [9]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J].经济管理,2009,(3):14-17 [10]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1]韩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3]巴曙松.如何促进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发展[J].商业周刊,2003,(11):6-7 [14]邹萍莉,王振宇.二板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J].特区经济,2004,(10):64-65 [15]袁树民,刘文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J].会计之友,2008,(2):83-85 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石磊,王瑞武.合作行为的非对称性演化[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 [2].李丹.基于博弈论的科学研究知识共享行为分析[J].国书情报知识,2006(5). [3].翁丽君.“市场进入阻挠”的博弈分析[J].内蒙古经济与科技,2008(4). [4].陈德华.寡头垄断市场的进入与阻止进入博弈研究[J].财金研究,2011(23). [5].田银华等.银企信贷重复博弈的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11(11). [6].赵宇等.垄断行业的进入博弈及管制绩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6). [7].商业银行应该给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贷款吗?——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及其仿真过程的分析. [8].郭宁宁.关于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研究——基于金融供给角度[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6). [9].樊晶.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者的战略博弈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 [10].李国宏.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山东淄博市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1].哈尔.R.范里安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费方域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12].肖彬.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探讨[J].2009(4) [13].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产业金融部课题组.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5) [14].张杰.农户、国家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15].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的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1. 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2. 企业融资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4.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财务管理论文最新参考文献

1/100【题 名】管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先行【作 者】陈梦婷 潘飞【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7).-19-212/100【题 名】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思考【作 者】张裕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61-6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框架【作 者】温涛 谢家智【刊 名】改革.2007(8).-65-704/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对国际运行绩效的沿袭与创新【作 者】程惠霞【刊 名】改革.2007(8).-76-815/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作 者】蒋丽君【刊 名】浙江经济.2007(14).-44-456/100【题 名】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示【作 者】李坤 鞠鸿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6).-49-507/100【题 名】平泉县财政贴补设施农业保险【作 者】卢丙文【刊 名】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7).-16-168/100【题 名】淮阴市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一片蓝天”【作 者】马冬梅【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8).-46-469/100【题 名】商业运营与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探索——以南雄市烟叶种植保险和连平县农房保险为例的分析【作 者】贺巧知【刊 名】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20).-22-2610/100【题 名】农业保险受政策激励上半年实现像费10.82亿元【作 者】无【刊 名】广西经济.2007(7).-6-611/100【题 名】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作 者】郭昱【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77-7912/100【题 名】广东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与对策【作 者】黄友爱【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242-2431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作 者】徐斌 苏克莉【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9-5014/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有望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家女.2007(8).-46-4615/100【题 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作 者】陈妍 凌远云 陈泽育 郑亚丽【刊 名】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15916/100【题 名】积极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上)【作 者】高伟【刊 名】上海保险.2007(7).-5-717/100【题 名】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支持新农村建设【作 者】宋洪江【刊 名】吉林金融研究.2007(8).-41-4218/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及启示【作 者】张艳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6-8219/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作 者】庹国柱【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78-7920/100【题 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 者】郭左践【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2-8221/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经验——福建省的农房统保实践【作 者】朱增镳【刊 名】中国金融.2007(15).-83-8322/100【题 名】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作 者】高伟【刊 名】武汉金融.2007(7).-20-2223/100【题 名】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作 者】肖端云【刊 名】云南农村经济.2007(4).-45-472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作 者】王敏俊【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7).-64-6825/100【题 名】农业保险属性、税赋差异及供给的非均衡【作 者】黄英君【刊 名】改革.2007(7).-54-6026/100【题 名】印度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简析【作 者】金永丽【刊 名】南亚研究季刊.2007(2).-79-8127/100【题 名】北京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作 者】董少东【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13-1328/100【题 名】宿迁市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作 者】陈军【刊 名】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7).-42-4229/100【题 名】上海提高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比例【作 者】金实【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6-2630/100【题 名】湖南省农业保险在摸索中试点【作 者】湘文【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2007(8).-27-2731/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窘境与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作用【作 者】文小才【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73-7532/100【题 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以眉山市奶牛保险试点为例【作 者】谢蕊莲 刘攀【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5-4733/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作 者】李琴英【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48-523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作 者】詹花秀【刊 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43-44,8235/100【题 名】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作 者】高伟【刊 名】WTO经济导刊.2007(3).-28-3036/100【题 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真的是个“无底洞”吗【作 者】高伟【刊 名】西部论丛.2007(7).-25-2737/100【题 名】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讨【作 者】才凤玲[1] 张志刚[2]【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3).-10-1238/100【题 名】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作 者】李泽【刊 名】地方财政研究.2007(7).-52-5439/100【题 名】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作 者】朱俊生[1] 庹国柱[2]【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2-5840/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探析【作 者】孙伟 安增龙【刊 名】保险研究.2007(7).-59-6041/100【题 名】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以吉林省为例【作 者】宗国富[1] 金兆怀[2]【刊 名】经济纵横.2007(6).-58-6042/100【题 名】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作 者】马波【刊 名】农家致富.2007(13).-4-543/100【题 名】垦区阳光农业保险的实践与思考【作 者】陈桂红【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52-15244/100【题 名】农业保险合作制模式的博弈分析【作 者】谷政 褚保金 应瑞瑶【刊 名】农村经济.2007(6).-70-7345/100【题 名】发展边远山区农业保险业务研究:以河池为例【作 者】唐罄蕖【刊 名】南方金融.2007(6).-55-5646/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出路【作 者】谭琳琳【刊 名】当代经济.2007(05X).-71-7247/100【题 名】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 者】马燕玲【刊 名】金融与经济.2007(6).-42-4448/100【题 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作 者】杜霞【刊 名】湖南农机.2007(5).-42-4349/100【题 名】农业保险产品的现状和创新【作 者】邢鹂[1] 于丹[2] 刘丽娜[1]【刊 名】农业展望.2007,3(6).-28-3050/100【题 名】农业保险新模式: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作 者】卢生华【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2-4451/100【题 名】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如何办——烟台栖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启示【作 者】李坤[1] 鞠鸿英[2]【刊 名】上海保险.2007(6).-45-4752/100【题 名】江苏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试点【作 者】沈建华[1] 申浓霖[2]【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2007(6).-28-2853/100【题 名】10亿农业保险补贴面临多头监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0).-47-4754/100【题 名】完善公共财政 推进农业保险【作 者】梁光【刊 名】中国农业会计.2007(6).-14-1555/100【题 名】农业保险:政府与市场的保险成本分配博弈分析【作 者】曹前进【刊 名】北方经贸.2007(6).-94-9656/100【题 名】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 施红【刊 名】农业经济问题.2007(6).-49-5557/100【题 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其克服途径的理论分析【作 者】熊伟【刊 名】世界经济情况.2007(6).-25-3058/100【题 名】农业保险参与行为的博弈分析——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证分析【作 者】时秀霞【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63-645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许泽勇【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132-132,1646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有法可依【作 者】无【刊 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5).-4-461/100【题 名】农业保险条例拟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北方牧业.2007(11).-11-1162/100【题 名】浅析农业保险的困境与出路【作 者】程光伟 张睿【刊 名】技术与市场.2007(5).-102-10363/100【题 名】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启示【作 者】吴小芳[1] 张文棋[1,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7-2064/100【题 名】国内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 者】张小芹【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9-3265/100【题 名】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作 者】陈昌盛【刊 名】保险研究.2007(6).-43-46,7766/100【题 名】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探析【作 者】张玉军【刊 名】现代农业.2007(6).-21-2267/100【题 名】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障碍与技术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问题.2007(6).-108-11068/100【题 名】建立农业保险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作 者】陈剑波【刊 名】调查研究报告.2007(72).-1-1869/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 者】呼应 方兴 刘钟钦【刊 名】农业经济.2007(6).-70-7170/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举措【作 者】陆贾贤 毛永祥【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11).-17-1871/100【题 名】农业保险:家禽养殖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访上海申浦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印权【作 者】吴长波【刊 名】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6).-37-3772/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析【作 者】张友祥【刊 名】理论视野.2007(6).-47-4973/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研究【作 者】李景彬【刊 名】保险研究.2007(5).-56-587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作 者】常兴华【刊 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5).-86-88,9275/100【题 名】农业保险期待制度创新【作 者】魏羽弘【刊 名】中国保险.2007(4).-8-127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探讨【作 者】罗军 郑栋 俞炜【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2-1577/100【题 名】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作 者】李琴英【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6-1878/100【题 名】农村保险、农业保险与农民需求意愿 山西省、江西省、上海市706户农户问卷调查【作 者】张跃华 何文炯【刊 名】中国保险.2007(4).-19-2279/100【题 名】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力作--读《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有感【作 者】李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4).-26-2780/100【题 名】吉林农险试点曙光初现安华农业保险试点情况报告【作 者】朱健民 吴凤隆【刊 名】中国保险.2007(3).-41-4481/100【题 名】韩国的农业保险【作 者】李向敏 龙文军【刊 名】中国保险.2007(3).-60-6382/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作 者】无【刊 名】农村养殖技术:新兽医.2007(5).-51-5183/100【题 名】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作 者】肖玉红【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37-4084/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形式的比较与选择【作 者】张祖荣【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6-3785/100【题 名】农业保险功效研究【作 者】冯文丽[1] 董经纬[2]【刊 名】浙江金融.2007(5).-38-38,3386/100【题 名】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作 者】邢鹂[1] 黄昆[2]【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4-987/100【题 名】农业保险制度的环境经济效应——一个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分析框架【作 者】宁满秀【刊 名】农业技术经济.2007(3).-28-3288/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之路的探索【作 者】宋平【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89/100【题 名】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点及对策【作 者】张权辉【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8590/100【题 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作 者】杨秀丽【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7-1991/100【题 名】论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原则【作 者】郭丽丽【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6-5992/100【题 名】对广东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作 者】刘斌【刊 名】南方农村.2007(2).-40-4393/100【题 名】对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作 者】王静娅【刊 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67-6994/100【题 名】从税收政策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及对策【作 者】李争辉【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30-23195/100【题 名】海外农业保险模式【作 者】杨巧巧【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7(5).-58-5896/100【题 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作 者】张祖荣【刊 名】经济经纬.2007(3).-144-14697/100【题 名】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作 者】庹国柱[1] 朱俊生[2]【刊 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47-5098/100【题 名】农业保险“五立”模型的博弈分析【作 者】刘伟华 郭庆玲 亓彬【刊 名】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4).-140-14199/100【题 名】慈溪市 政策性农业保险 有序运行【作 者】无【刊 名】宁波通讯.2007(4).-48-49100/100【题 名】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作 者】张长利【刊 名】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3-27

网络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你如果想做保险代理营销人员,首先是要对你代理保险全部清楚。其次是要知道怎么样理陪程序和客户需要准备的资料。

保险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下面是我整理的保险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Syed , Ali ,and NJohn Kurian.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 64, ,Aug,1982

[2]Carl and Edna . Further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69’ , Aug, 1987

[3] Barry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75,No. 2,May, 1993

[5] , and . "Subsidized Crop Insurance and Extensive Margi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Policy,2

[6] Moschini G and Hennessy . Uncertainty,Risk Aversion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7] Barry ,Monte ,and John . An EmpiricalAnalysis of Acreag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Federal Crop Insurance Progra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6, No. 4,Nov, 24

[8] Keith H. Coble,Thomas , Rulon ,and Jeffery R. Expected-Indemnity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Moral Hazard in Crop Insurancef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 Vol. 79,No. 1,Feb, 1997

Insurance, in law and economics, is a form of risk management primarily used to hedge against the risk of potential financial loss. Insurance is defined as the equitable transfer of the risk of a potential loss, from one entity to another, in exchange for a premium and duty of care. there are a few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uncertain losses, the predictable rate and distribution of losses,the sinificant of loss and the loss must be catastrophic. A property or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y is a "personal contract," a "conditional contract," a "unilateral contract," a "contract of adhesion," a "contract of indemnity," and a contract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person insured have an insurable interest at the time of the insured-against contingency. Further: An Insurance Contract is one of Uberrima fides. This is a Latin phrase meaning "utmost good faith" (or translated literally, "most abundant faith"). It is the name of a legal doctrine which governs insurance contracts. This means that all parties to an insurance contract must deal in good faith, making a full declaration of all material facts in the insurance proposal.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legal doctrine of caveat emptor (let the buyer beware). An entity seeking to transfer risk (an individual, corporation, or association of any type) becomes the 'insured' party once risk is assumed by an 'insurer', the insuring party, by means of a contract, defined as an insurance 'policy'. This legal contract sets out terms and conditions specifying the amount of coverage (compensation) to be rendered to the insured, by the insurer upon assumption of risk, in the event of a loss, and all the specific perils covered against (indemnified), for the term of the contract. When insured parties experience a loss for a specified peril, the coverage entitles the policyholder to make a 'claim' against the insurer for the amount of loss as specified by the policy contract. The fee paid by the insured to the insurer for assuming the risk is called the 'premium'. Insurance premiums from many clients are used to fund accounts set aside for later payment of claims—in theory for a relatively few claimants—and for overhead costs. So long as an insurer maintains adequate funds set aside for anticipated losses, the remaining margin becomes their profit. Insurers make money in two ways. Through underwriting,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insurers select what risks to insure and decide how much premium to charge for accepting those risks and by investing the premiums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insureds Some people consider insurance a type of wager (particularly as associated with moral hazard) that executes over the policy period. The insurance company bets that you or your property will not suffer a loss while you put money on the opposite outcome. The difference in the fees paid to the insurance company versus the amount for which they can be held liable if an accident happens is roughly analogous to the odds one might expect when betting on a racehorse (for example, 10 to 1). For this reason, a number of religious groups, including the Amish and some Muslim groups, avoid insurance and instead depend on support provided by their communities when disasters strike. This can be thought of as "social insurance," as the risk of any given person is assumed collectively by the community who will all bear the cost of rebuilding. In closed, supportive communities where others can be trusted to step in to rebuild lost property, this arrangement can work. Any risk that can be quantified probably has a type of insurance to protect it. 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surance are: Automobile insurance, also known as auto insurance, car insurance and in the UK as motor insurance,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insurance and may cover both legal liability claims against the driver and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vehicle itself. Over most of the United States purchasing an auto insurance policy is required to legally operate a motor vehicle on public roads. Recommendations for which policy limits should be used are specified in a number of books. In some jurisdictions, bodily injury compensation for automobile accident victims has been changed to No Fault systems, which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ability to sue for compensation but provide automatic eligibility for benefits. Boiler insurance (also known as Boiler and Machinery insurance or Equipment Breakdown Insurance) Casualty insurance insures against accidents, not necessarily tied to any specific property. Credit insurance pays some or all of a loan back when certain things happen to the borrower such as unemployment, disability, or death. Financial loss insurance protects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against various financial risks. For example, a business might purchase cover to protect it from loss of sales if a fire in a factory prevented it from carrying out its business for a time. Insurance might also cover failure of a creditor to pay money it owes to the insured. Fidelity bonds and surety bonds are included in this category. Health insurance covers medical bills incurred because of sickness or accidents.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s legal claims against the insured. For example, a homeowner's insurance policy provides the insured with protection in the event of a claim brought by someone who slips and falls on the property, and brings a lawsuit for her injuries. Similarly, a doctor may purchase liability insurance to cover any legal claims against him if his negligence (carelessness) in treating a patient caused the patient injury and/or monetary harm. The protection offered by a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y is two-fold: a legal defense in the event of a lawsuit commenced against the policyholder, plus indemnification (payment on behalf of the insured) with respect to a settlement or court verdict. Life insurance provides a cash benefit to a decedent's family or other designated beneficiary, and may specifically provide for burial, funeral and other final expenses. Annuities provide a stream of payments and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as insurance because they are issued by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regulated as insurance. Annuities and pensions that pay a benefit for life are sometimes regarded as insurance against the possibility that a retiree will outlive his or her financial resources. In that sense, they are the complement of life insurance. Total permanent disability insurance insurance provides benefits when a person is permanently disabled and can no longer work in their profession, often taken as an adjunct to life insurance. Locked Funds Insurance is a little known hybrid insurance policy jointly issued by governments and banks. It is used to protect public funds from tamper by unauthorised parties. In special cases, a government may authorise its use in protecting semi-private funds which are liable to tamper. Terms of this type of insurance are usually very strict. As such it is only used in extreme cases where maximum security of funds is required. Marine Insurance covers the loss or damage of goods at sea. Marine insurance typically compensates the owner of merchandise for losses sustained from fire, shipwreck, etc., but excludes losses that can be recovered from the carrier. Nuclear incident insurance — damages resulting from an incident involving radioactivive materials is generally arrang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For the United States, see Price-Anderson Nuclear Industries Indemnity Ac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protects the insured from bodily injury, property damage and cleanup costs as a result of the dispersal, release or escape of a pollutant. Political risk insurance can be taken out by businesses with operations in countries in which there is a risk that revolution or other political conditions will result in a loss. 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is normally a mandatory requirement for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such as Architects, Lawyers, Doctors and Accountants to provide insurance cover against potential negligence claims. Non licensed professionals may also purchase malpractice insurance, it is commonly called Errors and Omissions Insurance and covers a service provider for claims made against them that arise out of the performance of specified professional services. For instance, a web site designer can obtain E&O insurance to cover them for certain claims made by third parties that arise out of negligent performance of web site development services. Property insurance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risks to property, such as fire, theft or weather damage. This includes specialized forms of insurance such as fire insurance, flood insurance, earthquake insurance, home insurance, inland marine insurance or boiler insurance. Terrorism insurance Title insurance provides a guarantee that title to real property is vested in the purchaser and/or mortgagee, free and clear of liens or encumbrances. It is usually issu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search of the public records done at the time of a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Travel insurance is an insurance cover taken by those who travel abroad, which covers certain losses such as medical expenses, lost of personal belongings, travel delay, personal liabilities.. etc.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replaces all or part of a worker's wages lost and accompanying medical expense incurred due to a job-related injury. A single policy may cover risks in one or more of the above categories. For example, car insurance would typically cover both property risk (covering the risk of theft or damage to the car) and liability risk (covering legal claims from say, causing an accident). A homeowner's insurance policy in the . typically includes property insurance covering damage to the home and the owner's belongings,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ing certain legal claims against the owner, and even a small amount of health insurance for medical expenses of guests who are injured on the owner's property. Potential sources of risk that may give rise to claims are known as "perils". Examples of perils might be fire, theft, earthquake, hurricane and many other potential risks. An insurance policy will set out in details which perils are covered by the policy and which are not. Insurance companies may be classified as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who sell life insurance, annuities and pensions products. Non-life or general insurance companies, who sell other types of insurance. In most countries, life and non-life insurers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regulations, tax and accounting rul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mpany is that life business is very long term in nature — coverage for life assurance or a pension can cover risks over many decades. By contrast, non-life insurance cover usually covers a shorter period, such as one year.

保险代理人考试时发的培训书里或保险代理人员继续教育书本里面有你所要的全部资料,可以咨询一下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最好是人保财险购买,也可以找有书的朋友借,也可以到书店去买。有了这本书你绝对会满意。

  • 索引序列
  • 农村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农村保险论文的参考文献
  • 农村互联网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农村金融与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网络保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