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毕业还是要咋地?两页A4这个量太少了符合的不多Amperometric phenol biosensor based onsol–gel silicate/Nafion composite filmMin Ah Kim, Won-Yong Lee∗自己搜下这篇文献。这里附上一部分翻译,两页足够了。基于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安培型苯酚 生物传感器 Min Ah Kim, Won-Yong Lee 韩国首尔120-749延世大学化学系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发表日期:摘要 基于由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安培型生物传感器已经被用来测定各种酚类化合物。复合膜中的全氟磺酸聚合物,不仅可以克服纯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膜的脆性,而且还增强了生物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酪氨酸酶是通过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薄膜固定在玻碳电极上的。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随着游离的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醌类物质含量的减少而定,该实验在 200mV的电位下进行,以Ag/AgCl(3MNaCl)作为参比电极。由此法制备的酶电极的工艺参数和各种实验变量,如pH值和工作电位,已经被选定为适合该酶电极操作的最佳优化值。在15s之内,该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值可以达到稳态电流值的95%。该生物传感器对邻苯二酚和苯酚的灵敏度分别是200 mA∕M和46mA∕M。在信噪比为3的情况下,邻苯二酚的检出限为。在pH值为7,浓度为50m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储存下,两周之后,酶电极仍保留74 %的初始活性。 © 2002 Elsevier Science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 关键词:溶胶-凝胶技术;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酪氨酸酶;酚类化合物;安培型生物传感器1引言因其在环境中的毒性和持久性,我们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酚类化合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一个严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天然水中或土壤中的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目前都是在ppb级。许多方法都可用于测定酚类化合物,包括气相色谱和分光光度分析法。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并且具有不易控制的实验条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来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基于酪氨酸酶的安培型苯酚传感器已被证实有望达到这一目标,而各种模型如碳糊,环氧石墨等复合材料也被用来掺入到酪氨酸酶电极表面。 近来,溶胶-凝胶化学为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平台。由于其固有的低温进程,溶胶-凝胶技术为那些热敏感生物体(酶,蛋白质和抗体)的固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一类的溶胶-凝胶硅酸盐模型具有化学稳定性,物理刚性,生物相容性,孔隙度可调性,高度的对光和对热稳定性和光透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点,人们在光学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向上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如苯酚传感器,Tan和同事们发布了关于由硅溶胶-凝胶固定的安培型苯酚生物传感器的报道。此外,Al2O3溶胶-凝胶也被认为是一个能改进酪氨酸酶固定稳定性的合适的模型。然而,尽管溶胶-凝胶模型有众多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溶胶-凝胶模型的开裂现象仍然是个潜在的问题。为了防止裂缝,将一些聚合物,如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聚羟基,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以及聚(乙烯基吡啶)和聚(乙烯醇)的接枝共聚物等,与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模型混合,从而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而每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基于壳聚糖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这是因为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产品。此外,壳聚糖含有氨基,因而提供了一种能与生物大分子相容的亲水环境。基于聚(乙烯基吡啶)和聚(乙烯醇)的接枝共聚物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能够防止石英玻璃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的开裂现象,同时也能消除共聚物水凝胶的膨胀性。 在本文中,我们首次对由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全氟磺酸(磺酸盐离子交联聚合物)复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安培型生物传感器进行报道。这种类型的复合膜材料可以克服纯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模型的脆性,还可以延缓硅酸盐的缩水性。该复合膜的另一个优点是全氟磺酸与酪氨酸酶具有生物相容性,从而为苯酚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能提供了很大的改进。另外,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可通过在制备复合膜过程中,恰当选择硅酸盐与全氟磺酸的比率来确定。这是因为全氟磺酸薄膜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磺酸基团,从而能够阻止带负电荷的待测物质迁移而沉积到电极表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优化条件和影响该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响应的实验参数,比如工作电位和pH值。此外,对于传感器性能,我们将在响应时间,灵敏度,检出限和长期稳定性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2实验试剂四甲氧基硅酸盐(TMOS, 99%)是从AcrosChemical公司 (比利时)购买的。酪氨酸酶(从蘑菇中提取,, 4400单位/毫克)是从Sigma(圣路易斯,密苏里州,美国)购买 。邻苯二酚,苯酚,甲酚, 4-氯苯酚, 4-乙酸氨基酚 ,从Aldrich(密尔沃基,威斯康星,美国)购买 。工作溶液每次均用pH值为,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全氟磺酸(磺酸盐离子交换树脂,由其5%(W/ V )溶解于配比为90 %脂肪醇/10 %水(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而成)是从Aldrich购买。本实验中所有稀释用的水均用Milli- Q水净化系统(Millipore, Bedford, MA, USA)来净化。本实验所有化学试剂均达到试剂要求,若没有特别说明,使用时无需再进一步纯化。 仪器本文所有安培和循环伏安实验均在EG&G 273A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橡树岭,田纳西州,美国)。所有实验都是用的传统的三电极系统。其中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表面被酶层覆盖),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 3MNaCl )作为参比电极(本文提到的所有电位值都是相对此而言的)。一个10mL的小烧杯和磁力搅拌器。 苯酚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将的TMOS,200μl的去离子水和10μl的浓度为的 HCl混合于一个小烧杯中,此溶液在室温下强力分散10分钟,至分散均匀,然后将该溶液在室温下静置12个小时,即可得到溶胶-凝胶储备液。将该储备液与全氟磺酸溶液混合(溶胶-凝胶悬浮液/全氟磺酸= 1/2(体积比)),从而形成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液。同时,用pH为 ,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酪氨酸酶稀释至浓度为15mg/ml。然后,取上述30μl的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液与30μl的络氨酸酶溶液混合,即可得到悬浮液。取此溶液μl,覆盖在玻碳电极的表面。其中玻碳电极在每次实验前,都需要用μm的α-氧化铝进行抛光,然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悬浮溶液需要在室温下干燥2分钟成膜。最后,酶电极在首次使用之前,需要用pH为,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于4℃下浸泡一夜,这是为了洗掉电极表面上游离的酪氨酸酶,并同时完善溶胶-凝胶的聚合。该电极在不使用时,需储存在pH为 ,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放置于冰箱,温度为4℃。 实验条件在对待测液进行安培检测时,此待测液以10ml的pH值为,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介质,并处于不断搅拌的环境中。磁力搅拌器及搅拌子为安培检测提供了电子迁移动力。相对于Ag/AgCl( 3M NaCl)的参比电极来说,工作电极保持的恒电位,在酚类化合物标准溶液的等分试样添加到电化学测试液之前,使背景电流衰减到一个稳定值。 3结果和讨论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的影响 组成的影响众所周知,溶胶-凝胶的制备条件,对溶胶-凝胶源性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酸催化水解效应,在溶胶-凝胶储备液中,醇与水的比率强烈地影响溶胶-凝胶源性生物传感器的穿透性。例如,由葡萄糖氧化酶固定的碳复合电极,由辣根过氧化物酶和尿酸固定的碳糊电极。基于先前的结果,我们用相对较高的TMOS与水的比率为5的溶液来配制硅酸盐凝胶,以形成尺寸较小的相对密集的溶胶-凝胶模型,从而导致更多的酶载入和较大规模的生物反应。据报道,适度的疏水性对保持最佳的酪氨酸酶活性是十分必要的。全氟磺酸具有疏水性的氟碳骨架和亲水性的阳离子交换场所,从而具有适度的疏水性。因此,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混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比例的全氟磺酸/溶胶-凝胶硅酸盐溶液(体积比)或纯的溶胶-凝胶硅酸盐膜时的电流响应数据,然后进行校准拟合,即可得到标准曲线,图1表明了典型的邻苯二酚校准曲线,同时将其实验特征总结在表1中。据此观察到,当上述两者之比为2时,该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响应最大。这一结果表明,当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液的比率小于2时,随着全氟磺酸含量的增加,酪氨酸酶的稳定性增强,同时灵敏度也增加。然而,进一步提高全氟磺酸在复合膜中的比率,将会增加复合膜的疏水性,从而会导致酪氨酸酶变性,继而降低其灵敏度。此外,由于全氟磺酸的稳定性是由乙醇作为介质的,提高全氟磺酸在复合膜中的比率,可能会导致由乙醇引起的更多的酪氨酸酶的失活。基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的生物传感器非常不稳定,很容易破碎,显示出短期的动态范围和低灵敏度。 当邻苯二酚的浓度达到μM时,开始有响应(响应时间少于22s),且在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溶胶以任何比率混合下,电流响应都随着邻苯二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然而,响应时间与全氟磺酸/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膜的比率有关,但其响应时间比基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的酪氨酸酶电极(50s)要短得多。由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和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厚度差不多(小于10μm ) ,相应的,快速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膜增加的孔径,这同时也导致了底物和产物进出此膜过程中的快速扩散。这种行为同样也发生在由溶胶-凝胶硅酸盐/聚乙烯聚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电极上。在 Ru(bpy)32+电发光实验中,与纯硅酸盐膜相比,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会产生更加开阔的结构,从而使其发光信号增强。故在后续实验中,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溶胶的最优比率选定为2。另外,关于酶掺杂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生物传感特征之间的关系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英文?我又不是博览群书,呵呵sorry,我不能帮到你哦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包括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药物及药物的纳米化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药材料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994年10月在第二届国际纳米材料学术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在邀请报告中乐观地估计,纳米材料在21世界很可能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核心材料,这是因为生物体的骨骼、牙齿等都发现有纳米结构如纳米磷灰石的存在;贝壳、甲虫壳、珊瑚等天然材料具有特别优异的力学性能,它们是上被某种有机黏合剂连接的有序排列的纳米碳酸钙颗粒构成的。颗粒在1~100mm范围内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1~2个数量级,因而可用磁性纳米材料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航系统将药物输到病变部位释放,增强疗效,被称为“生物导弹”;特殊的纳米粒子还可进入细胞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作为药物的载体,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尽可一展身手,纳为微粒在控制药物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将给米微粒与其他材料相复合制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材料更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优良特性。药物的纳米化有利于药物被肌体的吸收或靶向控制释放,大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简而言之,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就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的交叉。开展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无疑将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Nano-materials, bio-medicine, including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nano-drug and drug-nanometer 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o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October 1994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no-materia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invitation of a report optimistic that the 21 nano-materials in the world is likely to become a biomedical materials at the core material, which is due to biological Body of bone, teeth, have found that nano-structure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nano-apatite; shells, beetle shells, coral, and other natur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are being connected to some kind of organic adhesive and orderly arranged Nano-particles consisting of calcium carbonate. 1 ~ 100mm particles in the range of material known as nano-materials, nano-size particles smaller than the capillary channel 1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 which can be use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targeted vector through 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 will be lost to the drug lesion Release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referred to as "biological missile"; special nanoparticles can enter the cell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ene therapy. As a drug carrier, nano-material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of a possible test their abilities, satisfied fo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eters and will have with other particles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can be more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e. Nano-based drugs will help the body's absorption of the drug was target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rug bioavailability. In short,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is nano-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medicines cross. Nano-materials to carry out biomedical research in human society would no doub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纳米发展小史In 1959, the famous physicist, Nobel laureates Richard. Feynman predicted that human beings can use small machines to produce smaller machines, according to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the wishes of the human order-by-atom, to create products that this is the first on the dream of 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In 1991, American scientist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carbon nanotubes, and found that it was only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volume of steel 1 / 6, the intensity is 10 times that of steel, so called super fiber. The nano-materials found signs of human To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has reached a new height. In 1999, nanotechnology products to achieve an annual turnover of 50,000,000,000 . dollars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What is a nano-materials什么是纳米材料Nanometer (nm) is the length of the unit, a nanometer is 10-9 meters (a billionth of a meter), the macro-material, the nano is a small unit, not as human hair in diameter for the general 7000 -- 8000nm, the diameter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normally 3000-5000nm, the general diameter of the virus are also a few dozen to several hundred nano-size, metal grain size generally Submicron order of magnitude; for microscopic material, such as atoms, molecules, such as before with Egypt to Said an Egyptian equivalent to a hydrogen atom's diameter, a nanometer is 10 Egypt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nanomaterials should include two basic conditions: First,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100nm in size between the two materials at this time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size materials have som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包括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药物及药物的纳米化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药材料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994年10月在第二届国际纳米材料学术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在邀请报告中乐观地估计,纳米材料在21世界很可能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核心材料,这是因为生物体的骨骼、牙齿等都发现有纳米结构如纳米磷灰石的存在;贝壳、甲虫壳、珊瑚等天然材料具有特别优异的力学性能,它们是上被某种有机黏合剂连接的有序排列的纳米碳酸钙颗粒构成的。颗粒在1~100mm范围内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1~2个数量级,因而可用磁性纳米材料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航系统将药物输到病变部位释放,增强疗效,被称为“生物导弹”;特殊的纳米粒子还可进入细胞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作为药物的载体,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尽可一展身手,纳为微粒在控制药物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将给米微粒与其他材料相复合制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材料更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优良特性。药物的纳米化有利于药物被肌体的吸收或靶向控制释放,大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简而言之,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就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的交叉。开展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无疑将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Nano-materials, bio-medicine, including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nano-drug and drug-nanometer 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o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October 1994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no-materia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invitation of a report optimistic that the 21 nano-materials in the world is likely to become a biomedical materials at the core material, which is due to biological Body of bone, teeth, have found that nano-structure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nano-apatite; shells, beetle shells, coral, and other natur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are being connected to some kind of organic adhesive and orderly arranged Nano-particles consisting of calcium carbonate. 1 ~ 100mm particles in the range of material known as nano-materials, nano-size particles smaller than the capillary channel 1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 which can be use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targeted vector through 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 will be lost to the drug lesion Release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referred to as "biological missile"; special nanoparticles can enter the cell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ene therapy. As a drug carrier, nano-material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of a possible test their abilities, satisfied fo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eters and will have with other particles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can be more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e. Nano-based drugs will help the body's absorption of the drug was target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rug bioavailability. In short,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is nano-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medicines cross. Nano-materials to carry out biomedical research in human society would no doub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英文?我又不是博览群书,呵呵sorry,我不能帮到你哦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纳米技术在微机械和包装、食品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并研究预测了纳米技术在未来机械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纳米技术;微机械;机械工业;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的内涵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原子、分子为起点,去设计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2纳米技术的主要内容(1)纳米材料包括制备和表征。在纳米尺度下,物质中电子的放性(量子力学学性质)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将受到尺度大小的影响,如能得到纳米尺度的结构,就可能控制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熔点、磁性、电容甚至颜色。而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份。(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MEMS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4)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3纳米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3.1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应用途径的不断拓宽,微机械的开发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例如,进入人体的医疗机械和管道自动检测装置所需的微型齿轮、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制造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产品,其技术路线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微加工和固态技术,不断将产品微型化;二是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3.1.1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微细加工。日本发那科公司开发的能进行车、铣、磨和电火花加工的多功能微型精密加工车床(FANUCROBO nano Ui型),可实现5轴控制,数控系统最小设定单位是1nm(10-3μm)。该机床设有编码器半闭环控制,还有激光全息式直线移动的全闭环控制。编码器与电机直联,具有每周6 400万个脉冲的分辨率,每个脉冲相当于坐标轴移动0.2 nm,编码器反馈单位为1/3 nm,故跟踪误差在±1/3 nm以内。直线分辨率为1 nm,跟踪误差在±3 nm以内。CNC装置采用FANUC-16i,实现AInano轮廓控制。并用FANUCSERVOMOTORαi伺服电机装上高分辨率检测装置及αi系列伺服放大器,实现了微细加工。(2)微型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微型机器人可以适应精密微细操作,尤其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方面。美国迈特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出一种用于组装纳米制造系统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长度约为5mm。研究人员称,假设能利用纳米制造技术使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其最终的体积不会超过灰尘的微粒。日本三菱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微型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5节闭式连杆机构,以实现手臂的轻量化与高刚性,其动作速度及精度完全可以赶上专用机器人。往复上下方向25 mm,水平方向100 mm的拾取动作,所需时间缩短到0.28 s。另外,通过采用闭式连杆机构与高刚性减速机,实现了比以往机器人高10%的位置重复精度(±5 nm),可适用于精密微细操作。我国在微型机器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媒体报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其操作精度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操作,能够对细胞和染色体进行“手术”,并能在微电子、精密加工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一显身手。(3)微型电机。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西卡塞大学已建立了一所纳米级微型电机实验室,专门研究纳米技术及其超微机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微型电动机,小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博士公司正在研制纳米技术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为人们提供关于汽车上每个零部件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精确信息。当微型传感器探测到速度骤减时,就会自动释放安全气囊。3.1.2采用自组装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生物器件。以分子自组装为基础制造的生物分子器件是一种完全抛弃以硅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将一种蛋白质选作生物芯片,利用蛋白质可制成各种生物分子器件,如开关器件、逻辑电路、存储器、传感器以及蛋白质集成电路等。美国密歇根韦思大学医学院生物分子信息小组,利用细菌视紫红质(简称BR蛋白质)和发光染料分子研制具有电子功能的蛋白质分子集成膜,这是一种可使分子周围的势场得到控制的新型逻辑元件。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也利用BR蛋白质研制模拟人脑联想能力的中心网络和联想式存储装置。(2)纳米分子电动机。美国IBM公司瑞士苏黎士实验室与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DNA能够被用来弯曲直径不及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硅原子构成的“悬臂”。上下弯曲,顶端则粘有单股DNA链。DNA自然形成双螺旋结构,双链被分开后,它们会力图重新组合。当研究人员将带有单股DNA链的“悬臂”置于含有与之对应的单股DNA链的溶液中,这两个链就会自动配对结合在一起,小“悬臂”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开始弯曲。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生物力学技术制造带有纳米级阀门的微型胶囊(纳米分子电动机)。通过控制这种驱动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可以将精确剂量的药物传送到身体的需要部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2纳米技术在包装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采用纳米材科技术对包装机关键零部件(如轴承、齿轮、弹簧等)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寿命。碳纳米管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长度—直径比,可以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是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纤维。目前,用价格低廉的纳米塑料制成的齿轮、陶瓷轴承、纳米陶瓷蚊辊、电雕辊等印刷包装机械零件已走进企业,开始代替金属材料。现代胶印机上应用着很多传感器.如控制飞达纸堆的自动升降、气泵供气时间检测、合压时间检测、空张检测、墨量控制等。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及较强的韧性可用于制造刀具、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密封环、轴承等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蚀性,也可用于制作输送机械和沸腾干燥床关健部件的表面涂层。3.3纳米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纳米SiC、Si3N4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用作红外吸波和透波材料,做成功能性薄膜或纤维。纳米Si3N4非晶块具有从黄光到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也可用于特殊窗口材料,以纳米SiO2做成的光纤对600 nm以上波长光的传输损耗小于10 dB/km,以纳米SiO2和纳米TiO2制成的微米级厚的多层干涉膜,透光性好而反射红外线能力强,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可节省15%的电能。经研究证明,将30~40 nm的TiO2分散到树脂中制成薄膜,成为对400 nm波长以下的光有强烈吸收能力的紫外线吸收材料,可作为食品杀菌袋和保鲜袋最佳原料。纳米S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水处理技术无二次污染,除净度高,其优点是: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其表面;②具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将吸附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掉。这为污水处理量较大的食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介孔固体和介孔复合体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较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由于这种材料较高的孔隙率(孔洞尺寸为2~50 nm)和较高的比表面,因而在吸附、过滤和催化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纯净水、软饮料等膜过滤和杀菌设备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橡胶和塑料是包装和食品机械应用较多的原材料。但通常的橡胶是靠加入炭黑来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制品为黑色,不适宜用在食品机械上。纳米材料的问世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新的纳米改性橡胶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抗老化性能提高3倍,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且色彩艳丽,保色效果优异。普通塑料产量大、应用广、价格低,但性能逊于工程塑料,而工程塑料虽性能优越,但价格高,限制了它在包装和食品机械上的大范围应用。用纳米材料对普通塑料聚丙烯进行改性,达到工程塑料尼龙-6的性能指标,且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可大量采用。4纳米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发展前景(1)机械及汽车工业的滑配原件如:轴承、滑轨上应用纳米陶瓷镀膜能产生超底的磨擦界面,大大减低磨损并能提高负载。(2)塑胶流道的低粘应用:例如T型模、拉丝模、套筒和热胶道,可有效减少积料碳化的产生几率。(3)射出成型时发生的粘模、包封短射、镜面雾化及拖痕均具有革命性的改善,尤其是在滑块及顶针上所展现的干式润滑,更是任何金属所无法表现的优异性。(4)IC封装胶、橡胶及发泡塑料由于具有极高的粘着性,因此必须借助大量脱模剂来帮助脱模,纳米陶瓷的荷叶效应可减少脱模剂的使用及模具清理时间。(5)纳米陶瓷的低摩擦、低沾粘特性使塑胶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精度模具例如薄光板、塑胶镜片、汽车聚光灯罩等模具应用后对产品的不良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5结语综上所述,纳米技术是近十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性与综合性交叉的新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迅猛发展将引发21世纪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商业通讯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五年,用于橡胶产品和油墨生产的碳黑填充料将继续高居纳米材料需求榜首。今后几年,全球纳米材料的需求将以2.7%年增长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 030万t,所以纳米包装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过去,我国机械包装工业的一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大多是依靠进口。纳米技术的出现,将对我国机械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的各个领域,它给机械工业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参考文献1向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2王新林.金属功能材料的几个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1(4)3唐苏亚.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J].微电机,2002(5)4万乃建.21世纪数控技术新面貌[J].机械制造,2001(20)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去看下(纳米技术)吧~自己找下这样的论文多参考参考
二○○七年五月纳米科技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摘要: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陶瓷材料公司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纳米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可以在微观尺度探索人类和世界的奥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纳米技术的不当应用带来的灾难,本文在总结纳米科技的成就基础上运用哲学辨证法思考纳米科技的危害。关键词:纳米科技 哲学反思 解决之道正文1纳米科技及其成就1.1什么是纳米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纳米尺度范围的性能表现在小尺寸效应、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1.2 &nbs工艺陶瓷模具p; 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是指在至100nm纳米材料是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4纳米产业发展趋势(1)信息产业中的纳米技术:信息产业不仅在国外,在我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中国的信息产业创造了gdp5800亿人民币。纳米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应用主要表现在3我眼中的纳米的论文个方面:①网络通讯、宽频带的网络通讯、纳米结构器件、芯片技术以及高清晰度数字显示技术。因为不管通讯、集成还是显示器件,都要原器件,美国已经着手研制,现在有了单电子器件、隧穿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这种器件已经在实验室研制成功,而且可能在2001年进入市场。②光电子器件、分子电子器件、巨磁电子器件,这方面我国还很落后,但是这些原器件转为商品进入市场也还要10年时间,所以,中国要超前15年到20年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③网络通讯的关键纳米器件,如网络通讯中激光、过滤器、谐振器、微电容、微电极等方面,我国的研究水平不落后,在安徽省就有。④压敏电阻、非线性电阻等,可添加氧化锌纳米材料改性。(2)环境产业中的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空气中20纳米以及水中的200纳米污染物的降解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要净化环境,必须用纳米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制备成功了一种对甲醛、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能够降解的设备,可使空气中的大于10ppm的有害气体降低到,该设备已进入实用化生产阶段;利用多孔小球组合光催化纳米材料,已成功用于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对苯酚等其它传统技术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近年来,不少公司致力于把光催化等纳米技术移植到水处理产业,用于提高水的质量,已初见成效;采用稀土氧化铈和贵金属纳米组合技术对汽车尾气处理器件的改造效果也很明显;治理淡水湖内藻类引起的污染,最近已在实验室初步研究成功。(3)能源环保中的纳米技术: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理利用传统能源方面,现在主要是净化剂、助燃剂,它们能使煤充分燃烧,燃烧当中自循环,使硫减少排放,不再需要辅助装置。另外,利用纳米改进汽油、柴油的添加剂已经有了,实际上它是一种液态小分子可燃烧的团簇物质,有助燃、净化作用。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国外进展较快,就是把非可燃气体变成可燃气体。现在国际上主要研发能量转化材料,我国也在做,它包括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热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4)纳米生物医药:这是我国进入wto以后一个最有潜力的领域。目前,国际医药行业面临新的决策,那就是用纳米尺度发展制药业。纳米生物医药就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必要的物质,然后在纳米尺度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药效,这恰恰是我国中医的想法。在提取精华后,用一种很少的骨架,比如人体可吸收的糖、淀粉,使其高效缓释和靶向药物。对传统药物的改进,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提高一个档次。(5)纳米新材料:虽然纳米新材料不是最终产品,但是很重要。据美国测算,到21世纪30年代,汽车上40%钢铁和金属材料要被轻质高强材料所代替,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0%,减少co2,排放40%,就这一项,每年就可给美国创造社会效益1000亿美元。此外,还有各种功能材料,玻璃透明度好但份量重,用纳米改进它,使它变轻,使这种材料不仅有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其他功能,还有光的变色、贮光,反射各种紫外线、红外线,光的吸收、贮藏等功能。(6)纳米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是纳米技术切入传统产业、将纳米技术和各个领域技术相结合的最好机遇。首先是家电、轻工、电子行业。合肥美菱集团从1996开始研制纳米冰箱,可折叠的pvc磁性冰箱门封不发霉,用的是抗菌涂料,里面的果盘都采用纳米材料,发展轻工、电子和家用电器可以带动涂料、材料、电子原器件等行业发展;其次是纺织。人造纤维是化纤和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纺织要在进入WTO后能占据有利地位,现在就必须全方位应用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去年关于保温被、保温衣的电视宣传,提到应用了纳米技术,特殊功能的有防静电的、阻燃的等等,把纳米的导电材料组装到里面,可以在11万伏的高压下,把人体屏蔽,在这一方面,纺织行业应用纳米技术形势看好;第三是电力工业。利用纳米技术改造20万伏和11万伏的变压输电瓷瓶,可以全方位提高11万伏的瓷瓶耐电冲击的性能,而且釉不结霜,其它综合性能都很好;第四是建材工业中的油漆和涂料,包括各种陶瓷的釉料、油墨,纳米技术的介入,可以使产品性能升级。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不断研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纳米科技的反思从“纳米牙膏”到“纳米护肤霜”,全球目前已有300多种号称使用纳米技术的产品上市了。纳米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圈。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纳米材料可能的、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却一直心有余悸。早在3年前,就有几份报告让人对“纳米”这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感到迷惑。在2003年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有3个研究小组发表了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毒性的报告。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小组发现碳纳米管会进入小鼠肺泡,形成肉芽瘤,这是肺结核病的典型特征。杜邦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者让老鼠在含有直径为20纳米聚四氟乙烯颗粒的空气中待15分钟,大多数实验鼠在随后4小时内死亡,而另一组大鼠暴露在含直径为120纳米颗粒的空气中,则安然无恙。该研究小组在另一项实验中还发现纳米颗粒能够进入大鼠的嗅球,并迁移到大脑。目前,人们关注的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纳米微粒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管纳米材料毒理的问题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专家都同意需要对纳米科技的潜在风险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专门研究。纳米技术这个名词的发明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德雷斯勒早在1986年出版的《创造的引擎》一书中,就详尽描述了操作原子大小物质的各种纳米技术的现状、未来发展潜力和危险。这样他既激起了人们对纳米技术的兴趣,也让许多人对纳米技术的未来忧心忡忡。“纳米技术的危险性远远高出它的益处。”整个90年代,这种论点一直在科学界中广泛存在。2000年底,《发现》杂志曾评出21世纪20大危险,纳米技术与行星撞地球及全球疫病一道,并列为其中之一。那么,在科学家眼中,纳米技术的危险又在哪里呢?这还得从德雷斯勒说起。在他的书中,德雷斯勒设想过一种叫做“装配工”的纳米机械通过原子的抓取和放置,这种人造的分子大小的纳米机械能够像人体内的蛋白质和酶一样,制造出任何东西,比如电视机和电脑———当然,也包括它们自己。科学家们由此开始担心:这些装配工如果能够听从人的善意指挥,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控制程序出现错误或被人恶意利用,是否会像计算机蠕虫病毒那样无限度自我复制下去,从而覆盖并毁灭整个地球?相关阅读: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碳纳米管化学纪事ChroniclesofCarbonNa...发表于2007-12-1800:41|碳纳米管化学佛山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陶瓷模具纪事八发信人:...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人文科技走进科学科学知识科学新闻科学论文研究纳米技术的科陶瓷材料学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实际上是在——探寻宇宙万物的最终秘密它不是小尺寸的...科技新闻::孩子们眼中的纳米爸爸$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今年刚40岁的王中林博士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系教授,佐治亚理工学纳米科氧化物基金属陶瓷学和...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纳 米 科 技丁福全前 言一、纳米与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二、纳米科技发展的十年三、“纳米热”四、纳米技术的应用五、结束语参考文献纳 米 科 技——21世纪高科技三剑客之一前 言人类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正好是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时候。所以说20世纪是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知识经济如日东升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预示着21世纪人类经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将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将把人类推向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类的知识,不仅是“重新安排”物质的知识,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重新安排“人类精神”的知识,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今天,纳米科技开发的大潮正在全球掀起。这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又一体现,是发展新经济的又一次机遇,是人类创造科技奇迹的又一次大好机会。因此,各国的科技力量云集于这个纳米科技开发的大战场。排好队形,摆开阵势,决战这个战场。有人说,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激战,是一场高科技领域的世界角逐。其科技含量和创造辉煌的程度将超过人类任何一次科技成就。一、纳米与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名。另一种说法“纳米”一词源自于拉丁文“NANO”,意思是“矮小”。纳米是一个度量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材料构筑的物质,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微细物质。1纳米,即1nm=10-9m,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或者说,1个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如果将1m与1nm相比,就相当于地球与一个玻璃弹球大小相比。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为80μm(微米),即80000nm,如果一个汉字写入尺寸为10nm,那么在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上就可写入8000字,相当于一篇较长的科技论文容量。所谓纳米科技是以1~100nm尺度的物质或结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微细加工方式,按人的意志直接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或结构,研究其特性,并由此制造新功能的器件、机器以及其它各方面应用的科学与技术。可见,纳米科技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如微细加工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等来制备纳米材料或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其次借助许多先进的观察测量技术与仪器来研究所制备纳米材料或纳米尺度结构的各种特性,最后根据其特殊的性质进行有关的应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纳米材料、纳米加工制造技术以及纳米测量表征技术构成为纳米科技发展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技术。纳米科技开发领域,主要有: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体系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制造学、纳米表征测量学及纳米医学,等等。二、纳米科技发展的十年追求新鲜和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动力。纳米科技形成独立学科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Nano I),成立了常设机构——顾问委员会,中国是成员之一。该委员会将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分为6个部分。纳 米 学 科 分 类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纳米测量1993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Nano Ⅱ)199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Nano Ⅳ)。2000年在德国举行了第六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Nano Ⅵ)。三、“纳米热”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现今发达国家的主导工业已是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工业,不再是钢铁、材料、能源、化工、交通。目前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对纳米科技的研究、开发进行大量的投入,试图抢占21世纪战略技术的制高点。2000年1月,美国克林顿总统在加州理工学院演讲时说:“我们将在原子和分子水平操纵物质。想象一下这样的可能性:材料具有10倍于钢的强度,而重量只有钢的六分之一;把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压缩进入一个只有一块方糖大小的器件;在肿瘤只有几个细胞大小时就能检测出来” 。2001年1月18日。中国成立了中国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制订发展中国纳米科技的计划。目前国家已初步规划在北京、上海成立北、南两个研发中心(纳米科技创新基地)。当前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①加强纳米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②突破一批纳米科技发展共性关键技术;③开拓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培育相关产业;④建设国家纳米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开发基地;⑤建设高素质的纳米科技骨干队伍。德国国家科学技术部于1996年对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做了预测,估计能达到14400亿美元。四、纳米技术的应用(一) 纳米材料1.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定义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m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结构是指由纳米尺度的基本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律构建或组装成的一维、二维或三维体系。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2. 纳米材料的特性(1)表面与界面效应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如此高的比表面积会出现一些极为奇特的现象,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2)小尺寸效应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奇”的现象。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纳米时却开始导电。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等。(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从而使其磁、光、声、热、电、超导电性能变化。例如,有种金属纳米粒子吸收光线能力非常强,在千克水里只要放入千分之一这种粒子,水就会变得完全不透明。(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过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3. 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的诸多优异性,可能在光电器件、灵敏传感器、隐身技术、催化、信息储存等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在建筑、化工、纺织、汽车和环保等行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比如纳米陶瓷具有超塑性、耐高温、耐磨性好、硬度高、透光等特点,可以使其用作制造人造骨骼、陶瓷、刀具、陶瓷滚动轴承、压电地震仪、宇宙飞行器的“头盔”,可制得“摔不碎的酒杯”或“摔不碎的碗”等。纳米塑料,是一种高强度、不老化的新颖塑料。它的硬度比碳钢强4~6倍,比重仅为钢铁的1/4,良好透光,不发生变性情况。如用纳米塑料制造一台汽车,其重量仅为钢铁材料制成的汽车的1/4。还有所谓纳米金属、微孔玻璃、纳米金钢石、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超导材料等。(二)纳米电脑电脑是20世纪人类的一大发明。由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出现,由纳米结构技术支持和纳米材料组装成的新一代电脑将是21世纪的最重大的科技发明之一。纳米电脑的核心元件就是纳米芯片。有所谓蛋白质芯片,DNA芯片。这种蛋白质芯片体积小,元件密度高,据测每平方厘米达1015至1016个,比硅片集成电路高3~5个数量级,其存储量可达到普通电脑的10亿倍。DNA芯片又称基因芯片,在1立体毫米晶片上可含100亿比特,运算速度更达到10微微秒(一千亿分之一秒),比现有的电脑快近100万倍。电脑芯片的不断更新将使电脑更加智能化,同时提高因特网的速度并大大促进电子商务,高清晰电视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在新型的纳米芯片支持下,纳米级电脑包括了所谓超导电脑、化学电脑、光电脑、生物电脑(其中DNA电脑运算速度快,它几天的运算量就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所有计算机问世以来总运算量),量子电脑(其基本元件就是原子和分子),神经电脑(用许多微处理机模仿人脑的神经元结构,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就构成神经电脑,又称为人工大脑)。(三)纳米武器纳米技术的军事应用主要集中在纳米信息系统和纳米攻击系统两大类上。纳米信息系统是指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输、存储、处理和传感系统。目前研制的主要有:1.微型间谍飞行器。只有15厘米长,至少能持续飞行1小时以上,飞行距离可达十几公里。进行侦察、收集情报信息,起一种潜伏哨的作用,以后也可被做得像一只小蜜蜂一般大小。2.袖珍遥控飞机。是一种不足扑克牌大小的遥控飞行装置。机上装有超灵敏感应器,这种传感器不仅可以闻出柴油机排出的废气,而且可以在夜间拍摄清晰的红外照片。它可将所获取的最近情报信息传输到200公里以外的基地。3.“间谍草”。实际上是一种分布式战场微型传感网络,外形看似小草,装有敏感的电子侦察仪、照相机和感应器。4.纳米卫星。利用微电子机械和纳米电子技术制造的惯性检测元件、换能器、射频元件、光学元件、电源系统及各种传感器核心片作为星载设置,可使卫星的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重量小于100克。纳米卫星其实质是一种分布式的卫星结构体系,或布设成局部星团,或布设成分布式星座,这种分布式体系可避免单个卫星失灵后带来的危害,提高航天系统的生存力和灵活性。这种卫星用一枚小型运载火箭一次可以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5.高性能敌我识别器。6.有毒化学战剂报警传感器。纳米攻击系统。这是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智能攻击武器。有所谓微机器人电子失能系统、昆虫平台、“蚂蚁雄兵”、“机器虫”,“蚊子”导弹、“针尖”炸弹(其大小只有针尖的1/5000)。这些微型武器广泛应用于战斗中,将使那些称雄一时令人生畏的重装武器系统被取代,或使它们败在手下。所谓小鱼吃大鱼。这些微型战士按军兵种分类,有所谓微型陆军、微型空军、微型海军(纳米鱼雷、纳米水雷、纳米导弹、纳米炸弹、纳米雷达、水下深潜探测器、无人水面侦察快艇、微型侦察潜艇等)、微型天军。纳米武器由于具有超微型和智能化的明显优势,打击敌方的神经系统必然是纳米武器的首选目标。通过纳米武器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战争威力而使敌方宏观作战体系“突然瘫痪”,以致不得不屈服于微型武器所造成的战争压力。21世纪的战争将是什么样式?战场将出现何种变化?怎样为此进行战争准备?这是事关各国国家总体战略和国防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因此,对21世纪可能发生的战争及战场形态进行科学预测,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谋求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预学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当今迅猛发展的微电子技术。未来的战略竞争将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竞争。(四)纳米工业化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机器——微型机械。这种微机械虽然体积极其微小,但却是“五脏俱全”。它既有大脑(电脑和控制器),又有手脚(传感器和驱动器)和电源。它是机、电、磁、光、化学、电脑、自动控制、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或融合的产物。如用成千上万个非常低廉的细小而极简单的机器人去收割庄稼,有如一大群蝗虫去“收割”一片庄稼,要比使用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快。当地下电缆断了以后,让成千上万个微型机器人沿着电缆爬行,爬到断头时,便举起前脚搭在前端断头上,于是微型机器人便成为连接线,永久留在电缆上。(五)纳米农业(六)纳米医疗和保健系统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使基因组、动物克隆、人造细胞、人造器官、创造生命和攻克癌症顽疾等多个医学领域上取得突破。(七)一个全新的服务行业21世纪,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纳米产品服务行业将会诞生。它将给人类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空间。1. 更精彩的纳米世界电影纳米世界也与宏观及中观世界一样,都存在着各种微观物质的活动。而且,活动的种类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想象,如果人们要看一部病菌和杀菌分子机器人“决斗”的记录片。可以将无数台分子摄像机放入血管中,进行现场转播或拍摄成电影。其真实性则大过现实人们电脑合成的仿生动画片。利用这一纳米电影形式,还可以帮助人们诊断疾病和观察病人治疗的情况。2. 纳米电视21世纪10年代将出现像纸一样薄的由纳米材料构成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这种电视高清晰度、无辐射、耗电低,它的显示材料是由特种的纳米级材料组成;而电视的全部电器是使用纳米元件。3. 纳米新闻素材4. 优美的自然音乐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优美的声音旋律,如鸟鸣、鸡啼;瀑布轰鸣,江河咆哮等。而在微小的纳米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物质的分子和原子运动时所发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5. 纳米光盘出版物一张3寸光盘,可以储存上百万亿个字符。如果使用生物纳米碳管,则储存量更大,可以达到1T(万亿)个字符,相当于1千万本书的字数。6. 饮食业的纳米科学五、结束语纳米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一类纳米材料,因为其体积小,在常温常压下,由于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空间或液体中的,所谓具有飘浮的弥散行为。因此,在使用这类材料时,特别要注意这个飘浮特性,否则会造成对于人类环境和身体的污染、侵害。由于纳米材料很小,小到可以容易地通过各种渠道,如呼吸系统、五官,甚至皮肤的毛囊毛孔进入人体内部,所以它是比空气中粉尘危害更大的污染,不可以掉以轻心,否则也许会出现比癌症、艾滋病、疯牛病等更严重的伤害人类的自然灾害。当然还有其它潜在的危险,如果纳米机器人忘记停止复制怎么办?如果没有某种内在的停止信号,那么灾难是极可能发生的。快速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扩散的速度可以比癌细胞还要快,从而会排挤掉正常的组织,等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就因噎而废食,虽然纳米技术专家们并不排除这些危害,但是专家们都相信是可以应付的。纳米科技将给人类带来无限美好的未来。参 考 文 献1.薛增泉著.纳米科技探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龚建华著.走进纳米世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顾宁,付德刚,张海黔等.纳米技术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赵冬等.纳米技术与纳米武器.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5.李凤生等.纳米/微米复合技术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6.张玉龙等.纳米技术与纳米塑料.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纳米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吸波复合材料主要是应用在飞机,坦克等表面来降低其被探测和摧毁的概率,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吸波复合材料是一类功能复合材料,它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_1]。吸波复合材料是由功能体(吸收剂)和基体组成。当吸波复合材料中的功能体为纳米量级时,吸波复合材料将产生不同于常规材料的吸波性能。在已公开报道的纳米吸波复合材料中,性能比较突出的是美国研制的“超黑粉”纳米吸波复合材料_2J,它实质上就是以纳米石墨为功能体的石墨一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纳米吸波复合材料之所以具有不同寻常的吸波性能是因为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引起的口]。一方面,纳米微粒尺寸为1~100 nm,远小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波长,对电磁波的透过率大大高于常规材料,这就大大降低了电磁波的反射率;另一方面,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微粒大3~4个数量级,对电磁波和红外光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高得多。此外,随着颗粒的细化,颗粒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变得突出,颗粒的界面极化和多重散射成为重要的吸波机制,量子尺寸效应使纳米颗粒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其间隔正处于微波能量范围(10 ~10eV从而形成新的吸波通道_|J。吸波复合材料按其应用形式可分为涂敷型吸波复合材料和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1 涂敷型吸波复合材料纳米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_5。o]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是既有一定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又有一定磁导率和磁损耗的双复介质。它除有电子共振损耗外,还具有铁氧体特有的畴壁共振损耗、磁矩自然共振损耗和粒子共振损耗等特性。其作用机理可概括为铁氧体对电磁波的磁损耗和介电损耗。23(5):796—800.[37] 李华,Bocaz—Beneventi G,Have 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_J],2002,1 9(3):296—297.[38] 熊少祥,李建军,程介克.分析测试学报EJ3,1996,15(3):69—73.将铁氧体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复合而成的纳米复合吸波材料能有效吸收和衰减电磁波和声波,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吸波材料。铁氧体纳米复合材料多层膜在7~17 GHz的频率段内的峰值吸收为一4OdB,小于一lO dB的频宽为2GHz_l 。王国强等人对比了纳米铁氧体/导电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和非纳米铁氧体/导电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8~12 GHz的频段内,纳米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收率均高于非纳米吸波复合材料_1引。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调整材料本身的化学组成、粒径及其分布、粒子形貌及分散性等来提高复合材料损耗特性和降低其密度。美国已研制出一系列薄层状铁氧体吸波复合涂料,并成功应用于F一117A战斗机。纳米金属粉吸波复合材料_l �6�8从金属的电子能级跃迁、原子相对振动的光学波、原子的转动能级和原子磁能级的分析可以看出,具有磁性的金属超细颗粒与电磁波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具备大量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条件_l 。纳米金属粉吸波复合材料具有微波磁导率较高、温度稳定性好(居里温度高达770 K)等突出优点,己得到了广泛应用。纳米金属粉吸波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羰基纳米金属粉复合材料和纳米磁性金属粉复合材料两类。其中羰基纳米金属粉主要包括羰基Fe、羰基Ni和羰基Co等:纳米磁性金属粉主要包括Co、Ni、CoNi和FeNi等。陈利民等人[1副制备了高抗氧化能力的纳米金属吸波复合材料y一(Fe,Ni)。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厘米波和毫米波波段均有较好的吸波性能。法国科学家最新研制成功了一种由CoNi纳米金属合金粉与绝缘层构成的复合材料。将该材料与粘合剂复合而成的吸波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高于5 Q�6�1cm,在50 MHz~50 G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吸波性能 引。纳米有机聚合物吸波复合材料作为功能体的导电聚合物主要包括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其主要的吸波机理是:利用某些具有共轭主链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与掺杂剂进行电荷转移作用来设计其导电结构,实现阻抗匹配和电磁损耗,从而吸收雷达波。将不同种类的无机纳米相与有机聚合物复合可以制成强吸收的电阻损耗型、介电损耗型、磁损耗型纳米吸波复合材料。比如,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能形成一种性能优良的电阻型宽带吸波复合材料。因为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引入到聚合物中不仅可形成导电网络,而且对复合材料有增强作用,比常规的炭黑、石墨填充到聚合物中的吸波性能强得多。结构型纳米吸波复合材料n。 们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既能吸波,又能承载,具有频率宽、效率高、不增加消极重量等优点。目前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主要有两大类:蜂窝夹层型吸波复合材料和层压平板型吸波复合材料口 。。]。下面主要研究作为功能体的结构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纳米SiC吸波复合材料lL2 。SiC功能体具有密度小、耐高温性能好和吸收频带宽等优点,但常规制备的SiC吸收效率较低,不能直接作为吸波复合材料的功能体。因此,必须对SiC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提高其吸收效率。一般采取以下两种处理方法:提高SiC的纯度和对其进行有控制的掺杂。日本利用高纯度的原料,制得了纯度极高的SiC粉体。前苏联曾用掺杂的方法提高了SiC的吸波性能。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层复合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日本用二氧化碳激光法制备出了具有优良吸波性能的Si/C/N 和Si/C/N/O 吸波复合材料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Si/C/N和Si/C/N/O纳米吸波复合材料在毫米波段和厘米波段均有优良的吸波性能。纳米SiC纤维吸波复合材料SiC系列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热膨胀系数低、电阻率可调节等特性和耐高温氧化直径小、易于编织等特点,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剂。由于常规SiC纤维的电阻率分布在10。~10 Q �6�1C1TI的范围内,而其电阻率在10 ~10。Q�6�1C1TI范围内才具备较好的吸波效果。因此,SiC纤维必须用适当的处理来调节其电阻率。一般采用的方法为高温处理法和掺杂异元素法。王 军等人L2 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电阻率连续可调的纳米SiC/Ti复合纤维。将这种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可得到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的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前景展望针对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等性能方面的更高要求,需要首先研制出具有吸波性能的纳米粉体,然后根据具体要求将不同种类的纳米粉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复合以获得最佳吸波性能。在先进复合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隐身又能承载的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是当今吸波复合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层板的研制、介电性能的设计匹配、有“吸、透、散”等功能的夹芯材料的研制与设计及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匹配等。随着先进探测器的相继问世,吸波复合材料必将发展成能兼容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和激光等多波段的吸波复合材料。
二○○七年五月纳米科技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摘要: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陶瓷材料公司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纳米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可以在微观尺度探索人类和世界的奥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纳米技术的不当应用带来的灾难,本文在总结纳米科技的成就基础上运用哲学辨证法思考纳米科技的危害。关键词:纳米科技 哲学反思 解决之道正文1纳米科技及其成就1.1什么是纳米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纳米尺度范围的性能表现在小尺寸效应、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1.2 &nbs工艺陶瓷模具p; 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是指在至100nm纳米材料是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4纳米产业发展趋势(1)信息产业中的纳米技术:信息产业不仅在国外,在我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中国的信息产业创造了gdp5800亿人民币。纳米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应用主要表现在3我眼中的纳米的论文个方面:①网络通讯、宽频带的网络通讯、纳米结构器件、芯片技术以及高清晰度数字显示技术。因为不管通讯、集成还是显示器件,都要原器件,美国已经着手研制,现在有了单电子器件、隧穿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这种器件已经在实验室研制成功,而且可能在2001年进入市场。②光电子器件、分子电子器件、巨磁电子器件,这方面我国还很落后,但是这些原器件转为商品进入市场也还要10年时间,所以,中国要超前15年到20年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③网络通讯的关键纳米器件,如网络通讯中激光、过滤器、谐振器、微电容、微电极等方面,我国的研究水平不落后,在安徽省就有。④压敏电阻、非线性电阻等,可添加氧化锌纳米材料改性。(2)环境产业中的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空气中20纳米以及水中的200纳米污染物的降解是不可替代的技术。要净化环境,必须用纳米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制备成功了一种对甲醛、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能够降解的设备,可使空气中的大于10ppm的有害气体降低到,该设备已进入实用化生产阶段;利用多孔小球组合光催化纳米材料,已成功用于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对苯酚等其它传统技术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近年来,不少公司致力于把光催化等纳米技术移植到水处理产业,用于提高水的质量,已初见成效;采用稀土氧化铈和贵金属纳米组合技术对汽车尾气处理器件的改造效果也很明显;治理淡水湖内藻类引起的污染,最近已在实验室初步研究成功。(3)能源环保中的纳米技术: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合理利用传统能源方面,现在主要是净化剂、助燃剂,它们能使煤充分燃烧,燃烧当中自循环,使硫减少排放,不再需要辅助装置。另外,利用纳米改进汽油、柴油的添加剂已经有了,实际上它是一种液态小分子可燃烧的团簇物质,有助燃、净化作用。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国外进展较快,就是把非可燃气体变成可燃气体。现在国际上主要研发能量转化材料,我国也在做,它包括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热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4)纳米生物医药:这是我国进入wto以后一个最有潜力的领域。目前,国际医药行业面临新的决策,那就是用纳米尺度发展制药业。纳米生物医药就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必要的物质,然后在纳米尺度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药效,这恰恰是我国中医的想法。在提取精华后,用一种很少的骨架,比如人体可吸收的糖、淀粉,使其高效缓释和靶向药物。对传统药物的改进,采用纳米技术可以提高一个档次。(5)纳米新材料:虽然纳米新材料不是最终产品,但是很重要。据美国测算,到21世纪30年代,汽车上40%钢铁和金属材料要被轻质高强材料所代替,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0%,减少co2,排放40%,就这一项,每年就可给美国创造社会效益1000亿美元。此外,还有各种功能材料,玻璃透明度好但份量重,用纳米改进它,使它变轻,使这种材料不仅有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其他功能,还有光的变色、贮光,反射各种紫外线、红外线,光的吸收、贮藏等功能。(6)纳米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是纳米技术切入传统产业、将纳米技术和各个领域技术相结合的最好机遇。首先是家电、轻工、电子行业。合肥美菱集团从1996开始研制纳米冰箱,可折叠的pvc磁性冰箱门封不发霉,用的是抗菌涂料,里面的果盘都采用纳米材料,发展轻工、电子和家用电器可以带动涂料、材料、电子原器件等行业发展;其次是纺织。人造纤维是化纤和纺织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纺织要在进入WTO后能占据有利地位,现在就必须全方位应用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去年关于保温被、保温衣的电视宣传,提到应用了纳米技术,特殊功能的有防静电的、阻燃的等等,把纳米的导电材料组装到里面,可以在11万伏的高压下,把人体屏蔽,在这一方面,纺织行业应用纳米技术形势看好;第三是电力工业。利用纳米技术改造20万伏和11万伏的变压输电瓷瓶,可以全方位提高11万伏的瓷瓶耐电冲击的性能,而且釉不结霜,其它综合性能都很好;第四是建材工业中的油漆和涂料,包括各种陶瓷的釉料、油墨,纳米技术的介入,可以使产品性能升级。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不断研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纳米科技的反思从“纳米牙膏”到“纳米护肤霜”,全球目前已有300多种号称使用纳米技术的产品上市了。纳米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圈。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纳米材料可能的、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却一直心有余悸。早在3年前,就有几份报告让人对“纳米”这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感到迷惑。在2003年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有3个研究小组发表了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毒性的报告。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小组发现碳纳米管会进入小鼠肺泡,形成肉芽瘤,这是肺结核病的典型特征。杜邦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者让老鼠在含有直径为20纳米聚四氟乙烯颗粒的空气中待15分钟,大多数实验鼠在随后4小时内死亡,而另一组大鼠暴露在含直径为120纳米颗粒的空气中,则安然无恙。该研究小组在另一项实验中还发现纳米颗粒能够进入大鼠的嗅球,并迁移到大脑。目前,人们关注的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纳米微粒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管纳米材料毒理的问题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专家都同意需要对纳米科技的潜在风险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专门研究。纳米技术这个名词的发明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德雷斯勒早在1986年出版的《创造的引擎》一书中,就详尽描述了操作原子大小物质的各种纳米技术的现状、未来发展潜力和危险。这样他既激起了人们对纳米技术的兴趣,也让许多人对纳米技术的未来忧心忡忡。“纳米技术的危险性远远高出它的益处。”整个90年代,这种论点一直在科学界中广泛存在。2000年底,《发现》杂志曾评出21世纪20大危险,纳米技术与行星撞地球及全球疫病一道,并列为其中之一。那么,在科学家眼中,纳米技术的危险又在哪里呢?这还得从德雷斯勒说起。在他的书中,德雷斯勒设想过一种叫做“装配工”的纳米机械通过原子的抓取和放置,这种人造的分子大小的纳米机械能够像人体内的蛋白质和酶一样,制造出任何东西,比如电视机和电脑———当然,也包括它们自己。科学家们由此开始担心:这些装配工如果能够听从人的善意指挥,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控制程序出现错误或被人恶意利用,是否会像计算机蠕虫病毒那样无限度自我复制下去,从而覆盖并毁灭整个地球?相关阅读: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碳纳米管化学纪事ChroniclesofCarbonNa...发表于2007-12-1800:41|碳纳米管化学佛山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陶瓷模具纪事八发信人:...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人文科技走进科学科学知识科学新闻科学论文研究纳米技术的科陶瓷材料学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实际上是在——探寻宇宙万物的最终秘密它不是小尺寸的...科技新闻::孩子们眼中的纳米爸爸$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今年刚40岁的王中林博士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系教授,佐治亚理工学纳米科氧化物基金属陶瓷学和...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有哪些科学家展望未来世界关键字:发展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创新科技人们未来服饰未来世界的食品低热量低胆固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纳米科技发展态势和特点_(转) 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技术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台主要的发动机,其作用可使微电子学在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的影响相形见绌,纳米技术将给医学、制造业、材料和信息通信等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此,近几年来,纳米科技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极大青睐,并引发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一、各国竞相出台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 由于纳米技术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将纳米技术的研发作为21世纪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器,相继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计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国家级的纳米技术计划。一些国家虽然没有专项的纳米技术计划,但其他计划中也往往包含了纳米技术相关的研发。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 众所周知,为了抢占纳米科技的先机,美国早在2000年就率先制定了国家级的纳米技术计划(NNI),其宗旨是整合联邦各机构的力量,加强其在开展纳米尺度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开发工作方面的协调。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这标志着纳米技术已成为联邦的重大研发计划,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全面展开。 曰本政府将纳米技术视为“曰本经济复兴”的关键。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4大重点研发领域,并制定了多项措施确保这些领域所需战略资源(人才、资金、设备)的落实。之后,曰本科技界较为彻底地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推进从基础性到实用性的研发,同时跨省厅重点推进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研发。 欧盟在2002~2007年实施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也对纳米技术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该计划将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最优先的领域,有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还力图制定欧洲的纳米技术战略,目前已确定了促进欧洲纳米技术发展的5个关键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势头;加强研发基础设施;从质和量方面扩大人才资源;重视工业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考虑社会因素,趋利避险。另外,包括德国、法国、爱尔兰和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纳米技术研发计划。 (二)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瞄准先机 意识到纳米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纷纷制定纳米科技发展战略。韩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促进纳米技术10年计划》,2002年颁布了新的《促进纳米技术开发法》,随后的2003年又颁布了《纳米技术开发实施规则》。韩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3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提升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水平;到2010年10年计划结束时,韩国纳米技术研发要达到与美国和曰本等领先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5位的行列。 中国台湾自1999年开始,相继制定了《纳米材料尖端研究计划》、《纳米科技研究计划》,这些计划以人才和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追求“学术卓越”和“纳米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意在引领台湾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三) 发展中大国奋力赶超 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势头,也制定了自己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01年7月就发布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并先后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明确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中国在目前和中长期的研发任务,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指导与协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鉴于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浪潮是纳米技术,南非科技部正在制定一项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可望在2005年度执行。印对箕府也通过加大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二、纳米科技研发投入一路攀升 纳米科技已在国际间形成研发热潮,现在无论是富裕的工业化大国还是渴望富裕的工业化中国家,都在对纳米科学、技术与工程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投资迅速增加。据欧盟2004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世界公共投资从1997年的约4亿欧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亿欧元以上。私人的纳米技术研究资金估计为20亿欧元。这说明,全球对纳米技术研发的年投资已达50亿欧元。 美国的公共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曰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曰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而2004年还将增长20%。 在欧洲,根据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对纳米技术的资助每年约达亿美元,有些人估计可达亿美元。另有一些人估计,欧盟各国和欧盟对纳米研究的总投资可能两倍于美国,甚至更高。 中国期望今后5年内中央政府的纳米技术研究支出达到亿美元左右;另外,地方政府也将支出亿~亿美元。中国台湾计划从2002~2007年在纳米技术相关领域中投资6亿美元,每年稳中有增,平均每年达1亿美元。韩国每年的纳米技术投入预计约为亿美元,而新加坡则达亿美元左右。 就纳米科技人均公共支出而言,欧盟25国为欧元,美国为欧元,曰本为欧元。按照计划,美国2006年的纳米技术研发公共投资增加到人均5欧元,曰本2004年增加到8欧元,因此欧盟与美曰之间的差距有增大之势。公共纳米投资占GDP的比例是:欧盟为,美国为,曰本为。 另外,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很多私营企业对纳米技术的投资也快速增加。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投资亿美元,占17%。由于这样的投资水平,基于纳米技术的创新势必将到来。 三、世界各国纳米科技发展各有千秋 各纳米科技强国比较而言,美国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尚无确定的赢家和输家。 (一) 在纳米科技论文方面曰、德、中三国不相上下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的纳米论文统计结果,2000~2002年,共有40 370篇纳米研究论文被《2000~200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和。 2000~2002年纳米研究论文,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3年累计论文数超过10 000篇,几乎占全部论文产出的30%。曰本()、德国()、中国()和法国()列在其后,它们各自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3000篇。而且以上5国2000~2002年每年的纳米论文产出大都超过了1000篇,是纳米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是纳米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增长幅度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纳米论文比例还落后德国2个多百分点,到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曰本接近。 在上述5国之后,英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发表的论文数也较多,各国三年累计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000篇,且每年的论文数排位都可以进入前10名。这5个国家可以列为纳米研究较活跃的国家。 另外,如果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论文量则超过36%,高于美国的。 。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去看下(纳米技术)吧~自己找下这样的论文多参考参考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下面是我整理的纳米材料科技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纳米材料综述
【摘要】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发展、种类、结构特性、目前应用状况和相关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和国际目前的研究水平和投入做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结构
1 引言
著名科学家费曼于1959年所作的《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以“由下而上的方法”出发,提出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设计要求。他说道,“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并预言,“当我们对细微尺寸的物体加以控制的话,将极大得扩充我们获得物性的范围。”[1]
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1982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使人类首次在大气和常温下看见原子,为我们揭示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2]
2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进行精确的观测、识别和控制的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3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微米以下,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物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改用量子力学取代传统力学的观点来描述它的行为,当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纳米时,其粒径虽改变为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则将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为上将产生明显的差异。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四类。其中纳米粉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三类产品的基础。
(1)纳米粉末
纳米粉末又称为超微粉或超细粉,一般指粒度在100纳米以下的粉末或颗粒,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材料。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摔不裂的陶瓷,用于陶瓷发动机等);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
(2)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静电纺丝法是目前制备无机物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3)纳米膜
纳米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如汽车尾气处理)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
(4)纳米块体
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
4 纳米材料的应用
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8]、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
5 纳米材料的前景
纳米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集于一体的新兴科学,主要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和纳米生物学等。纳米材料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21世纪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能源、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21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纳米材料各种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出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器件。通过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对传统产品的改性,增加其高科技含量以及发展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目前已出现可喜的苗头,具备了形成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的基础。纳米材料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大放异彩的明星展现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等各个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其制备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精细化工和医药生产等诸多领域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6 结束语
纳米材料在21世纪高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纳米材料由于其无可挑剔的优越性,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其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促使许多传统产业得到改进。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在部署未来10~15年有关纳米科技研究规划。我国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具有前沿性的科技成果。纳米技术的开发,纳米材料的应用,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参考文献
[1]孙红庆.科技天地―计划与市场探索[M],2001/05
[2]肖建中.材料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43~50.
[3]吴润,谢长生.粉状纳米材料的表面研究进展与展望[J].材料导报.2000,14(10):43~46.
纳米材料与应用
摘要 :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以及它的基本效应,讲解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分析了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中光电转换、热点转换、超级电容器及电池电极的纳米材料;环境净化纳米材料中的光催化、吸附、尾气处理等;较具体的讲述了纳米生物医药材料中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性能 应用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nm=10ˉ9m。纳米材料是指在结构上具有纳米尺度调制特征的材料,纳米尺度一般是指1~100nm。当一种材料的结构进入纳米尺度特征范围时,其某个或某些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纳米尺度和性能的特异变化是纳米材料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
按材质,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非金属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非金属材料又可细分为纳米陶瓷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纳米材料。
悬浮于流体的纳米颗粒可大幅度提高流体的热导率及传热效果,例如在水中添加5%的铜纳米颗粒,热导率可以增大约倍,这对提高冶金工业的热效率有重要意义。纳米颗粒可表现出同质大块物体不同的光学特性,例如宽频带、强吸收、蓝移现象及新的发光现象,从而可用于发光反射材料、光通讯、光储存、光开光、光过滤材料、光导体发光材料、光学非线性元件、吸波隐身材料和红外线传感器等领域。
纳米颗粒在电学性能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独特性。例如纳米金属颗粒在低温下呈现绝缘性,纳米钛酸铅、钛酸钡等颗粒由典型得铁电体变成了顺电体。可以利用纳米颗粒制作导电浆料、绝缘浆料、电极、超导体、量子器件、静电屏蔽材料压敏和非线性电阻及热电和介电材料等。纳米粒子的粒径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很大,表面原子拥有剩余的化学键合力,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表面化学反应活性。新制备的金属粒子接触空气,能进行剧烈氧化反应或发光燃烧(贵金属除外)。
纳米材料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它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可减少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纳米材料在生物学性能也有广泛应用,用纳米颗粒很容易将血样中极少的胎儿细胞分离出来,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并能准确判断胎儿细胞是否有遗传缺陷。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能满足人类发展中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材料已被投放市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中国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合作,将导电性能良好的碳纳米管和高容量的氧化钒编织成多孔的纤维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应用到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上,获得了新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超级电容器。这种超级电容器是非对称的,包含复合材料的阳极和传统的阴极,以及有机的电解质。其中电极薄膜的厚度要比之前的报道高很多,可以达到100微米上,从而使其可以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由于其制备过程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的生产过程近似,研究人员们认为这种新型电容器的可以比较容易地投入大规模生产。同时,他们也相信该项研究成果向同行们展示了纳米复合材料在高能量、高功率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先进碳材料的应用,综合了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做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活性物质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存在的缺点,是满足先进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的新一代碳贮锂材料。具有下列优点:微观结构稳定性好,适合大电流充放电;表观性状相容性好,适合形成稳定的SEI膜;粒子形貌、粒径分布适应性强,适合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适用于先进锂离子电池(液态、聚合物)对下列性能的要求:更高的比能量(体积比、重量比);更高的比功率;更长的循环寿命;更低的使用成本。
应用纳米TiO2泡沫镍金属滤网及甲醛、氨、TVOC吸附改性活性炭等新材料,以及采用惯流风扇取代传统的离心风扇结构,提高空气净化器的性能。光催化泡沫镍金属滤网的特性;镍金属网是用特殊的工艺方式将金属镍制作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金属滤网。它具有:空隙加大,一般大于96%;通透性好,流体通过阻力小;其实际面积比表观面积大很多倍的特性。镍金属网是将纳米级的TiO2以特殊工艺镶嵌在泡沫状镍金属网上,从而将光催化材料的杀菌、除臭、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和镍的超稳定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它有效的解决了其他光催化材料在使用中存在的有效受光面积小、流体和光催化材料接触面积小、气阻大以及因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作用下的强氧化性致使其附着基材易老化和光催化易脱落而使其寿命短的缺陷。活性炭改性工艺及增强性能;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碳物质,它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隙构造,是一种优良的空气中异味吸附剂。
纳米TiO2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废水中有机物更充分地接触,可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它的表面具有更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降息夫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此外,在汽车尾气催化的性能方面以及在空气净化中广泛应用。
常规陶瓷由于气孔、缺陷的影响,存在着低温脆性的缺点,它的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相容性欠佳,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强度和韧性都还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高要求,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纳米陶瓷由于晶粒很小,使材料中的内在气孔或缺陷尺寸大大减少,材料不易造成穿晶断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而晶粒的细化又同时使晶界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晶粒间的滑移,使纳米陶瓷表现出独特的超塑性。许多纳米陶瓷在室温下或较低温度下就可以发生塑性变形。纳米陶瓷的超塑性是其最引入注目的成果。传统的氧化物陶瓷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在临床上已有多方面应用,主要用于制造人工骨、人工足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骨螺钉、人工齿,以及牙种植体、耳听骨修复体等等。
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纳米材料统称为纳米碳材料。在纳米碳材料中主要包括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类金刚石碳等;纳米碳纤维除了具有微米级碳纤维的低密度、高比模量、比强度、高导电性之外,还具有缺陷数量极少、比表面积大、结构致密等特点,这些超常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它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使人工器官、人工骨、人工齿、人工肌腱在强度、硬度、韧性等多方面的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利用纳米碳材料的高效吸附特性,还可以将它用于血液的净化系统,清除某些特定的病毒或成份。
目前,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涉及免疫分析、药物控制释放载体、及介入性诊疗等许多方面。免疫分析作为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在蛋白质、抗原、抗体乃至整个细胞的定量分析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特定的载体上,以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对应于分析对象的免疫亲和分子标识物,将含有分析对象的溶液与载体温育,通过显微技术检测自由载体量,就可以精确地对分析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在免疫分析中,载体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纳米聚合物粒子,尤其是某些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粒子,对非特异性蛋白的吸附量很小,因此已被广泛地作为新型的标记物载体来使用。
近年来,组织工程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在工程化的方法培养组织、器官的过程中,用于细胞种植、生长的支架材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能否使种植的细胞保持活性和增殖能力,是支架材料应用的重要条件。据报道,将甲壳素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胶原蛋白中可以制成一种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与以往的胶原蛋白支架相比,其力学强度得到增强,孔径尺寸增大,表明这种具有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作为细胞生长的三维支架,在力学、生物学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应用潜力。在硬组织修复与替换的研究中,纳米复合材料也开始逐步显示出其优异的性能。用肽分子和两亲化合物的自组装可以得到一种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纤维状支架,这种纳米纤维可以引导羟基磷灰石的矿化,形成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研究发现,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与自然骨中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晶粒的排列结构一致。
参考文献:
[1] 陈飞. 浅谈纳米材料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3)
[2] 张桂芳. 纳米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纳米技术在微机械和包装、食品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并研究预测了纳米技术在未来机械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纳米技术;微机械;机械工业;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的内涵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原子、分子为起点,去设计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2纳米技术的主要内容(1)纳米材料包括制备和表征。在纳米尺度下,物质中电子的放性(量子力学学性质)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将受到尺度大小的影响,如能得到纳米尺度的结构,就可能控制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熔点、磁性、电容甚至颜色。而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份。(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MEMS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4)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3纳米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3.1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应用途径的不断拓宽,微机械的开发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例如,进入人体的医疗机械和管道自动检测装置所需的微型齿轮、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制造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产品,其技术路线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微加工和固态技术,不断将产品微型化;二是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3.1.1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微细加工。日本发那科公司开发的能进行车、铣、磨和电火花加工的多功能微型精密加工车床(FANUCROBO nano Ui型),可实现5轴控制,数控系统最小设定单位是1nm(10-3μm)。该机床设有编码器半闭环控制,还有激光全息式直线移动的全闭环控制。编码器与电机直联,具有每周6 400万个脉冲的分辨率,每个脉冲相当于坐标轴移动0.2 nm,编码器反馈单位为1/3 nm,故跟踪误差在±1/3 nm以内。直线分辨率为1 nm,跟踪误差在±3 nm以内。CNC装置采用FANUC-16i,实现AInano轮廓控制。并用FANUCSERVOMOTORαi伺服电机装上高分辨率检测装置及αi系列伺服放大器,实现了微细加工。(2)微型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微型机器人可以适应精密微细操作,尤其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方面。美国迈特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出一种用于组装纳米制造系统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长度约为5mm。研究人员称,假设能利用纳米制造技术使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其最终的体积不会超过灰尘的微粒。日本三菱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微型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5节闭式连杆机构,以实现手臂的轻量化与高刚性,其动作速度及精度完全可以赶上专用机器人。往复上下方向25 mm,水平方向100 mm的拾取动作,所需时间缩短到0.28 s。另外,通过采用闭式连杆机构与高刚性减速机,实现了比以往机器人高10%的位置重复精度(±5 nm),可适用于精密微细操作。我国在微型机器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媒体报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其操作精度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操作,能够对细胞和染色体进行“手术”,并能在微电子、精密加工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一显身手。(3)微型电机。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西卡塞大学已建立了一所纳米级微型电机实验室,专门研究纳米技术及其超微机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微型电动机,小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博士公司正在研制纳米技术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为人们提供关于汽车上每个零部件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精确信息。当微型传感器探测到速度骤减时,就会自动释放安全气囊。3.1.2采用自组装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生物器件。以分子自组装为基础制造的生物分子器件是一种完全抛弃以硅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将一种蛋白质选作生物芯片,利用蛋白质可制成各种生物分子器件,如开关器件、逻辑电路、存储器、传感器以及蛋白质集成电路等。美国密歇根韦思大学医学院生物分子信息小组,利用细菌视紫红质(简称BR蛋白质)和发光染料分子研制具有电子功能的蛋白质分子集成膜,这是一种可使分子周围的势场得到控制的新型逻辑元件。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也利用BR蛋白质研制模拟人脑联想能力的中心网络和联想式存储装置。(2)纳米分子电动机。美国IBM公司瑞士苏黎士实验室与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DNA能够被用来弯曲直径不及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硅原子构成的“悬臂”。上下弯曲,顶端则粘有单股DNA链。DNA自然形成双螺旋结构,双链被分开后,它们会力图重新组合。当研究人员将带有单股DNA链的“悬臂”置于含有与之对应的单股DNA链的溶液中,这两个链就会自动配对结合在一起,小“悬臂”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开始弯曲。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生物力学技术制造带有纳米级阀门的微型胶囊(纳米分子电动机)。通过控制这种驱动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可以将精确剂量的药物传送到身体的需要部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2纳米技术在包装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采用纳米材科技术对包装机关键零部件(如轴承、齿轮、弹簧等)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寿命。碳纳米管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长度—直径比,可以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是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纤维。目前,用价格低廉的纳米塑料制成的齿轮、陶瓷轴承、纳米陶瓷蚊辊、电雕辊等印刷包装机械零件已走进企业,开始代替金属材料。现代胶印机上应用着很多传感器.如控制飞达纸堆的自动升降、气泵供气时间检测、合压时间检测、空张检测、墨量控制等。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及较强的韧性可用于制造刀具、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密封环、轴承等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蚀性,也可用于制作输送机械和沸腾干燥床关健部件的表面涂层。3.3纳米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纳米SiC、Si3N4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用作红外吸波和透波材料,做成功能性薄膜或纤维。纳米Si3N4非晶块具有从黄光到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也可用于特殊窗口材料,以纳米SiO2做成的光纤对600 nm以上波长光的传输损耗小于10 dB/km,以纳米SiO2和纳米TiO2制成的微米级厚的多层干涉膜,透光性好而反射红外线能力强,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可节省15%的电能。经研究证明,将30~40 nm的TiO2分散到树脂中制成薄膜,成为对400 nm波长以下的光有强烈吸收能力的紫外线吸收材料,可作为食品杀菌袋和保鲜袋最佳原料。纳米S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水处理技术无二次污染,除净度高,其优点是: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其表面;②具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将吸附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掉。这为污水处理量较大的食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介孔固体和介孔复合体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较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由于这种材料较高的孔隙率(孔洞尺寸为2~50 nm)和较高的比表面,因而在吸附、过滤和催化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纯净水、软饮料等膜过滤和杀菌设备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橡胶和塑料是包装和食品机械应用较多的原材料。但通常的橡胶是靠加入炭黑来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制品为黑色,不适宜用在食品机械上。纳米材料的问世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新的纳米改性橡胶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抗老化性能提高3倍,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且色彩艳丽,保色效果优异。普通塑料产量大、应用广、价格低,但性能逊于工程塑料,而工程塑料虽性能优越,但价格高,限制了它在包装和食品机械上的大范围应用。用纳米材料对普通塑料聚丙烯进行改性,达到工程塑料尼龙-6的性能指标,且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可大量采用。4纳米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发展前景(1)机械及汽车工业的滑配原件如:轴承、滑轨上应用纳米陶瓷镀膜能产生超底的磨擦界面,大大减低磨损并能提高负载。(2)塑胶流道的低粘应用:例如T型模、拉丝模、套筒和热胶道,可有效减少积料碳化的产生几率。(3)射出成型时发生的粘模、包封短射、镜面雾化及拖痕均具有革命性的改善,尤其是在滑块及顶针上所展现的干式润滑,更是任何金属所无法表现的优异性。(4)IC封装胶、橡胶及发泡塑料由于具有极高的粘着性,因此必须借助大量脱模剂来帮助脱模,纳米陶瓷的荷叶效应可减少脱模剂的使用及模具清理时间。(5)纳米陶瓷的低摩擦、低沾粘特性使塑胶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精度模具例如薄光板、塑胶镜片、汽车聚光灯罩等模具应用后对产品的不良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5结语综上所述,纳米技术是近十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性与综合性交叉的新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迅猛发展将引发21世纪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商业通讯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五年,用于橡胶产品和油墨生产的碳黑填充料将继续高居纳米材料需求榜首。今后几年,全球纳米材料的需求将以2.7%年增长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 030万t,所以纳米包装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过去,我国机械包装工业的一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大多是依靠进口。纳米技术的出现,将对我国机械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的各个领域,它给机械工业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参考文献1向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2王新林.金属功能材料的几个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1(4)3唐苏亚.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J].微电机,2002(5)4万乃建.21世纪数控技术新面貌[J].机械制造,2001(20)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