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

发布时间: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

还没有填吗可以填

浅谈《日用家当》中的百衲被文化遗产问题

摘 要: 从表面看,《日用家当》没有直接涉及黑人白人冲突问题,只是通过两床被子展示了家庭内部的琐碎争论。但是,通过深层阅读,不难发现关于两条被子的争论事关几个人物角色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对待黑人文化遗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黑人被子文化遗产,分析了《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各人物对继承遗产的不同观念,并阐述了该如何保护本民族遗产。

关键词 :《日用家当》;百衲被;文化遗产

Abstract: On the surface, "Everyday"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black men and white conflict, but through two quilt shows a trivial dispute within the family. However, reading through the deep, difficult to find on the debate concerning two quilts a few characters of identity, as well as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black herita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lack quilt heritage, analyzing the "Grandma's Everyday Use" different ideas for each character inheritance, and explains how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heritage.

Keyword: "Everyday"; Quilt; cultural heritage

《日用家当》描写了一位黑人母亲与其两个女儿对黑人传统文化传承不同态度的故事。艾丽丝・沃克通过描写母女之间的冲突不仅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而且流露出对黑人种族意识日益淡化的困惑。

一、黑人“百衲被”传 统

缝制“百衲被”这种实践活动源自英国和非洲。19世纪90年代以前,居住在新英格兰地区居民为抵御严冬需准备厚实的被子,而当时是买不到现成的被子的,故而缝制“百衲被”便成为一种实际的生活需要。“百衲被”的色彩、图案各异,有的体现了黑人民间的艺术传统,有的反映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艺术,从而跨越了种族、地域和阶级的局限。

对于以沃克为代表的美国黑人作家而言,“百衲被”有着更为巨大的魅力。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弱势文化群体必然受到白人强势文化群体的压抑,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凝聚民族文化传统的东西来增强本民族的亲和力。这个使命最终落在了“百衲被”的身上。沃克的许多作品都清楚地展现了这一主题。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文化传统这个问题而言,《日用家当》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二、不同人物对百衲被文化遗产的观点

小说《日用家当》创作之时正值黑人权力运动蓬勃兴起。美国黑人纷纷对其文化身份进行重新定义。许多黑人希望从非洲故土找寻他们一度失落的文化之根。一时间非洲发型、非洲服饰和非洲语言风靡一时。

然而,这些非洲黑奴的后裔们注意到并传承的仅仅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文化杂交的产物,他们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要传承的应该至少是两份遗产:非洲的和美国的,因而否认其美国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祖先的不敬并由此导致其自我的.残缺不全。在《日用家当》中,沃克正是通过描述母女三人对待以两床“百衲被”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来阐发这一观点的。

具有非洲文化寻根意识的迪伊

当母亲开口叫她“迪伊”时,她马上纠正说:“不对,妈妈,不是‘迪伊’,是万杰萝・李万尼卡・克曼乔!”海尔格・豪尔曾对这个名字进行过专门研究。他指出“Leewanika”是个非洲名字,但并非基库尤语。这种不吻合甚至矛盾现象并非沃克创作上的失误,因为她曾有过东非之旅,对那里的语言文化相当熟悉。笔者认为,沃克这样做是有意的,其目的在于暗示迪伊对非洲文化传统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

她对文化外表而非实质的偏爱还进一步体现她对百衲被的认识。当母亲告诉她自己已经说好要把被子送给麦吉结婚用时,迪伊像挨了蜂蛰般惊叫了起来,她说:“麦吉可不懂这两床被子的价值!她可能会蠢得将它们当成普通被子来使用。”而当母亲问她要这两床被子作何用途时,迪伊的回答是:“把它们挂起来”。可见,在迪伊的眼里,那两床“百衲被”是用来装饰家居、显示个人品味的“艺术品”而并非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日用家当”,这就是迪伊的文化遗产观。

恪守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母亲和麦吉

与迪伊截然不同,在母亲和麦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承继者”的形象,在她们的言行中渗透着可贵的民族文化记忆精神。

母亲虽然没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表现出对民族文化记忆的深刻认识。迪伊讥讽麦吉会将它们当作普通被子来使用,母亲反驳说:“上帝知道这两床被子我留了多久,一直都没有人用它们。我希望她来用!”迪伊接着奚落几年之后麦吉会把被子弄成破烂,母亲说:“破了她会再重新缝,麦吉学会了缝被子。”“用”、“缝”二字恰恰表现了母亲的文化遗产观:“用”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日用而不知”的内在特性和外在使用性,“缝”则体现了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问题,这两点也正是“百衲被”的突出特征。

与母亲相似,麦吉对其民族文化遗产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充分表现在她对“百衲被”意义的理解上。当迪伊坚持要拿走被子时,麦吉说道:“让她拿走吧,妈妈,不用那些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

三、结语

从小说中母亲和麦吉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强有力的民族文化记忆之链,而这凝聚着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记忆之链恰恰是用“日用而不知”的以“百衲被”为代表的日用家当铸造而成的。

在这个时代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个性,以健全的心态迎接多元文化问的碰撞与挑战是每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正确的定位,挖掘能够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心意象”,在保持民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参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衲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嵇 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4(4):59-63.

[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岐.论艾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意识[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4]王晓英.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都名著赏析[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2004.

陈小慰(Xiaowei, Chen),女,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到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访学,并两次获加拿大政府研究奖赴加从事学术研究。任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福建省翻译协会副会长。[1]中文名陈小慰国籍中国代表作品《福建对外宣传翻译问题研究》职称教授在研项目1.《福建对外宣传翻译问题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负责人,2006-20082.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翻译”,第一负责人(另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教改项目2项)担任职务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院长。担任课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高级口译、实用汉译英主要研究兴趣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翻译、商务英语、加拿大文学科研成果出版著译16部;其中独著(译)7部,主编、主译5部,合著(译)4部,发表论文近50篇(均独立完成),其中有近30篇发表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外语研究》、《当代外国文学》、《文艺报》、《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翻译季刊》(香港)、《玛格丽特·劳伦斯评论》(美国)等 CSSCI入选期刊、中外文核心刊物和境外学术刊物上。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代表性著作1.《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万字,独立承担)2.《新编剑桥商务英语难词解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国家一级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64万字,独立承担)3.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第二版 Pass BEC)(初、中、高级三册)兼《高级》同步辅导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三册共99万字,其中《高级》33万字。该成果获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4、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中、高级)(其中背景阅读部分配备译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72万字。除担任主编外,本人独立完成约万字)5、《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30万字,独立承担)。该成果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主编《福建省情词汇表达速译手册》(兼主要作者),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全书208千字,本人完成约100千字)7、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第三版 Success with BEC)(上、中、下三册)兼《中级》同步辅导两作者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三册共165万字, 其中《中级》50万字,本人独立完成约万字。8、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修订版)(中、高级)(其中背景阅读部分配备译文),兼主要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本人独立完成约22万字9、《新编实用翻译教程》(增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40万字,独立承担)[1]代表性译著1.《使女的故事》(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之一),万字,2001年9 月由江苏译林出版社出版。后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天培文化)向译林出版社购买版权,于2002年9月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版(独立承担)2.《上海孤儿》(外国文学最新佳作丛书,万字),江苏译林出版社2002年1月(独立承担)3.《十日谈》(外国文学名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合译,本人承担33万5千字)4.《蓝色虚拟空间》(当代外国文学新作,万字),江苏《译林》杂志社2003第5期(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2004年6月由译林出版社出单行本(当代流行小说名篇丛书)(独立承担)5.《恶魔花园》,新星出版社(国家外文发行事业局),2008(万字,主译加全书审校)代表性论文1. 语义转移规则在修辞翻译中的应用《福建外语》,期合刊 (独立撰写)2. 浅谈合作原则在翻译理解中的作用《外国语》,(独立撰写)3. 视点转换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中国翻译》,(独立撰写)4. "Towards Mother's Role. An Analysis of Change in Hagar’s Character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Margaret Laurence Review, Volume 2-3, 1995, (独立撰写)5. 简评“译文功能理论”《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撰写)6. 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撰写)7. 《残月楼》为何能获总督奖提名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独立撰写)8. 从文化接受角度试析《首席》英译本的得与失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独立承担)9. 发自内心的歌唱──析加拿大华裔作家小说诗歌集《多嘴的麻雀》,《文艺报》,1999年4月29日出版(独立承担)10. 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1. 桥梁的另一端──论翻译影响译语文化《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承担)12. “小说真实”的完美实现──析艾丽斯·蒙罗的“爱的进步”《福州大学学报》(独立撰写)13. 商务词汇翻译中的回译与借用 《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4. 从英语专业8级翻译测试看目前英专学生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5. 从《中国古代风俗一百则》翻译看译文功能决定翻译策略《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独立撰写)16. 石黑一雄和他的“国际化小说”《青春阅读》,2002年第5期(独立撰写)17. 论文学翻译中的作品研究——《使女的故事》翻译谈,香港《翻译季刊》第24期,2002底出版。该刊论文摘要(英文)收入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编辑的半年刊《翻译学摘要》(独立撰写)18. 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评析,《当代外国文学》(独立撰写)19. 网络的双刃剑——析《蓝色虚拟空间》,《译林》,2003年第5期(独立撰写)20. 商务语篇的翻译《中国翻译》, (独立撰写)21. 在学科的交汇点上——读《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4年第3期(独立撰写)22. 通俗文学对译者的挑战《中国翻译》(独立撰写)23. 口译教学中的相关语用链接,《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2005年第2期(独立撰写)24. 当代英美通俗小说的译介与影响,《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独立撰写)25. 论译文用词的与时俱进,《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第3期(独立撰写)26. 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中国翻译》(独立撰写)27. 翻译教学中的软肋及改进方向《上海翻译》(独立撰写)28. 外宣标语口号译文建构的语用修辞分析《福州大学学报》(独立撰写)29. 新版《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语用信息及其双语对照的必要性,《外语研究》(独立撰写)30. 语用与翻译中言语资源的得体利用《中国翻译》(独立撰写)31. 翻译教学中‘守土有责’意识的培养——中式英语遭追捧现象剖析,《上海翻译》,2010年第3期.32. 韦努蒂“异化”理论话语的修辞分析,《中国翻译》,2010年第4期.(该论文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3. 《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的修辞解读,《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34. 论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中国外语》,2011年第3期35. 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东方翻译》,2011(5)8-13 双月刊36、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上海翻译》,2012(1),29-33 双月刊37、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外语研究》,2012(1),91-95 双月刊[1]获奖情况1、1999年获福州大学第二届“十佳青年教职工” 称号,同年荣获中共福建省委教工委、省教委授予福建省“师德之星”称号2、2000-2001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3、2000-2001学年获福州大学优秀教师奖4、2001-2002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5、2002-2003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6、2004-2005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7、《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初、中、高三册)获2006年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8、2006-2007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9、2007年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喜欢你就勇敢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出版社

1. 语言学百问和硕博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2. 语用学大是非与语用翻译学之路,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3. 语用标记价值论的微观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4. 语用标记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 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兼评姜望琪(2005),《上海翻译》,2009年第2期。2. 冗余否定的语用条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3. 模因宿主的元语用意识和模因变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 “非字词”的语用理据和语用条件,《外语学刊》,2007年第1期。5. 从“大哥大”的死到“恐龙”的生——“网络方言”刍议,《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 语用象似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7. 双关的语用机制和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 答问的语用机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9. 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兼评新老格赖斯主义,《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10. 用含糊的标记等级和元语用意识,《外国语》,2005年第1期。11. 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12. 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外语学刊》,2005年第2期。13. 级-二步明示推理及其泛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2署名)。14. 用标记等效值,《中国翻译》,2005年第5期。15. 标记心力-语效组配模式与成功交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6. 控转类-串类语用含糊的策略,《修辞学习》,2005年第5期。17. 用习语标记论——间接式推理模式,《外语研究》,2005年第6期。

中文开本:16K曾用ISSN :1003-3831曾用CN :50-1026/H邮发代号:78-95语种:中文创刊年/曾用名:1980/ 大16开

1. 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2. 比较文化之我见,《读书》,1983年第8期3. 文化的层次分析和系统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 年第1期4. 文化的层次分析和系统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 年第1期5. 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崇二的心理定势,《四川外语学院学 报》,1990年第 2期6. 呼唤比较文化的新局面,《外国语》,1991年第4期7. 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深圳大学学报》,1994年第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4年第5期转载8. 试论中国人的隐私,《深圳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9. 水向高处流,《今日东方》创刊号,199610. 中国历史文化,载《英汉翻译类典》,重庆出版社,199711. Chinese Privacy,载《跨文化交际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2. 《跨文化交际研究》序,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13.《比较文化的新局面》,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3期转载14.《麦克卢汉的遗产--超越现代思维定势的后现代思维》,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二期转载。15. 《和而不同息纷争--全球化与进程中的文化调适》,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16. 《比较文化研究的新局面--评国内首批跨文化交际学专著》,载《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7.《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思想述评》,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18.《麦克卢汉在中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9.《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现代传播2000年第6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地址

地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四川外国语大学(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川外,始建于1950年,位于中国中央直辖市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中国八大传统外语高等学府之一,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四川外国语大学现在发展成一所外国语语种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培养高端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是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2013年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四川外国语大学位列全国第三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是世界法语大学协会(AUF)中国会员中唯一的正式会员单位;是外交部、教育部和国家安全部录取公务员的全国八个考点之一;同时也是重庆市大学联盟六大创始学校之一。

中文开本:16K曾用ISSN :1003-3831曾用CN :50-1026/H邮发代号:78-95语种:中文创刊年/曾用名:1980/ 大16开

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708 865 265 等车可以

你说的是重庆的四川外语学院吧~?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川外”(SISU),始建于1950年4月,是在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创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四川外语学院等五个发展时期。郭沫若亲笔题写“四川外语学院”校名。学校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坐落在嘉陵江畔、歌乐山麓,占地1000余亩,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专业单一的俄语专科学校发展成为拥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和翻译、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语种和专业,包括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9个系部(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2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国家级考试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建校以来,为国家已培养8万余名高级涉外人才,许多校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及所在单位的精英或骨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现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65%,多数教师曾在国外讲学、进修或研习。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一批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执教。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建设课程与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古巴、埃及等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兄弟院校在师资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校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是外语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著、词典、译著和教材;部分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教育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CSSCI、SSCI、A&HCI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学校图书馆藏有外国语言文学原版图书、语言类工具书等各类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种。学校拥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努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社版

1.专著 Style and Rhetoric of Short Narrative Fiction: Covert Progressions Behind Overt Plots, 唯一作者,纽约和伦敦Routledge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唯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11年重印。《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13第4次印刷。《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唯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7年第3版第3次印刷。《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唯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7年第5次印刷。《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申丹、王丽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13年第3次印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译著《解读叙事》(J.希利斯·米勒著),唯一译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004年第3次印刷。《当代叙事理论指南》(詹姆斯·费伦、彼得·J.拉宾诺维茨主编),申丹等六位译者合译(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编著《西方文体学的新发展》,主编(三万字导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011年重印。《欧美文学论丛:欧美文论研究》,申丹、秦海英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新叙事理论译丛”(共七部译著),译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011。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参考书和论文集中共发表论文约170篇(包括导读、书评等),其中有三十余篇期刊论文被国际权威索引A&HCI检索,在国内发表的论文有七十余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在国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包括:美国Narrative(叙事研究顶级期刊)5 篇欧美Poetics Today(诗学理论研究顶级期刊)3 篇(其中1篇为合著,第1作者)美国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19世纪文学顶级期刊)1 篇欧洲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文学语义学研究顶级期刊)3 篇美国Style(文体研究顶级期刊)6 篇(其中1篇与学生合著,第2作者)英国Language and Literature(文体研究并列顶级期刊)4 篇(其中2篇与学生合著,第2作者)欧洲English Studies: A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 篇加拿大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1 篇美国Journal of Narrative Technique 1 篇美国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 1 篇欧洲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国际译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会刊)7 篇欧洲Poetics 1 篇美国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1 篇英国Comparative Critical Studies 1 篇(两人合著,第1作者)在国外重要期刊、权威参考书和论文集中共发表论文50余篇,以下是其中的大部分:Dan Shen,“Implied Author, Authorial Audience, and Context: Form and History in Neo-Aristotelian Rhetorical Theory”Narrative Vol. 21, No. 2 (2013): Shen, “Covert Progression Behind Plot Development: Katherine Mansfield’s ‘The Fly’.” Poetics Today Vol. 34, (2013): Shen, “Stylistics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 21, (2012,创刊20周年纪念刊): 93-105. Dan Shen, “Language Peculiarities and Challenges to Universal Narrative Poetics.” In Analyzing World Fiction: New Horizons in Narrative Theory, edited by Frederick Luis Aldama.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1, Shen, “Neo-Aristotelian Rhetorical Narrative Study: Need for Integrating Style, Context and Intertext.” Style Vol. 45, (2011): 576-597. Dan Shen, “What is the Implied Author?”Style Vol. 45, No. 1 (2011): Shen, “Unreliability.”Living Handbook of Narratology, edited by Peter Huhn et. al. Hamburg: Hamburg Univeristy Press, Shen, “Implied Author, 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Subtext of ‘Desiree’s Baby’.” Poetics Today Vo. 31, (2010): 285-312. Dan Shen, “The Stylistics of Narrative Fiction.” In Language and Style, edited by Dan McIntyre and Beatrix Busse. Hampshire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ian, 2010, Shen, “‘Overall- Extended Close Reading’ and Subtexts of Short Stories.”English Studies: A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 91, (2010): Shen, “Non-ironic Turning Ironic Contextually: Multiple Context- Determined Irony in ‘The Story of an Hour’.”JLS: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 (2009): Shen, “Edgar Allan Poe’s Aesthetic Theory, The Insanity Debate, and Ethically-Oriented Dynamics of ‘The Tell-Tale Heart.’”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Vo. 63, (2008): 321-345. Dan Shen, “Review: Text World Theory: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Vol. 37, (2008): Shen and Dejin Xu, “Intratextuality, Intertextuality, and Extratextuality: Unreliability in Autobiography versus Fiction.” Poetics Today , (2007): Shen, “Internal Contrast and Double Decoding: Transitivity in Hughes’s ‘On the Road.’” JLS: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Vol. 36, (2007): Shen, “Booth’s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and China’s Critical Context.” Narrative Vol. 15, No. 2 (2007): Shen, “Subverting Surface and Doubling Irony: Subtexts of Mansfield’s ‘Revelations’ and Others.” English Studies: A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 87, (2006): 191-209. Dan Shen and Xiaoyi Zhou,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China: Reception, Influence and Resistance.” Comparative Critical Studies Vol. 3, (2006): 139-155..Dan Shen, “How Stylisticians Draw on Narratology: Approach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tyle Vol. 39, No. 4 (2005): 381-395. Dan Shen, “Story-Discourse Distinctio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 Ed. David Herman et. al. London & New York, Routldege, 2005, Shen, “Why Contextual and Formal Narratologies Need Each Other.” JNT: Journal of Narrative Theory , (2005): 141-171. Dan Shen, “What Narratology and Stylistics Can Do for Each Other.” InA Companion to Narrative Theory, edited by James Phelan and Peter J. Rabinowitz. Oxford: Blackwell, 2005, 136– Shen, “Broadening the Horizon: On J. Hillis Miller’s Ananarratology.” Provocations to Reading, edited by Barbara Cohen and Dragan Kujundzic.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5, Ji and Dan Shen, “Transitivity and Mental Transformation: Sheila Watson’s The Double Hook.”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No. 4 (2004): Shen, “What Do Temporal Antinomies Do to the Story-Discourse Distinction?: A Reply to Brian Richardson’s Response.”Narrative , (2003): Shen, “Difference Behind Similarity: Focalization in Third-Person Center of Consciousness and First-Person Retrospective Narration.” In Acts of Narrative, edited by Carol Jacobs and Henry Sussma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Shen, “The Future of Literary Theories: Exclusion, Complementarity, Pluralism.” 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Vol. 33, No. 3-4 (2002): Feng and Dan Shen, “The Play off the Stage: The Writer-Reader Relationship in Drama.”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No. 1 (2001): Shen, “Traveling Theory: A Twisting Movement.” In In Search of a New Alphabet, edited by Harald Hendrix et. al.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6, Shen, “Defense and Challenge: 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Vol. 10, No. 3 (2002): Shen, “Narrative, Reality, and Narrator as Construct: Reflections on Genette’s Narration.” Narrative Vol. 9, (2001): Shen, “Breaking Conventional Barriers: Transgressions of Modes of Focalization.” In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Perspective, edited by Willie van Peer and Seymour Chatman. New York: SUNY Press, 2001, Shen, “Review: Semiotics and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 (1996): 53-57. Dan Shen, “Syntax and Literary Signific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Realistic Fiction.”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Vol. 38, (1992): Shen, “On the Transference of Modes of Speech from Chinese Narrative Fiction into 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 (1991): Shen, “The Distorting Medium: Discourse in the Realistic Novel.” Journal of Narrative Technique , (1991): Shen, “Unreliabil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Style Vol. 23, No. 2 (1989): 300- Shen, “Literalism: NON ‘formal-equivalence’.”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Vol. 35, No. 4 (1989): Shen, “Stylistics, Objectivity, and Convention.”Poetics , (1988): 221-238. Dan Shen, “On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Intentional Illogicali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Fiction.”Style Vol. 22, (1988): Shen, “O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Narrative Fiction.”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 (1988): Shen, “Fidelity Versus Pragmatism.”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Vol. 31, (1985): 134-137.国内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论文包括: 《外国文学评论》14 篇《外语教学与研究》13 篇(其中2篇为合著,第2作者)《国外文学》10 篇《外国文学》7 篇《外国文学研究》4 篇《当代外国文学》1 篇《外国语》2 篇《中国翻译》2 篇《中国外语》2 篇《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5 篇《外语与外语教学》9 篇(其中3篇为合著,第2作者)《江汉论坛》1 篇《江西社会科学》4 篇发表于其他核心期刊的论文:《外国语文》(《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5 篇(其中2篇为合著,第2作者) 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大会主旨发言,其中三次(均为唯一非西方的特邀主旨报告):2013年欧洲叙事学协会(ENN)第三届年会,主旨报告题目“Contextualized Poetics and Contextualized Rhetoric: Consolidation or Subversion?”2011年PALA(Poetics an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年会,主旨报告题目“How to Uncover Narrative Subtext in Stylistic Analysis”。2009年德国弗莱堡大学“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udies”国际研讨会,主旨报告题目“How to Make Linguistics More Helpful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rrative Fiction”。

学外语当然到川外啊,海洋大学是什么烂校。听都没听说过。学外语当然去外语类学校学习,去什么农业类学校你觉得有什么意思啊。

陈小慰(Xiaowei, Chen),女,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到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访学,并两次获加拿大政府研究奖赴加从事学术研究。任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福建省翻译协会副会长。[1]中文名陈小慰国籍中国代表作品《福建对外宣传翻译问题研究》职称教授在研项目1.《福建对外宣传翻译问题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负责人,2006-20082.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翻译”,第一负责人(另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项,教改项目2项)担任职务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院长。担任课程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高级口译、实用汉译英主要研究兴趣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翻译、商务英语、加拿大文学科研成果出版著译16部;其中独著(译)7部,主编、主译5部,合著(译)4部,发表论文近50篇(均独立完成),其中有近30篇发表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外语研究》、《当代外国文学》、《文艺报》、《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翻译季刊》(香港)、《玛格丽特·劳伦斯评论》(美国)等 CSSCI入选期刊、中外文核心刊物和境外学术刊物上。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代表性著作1.《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万字,独立承担)2.《新编剑桥商务英语难词解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国家一级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64万字,独立承担)3.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第二版 Pass BEC)(初、中、高级三册)兼《高级》同步辅导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三册共99万字,其中《高级》33万字。该成果获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4、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中、高级)(其中背景阅读部分配备译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72万字。除担任主编外,本人独立完成约万字)5、《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30万字,独立承担)。该成果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主编《福建省情词汇表达速译手册》(兼主要作者),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全书208千字,本人完成约100千字)7、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第三版 Success with BEC)(上、中、下三册)兼《中级》同步辅导两作者之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三册共165万字, 其中《中级》50万字,本人独立完成约万字。8、主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修订版)(中、高级)(其中背景阅读部分配备译文),兼主要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本人独立完成约22万字9、《新编实用翻译教程》(增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40万字,独立承担)[1]代表性译著1.《使女的故事》(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之一),万字,2001年9 月由江苏译林出版社出版。后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天培文化)向译林出版社购买版权,于2002年9月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版(独立承担)2.《上海孤儿》(外国文学最新佳作丛书,万字),江苏译林出版社2002年1月(独立承担)3.《十日谈》(外国文学名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合译,本人承担33万5千字)4.《蓝色虚拟空间》(当代外国文学新作,万字),江苏《译林》杂志社2003第5期(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2004年6月由译林出版社出单行本(当代流行小说名篇丛书)(独立承担)5.《恶魔花园》,新星出版社(国家外文发行事业局),2008(万字,主译加全书审校)代表性论文1. 语义转移规则在修辞翻译中的应用《福建外语》,期合刊 (独立撰写)2. 浅谈合作原则在翻译理解中的作用《外国语》,(独立撰写)3. 视点转换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中国翻译》,(独立撰写)4. "Towards Mother's Role. An Analysis of Change in Hagar’s Character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Margaret Laurence Review, Volume 2-3, 1995, (独立撰写)5. 简评“译文功能理论”《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撰写)6. 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撰写)7. 《残月楼》为何能获总督奖提名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独立撰写)8. 从文化接受角度试析《首席》英译本的得与失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独立承担)9. 发自内心的歌唱──析加拿大华裔作家小说诗歌集《多嘴的麻雀》,《文艺报》,1999年4月29日出版(独立承担)10. 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1. 桥梁的另一端──论翻译影响译语文化《上海科技翻译》(独立承担)12. “小说真实”的完美实现──析艾丽斯·蒙罗的“爱的进步”《福州大学学报》(独立撰写)13. 商务词汇翻译中的回译与借用 《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4. 从英语专业8级翻译测试看目前英专学生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中国翻译》,(独立撰写)15. 从《中国古代风俗一百则》翻译看译文功能决定翻译策略《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独立撰写)16. 石黑一雄和他的“国际化小说”《青春阅读》,2002年第5期(独立撰写)17. 论文学翻译中的作品研究——《使女的故事》翻译谈,香港《翻译季刊》第24期,2002底出版。该刊论文摘要(英文)收入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编辑的半年刊《翻译学摘要》(独立撰写)18. 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评析,《当代外国文学》(独立撰写)19. 网络的双刃剑——析《蓝色虚拟空间》,《译林》,2003年第5期(独立撰写)20. 商务语篇的翻译《中国翻译》, (独立撰写)21. 在学科的交汇点上——读《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4年第3期(独立撰写)22. 通俗文学对译者的挑战《中国翻译》(独立撰写)23. 口译教学中的相关语用链接,《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2005年第2期(独立撰写)24. 当代英美通俗小说的译介与影响,《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独立撰写)25. 论译文用词的与时俱进,《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第3期(独立撰写)26. 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中国翻译》(独立撰写)27. 翻译教学中的软肋及改进方向《上海翻译》(独立撰写)28. 外宣标语口号译文建构的语用修辞分析《福州大学学报》(独立撰写)29. 新版《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语用信息及其双语对照的必要性,《外语研究》(独立撰写)30. 语用与翻译中言语资源的得体利用《中国翻译》(独立撰写)31. 翻译教学中‘守土有责’意识的培养——中式英语遭追捧现象剖析,《上海翻译》,2010年第3期.32. 韦努蒂“异化”理论话语的修辞分析,《中国翻译》,2010年第4期.(该论文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3. 《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的修辞解读,《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34. 论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中国外语》,2011年第3期35. 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东方翻译》,2011(5)8-13 双月刊36、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上海翻译》,2012(1),29-33 双月刊37、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外语研究》,2012(1),91-95 双月刊[1]获奖情况1、1999年获福州大学第二届“十佳青年教职工” 称号,同年荣获中共福建省委教工委、省教委授予福建省“师德之星”称号2、2000-2001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3、2000-2001学年获福州大学优秀教师奖4、2001-2002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5、2002-2003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6、2004-2005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7、《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初、中、高三册)获2006年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8、2006-2007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9、2007年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您好 这里有呢 您下载使用吧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出版社

英汉比喻喻体的趋同性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3)爱情的琥珀:情爱的生灵——《荆棘鸟》中梅吉与拉尔夫的性爱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ISSN1672-366X 2008(01)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5)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5)“错过”之美——解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家ISSN(06)倔强的“情人”——评析福克纳作品《我弥留之际》的艺术特色 电影文学ISSN(14)“彝族文化旅游英语”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探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 (04)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多元文化课程“彝族文化旅游英语”教材开发的有机整合 《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 (3)试探英语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心理及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ISSN(8)外语教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探讨ISSN(03)外语教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探索ISSN(04)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06论宋词的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实践——以《江城子》的两个译本为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3)汉英文化中的面子及礼貌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7)SPSS软件在成绩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云南财贸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ISSN (02)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艺术类学生的英语个性化学习研究 科教文汇(下旬刊) ISSN (09)打破沉默,倾诉心声——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萨莉·摩根的《我的位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2)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eacher Feedback to Student Writing in EFL Journal of Culture &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SN 1549-571X 2008(05)大学英语教学心理互动的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1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教师角色的期待 中国电力教育ISSN .1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ISSN1004-3926 CN51-1671/C 2008年11月总第207期译者忠实对象的多元互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试论多译本读者的“理解困惑”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ISSN(S1)大学英语学习环境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语言与想象力----解读克里斯蒂娜.斯特德, 外语学刊 英语精读课堂合作学习质量探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1)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国成人教育 ISSN(02)英语精读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中国成人教育 ISSN(10)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8)高校英语精读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 中国成人教育 ISSN(16)灿如星辰 淡若初荷 当代电视 ISSN (01)对影视剧片名翻译地域文化差异的思考 电影文学ISSN(13)论金融翻译中的金融安全意识问题 西南金融 ISSN(03)论金融文献的特点与翻译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7)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职业时空 2008(7)“这”“那”类的预指现象 山东文学 2008(7)法律翻译与法律意识 理论与改革 2008(5)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标准与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校准综述 山花 2008(10)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职业时空 ISSN(07)爱伦·坡短篇小说“丽姬娅”的不可靠叙述 世界文学评论 ISSN 2008(01)唐传奇的异国丰姿---再品《源氏物语》 中国教育科学学报 2008(10)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性思维应用于大学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科技信息ISSN(08)从认知视角分析“母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ISSN(06)基于CSSCI认知语言学2000——2006年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教学与思政心理研究人文社科版) ISSN .06从象似性角度分析英汉结构差异 科技信息 ISSN(28)日本的祭祀道具 日语知识 ISSN(09)《“序、破、急”的汉日词义探讨》 《时代文学》 2008年11月(下半月)总第144期从学生角度谈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ISSN (05)笔端蕴秀 彰显青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12)浅谈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与市场 ISSN(05)在表象的背后——多丽丝·莱辛和她的《相互之间》 名作欣赏 ISSN(11)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理性与感性的痛苦纠缠——《荆棘鸟》爱情主角命运悲剧解读 作家ISSN(02)是什么让普通人也可能成为杀人凶手——对小说《按钮,按钮》的现代性解读 文教资料 ISSN(25)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最大的悲剧——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新解读 文教资料 ISSN(10)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休吉》的主题分析 作家ISSN(20)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解读艾达·坎布雷特的创作历程 作家ISSN(08)19C末20C初澳洲殖民时期伟大而大胆的女性作家—艾达·坎布雷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12言语交际的控制实质与方式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ISBN978-7-5601-3829-9 2008(3)从课程设计角度反思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 网络财富 ISSN (10)超越禁忌的女权主义作家——解读简·德万尼小说中的性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6)日汉敬语体系的比较——从语法表现和使用意识的角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ISSN(01)多丽丝·皮金顿的《沿着防兔篱笆》之解读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对语用迁移作用的重新思考 Sino-USEnglish Teaching 2008(7)英语修辞格的语言美探析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 Repetition and Its Rhetorical Functions in English Functions in English Journal of Culture &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SN 1549-571X 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澳大利亚土著文学的棋手----评述澳洲土著女作家凯斯.沃克的创作生涯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下半月>ISSN (10)“实现我自己的平静”—评澳大利亚女作家巴巴拉.汗拉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从镜像阶段到成熟女性—析《The Frangipani Gardens》中路.芒德认知女性社会地位的过程 山花(下半月)ISSN(12)从关联理论看话题突转幽默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4)埃莉诺·达克的创作之路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另类致敬――评小说《时时刻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词汇教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1)培养学生听说谢交际能力策略探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瑞奇“快照”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2)利用课堂讲授培养英文写作意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ISSN1671-489X 2008(1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国市场 ISSN(39)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综述 山 花 ISSN(10)反思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26)时间维度上情景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教学与管理 ISSN(18)元认知策略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3)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导报ISSN1674-098X 2008(36)略论高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31)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师德师风 《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教育卷 2008年(4)学分制下地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1004-3926 39600英文广告语言特色浅析 科教文汇(中旬刊) ISSN (06)辨析「越える」「越す」「凌ぐ」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辑 ISBN 978-7-5601-3829-9 39600及物性动词-小品词结构的语序问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对CSSCI收录的三所师范高校语言文学论文的定量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教育教学与思政心理研究人文社科版) ISSN .06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看“眼睛”的词义延伸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ISSN (02)标新立异永远是文学的精神景观——从《卡迪什》看艾伦·金斯伯格诗歌的创新精神 名作欣赏 ISSN(10)女性 人性——浅析《风暴眼》女主人翁亨特太太的个性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1)Mahony's Personality and His Tragedy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155167 39722

1.《“四库总目学”史研究》 (陈晓华),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2.《<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 《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陈晓华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 《<华阳国志>研究》(陈晓华等),巴蜀书社,2008年版。 1.《卢作孚与北碚的教育建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合刊。2.《试论古代巴人的音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3.《从<华阳国志>看常璩的民本思想》,《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8月版。4.《卢作孚的乡村教育思想》,《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5.《论卢作孚在北碚峡防局的廉政建设》,《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2作者)。6.《历代整理与研究〈华阳国志〉综述》,《古籍研究》,2001年第4期。7.《前无古人的采风壮举——记〈西南采风录〉及其编者刘兆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2期。8.《闻一多、朱自清两篇珍贵手稿》,《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9.《一部宣扬大一统的地方史志——评〈华阳国志〉》,《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10.《二十世纪“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1期。11.《陈垣与<四库全书>》,《图书馆杂志》,2002第3期。12.《论卢作孚的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二作者)。13.《陈垣开设史源学实习课的启示》,《光明日报》,2002年5月18(第2作者)。14.《“四库总目学”的构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新论》,《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9期。15.《〈华阳国志〉史学思想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16.《禁书书目编纂考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专刊。17.《世纪断想——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第2作者)。18.《是丰富多彩还是无可记述——记周少川<元代史学思想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19.《<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20.《“总目学“史研究论纲》,《历史文献研究》,第24辑。21.《四库禁书书目源流考》,《江淮论坛》,2005年第4期。22. 《论<郑堂读书记>史学评论的特点》,《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23. 《章学诚与<四库全书>》,《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24. 《“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第4期。25.《清代朱子学的命运》,《朱子学刊》,2006年第12期。26. 《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思考》,《历史教学》,2007年第2期。27. 《续〈四库全书〉之〈郑堂读书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8.《读<四库全书总目>》,《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29.论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的考据方法,《文献》,2008年第1期。30. 论《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4期。31. 《论乾隆朝四库修书的失载》,《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32. 《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论纲》,《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33. 《朱筠与四库修书》,《历史文献研究》27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4. 钱谦益论书画——以《绛云楼题跋》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2008年第5期。35. 《自我他者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载《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会议论文)。36. 苏轼论书法——以《东坡题跋》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2009年第9期。37.《论<四库全书总目>补撰书目的史学价值》,《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38.《<四库全书总目>论书法》,《美术观察》2010年第10期。39.《论政府在构建世界城市中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文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出版。40.从《绛云楼题跋》看钱谦益对禅的皈依,《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41. 全球史视野下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42. 国图所藏五部陈垣批注史籍,《文献》,2011年第3期。43.《元明清中西互动刍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44.《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及其辨证思想》,《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45《四库馆臣论西学——文明碰撞与冲突的抉择》,《光明日报》2012年3月22日第11版。46.《中西互动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47.《论破山禅师》,黄夏年编《中国禅学研究》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版。48.《论<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编撰》(《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7期转载),《全球史评论》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49.《纪昀与狄德罗》,《文史知识》2013年第7期。 1.《庄子 众人皆醉我独醒》,《北京晨报》, 2007年3月4日 第3141 第14版。2.《司马迁 隐忍立言终成史家绝唱》,《北京晨报》,2007年4月1日 第3169 第14版。3.《〈世说新语〉 八卦亦可风雅如斯》,《北京晨报》,2007年4月15日 第3183第14版。4.《〈山海经〉荒诞之中呈现历史》, 《北京晨报》,2007年9月2日 第3323第14版。5.《〈菜根谭〉 平淡之处有真谛》,《北京晨报》,2007年9月23日 第3344 第14版。6.《〈儒林外史〉 人格比富贵可贵》,《北京晨报》,2007年11月11日 第3393期 第14 版。7.《期东山再起 不妨终南捷径》,《北京晨报》,2007年1月21日第3099第14版。8.《作新朝之臣 又为故主悲 钱谦益反复中不灭士人节气》,《北京晨报》,2008年1月6日第3449第14版。

周志明,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教育厅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长期从事温度计量、电气测量等课程教学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参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发行教材《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及《常用电测仪器仪表》和《质量技术监督行业技术工人考核培训大纲》。万虹,男,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连续五年被聘为四川省中专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学科组长。先后担任中专和大专《技术物理》、《质量计量》、《电工电子技术》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二十多次分别获省、市、局、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连续多年教学质量A等。多篇学术著作分别在中国计量出版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和出版。参编乐山市中专物理学会中专能力测试教材和校内中专函授专业课教材等。熊伟,男,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质量检验部主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2003年曾下派凉山州冕宁县担任县长助理。担任食品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多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于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变为学生的内在行为,成效显著。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参编有《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专)、《化工产品质量检验》(高校)、《分析化学》(高校)等教材。范跃,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担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产品质量检验》等多门专业课及基础课的教学工作30余年,主持食化质检教研室工作多年,同时担任全国首批职业资格技能考评员。专业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和“优秀教师”。主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两本教材,参编学校多门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大纲。邓鹏飚,男,毕业于燕山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机电检测部主任。先后担任《仪器零件》、《公差与配合》、《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数字测量仪表》、《电力与拖动技术》、《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三德先进个人”。参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显示测量仪表》,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篇,在校内学术征文比赛中两次获得二等奖。2008年获得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工考评员资格。杨平,男,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实验实训部主任,省重点专业带头人,检测技术类职业工种考评员,参与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考评若干次。担任《力学测量技术》、《自动控制》、《建筑质检》、《质量管理》、《机电技术》、《水泥生产技术》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创新人才”。先后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校内发表论文数篇。参编高职教材《力学计量》,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课题4项。徐学军,男,数学高级讲师,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教育科学研究处处长。从教以来长期承担学校高职、中职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获得多次优秀,数次获得学校教师技能竞赛奖励,参加编写的高职院校教材《高等数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质量统计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在全国发行,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陶泽蓉,女,物理高级讲师,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1年在中国计量学院全日制继续培训学习,现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学生处副处长,负责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教以来长期承担学校高职、中职物理、电工、电子、数字电路、压力计量、流量计量、计量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十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获得多次A等;连续担任十三年班主任工作,在全校任何形式或活动中都表现十分突出,多次评选为优秀班级,学生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之后从事了三年实验室管理,人员、物品管理有序,实践性教学活动效率大大提高。撰写论文“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在西南大学《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发表,论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乐山师院学报发表,并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座右铭: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廖艳,女,1970年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热电方向的计量测试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负责。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荣誉。04年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08年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及教改活动,获奖情况:两届教学优质课竞赛的二等奖; 第七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探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6年度德育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教学之余,笔耕不缀,,在校刊和省级刊物《当代职校生》和国家级刊物《现代教育报》发表多篇文章。座右铭:天道酬勤。个人爱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罗时淼,男,1983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在工厂期间,有十四年机械设计、制造、标准化和设备管理的经验,任技术科长。1997年我参与研制的MC-60陶瓷压砖机获峨眉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主要从事《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机械制造工艺学》、《传感器》课程教学。我牢记大学老师魏福基对我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争做学生的榜样。参编高等学校教材《机械产品质量检验》、《传感器》;论文《班主任工作探索》2001年川南中专学生工作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担任班主任9年,理化981班2001年获“乐山市先进班集体”称号。在工厂里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学校,三次评为优秀教师,三次优秀班主任。唐雁翎,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先后担任大专、中专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先后承担《应用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拖动》、《电工装配》等大、中专课程。主持机电产品质检教研室工作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后通过国家高级电工技能考试和国家高级电磁计量检定工考试,并获得相应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先后三篇学术文章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学校《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发表。独立编著《电工电子》中专函授教材。骆权如,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担任《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压力计量》、《容量与密度计量》、《物理》、《压力容器技术与安全》、《数学》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0多年,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计量与测试技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两篇,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多篇。2008年获得压力与真空考评员资格。程军,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公共综合部主任,四川省教育厅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参加工作以来一致从事中专,高职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多次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两篇,在校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参与教改课题一项。谢登平,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从1981年起从事教师工作至今,教授的课程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抽样检验技术》。多年从事高考辅导和质量工程师考前培训的教学工作,多次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生中赢得良好口碑。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多篇学术论文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参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发行教材《抽样检验技术》。近几年的突出教学成绩有:2004年所教学的班级为学校取得了2004年西华大学下属八所二级学院的专升本考试录取排名第一名。2005年获四川省质量技术都督学校第三届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6年所培训考生质量工程师考试合格率达,比全省平均合格率高出30多个百分点。徐安国,男,毕业于西南大学,大学本科,理学学士,高级讲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多次被学校评为 “先进教师” 和“优秀班主任” ,获学校《电子课件》比赛二等奖(无一等奖)。长期担任《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技术物理》、《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的书《数理化重点知识与考试》、《高中物理疑难解析》,分别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编写有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徐军,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数理教研室主任,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中专和高职教育《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乐山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年十佳”光荣称号。曾多年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优秀)。参编了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发行的《高等数学》教材。瞿艾媛,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过高中,中专和高职的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能力强,效果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了《高职外语教学中教师激励策略的应用》,《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性教学模式转换》等文章,在校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游桂先,女,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先进教师” 、“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 , 获“优秀教案”奖。长期担任《高中数学》、《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经济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的书《高中数学疑难解析》由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编写了《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游敏,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级讲师。担任《语文》、《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青春期心理健康》等多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师生好评。先后获“学校首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等光荣称号。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四篇,在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征文中多次一、二等获奖。张燕,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高级讲师。担任中职《英语》、《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等教学工作多年,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好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以学生为本,爱和严相结合,成效显著。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2篇,校内发表论文数篇。参编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西华大学各联办校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李松涛,男,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学院发酵工程产品质量检验专业,高级讲师,四川省质量协会会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现任教于质量检验系,“食化专业(中专)课程改革”课题组重要成员,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自从教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直潜心于食化专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研究,所教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基础化学”等,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数次被评为优秀级(A等),并被评为2001年度学校优秀教师,同时还被学校评为“骨干教师”。2005年曾参加由中国计量出版社主办的全国高校面向21世纪教材编审会议,并于2006年作为学校省级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四川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主编有全国发行的教材《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参编教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等。倪福莲,女,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高级讲师,现任质量检验系教学负责人,“食化专业(中专)课程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自从教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直潜心于食化专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研究,所教课程有“食品质量检验”、“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基础化学”等,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多次被评为优秀级(A等),数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同时还被学校评为“青年岗位能手”、“骨干教师”。2007年作为学校省级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的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主编全国发行教材《食品质量检验实验》(中国计量出版社),参编教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中国计量出版社)等。万茂君,男,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地质学会会员。所教过课程主要有:“质量管理”、“珠宝玉器首饰检验和加工”、“贵金属首饰检验和加工”、“普通地质学”、“商品学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理化计量”等,期间担任8年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称号;教学质量多次获得A等,特别是在“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师资格证”考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初级质量工程师。在从事地质探矿科研、工程施工等工作期间,参加了原地矿部和四川省地矿局组织的十余项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担任主研人员和课题负责人,这些项目多数获得原地矿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工作中多次获得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并在国家的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10余篇。张剑平,男,毕业于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本科,高级讲师,理化检验工种职业资格考评员。担任《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化工测量及仪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多门专业及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曾在工业企业长期从事科研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新产品开发部主任及理化室主任、计量科长之职,1994年获得国家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校内发表论文多篇,参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仪器分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等三门高等学校教材。

  • 索引序列
  •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出版社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地址
  •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社版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出版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