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 如果你写的是毕业论文的话它的标准格式是1、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 传统 文化 和大学文化的双重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内涵以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1 论后现代 教育 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 发展 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 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 语言 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合作 计划;汉语言文学 一、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人人平等,去除中心。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 反思 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 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 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 “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 方法 ”。 2.教学中融入“对话”。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 思维方式 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 艺术、文学、科学和 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 教学方法 与教学评价。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 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 想象力 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 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 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 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 经验 的完整性 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专题 报告 会,2001.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长久以来,汉语言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善于创造美、发现美和有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 毕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并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使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例如,文学史课程教学要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摒弃那些陈旧的文学史观念下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内容;语言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文学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人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其审美能力上面,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具体体现。所以学校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并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5.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9(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10(5).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3 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新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目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二,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从 兴趣 爱好 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三,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 典故 ,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 成语 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 其它 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4. 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本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 传统 文化 和大学文化的双重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内涵以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1 论后现代 教育 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 发展 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 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 语言 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合作 计划;汉语言文学 一、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人人平等,去除中心。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 反思 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 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 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 “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 方法 ”。 2.教学中融入“对话”。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 思维方式 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 艺术、文学、科学和 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 教学方法 与教学评价。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 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 想象力 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 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 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 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 经验 的完整性 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专题 报告 会,2001.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长久以来,汉语言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善于创造美、发现美和有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 毕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并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使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例如,文学史课程教学要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摒弃那些陈旧的文学史观念下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内容;语言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文学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人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其审美能力上面,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具体体现。所以学校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并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5.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9(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10(5).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3 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新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目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二,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从 兴趣 爱好 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三,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 典故 ,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 成语 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 其它 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4. 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本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要的 如果你写的是毕业论文的话它的标准格式是1、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 散文 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分析
一、研究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早年间人们口中的中文系。毋庸置疑,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十分源远流长的教学历史,同时在时间的沉淀之下,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传统。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时,也就是我国的民国时期,近代 教育 刚刚萌芽,中文系应运而生,这也就是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雏形。中文系承载着我国熠熠生辉的 传统 文化 ,蕴含着无数先人的人生菁华。即便是在战乱时期,也没有让一个个的热血青年放弃对中文的热爱。在不断的积累沉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也逐步固定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时就业率也相对较高。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于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至今汉语言文学专业仍然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型成为了众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现代教育学理论来看,应用性是衡量一个学科教育模式是否先进,教学体制是否健全,教学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恰恰缺乏的就是专业的应用性。显而易见,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决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就导致了近年来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大减少,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少学生都是被调剂的,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性俨然成为了奔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前线的工作者们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学原来角度来看,一个学科的应用性指的便是该学科所涉及到的在实践过程中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否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来发挥所长,狭隘的来讲,就是能否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笔者将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展开分析研究。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特征
1、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教学内容固定
在近现代高等教育刚刚产生之初,北京师范大学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建于1902年,随着学校的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随之出现,至今已有110余年的历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英才,也为二十世纪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黎锦熙、沈从文、沈兼士、顾随、余嘉锡、吴承仕、黄药眠、钟敬文、谭丕模、穆木天、叶丁易、刘盼遂、李长之、李何林、陆宗达、萧璋、俞敏会通开新,炳耀学界;启功、郭预衡等先贤奠定了文学院稳重求实不务虚名、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的良好学风。
2、文学性人才多于实用性人才
长久以来,无论是在世人的眼中,还是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然成为了诗人的摇篮,知识分子的海洋,但是这些名号称谓都不能称之为社会意义上的职业,其应用性也相对较低。不少高校因此开具了新闻学,翻译学,对外汉语等专业,来平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与文学性。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随着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持续降低,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不少学生都选择读研,而读研之后又不知何去何从。汉语言的文学性太强,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贵族专业,是不愁吃穿,不担心就业的学生选读的专业。归根究底,便是课程设置方面文学内容连篇累牍,而实践性课程较少。
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是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短板。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研究水平和北京大学不相上下,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大王牌专业之一。但其实践性课程较少却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育学,创意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为数不多的实践性课程,却是选修课程,并不能覆盖到全部学生。有的学生更偏重文学性,就会避开实践性的选修课,一定程度上讲,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大于理论课程,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尽可能地避免实践性课程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更应该给学生一个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课程的范围内,必须选定相应数量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三、为什么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
1、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综合性人才是当今社区缺乏的人才,也是我国高校需要重点培育的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既具有文学性,又具备应用性的综合性人才,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
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早年间,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培养,而在我国高校,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便是提升我国预备人才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四、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1、推进学科教育体制建设
教育体制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想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就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样式。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2015年左右,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大改革。将原有的大篇幅的文学史的教学,进行了压缩,设置了精读名著的单独课程,最大程度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实现了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并设立了导师制,学生参与到导师的教学研究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 经验 。由此可见,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就需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2、改善陈旧的教学方式
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性,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数众多,不少汉语言文学课堂充斥着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状况。老师讲课是老师的事,学生听课是学生的事,教与学剥离开来。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早就应该被高校淘汰。理科专业实用性强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研究。那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也需要教学相长,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研究,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支持教学,是必经之路。
3、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技能便是语言运用能力,然而语言运用能力不仅仅包括写作,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高校不能够仅仅凭借写作能力来判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这就需要,学校注重对各个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挥发所长,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过硬的综合能力。
4、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势必要推陈出新。只有学校倡导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的观念,营造出思维活跃,百花齐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围,才能够让教师们解放思想,让学生们自由翱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前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社会人文领域相关的全部工作,但是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而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及相应人文知识的人才,集应用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够基于精神层面来对世界和社会予以改造,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目前来看,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基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还应该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的能力,以及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融合多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措施
合理设置人文应用型课程体系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建立起灵活多样、厚基础、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实行“基础课程+提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三结合。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育科研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可开设 演讲与口才 、现代职业礼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艺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研究 方法 、 语文教材 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语文课件制作、教师发展研究等多门课程。
(2)提升课程提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升造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理论,可开设外国文学专题、杂文创作艺术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唐诗宋词、音韵学、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修辞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文献学、影视艺术欣赏、汉语语法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明清小说研究、逻辑学等多门课程。
(3)应用行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的工作能力,可开设办公室礼仪、档案管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应用写作、 人力资源管理 、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秘书学、 广告 学、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编辑与采访等多门课程。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务必要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社会、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培养特色,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选课制、弹性学制,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全面联系与深度合作,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广建基地,深挖功能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和就业 渠道 ,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应用性,各高校应该应该要多与企业、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学生容纳能力强、专业对口性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避免为实习而实习,强调实习是就业的敲门砖,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实习基地领导来学校作就业指导讲座。一方面加大与实习单位产学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感受就业氛围,调适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应该被灌输 职业规划 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并且要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四年规划;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则应该对他们进行详实的就业形势分析,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为就业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做好准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则应该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去向进行选择,是选择独立创业,还是选择去企事业单位工作,还是选择报 考公务员 ,亦或者去学校当老师教书育人,或者深造读研。针对学生的不同职业选择来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则应该进一步加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4. 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通用6篇)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田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田所班的田所。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语言文字学类,论文题目为《网络流行语刍议》。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交流中,网民创造出许多简洁形象、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表情符号,形成了便捷、生动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给现代汉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还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网络流行语在构词、语法上存在着不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也是目前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即引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来源、健康发展和结语。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定义部分中以网络语言定义为基础,指明本论文中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分类部分从字词的表意特征、修辞手法和符号特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即举例分类的全面性。我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涉及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对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详细的分类,除了举例汉字、符号、字母型的网络流行语以外,同时还引用了典型的网络实物图像。来源部分则从各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影响部分包括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健康发展部分,本论文指出了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正确态度,提出了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的三个策略,即研究、规范、引导。一要对语网络流行语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展规律;二要倡导语言规范,健全网络法规,根据不同的场合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三要引导人们不盲从网络潮流,正确选择、分析、判断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使其不盲目散播非健康的网络用语。这三个策略是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意义。结语部分,指出了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状况和今后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流行语。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今后网络流行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次论文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同时,我感悟到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论文的内容表述、论证和图片的引用格式上还存在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待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借此答辩机会,诚请各位答辩委员给予批评指正! 我的论文自述完毕,谢谢!
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十分宝贵,我将虚心接受,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使该论文的到完善和提高!最后,我向各位答辩委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叫田所,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田所学校任教六年级语文,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田所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谌老师 精心 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 写作 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 写作 。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 写作 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 篇 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 中国 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 写作 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 篇 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 写作 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 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
1、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 方鸿渐复杂 思想 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 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 思想 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田所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 篇 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 思想 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 精神 ,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论文报告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谌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 篇 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田所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19级810班的学生张田所。我的论文题目是《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毋庸质疑,其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深深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作为与金庸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所缔造的“卫斯理”神话,有必要在文学界引起重视并加以研,但是当前而言,研究工作极其零散,毫无系统性,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在着手准备论文 写作 的时候,我重新大量阅读了卫斯理系列经典小说。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做进一步的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 网 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和卫斯理中文 网 。
在邵子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阅读主要 参考 资料,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XX年5月20日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审美特征上的通俗性,,在阐释上首先指出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然后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做进一步探讨,得出其小说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的 写作 特点。
第二部分,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故事内容进行探讨,综合分析作者倪匡创作时在科学与幻想上的优劣,得出其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更具的特色,即其故事性强,背景宽广,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新的 写作 手法,即“倪式故事新编”。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部分的卫斯理系列科幻作品展开分析, 总结 出这一创作特色。
第四部分,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和作品中人物进行探讨,从三个小的方面具体分析得出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作品主题复杂多样、主要人物的单一性、人物塑造各具特色。
第五部分,主要是深入挖掘作品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平等及人性方面的思考,从小说 思想 意义的高度,对小说的创作进行分析。
经过本次论文 写作 ,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 篇 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 篇 论文的简单的介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酉阳电大20114年秋汉语言文学(本)学员田所。我的论文题目为《浅议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本 篇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王平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 写作 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动词的语义属性主要表现在动词对与之相关联的语义成分的支配能力和制约能力上。不同语义类型的动词其语法功能也各异。传统语法学上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但语法学家对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划分看法不一。另外,根据宾语的性质动词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本文 仅从宾语数量与功能两方面来讨论。按动词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可分为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按动词带宾语的功能可将动词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和名谓宾动词,通过从语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动词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一、“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给动词分类,
二、主要根据语法功能来区分
三、根据意义来区分
四、完全根据能否带宾语来区分
五、根据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给动词 分类
六、按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给动词分类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19班的学生田所,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你好田所》,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田所老师。本论文是在田所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再次谨向田所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 写作 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作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教学和教育革新的关键。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实增强自信与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培训者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 方案提供 有益的 参考 ,使之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问题的探讨,有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对我国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结构及与学校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还有对 专家 、新手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匮乏。
因此,我对田所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考察该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状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与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调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 提供 给小学教师建议与 参考 。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策略和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为例阐述了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而分析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状: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教学效能感与教龄间有密切关系;与性别间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并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教师方面,培养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方面,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额外的工作负担;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现行学位要求,强调综合素质。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是对整 篇 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
本文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
首先 本文 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 写作 的。
其次,本人对田所市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市区与农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对大量的资料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 总结 ,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 比较早的对田所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第一次对存在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本文 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个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并受条件限制,尚未采用问卷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标准化程度不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改进与验证。
最后,我的论文是在田所老师的 精心 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我的陈述完毕,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 评价 和指正。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陈xx。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运动的卓越 领导 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 古典文学论文答辩稿 范文 古典文学论文答辩稿 范文 。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 篇 。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 写作 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 写作 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 思想 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注意事项:
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 思想 ,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应该还好吧,只要用心准备了,答辩的时候用心对待一般没什么问题的,要是对自己没信息的话,你可以去看看现代语言学这本期刊,看看文献夯实基础
电大毕业论文答辩比一般成人高校难。主考教师一般是经过培训的其他学校老师,一次性通过率绝不是100%,有很多学生是补答及格的。如果论文是网上下载的,不能通过。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我分享几个现代语言学这本期刊的文献标题给你看看哈,你可以参考参考:京剧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俄语前置词研究可视化分析国外性别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理论嬗变新闻漫画中“中美关系”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非洲媒体涉华新冠疫情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外语学习动机领域国际姿态的研究焦点与发展趋势流行语“摆烂”的语用及来源探析
关于论文的选题我最常做的就是看这类的论文书(现代语言学),之后总结分析别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论文来构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 传统 文化 和大学文化的双重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内涵以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1 论后现代 教育 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 发展 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 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 语言 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合作 计划;汉语言文学 一、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人人平等,去除中心。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 反思 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 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 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 “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 方法 ”。 2.教学中融入“对话”。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 思维方式 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 艺术、文学、科学和 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 教学方法 与教学评价。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 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 想象力 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 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 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 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 经验 的完整性 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专题 报告 会,2001.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长久以来,汉语言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善于创造美、发现美和有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 毕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并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使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例如,文学史课程教学要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摒弃那些陈旧的文学史观念下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内容;语言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文学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人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其审美能力上面,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具体体现。所以学校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并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5.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9(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10(5).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3 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新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目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二,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从 兴趣 爱好 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三,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 典故 ,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 成语 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 其它 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4. 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本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