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两岸,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称皖文化,是炎黄子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文化,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目前已经发现的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址,就达100多处。其一,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尽相同。大概言之,则有质朴与文华之分,这从炎黄二帝始就已初步形成。炎帝因教民农耕、制陶、医药,故谓之“神农”,炎帝神农氏族创造了中国的农业文化;之后的黄帝因制作衣冠、宫室、文字,创造了中国的礼乐文明,被称为“人文初祖”。农业文化当然也是人文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根本的方面,但相对而言“质而少文”。这是滋生道家思想文化的经济基础。淮河流域正是炎帝部落势力长期统治与影响的地域,也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原始第一村”安徽蒙城尉迟寺新石器遗址,就充分展示了淮河流域原始农业5000多年前的灿烂文明。其二,民性质直,行为好义。道家文化影响下的人生取向是自然纯朴,不假文饰,重农轻商,尚勇争气等。这些文化品性或文化取向都是由 “直道”而来的,故一言以蔽之,曰“直”。但“直”在古代文献中有直率、正直两种含义。质直即率直、率真,这是人生的天然之性,而正直则是就直于道、直于理而言的。从包括地方志在内的有关淮河民性的历史记载看,说的最多的是“质直”,与此相关的还有“朴直”“悍直”等。孔子曰:“质直而好义”,说的是性情直朴的人处处喜欢义、追求义。 《国语·周语下》曰:“义,文之制也。 ”韦昭注曰:“义,所以制断事宜也。 ”这是关于义的最早解释,也是后世对义的标准界定。 “义”之所以为“义”,首先就在于“制断”,也即果断、果敢。制断的一大表现是担任、担当。从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端,到当代农村改革的发源,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担当起来的。制断的另一表现就是坚守、坚持,表现在文化上就是自足、自信,重传统、传承,不会轻易受到外部文化影响。其三,生命茁壮,英雄辈出。 “自古淮上多豪杰”,楚淮除了地广人众、经济雄厚等外在因素,更有其道家文化基因的内在原因,因为不失人生原有的茁壮生机与直朴本性。淮河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体型高大、胆力绝人、生活简朴、豪气干云、讲义气、重友情。他们敢于反对强梁,以至革命起义;或者坚守不移,无外慕之好,也无流俗之弊。从陈胜、吴广,到项羽、刘邦,都是淮河文化孕育出的杰出人物。汉唐以下,同样是人才辈出,屡屡左右了中国的政治与军事舞台。正如梁启超所说,“有健全之肉体,然后活泼之精神生焉;有适宜之地理,然后文明之历史出焉……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
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涡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而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居“主干地位”(历史学家、北大教授陈鼓应语)。从春秋后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很多产于怀河流域。仅在原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怀河学派;东汉哲学家、经学学家桓谭、桓彬父子,皆文学家,麟曾入宫讲学,彬之文与蔡邕齐名;东晋,有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桓冲、桓伊协助谢安抗秦,桓伊还直接参与淝水之战指挥,他又是音乐家,《梅花三弄》名曲创作源于桓伊,伊且善笛、筝,曾在晋武帝前吹笛为谢安缓颊,使孝武帝司马昌明重新起用谢安,因而“桓伊笛”成为历史佳话。有趣的是上述诸桓,都是今怀远县龙亢(古有龙亢县)及其附近的人,这对研究人才的群体也有帮助。东汉以降,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医药学,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中嵇康和刘伶都是安徽谯沛地区人,同时期的著名书画艺术家戴逵及戴勃、戴嗣父子也是谯郡人。唐朝毫人大画家曹霸善画马,杜甫有《丹青引》和《观曹将军画马图》,赞其艺术之高超。他的学生韩干也是画马名手。北宋皇佑元年,欧阳修在颍州建起“西湖书院”,荟集一时风流名士。元代戏剧家毫人孟汉卿是关汉卿同时代人,其剧作《魔合罗》有相当水平,为传世之作。清初毫人梁巘是书法大家,和梁同书齐名,有南梁北梁之誉。及至晚清,寿州又出了著名的状元孙家鼐,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傅,任武英殿总纂,晚年主张改革,戊戌变法时参加强学会,复以吏部尚书兼任管学大臣,主办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之北京大学)。孙氏后代中有众多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而近代文坛,又出现鲁迅倡导的“末名社”,其主要成员除鲁迅、曹靖华外,有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何林。有意思的是,除李何林是霍邱城里人外,其他四人皆霍邱叶集人,且都是叶集小学同班毕业。一个小镇四个青年,同为鲁迅所器重、培养,皆卓然成家,也是文坛佳话。叶集附近还出了一个著名文学家蒋光慈,同芜湖钱杏邨(阿英)共同创办“太阳社”,蒋光慈小说在当时青年中影响很大。再如萧县,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它的源起可上溯到南北朝刘裕父子(今萧县的人),而当代又出现了刘开渠、肖龙士、卓然等艺术大家。这些生长淮河两岸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都可以说明淮河流域文风鼎盛。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 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 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 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 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 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 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 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 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 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 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 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 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 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 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姻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 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 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 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 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 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 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 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 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 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 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在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象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远了,又象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 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 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 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的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 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 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 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 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 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 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 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 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 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 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 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 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 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 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 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 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 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 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 蓬蓬的,水象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 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象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 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 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 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 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 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 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 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 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 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 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 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 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 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 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 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 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 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 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 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 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 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 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 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 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 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 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 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 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 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 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 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 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 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 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 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 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 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 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 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 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是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 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 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烁烁的灯光逼得我们 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足叔][足昔]不 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 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 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 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 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 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 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 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 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 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 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 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 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 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 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 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 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象我的, 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着了。不过我的社会 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 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 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 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 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 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 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 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 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 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 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 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 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 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 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 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 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 子。”①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 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 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 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 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 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 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 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 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 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 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 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 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 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 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 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 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 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 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 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 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 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 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 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 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 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 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 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 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 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得象蚂蚁—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 的梦;可惜的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 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 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一日作完,于温州。
【作 品 原 文】
泊 秦 淮⑴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沙⑵,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⑶。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⑷,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⑸。
【注 释】
⑴秦 淮:即 秦 淮 河,发源 于 江 苏 句 容 大 茅 山 与 溧 水 东 庐 山 两山 间,经 南 京 流入 长 江。相 传 为 秦 始 皇 南 巡 会 稽 时 开 凿 的,用来 疏 通 淮 水,故称 秦 淮 河。历 代 均为 繁华 的 游赏 之地。
⑵烟:烟 雾。
⑶泊:停 泊。
⑷商 女:以 卖 唱 为 生 的 歌 女。
⑸后 庭 花:歌曲《玉 树 后 庭 花》的 简 称。南 朝 陈 皇 帝 陈 叔 宝(即 陈 后 主)溺 于 声色,作 此 曲 与 后 宫 美 女 寻 欢 作 乐,终 致 亡 国,所以 后 世 把 此 曲 作 为 亡 国 之 音 的 代 表。
【翻 译】
迷 离 月 色 和 轻 烟 笼 罩 寒 水 和 白 沙,夜 晚 船 泊 在 秦 淮 靠 近 岸 上 的 酒 家。
卖 唱 的 歌 女 不 懂 什 么 叫 亡 国 之 恨,隔 着 江 水 仍 在 高 唱 着 玉 树 后 庭 花。
《泊 秦 淮》是 唐 代 文 学 家 杜 牧 的诗作。此诗 是 诗人 夜泊 秦 淮 时触景感怀之作。
此诗前半段写 秦 淮 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 陈 后 主(陈 叔 宝)因 追求 荒 淫 享 乐 终至 亡 国 的历史,讽 刺 那些 不 从中 汲 取 教 训 而 醉 生 梦死 的 晚 唐 统 治 者,表现了作者对 国 家 命运 的 无比 关怀 和 深切 忧虑 的 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 作 背 景】
杜 牧 前期颇为关心 政 治,对当时 百 孔 千 疮 的 唐 王 朝 表示 忧 虑,他看到 统 治 集 团 的 腐 朽 昏 庸,看到 藩 镇 的 拥 兵 自 固,看到 边 患 的 频 繁,深 感 社 会 危 机 四 伏,唐 王 朝 前 景 可 悲。这 种 忧 时 伤 世 的 思 想,促使 他 写了 许多 具有 现实 意义 的 诗篇。《泊 秦 淮》也 就是 在 这种 思想 基础 上 产生的。
六 朝 古 都 金 陵 的 秦 淮 河 两岸 历来是 达 官 贵 人 们 享 乐 游 宴 的 场所,“秦 淮”也 逐渐成为 奢 靡 生活 的代称。诗人 夜 泊 于 此,眼见 灯 红 酒 绿,耳闻 淫 歌 艳 曲,触景 生情,又想到 唐 朝 国 势 日 衰,当 权 者 昏 庸 荒 淫,便 感慨 万千,写下 了 这首《泊 秦 淮》。
【赏 析】
《泊 秦 淮》是 杜 牧 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 唐 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教 授 赵 其 钧 先生 对 此诗 的 赏析。
建 康 是六 朝 都 城,秦 淮 河穿过城中流入 长 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 豪 门 贵 族、官 僚 士 大 夫 享 乐 游 宴 的场所。唐 王 朝 的 都 城 虽不在 建 康,然而 秦 淮 河 两 岸 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 句 好 尤 难 得”(严 羽《沧 浪 诗 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 女,是侍候他人的 歌 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 女 不知 亡 国 恨”,乃是一种曲笔,真 正“不 知 亡 国 恨”的 是 那 座 中 的 欣 赏 者——封 建 贵 族、官 僚、豪 绅。《后 庭 花》,即《玉 树 后 庭 花》,据说 是 南 朝 荒 淫 误 国 的 陈 后 主 所制 的 乐曲,这 靡 靡 之 音,早 已 使 陈 朝 寿 终 正 寝 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 衰 世 之 年,不 以 国 事 为 怀,反 用 这 种 亡 国 之 音 来 寻 欢 作 乐,这 不 禁 使 诗 人 产 生 历 史 又 将 重 演 的 隐 忧。“隔 江”二 字,承 上“亡 国 恨”故事而来,指 当 年 隋 兵 陈 师 江 北,一 江 之 隔 的 南 朝 小 朝 廷 危 在 旦 夕,而 陈 后 主 依然 沉 湎 声 色。“犹 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 封 建 知 识 分 子 对 国 事 怀 抱 隐 忧 的心境,又反映了 官 僚 贵 族 正以 声 色 歌 舞、纸 醉 金 迷 的生活来填补他们 腐 朽 而 空 虚 的 灵 魂,而这正是 衰 败 的 晚 唐 现 实 生 活 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名 家 点 评】
《 唐诗 正 声》:吴 逸 一 曰:国 已 亡 矣,时 靡 靡 之 音 深入 人心,孤 泊 骤 闻,自 然 兴 慨。
《批 点 唐 诗 正 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增 订 评 注 唐 诗 正 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唐诗选脉会 通 评 林》:周 弼 为 用 事 体。何 仲 德 为 熔 意 体。
《唐 诗 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 国 恨”钩 魂 摄 魄。三 四 推 原 亡 国 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 亡 国 之 音 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 国 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而 庵 说 唐 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 庭 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唐 诗 别 裁》:绝唱。
《网 师 园 唐 诗 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诗 法 易 简 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唐 诗 笺 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读 雪 山 房 唐 诗 序 例》:王 阮 亭 司 寇 删 定 洪 氏《唐人万首绝句》,以 王 维 之《渭 城》、李 白 之《白 帝》、王 昌 龄 之“奉 帚 平 明”、王 之 涣 之“黄 河 远 上”为 压 卷,韪 于 前人之举“蒲 萄 美 酒”、“秦 时 明 月”者矣。近 沈 归 愚 宗 伯 亦 效 举 数 首 以 续 之。今按其所举,惟 杜 牧“烟 笼 寒 水”一首为角。
《唐 绝 诗 钞 注 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诗 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诗 境 浅 说 续 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唐 人 绝 句 精 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作 者 简 介】
杜 牧(803-853),唐 代 诗 人。字 牧 之,京 兆 万 年(今 陕 西 西 安)人,宰 相 杜 佑 之 孙。公元828年(大 和 二 年)进 士,授 宏 文 馆 校 书 郎。多年 在 外 地 任 幕 僚,后 历 任 监 察 御 史,黄 州、池 州、睦 州 刺 史 等 职,后 入 为 司 勋 员 外 郎,官 终 中 书 舍 人。以 济 世 之 才 自 负。诗 文 中 多 指 陈 时 政 之作。写景 抒情 的 小 诗,多 清丽 生动。以 七言 绝句 著称。人 谓 之 小 杜,和 李 商 隐 合称“小 李 杜”,以别于 李 白 与 杜 甫。有《樊 川文 集》二 十 卷 传 世,《全 唐 诗》收 其 诗 八 卷。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1、 《匆匆》 2、 《歌声》 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一、以作者为中心选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
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
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等诗文。唐诗中送别诗也很多,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和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同样送别却寄托了诗人不一样的情怀。这些阅读的经典,无论是针对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阅读教学,都有着丰富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
上文讲了从文章的作者、体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选文,是选文的一个思路,但是选出的文章会有很多篇、很多种,怎样巧妙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组文的方式:
(一)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文
顾名思义,拓展强化就是在一个水平基准线上进行不断完善,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比如围绕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过年、特产、奉献等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时代的作品,根据已有的教材篇目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在上文诸如以作者为中心选择的文章基础上,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强化,也可以补充其他作者类似的文章,交叉进行,补充文章作者风格单一的不足,进行拓展强化。
(二)以“完善增补”方式进行组文
根据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类型的文章缺失,例如有关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类型的文章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对自我认知不太明确,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此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完善增补此类型的文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优点,正确与家长沟通,表达情感,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长经历创作,趣味性强,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诸如《傅雷家书》《名人传》等励志型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推荐对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群文阅读组文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不同的选文里自由组合,达到拓展强化、完善增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选文时目标要明确,根据难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之上,否则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降低学生阅读兴趣,适得其反。群文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围绕课程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面,在选文、组文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确保文章不难不易、恰到好处、阅读性强,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落实群文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目标。群文阅读自由性、创造性较强,组文更是千差万别,这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筛选合适的素材,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笔者在此提出了组合选文的几种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学术界多加研究。
那个应该是你买的那口罩不好吧,那口罩是防雾霾的吗一次性口罩最便宜,5块钱一大包,换起来一点不心疼。但是就别奢望它们能防雾霾了,过滤性和密合性都欠佳,防防飞沫还勉强可以。n 普卫欣符合美国医用口罩最高标准,过滤性好,不仅防颗粒物也防飞沫。对小至微米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 对小至微米的细菌或病毒载体(常见于飞沫)过滤效率达。采用SecureFit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来适应不同脸型,达到很高的贴合性。同时,六点支撑分散压力,面部无勒痕,佩戴非常舒适。就是价格不太亲民,一片就要29元……在天猫n 3M是老品牌了,价格不高不低,防护效果有系统的分级。毕竟是做工业口罩的,设计和制造上不会过多的考虑用户体验,我第一次戴时感觉稍有异味,同时橡皮筋毁发型又勒得疼,有时候为了省事我直接只套一根皮筋,担心这样一来防护效果大打折扣,但为了舒服就将就了。n 绿盾做工一般,面部贴合度较差,整个设计的科技含量不高。其滤芯只能覆盖口鼻一小片面积,未经过滤的空气还是会通过滤芯四周的棉布进入呼吸系统,继续危害佩戴者。花花绿绿的棉布外观设计也不够上档次。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不多于20个汉字。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并须注明:摘要、关键词。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8、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投稿时注明。
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或下载将要投稿的杂志,找到最近出版的一篇论文,按照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去写。也可以按照杂志征稿要求写。
厦门瓶子科技解密口罩的异味原因
目前无纺布口罩存在的异味问题,总有消费者屡屡抱怨。通过消费者对天猫各大主流品牌无纺布口罩的评价可以得出结论:口罩异味严重是目前这类产品亟待解决的一个痛点,是消费者的需求点。
那么口罩的异味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1 首先从原材料说起
主流无纺布口罩的材质是PP无纺布。 而PP无纺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PP无纺布是通过聚丙烯粒料或者粉料通过拉丝形成的。 聚丙烯的理化性质通过下图可以看到
原来聚丙烯是无臭无毒的。那么问题来了,口罩为何有异味?
还是接着原材料聚丙烯粒料来说,聚丙烯粒料的生产过程涉及非常多的技术要求,总的来说聚丙烯粒料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降解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导致聚丙烯粒料就有了异味(论文参考:洛阳石化聚丙烯有限责任公司中图分类号)至于异味成分,下文会提及。
到现在为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原来口罩异味是因为无纺布有异味,无纺布有异味是因为其原材料聚丙烯粒料有异味。
那么可以改善这个问题吗?答案是可以的,中国在聚丙烯领域已经有很高的技术水准,中石化,中石油的聚丙烯粒料品质就很好了。国外的埃克森美孚的聚丙烯粒料也是相当的好。当然口罩异味的成因不是单单原材料的问题。下文会逐步提到。
到此我们初步得出结论是:改善原材料来源可以改善原材料的异味问题。我的观点是:无纺布工厂全国很多家,生产聚丙烯粒料的也有很多家。找个技术水平过硬的无纺布厂商,并且其聚丙烯粒料来源严格要求,(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埃克森美孚等大型石化企业)。才能生产出“低异味”的无纺布。
然而国内同时做到这2点的无纺布供应商非常少。因为对于整个无纺布行业来说,运用于口罩方面的无纺布数量占比不大, 而其他这些无纺布运用的场合对于本身的异味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价格低廉的聚丙烯原料粒就“凑合能用”。我咨询过无纺布行业的人士,由于无纺布行业竞争相当激烈,普遍一吨无纺布的利润居然压低至1000元左右,如果选用好的聚丙烯原料粒,一吨的成本要加500元,直接砍去50%的利润。 也就导致了除非客户明确要求使用好的聚丙烯原料粒,否则他们是不会去增加这部分成本。 最终结果就是这些无纺布用在口罩上面时,所导致的异味问题。
那我们开始引入第二点,我上文也提到了,为何无纺布供应商除了原料来源出色之外,还需要自身技术过硬呢?
还是接着聚丙烯粒料来说,聚丙烯在150度以上就会发生断链,生成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而这些氧化产物恰恰是异味的来源之一。添加剂使用不当,催化剂残留等,都会产生异味。要控制异味产生,需要高效挥脱设备,控制添加剂使用量和使用品类,控制催化剂残留等,我就不多做描述。(可参考论文:宁夏工程技术 2013年6月第12卷第2期) 所以需要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条件的供应商。 个人在长期接触过程中了解到出色的无纺布供应商,是有自己独特的加工方式来降低这个问题的产生。
至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有了优秀的粒料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优秀的加工粒料的技术,才能保证生产的PP无纺布具备“低异味”的水平。 成品无纺布低异味的,我在国内只找到了2家。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假如我拿到了优秀的“低异味”无纺布是否就能解决口罩异味的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无纺布本身具有很强的吸附周围气味的能力,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不当,这个无纺布就会有异味。这就涉及到生产厂家至少需要单独的储存无纺布的仓库,并且实现良好的保存,不潮湿,不发霉,不发生虫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假设保存运输良好,离“口罩低异味,或者无异味” 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那我们就来说说,到底有什么东西还在影响着无纺布的异味问题?------生产!
第三点,生产问题。这是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目前无纺布的成型工艺是超声波焊接,在没有其它的加工技术出来之前,我们只能用这个方法来加工。那么这个加工方式是否会对异味问题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们就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影响?
我们先来看几个图片(表1参考论文:《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11(3):311-314)
也就是说,当温度高于420度时,聚丙烯全部分解了,分解的过程掺杂氧化反应,会生产一些列刺激性气体。 而超声波焊接的瞬间温度无法测量,业内人士的观点是下面这样的
可以大概理解“相差几百度,甚至更高”这个温度区间应该覆盖了聚丙烯的分解临界温度。产物会有刺鼻的油味。
因为这个温度无法提供有效的论文和实验数据作证,其靠谱程度不是很高。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和上文一直提到而未交代的异味成分到底是什么。(以下图片参考文献:《河南化工》,2008,24(11):43-45)
聚丙烯在空气存在的情况下,更确切的说,是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150度就开始热氧化产生如此多的异味气体。值得一提的是,超声波焊接成型,必须融化无纺布,也就是融化聚丙烯,而聚丙烯的融化温度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口罩焊接温度至少维持在160度以上,一般是240度进行焊接。 只要口罩能焊接成型,就必定存在高于150度的热氧化温度,(一般240度进行焊接,刚好是理想的热氧化温度)必定产生热氧化产物,产生诸多异味小分子。 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如上文提到的超过420度,就已经完全分解。产生刺鼻油味。
另外,某些工厂习惯进行紫外线消毒,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聚丙烯的化学键,断键之后与氧结合,产生醛,酮等物质。所以部分卖家经常讲的,这是消毒的味道,紫外线对无纺布进行消毒是能产生味道,但是消毒消毒,毒性更大了。无论是否消毒,统统将异味说为消毒的味道的现象很多,实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知道为何有异味。
至此我们得出结论:口罩异味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无纺布的原材料聚丙烯粒料有异味
2无纺布生产过程不当,无纺布有异味,
3无纺布储运不当,工厂环境限制,摆放半成品空间有异味,导致吸附环境异味。
4生产工艺限制,聚丙烯热氧化现象和聚丙烯完全分解现象存在,导致有异味。
至此,我们来详细研究下重点!口罩异味成分以及潜在的伤害。
首先是无纺布的原料聚丙烯粒料如果来源不当,原料粒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参考文献:河南化工2007年第24卷)
其次,假设聚丙烯原料粒正常,低异味,那么在无纺布生产过程(下文的PP制品加工)中产生这些有害气体
(参考文献:宁夏工程技术,第12卷第二期)
第三:假设前面2个都不存在,那么在做口罩的过程中会产生这些气体
(参考文献:洛阳石化聚丙烯责任有限公司471012)
综合这3部分的产物研究发现,最终口罩上的异味主要成分是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酮,醇,酸,苯乙酮等等 而这些气体合称 VOCS 有机挥发性气体,对人体有害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有异味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有毒。
个人观点:说口罩有毒,骇人听闻,但的确有这么多期刊论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论。这些期刊论文所带来的研究成果,很大一份已经应用在无纺布制造工艺上。然而所要求的技术条件比较高,很少无纺布厂家能做到。无纺布应用领域很广,这些成果再要应用到口罩上面可能口罩届还没意识到。另外这些研究成果也有在口罩上出现一部分(我不清楚是有心的还是巧合)但系统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并且提供解决方案的几乎没有。导致目前口罩市场异味严重的口罩占了相当高相当高的比例。
口罩它有毒,但有毒气体成分是否浓度已经达到可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人能明显感觉到口罩内的异味让自己不适,恶心,无法接受,那就具备一定的毒害了。职业原因,我个人经常佩戴口罩感受异味程度以及阻力大小,我有鼻炎,我经常一做这事儿,鼻子就堵住了。直到我发现了这些,我才知道为何我鼻子会堵。并且久的话,喉咙还会痛。我是相当用力的吸,我吸入了那些气体。
是否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来判定口罩内部的气体浓度?个人认为难度较大!国标里面有讲到口罩的原材料必须对人体无害,但不知道就算原材料无害,咱加工一下,就有害了。而且国标里面对这点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
口罩内部的这些挥发性气体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无纺布产生的表层气体,一部分是焊接产生的焊接气体,表层气体容易充满包装袋,通风即可祛除表层的部分异味。 而焊接线和另外几层布料则被包裹封闭在里层,无法短时间扩散,并且挥发过程时间很长。
口罩作为保障健康的产品,我希望首先它本身要无害。孕妇和儿童,老人,体弱者,这些人能承受的浓度不管高低,尽量做到最低,甚至没有是最好的。我不是在危言耸听,我亲身体会。
做口罩勿忘初衷!
你好,方便时告诉我论文的具体要求
于饮食文化的论文: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意译 论饮食文化汉译英中的 意译” 意译〔摘要〕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 化,尤其是菜谱忠实地传达出来,要兼顾菜名的“形美、音美、意美”,又要考 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所讲究的内容和实质,同时还需要关注菜肴本身的材料、烹 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本文搜集了大量的菜谱英语译名并加以归纳, 总结出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汉译英中的“意译”情况。 〔关键词〕菜谱 翻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 11-0042-02 引言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事。饮食文化也是世界各族人民文 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各族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或者跟中国人打交道,而他们也在 不断地了解中国, 学习中国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很多外国学者及外国游客对此兴趣浓厚。要做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我们首 先就要把我国的菜谱翻译出来、整理成文。大多数中国食谱的命名方式都是“形 美、音美、意美”,让食客看得舒服的同时,还充满着期待。中式菜谱的翻译除 了要求语义对等,还必须注重文化联系,这就要求翻译出来的菜名符合西方人 的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思维。 根据王秀芬在其论文《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的总结和归纳,我国 的学者把菜名译成英文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写实型命名法。如“烤乳猪”被译为 Roast Piglot,“糖醋排骨”被译为 Spareribs with Sweet and Soysauce” (2)写意型命名法。如“红烧狮子头”被译为 Stewed Meat Balls with Brown Sauce.“芙蓉水晶虾”被译为 Shrimps Cooked with Eggwhite. (3)典故型命名法。如“东坡肉”被译为 Dongpo Braised Pork.“叫花鸡”被译 为 Beggar’s Chicken. (4)以地名、数字命名法。如“北京烤鸭”被译为 Peking Duck.“八宝饭”被译 为 Eight-Jewel Rice Pudding. 这四种菜谱的翻译法基本上都能被外国人所接受。 然而从翻译的方法来说, 许多菜名都采用了意译。 一、意译 意译总是与直译、音译联系在一起的。关于意译,钱歌川在其著作《翻译 漫谈》中是这样定义的:“采用原文大意,或甚至有时候改变原意,依译者自己 的意思写出,结果是不大忠于原文(钱歌川,1980:11)。”在汉译英中,很 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莫名其妙。 在把中国饮食文化对外宣传的翻译过程中,不管写实型命名法还是典故型 命名法的菜谱,都不可避免地采用意译。 二、中国菜谱的意译 中国的菜谱五花八门, 各具特色。 有的只看菜名就对其做工材料一目了然, 有的则采用历史文化典故,让客人在品菜的同时,感受文化气氛;而有的菜名 确实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有的则采取的是浪漫主义的命名方式,让食 客充满遐想。很多菜名还采用了文化典故、历史事件、成语、俗语、谚语来命 名,这就约束了中国菜名翻译时的直译手法。因为很多时候,直译会让外国人 费解,中国人若是不了解这道菜,也会被英文译文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所以,在把中国菜名翻译成译文的时候,更应该多采用意译的方法。本文通过 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中国菜谱采用意译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直译表达不明时,常采用意译把菜谱译出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那么好的中文 语言基础和积淀,很多中文说法、词语在我们炎黄子孙看来毫不费劲,但是在 外国人眼里,这些表达可能引起误解,或者让他们在点菜时,因为不理解不了 解而无从下手。直译菜名很多时候并不适合外国人看,因为直译往往会让一样 东西在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译文跟原文也许会互不相干或是背道而 驰。因为不是所有的中文词汇都能在英文中找到语义与之对等的单词。或者有 时候找到与之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单词,但是这些词不一定可以传达菜名的用 意,因为菜名通常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时候,菜名的翻译只能采用意 译,在直译不能确切表达菜名本意的时候,添加成分,以达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白饭,如果直译,则为 White Rice,但是中国人说“白饭”,强调的并 非它的颜色而是它的内容,是指单独的米饭,不包括菜或其他配料。所以,为 求更准确地表达出中文“白饭”二字的涵义,译者此时应该舍弃直译而采用意译, “Plain White Rice”,加上 plain 一词,外国人更容易联想到饭本身的材料,有 white 他们也不会想到“黑米饭去”。 又如“凤凰玉米羹”这道菜,中国人大概都知道这道菜中的凤凰并非指一种 鸟,而指的是鸡,称之为凤凰只是为求好听,因为这样命名会让这道菜显得更 有档次。若把其中的“凤凰”译为 phoenix,则让外国人纳闷,因为凤凰仅仅是传 说中的一种鸟,并非真实存在的动物,如果搬到餐桌上来了,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很多外国人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点了这道菜,但是上菜时,他们总会 知道这里的“凤凰”的真实身份,或许到时候很多外国食客会觉得失望。所以对 于这道菜,我们可以译为 corn and chicken porridge。 又如“臭豆腐”,有人直译为“Smelly tofu”。这种译法算不上错,因为 Smelly 一词本身就能很确切地描述出臭豆腐的气味特点。但是,很多外国食客也会因 为“Smelly”一词而放弃对此食物的尝试。其实臭豆腐除了臭,也还有香的一面,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就是臭豆腐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 把“臭豆腐”译为“stinky tofu”。 (二)结合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翻译菜名 很多菜谱包含了俗语或习语,而对于俗语、习语的翻译,直译也无法正确 表达其含义,此时多采用意译。然而,对于菜名的翻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单 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单独的俗语、习语本身的翻译采用解释、增译等 方法传达其内涵和意思,然而包含俗语、习语的菜名,不仅要求翻译工作者能 够通彻领悟俗语、习语本身的含义,还要注意俗语、习语本身与菜肴之间的紧 密联系。习语、成语做菜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比菜名本身更为 重要。此外,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还必须注意把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表达出来, 但又不能过多剔除习语、成语本身的意蕴。因为如果仅仅传达了成语、俗语等 意思,而忽略菜肴材料的介绍,则会让食客在点菜的时候难以兼顾营养的搭配 和均衡。如果食客只是对菜名好奇而点菜,到时候上的菜全部是肉类,这会让 客人觉得很油腻,整个饭局吃得不够尽兴。同时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也是不科 学的。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菜名当作是简单的一个词 语来翻译,而应该把菜名与菜肴所需的主要材料结合起来,力求使菜谱的翻译 能够完美、忠实地表达原意。 如,中国有道菜叫“过山峰炖清汤”,如果翻译此菜名时采用直译,则会将 其译为 Guoshan Peak clear soup。对于此译文,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连土 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摸不清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点了这道菜他们将会品尝到什 么。实际上,这是一道鸡汤。“过山峰”在此当然不可能是一座山峰,也不可能 是山上的某块材料,而是指鸡块本身。为此,我们的翻译工作者把此菜译为 Mountain Peak chicken clear soup。译文既表达了中文原意,又指出了菜肴所 需的材料,同时也不会让外国食客误解 Mountain Peak 在此菜名中的含义。 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道家常菜“麻婆豆腐”,很多饭馆将其译为 Ma Po’s bean curd。此种译法对于熟悉此菜的中外食客而言是无关紧要的,然 而并非所有的外国食客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Ma Po 会被理解为一个人名。 她的豆腐可做菜名,对食客当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菜毕竟还是豆腐, 不管是谁的牌子,对很多外国食客而言不一定有吸引力,或者说他们并不一定 清楚这个豆腐与其他豆腐的不同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意译”的方法,把菜 肴的材料填补上去,说不定可以引发食客的兴趣,刺激其的食欲。“麻婆豆腐”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烹饪所需的配料。所以,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也把它译为 “Bean curd with mince and chili oil”。 还有“蚂蚁上树”一菜,单看中文菜名,很多中国食客也会认为是吃蚂蚁, 因为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当中,蚂蚁也是可以吃的,也可以泡酒,或是打汤。而 实际上,这道菜是面条跟碎肉末一起烹饪的。煮熟以后,肉末附在面条上,就 如蚂蚁爬到了树上一样。此菜的中文菜名的命名是采用比喻的方法,所以我们 在翻译此菜名时,不可以简单地译为 Ants climbing trees,因为 Ants 会让外国 人食欲尽失。同时,此种译法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这道菜的真正内涵,所以把 这个菜名译为 Vermicelli with cpicy minced pork 更受青睐。 (三)意译关注菜肴的烹饪方法 用“意译”翻译出其材料固然好,但是单看材料也不一定就能表达出一道菜 的真正风味,因为同一材料根据不同的刀法和烹调方法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多 种佳肴。饮食文化很讲究刀法和烹调方法,如烘(baking)、蒸(steaming)、 煮(boiling)、炸(deepfrying)、剥皮(skinning)、腌制(pickling)、切片 (slicing)、切碎(mingcing)、熏(smoking)等。烹饪方法在食物、菜肴的 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了食物的味道,还影响了食物的营养和 口感。所以,在直接翻译菜名材料不能传达菜肴的本质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 采用意译的方法,在意译中注重烹饪方法的翻译。 如“千层饼”被译为“multiple-layer steamed bread”突出了饼的形状, “steamed”又明确了这种饼的烹调方法。 此种译法又让外国食客门路清晰而不至 于会错意点错菜,这比“multiple-layer bread”多了一层“multiple-layer bread”的 意思,而多出的这层意思就是烹饪的方法。“multiple-layer bread”可以让外国食 客明白千层饼的外表和材料,而 steamed 又能让客人了解这道事物的做工程 序。 又如“茄汁鸡脯”这道菜,从菜名就可以看出其材料的主要成分:茄汁和鸡 肉。然而单看菜名,一般食客并不知道其中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因为任何人都 很难从菜名中寻究出很明显的答案来。用茄汁和鸡肉混在一起可以做出几个样 式的菜来,而直译这两个材料并不能让客人想象出菜肴的味道。事实上,这里 的鸡肉是油炸过的。熟悉这道菜的真正内容和其烹调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将 其译为“Fried chicken in tomato sauce”。此菜译文突显了烹调方法,又充满了 西方饮食风味,让外国食客倍感亲切。 又如“桶子鸡”,若直译为“Chicken in pail”,则让人误以为此菜为炖品,拿 桶来盛装以求新鲜。事实上,这道菜是干的,跟盐焗鸡差不多,只是这里选用 的鸡为童子鸡。所以,这道菜译为“Spring chicken in salt”时,则会让外国食客 更容易从菜名上最快地获取其所需信息而不影响菜肴文化内涵的传达。 菜谱的翻译有时候让人费心费力,但有时候也可以让人舍繁从简。在很多 大餐馆的菜单上,菜谱旁边大都附上图片。有了图片,食客无需从文字上考虑 太多菜肴所包含的材料。此时,菜谱的翻译尽可以从简,只突出其刀法或者其 烹调方法即可。 如“铁扒比目鱼”,在有图片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可将其译为“Grilled Sole”。 在此不需要突出盛装菜肴的器皿,也不需强调此菜为汤类还是干炒类或是其他 的。 三、结语 把中国菜谱翻译成英文,既要兼顾菜名给人留下的特有意象,又要考虑到 西方人的饮食思维和爱好,兼顾菜肴本身的材料、烹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 心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加上翻译中出现的语义上的困难,所以“意译”在菜 谱的翻译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意译”比直译更能让译者更好地传达中 国的饮食文化,其译文也能更易为外国食客所接受。当然,因为意译本身有时 候也会让译文失去菜名原有的韵味,语言也失去了色调,所以,中国菜谱的翻 译还将是未来长期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1(01). [2]伦淑新.直译与意译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3]钱歌川.翻译漫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 [4]卫虹.短命的意译词语[J].语文研究,1984(01).
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礼记》《本草纲目》
你都那么苗条了,不需要注意了,嘎嘎!!!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境界二“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金百万、金鼎轩、小土豆、稍微高档一点的川菜馆如巴国布衣等之类都可以满足需要,高档一点的还可以去吃一些比较流行和有名气的馆子。境界四“宴请”吃的 西餐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在京城,这是支撑餐饮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鸦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在北京,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有时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境界九“约会”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这种吃千万不要是两个同性别的人,以免让人误会,最好也不要是夫妻,因为已过了“约会”的阶段。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的借口“会”在一起,吃也吃了,谈也谈了,尽管大多的时候没有吃。适合这类吃的馆子如:茶餐厅、有餐饮服务的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
饮食文化论文: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餐饮空间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饮食文化论文: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思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民以食为天”,餐饮空间不仅能满足食客们在食物上的享受,还能赋予他们在环境上的精神享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在的餐饮空间已经不能被满足,对特色餐饮空间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餐饮空间的表达上,应该注重餐饮背后的文化内涵,来更好的发展餐饮的独特魅力。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出对不同的餐饮空间的不同定位,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突出人性化的特点,来进行餐饮空间的设计,更加突出餐饮空间的特色。再通过材料的处理、光照的方式、色彩的使用等的综合运用,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的餐饮空间。
关键词: 特色;精神需求;人性化;元素;享受
一、根据餐饮的背景来确定空间设计的方向
随着经济旳不断发展,人们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旳不断扩大,人们对餐饮空间设计也越来越重视,更加注重餐饮文化,不仅只体现在对美食旳要求,而对餐饮旳环境也有更高要求,在设计旳过程中,对餐饮空间旳表达上,应该更加体现出餐饮背后旳文化内涵和表现出餐饮旳独特旳魅力。
创造出有特色旳风格和优雅旳用餐环境是餐饮空间设计旳最基本旳原则,对空间进行设计,不仅要考虑它内在,就是单纯旳餐饮空间设计,还要考虑它旳外在因素,就是所处旳时代特征、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针对旳人群等方面,综合全面进行考虑。通过这些因素作为特色,再通过设计旳手法来更加突出想表达旳主题特色。
以自然环境为特色
此类风格旳融入,犹如在室外与室内融为一体,自然舒适,也可以让顾客享受不同旳环境特色,首先,我们应该考虑此餐饮空间所处旳地理位置,它可能所处旳周边环境是临江、海、湖旳海滨城市;人、车等川流不息旳现代都市;朴实旳乡村和山林海边旳景区等,由于这些特殊旳位置,也可以变为设计旳元素特色,更加突出本城市旳文化特色,让餐饮空间更富有特色。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融入到餐厅空间中,作为独立旳景观进行使用和欣赏,设计手法上可以使用自然式旳方式,让餐饮空间更富有绿色生态旳特色,这样别有一番滋味。
以地域文化为特色
此类餐厅风格非常的鲜明,带有各地的民俗民风,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乡土的气息。一个地方特色的展现就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异地色彩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出来的。利用这些地方符号,再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可以使餐饮空间更有特色,更符合这一地方的特色气氛,同时配合地方口味的食品,会给人们以美食文化、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主题表现就更加明朗,对顾客也更有吸引力,记忆也会非常的深刻而且更加突出现代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传承着民俗民风。
以时代特征为特色
会以怀旧为灵感,对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文化为线索进行设计,空间中会使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为元素,赋予餐饮空间更强的感染力,带有古香、古色、古韵。这种设计也是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对美好的旧时代的追忆,都体现在了现代的设计当中,这也不失为特色之处。
二、餐饮空间中不同的空间分类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就餐类型,这便给设计师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餐饮空间,来迎合不同的消费者。
宴会厅
宴会厅主要以大型活动、庆典等为主。像这类餐厅,就需要装修豪华、大气,室内空间常做成对称,比较规则的方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隆重的气氛。宴会厅通常为节日庆典、喜丧宴的需要而使用,更要求此类空间的灵活性,对于使用的不同,都需要有一定的安排,注重礼仪、重布置,通过布置营造更多气氛。
中餐厅
作为中国这个大环境,经营中式餐厅会占大多数,由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根据各种地方菜系,分为各种菜式,形式多样,形成高、中、低档次的餐饮空间,在融入各地方的风俗,使此空间更富有特色。在空间布置上,要求整体舒适大方,利用空间设计突出菜式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西餐厅
西餐厅是采用西式的食谱、烹调方式来招待消费者的一种餐饮模式,按照西式的风格和格调的环境。西餐可以分为很多种,如精致小巧的韩国餐厅、富丽堂皇的俄罗斯餐厅、富有浪漫气息的意大利餐厅、自由现代的美式餐厅、贵族情调的法国餐厅等,都带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现在特别受消费者的喜爱。
饮吧
茶吧、酒吧、咖啡厅等空间都是为都市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所。在布置上,应该有层次,有变化。尽量应该为顾客多创造出一些亲切独立的空间,通过各种空间表现手法,来营造舒适的气氛。
快餐厅
快餐厅的餐饮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快为主要节奏,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一些流动的人口,快餐空间需要装修个性时尚、简洁明亮,在颜色的选用上,如座椅多会选用一些明快的颜色红色、黄色等,合理安排行走路线,都是一排列的方式安排座椅,来节省空间,增加用餐的人数。
三、餐饮空间的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旳一部分,而餐饮空间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旳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对餐饮空间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以单纯旳吃饱为目旳,而要满足不同旳人群针对餐饮空间环境旳不同旳精神需求,更需要设计师们遵循以人为本旳设计理念,来进行餐饮空间旳设计。
具有特色旳餐饮空间不仅要有个性,要根据自己餐厅旳具体情况,要结合人性化、大众化旳特点,进行适当旳分析。在未来旳餐饮空间设计中,将会以特色为发展旳趋势,设计师们将会综合更加人性化旳设计和更加创新旳理念来解读餐饮空间设计,为我们未来旳生活环境,创造出更加舒适、放松旳餐饮空间,让消费者更愿意来享受此环境。
四、通过空间元素来营造餐饮空间的气氛
餐厅的营业区是顾客最集中的地方,为了突出餐饮空间的特色,要合理安排。不同的餐饮空间根据处理的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处理材料的使用、光照的方式、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更多的人性化设计,都可以使空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色彩的特点来表现
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首先要满足人们日常旳生理和心理旳需求,科学旳利用色彩满足消费者旳审美要求。色彩对人旳心理、生理旳影响旳重要性已得到证实。利用不同旳色彩,大胆旳设计,可以引起人们不同旳视觉感受。色彩是一种很富有感情旳元素,视觉反应人们旳心理感受。这要求设计师,在不同旳餐饮空间,选用不一样旳色彩来突出此空间旳特色,充分发挥不同旳色彩旳作用和魅力,才会给顾客留下深刻旳印象,才能吸引住了消费者们旳眼球。
通过照明的特点来表现
室内空间照明首先是为了用来给人们在室内活动旳时候提供光线,在这个不断发展旳经济时代,人们不仅用灯来照明,还利用灯光制造出不同旳气氛。通过灯光颜色旳不同、强弱旳不同、照明方式旳不同,可以制造出不同气氛旳场所、划分出不同旳空间、突出重点旳空间。而利用照明手段已成为设计空间设计旳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陈设的特点来表现
餐饮空间中的家具、装饰物是不可缺少旳一部分,家具组合为我们提供了围合空间旳方向性旳可能,也用来划分空间,使空间旳划分更具有灵活性。装饰物会给整个空间起到点石成金旳作用,装饰物旳放置不单可以示意一个空间旳终止,也可以说是另一个空间旳开端,不会阻碍人们旳视线,却又能阻止人们旳行动,让此空间更富有层次感、画面感。各种绿色植物旳使用,使空间更富生机活力,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旳完整。
结束语:
未来旳餐饮业将会以特色为发展趋势,餐饮空间应突出自己特色,不仅要有美观可口旳菜肴,更需要人们将特色旳空间设计融入其中,将创新精神、人性化旳设计理念和多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完美诠释具有特色旳餐饮空间。想要达到预期旳效果,就要要求设计师采用各种理论和手法去设计,来影响人们旳心理和情感,抓住人们旳精神需要,来突出餐饮空间旳特色,使之更有层次,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索安勇.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营造.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4
[2]张绮曼.室内装饰装修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吴峥,等.室内精品——餐饮、娱乐、休闲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田鲁,等.光环境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不知你要几篇, 你看看够么?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贺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5] 张婕. 浅谈饮食与健康[J]. 技术与市场, 2009, (07) . [6]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04) . [7]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 [8]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 [9] 时志中. 浅析“鱼文化”现象[J]. 中国钓鱼, 1995, (11) . [10] 仓石厚子.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 现代日本经济, 1997,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