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厨师素质研究论文结论

厨师素质研究论文结论

发布时间:

厨师素质研究论文结论

写论文正确思路:1、查阅资料,上知网等数据库下载查阅。2、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拟定一个方向,发现一些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整理成论文,论文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难的,用心去做,都可以做好的。如果没时间去做,可以看我个人资料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我们每一个厨师都想获得成功,在厨师界有所作为,但并不是每一个厨师都能成功。我们怎样才能发展和进步呢?网络显示:有职业规划的厨师,个人成长最快。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和机遇,其根本区别在于他们有没有制定人生目标,有没有完成人生规划。”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厨师出现了工作危机,他们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感觉没有前途可言。有些厨师虽然有上进心却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停滞不前。发生的这些现象,就要求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发展新的职业机遇。我们厨师要做好职业规划,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增值,已现有的水平为基础,努力学习基本功,扎实有序、循序渐进增强我们的能力,努力做好规划。为确立奋斗方向提供策略,努力完成人生目标,走向成功。怎样做好职业规划呢?下面让我们共同去分析。 1987年,美国的施恩教授提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最佳职业定位。我们知道企业定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厨师的职业定位是厨师发展的灵魂。企业定位不准确就会使其失败,厨师的定位不准确则会发展不前。“定位”一词源于产品的竞争力占据市场的有利位置。我们从自己所掌握的烹调知识。自己的能力、自身的优势、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寻找自己的最佳职业定位。首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怎样制定工作目标?这个问题很简在开始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先制定短期目标,再制定长期目标,有了目标就迈出了厨师生涯的一大步。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方向,朝着这个方向一步一步往前走,一步一步的去实现。不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只要有了目标就已经起航了。我还想对刚从事厨师工作的朋友们说,在学习阶段,一定要以提高能力、增加知识为目标。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工作。脚踏实地的把根基扎深,以后你的工作能力才会枝繁叶茂。只有枝繁叶茂,厨师这颗大树才会硕果累累。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的能力有多大?要正确剖析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现在水平来寻找与其他人的差距。研究自己的性格在工作中起到的阻碍。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刚从事厨师行业的朋友们,不要在乎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更不要计较吃多大的亏。因为这些都为自己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奠定基础。每一个环境,每一种困难都是一种磨练。要知道什么叫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有些认为自己聪明,有能力就会好高骛远,不要忘记兔子与乌龟赛跑,最后赢得胜利的是乌龟。最后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从事厨师这个职业?这个问题较深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差异很大。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要热爱它。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为之而奋斗,最终会取得胜利。孔子说过,好之者不与乐之者。以上这三个问题,只要深刻而有逻辑地回答,就会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要坚持把前进方向和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相信有了定位就有了职业规划,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有准确定位就来制定我们的工作计划。计划前,先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1.餐饮业发展状况。要注意餐饮业发展潜力、发展趋势,餐饮企业之间互相竞争程度。2.所在酒店的状况。老板的能力,酒店管理的先进程度,酒店是否有生命力。如果没有生命力的酒店则需尽快离开。不仅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而且要注意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分析:1.岗位发展状况分析。是指所在岗位的发展潜力、部门在酒店中所占的比重。2.部门领导的综合素质。分析完后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去实现,而且要研究出阻碍计划的因素:是否寻求帮助,怎样提升计划,并利用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业进行量化的规避。促使自己少走弯路。 成功以制定职业目标为开始,职业生涯发展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始。做好本职工作从现在开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人生目标。

前段时间,因为某些原因做了两个月的SOHO族,在家办公,中午自己和一位同事买菜做饭,从一道道菜联想起讲课的讲师,有些嚼头。讲师某些方面如同厨师,有异曲同工之处。厨师炒菜有许多技巧,一是主料、辅料搭配准备,什么菜放什么料,什么料出什么味;二是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有个先后顺序,颠倒了味就变了;三是掌握后火候、油温的高低,炒什么火大,炒什么火小,炒肉和蛋时火小些,炒菜时火大些。把握好上述几个要素,放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来。同样的菜、料,不同的厨师炒出不同的味。同样,相同的主题和内容,不同的讲师讲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大相径庭。一个是讲什么,一个是怎么讲,甚至"怎么讲"比"讲什么"有时更重要,因为你讲的东西最终目的是要别人接受,而怎么让学员接受也是很有策略性的。同样的"料",也要进行组织设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怎么连贯、串联,如何调动大家参与和学员进行有效的互动,讲出来的东西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言之有物,打动人,启迪人,而非干巴巴的说教,既有理论框架,又有案例分析、故事、游戏互动,可谓"有骨头,有血有肉,有灵魂",使课程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起到影响人、传道授业的作用,使你的课"色香味"俱全,成为学员的"精神套餐".用心炒好每一道"菜",把握好"火候",娴熟操作,定会炒出学员们喜欢吃的"菜",会汲取营养,收益多多。

1 虚心学习 2 认真偷艺 一、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优秀的厨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厨德,培养好的厨德才能使厨师走向成功,在行业内有所建树。所以说:厨德是当好一名厨师的根本。如何在方寸灶台上培养好厨德呢?我在行业内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自己用良好厨德来要求自己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厨德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一是要热爱行业,立足本职。只有热爱烹饪这一行,才可潜心做这一行,只有立足厨师本职,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获得喜悦,获得成功。一名厨师从学徒起要经历从水杂、解功、配菜、站炉等不同岗位的漫长磨练,每一岗位的工作都是在为做好一名厨师打基础,每一岗位锻炼的过程都必须立足本职,不怕脏、不怕累、不能急于求成,这是培养厨德的根本。二是要踏实工作、精益求精。做厨师来不得半点虚假,每道菜品都须经过严格的工序,省一道工序,菜品就达不到质量的要求,同时,食客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厨师做菜也必须顺应变化,寻求创新,成以做一名厨师必须踏踏实实、精益求精。三 要谦虚谨慎,持之以恒。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每一们从厨者来讲都没有止境,不是在大赛上得了金奖,在行业内被授予了大师称号就可以高忱无忧,就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必须持之以恒,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方保持进步。四是要亲和同行,尊重前辈。人民饮食质量的提高,在于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水平的提高,在于烹饪同行的共同努力,厨师之间相互研讨、相互帮助、相互勉励,才可推动行业的共同进步。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大部分菜品的原形都是前辈们创造留下来的,我们的技艺是前辈们经验的积累,所以要尊重前辈,学习前辈,亲和同行。 二、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拥有精湛的厨艺。 厨艺是厨师立足的关键。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必须拥有精湛的技艺。比如一名优秀的湘菜厨师,不但要精通湘菜,还必须旁通其它菜系。如何才能拥有精湛的厨艺?一是学艺要从零做起。学艺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学海无边,厨师学艺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或停滞不前,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要有一股永不知足的钻劲。特别是现在饮食消费日新月异,顾客消费的多样化,更加要求厨师立足传统,不断创新。厨师学艺要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全面发展。二是要以博大胸怀传艺。我在四十年的烹饪生涯中,共培养学生近千人,其中100多人成为高级厨师,并成为酒店、宾馆、饭店、餐馆的中坚技术骨干。我认为厨师成名后,更要为烹饪事业发扬光大作贡献,不能将自身的烹饪技艺视为个人财富,要毫不保留的将自我所知,传授给热爱本职、热爱行业的学艺者,对一些勤奋好学,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徒弟要多培养。 三、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对企业和顾客充满感情。 我所谈到的感情,就是在工作中要把促进发展和满足顾客需求摆在首位,将个人利益置后,带着感情工作。我认为这是一名合格的厨师不可缺少的素养。何谓充满感情的工作:一是对企业要有“家”的感情。多年来,我一直扎根企业求发展。我认为,一个好的餐饮企业离不开技艺超群的厨师队伍,同样一个大师也需要好的企业做后盾,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广大厨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一些厨师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单纯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这于已于企业都不利。作为厨师,如能将企业当成家,多投入,多付出,为企业的发展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二是对顾客要有“亲戚朋友”般的情谊。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要满足顾客需求,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研究顾客心理,掌握顾客的消费趋向,把顾客摆在第一位。工作中,对顾客充满“亲戚朋友”般的情谊,能把来企业就餐的长辈顾客,像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领导一样相待;对晚辈顾客,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相待,我想厨师制作菜品就一定能发挥出最高水平。 四、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情。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厨师作为菜品的直接制作者,在菜品的烹制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态,菜品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企业的声誉。工作中厨师如何做到拥有良好的心情?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菜品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工作,工作中体现强烈的事业心和务实的敬业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二是不要把工作之外的不愉快心情带到工作中来,人处在社会环境中,心情受外界影响很大,家庭矛盾、朋友误会、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的心情。目前,中式烹调不是标准化操作。试想,一个厨师在工作中,心情受到工作之外不愉快因素的干扰,菜品质量怎能得到保障?因此,厨师要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境。 “厨德、厨艺、感情、心情”是一个优秀厨师的必备素养。一个优秀厨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晨里言行一致,才能使自己在烹饪事业上拥有更加辉煌的前程。

厨师职业素养论文

1 虚心学习 2 认真偷艺 一、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优秀的厨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厨德,培养好的厨德才能使厨师走向成功,在行业内有所建树。所以说:厨德是当好一名厨师的根本。如何在方寸灶台上培养好厨德呢?我在行业内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自己用良好厨德来要求自己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厨德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一是要热爱行业,立足本职。只有热爱烹饪这一行,才可潜心做这一行,只有立足厨师本职,才会在工作中不断获得喜悦,获得成功。一名厨师从学徒起要经历从水杂、解功、配菜、站炉等不同岗位的漫长磨练,每一岗位的工作都是在为做好一名厨师打基础,每一岗位锻炼的过程都必须立足本职,不怕脏、不怕累、不能急于求成,这是培养厨德的根本。二是要踏实工作、精益求精。做厨师来不得半点虚假,每道菜品都须经过严格的工序,省一道工序,菜品就达不到质量的要求,同时,食客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厨师做菜也必须顺应变化,寻求创新,成以做一名厨师必须踏踏实实、精益求精。三 要谦虚谨慎,持之以恒。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每一们从厨者来讲都没有止境,不是在大赛上得了金奖,在行业内被授予了大师称号就可以高忱无忧,就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必须持之以恒,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方保持进步。四是要亲和同行,尊重前辈。人民饮食质量的提高,在于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水平的提高,在于烹饪同行的共同努力,厨师之间相互研讨、相互帮助、相互勉励,才可推动行业的共同进步。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大部分菜品的原形都是前辈们创造留下来的,我们的技艺是前辈们经验的积累,所以要尊重前辈,学习前辈,亲和同行。 二、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拥有精湛的厨艺。 厨艺是厨师立足的关键。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必须拥有精湛的技艺。比如一名优秀的湘菜厨师,不但要精通湘菜,还必须旁通其它菜系。如何才能拥有精湛的厨艺?一是学艺要从零做起。学艺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学海无边,厨师学艺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或停滞不前,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要有一股永不知足的钻劲。特别是现在饮食消费日新月异,顾客消费的多样化,更加要求厨师立足传统,不断创新。厨师学艺要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全面发展。二是要以博大胸怀传艺。我在四十年的烹饪生涯中,共培养学生近千人,其中100多人成为高级厨师,并成为酒店、宾馆、饭店、餐馆的中坚技术骨干。我认为厨师成名后,更要为烹饪事业发扬光大作贡献,不能将自身的烹饪技艺视为个人财富,要毫不保留的将自我所知,传授给热爱本职、热爱行业的学艺者,对一些勤奋好学,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徒弟要多培养。 三、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对企业和顾客充满感情。 我所谈到的感情,就是在工作中要把促进发展和满足顾客需求摆在首位,将个人利益置后,带着感情工作。我认为这是一名合格的厨师不可缺少的素养。何谓充满感情的工作:一是对企业要有“家”的感情。多年来,我一直扎根企业求发展。我认为,一个好的餐饮企业离不开技艺超群的厨师队伍,同样一个大师也需要好的企业做后盾,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广大厨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一些厨师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单纯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这于已于企业都不利。作为厨师,如能将企业当成家,多投入,多付出,为企业的发展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二是对顾客要有“亲戚朋友”般的情谊。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要满足顾客需求,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研究顾客心理,掌握顾客的消费趋向,把顾客摆在第一位。工作中,对顾客充满“亲戚朋友”般的情谊,能把来企业就餐的长辈顾客,像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领导一样相待;对晚辈顾客,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相待,我想厨师制作菜品就一定能发挥出最高水平。 四、 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情。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厨师作为菜品的直接制作者,在菜品的烹制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态,菜品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企业的声誉。工作中厨师如何做到拥有良好的心情?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菜品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工作,工作中体现强烈的事业心和务实的敬业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二是不要把工作之外的不愉快心情带到工作中来,人处在社会环境中,心情受外界影响很大,家庭矛盾、朋友误会、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的心情。目前,中式烹调不是标准化操作。试想,一个厨师在工作中,心情受到工作之外不愉快因素的干扰,菜品质量怎能得到保障?因此,厨师要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境。 “厨德、厨艺、感情、心情”是一个优秀厨师的必备素养。一个优秀厨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晨里言行一致,才能使自己在烹饪事业上拥有更加辉煌的前程。

写论文正确思路:1、查阅资料,上知网等数据库下载查阅。2、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拟定一个方向,发现一些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整理成论文,论文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难的,用心去做,都可以做好的。如果没时间去做,可以看我个人资料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我们每一个厨师都想获得成功,在厨师界有所作为,但并不是每一个厨师都能成功。我们怎样才能发展和进步呢?网络显示:有职业规划的厨师,个人成长最快。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和机遇,其根本区别在于他们有没有制定人生目标,有没有完成人生规划。”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厨师出现了工作危机,他们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感觉没有前途可言。有些厨师虽然有上进心却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停滞不前。发生的这些现象,就要求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发展新的职业机遇。我们厨师要做好职业规划,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增值,已现有的水平为基础,努力学习基本功,扎实有序、循序渐进增强我们的能力,努力做好规划。为确立奋斗方向提供策略,努力完成人生目标,走向成功。怎样做好职业规划呢?下面让我们共同去分析。 1987年,美国的施恩教授提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最佳职业定位。我们知道企业定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同样厨师的职业定位是厨师发展的灵魂。企业定位不准确就会使其失败,厨师的定位不准确则会发展不前。“定位”一词源于产品的竞争力占据市场的有利位置。我们从自己所掌握的烹调知识。自己的能力、自身的优势、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寻找自己的最佳职业定位。首先思考第一个问题,怎样制定工作目标?这个问题很简在开始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先制定短期目标,再制定长期目标,有了目标就迈出了厨师生涯的一大步。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方向,朝着这个方向一步一步往前走,一步一步的去实现。不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只要有了目标就已经起航了。我还想对刚从事厨师工作的朋友们说,在学习阶段,一定要以提高能力、增加知识为目标。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工作。脚踏实地的把根基扎深,以后你的工作能力才会枝繁叶茂。只有枝繁叶茂,厨师这颗大树才会硕果累累。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的能力有多大?要正确剖析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现在水平来寻找与其他人的差距。研究自己的性格在工作中起到的阻碍。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刚从事厨师行业的朋友们,不要在乎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更不要计较吃多大的亏。因为这些都为自己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奠定基础。每一个环境,每一种困难都是一种磨练。要知道什么叫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有些认为自己聪明,有能力就会好高骛远,不要忘记兔子与乌龟赛跑,最后赢得胜利的是乌龟。最后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从事厨师这个职业?这个问题较深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差异很大。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要热爱它。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为之而奋斗,最终会取得胜利。孔子说过,好之者不与乐之者。以上这三个问题,只要深刻而有逻辑地回答,就会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要坚持把前进方向和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相信有了定位就有了职业规划,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有准确定位就来制定我们的工作计划。计划前,先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1.餐饮业发展状况。要注意餐饮业发展潜力、发展趋势,餐饮企业之间互相竞争程度。2.所在酒店的状况。老板的能力,酒店管理的先进程度,酒店是否有生命力。如果没有生命力的酒店则需尽快离开。不仅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而且要注意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分析:1.岗位发展状况分析。是指所在岗位的发展潜力、部门在酒店中所占的比重。2.部门领导的综合素质。分析完后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去实现,而且要研究出阻碍计划的因素:是否寻求帮助,怎样提升计划,并利用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业进行量化的规避。促使自己少走弯路。 成功以制定职业目标为开始,职业生涯发展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始。做好本职工作从现在开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人生目标。

现在还用写吗

研究生人文素质结课论文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作者简介]张绍红(1969-),女,江西南康人,宜春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与高教管理;张俊(1969-),男,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西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2-02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3.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壮;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和谐典雅;宋词的飘逸灵动……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之美;既有“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又有“寻寻觅觅”的含蓄委婉;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热情咏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贴切的比喻,使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丰富而优美动人。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温暖和煦、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里,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4.大学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科学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调节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姻亲关系,并率先垂范,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如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国文功底之深厚,人文学养之完备,是后代的科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修养开启了他们的创造灵感,为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理工类大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三、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1.选择名师任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因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讲演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而味同嚼蜡。20世纪前期大学语文就有名师从教的优良传统,在老清华、老北大,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师要求很高,非一流名师不能任教之,如朱自清、沈从文、吕叔湘、闻一多等著名学者,都教过“大一国文”,他们引领学生翩翩遨游于文海。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并尽可能选择名师任教是关键。2.精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教材的内容作出取舍。在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按不同时代或不同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领入文学殿堂、感受到这一广阔世界的精彩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3.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模式陈旧,常常把教学放在选文字、词、句、段、文的一般性讲解上,活生生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让学生闻而生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它的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4.改革考评办法。教学改革,必须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大学语文》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少,而且“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功能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考虑课程结束时的试卷考核与平时的考评相结合,各占约50%的比重;平时考核以听课笔记、读书心得、写作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考试、考核能为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可以从几个论点着手,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恐怕2500都不够写

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论文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完成这场变革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加大。针对部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又可称为“两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二是实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对立了起来,使施教者的活动局限于围绕学生升学,着眼点只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尤其是只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偏离了“两全”宗旨,形成了一种短视的、狭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学发展的育人观念。

其次,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须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现在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条从应试教育的受教育者到应试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从整体上说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窄,实践知识乏,理论与实践不相搭”的状态。

第三,现有教师队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必须洞察学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体的共性和个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队伍中的多数教师,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颠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师对学校教育目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学生的人格、个性、价值及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脱离学生实际,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条,不重实践。显然,这些状态与以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

二、前教师素质进行改革和提高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重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深层智慧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最终达到人类昌明的理想。

(2)教育价值理念:是教育实践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这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要求教师立足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学生主体理念: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教学活动理念: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共享、情感共鸣、心灵融洽,生命与人格共同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5)教师角色理念: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成为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为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生活指导者,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成为情感丰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天使”。教师的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以学习者的姿态进入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更新。

(6)终身学习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性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课程创新理念:教师要通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通过课程的民主性与学生对话协商,相互启发。通过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生探索创新,教学互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因此,教师有责任让课程以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充分领路。

2.重构职业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经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师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特长,发挥优势。

(3)教育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一是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积极营造合作、平等、真诚、共融的师生关系。三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对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包括对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贯彻的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能力。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思想导向怎样,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提高教师素质,从内容到方法,既有宏观问题,又有微观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地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计划,做到校有计划、分批培训、逐年落实。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小学教师的素质研究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对于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是,近些年来,教师伤害学生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建设不过关。在过去,人们一味地追捧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职业道德建设,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引言: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教育这一大问题已经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教育建设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我国执政兴国的要素之一。对教育的重视绝不仅仅只是教育水平的提升,所传授知识的延伸,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与进步。站在教师的角度出发,师资力量的加强也绝不仅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这其中也包含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加强。本文就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与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1、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都是令人敬佩的职业,他们被誉为园丁,传授着学生知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未来发展贡献了诸多的力量,中小学教师一直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社会所尊重。但作为老师,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就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中一些问题已经逐渐显露,许多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社会中的现象,出现这些不好的苗头就应该及时遏制,不断健全、改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践踏学生自尊

现在有许多教师打着“恨铁不成钢”的旗号,遇到“不听话”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生拳脚相加,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学生以达到自己教学质量的要求。这种方式无异于在践踏学生的自尊,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会对学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心理阴影或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还属于“小孩”,不懂事,需要老师的严厉教育,甚至用一些刺激性话语来“教导”学生,殊不知这已经侵犯了学生的个人权利,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践踏了学生的尊严。这种不道德现象是应该明令禁止的,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这样的教师其自身素质是有待于加强的。

敬业精神缺失

敬业精神在中小学教师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敬业精神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的发展。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得过且过,备课、教课以及课后辅导也是尽可能地简便,敷衍了事,对待学生并不尽心尽力,有些甚至漠不关心。这样的教师没有履行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对自己不负责,对学生更不负责。甚至有的老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自身不要求进步,本身的专业性都存在着问题,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并不全面、系统。

遏制学生个性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飞速发展,一些“老旧”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学生的教育,一些老师仍然本着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这种方式是应该摒弃的。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不断抹杀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个性、性格,往往会致使学生不能创造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建立与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

我国现在普遍缺乏完整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制度或者健全的体系,这导致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管理不健全,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社会、政府以及学校并没有对相关实施办法加以规范化,教师队伍中已经出现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缺失,这方面是亟需完善与健全的。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管理方案,除去教师自身专业性的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需要明文规定,加以规范。

增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意识

大多数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是源于职业道德建设意识的缺失,没有树立起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对此方面意识不足。所以学校可以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教师能够主动加大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到以身作则,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地发展。

树立典型教师道德模范标杆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有教师自身的动力因素外,学校或者政府还可以在全校或者全社会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标杆,让全校或者全社会对此精神加以学习和效仿,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职业道德氛围。道德模范标杆的树立实际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自身素质的前进动力,是一双“无形之手”逐渐推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推选出教师队伍中的模范标杆,所有教师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标杆,这种方式也会大大刺激教师不断加强道德素质。

3、结束语

综合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对学生变相体罚或者辱骂、斥责学生,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此外,有的老师缺乏敬业的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不关心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健全道德建设体系,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意识,也可以在学校树立典型道德模范教师,通过种种方法,提升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浩.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陈秀鸿.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7):31-34.

[3]杜兴荣.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209-211.

[4]黄朝晖.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青年时代,2017(06):

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小学教师形象

小学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使学生的人格不能正常发展。

教师形象大致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教师形象指教师的外貌、仪表、举止谈吐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外部形象的总和;另一方面,指学生对教师本身形象的一种认识和判断,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在学生心理的一个折射。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在第一堂课在外在形象上尽量赢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控制、调整自己的形象,将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教师影响力,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良好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一)体现教师素质,从精神上感染学生。

良好的形象,既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与影响力,同时又可以在精神上感染学生,受到学生们的认可与欢迎。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凝聚很强大的力量,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能够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素质。温文尔雅、穿着得体、落落大方的教师形象很容易博得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许,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自觉不自觉的.萌生一种钦佩感,在课上就会产生深厚的兴趣并认真听讲。另外,在良好的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专业知识、张弛有度、自信从容展现教师的风采,那么肯定会得到学生们的尊敬。所以说,教师的外在形象应与内在素质相协调,从而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精神文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就如同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气象面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着很大的益处。教师形象的潜在力量会使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进步。因此,教师形象也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体现方式。

(三)体现高尚人格,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很容易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己身边的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去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教师的高尚人格除了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外,还体现在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上。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发生地震时,用自己的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完美诠释富于爱与责任的高尚师德。

三、良好小学教师形象的塑造

首先,扮演好“教师”角色。教师形象的塑造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接受。通常来讲,一方面,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应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在学识上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学生要求老师能与他们做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学业以外关心学生,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需要小学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深化。

其次,努力向学生期待的教师形象看齐。根据上面提到的教师在两个方面的角色定位,在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形象的期望之后,应该在此基础上认真实践。针对第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看看自己在学识、能力、品德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否则不但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老师应该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针对第二方面,教师关心学生应出自真心,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另外,关心、接近学生,千万不能搞亲疏有别,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再次,不断完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一方面来自于外部,而最根本的却是来自于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形象具有持久的魅力,就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学识和文化素养。

道德品质在教师形象中居于第一位。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体现了道德在教师形象中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学识居于教师形象的第二位。当今社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文化素养是充实教师形象的第三个方面。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境界。总之,只要教师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形象,那么小学教师形象就会具有长久的魅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那么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学校要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需要呢,笔者认为要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对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学校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在校本培训中把师德教育摆在第一位。一是师德教育要以“爱和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二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十七大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准则,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达到规范教师行为的目的;组织教师聆听教育专家讲座,如魏书生、李镇西等,从专家对自己教育经历的解读中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唤醒和激活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和教育追求;树立典型,挖掘并宣传教师身边的学习榜样,引导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使教师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每学期要对本校的班主任、辅导员等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上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广大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时代的新要求相比,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调动教师自主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专业成熟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能力,因为教师自身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个人努力、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最首要的是要去唤醒和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对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通过培训、交流和竞争机制的开展,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长的愉悦,才可能真正唤醒并不断强化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促使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进而形成主体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没有了这些,教师的专业成熟,教师的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二)在扎实的校本研训中实现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提高校本研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丰富研训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开展研训活动,从而实现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提高。1、引导教师系统地阅读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通过系统地阅读优秀的教育文献,在教师心中确立起关于教育的基本的问题、基本的概念与范畴、基本的原理与命题。只有当教师构建出一个认知平台、形成对于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框架,他才会有基本的判断力、鉴赏力、批判性的思考力。2、开展全员性培训首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正常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和市研训院组织的“送训下乡”活动,保证每位教师参加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其次要根据校内教师实际,长期坚持在校内开展“全员培训,人人参与,人人提高”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课标与教材解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能、课堂有效教学等方面的培训,采取骨干示范、课堂诊断、专题研讨、网络培训、同课异构、自我反思、品读教育专著等方式方法,使教师业务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3、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如为帮助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和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尽快成长,需要通过开展师徒间的“传、帮、带”活动,从工作态度、师德形象、班级管理、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对于中青年教师,特别是潜力巨大、德才兼备、充满热情的教师,通过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使之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学校建设上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对于教龄长,经验足的教师,需要进行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培养,使之不固守成规,能扬长避短。4、开展多形式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2)开展教师之间观课议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通过教研组、备课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3)开展课例研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教师提供一些课堂教学案例(可以是实况录像,也可以是教学实录,可以是本校教师的,也可以是他校教师的),组织教师学习阅读,现场讨论交流,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改进今后的教学。(4)开展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有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反思等评比活动,促使教师及时、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分享并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5、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教育科研能力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培养其教育科研能力,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实验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要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促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课程改革的难题。三、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手抓”,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一)积极创设教师成长的优越条件学校要为教师成长提供便利条件,给教师创设多维发展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1、提供经费保障,如科组活动经费、校内各项培训活动经费、教师外出学习经费、奖励经费、购置教育图书等。2、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如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3、建立立体、动态的教师培训模式。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的学校听课,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二是依托各类高等师范院校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把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提高结合起来,提高提升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全体教师成长的领头雁。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校内骨干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课堂教学示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教学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安排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结对子,对一般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促进其他教师的快速成长。(二)建立教师工作考核制度教师考核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不仅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总结和评价,也是教师提高和改进个人教学工作的参考。教师考核包含师德修养、工作量、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四个方面,考核重在过程。师德修养考核要综合教师本人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评议情况,确定教师师德修养的等第(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平时要认真抓好教师工作的常规考核,明确考核责任人,做好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研等各项工作的经常性检查,着重对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认真做好登记,为学校考核小组评议时提供依据。在考核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教学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加大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不断地加大力度去研究、去探索,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 索引序列
  • 厨师素质研究论文结论
  • 厨师职业素养论文
  • 研究生人文素质结课论文
  • 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论文
  • 小学教师的素质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