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以下是“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
(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
(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
(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
(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
(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
(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
(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
(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一、论文提纲总体写作步骤
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二、论文提纲写作要点
(一)要有全局观念,
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一、论文提纲总体写作步骤
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二、论文提纲写作要点
(一)要有全局观念,
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
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而同样是国有企业的邯钢却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为什么?因为邯钢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创新,创立了一套“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邯钢经验有两大要点:一是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有账可查,有人控制。我们甚至可以说,邯钢经验的“成本控制”是从现代财务管理中引申、深化出来的,是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等。学习邯钢经验,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讨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二、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笔者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笔者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第四,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三、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四、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在课题。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直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上一级主管部门、企业直接委派,其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在上一单位,这样他就能无后顾之忧地行使财务监督作用。诸如这一类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五、新形势下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平面图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施工的流动性
施工的单件性
施工周期长
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材料费用的'控制
人工费用的控制
管理费用的控制
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