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加强医院的资产管理,是医院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过程。医院的资产是保证医院运转的基础物资,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科学的资产管理,是医疗单位各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医疗单位已经逐步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对于提高自身资产管理已经是箭在弦上。本文通过对目前医疗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中,分析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弊端,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 医院资产 管理 问题对策

医院资产的管理是医院保证后勤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迎合新时期医疗单位改革的实行的重要的资金链,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医疗单位资产的水平,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更可以提高医疗单位经营收益,因此医疗单位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基本上提高资产管理,改善管理弊端。

一、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已明确规定医疗单位资产的定义。医院的资产中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口碑、知名度等等)、流动资金、人才储备。如今医疗改革逐步完善的今天,加强医疗单位资产的管理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医疗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效的提高医疗单位竞争能力。

随着国内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趋势越发明显。医疗单位想在经济发展下稳定的生存,必须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医疗单位的资金管理是自身最基本的保障,只有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动缩减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医疗单位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改革,可以压缩运营成本实现资产与资金流合理化的使用,将有效的把资金用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取重要的发展动力。

2.有效的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水平。

我国医疗单位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特别针对于公立医院,目前的医疗单位都面临着转型、更换经营方式的过程,传统计划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顺应新时期的医疗单位的经营需要。需要普及科技化高效的资产管理,才可以确保医疗成本的控制与资源的整合,这样才能促进新的医院资产管理,从而促进医疗单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最佳的状态服务于社会,并提高发展。

二、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1.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的医疗单位,在对医疗资产的管理不是很重视,从而给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在医疗单位中很多的业务科室基本都涉及到资产的运转,更有管理资产的责任,各个科室应适应资产管理需求并严格实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单位的资产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链。可事实上目前的医疗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各个科室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模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使医疗单位的管理无法实现和不能及时的跟进发展需要,造成医疗单位的账目不清,导致医疗单位的资产流失,大大的降低了医疗单位经济效益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尽量保证固定资产发挥其最大、最持久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力,延长使用年限,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医院的管理层当中,大量存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首先,从源头上来说,领导们的意识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许还是个问号;其次,部分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仅限于对其实体的认可,在固定资产的价值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

2.医疗单位审计漏洞。

会计和财务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部分医疗单位的在这方面的水平明显偏低,因此审计工作都在主张‘表面’,实际审核时却漏洞百出。审计工作在监管资产管理方面无法正常的发挥,这使得医院的采购科学化水平得不到保证,造成了医疗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的盲目性。内部审计的不到位,会使得审计监督的质量降低,导致医院资产管理的深层工作无法及时的进行跟进,造成医院资产的使用、维护以及物资保管等等,各个问题的显现,降低了医院经济发展的效益。

三、新时期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对策

1.明确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迈入新时期,医院属于高资金产业,与旧时期相比其资产更加的复杂,其中固定资产就涉及到诸多种类,医院资产的管理流程长,涉及到的部门居多,对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在新时期进行解决需要医疗单位务必清晰的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发展。因此需要提高全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工作,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不留死角。并长期严格坚持资产管理制度,可以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将医院资产运用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循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严格管理医院资产的进出事宜,促使医院资产发挥到更高的使用效益。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会计领域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存在重视“重要”的、“重大”的事件,对诸如“医院资产的管理”之类的课题,需要及时以及高度重视的提上议事日程。

2.建立高科技科学成本核算的管理方式。

进入新时期需要医院积极地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更新科技技术以及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和旧时期信息化管理缺乏相比,新时期管理更具灵活性也更加的复杂。在新时期的管理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资产管理中可以准确地进行资产成本核算管理,为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提供了科学、高效率、严谨的成本核算分析的方法。更可以为医疗降低成本节省资源,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保障。减少传统资产核算的错误,为医疗单位管理方面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依据,并有效的加大了资金管理的效益。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则,点亮资产管理工作的指明灯。医院固定资产品名众多,形式各异,涉及的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有知识、懂技术,这是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科学、有效、合理管理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明确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规章细则,是管理人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的行动指南。制定适合本单位院情的规章制度,把医院不同的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类别交由相应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趋势越发明显,医疗单位想在经济发展下稳定的生存,必须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因此加强医院的固有资产管理,是医院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过程。医院的资产是保证医院运转的基础物质,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科学的资产管理,是医疗单位各个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综上所述对新时期医院资产的管理,必须要实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提高医院自身的资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朝春.新时期加强医院资产质量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方法浅析[J].市场论坛,2007,(9):.

[2]叶菁.新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举措研究[J].财经界(学术),2010,(2):.

[3]段玉跃,綦迎成,胡立华等.论新时期大型国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创新[J].中国卫生经济,2000,(8):.

[4]李沐.试论新时期下如何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以医院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30):.

[5]徐燕.对新时期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200-201.

作者:李华娟 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中国的医疗改革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两会以来医疗问题一直是媒介探讨的热点,因为医疗涉及民生,是老百姓所最为关心的切实问题。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医保制度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人们都在抱怨中国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本人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院只认钱,不认人。”——仅仅因为深更半夜未带足现金,渝州大学陶国林老师在押光身上所有钱物后,仍眼睁睁看着自己患急性阑尾炎的学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头发花白的医生竟作答:“我们只认钱,不认人。”(中新网重庆) 又如医院在收治急诊病人之前先收一笔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见。官方媒体对一起惨剧表示了震惊。四家医院拒绝收治三岁幼童烫伤惨死——因乌鲁木齐市4家医院拒绝收治,不慎被开水烫伤的3岁幼儿刘光祥,在父母抱着他奔波4个多小时后休克死亡。(《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可怕呀!英国《泰晤士报》8月4日 发表一篇文章 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露骨的贪婪取代了赤脚医生!”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这样,如果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人住院,可能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医疗费用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布会上曾经承认,在农村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什么是国耻,这就是国耻,30%的人占据了70%卫生资源,在这30%中极少部分人却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金费,当外面的工人、农民因交不了住院费死 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是相当不健全,不公平的!我们的医改究竟要失败几次才能真正接受教训呢?我们还能经得起几次失败呢?本人对今年的医改也同样持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北京市能不能放鞭炮都要在全体市民中征求意见,圆明园的湖底要不要铺塑料布都要听证,还得现场直播什么的,医改这样比天还大的事,怎么就这么放心地让“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暗箱操作,一手包办了呢? 本人认为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是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式启动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五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不够明显,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公益性质淡化;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畅,发展不快;医疗服务监管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各级公立医院都在积极相应医改政策的号召,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公立医院医改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医改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一直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

[2]沙莉.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3]陈青青.关于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不足和完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不足和完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得到了深入展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社会和人民对医院的档案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加大管理力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提升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本文针对现阶段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资源和信息的高效整合,是一种对过去曾发生过的行为、信息的记录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档案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保存内容,其记载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对医院领导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是医院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本篇文章将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

管理阶层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想要做好医院管理工作就必须先取得相关领导的支持。档案管理部门是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辅助部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也是医院的管理阶层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如今,国家已经确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类档案的管理也有了相应的制度,但是一旦落实到工作中,没有领导的重视,一切管理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为整个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业务能力之外,也要将档案管理制度融入到各个部门的管理之中。其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其服从于医疗工作这个核心,所以为了保障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一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2]。

(三)医院工作质量的证明

医院的工作重点就是救死扶伤,而医院的档案记录内容就包含着医院救治伤病患者的具体信息,是医院工作质量的最主要的证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每一个业务环节,其中病历档案更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核心,病历档案是一个病人从进入医院挂号开始,一直到他痊愈出院这一整个过程的详细数据资料。这些档案充分记录了病患在医院接受的诊断、用药、治疗等内容,更是医院的治疗水平以及设备是否先进的有力证明。

(四)医院发展史的证明

医院档案记录着该医院从建立到发展的全过程,档案的类型和数量都丰富多样,所以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多加重视,以服务医院为基础,围绕着医院的工作重心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档案内容的编研工作,一定要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编制简单便捷的检索工具,方便医院内部甚至整个社会的查询和利用[3]。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和临床管理工作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不像一线管理工作那样会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相比之下档案管理比较偏向辅助功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不管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临床的一线部门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内部发生了变化,然而针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的问题[4]。

(二)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针对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各个医院内部也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虽然每家医院都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日常从事着对医院的一切档案资料收集、分类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将工作与绩效结合在了一起,但是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却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具体难度无法量化的工作,所以已经出台的相关考核政策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医院管理的工作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其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需要他们对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医院的管理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档案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从其他部门临时调任或者是无法从事临床工作的相关医护工作者,这类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也不高,所以他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无法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工作,对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掌握也不够,这就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更没有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导致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推进力度。

(四)档案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大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备更多的资金、人员,还需要有场地的支持。然而在新医改背景下,很多医院都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这就导致医院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都无法过多地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大型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积累的档案数量绝对不在少数,所以这些有限的'资源是无法满足实际的档案管理需求的。

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速发展。具体的要求就是医院一定要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具体的档案分类大纲,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上的统一,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二)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对于医院内部上下所有员工的观念一定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档案管理规划融入到整个医院的工作进程中去,保证医院的所有工作共同发展。其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的主要手段就是进行相关的宣传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达到增强档案管理工作力度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也可以有效提高领导阶层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更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使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轻视,能够更好地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效果,也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想要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人才的选择上严格把控,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对人才的专业素养严格关注,提高相关的准入门槛,这样才能把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人才选入到档案管理部门。另外,对于已经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相关宣传和培训,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很好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素质,也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及时进行创新和改革,相关部门和员工更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下,要将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运用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

四、参考文献

[1]张旭,浅析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卷宗,2019,009(001):121.

[2]凌仁海,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5,000(004):92.

[3]李国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2019,000(017):111.

[4]陈程,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对策分析[J],神州印象,2018,000(004):472.

关于医疗改革体制的论文

建立完善医疗体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医疗服务也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道路,但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这是医改道路上的正常现象,事物总是在不断解决新矛盾过程中发展前进的。只有不断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改进不足,才能使我国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医疗服务更加的完善。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当前管理与服务形势,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提出了加强医疗市场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解决方法及意见。 〔关键词〕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医疗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健康保障不断进步。但是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提高,人们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市场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医疗价格还存在上涨趋势;医疗市场不够规范,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压力越来越大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国整体医疗费用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国家卫生总费用已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1〕。当前,在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医疗服务机构产权变革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机构在不断地引入企业经营经验和套用企业运作模式的过程中,片面理解市场化的价值内涵,出现了单纯规避经营风险和过度地张扬利己主义思潮〔2〕,在医疗服务中采取不规范经营管理方式,甚至以非法方式坑害公众以牟利;再加上先进技术的应用、高档设备的使用、新药品的研发使用,甚至医疗技术滥用、过度使用,使得医疗价格的不断上涨。2005年哈尔滨、深圳等城市的天价医药费就是个鲜活例证。笔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处在当今医疗改革的大潮中,认为应该更好的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我国的医疗改革做贡献,提出自己以下见解。 1 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仍存在医疗资源浪费、药品回扣及收受红包现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市场调控政策,加强行政干预和管理,制定严格监督及处罚政策,改善就医环境。这样医疗市场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及风气,既有利于我国医学的发展,又使有效的医疗保障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认准航标,全心全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摆脱公众信任危机,使医疗市场秩序健康发展,这是市场化初期必须做到的,不然我国的医疗市场会畸形发展。我们应积极宣传医疗技术及优秀医务工作者,宣传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人们重新认识我们人民医院为人民的高尚理念,使人们充分相信和信任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 构建合理医疗教育和人才流动体制 建立健全严格的专科人才培养制度,医师教育必须是正规的5 a以上临床医学培养。实习毕业后进入二级临床医院进行工作锻炼,在较好医术及医德的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工作训练,全面考察初级医师的综合素质,合格并取得相应专科医师资格后才能独立工作,然后进行优胜劣汰。二级医院定期选送优秀医生进入三级医院进修或帮助工作,采取竞争方式,工作成绩突出并医德良好的,调入三级医院工作,构成人才梯次,增强我国难重病的救治和医疗科研能力。医师工作取消终身制,不能胜任医师工作的实行坚决强制淘汰,不得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从二级、三级医院调派医务人员到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其工资及福利待遇,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及发展机会,吸引优秀医务工作者到社区和农村工作,还可以进行定期调换岗位,提高我国整体的保障能力及水平。“流水不腐”这样既能使优秀人才更好的发展,由能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整体保障能力和水平。医院应按需设岗,按岗取酬,公开竞聘,激活人员合理流动。实行对重要管理人才、骨干技术人才实行特别高薪、特殊待遇及岗位津贴制,吸引国内外的高尖人才,使他们发挥主导作用。因为一个骨干人才的工作,可以造就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带动一个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高尖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激发今后的人才培养〔3〕。 3 构建合理的医院层次及体制制度 我国医院现在实行分等级制度,笔者认为,加强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科研及技术革新上的投入,紧跟医学前沿,提高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积极展开中小医疗机构,进行常见病的诊治;大范围的开展社区和农村医疗保障,保障人们的基本健康与疾病防控。这样不仅解决难重病的救治,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又使常见疾病得到及时治疗,更好的做到疾病防控,有效的阻止黑诊所存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建立广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降低老年人的往返成本,将有助于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利用〔4〕。卫生行政部门应选拔具有良好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来负责医院管理,打破必须是医疗专家才能当院长的固定规律,更好的使人尽其才。目前我国医院院长大多数是从临床一线的医学技术专家中选取,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正规的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培训和学习。且有的院长还参加部分专科业务工作,这种“双肩挑”甚至是“一头沉”的院长既管不好医院,又浪费人才,对国家、对医院简直就是一种损失〔1〕。 4 构建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制度改革与保障投入、加强管理与改善服务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改革的进度、保障的程度和财力支撑的可能结合好〔5〕。国家应制订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详细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险,使一病致贫和无钱放弃治疗的悲剧消失。政府在规范医院医疗收费的同时,构建平价医院,建立专项基金对特殊疾病患者进行医疗补贴,并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及法律来更好的保证人们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应积极发动社会的力量捐助或其他形式帮助那些因没有钱无法得到医治的患者,虽然这只是当前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的权宜之计,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部分危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5 构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疫情预警制度 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医疗行业应尽快建立医疗资源的共享机制,使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最大可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让先进医疗信息及医疗技术尽快流通共享,不仅在大的三级医院共享,更应让中小医院及社区、农村医疗系统能够资源共享,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制度,要使我国综合性国家大医院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前沿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医学技术来引领全球医疗技术水平,并全国的医院实行资源共享,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服务,为人们群众服务。医疗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并不能阻止一些灾难性的疫情的发生,比如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当今禽流感的蔓延态势,都使我国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虽然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工作,但仅仅接触的是就医的患者,我们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制定疫情预警制度,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来配合医院和医疗行政部门来更好的完成疫情预警和防御工作。 6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全民“健康消费”理念 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健康体检或保健服务,使疾病尽早发现治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倡”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宣传“健康消费”,使我国群众定期到医院检查、咨询、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或进行定期的医疗保健,了解响应的医学保健知识来为自己的健康服务。医院应积极挖掘市场潜力,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模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和谐病患、顾客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全面品质管理(totadqualitymanagement,TQM)概念最先是应用在制造业,其导向是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效率和效益,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TQM用于医疗机构,就是希望医院建构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有效的医疗环境”,提供全面的、优良的医疗与保健服务,使之满足病患需求,开拓医疗市场,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1992年台湾医院自觉引进TQM管理理念,卫生主管也积极推动。TQM推动后,医院不再局限于医疗是医院唯一服务,顾客将医院作为一个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消费场所,享受更有品质、更舒适的特殊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6〕。总之,我们医疗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的保障人们健康,解除患者的病痛。让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医疗改革事业,为中国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完善自己、提高水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会不断进步,医疗市场逐步走上正轨;我们的和谐社会与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出路.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2005,13. 〔2〕 王俊华.以社会责任为目标引领我国医疗服务机构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4:196198. 〔3〕 杜崇禧.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301302. 〔4〕 陈冬冬,潘志刚.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308309. 〔5〕 廖锡龙.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3. 〔6〕 林端宜,黄颖.台湾医疗卫生改革新进展〔J〕.中国医院,2004,8(4):7274. 并非很准确,仅供参考, 欢迎您随时咨询。 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医疗服务和保险中公共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标题含有 会计 的论文1.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Admin|][2007年3月25日][0]【中文摘要】 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税收制度服务于国家,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筹集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服务于公共利益,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会计制度则服务于社会公众,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位的,包括所有者、经营者、雇员及其他外部使用者。由于两者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导致两者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增加纳税人遵从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成本,加大税务人员、财会人员、理解和执行具体政策规定的难度。而且由于两者同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具有相对同一的前提条件, [详情……]2.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 [Admin|][2007年3月25日][0]【中文摘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政府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因此,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应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文献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在预算会计改革领域还没有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详情……]3.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透视 [Admin|][2007年3月20日][0]摘 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以期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详情……]4.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探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1]简介: 本文认为现阶段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包含以下内容:(1)环境问题给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带来的变化;(2)环境问题给企业支出与收益带来的变化;(3)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变化;(4)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5)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等。 [详情……]5.森林生态价值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与会计要素 [Admin|][2007年3月19日][1]简介: 本文认为,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核算主体包括盈利性森林生态建设单位和非盈利性森林生态保护单位;核算假设包括森林生态资源有价、森林生态资源是所有权资源、外部效益内在化假设等;会计要素与传统会计一样包括森林生态资产等六个要素,但其内容与传统会计有着质的区别。最后就森林生态会计报表与传统会计报表的关系给予说明。 [详情……]6.谈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的会计处理 [Admin|][2007年3月19日][3]摘 要: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我国较早发布的具体准则之一,规范了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其会计处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补价的处理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至关重要。 [详情……]7.试行医院管理会计的构想 [Admin|][2007年3月19日][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医疗体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医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生存与竞争意识,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试行医院管理会计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详情……]8.浅议高校人力资源会计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人力资源已成为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正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在我国的推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高校是人力资源聚集的地方,建立高校人力资源会计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 [详情……]9.论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 [Admin|][2007年3月19日][1]长期以来,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尽管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但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之争,只是安然事件之后出现的,并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SOX法案)的出台而引起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2月,我国一次性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这些准则的发布和随后的执行过程,同样也会遇到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所不同的是,本文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中的角色来看这场争论,并期望能对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补充。 [详情……]10.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思考 [Admin|][2007年3月19日][1]引言 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会计业也加大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在财政部陆续发布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会计标准中,我们很少见到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标准,这与会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在我国的大量应用,与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对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问题加以重视,将其尽快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否则将会影响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详情……]11.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分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客观性、及时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客观性也即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文章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详情……]12.浅论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由成本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原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详情……]13.上市公司并购的会计方法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兼并和收购(简称“并购”)越来越成为公司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公司并购时有两种处理方法:权益联营法和购买法。文章将就两种会计方法的区别试分析之。 [详情……]14.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会计业的改革与发展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会计,尤其是加入WTO后,会计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其发展将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如何进行创新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会计行业内部执业规范以及行业外部的整体环境上来寻找与国际会计行业的差距,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详情……]15.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在会计计量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历史的看,一种经济理论有历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现之后,它无法解释,而存在不足,那么,一种自然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适时的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 [详情……]16.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 [Admin|][2007年3月19日][0]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是在吸收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二者既有一些相同点,也有很不同点。本文就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不同点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二者相互吸收有助于促进各自的发展,进而对财务管理的学科属性作一探讨。 [详情……]17.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如何解决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详情……]18.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Admin|][2007年3月19日][0]摘 要:文章分析了网络会计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网络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详情……]19.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成本会计职能成本会计论文 [Admin|][2007年3月19日][0]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详情……]20.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Admin|][2007年3月19日][0]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 [详情……]其他更多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请登陆, 我们的毕业论文涵盖计算机、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天文学等学科门类。本站论文格式示例如下毕业设计材料清单一、论文正文 ……………………………………..8二、指导教师评语(正文)………………………50三、文献综述…………………………..…………..51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文献综述)………....61五、外文翻译…………..…………..………………62六、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外文翻译)……….. .79七、论文评阅人评语.…………..………………….80八、答辩委员会评语.…………..………………….82九、相关材料 (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卡、指导教师评分表、答辩记录、答辩小组评分表)………. 83专业,正规,效率,请 博景源论文网 () 帮助您

中国的医疗改革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两会以来医疗问题一直是媒介探讨的热点,因为医疗涉及民生,是老百姓所最为关心的切实问题。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医保制度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人们都在抱怨中国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本人先来介绍一下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院只认钱,不认人。”——仅仅因为深更半夜未带足现金,渝州大学陶国林老师在押光身上所有钱物后,仍眼睁睁看着自己患急性阑尾炎的学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头发花白的医生竟作答:“我们只认钱,不认人。”(中新网重庆) 又如医院在收治急诊病人之前先收一笔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见。官方媒体对一起惨剧表示了震惊。四家医院拒绝收治三岁幼童烫伤惨死——因乌鲁木齐市4家医院拒绝收治,不慎被开水烫伤的3岁幼儿刘光祥,在父母抱着他奔波4个多小时后休克死亡。(《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中国又开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可怕呀!英国《泰晤士报》8月4日 发表一篇文章 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露骨的贪婪取代了赤脚医生!”现在医疗已经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权。因为经济原因,社会上多数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穷人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我国20%的人拥有80%以上的银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贫穷或者说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政府应该保证这些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据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2003年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这样,如果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人住院,可能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医疗费用上。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布会上曾经承认,在农村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什么是国耻,这就是国耻,30%的人占据了70%卫生资源,在这30%中极少部分人却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金费,当外面的工人、农民因交不了住院费死 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是相当不健全,不公平的!我们的医改究竟要失败几次才能真正接受教训呢?我们还能经得起几次失败呢?本人对今年的医改也同样持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北京市能不能放鞭炮都要在全体市民中征求意见,圆明园的湖底要不要铺塑料布都要听证,还得现场直播什么的,医改这样比天还大的事,怎么就这么放心地让“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暗箱操作,一手包办了呢? 本人认为医改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让大多数人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让群众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医改应从 “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专家的研究应继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一是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式启动农村卫生基础建设规划,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筹资,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五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 第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不够明显,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公益性质淡化;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畅,发展不快;医疗服务监管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 第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新医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医改意见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医改意见的“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部分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违背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精神实质和“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医改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部分明确规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推进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医改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始终,整个制度体系的建立都围绕着这条主线来展开。 二、医改意见的制度内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医改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公益性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意味着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公共产品成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为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其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的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连,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必须放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抓紧抓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医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国家从今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针对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比较薄弱的现象,提出“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三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公共卫生服务比较薄弱的现象,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业绩考核,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坚持统筹兼顾。医改意见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立足当前,提出了“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又着眼长远,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统筹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新医改反映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新医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医改意见明确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以公平正义为重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强调“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保持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医改意见提出“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医疗卫生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病有所医”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医改本身就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从实践来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些障碍,大都与制度、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有关。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改革的精神,用改革的办法,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吸取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为我所用。医改针对过去医疗卫生领域制度缺失、不健全和不合理的情况,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采用“开门”制定政策的办法,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贯穿始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吸纳社会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体制机制,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医疗改革论文医疗改革论文

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医疗的毛概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这项制度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农问题;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16-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其政策设计要求政府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医疗保障。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农民求医问药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高农民参合率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许多地方的农民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会为看病发愁,其最终根源就是农民的“腰包”不鼓,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患了重病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农民“等、要、靠”的思想,将支农资金投资到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拓宽市场信息渠道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农村经济最需要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把现行惠农政策资源整合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注重农民现实利益,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因此要加大对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特别对老、少、边、山、穷县(市、区)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这些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启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情况制定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补偿的原则,实行门诊医药费补偿制度,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外,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婚前检查也纳入补偿范围,制定慢性疾病报销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住院与门诊兼顾的统筹补偿方案,应确保用于门诊补偿的基金比例不低于20%,让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1]。

2 扩大筹资渠道

在遵循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下,保证筹资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明确政府职责,规范政府投入,确定社会化多元筹资渠道,努力扩大资金来源,完善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多方筹资体系,建立出资额稳定增长机制。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要合理确定政府出资额应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稳定增长机制[2]。同时鼓励发动企业、社会各界和先富起来的个体工商户等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募捐。采取一些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统筹或转移支付部分资金,充实合作医疗基金盘子,提高抗风险能力。

3 强化资金管理[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职能涉及到卫生、财政、农业、民政、扶贫办等部门。为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探索实行“征、管、监”相分体制。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要定期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员会汇报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和医疗单位三方制约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要抓紧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软件开发应用工作,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控力度,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施严格的报告、审计和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专指性强,使医疗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积极介入是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指定医疗机构的服务合理运行的重要前提。政府可以对医疗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者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通过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市场准入、公共补贴、非赢利机构不分配利润政策执行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和维护多元供给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医疗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5 整合卫生资源

加大基层卫生资源投入,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

通过争取卫生基金项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定点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镇医疗环境,缩小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使农民患病后有条件、有意愿就近诊疗。同时注意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①加快农村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统筹兼顾,合理配量,优化卫生资源,逐步形成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指导中心,村卫生室为服务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程,保证广大农村腹地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坐诊,有保质保量的药品供应,有良好的医疗设施让农民群众共享[5-6]。②引导乡村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疗中心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突出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服务措施,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合理分流患者,把门诊患者、慢性患者、康复患者逐步分流到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格局。

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方面应考虑通过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社区全科医生的定向培养模式。向乡镇提供全科医学专业医疗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选派部分热爱卫生事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单培养”、实行定点分配,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的乡村医生;建立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单位,免费培训和接收基层人员进修,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廉洁行医自觉性。采用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作为医德医风考核的具体内容。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评选优秀医务工作者,带动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真正做到“以德行医、以技养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农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26-27.

[2]任延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0):42-45.

[3]邵彦敏,庞雅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7):14-17.

[4]丁华军.影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21(2):95-96.

[5]钟彬彬.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5):327-331.

[6]霍会爱,杨质秀,王蒙萌.借新农合之东风 促乡镇医院发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03,146.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商业保险与我国医疗改革》重点考虑商业保险如何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有力地补充社会保险并提高全民保障水平.

建议可以从发展过程,包含内容,弊端与优势,能够带来的长久利益等方面来着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论文

参考一下,然后再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身边的例子就可以了哦,祝你成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卫生战线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今后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了医疗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当前,政府正在集思广益,多方征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综观多年有关卫生改革的讨论,对于其中共识的部分,在改革方案中比较容易确定,而医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则是决定医改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医疗体制、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问题。因此,可分为若干阶段。设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确定好宏观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而分阶段实施改革,逐渐趋近目标。另外,设计改革目标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承担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能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地区,让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政府的投入与职责问题。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保障居民健康的卫生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费投入,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更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的投入,通过供方补偿即对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与需方补偿即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的需要。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政府在维护居民健康时,在资金投入上必须既要补贴需方,也要补贴供方,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公平性,且易控制费用。 三是建立全民保障体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所有居民都得到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目前,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要保证全体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需要,促进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除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还需要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分摊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在目前的经济和卫生发展现状下,“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也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感受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政府要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公平,只能在再分配中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的社会成员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具有强制性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卫生改革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建立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公平地解决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近期目标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城市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并推广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达到全民覆盖。在政府举办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可鼓励社会举办商业医疗保险,以满足公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同时促进公立医疗保险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但关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宏观政策应该如何对公立、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院系统进行科学的定位,并为之搭建起一个公平、合理、互补的发展平台,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关键的问题在于医院筹资机制怎么改,政府管多少及怎么管。现在全国有近两万家医院,95%是政府开办的,但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对其进行投入,转出一部分到社会上去,势在必然。目前,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基本医疗需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医院由政府举办,其余交由社会去办。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人民,本不应以营利为目标。 目前,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公立医院的开支,医院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性服务项目成为了医院成长和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的主要来源。避免由于公立医院的趋利性所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和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是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政府的卫生投入、医疗机构预算补偿政策、药品政策和医保政策、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将对改革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问题。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为了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护,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城市居民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人均职工医保基金大幅度上升,新农合的基金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实施结果是,城镇职工医保对参保人员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保基金显得入不敷出。新农合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也没明显增长。 据了解,2005年全国人均最低筹资3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为20%左右,2006年最低筹资50元,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约28%,远低于筹资额增长幅度。究其原因,医疗费用水平快速上涨是主要因素。医疗费用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筹资水平增长的作用。导致医药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等。对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服务、规范服务,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如通过预付包干,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通过补偿政策的制定,引导居民更多地利用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须统一卫生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由政府强力协调各方,解决各种难点问题。同时,政府要紧抓改革的主导权,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不足和完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不足和完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得到了深入展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社会和人民对医院的档案管理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加大管理力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提升整个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本文针对现阶段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资源和信息的高效整合,是一种对过去曾发生过的行为、信息的记录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档案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保存内容,其记载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对医院领导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是医院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本篇文章将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

管理阶层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想要做好医院管理工作就必须先取得相关领导的支持。档案管理部门是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辅助部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也是医院的管理阶层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如今,国家已经确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类档案的管理也有了相应的制度,但是一旦落实到工作中,没有领导的重视,一切管理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为整个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业务能力之外,也要将档案管理制度融入到各个部门的管理之中。其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其服从于医疗工作这个核心,所以为了保障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一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2]。

(三)医院工作质量的证明

医院的工作重点就是救死扶伤,而医院的档案记录内容就包含着医院救治伤病患者的具体信息,是医院工作质量的最主要的证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每一个业务环节,其中病历档案更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核心,病历档案是一个病人从进入医院挂号开始,一直到他痊愈出院这一整个过程的详细数据资料。这些档案充分记录了病患在医院接受的诊断、用药、治疗等内容,更是医院的治疗水平以及设备是否先进的有力证明。

(四)医院发展史的证明

医院档案记录着该医院从建立到发展的全过程,档案的类型和数量都丰富多样,所以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多加重视,以服务医院为基础,围绕着医院的工作重心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档案内容的编研工作,一定要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编制简单便捷的检索工具,方便医院内部甚至整个社会的查询和利用[3]。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和临床管理工作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不像一线管理工作那样会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相比之下档案管理比较偏向辅助功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不管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临床的一线部门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内部发生了变化,然而针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的问题[4]。

(二)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针对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各个医院内部也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虽然每家医院都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日常从事着对医院的一切档案资料收集、分类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将工作与绩效结合在了一起,但是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却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具体难度无法量化的工作,所以已经出台的相关考核政策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医院管理的工作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其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需要他们对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医院的管理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档案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从其他部门临时调任或者是无法从事临床工作的相关医护工作者,这类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也不高,所以他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无法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工作,对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掌握也不够,这就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更没有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导致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推进力度。

(四)档案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大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备更多的资金、人员,还需要有场地的支持。然而在新医改背景下,很多医院都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这就导致医院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都无法过多地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大型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积累的档案数量绝对不在少数,所以这些有限的'资源是无法满足实际的档案管理需求的。

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速发展。具体的要求就是医院一定要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医院的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具体的档案分类大纲,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上的统一,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二)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要想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对于医院内部上下所有员工的观念一定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档案管理规划融入到整个医院的工作进程中去,保证医院的所有工作共同发展。其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的主要手段就是进行相关的宣传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达到增强档案管理工作力度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也可以有效提高领导阶层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更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使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轻视,能够更好地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效果,也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想要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人才的选择上严格把控,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对人才的专业素养严格关注,提高相关的准入门槛,这样才能把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人才选入到档案管理部门。另外,对于已经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相关宣传和培训,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很好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人才素质,也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及时进行创新和改革,相关部门和员工更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下,要将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运用到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改进管理方式,加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

四、参考文献

[1]张旭,浅析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卷宗,2019,009(001):121.

[2]凌仁海,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5,000(004):92.

[3]李国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2019,000(017):111.

[4]陈程,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对策分析[J],神州印象,2018,000(004):472.

医疗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二 医疗卫生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与政策路径 摘要:当前,基本医疗卫生是改善民生的领域之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社会属性决定了对其保障的投入是民生财政的重要内容。在政府财力和投入规模的现实约束下,公共财政投入的有效性问题更应成为关注的重点。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公共财政必须借力调整投入结构和实施有效政策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确保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医疗卫生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FS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1-0089-05 一、问题的提出 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免疫预防、传染病防治等;另一类是普通的医疗服务,即对个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现代社会没有任何政府完全放任市场力量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问题,而都通过公共财政在其筹资和保障领域加以干预,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具备显著的外部效应、规模收益递增和公共物品的特征;而普通的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可能发生的诱导性消费等特点,导致“市场失灵”和次优水平的供给。尤为重要的是,人们普遍将接受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看做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要求。这个观点通过多数国家的公共支出支持“卫生医疗系统的扩展以及个人以低成本获得医疗服务普遍化”得以证明。 虽然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矫正“市场失灵”和增进社会福利,然而,也会存在着干预“失灵”。我国在转轨过程中政府对医疗卫生市场干预的“缺位”就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的民生目标,必须合理定位和有效发挥政府在承担全民医疗保障责任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主要通过政府卫生支出(即政府致力于开展医疗卫生活动所使用的全部公共资源)来实现,相应地,医疗卫生保障就转化为公共财政的投入问题。政府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承担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在多大程度上“主导”?对此问题国内存在着“政府主导派”和“市场竞争派”的观点分歧。在“政府主导派”看来,政府增加的投入应当投向医疗服务提供体系,控制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并承担医疗部门的投资和医务人员的薪酬,促使其采用免费或降低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降低公众的医疗负担。在“市场竞争派”看来。政府出资应当投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通过向低收入阶层提供补贴的方式组织建设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同时要促进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竞争以提高效率。 上述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注重从筹资的角度,对公共财政投入的规模以及投向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对投入的绩效研究。从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看,随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中,政府卫生投入所占比重开始回升。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某些关键指标已经接近韩国、并领先印度,说明在一致口径的比较下,政府卫生支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出台的《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6》显示,1978~2005年,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速为,增长略快于GDP增长速度。2008年1~11月,全国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增长;医疗卫生支出亿元,增长。 但是,在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并没有切实形成公平和效率的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公平性均呈下降趋势,集中体现在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多数居民对医疗问题消极预期,以及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能有效满足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等等。可见,为了实现“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在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增加的同时,公共政策的取向应逐渐从“扩大投入”转向“有效投入”,更加关注公共财政投入方式的有效性及其所产生的政策效应,提高政府医疗卫生资金使用的目标效率。 二、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性的厘定 在医疗卫生的供求链条中,公共财政投入对供求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图1所示)。一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转换为公共卫生资源,形成医疗卫生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形成对个人直接补助以及医疗保险机构的补贴,进而影响对医疗卫生需求的选择。由于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是满足健康需求的一个根本途径,因此,合乎逻辑的供求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是,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形成的医疗卫生供给能满足居民获得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现预期的健康改善目标。 从供给方面看,公共财政投入的有效性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层面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应包含四个基本的维度:(1)从经济学的角度,确保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外部效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和避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2)既定预算下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支出的边际产出最大化。即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商品,应该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或者单位支出能够形成最大数量的医疗卫生服务。(3)医疗卫生资源协调配置。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医疗卫生项目之间,尽可能减少投入方向的资源配置错位问题,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4)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能形成有效的医疗卫生需求。 我国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对居民健康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突出表现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投向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资金匮乏,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在投入的项目上,更多地投向固定资产,忽视了卫生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改进。根据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分析,1990~2005年,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上升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占比重从逐年下降到。这样的资源配置引起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预防与治疗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受益程度的很大差别。因为对医院(特别是高级别医院)利用程度高的人群主要是居住在城市的高收入居民,农村或低收入人群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不可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疗卫生投入的总体效果欠佳,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影响比较小。 在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预算既定条件下,投入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公共医疗卫生部门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高效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投入与实现健康改善目标的传递和转化机制。如果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效率低下,或者医疗卫生机构 和人员提供过度服务,政府投入就无助于健康状况的改善,居民对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可获得性、满意程度都会下降。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现实看,尽管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但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不能满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医疗需求,农民很难通过政府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加自身的健康资本存量。此外,服务质量低还会引发医疗卫生的规避(Bypassing)行为(患者选择更高成本,如距离更远、价格更高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进一步降低了公共医疗卫生设施、资源的使用率。 从需求方面看,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对需求的有效影响是:通过降低居民需求的机会成本,提高其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其需求相耦合的服务质量。依此来设计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1合理确定政府和个人的费用负担比例 医疗卫生费用对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特别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它的影响更大。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水平与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用水平成反比。个人医疗卫生自费比例越高,政府支出对个人需求的影响越小。如果政府支出不能减轻个人在医疗卫生需求上的负担,那么政府的投入就不能引致有效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尽管低收入国家个人负担的医疗卫生费用很大,但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却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居民,这是因为后者能够免费或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公共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的服务。我国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下降到2007年的,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则从1990年的上升到2007年的。所以,尽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水平却在不断降低,居民对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规避行为有加剧趋势,这也是导致我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适度界定医疗卫生保障的范围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不同医疗卫生项目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政府投入对个人需求的影响呈正相关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个人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弹性而有目的的选择干预领域。一般来说,对于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而言,如大病或严重疾病,个人对影响购买这些服务的价格、可及性等因素的变化是不敏感的,而预防服务相对于治疗服务的价格和可及性而言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 从增加需求的角度,加大健康保健和预防性服务的投入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出于增加低收入人群需求的公平理念考虑,在政府财力和管理能力有限的制约下,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还应放在需求弹性小的项目上,因为低收入人群医疗卫生支付能力严格受到收入的预算限制,往往注重需求弹性小的项目。 3正确考量影响医疗卫生需求的因素 个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主要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医疗保险制度和就业状况。此外,医疗卫生机构特征(医疗卫生可及性、可得性、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费用、等待时间等)因素也是影响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重要变量。收入水平高、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就业状况良好直接决定了对医疗卫生需求的程度高,获得医疗卫生资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增大。相反,收入水平低、自费医疗和下岗无业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提高10%将会增加他们对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概率,降低自我治疗的概率(从下降到),他们对市级以上医院需求的比例也会大幅提高,相对增长率大约为15%。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10%之后,患者选择县级和市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的概率分别增加15%和;通过增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比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比例,个人对公立医院的需求都会明显增加,而对私人机构和自我治疗的需求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两种保险在范围、性质、补偿额度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别,因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增加效应要低于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前者自我治疗概率降低,而后者降低。 上述分析表明,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只是影响个人医疗卫生需求的一个变量,在制定提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有效性,或提供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时,还需要综合考量其他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如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 财税 政策等,把它们纳入到有效改善医疗卫生需求的政策系统,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优化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提供需求机制的目标。 三、公共财政投入结构调整与政策路径选择 在公共财政投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解决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与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可行途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共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结构性调整,彻底改变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轻绩效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这对于契合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保障基本民生、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由政府承担责任,政府应当保留甚至完善一些布局合理、可及性程度高、费用低廉、以社区为依托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和一般居民大众的基本医疗问题。鉴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合理布局,公共财政投入的政策取向应是“抓小放大”,重点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居民初级卫生预防和医疗的核心,对于满足城市居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具有很大的作用,应力争在3―5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地区,代表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与农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息息相关。通过加大农村地区医院医疗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和医疗环境,切实改变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负增长状态,增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2促进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医疗卫生投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获取和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数量和质量具有均等性,而不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和地方财政分权政策的实施,对不同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导致基本医疗卫生发展的地方差距也越来越大。为此,需要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使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职责与其财政资源相匹配。中央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缩小各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地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财政分权的优势,研究设立适合地方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在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中,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因素法”,全面考虑各地税收能力、医疗卫生资源的稀缺程度、提供有效服务的水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需求的程度和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改善情况等,确定各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和对卫生机构、设施、人员补助规模的依据,从而改善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福利性。 3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长效筹资机制 政府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资金投入到供方,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另一种是补贴需方,通过对参保者进行补贴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典型的如英国)都纷纷实行了从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投资向对医疗卫生服务购买者转变的改革,目的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医疗服务效果提供经费补偿,激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营利导向转向保障居民健康导向,更好地尊重需求方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选择权利。同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补贴需方,便于利用财政投入更有针对性的照顾特定群体,如贫困人群,由此可以促进卫生公平。我国试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参保而建立的一种自愿性、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资机制的设计。按照“政府引导支持、集体扶持、个人投入为主”的筹资原则,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比例,是降低集体、个人筹资成本的重要保障。为了使财政补贴科学化、规范化,需要权衡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经济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方式。如在贫困型农村中,应以国家和集体出资为主,并与个人出资相结合,采取半积累半现付制的方式;在富裕型农村,应采用基金制,以个人积累形成基金,建立医疗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机制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尽可能地扩大人群覆盖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选择是“隐性强制”推行这项制度,这样才能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成本,增强资金统筹能力,提高补偿水平和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使参保农民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都是由公立卫生机构或国有医院有偿提供,服务对象不但要向这些机构缴纳一定数量的服务费,并且政府的公共卫生经费,也不直接补贴到人头,而是以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形式定额补助到公立卫生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机构之间没有竞争意识,居民也根本没有选择权,这也是造成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公共卫生服务券是政府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券”的形式补贴到“人头”,不仅使居民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消费者,使卫生机构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生产者,更重要的是,促进卫生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医疗市场的服务效率。公共卫生服务券作为一项财政支出制度,其实质是从公共财政投入改为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从投向供方改为投向需方,从“养人”改为“养事”,合理、高效和公正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体育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中国足球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 要:足球产业作为一种富有朝气的产业,在欧美等国的经济申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其经济上升势头强劲,但是在利益巨大的足球产业的开发上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来认识与对待,尽快开拓中国足球产业的新局面关键词:足球产业 经营开发 职业联赛 俱乐部当今世界经济止稳步向前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美国,体育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在国民经济中已排第17位,在欧洲先进国家体育产业为其国民经济增值达5%,这足以说明体育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产业作为全球体育产业的排头兵,每年创造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产值,利润超过300亿美元。它所创造的利润低于信息产业,但高于汽 制造业,是一种长线投资项目。中国的职业足球己走过10年历程,在足球产业经营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摸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也付出了很人的代价。为了将中国足球产业经营得更好,开创出新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足球产业经营现状,就如何制定我国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对策,提出一些看法利建议,供探讨。一、足球产业化(一)足球产业的概念足球产业是指有一个庞大而发达的足球市场,并以它为中心而派生出更多的相关行业的综合体。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对足球运动的需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以后所产生的结果。足球产业是同绕足球运动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经营内容见表(一):足球产业的形成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而且能实现足球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举,成为国家经济的一个新型增K点。(二)国际足球产业发展的特征1.足球俱乐部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当前国际足球产业ll=早现出足球俱乐部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足球俱乐部在经营方面结成团体,与对手展开竞争和较量。其组织形式主要有本国足球俱乐部之问的合作、两国间的多向合作,以及跨国足球俱乐部之间的合作。这种集团合作的领域土要是在球员的转让、接受同一个赞助商、电视转播、形象使用权、海外市场开发、规划足球市场和共同办公等方面。特别是在足球产业开发上的共同合作、彼此联营,能提高各自在足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共赢的目的。以欧洲冠军杯联赛为例,它是欧洲五人联赛中实力较强的俱乐部通过联合组织成立的一项跨国足球俱乐部比赛.(简称G14), 目的是使集团中的成员获得更高的利益,提高与欧足联的抗衡能力。2003——2004赛季,德国斯 加特队参加了这一联赛,在小组中打了八场比赛,进入16强义打了两场比赛。虽然最后无缘进入8强,但它在赛会中分得了2000万欧元的高额奖金。有价的是获得丰厚的奖金,无价的是受到千万球迷热烈拥护的荣誉。2.寻求股票上市。20世纪90年代,国外许多足球俱乐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其最终目的是寻求股票上市。俱乐部股票上市后,一改过去负债经营的被动局面,进而做到收支平衡,有的甚至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人人吸引了投资者,国际足坛一度出现“足球俱乐部股票上市热”。目前股票市场中的“足球板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面对这种局面,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通过修改法律,允许本国足球俱乐部成为盈利公司,为足球俱乐部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开了绿灯。足球俱乐部股票上市是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的:(1)足球俱乐部对产业经营开发越米越重视,通过经营开发使足球产业步入了良性循环;(2)足球俱乐部股票上市所取得的成功,为其他足球俱乐部树立了榜样;(3)拉近了俱乐部与球迷间的距离;(4)“博斯曼裁决”的冲击,球员自由转会使各俱乐部必须重新对自己的资产作出评价,为了寻找资金米源,俱乐部股票上市无疑是最佳的捷径。虽然足球俱乐部股票上市前景十分诱人,但在为足球俱乐部集资创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向投资者同报的义务,如何用盈利同报投资者,同时义不影响盈利 丁再生产,这对 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球队的成绩,而且直接影响投资者的热情。3.高额电视转播、广告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转播体育比赛与足球紧密结合起米。电视转播费的急剧上涨,使球队有了强人的经济保障;球星的涌入人人提高了比赛水平,球迷踊跃看球,足球俱乐部的其它收入巨额增长。电视转播与足球的结合,也促进了彼此的产业化经营步伐,不仅使足球产业本身获得发展所需的经费,电视行业通过转播足球比赛也收益 浅。欧美国家足球俱乐部的电视转播收入儿乎I!J‘其全部收入的l0%~20%,有的高达38%,成为产业经营的主要项目。各国在电视转播经营上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经营, 开拓有线、无线和收费电视网络,确定电视转播的权属问题, 而不是将电视转播的经营开发理解为职业足球管理者拉剑钱再分给各足球俱乐部那么简单,在统一经营开发的前提下,鼓励竞争,分层分块经营开发。通过儿年的规范性经营开发,电视台也尝到了转播足球比赛所带米的盈利。正因为电视的注入,通过足球比赛进行广告宣传的效黼增人,从而使球队得到的赞助越来越多,球场广告、球队服装广告的经营开发和收益越来越可观,通过对球队的广告赞助,在人人增强足球俱乐部实力的同时, 赞助商的宣传效应也极人地提高了。二、中国足球产业的现状(一)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往足球产业的开发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经营项目还是空白,因此商机巨人,开发前景十分美好。在市场经济的启发下,我国足球走上了改革之路。1992年,根据当时国家体委有关决定,以足球作为体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行足球产业化改革,实行足球俱乐部体制,推出甲A职业联赛。1993年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IMG)经过艰苦谈判,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从1994年开始甲A联赛冠名为“万宝路甲A足球联赛”,同时将冠名权所得资金分给相应协会与俱乐部。当年12支甲A球队除沈阳队与解放军队无企业冠名外,其余l0支分别与有关企业商谈获得俱乐部冠名及球队冠名,解决各队相当一部分的训练和竞赛资金。1999年,中国足协义同国际管理集团签订另一个为期五年的“百事可乐全国甲A联赛”协议,总标额达数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俱乐部的冠名权转让、电视转播权、赛事赞助及商品经营中的标志产品、纪念品等足球产业的经营上正稳步向前发展。经过l0年职业联赛历程,如今中国足球市场每年创产值达数亿元人 币。不难看出,足球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已初步体现出其应有地位和价值。(二)职业联赛推动了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1.职业联赛开发了中国巨大的足球市场。职业联赛的诞生,使中国足球市场得到启动和开发。首先是实行运动员转会制,开放人才市场,促进人才的流动。转会过程体现了市场对运动员的需求和运动员的价值,使运动员产生可能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感,促成了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训练品质利比赛水平都得到提高。其次是竞赛市场的全面开放。俱乐部的建立把足球竞赛全面推向了市场,国内的联赛和各种商业比赛都引进商业运作机制,加上联赛采用主客场制,商业比赛人力宣传,出现足球比赛观众火爆的场面。火爆的球市吸引了越米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中国足球市场,这不仅搞活了足球市场,而且增强了足球运动的社会影响力,使足球市场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足球竞技表演市场开发上,首开成功之例的是1994年中国足协与企业联手邀请意人利桑普多利亚足球俱乐部来华进行商业比赛,主办单位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2001年上海中花俱乐部与英格兰曼联队及2003年中国国家队表演赛,更是得意之作,每场比赛一次性盈利均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世界顶级球队纷纷米华献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足球理念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2.职业联赛促进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足球俱乐部的建立并按照止规的企业方式运作,标志着足球产业的形成,从此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足球产业系统。短时间内,我国的足球产业部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职业俱乐部外,还包括业余俱乐部、足球学校及其他与足球相关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的形成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市场需要,同时各类足球产业部门按企业方式经营运作,使原有人员和物质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在足球运动人才培养方面,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学校在良好的市场运作环境和运动员身价倍增的有利条件下,实行技术培训的有偿收费制度,不仅在经济上收到良好的效益,而且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数量都有明显提高,壮大了运动队的后备队伍。冈此,职业联赛的实施,对丁我国足球产业的发展有一个良性的综合效应。3.职业联赛促进了中国足球的对外交流,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国际足球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足球落后国家与足球发达国家的交流是前者获取足球理论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启动职业联赛的同时,中国足协制定了有关引进国外教练和运动员的规定。职业联赛10年来,我国各类足球队引进外籍教练超过卣人次,引进运动员千余人次,同时也有大量的国内运动员或教练出国学习、考察和踢球,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足球的国际交流。另外,俱乐部的市场化运作及与国外的交流促进了足球行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和规范化运作,也培养了一批新型的足球管理人才、经纪人,大人促进了我国足球与国际的接轨。

(三)中国足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中国足球产业的相关法制不健全。在中国足球产业发展过程中,进入足球市场参与足球产业经营的企业和个人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政府行为,目的是解决球队的生存问题或树立形象;有的纯粹是企业行为,目的是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强化促销手段;有的则是个人行为,或出l丁对足球的 狂热或受足球巨人魅力、丰厚利润盼诱惑。然而真正为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开拓中国足球产业发展而投入的人并不多。由丁.动机不同, 目的迎异, 冈而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千差万别。一些俱乐部为了追求成绩或为了能够保级,往往不择手段,如行贿对方教练员、运动员或裁判员,这些现象在联赛中时有报道。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假球、黑哨、暗箱操作等事件不断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中国足球产业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宏观理不到位。毫无疑问,一个不良竞争的市场不仅无助丁中国足球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反而却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中国足球产业的良性发展。2.中国足球俱乐部管理者-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市场经营开发缺乏力度。资料表明:我国足球俱乐部甲A和甲:B只有1/4的球队达到收支平衡,在最好的1998年的职业联赛,也只有1/2甲A球队和一支甲.B球队(辽宁队)基本做到自负盈亏,其余l7个俱乐部还要靠企业集团输血才能维持正常返作(当年有24支球队)。作为足球产业经营的主体—— 球队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与国外俱乐部对比著距巨人。即使像上海中花这样在中国甲A足球俱乐部中堪称经营最好的俱乐部,每年也仅创造不足1000万美元的产值。中国俱乐部总收入是最低的,与欧洲、南美的俱乐部平均收入2426万美元相比仅达其八分之一。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冈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我国足球俱乐部步入产业化后并没有与政府彻底分离。许多足球俱乐部还存在依靠政府的拨款投资、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进行经营管理,忽视了足球产业的经营开发,导致自身造血功能薄弱,有的俱乐部出现负债经营时甚至卖掉整个球队。虽然中国足协一直尝试引导各足球俱乐部参与足球产业中诸如多渠道的青少年培训、企业和人专院校足球联赛、足球专题;节目和影视作品的制作、足珠网络经营与推广、俱乐部标 产品开发和专卖、足球博览会、足球希望 程义赛等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经营,但各俱乐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导致效益和同报率不高。目前我国足球俱乐部对市场的开发投入较少, 长期的依赖性导致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完全被动依赖足球队成绩好坏而自然运作。没有真止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去从事经营开发,即使有也只是从事广告、赞助的经营,不重视“小产品”的开发,从根本上忽视对足球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足球经营收入的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经营开发的差异。(一)更新足球产业经营的观念在足球改革过程中,要切实端正对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认识,把握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基本内涵,对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防J卜在改革中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将足球产业经营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进行,以使足球产业涵盖的所有机构和企业进入真上E的白土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二)完善足球市场的运行体系完善相席的法规,加强足球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尽快解决迫在眉睫的各种产权归属问题,按照市场规律合法管理包括电视转播权出售、指定产品开发、广‘告和赞助商、球员买卖等在内的商业运作,形成一种法制化的市场体系。(三)推进足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在推进足球产业化经营开发的进程中, 十分必要的环 宵是迅速规范足球俱乐部的运作。中国足协麻积极地制定法规,完善足球俱乐部体制使之与国际接轨,为进入全球范围的足球产业化经营开发提供必要的准备。采用集约化经营方式,由多个倾情于足球的社会集团、公司合作联营,共同开发足球产业;通过股份制创建足球产业集团,实施品牌发展和延伸战略。(四)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国足协廊制定出与中国足球发展相适麻的青少年足球运动训练火纲,制订K期和全面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尽快提高青少年球队教练的整体素质。引导足球俱乐部管理者在足球产业经营中,以产业化经营开发的视野,把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作为足球产业的“隐形产品”来经营开发。加大足球运动的普及,增加青少年足球运动投资,努力促进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最终目的。(五)建立职业足球大联盟尽快制订与我国足球产业相对席的法规、政策制度,成立相对独立的职业俱乐部联盟,实现政俱分开。职业联盟是由各俱乐部组织起来的对职业联赛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机构,职业联盟和中国足协的关系是两个互相监督,互相作用的民间团体。中国足协负责管理全国性比赛、杯赛 I国家队的比赛,而职业联盟贝0负责管理职业联赛、俱乐部的建设和经营。(六)合理引导足球产业经营的方向中国足协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树立高效秆I高素质的形象,带动整个足球产业的规范化管理,确立足球产业经营的区域布局、龙头经营项目及不同地区足球产业经营的战略,加强对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宏观指导,下力气加快足球产业经营开发的改革进程,努力改善中国足球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只有这样,中国足球和中国足球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和健康发展的止轨,才能实现真止意义上的腾飞。参考文献:【l】李恒.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 8.【2】赵力.中国体育产业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l、【3】何志林.现代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O00.【4】张吉龙.论中国足球产业化【J】.体育科学,2OOl,(1).【5】章健.成立职业联盟暂停升降级制【N】.足球报,2O00-10-2 3.【6】戴洪铫.十年甲A拉动中国足球发展和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3-1 2-03,

改革体制,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 索引序列
  • 医疗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医疗改革体制的论文
  • 医疗改革论文医疗改革论文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论文
  • 体育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