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论文,就是关于教学研究的论文。教学研究主要面向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大中小学教师,是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开展前沿学术讨论、交流教学改革心得的园地。包括教育论坛、学习科学、创新方法研究、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
与教育相关的叙事、案例、反思、系统的认识等,都是教育论文。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不合要求。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 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据学术堂了解,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论文按照现有的科目可以分为:教育教学论文、幼儿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语文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家庭教育论文、音乐教育论文、美术教育论文、外语教育论文、心理学论文、体育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由封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十二部分组成.
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效果探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效果探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将定向运动与我校传统体育项目在目的意义、价值取向、教学理念、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其锻炼效果作对比研究,定向运动在强化高师生心理素质、提高智力水平、凸显个性磨炼意志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将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中是对学校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也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
关键词 :定向运动;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效果;
传统体育项目缺乏足够新鲜感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师生锻炼的积极性,项目老套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体育课堂锻炼效果不佳,传统体育项目已不适应新时期体育课堂发展的潮流。定向运动在体育课应运而生,它是结合高师生特点的创新模式和锻炼方式,并且充分利用三台山森林公园的资源条件,采用分散-集中-分散运动的方式,通过完成预设的项目,使高师生在应对复杂环境过程中学会生存,达到强身健体、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对定向运动与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效果研究,是对我校体育传统教学的重新审视和定义,也是对学校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提供强有力的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定向运动兴趣小组和传统体育课堂班级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并结合有关学校定向运动课外兴趣班实际效果,对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定向运动兴趣班与传统体育课堂班级对比分析和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体育课班级
1、形式和内容
传统体育课堂班级的特点与效果是一个年级为教学实体,按照原来既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每个年级内容有所不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就会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究其原因传统体育课是体育老师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就上什么内容,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学生没有好奇感,缺乏吸引力,师生互动不频繁,学生体验差。
2、项目设计
传统体育项目设计没有结合高师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在项目设计上,一般比较枯燥,学生练习不能长期坚持,其中有些动作要求高、危险性高且不易操作的项目使高师生在实际上课中缺乏安全感和主动性,师生之间没有彼此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课题氛围不浓。
(二)定向运动
概况:定向运动是集趣味性拓展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而且它独具挑战性,既能强身健体,放松心情,又更注重果团队协作、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能够充分展示高师生个性能力,且具有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体育项目。
(三)定向运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较分析
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长期体育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固定模式,长期以来占据体育课堂大部分时间,但从素质教育和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去重新定位传统体育项目,不难发现定向运动的尝试更能适应新时期高师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1、目的意义上的差异
以往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的一些项目都比较固定单一,上课的方式方法都是沿用过去的一套,完全与学校及周边自然环境条件相脱离。从某种角度上讲,传统体育项目重技能、轻趣味,重量化、轻参与的教学模式,没能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主动性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观看状态,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课题设计中,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就会不愿上体育课。
定向运动的目的就是让体育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让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和解脱,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和个人魅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热爱并拥抱大自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定向运动的开展正好抓住了高师生的兴趣点,同时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完整的人格和独立个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正面引导作用要远远大于传统的体育项目。
2、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课堂形式,是影响学校长期体育氛围和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但其项目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都是原来固有的模式,相对于创新教学模式、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所相背。
定向运动凸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教学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二次开发,增加了体育项目本身的亮度和闪光点,而且增强了学校体育项目的灵活性、趣味性、拓展性。定向运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配合协作意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克服压力和困难能力,为师范生打牢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价值取向的差异
定向运动与以往体育项目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定向运动有着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拓展开放式的学习,其重要特征表现为自主创造,关键差异在于对学生人格塑造、综合素养的锻炼,在多个方面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要强于传统体育项目。
4、内容和形式的差异
以往体育项目主要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关系,着重于知识技能的教授、学生缺乏体验吸收,课堂只有少数参与,绝大多数旁观,参与性不高。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一直固定不变,体育课就变得没有新鲜感,教师在课堂上就变得被动,师生没有太多的互动,学习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这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长久发展。
定向运动具有较强的推广性、适应性,主要借助校园周边自然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更好释放自我身心都得到解脱。另外,它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自由性,能够让学生随意发挥不受约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然环境活动中享受快乐。
5、项目设计的差异
传统的体育项目就是教师按照传统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体育课上老师尝试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生还是管网的多参与的少,练习时学生较为被动接受。更多原因教师课中没有安排学生自选项目练习,学生参与练习热情不高,参与人数不多,气氛也不热烈,这就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弊端。
定向运动以集体性广泛性项目为主,在项目设计方面更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参与人数不仅多,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由此可见,定向运动开展充分体现了高师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彰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满足高师生的内心实际需求,彰显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定向运动锻炼效果
(一)强化心理素质
定向运动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寻找目标,在运动中如何确定寻找的路线和对地图、地形的判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在找不到点标时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内心有些慌乱。但是,通过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锻炼学生在困难面前勇敢面对不慌张,也可以通过团队配合凝聚大家的力量达到目的,学生通过一段时期的定向运动心理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提升智力水平
定向运动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充分展露自己的知识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平常增加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学校和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和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一般应变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
(三)凸显个性磨炼意志
定向运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场景,在陌生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判断和综合知识的利用,能够带领大家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在一定的程度上磨炼了自己也战胜了自己。同时面对各种挑战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从而磨炼其坚强的意志与耐力。
四、结语
(一)结论
定向运动最终会让高师的体育课堂更加多元化,让学生在自然界中锻炼身体,身心更加健康,为高师生身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定向运动的锻炼效果最突出的是强身健体,特别是对提高高师生综合素质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发展其弹跳力、敏灵性等的综合身体素质。定向运动能促进参与者心理健康的发展,定向运动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寻找目标,在运动中如何确定寻找的路线和对地图、地形的判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在找不到点标时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内心有些慌乱。但是,通过定向运动的开展,能够锻炼学生在困难面前勇敢面对不慌张,也可以通过团队配合凝聚大家的力量达到目的,学生通过一段时期的定向运动心理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所以,将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是高师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对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次具体实施,也是满足我校师范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次身心需求。
(二)建议
(1)高师校园体育文化和氛围一直比较浓厚具,每年都会围绕艺体节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体育活动,众多的体育活动都是限定在操场,区域比较固定,那么定向运动正好把活动融入自然中,就会使我校艺体节形式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也会完善日常体育教学课堂,让高师生在不同的舞台展示体育能力。从高师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补充、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去考虑,开展定向运动是高师生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课。
(2)开展定向运动有利于高师生学习并掌握课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不仅有个人能力的发挥还有彼此之间的配合信任更重要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下一阶段学校要为专任定向运动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比赛的机会,同时完善定向运动教学计划和校本课程建设。只有这样,才有能让定向运动更好地为师范生未来发展助力。
(3)定向运动定会成为高师体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要把定向运动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项目设计等环节都要围绕高师生职业发展需要,并对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加以改进,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定向运动更好地为高师体育教育教学健康良性发展服务。
五、参考文献
[1]于跃.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分析[J].教育论坛,2016(5):10–11.
[2]刘阳,何劲鹏,刘天宇.定向运动练习者专项认知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2):57–62.
[3]刘阳,何劲鹏.不同任务情境下定向运动员视觉记忆特征及加工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1):64–70.
[4]刘洋.高校开展定向运动优势及运动风险调控[J].福建体育科技,2018(06):51.
[5]张雨时.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01):138.
[6]郭俊秀.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南京部分普通高校为例[J].体育师友,2018(06):65.
[7]陈丽波.新常态下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地位及意义的再阐释[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2–3.
[8]董元卿.多轮驱动下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01):66–69.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撰写关于阳光体育论文可以分为七个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题目.体育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步骤二:收集资料.根据选题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查询,还可以多看看优秀的论文范文、数据资料、期刊杂志等等.步骤三:细列提纲.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花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步骤四:全心撰写.在一二三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步骤五:精心修改.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步骤六:导入引言.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步骤七:完善要素.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摘要:通过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全面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为普通高校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以期更有效地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生; 体质健康;现状分析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model by kno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constitution standardand fully integ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 Sunny Sports Program " tomeet the living need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 high physical andspiritual qual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university students’constitution level more words:Sunny Sports Program; students; good constitution;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基金项目:广西工学院教学科研项目(院教发(2006)30号文)资助2002年我国出台并试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7年4月在全国高校全面实施。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提出用3年时间使全体学生要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普通高校体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的4次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与体能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不良趋势,如情绪调整能力差、挫折反应不适当、心理承受力较弱等[1-3]。为此,200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时间由青少年体质而引发的阳光体育问题成为热点话题。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广西工学院为例,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实施《标准》的同时对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依据。1. 研究对象首先以广西工学院学生为例对07年全体在校的07级、06级,05级、04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07级3376人、06级2944人、05级2029人、04级3390人,共11739人,其中男生8563人,女生3176人,然后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2.测试结果与分析 身体形态的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身高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也是最直接反映人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是直接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等级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能够直接反映出我院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大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表1 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结果营养不良 较轻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年级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07 级 155 1447 1618 67 89 级 169 1255 1368 60 92 级 105 865 930 55 74 级 178 1476 1428 108 200 总计 607 5043 5344 290 455 表1显示,学生营养不良和较轻体重的比率合计为,远远的超过超重和肥胖者的比率。其中较低体重的现象尤为突出,占到总体比率的,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是很好。这可能与学校地处我国南方有关,南方学生个子相对瘦小居多,通过对公体课学生调查,总结测试结果的现象与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平时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身体机能是人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了解人体结构、机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行台阶测试与肺活量测量是为了推断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肺通气水平,评价大学生的生理功能。台阶测量指数是一项简易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高低的指标,指数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肺活量指数是相对于体重的肺活量数,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能比较客观的评价人体肺功能的“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彭发胜 (广西工学院体育系 545006)首先,要善于想象与联想。有人认为身体运动和煽情的话语就是情感的表达,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要依赖演唱的想象与联想的实现,想象与联想会让我们的艺术插上飞翔的翅膀。[3]我们都知道,歌唱的艺术表现中,常常运用声音的比拟、象征、模仿等手段,借以引起人们的想象来表现对象。只有把歌唱变成“下意识”的活动,把音符内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才能唱出独具魅力的声音。其次,要尽最大努力调动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获得真实动人的感情往往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支撑。我的一位学生演唱了将近一年的《黄水谣》,一直找不到感觉,她参加高考,到外地准备专业考试时才发现准考证没带,不得不到处求人、到处打电话,第一次体会了无依无靠的感觉,她再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哭了,结果考官被感动了,她考了一个好成绩。这个例子说明,演唱者应该深入体验生活,保持充沛的感情,以真为美,只有这样,他(她)所表达的情感才会细腻感人。(二)个性化演唱要充分结合演唱者的自身特质个性化的演唱,是创造性的演唱,是基于对作品充分的研究之后而形成的演唱。这时观念的选择、情感的选择、技术的选择都必须与歌者的自身条件、专业特长、个人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审美个性融合。只有充分结合自身特质,才能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举一个例子:都说王菲的声音很特别,其实,她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声音特质的人,比如,她演唱《天空》时,用鼻腔共鸣,同时带吸气,气息悠长;她的运气控制得比较舒缓,换气也很自然;她的咬字空灵(不咬死),所以这首歌就唱得特别空灵和通透。在《天使》中,她唱法转换成大量运用颤音的方式,她的颤音像提琴中的“揉弦”,常常在拖长的尾音处运用,使音乐更加动人心扉。而在《将爱》、《流星》等歌曲中,她又灵活运用口腔的咬字变化,适度控制音色的强弱,显得随性而另类。在《我愿意》这首歌里,她独特的个性化演唱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用交替使用真假声,运用“关闭”的技术,以一种介于真声与气声中的“混声”来演唱,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光泽感。综上所述,美妙的歌唱,应该是完成了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将声音技术和表现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充满个性的演唱,这种效果的实现自始至终都有赖于情感的充分介入。科学的情绪训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对自身特质的发挥,会使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事半功倍,并让歌唱插上飞翔的翅膀,进入全新的打动人心的境界。参考文献[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王如湘、李萍、徐竞存编著.《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3]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大大 众 文 艺200优劣,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 肺活量测试结果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年级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总计07 级 1988 726 472 190 337606 级 1681 618 493 152 294405 级 1202 415 301 111 202904 级 1971 663 530 226 3390总计 6842 2422 1796 679 11739对11739名学生进行了肺活量测试,测试总成绩达到优秀的有6842名学生,占总人数比率为,达到良好的占总人数的比率为,达到及格的占总人数的,从这一结果来看,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表现为较高的水平。分析结果一方面表明中长跑是体育锻炼最简便最有效的传统锻炼项目,在大学体育内容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实施,另一方面与该项目测试制订的评分标准相对较低有一定的关系。表3 台阶测试结果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年级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07 级 923 1504 949 0 337606 级 701 1198 1045 0 294405 级 486 814 729 0 202904 级 804 1438 1148 0 3390总计 2914 4954 3871 0 11739从表3的测试结果分析,不及格人数为0,及格人数为,良好人数为,优秀人数为,成绩良好人数比优秀人数多出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学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较好。 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一定程度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好坏,身体素质很大程度是由后天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程度所决定。进行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测量是对大学生的上、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发育水平的和谐度的评价。表4 握力(男生)与坐位体前屈(女生)测试结果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年级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总计07 级 1727 934 835 180 337606 级 1259 812 732 141 294405 级 992 554 405 78 202904 级 1551 884 785 170 3390总计 5229 3184 2757 569 11739握力测的是男生的力量素质,坐位体前屈测的是女生的柔韧素质。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力量和柔韧素质比较好,测试成绩为优秀人数的比重达到了。(见表4)表5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年级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总计07 级 146 650 1702 878 337606 级 152 630 1489 673 294405 级 161 565 952 351 202904 级 237 871 1689 393 3309总计 696 2716 5832 2495 11739表5是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学生速度力量素质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容乐观,说明学生的力量素质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较差。优秀人数所占比率仅为,良好人数比率为,及格的比率为,不及格人数却高达,占总人数的1/5左右。表6 我院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05年至07年对比统计表年份 总人数(人)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合格05 年 11828 年 11665 年 11739 .结论与思考通过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应当正确看待测试成绩,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测试结果整体良好,学生体重、身高的指数偏低外,其他测试成绩都较好,但不能过于乐观。首先,前述新《标准》的评分标准比旧《合格标准》有较大的降低,其次学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的现象较为严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学校体育健康工作亟待加强。从表6看,学生体质的优秀率逐年降低,良好的比率相对增高,总的合格率都有提高,这反应了07年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性,虽然测试结果还是令人满意,但根据测试得出的结果,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真正让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下面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高校体育发展从一切为了学生应值得思考的问题。(1) 体育教学课程时间一般为两年,且大多数是以每周一次90分钟的大课形式授课。大一、大二为必修公共体育课,大三、大四是选修课。高校的体育教学形式比较严谨,体育课结构比较单调统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是将其运动成绩、理论成绩、达标成绩、出勤率折算成百分数来加以评定。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绝大多数学生对待体育课就是为了达标,没有形成良好体育参与的意识。(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相对落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一直沿用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既定方向来布置安排,这种模式的安排已远远不适应于当前大学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观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健身、娱乐、休闲、兴趣为主的课外活动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3)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应该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形成对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体育教师的成长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运动技能专业化”,当评价学生是否上好体育课,也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掌握了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术的疏离,学术信念不坚定,学术使命感不强,体育文化也未受到重视。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效果等。4.对策(1)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保证充足的场地和器材,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一个前提条件。(2)学习内容上,紧扣时尚体育,激发学生主动锻炼。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学生兴趣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紧扣时尚体育脉搏,把握年轻人对时尚体育的崇尚心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引入时尚体育的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如公共体育课中结合拓展运动和开设定向越野这些新兴的课程内容,有效地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了体育课课堂气氛。(3) 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环境的有利条件。体育课课内、外运用“运动处方”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进行,以便使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化对体育课的学习和体育锻炼进行指导、管理和监控。从而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参考文献:[1]张旭光,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N].中国体育报,2006-12-25.[2]孙延林,刘立军,方森昌等.9~18岁青少年身体自我描述年龄特点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14-16.[3]郑伟.现代生活环境和方式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76-78.[4] 陈晓荣,朱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91-95.[5]倪伟.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88-91.作者简介:彭发胜(1981-),男,广西柳州市人,广西工学院体育系助教,广西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
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学。
论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的认识做了分析,认为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
教育社会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争论主要在于:它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社会学是研讨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的一门学科。有些学者根据教育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社会学;有些学者则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西方这两大派别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辩论。
我们认为,这种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是历史地造成的,具有人为的因素。分歧的产生在于所强调的'侧重面不同。把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或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都是允许的,不能用一个来否定另一个。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初步形成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研究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育适应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用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辩证的与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发现、分析和解释各种教育现象,并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这样一门学科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学科意识以及又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学前教育中一些教育现象?
1、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美国的赫尔巴特主义者苏则罗(henrysuzzalo)认为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的基础和实际加以系统的研究,阐明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将现代社会学的思想应用于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史密斯、韦伯等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非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教育社会学的这种学科性质由上述两种学科性质推导而来。
因此,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与相关学科建立起动态积极的开放式学科对话和交流机制。
2、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育社会学以教育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教育社会现象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二是指有社会学因素的教育现象。
从目的论角度讲,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走向精细化、学科化;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现今未被充分重视的或重视不够的社科领域开始在教育社会学中出现。
3、教育社会学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学前教育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过程、一种社会制度来研究。
运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对学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学前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日渐趋向于成熟,理论的深入和对实践的关注并进。因为学前教育学是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奠基作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及儿童发展的关系,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熟悉学前教育的基本组织与指导方法,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及小学的衔接与合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教育社会学研究必将同时承担起学术使命、道德使命和社会使命,在融合百家之说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土,在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同时,使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的沃土之中。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2]叶澜.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o教育学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3]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4]谢维和.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 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 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 年,Cathro 和 Hilliam 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 5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1]Ezell,Mc Coy,Wolfe 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 Essa 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 是 告 诉 他 下 次 吃 饭 时 吃 饱 就 可 以 了 , 这 是 有 关 饮 食 行 为 的 教 育 。Branen,Fletcher 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 3-6 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 4 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 4-6 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 4-6 岁的 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 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 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一、引言 9-18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目的 9-10
(三)研究意义 10
1.理论意义 10
2.实践意义 10
(四)文献综述 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6-18
二、研究设计 18-22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22
1.观察法 18-19
2.问卷调查法 19-21
3.访谈法 21-22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33-34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4-35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35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35-38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35-36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6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36-38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38-43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38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38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38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38-40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38-39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9-40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40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40-41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40-41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41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41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1-43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41-42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42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2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川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2]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09)
[3]魏梅,袁丽娟.2-6 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4]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杏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 (4): 30-31.
[5]梅节.广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和育儿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l997(03)
[6]徐浙宁,顾秀娟等.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 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8]周立清.352 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3)
[9]孙卫民.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与教育[J].家庭医学,1994(03)
[10]刘湘云.儿童饮食行为[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06)
[11]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3)
[12]卢慧兰.兰州市城区 3-6 岁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13]张红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J].山东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 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J].河北医学,1999(12)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6-481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可以。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免费参考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研究对象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用处是可以写体育文化的。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据学术堂了解,体育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下面例了一些体育专业硕士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 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 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 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 论体育教学艺术5、 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 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 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 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 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0、 论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情结11、 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 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查报告13、 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 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 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的综合学科,是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社会学的分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从社会本质上来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目的在于促进体育运动和社会系统的正常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体育跟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问题 、体育形态 、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 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教学研究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教学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教学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教学研究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
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面对未来的教育,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历来存有分歧。一般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方方面面哥哥领域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学应该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为以此为延伸。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文名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的一般规律基础科学基础社会基础起源地希腊领域杰出人物卢梭,康德,赫尔巴特快速导航教育思潮 学科基础 主要流派 基本问题 发展前景 美国教育学 二者认知过程 联系简介名称与起源从起源上看,英语国家的“pedagogy”、法语国家的“pedagogy”和德语国家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 和“pedagogy”。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初。赫尔巴特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条件与标志1. 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主要有: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的奠定;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2.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主要有: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论文与著作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又是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思潮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1.新教育运动 2.进步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