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一项在20万人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死亡率高3倍,预期寿命短10年;但吸烟者如果在35岁前戒烟,还可以把这10年“找补”回来,5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找回6年。
一个烟民吸烟时,只有30%的烟雾进入自己的肺,而其余70%的烟雾则弥漫在空气中。吸烟不仅危害个人,也会影响身边人的健康。
吸烟危害:
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已知的69种致癌物质可以直接导致口腔和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宫颈癌等很多癌症的发生。
此外,吸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主动脉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肺癌患者持续上升 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短10年
不仅是患有COVID-19的患者吸烟容易发展更重,只要是经常吸烟的的人们,对肺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吸烟最容易伤害人们的健康,所以还是不吸为好。
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短10年
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死亡率高3倍,预期寿命短10年;但吸烟者如果在35岁前戒烟,还可以把这10年“找补”回来,55岁以前戒烟还可以找回6年。对于吸烟者来说,“回头是岸”。
除了烟雾,其他的有害气体也会影响肺脏。因此,好的环境尤为重要。人一分钟要呼吸18次左右,一天24小时,得有多少空气被吸入身体里啊。提高空气质量,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做完饭后抽油烟机可以多开一会;在马路上骑车最好避开早晚高峰,少吸点汽车尾气;室内尽量开窗通风;不要在封闭的空间里熏香等。
戒烟的时间:
什么年纪戒烟都是可以的,越早戒烟,对身体的损伤越少,且易于身体的恢复。但是戒烟也是有黄金年龄的,无论是男性烟民还是女性烟民,在34前戒烟比较好。若34岁以前戒烟,或还能有机会恢复肺功能,减少肺部的损伤。
34岁前戒烟,寿命差不多可以达到普通人的水平。人体到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身体机能会快速的下降,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了。而一个经常抽烟的人,要花费16年左右的时间,身体机能才能够完全地恢复到正常水平。34岁戒烟,身体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了,可以减少身体出现问题的概率,保证50岁后的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短10年
《生命科学》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感染COVID-19的吸烟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对于吸烟的人来说,肺部ACE2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人,而新冠病毒正是通过ACE2受体侵入人体细胞,所以ACE2受体表达水平越高,新冠病毒就更容易大量侵入人体。
ACE2受体是人体的一种蛋白质,全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并分布在人体细胞的表面,主要是呼吸道的细胞中,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能与ACE2受体发生作用,从而协助病毒侵入人体细胞。
研究小组绘制了ACE2受体与吸烟者的联系,对于人类和啮齿动物来说,肺部的ACE2受体表达水平相对稳定,于是研究人员让不同分组的小白鼠每天分别置于0、2、3和4小时的香烟烟雾当中,几个月后,发现暴露于更多烟雾中的小白鼠,肺部的ACE2受体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未暴露在香烟烟雾中的相比,接受最高剂量的小白鼠肺部ACE2受体高出了80%。
在人类的对比试验中,研究人员把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比较,发现吸烟者肺部的ACE2受体水平,比不吸烟者高出40~50%,另外一个数据显示,每年吸烟80包的人比每年吸烟20包的人,ACE2受体表达水平有显著增高。
人体的ACE2受体主要分布在肺部细胞中,并在的肺部细胞中有表达,且80%分布在II型肺泡细胞(又称分泌细胞)中,所以此次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肺部。
《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以前的一项研究表明,ACE2受体首先会出在分泌黏液到呼吸道的细胞中,这些黏液能捕获吸入呼吸系统的气溶胶、碎屑、杂物和病原体,当人们吸烟时,烟气进入肺部,人体就会产生更多的细胞来分泌黏液。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数据显示,在1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当中,对于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其中有的吸烟者被送入重症病房或者死亡,而不吸烟者的比例只有,前者是后者的倍。
研究人员还表示,携带更多的ACE2受体可以解释吸烟患者比不吸烟患者更容易加重病情,但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确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吸烟者肺部更容易出现损伤、也更容易患上肺部的慢性病、肺部的免疫能力更低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吸烟者更容易病重的原因。
研究人员还发现,经过戒烟后的人员,肺部的ACE2受体表达水平会有明显降低,大约能降低30%,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戒烟是可以降低COVID-19易感性的。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高调宣布了其在禁止中小型企业在电子烟领域上市的重大进展,同时推迟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关于最大电子烟制造商是否需要退市的决定。
在宣布这一行动的声明中,FDA代理专员Janet Woodcock MD强调,他们拒绝了500多家公司的申请,下架了600多万支电子烟、电子液体和相关产品,其中许多已经向公众开放。但她指出,FDA将错过法院下令的9月9日最后期限,关于决定是否禁止电子烟市场最大参与者的产品,行业巨头Juul、Vuse和njoy,这一延迟受到了反电子烟团体的严厉谴责。
2020年9月,根据一项联邦法院命令,FDA要求所有美国电子烟和相关产品制造商将这些产品撤出市场,或申请该机构审查它们。该法院命令还将2021年9月9日定为该机构审查这些申请以及尚未提供的类似产品的申请的最后期限。
FDA表示,法院命令给该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任务”,即审查超过650万种新烟草产品的申请,其中大部分是“电子尼古丁输送系统(ENDS)产品,如电子烟和电子液体,这些产品从未通过FDA的审查程序。”
FDA决心审查这些电子烟产品其核心在于权衡比较了电子烟对成年吸烟者的潜在好处以及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烟所造成的公共健康威胁的数据。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使人担忧。
电子烟反对者认为,电子烟是尼古丁输送系统,会诱使年轻人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增加他们吸烟的可能性。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2018年发布的一份关于电子烟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报告显示,有大量证据表明,使用电子烟“会导致电子烟依赖症状”,并“增加了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使用可燃香烟的风险”。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电子烟是最常用的烟草产品在年轻人中,的高中学生使用的(410万)和的中学生在2019年(120万年),抹去过去的进步在减少使用烟草制品的年轻人。2020年,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约的高中生和的中学生使用电子烟。这种下降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电子烟和烟店的关闭、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朋友们接触电子烟的机会的减少可能是原因之一。
电子烟的支持者表示,电子烟有助于帮助吸烟者减少接触烟草相关毒素,并戒烟。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电子烟”有可能有利于成人吸烟者不怀孕,如果作为一个完整的替代常规的抽烟和其他烟草产品,“但还指出,目前不FDA批准的电子烟戒烟援助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研究混合。”
8月26日,FDA发布了首个针对ENDS产品的营销拒绝令(MDOs)。该机构指出,这些电子烟产品的口味包括苹果酥、博士可乐和肉桂吐司麦片等,“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12至17岁的电子烟用户中有80%以上在使用电子烟。”
这些最初的MDOs和随后的MDOs使该机构发布的MDOs总数达到132个,影响了超过946 风味的ENDS产品。FDA表示,这些公司“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年吸烟者,足以证明其对青少年的风险。”
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由于一家公司的申请不完整,它拒绝提交该公司大约450万种产品的申请。
然而,大多数获得MDOs的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电子烟反对者对FDA延迟对电子烟行业最大公司的申请采取行动表示失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追踪的商店销售数据显示,Juul在美国电子烟市场领先,其次是雷诺兹美国烟草公司(Reynolds American Tobacco)生产的Vuse和NJOY。
传统烟和电子烟均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两者导致肺病的危害不相上下。如为了健康而由传统烟转为使用电子烟,是毫无意义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烟的危害性甚至超过传统香烟。
一项来自英国的新研究发现,电子烟对肺部多种病原菌的影响并不亚于传统香烟,而这些细菌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吸烟相关疾病有密切关系。这组新证据再次向电子烟使用者发出了健康警示。相关结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呼吸研究》。
扩展资料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1日,美国48个州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已报告与使用电子烟相关的确认和疑似肺病病例1080例,至少有18人死亡。
美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这千余名患者中约八成不到35岁,16%的患者不足18岁。在已知吸了何种烟液物质的578名患者中,有大约78%的人吸了添加大麻类物质四氢大麻酚(THC)的烟液。
电子烟导致肺病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这可能与有毒化学燃料产生的直接毒性有关。近年来美国青少年吸电子烟已达到“流行性级别”。据统计,2018年有超过360万美国中学生吸电子烟,较2017年激增150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别把电子烟当“安全替代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电子烟仍然对肺有害?
电子烟对人体到底是不是有伤害呢?答案是肯定的。
顾名思义,电子烟也是烟,但它和我们传统的烟草在含有的物质上是有区别的。那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醉类、酚类、烷烃、醛类、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羟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范围很广,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
一支香烟中尼古丁含量随烟叶质量和加工工艺而不尽相同,一般每支含—3毫克。吸烟时,约25%的尼古丁被燃烧破坏,5%残留烟头内,50%扩散到空间,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尼古丁只有20%,所以有的人一天吸一盒香烟也未出现中毒现象。但尼古丁对人体许多器官的刺激损害作用却与日增加。
电子烟也叫蒸汽烟,以锂电池作为动力。是通过电池加热烟油的原理,将液体烟油转化为蒸汽让人抽的一种东西。
电子烟没有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主要由5大类原料构成的,分别是PG(丙二醇)、VG(蔬菜甘油又叫丙三醇)、香精、尼古丁、口感改善添加剂。当然了,不同的品牌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质。
由此可见,电子烟虽然少了一些有害成分,但是其中的尼古丁成份还是存在的,同时由于电子烟中的其他添加成份并不明确,也不排除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问题存在。
另外,目前市场的电子烟品牌众多,购买渠道也是各种各样,市场上在售的各类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较强,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烟油泄露、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如果大家需要购买电子烟,建议选择正规的品牌及购买渠道,用以保证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据统计,2018年有超过万的年轻人在使用电子烟。因为电子烟会添加多种化学物质来改变各种口味,比如糖果味
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是哪个国家的 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是他们当地的而英格兰玩的啊 当地的杂志社出的医学杂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由美国麻省医学协会出版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是目前医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刊物之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临床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影响因子刊登了西安市第三医院眼科张鹏主任及陈莲主治医师的文章。
人抽烟少活多久,要看个人体质和抽烟的方法和耐受力,体质好的,会保养的,少活十年八年的没问题,烟瘾轻会抽的,如只抽过嘴烟,就是不进鼻子不往肺子里吸的还好点。耐受力不好的还有这口瘾,骨皮拉瘦的,没准抽几年就得鼻咽癌、肺癌就挂了,总之,吸烟有害健康,不抽最好。
吸烟对骨骼没啥问题,主要对器官,对血管有影响
大家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中年以后人的骨密度就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特别是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急速减少,绝经后5年左右骨密度会快速降低。自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吸烟也与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降低有关。在对双胞胎女性的研究中发现,吸烟者的骨密度较不吸烟者明显下降。还有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妇女,年龄每增加10岁,吸烟者的骨量流失程度就会比不吸烟者高2%,到80岁时,其流失程度会高6%。在韩国和中国的老年女性中的研究也支持这个结论。不止女性,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的骨密度降低也比不吸烟者严重。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容易引起的骨折,也是造成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有充分证据证明,吸烟可增加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风险。一项研究估计,每8个发生髋骨骨折的女性中就有一个可归因于吸烟。所以,为了避免将来摔了一跤就啪的骨折,还是尽早戒烟吧。采纳哦
警惕孕妇抽烟的危害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arbor医学中心研究发现,孕妇抽烟不仅伤害孕妇的身体,对儿女,以及孙辈都有消极影响。对胎儿而言,孕妇吸烟除了会导致早产、体重减轻、生长缓慢等现象外,还可能诱发先天性白内障和哮喘病。对第三代而言,会遗传上一代的不良基因,有可能一出生就对烟有好感,长大后染上烟瘾。
这项研究由Harbor医学中心的维伦德尔·雷哈纳教授领导进行,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英国医学杂志《BMC期刊》上。研究发现,孕妇孕期吸烟,50% 的尼古丁实际上都被胎儿吸收了,危害胎儿肺部的生长,导致孩子患上先天性哮喘病。
研究人员用小鼠做了试验,母鼠一怀孕就被放进充斥着尼古丁、氰化物和一氧化碳的环境中,这三种化学物质在吸烟时都会产生。科学家把二代老鼠用F1表示,F1生下的老鼠,用F2表示。F1孕期处在安全的环境中,与尼古丁、氰化物等完全隔绝,即便如此,生下的F2代体内仍然遗传了20%左右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这说明吸烟的危害确实会遗传给第三代。科学家给F1和F2两代小鼠做了体检,小鼠不分雌雄,体内都检出了尼古丁的成分,受尼古丁的影响,雄性小鼠的睾丸中检出较高水平的甲基化,雌性小鼠卵巢内的甲基化水平则异常偏低。DNA甲基化的水平高低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影响基因遗传。
研究发现,受尼古丁等危害物质的影响,个别F1代小鼠体内的遗传基因受损,有的基因发生癌变,生出了癌症基因。这些基因有的在F2代小鼠体内显现,可见吸烟生成的不良基因也会代代相传。
雷哈纳教授提醒准妈妈们,任何一种常见的、由母亲吸烟而引起的染色体损伤都会增加孩子患血癌的危险。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一般发生在11号染色体的特定部位,此部位经常是像白血病这样的血癌的发病处。运气准妈妈暴露在烟害中的程度越大 ,后面两代人承受的风险也越大。雷哈纳建议,即使孕妇不考虑吸烟对她们自身的危害,也应该为了后面两代宝宝的健康在孕期戒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如今,这个观念要变了。人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也不再停留在表面,神秘的基因“开关”甚至可以凌驾于基因之上,“由外而内”地改变你自己甚至是遗传给后代。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人类基因“开关”,尽管过程复杂,进度很慢,但是科学家们相信,一旦基因“开关”的密码被破解之后,人类遗传、疾病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解密基因“开关”基因“开关”
不会改变DNA密码
自从人类基因组疾患圆满完成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就开启了另外一项更加复杂艰难的计划——人类表现基因组计划。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寻找到控制人类基因的“开关”,建立起人类遗传、疾病和环境之间的关键联系。
人类有三万多个基因,控制疾病的基因开关究竟又有多少?南京医科大学周建伟教授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类基因上拥有启动子,就好比开关,它通过控制转录过程来使一个基因表达或者沉默,这些启动子是通过人的某些行为或是外界环境的刺激而活动的,一个基因会有一个甚至几个启动子,因此人有可能被激活的这些“基因开关”绝对过万,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立体网络。
周建伟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目前都在寻找人类基因的开关图。基因开关是一种表观遗传学,会使人的基因树上增添某些东西或者减少某些东西,有可能因为这些改变,而引发某些疾病或拥有某些能力,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到人类核心的DNA密码本身。
基因“开关”的魔力
母亲抽烟,三代子孙都遭罪
按照大部分人的想法,母亲如果吸烟,孩子可能会在行为上模仿,也因此染上吸烟的坏习惯。但是现在吸烟的母亲们要注意了,吸烟这种习惯可能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基因,你的子孙们患病的几率会更大。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庄志雄教授告诉记者,这个结论已经在动物试验上得到证明,小白鼠的试验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代。
专家让小白鼠的“曾祖母”产生烟瘾,发现它的子孙们不仅也喜欢抽烟,而且哮喘的发病率比不吸烟的小白鼠要高上20%~90%,如果母亲吸烟量超过每天20支,则使孩子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增加8倍。这种影响甚至要持续3~4代。
难道行为也能渗透到“基因”?庄志雄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解释说,这就是凌驾在基因之上的遗传表达在起作用,吸烟的这种行为通过尼古丁的入侵影响到“基因”开关,通过细胞这个“传话筒”固定了下来,改变了基因中甲基化模式,造成细胞分化,建立起新的模式,造成基因变异。
胎教也能改变胎儿的基因
一直以来,人们对胎教都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怀孕期间给孩子听音乐、读书、和肚子里的孩子说话真的对宝宝有好处吗?未出生的宝宝能感知到吗?庄志雄说,“胎教不但是有科学道理,而且也可以通过“基因开关”影响到胎儿。在怀孕期间,你可别小看了父母的言行,如果心情舒畅,经常听音乐,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表现遗传来调控基因,一旦这些基因开关被打开之后,母体基因的“编程效应”就通过神经因子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从而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
国外的科学家曾经做了一组试验,他们通过对二战后的一代调查,发现患有孤独症和精神障碍的孩子比例特别高。这个与父母在战争期间情绪紧张、恐惧害怕不无关系。照例,这种紧张的情绪通过基因开关传达给了孩子。
因此,即使基因先天好,后天不足也不行,父母的行为和心情是能直接从基因给孩子的,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由内而外”遗传给孩子。
不一起生活,双胞胎基因也南辕北辙
“基因开关”的作用不只发生在子宫中,它的作用贯穿于人类生命的整个过程。庄志雄告诉记者,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中心癌症表现遗传学实验室曾经评估了40对同卵双胞胎,年龄从3岁~74岁,发现了令人吃惊的趋势:那些生活方式不同,仅仅是少年时期在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存在着较大的遗传类型差异。研究者发现一对50岁双胞胎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是一对3岁双胞胎的4倍。
即使是双胞胎,如果在不一样的环境生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基因也会变得南辕北辙,这就是环境改变人的“魔力”。
姓名:张志彪 学号: 【嵌牛导读】2017年已经到来,要立新年Flag的朋友们注意啦,可有打了鸡血,发了状态?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再次回首,也算一个告别仪式,开启智慧的眼眸,一起来看看以前的技术成果---3D生物打印。 【嵌牛鼻子】计算机控制打印 器官移植 【嵌牛提问】3D打印技术是一项怎样的技术?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嵌牛正文】3D生物打印这一技术概念最早是由美国Clems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i、Drexel University等大学的教授在2000年左右提出,2003年Mironv V和Boland T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杂志系统提出“器官3D打印”这一概念。2002年左右,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3D生物打印技术研究。 2010年Organovo公司推出可以帮助用户制造生物组织用于研究和开发的3D生物打印机。 2014年11月,Organovo推出了其可商用的3D打印人体肝脏组织exVive3DTM,用于临床前药物测试。 2013年8月7日Regenovo公司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合作,成功研制出可同时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3D打印机。 2015年10月10日, Regenovo公司推出第三代生物3D打印工作站。利用这款生物3D打印设备,成功批量“打印”出肝单元用于药物筛选。 2015年10月29日,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创的3D生物血管打印机。 3D生物打印机(3D bio-printer;3D biology printer )是一种能够在数字三维模型驱动下,按照增材制造原理定位装配生物材料或细胞单元,制造医疗器械、组织工程支架和组织器官等制品的装备。 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体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坏的患者生命,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器官来源不足、排异反应难以避免等弊端。不过,随着未来“生物打印机”的问世,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技术手段。 这种机器首先读入由医学影像数据重建或设计的三维模型,将模型离散成多个片层,计算机控制打印喷头逐层"打印”打印由生物材料或细胞组成的“生物墨水”,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打印完成三维组织前体。随后,细胞开始重新组织、熔合,形成新的血管等组织结构。 Organovo公司首席执行官基思·墨菲在接受《工程师》杂志采访时指出,最终有一天,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就能让3D生物打印机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器官。 3D生物打印机基于现有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当前被用以制造工业零部件的3D模型。生物打印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利用一层层的塑料,而是利用一层层的生物材料或者细胞构造块,去制造真正的活体组织 3D生物打印机可以有多个打印喷头,喷头可以打印人体细胞,被称为“生物墨”;也可以打印纯生物材料,被称为“生物纸”。所谓生物纸其实是主要成分是水凝胶,可用作细胞生长的支架。3D生物打印机使用来自患者自己身体的细胞,所以不会产生排异反应。 2013年5月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公开信,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出的气管支架植入婴儿体内。 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医学博士大卫·措普夫(David )和同事描述了这例移植手术。接受移植的婴儿患有局部支气管软化症,手术中使用的可吸收支架由聚己内酯构成。 作者指出,患儿母亲在妊娠35周产下了这个名叫 Kaiba Gionfriddo 的男婴,看起来身体健康,但在6个星期后出现胸壁凹陷和呼吸困难。发生这种情况,意味着在2个月大之前,都需要气管插管,以维持通气。因此,他们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患儿气管支架的模型,使用热塑性的生物可吸收材料,通过激光烧结技术制造了一个气管支架。在移植手术中,依靠支架上的孔洞与气管进行固定。在安置支架7天后,开始逐步撤除机械通气机,并在手术后21天完全停止呼吸机支持。一年以后,通过内窥镜造影手术观察患儿的左主支气管,发现一切正常。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任何支架相关的问题。 媒体2013年8月7日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科学家们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已在这台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 该生物材料3D打印机研发团队负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铭恩说,这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具有打印生物材料种类多、对细胞损伤率低、打印精度较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同国际同类打印机相比,这台名为“Regenovo”的3D打印机不仅实现了无菌条件下的生物材料和细胞3D打印,而且新型的温控单元和打印喷头设计,能够支持从-5℃到260℃熔融的多种生物材料打印。 徐铭恩介绍说,“Regenovo”支持活细胞打印,打印的细胞有着高达90%的存活率。目前打印出来的活细胞存活时间最长为4个月。 不过,从人体细胞、组织乃至器官被“打印”出来,到真正应用于临床,还有相当长一段路需要走。徐铭恩说,这需要多种领域的科学家通力合作。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根据查询赛诺菲巴斯德的情况得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赛诺菲巴斯德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的IIb期研究最新结果,在《柳叶刀》上发表世界首次登革热候选疫苗有效世界,上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杂志。赛诺菲巴斯德是欧洲唯一专门致力于疫苗研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