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医药核心期刊目录
期刊分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医学核心期刊分7个。中文核心期刊每4年评选一次,最新版是08年版的,统计源期刊每2年评一次,最新是09年版。 判断一个期刊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就在08年版北大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揽以及09年最新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里查询,只有这个是足迹权威的。
一、医学期刊分那几个级别,按常规的说法来讲,就是核心期刊、国家级、和省级。 二、 医学核心期刊分为那几种:核心期刊在中国有7个评价体系,对于医学核心期刊来讲比较认可的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三、核心期刊是否每年都评一次,北大核心期刊是4年评一次,南大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应该每天都有更新。
没有停刊。叙事医学最新更新于2022年11月24日,截止2022年11月26日,没有停刊,杂志发行周期是双月刊。《叙事医学》杂志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本叙事医学专业学术期刊,知识丰富,内容广泛,贴近大众,自2018年创刊以来广受好评,注重视角的宏观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在业界形成了一定影响和良好口碑。
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
按这个分的基本是地方性的机构的一种分法,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一般期刊等级的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2、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理论型科技论文是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技术型科技论文是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也就是说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没有新意的论文又怎能体现科技的发展。
我想你问的应该是《叙事医学》这本期刊,《叙事医学》是正规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2018年创刊的医学期刊。
一、医学期刊分那几个级别,按常规的说法来讲,就是核心期刊、国家级、和省级。 二、 医学核心期刊分为那几种:核心期刊在中国有7个评价体系,对于医学核心期刊来讲比较认可的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三、核心期刊是否每年都评一次,北大核心期刊是4年评一次,南大的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应该每天都有更新。
期刊分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医学核心期刊分7个。中文核心期刊每4年评选一次,最新版是08年版的,统计源期刊每2年评一次,最新是09年版。 判断一个期刊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就在08年版北大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揽以及09年最新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里查询,只有这个是足迹权威的。
或是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是因为长期的病痛,可能在一阵昏迷醒来后,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残缺了。在那一瞬间:
亲爱的,请别害怕,请你一定要相信,眼前的痛苦与黑暗终将过去。我们将给你带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你度过这段时光。
当然除了我们,还有你的家人朋友,你可以依靠他们,向他们诉说你的痛苦。请你一定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本文共有以下 4 个部分: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04 如果有以下状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1
当身体出现残缺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能会把我们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先明白,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不用苛求自己立即走入正常生活。
当经历重大伤残后, 我们的心理可能会逐步经历以下 5 个阶段(毕丽华,1995)
第一阶段:休克期 —— 在伤残发生的那一瞬间,一直到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会有惊恐、呆滞或麻木等反应。
第二阶段:否认期 —— 我们会否认意外、伤残的发生,并可能会处于
抗拒的状态,不肯配合治疗。
第三阶段:抑郁反应期 —— 当冷静下来后,我们开始接受自己失去了某些身体功能的事实,在这个期间,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外界的反应等因素,我们可能情绪波动会比较大,甚至变得抑郁。
第四阶段: 依赖反应期 —— 我们开始超乎寻常地依赖他人,以消除残疾带来的紧张感。
第五阶段:适应期 —— 慢慢地,随着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最后将走出痛苦,走进新的生活。
而在这五个阶段中,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重大的心理反应:
1. “别靠近我,别想伤害我”丨过度警觉,缺乏安全感
高度警觉、强烈恐惧是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第一个月内最普遍、最严重的心理体验。
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留意或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心情容易受到激惹,对相关事件或信息产生过度反应(例如,可能产生过分的惊吓反应)(伍泽莲 ,何媛媛,2009),这时,我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拒绝他人的靠近(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2012)。
这些过度的“警觉性反应” 可能会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让我们感到心疲力竭,进而导致健康受损。
2. “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丨否认事实,难以接受
我们会否认自己出现了生理缺陷,不接受眼前的事实 :(马洪路,2002)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很难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事实和现状。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初期能对我们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我们抵御紧张、焦虑、忧愁、恐惧等情绪,但在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阶段,坚持“否认” 可能会影响后续进展。(毕丽华,1995)
3. “怎么办,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完了?”丨焦虑不安,无法自拔
在巨大的冲击下,我们可能会陷入持续焦虑中无法自拔:(马洪路,2002)
4. “不去回忆就不会那么痛”丨选择遗忘
分离体验是我们在创伤后几乎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遗忘过去发生的种种,冷漠地回应他人,以此回避创伤。(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2006)
在分离体验中,我们试图在认知和情感上远离创伤,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似乎不去想不去念,就能不痛苦、不在乎,我们把自己从痛苦体验的经历中分离出来,切断生理缺陷与痛苦之间的联系。
当这种分离体验更加严重时,我们可能会过激地切断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5. “那辆车又朝我开来了!”丨不断闪回的记忆,不断重复的痛苦(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2012)
对于发生意外的场面,我们可能会在事后难以回忆,遗漏掉重要的情节,前后矛盾,甚至完全遗忘。
但也可能会时不时出现闪回:当时的经历活生生地闯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反复地、无法回避地再次体验 。(Parry & O’ Kearney , 2014)
这段时间,我们也会常常出现梦魇、惊恐、注意不集中等等症状。
6. “能不能一直陪着我,不要走”丨很想依赖一些人(毕丽华,1995)
这是一段依赖反应期,会有一个人或一个事物,TA 的出现与陪伴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而这段时期多出现在功能恢复或功能代偿阶段中。
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其实是想要取得一种 “ 假托” ——让我们可以将病痛分担到被依赖对象上。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心理可以减轻我们的紧张负荷,但长期的依赖是不利于恢复独立生活和康复的。
7. “虽然不完美,但我康复了,回归生活”丨接受事实,努力康复(毕丽华,1995)
经历了前面很多心理波折后,或许我们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接受自己的缺陷,井然有序地进行康复和治疗,在陪伴和关怀下慢慢变好,并走向新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说是完全度过了心理、生理危机,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02
当伤残发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1. 放下自卑,给自己一些信心和改变的动力(刘继茹,1998)
我们可能会有点嫌弃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残疾并不意味成为弱者,一蹶不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
这种弥补可以有两个基本途径:
(1) 攻克功能不足器官的弱势。如通过康复治疗减缓病症,体弱者加紧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等;
(2) 发展其他的感觉技能来弥补。例如失明者会更依赖听觉触觉做判断,除了视觉外其他的感觉会更加敏感等。
2. 适应生活,积极用行为去做改变(陈建文,王滔,2003)
现在的我们,可能在一些方面与之前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处事更应该小心谨慎。这既能保护我们的心理不受打击,更能帮助完成新的适应。
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处理问题,克服问题。
在这个有点艰难的阶段,我们可以时不时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评估,
3. 寻找合适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确实,身体的缺陷会让我们的学习出现种种障碍,但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未来。比如尝试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许会有奇妙的体验和结果。
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动不方便的话可以打打桌球、练练上半身的瑜伽等等。这既能提高免疫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是康复阶段的不二选择。(郭敏刚,吴雪,陈静.,2007)
4. 学会倾诉自己的痛苦,会好受一点
倾诉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向亲密的人诉说,或是记录在日记本上(于海波,张进辅,2000)。
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宣泄渠道有利于舒缓身心,让我们冷静下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5. 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勇敢面对(宓忠祥,2001)
残疾的出现可能让我们的社会身份出现这样的变化:
我们或许活动无法自理,生活受到限制;或许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远离社会,仅和家人、医护人员打交道;我们的家庭也可能因为自己的伤残面临经济问题、家庭关系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尝试着完成角色转换,比如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参与心理剧的表演等,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理体验,尝试着完成对当前“残疾者” 这一角色的认同感。
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尽早建立正确的预期和认知,积极发现和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使其成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支撑点。
03
若你身边的人残疾了,你可以......
1. 呵护 TA 敏感的心
由于生理缺陷,TA 将有可能接触更多外界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而面对这些消极的社会反馈信息,他们会变得敏感脆弱,害怕被拒绝。(李文涛,谢文澜, 张林,2012;谢文澜,张林,2013)
因而在陪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给与TA 关心,尽可能地满足TA 的要求。
若敏感的TA 不希望过分的关注,请注意不要进行以下几种关心:
(1)频繁地询问TA 好一点没有 ;
(2)禁止TA 的一切活动包括那些医生允许尝试的训练,让TA 只能休养在床 ;
(3)过度地表扬TA 的进步 。
希望你能够再耐心一点,让TA 感受到足够的温暖。
2. 给TA支持,陪TA一起解决问题
你可以陪在TA 身边,用这几个方法帮TA 进行适应和恢复:
(1)关心TA 现在生活中遇到些什么问题?帮TA 提炼其中的核心问题,例如活动不便、疼痛等,先把问题聚焦,再和TA 商量解决方法
(2)建议TA 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找到舒缓心情的方式
(3)让TA 想想如果彻底康复后,生活会产生什么变化,现在又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贾书磊,2017)。
3. 给 TA 足够的家庭支持 ( 成君,1997)
家庭的存在,对 TA 的心理健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残疾的TA 可能会产生自卑及抑郁情绪,如果你是TA 的家人,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给TA 足够的尊重和关心。
比如空闲时间多陪伴TA,不要给TA 过多生活的压力,可以向TA 描述未来美好的图景等。
04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残疾后有以下状况,
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
(伍泽莲 ,何媛媛,李红,2009)
1. 在已经安稳的情况中表现出过度警觉,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是可能的威胁
2. 完全切断与他人的正常联系,封闭自己的内心
3. 注意力不集中,莫名地打人、吵架
4. 重复地感受到当时意外发生的场景,无法平静心情面对现在的生活
5. 出现与原病症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变化,如语言不利索、四肢莫名颤动等
6. 被记忆困住,时而忘记受伤的事件,时而又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跟这件事有关系
最后我想对每个受伤的你说,或许前面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请不要放弃,请让爱和自我接纳陪伴着你,走遍人世间那些更美好的风景。
- The End -
参考文献:
毕丽华. (1995). 缺陷心理学初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 90-92.
伍泽莲, 何媛媛, 李红. (2009).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7(3), 639-644.
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 (2012). 聋生安全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9), 18-23.
马洪路. 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17): 2508-2509.
韩启放. (1994).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
赵冬梅, 申荷永, 刘志雅. (2006).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4(6),895-900.
董强利, 叶兰仙, 张玉堂.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 精神医学杂志, 25(1), 72-74.
Parry, L., & O'Kearney, R. (2014). A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intrusive memori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Memory, 22(4) , 408-425.
施琪嘉. (2010). 心理创伤记忆的脑机制及其治疗原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05(4),242-245. 刘继茹. (1998).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3), 61-63.
陈建文, 王滔. (2003).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4), 90-94.
郭敏刚, 吴雪, 陈静. (2007). 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0(2), 189-191.
于海波, 张进辅. (2000). 国外关于倾诉效果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进展, 18(3), 67-72.宓忠祥. (2001). 角色转换 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7(1), 34-35.
李文涛, 谢文澜, 张林. (2012). 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7), 993-995.
谢文澜, 张林. (2013). 残疾群体的污名效应及其社会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0),1531-1533.
贾书磊 , 冯琼 , 方小群 , 何朝珠 , 何雪莹(. 2017) 肢体残疾患者叙事心理康复的应用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2(10),1155-1157.
成君, 王革, 郑平, 李庆友. (1997). 家庭支持对肢体残疾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 311-312.
出品方 | 壹心理
本文编写 | 吕瑞怡
专业指导 | 黄喜珊
本文编辑 | 触角 张真Derek
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别担心,我们陪着你。
下期预告: 绝症篇
上期回顾: 被出轨篇 分手篇 怀孕篇 结婚篇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 ,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剧作家,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职 业:作家,医生。
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
信 仰:东正教。
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戏剧《樱桃园》等。
文学风格:现实主义。
配 偶: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契诃夫。
星 座:水瓶座。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基因传(精装版)》([美]悉达多·穆克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基因传(精装版)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马向涛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页数:620
内容简介:
《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
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时代》杂志称其为“1923年以来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2016年,《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马向涛,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翻译了《基因传》《肿瘤临床试验》等专著,曾经荣获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马向涛博士是北京市海淀区医疗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主任,同时还兼任《肿瘤防治研究》与《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曾在《中华医学杂志》《癌症》《医学与哲学》等数十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马向涛博士致力于医学人文传播与健康知识科普,现在与家人生活在北京。(微信号:DRXIANGTAO,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这个事故发生在我身上的话,给我亲人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伤害来说的话,其实最大的还是伤害到自己的了
叙事医学是认识在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中人们叙事价值的一种医学方法
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了解和掌握叙事医学的有关知识,对于临床的医患沟通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医师于 2001提出。叙事医学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或康复,从另一种视角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提供实践基础。叙事医学的定义即是从叙事能力出发,叙事能力是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反思,即具有“叙事能力” 的医生实践。它关注的是病人叙事、医生叙事、疾病叙事、叙事伦理、叙事与健康等。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叙事医学是病人和医生都需要的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它是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文学关注人类情感,主观、感性、模糊,充满象征和隐喻;医学关注人类身体,客观、冷静、准确,唯数据马首是瞻。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进入医学教育。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2001年 丽塔·卡伦(R.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 ,标志着文学与医学已经进入了叙事医学的时代。
文学、医学和科学技术都必须首先是人学,都必须以人为本。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只注重技术和经济效益偏离人文道德轨道是非常错误的。
古典中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代表)和古希腊医学(主要以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为代表)都不只是重视治病疗伤而是更加强调治人救人;不只重视外因的六淫,而是更加强调内因的七情,或称作"身心灵三级健康“。
叙事医学自从2006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我国已经出版《叙事医学》杂志并开始在三个医学院校设立《叙事医学》选修课程,这对发扬孙思邈《大医精诚》精神、培养合格的医师以及融洽医患关系、共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叙事医学的“三大要素”可以概括为:
什么是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就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了解和掌握叙事医学的有关知识,对于临床的医患沟通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医师于 2001提出。叙事医学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或康复,从另一种视角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提供实践基础。叙事医学的定义即是从叙事能力出发,叙事能力是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反思,即具有“叙事能力” 的医生实践。它关注的是病人叙事、医生叙事、疾病叙事、叙事伦理、叙事与健康等。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叙事医学是病人和医生都需要的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它是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文学关注人类情感,主观、感性、模糊,充满象征和隐喻;医学关注人类身体,客观、冷静、准确,唯数据马首是瞻。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进入医学教育。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2001年 丽塔·卡伦(R.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 ,标志着文学与医学已经进入了叙事医学的时代。叙事医学就是,在美国,2009年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06所开设了人文医学课程,59所将某种形式的叙事医学作为必修课。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率先启动“叙事医学”研究项目,2009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与人类学家合作,开辟了叙事与疾病:治疗的文化建构研究领域。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师创立了巴林特小组,由8名~12名医生组成,讨论关于医患关系的难题,小组成员间进行反馈和启发,医生有机会逐步消除自己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盲点,并形成新的视角,更好的了解患病之“人”。叙事医学为时下西方医学教育的新兴观念,现已得到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主要医学刊物的重视。国内的起步则较晚,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编写了《医患沟通学》,首次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新学科加以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法律、医学、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综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同年,将《医患沟通学》列入该校医学生必修课程。然而,叙事医学在中国各大医学院校的课程表里几乎看不到,我国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叙事以及叙事理论应用于医患沟通研究的重要性。当然,叙事医学逐渐受到我国医学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届叙事医学座谈会;2011-2012年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北京青年报举办:《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医患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2013年7月,出版书籍《死亡如此多情》。
军事医学研究(英文) [2095-7467]期刊详细信息期刊名称:军事医学研究(英文)MIL MED RESNo Pinyin Available2095-74672014243611同行评议:是 PubMed Central 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开放获取电子期刊收录起始年 2014 卷: 1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1.内科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2.外科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3.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4.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5.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6.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7.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8.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9.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⒕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⒛疾控与公卫专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1.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2.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3.学报类1.国家级单位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3、军医大学类:《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4、中医院校类:《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论文著作条件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是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简称MMR)是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Springer Nature-BMC公司协作出版的一本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MMR于2014年创刊,已被SCIE,Medline,PubMed,SCOPUS,DOAJ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2020年将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预计超过2分)。MMR目前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 5%),并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