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冬病夏治食疗体会皮璐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老年人多为混合性哮喘。其发病既有过敏因素,又有感染因素冬季多发。其病程缠绵,临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坚持针对性强的有效的饮食治疗,对防治本病发作有重要意义。对于哮喘的食疗也要本着“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在冬季好发时期,分清寒热虚实,祛邪化痰,降气平顺,进食宜进流汁或半流汁食品,适量多饮水,以期湿化痰液,有利排出。而在夏季,多为其缓解期,则应以调补为主。有针对性地使用扶正固本的滋补药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调整免疫功能,以达到减少发作或根治的目的。故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的食疗就要着眼于“扶正补虚”。夏季人体代谢加快,而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消耗较大的病症。因此在日常膳食餐饮中要有充分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以保证机体的热能供应。蛋白质则要选择生理价值高的食品如乳类、蛋、淡水鱼、家禽等。亦可多吃些豆类及豆制品。虽然,支气管哮喘在夏季以“补”为主,但要以“清补”为原则。饮食要清淡,忌食滋腻厚味煎炸之品。常吃新鲜绿叶蔬菜萝卜、丝瓜、南瓜、刀豆等。还有新鲜水果、梨、橘子、枇杷、核桃仁等果品,均宜食用。蜂蜜、麦芽糖等也相当好。喘证属虚者可选用紫河车、狗肉、核桃仁、芡实、鸡肉、鹌鹑、鲤鱼、鸭、燕窝、冬虫夏草、百合、无花果、黑芝麻等食品。并且有针对性地食用一些有定喘作用的药食佳品如:蛤蚧、银杏、猪肺、核桃仁、丝瓜汁、紫苏叶等,以及党参、黄芪、淮山药、红枣所配伍的药膳食疗方。经观察,以下食疗方用于本病“冬病夏治”有良好疗效。人参蛤蚧粉:白参100 g,蛤蚧100 g。先将蛤蚧去鳞皮及头足,以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与白参同研细末,瓶装备用。2次/d,4 g/次,湿开水送服。也可装胶囊服用。本食疗方可补肺气,纳肾气,止咳平顺。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肺肾两虚者。症见气短,语言低微,动则喘甚。苔白滑,脉沉细。人参核桃仁糊:白参100 g,核桃仁500 g,绵白糖100 g。先将白参烘干,研成细末。将核桃仁研成粗末,与白参粉混合,兑入绵白糖,拌匀,瓶装备用。2次/d,15 g/次,用少量开水调成糊状服食。本食疗方可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肺肾两虚之虚寒哮喘。黄芪炖乳鸽:炙黄芪40 g,乳鸽1只。先将乳鸽宰杀后去毛及内脏,与黄芪同入炖蛊内。加精盐、葱姜、料酒、味精等调料,隔水炖90 min,即成。佐餐服食之,2次/周,连服1个月。本食疗方可补脾益肺,固本定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属肺脾两虚者。冬虫夏草炖老鸭:冬虫夏草20 g,老鸭1只(1 500 g 左右)。先将老鸭洗净,再将洗净的冬虫夏草纳入鸭腹中,加料酒、葱姜、精盐、味精适量,入锅中煮至老鸭肉烂熟,即成。佐餐,随量服用。本食疗方可补肾益精,止嗽平顺。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肾阴亏虚者。症见气短,呼吸急促,动则喘甚,低热或潮热,头昏耳鸣,舌偏红苔少,脉细无力。紫河车粉胶囊:新鲜紫河车2个去除膜及脐带,用清水洗净,竹片撑开烘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之中。2次/d,5 g/次。本食疗方可补肾益精,纳气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肾阳虚弱及肺肾两虚者。症见呼吸短促,动则气喘,咳嗽吐泡沫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要忌吸烟,饮酒。吸烟能导致支气管炎,诱发并加重支气管哮喘病症;饮烈性白酒或曲酒能助火生痰。过敏体质或有遗传素质者应忌食引起发病的过敏性食物如:虾、蟹、海腥、牛肉、巧克力等,尽量少食黄鱼、带鱼及肥腻的动物内脏等。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夏季来临,中医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众多的哮喘患者。那么哮喘如何冬病夏治呢?一起来看看!
阳气充足,外邪不侵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抵御外来邪气对人体入侵时具有重要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若人体阳气充足,外邪就无法侵袭;若阳气虚弱,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外邪就可乘虚而入。
哮喘病患者由于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阳气渐虚,加上冬天的病魔缠身,秋冬收藏精气无力,随着春夏肌肤的开泄,阳气更加显得不足。因此,在春夏季节养护阳气,以抵御外邪入侵,对哮喘患者就很有必要。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养护阳气最好在何时进行呢?中医说“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在春夏季节,可利用气温高的有利时机,来补充人体抵御外邪的阳气。从立春后天气渐暖,到夏至后气候炎热,自然界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故称春夏为阳。直到农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阳气发展至极盛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所以,在此时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哮喘缓解期的中西医治 疗
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的“冬病夏治”最具有特色,最受广大哮喘患者的欢迎。
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提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治疗原则,意思是在疾病发作时应使用止咳化痰平喘等消除哮喘症状的方法,疾病平缓时应使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其扶正祛邪之法,与西医在缓解期进行的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有相通之处。这一理论是哮喘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
中医认为,造成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弱,导致“痰”这种邪气长期停留体内不能消除,中医称之为“伏痰”。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在治疗时有针对性地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缺陷,消除气道炎症,从而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于哮喘病缓解期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
哮喘病的发病机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结合,以及免疫功能不平衡所致。因此,避免过敏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气道变态反应炎症是治疗哮喘的根本。
西医对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主要是解痉和抗炎治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控制哮喘的发作。缓解期是两次发作的中间间歇阶段,疾病相对稳定,这时主要是消除气道的慢性炎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哮喘复发。除了避免过敏原及诱发因素外,可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采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胸腺肽、匹多莫德等)。也有报道在夏、秋季应用斯奇康毫克,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对预防哮喘的发作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防治哮喘,调节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预防哮喘的发作。儿童哮喘缓解期也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都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药物疗法
主要有内服法和外治法。
内服法由于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痰阻血淤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药物必须辨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补肺汤、生脉散、二陈汤、六君子汤等,也可选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冬虫夏草制剂等。笔者所在医院的“肺康冲剂”适合于属气虚痰阻血淤的患者。
外治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穴位导入、中药穴位注射。均需选用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应用不同的方法,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穴位的选择多为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大椎等,每次可选3~4组穴位。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加生姜汁调成膏状,使用专用皮肤贴剂,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的体表穴位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法,是将药物浓煎成汁,应用专用的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中药穴位注射,是将药物加工为针剂,应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表穴位。
非药物疗法
主要是针灸、拔罐、理疗,遵循经络学说,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在以上诸法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因其有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近年来倍受患者青睐,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那种治疗方法,均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药物外敷治疗,还有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
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咳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是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是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符合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咳喘病的发作间歇时间,达到截治病根、驱除夙根、标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病。
因为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口服用药,与口服药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直至长大成人仍为哮喘所扰。
“冬病夏治”的方法中,以穴位敷贴最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临床上应用穴位敷贴来治疗儿童哮喘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据报道,有效率约为80%~90%。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敷贴的时间较短,穴位敷贴疗法的时间性要求较严,治疗时间为阳历7~8月,在头伏、中伏、下伏第一天敷贴,则疗效最佳,因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
敷贴的穴位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部穴位。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补益肺气;敷脾俞可调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有平喘止咳之功效。敷贴时间依患者的耐受度为限,一般每次2~3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敷贴当日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哮喘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很高,因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哮喘患儿进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小儿皮肤薄嫩,脏气清灵,经脉穴位敏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好于成人。穴位贴敷宜选在夏季“三伏”天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使用的穴位外敷药物,是参照古方,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药研细末,用生姜汁、香油、凡士林等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肓、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敷药后的处理
穴位外敷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
皮肤发红不需处理。
刺麻痒感不要搔抓,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
皮肤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气候炎热、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色素沉着有个别患者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十余天后色素可自行消退。所以,首次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时,最好不选择暴露部位的穴位。
对于皮肤极度敏感者,采用贴敷疗法要慎重。贴敷时间以2~4小时为宜;在贴敷药物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皮肤瘙痒或有渗出现象,应该立即去掉贴敷药物,用温水轻轻擦洗贴敷局部,尽量去除遗留在皮肤表面的药物残渣。
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依据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开展三伏天穴位贴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等观点,采用敷贴疗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及法。本法利用夏季三伏天天气炎热,在背部及体部俞穴敷以辛温走窜的中药,以温阳利气,驱除体中内伏寒邪,补益人体阳气,达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三伏贴配合针灸,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人群,可以提升脏腑机能,改善症状。
适应病症
主要针对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畏寒怕冷,体质虚弱反复易感冒人群。
禁忌证
1.年龄小于2岁及妊娠期妇女。
2.实热证及阴虚证。
3.发热,超过 C。
4.贴敷部位有皮肤损伤、溃疡、感染,严重荨麻疹者。
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的患者。
6.其它医生认为不适宜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患者。
2.贴敷时间成人6-8小时;儿童2-4小时。
3.贴敷部有灼热,微痒属正常现象,若疼痛,痒感较剧需及时去掉所贴药物,贴敷后如果局部皮肤出现轻微小水泡,可不用特殊处理,如水泡较大,可予消毒后,无菌针头挑破,碘伏消毒。
4.贴敷24小时内禁止用冷水洗澡,避免暴晒。
“三伏贴”时间安排如下
初伏贴:7月16日 —— 7月25日
中伏贴:7月26日 —— 8月4日
加强贴:8月5日 —— 8月14日
末伏贴:8月15日 —— 8月24日
咨询、预约及登记地址
地址: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康巴什部东楼二楼东侧耳鼻喉科一诊室、二诊室
供稿:耳鼻喉科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夏季来临,中医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众多的哮喘患者。那么哮喘如何冬病夏治呢?一起来看看!
阳气充足,外邪不侵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抵御外来邪气对人体入侵时具有重要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若人体阳气充足,外邪就无法侵袭;若阳气虚弱,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外邪就可乘虚而入。
哮喘病患者由于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阳气渐虚,加上冬天的病魔缠身,秋冬收藏精气无力,随着春夏肌肤的开泄,阳气更加显得不足。因此,在春夏季节养护阳气,以抵御外邪入侵,对哮喘患者就很有必要。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养护阳气最好在何时进行呢?中医说“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在春夏季节,可利用气温高的有利时机,来补充人体抵御外邪的阳气。从立春后天气渐暖,到夏至后气候炎热,自然界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故称春夏为阳。直到农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阳气发展至极盛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所以,在此时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哮喘缓解期的中西医治 疗
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的“冬病夏治”最具有特色,最受广大哮喘患者的欢迎。
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提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治疗原则,意思是在疾病发作时应使用止咳化痰平喘等消除哮喘症状的方法,疾病平缓时应使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其扶正祛邪之法,与西医在缓解期进行的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有相通之处。这一理论是哮喘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
中医认为,造成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弱,导致“痰”这种邪气长期停留体内不能消除,中医称之为“伏痰”。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在治疗时有针对性地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缺陷,消除气道炎症,从而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于哮喘病缓解期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
哮喘病的发病机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结合,以及免疫功能不平衡所致。因此,避免过敏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气道变态反应炎症是治疗哮喘的根本。
西医对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主要是解痉和抗炎治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控制哮喘的发作。缓解期是两次发作的中间间歇阶段,疾病相对稳定,这时主要是消除气道的慢性炎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哮喘复发。除了避免过敏原及诱发因素外,可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采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胸腺肽、匹多莫德等)。也有报道在夏、秋季应用斯奇康毫克,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对预防哮喘的发作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防治哮喘,调节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预防哮喘的发作。儿童哮喘缓解期也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都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药物疗法
主要有内服法和外治法。
内服法由于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痰阻血淤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药物必须辨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补肺汤、生脉散、二陈汤、六君子汤等,也可选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冬虫夏草制剂等。笔者所在医院的“肺康冲剂”适合于属气虚痰阻血淤的患者。
外治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穴位导入、中药穴位注射。均需选用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应用不同的方法,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穴位的选择多为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大椎等,每次可选3~4组穴位。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加生姜汁调成膏状,使用专用皮肤贴剂,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的体表穴位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法,是将药物浓煎成汁,应用专用的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中药穴位注射,是将药物加工为针剂,应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表穴位。
非药物疗法
主要是针灸、拔罐、理疗,遵循经络学说,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在以上诸法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因其有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近年来倍受患者青睐,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那种治疗方法,均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药物外敷治疗,还有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
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咳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是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是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符合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咳喘病的发作间歇时间,达到截治病根、驱除夙根、标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病。
因为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口服用药,与口服药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直至长大成人仍为哮喘所扰。
“冬病夏治”的方法中,以穴位敷贴最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临床上应用穴位敷贴来治疗儿童哮喘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据报道,有效率约为80%~90%。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敷贴的时间较短,穴位敷贴疗法的时间性要求较严,治疗时间为阳历7~8月,在头伏、中伏、下伏第一天敷贴,则疗效最佳,因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
敷贴的穴位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部穴位。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补益肺气;敷脾俞可调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有平喘止咳之功效。敷贴时间依患者的耐受度为限,一般每次2~3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敷贴当日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哮喘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很高,因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哮喘患儿进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小儿皮肤薄嫩,脏气清灵,经脉穴位敏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好于成人。穴位贴敷宜选在夏季“三伏”天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使用的穴位外敷药物,是参照古方,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药研细末,用生姜汁、香油、凡士林等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肓、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敷药后的处理
穴位外敷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
皮肤发红不需处理。
刺麻痒感不要搔抓,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
皮肤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气候炎热、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色素沉着有个别患者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十余天后色素可自行消退。所以,首次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时,最好不选择暴露部位的穴位。
对于皮肤极度敏感者,采用贴敷疗法要慎重。贴敷时间以2~4小时为宜;在贴敷药物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皮肤瘙痒或有渗出现象,应该立即去掉贴敷药物,用温水轻轻擦洗贴敷局部,尽量去除遗留在皮肤表面的药物残渣。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内俗称为“伏夏”季节,有初伏、二伏、三伏。人们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的疾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这样,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住外邪的入侵,而达到减轻或根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公认运用冬病夏治效果较好的疾病有慢性去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依据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开展三伏天穴位贴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等观点,采用敷贴疗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及法。本法利用夏季三伏天天气炎热,在背部及体部俞穴敷以辛温走窜的中药,以温阳利气,驱除体中内伏寒邪,补益人体阳气,达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三伏贴配合针灸,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人群,可以提升脏腑机能,改善症状。
适应病症
主要针对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畏寒怕冷,体质虚弱反复易感冒人群。
禁忌证
1.年龄小于2岁及妊娠期妇女。
2.实热证及阴虚证。
3.发热,超过 C。
4.贴敷部位有皮肤损伤、溃疡、感染,严重荨麻疹者。
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的患者。
6.其它医生认为不适宜的患者。
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患者。
2.贴敷时间成人6-8小时;儿童2-4小时。
3.贴敷部有灼热,微痒属正常现象,若疼痛,痒感较剧需及时去掉所贴药物,贴敷后如果局部皮肤出现轻微小水泡,可不用特殊处理,如水泡较大,可予消毒后,无菌针头挑破,碘伏消毒。
4.贴敷24小时内禁止用冷水洗澡,避免暴晒。
“三伏贴”时间安排如下
初伏贴:7月16日 —— 7月25日
中伏贴:7月26日 —— 8月4日
加强贴:8月5日 —— 8月14日
末伏贴:8月15日 —— 8月24日
咨询、预约及登记地址
地址: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康巴什部东楼二楼东侧耳鼻喉科一诊室、二诊室
供稿:耳鼻喉科
哮喘如何冬病夏治
夏季来临,中医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众多的哮喘患者。那么哮喘如何冬病夏治呢?一起来看看!
阳气充足,外邪不侵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抵御外来邪气对人体入侵时具有重要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若人体阳气充足,外邪就无法侵袭;若阳气虚弱,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外邪就可乘虚而入。
哮喘病患者由于反复发作,肺、脾、肾三脏阳气渐虚,加上冬天的病魔缠身,秋冬收藏精气无力,随着春夏肌肤的开泄,阳气更加显得不足。因此,在春夏季节养护阳气,以抵御外邪入侵,对哮喘患者就很有必要。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
养护阳气最好在何时进行呢?中医说“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在春夏季节,可利用气温高的有利时机,来补充人体抵御外邪的阳气。从立春后天气渐暖,到夏至后气候炎热,自然界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故称春夏为阳。直到农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阳气发展至极盛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所以,在此时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哮喘缓解期的中西医治 疗
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的“冬病夏治”最具有特色,最受广大哮喘患者的欢迎。
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提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治疗原则,意思是在疾病发作时应使用止咳化痰平喘等消除哮喘症状的方法,疾病平缓时应使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其扶正祛邪之法,与西医在缓解期进行的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有相通之处。这一理论是哮喘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
中医认为,造成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弱,导致“痰”这种邪气长期停留体内不能消除,中医称之为“伏痰”。中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在治疗时有针对性地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改善患者的全身免疫缺陷,消除气道炎症,从而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于哮喘病缓解期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
哮喘病的发病机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结合,以及免疫功能不平衡所致。因此,避免过敏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气道变态反应炎症是治疗哮喘的根本。
西医对哮喘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主要是解痉和抗炎治疗,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炎症,控制哮喘的发作。缓解期是两次发作的中间间歇阶段,疾病相对稳定,这时主要是消除气道的慢性炎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哮喘复发。除了避免过敏原及诱发因素外,可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采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胸腺肽、匹多莫德等)。也有报道在夏、秋季应用斯奇康毫克,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对预防哮喘的发作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防治哮喘,调节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预防哮喘的发作。儿童哮喘缓解期也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都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药物疗法
主要有内服法和外治法。
内服法由于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气虚痰阻、痰阻血淤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药物必须辨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补肺汤、生脉散、二陈汤、六君子汤等,也可选用中成药,如玉屏风散、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冬虫夏草制剂等。笔者所在医院的“肺康冲剂”适合于属气虚痰阻血淤的患者。
外治法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穴位导入、中药穴位注射。均需选用助阳祛邪、温经通络的药物,应用不同的方法,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穴位的选择多为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大椎等,每次可选3~4组穴位。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加生姜汁调成膏状,使用专用皮肤贴剂,将药物贴敷在相应的体表穴位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法,是将药物浓煎成汁,应用专用的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使药物经体表穴位进入体内;中药穴位注射,是将药物加工为针剂,应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体表穴位。
非药物疗法
主要是针灸、拔罐、理疗,遵循经络学说,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在以上诸法中,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因其有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近年来倍受患者青睐,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那种治疗方法,均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药物外敷治疗,还有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
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咳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是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是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符合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咳喘病的发作间歇时间,达到截治病根、驱除夙根、标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病。
因为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口服用药,与口服药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直至长大成人仍为哮喘所扰。
“冬病夏治”的方法中,以穴位敷贴最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临床上应用穴位敷贴来治疗儿童哮喘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据报道,有效率约为80%~90%。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敷贴的时间较短,穴位敷贴疗法的时间性要求较严,治疗时间为阳历7~8月,在头伏、中伏、下伏第一天敷贴,则疗效最佳,因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
敷贴的穴位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部穴位。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补益肺气;敷脾俞可调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有平喘止咳之功效。敷贴时间依患者的耐受度为限,一般每次2~3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敷贴当日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哮喘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很高,因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哮喘患儿进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小儿皮肤薄嫩,脏气清灵,经脉穴位敏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好于成人。穴位贴敷宜选在夏季“三伏”天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使用的穴位外敷药物,是参照古方,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药研细末,用生姜汁、香油、凡士林等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肓、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敷药后的处理
穴位外敷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
皮肤发红不需处理。
刺麻痒感不要搔抓,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
皮肤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气候炎热、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色素沉着有个别患者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十余天后色素可自行消退。所以,首次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时,最好不选择暴露部位的穴位。
对于皮肤极度敏感者,采用贴敷疗法要慎重。贴敷时间以2~4小时为宜;在贴敷药物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皮肤瘙痒或有渗出现象,应该立即去掉贴敷药物,用温水轻轻擦洗贴敷局部,尽量去除遗留在皮肤表面的药物残渣。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内俗称为“伏夏”季节,有初伏、二伏、三伏。人们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的疾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这样,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住外邪的入侵,而达到减轻或根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公认运用冬病夏治效果较好的疾病有慢性去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忙于防暑,当然,夏季防暑是第一要务。但对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人,尤其是患上老寒腿或者哮喘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都会听说过“冬病夏治”这个词。那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又有哪些“冬病”需要“夏治”呢?
我们来听一听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三科副主任霍永利,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蔡春江怎么说。
驱除寒气调节阴阳
“冬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或在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2、病邪伏留。
“夏治”是在夏天、长夏炎热时期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法医术给予预防性治疗。所以说“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 。
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
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
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这三大误区要知道
误区一: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事实上,冬病夏治是无法治疗一切疾病的,而且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同一类型的疾病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一般哮喘治疗中,只有寒痰犯肺类型的咳喘,才是适合通过冬病夏治的办法来治疗的。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身体内部的阳气过重,所以一定要先进行温补,不然是不利于治疗的,反而会使身体形成新的危害。
误区二:“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性的中医手法的调理方法,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通常要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到达冬天才能够感觉到。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误区三: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夏治只是基本保健,不可过于依赖
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贴敷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冬病夏治尤以穴位贴敷备受推崇,夏季的穴位贴敷习称“三伏贴”。三伏贴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夏季,三伏天期间贴才能见效,可以起到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贴敷前后,需要我们注意几点:
1.一次需要贴2~6个小时,有些容易过敏的病人,建议贴2个小时就可以,最长6个小时。
2.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深色的宽松衣服。防止中药药液外渗染衣,紧身上衣和连体服不利于颈、背部贴药,还会摩擦局部皮肤。
3.贴完不要让冷风直吹,冷风吹到颈、背、腰,整个脊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贴敷的这一天,一定不要直冲着电扇、空调吹,空调温度也要适当的升高。
小时揭掉后就可以洗澡了,洗澡时需要注意水温,不能贪凉。
5.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忌烟、酒、生冷、甜食、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别吃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烧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
6.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属正常皮肤反应,不必担忧。若出现严重的皮肤灼伤反应及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三伏贴,清水冲洗,及时就医。
7.不要游泳,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过多,药膏脱落。
8.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辩证施用。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三伏贴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宜,几类人群最好不要尝试:
1.怕热、咳黄痰、发热、肺部感染者暂不适用此法。
2.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法。
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中药过敏、皮肤过敏、皮肤有外伤者禁用此法。
4.小孩3岁以内的不适宜贴敷;穴位贴敷所用药物严禁内服。
5.如果刚好在三伏天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则不能贴药。
贴敷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试试“三伏贴”:
1.阳气不足、虚寒体质。即俗话说的“没有火力”的人适宜三伏贴。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平时易感冒、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神倦易困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3.妇科疾病。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量少、经期提前、经期头痛、经期腹泻、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手脚冰凉、不孕症等,非常适宜三伏贴的治疗方法。
4.一些小儿疾病,如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
5.特异性疾病,如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
6.脾胃疾病,养阳气,温脾胃,散寒湿。主要用于在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慢性腹泻、厌食等。
7.关节类疾病,如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
8.心脑疾病类,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
中医如何防治哮喘病? 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二,中药纠偏扶正抗过敏。 补脾化痰理气增强通气。 扶正固本、润肺补肾纳气调节肺气肾功能性。 温阳健脾、清化泻下,改善新陈代谢。 豁痰利气祛瘀、消炎促进痰瘀分解。 调阴阳而三因制宜,或“冬病夏治"。 三,《景岳全书》:“扶正气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须分微甚,或温其寒,或清其接火。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并且提出了“喘分虚实,哮分寒热”的治疗大法。 李中梓《医宗必读》:“禁用凉剂,恐风邪难解;禁用热剂,恐痰火易升"。 《王旭高医案·痰喘》:“喘哮气急,……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 在解毒、止咳、平喘、祛痰具体作用重视脾肾对哮喘病整体扶正固本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代谢功能,消除炎症与过敏反应,预防哮喘反复发作。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内俗称为“伏夏”季节,有初伏、二伏、三伏。人们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的疾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这样,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住外邪的入侵,而达到减轻或根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公认运用冬病夏治效果较好的疾病有慢性去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慢病在 冬季容易发作 ,咳嗽痰多、气喘气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但一到 夏天呢,这些症状就会好得多 ,也因此放松警惕,干脆不治疗了。
夏天,正是治疗的好时期。在疾病症状较轻的时候治疗,能减少冬季发作的次数,平平安安过冬天。所以,夏季也要重视保健。
1.坚持治疗,不可放松
坚持用药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应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
否则会因病情反复发作造成肺功能损害,进而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夏天病情缓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
2.抓住时机,冬病夏治
盛夏七月,烈日炎炎,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遵循《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通过内服中药及穴位敷贴,以驱散体内阴寒、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多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预防措施,重视起来
以哮喘患者为例,除坚持规律用药外,避免诱发因素是疾病缓解期预防的主要内容。
一般的防治措施有:
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陈设力求简洁,不铺地毯。
②避免诱发因素,常见诱发因素有吸入有害粉尘、病毒、细菌、气候变化等,其中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
③在饮食方面,避免摄入过咸、过甜、辛辣的食物。
④由于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原或刺激物在中午、下午较多,必须外出时最好选在上午。
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在夏天,应该更加注重 健康 保养,以免生活和工作受到疾病的困扰。
内容参考:王荣华《保健与生活》
哮喘冬病夏治食疗体会皮璐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老年人多为混合性哮喘。其发病既有过敏因素,又有感染因素冬季多发。其病程缠绵,临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坚持针对性强的有效的饮食治疗,对防治本病发作有重要意义。对于哮喘的食疗也要本着“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在冬季好发时期,分清寒热虚实,祛邪化痰,降气平顺,进食宜进流汁或半流汁食品,适量多饮水,以期湿化痰液,有利排出。而在夏季,多为其缓解期,则应以调补为主。有针对性地使用扶正固本的滋补药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调整免疫功能,以达到减少发作或根治的目的。故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的食疗就要着眼于“扶正补虚”。夏季人体代谢加快,而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消耗较大的病症。因此在日常膳食餐饮中要有充分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以保证机体的热能供应。蛋白质则要选择生理价值高的食品如乳类、蛋、淡水鱼、家禽等。亦可多吃些豆类及豆制品。虽然,支气管哮喘在夏季以“补”为主,但要以“清补”为原则。饮食要清淡,忌食滋腻厚味煎炸之品。常吃新鲜绿叶蔬菜萝卜、丝瓜、南瓜、刀豆等。还有新鲜水果、梨、橘子、枇杷、核桃仁等果品,均宜食用。蜂蜜、麦芽糖等也相当好。喘证属虚者可选用紫河车、狗肉、核桃仁、芡实、鸡肉、鹌鹑、鲤鱼、鸭、燕窝、冬虫夏草、百合、无花果、黑芝麻等食品。并且有针对性地食用一些有定喘作用的药食佳品如:蛤蚧、银杏、猪肺、核桃仁、丝瓜汁、紫苏叶等,以及党参、黄芪、淮山药、红枣所配伍的药膳食疗方。经观察,以下食疗方用于本病“冬病夏治”有良好疗效。人参蛤蚧粉:白参100 g,蛤蚧100 g。先将蛤蚧去鳞皮及头足,以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与白参同研细末,瓶装备用。2次/d,4 g/次,湿开水送服。也可装胶囊服用。本食疗方可补肺气,纳肾气,止咳平顺。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肺肾两虚者。症见气短,语言低微,动则喘甚。苔白滑,脉沉细。人参核桃仁糊:白参100 g,核桃仁500 g,绵白糖100 g。先将白参烘干,研成细末。将核桃仁研成粗末,与白参粉混合,兑入绵白糖,拌匀,瓶装备用。2次/d,15 g/次,用少量开水调成糊状服食。本食疗方可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肺肾两虚之虚寒哮喘。黄芪炖乳鸽:炙黄芪40 g,乳鸽1只。先将乳鸽宰杀后去毛及内脏,与黄芪同入炖蛊内。加精盐、葱姜、料酒、味精等调料,隔水炖90 min,即成。佐餐服食之,2次/周,连服1个月。本食疗方可补脾益肺,固本定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证属肺脾两虚者。冬虫夏草炖老鸭:冬虫夏草20 g,老鸭1只(1 500 g 左右)。先将老鸭洗净,再将洗净的冬虫夏草纳入鸭腹中,加料酒、葱姜、精盐、味精适量,入锅中煮至老鸭肉烂熟,即成。佐餐,随量服用。本食疗方可补肾益精,止嗽平顺。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肾阴亏虚者。症见气短,呼吸急促,动则喘甚,低热或潮热,头昏耳鸣,舌偏红苔少,脉细无力。紫河车粉胶囊:新鲜紫河车2个去除膜及脐带,用清水洗净,竹片撑开烘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之中。2次/d,5 g/次。本食疗方可补肾益精,纳气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属肾阳虚弱及肺肾两虚者。症见呼吸短促,动则气喘,咳嗽吐泡沫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要忌吸烟,饮酒。吸烟能导致支气管炎,诱发并加重支气管哮喘病症;饮烈性白酒或曲酒能助火生痰。过敏体质或有遗传素质者应忌食引起发病的过敏性食物如:虾、蟹、海腥、牛肉、巧克力等,尽量少食黄鱼、带鱼及肥腻的动物内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