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说起佝偻病,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缺少维生素D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因此,通常儿童患有佝偻病的机率比成人要高,那么小儿佝偻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那就跟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因为小儿佝偻病是佝偻病的一种,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和佝偻病基本一致,所以属于佝偻病第一期的一种表现,即为骨骼的变化比较轻微,血液中的钙含量偏低而磷含量大多属于正常状态,碱性磷酸酶逐渐的增高。
1.血清钙降低
血钙离子降低是本症的直接原因,若血清总钙量降至~(7~),或钙离子降至1mmol/L(4mg/dl)以下时,即可出现抽搐症状。
2.促进血钙降低的因素
(1)季节
春季发病率最高,在北京所见的病例中以3~5月份发病数最高。因为入冬后婴儿很少直接接触日光,维生素D缺乏至此时已达顶点,春季开始接触日光,体内维生素D骤增,血磷上升,钙磷乘积达到40,大量钙沉着于骨,血钙暂时下降而促使发病。
(2)年龄
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都是在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婴儿们的生长发育最快,所以需要的钙质也是最多的时候。如果在饮食中无法达到供应的要求,时间一久就会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从而导致发病。
发病年龄早的多与母亲妊娠时缺乏维生素D有关,如母亲维生素D充足,一般新生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足够3个月内的应用。
(3)其他
未成熟儿与人工喂养儿容易发病。
(4)钙吸收减少
长期腹泻或梗阻性黄疸能使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减少,以致血钙降低。
(5)血磷增高致血钙降低
这种症状通常是在受到急性的感染之后才会病发,也有可能是因为细胞内的磷释放到细胞外液中,从而导致血清中的磷浓度突然增高,以至于导致血液中的钙含量逐渐降低。
(6)1-α羟化酶缺乏
先天性1-α羟化酶缺乏,不能产生足够的1,25-(OH)2D3以致低血钙,及先天性抗1,25-(OH)2D3的低血钙。
二、发病机制
血钙低落时,甲状旁腺受刺激而显示继发性功能亢进,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使尿内磷的排泄增加,并使骨骼脱钙而补充血钙的不足。在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时,血钙即不能维持正常水平。
正常血清钙分为可弥散钙(diffusible calcium,约占总钙量的60%)和非弥散钙,后者是与蛋白质结合的部分(约40%),大部分的非弥散钙与白蛋白结合,其余部分与球蛋白结合。当血清H浓度增高时,与蛋白质结合的钙减少。约有80%的可弥散钙(约占血清总钙量的50%)呈离子化状态(即Ca2 ),其生理功能最重要。
其余的部分与磷酸根、碳酸氢根或枸橼酸根结合。影响血清钙离子(Ca2 )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氢离子浓度、磷酸盐离子浓度和蛋白质浓度。血内氢离子浓度越高则钙离子越多,碱中毒时则相反。磷酸盐越多则钙离子越少;血浆蛋白越高则可弥散钙越少,钙离子亦相应得减少。
反之,血浆蛋白低时,结合的钙也减少,钙离子相对地比较高,即使血清总钙量低到一般手足搐搦症的水平以下,可以不出现痉挛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直接测定血清钙离子浓度是比较困难的,但可利用图表所示从血清总钙量及血浆总蛋白量求出钙离子量。
小儿佝偻病的鉴别
1、惊厥的鉴别诊断
可参阅惊厥章节。在新生儿时期,鉴别时须特别注意生产性损伤、先天性脑部发育不全及败血症等。若为较大的婴儿,须特别注意各种急性病(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起病时的脑症状、脑炎、热度不高的脑膜炎(如结核性脑膜炎,偶遇脑膜炎球菌脑膜炎亦可暂时缺乏高热)、婴儿痉挛症、低糖血症以及铅中毒等。在儿童时期尚须与癫痫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相鉴别。
2、喉部梗阻的鉴别诊断
手足搐搦症的`喉痉挛以吸气性哮吼为主要症状,同时佛斯特征阳性等以助诊断。
3、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1)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所致的手足搐搦症,如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误切了甲状旁腺,可使甲状旁腺素缺乏而致血钙低落;新生儿刚离母体,可能有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不足现象;新生儿如用牛奶喂养,由于牛奶中磷的含量较高,以致钙不易吸收,血钙降低而发生手足搐搦;此外,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遗传性甲状旁腺激素基因的分子异常等,均有手足搐搦症表现。以上各种病症都有共同的血生化特征,即血磷增高,血钙减低,碱性磷酸酶正常。应以双氢速固醇(dihydrotachysterol)或甲状旁腺激素治疗。
(2)碱中毒性手足搐搦症
由于长期呕吐或反复洗胃而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由于水杨酸中毒等所致的呼吸深长,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由于输液不当,静脉点滴大量碳酸氢钠等,都可使钙离子下降而发病。
(3)低镁性手足搐搦症
偶见于早产儿及小样儿。母亲往往有妊娠中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亦见于用枸橼酸盐抗凝的血液换血的新生儿溶血症,此时血液内镁和钙均降低而出现手足搐搦症(血清镁正常值为~)。也可由于腹泻迁延过久,或因酶的缺乏而致肠吸收不良等影响镁的吸收。亦有由于醛固酮增多症或原发性低血镁而发生惊厥者。患者血清镁降至正常以下,出现面肌抽动、手足徐动、血压高、心动过速等,经补钙无效,但注射或口服镁剂后即可控制症状。
(4)肾病性手足搐搦症
由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排磷的功能减低,血磷增高,以致血钙降低。此类疾病多有白蛋白减低或慢性酸中毒,故很少发生手足搐搦症。但如血清钙极度减低,或因输入碱性溶液使血清pH值上升时,即可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的症状。
(5)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
治疗脱水时如补液不当,可出现低钠血症,发生嗜睡、呕吐、惊厥等神经症状。在脱水及酸中毒纠正过程中,当血钠上升、血钾下降时,出现高钠血症,可发生手足搐搦的症状。新生儿窒息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如输入大量碳酸氢钠液,也可发生高钠血症而出现惊厥。
(6)6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症和依赖症:幼婴儿时期如缺乏维生素B6或发生维生素B6依赖症,亦可出现抽搐。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和小儿佝偻病的鉴别等两大内容的全面介绍,我详细各位家长们一定已经把这些知识都记在脑中了,对于孩子的健康,肯定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了,因此您一定要学会鉴别小儿佝偻病哦。
首先,通过分析膳食结构和方式和改变与慢性病的关系,阐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其次,说明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应遵循哪些内容。最后,小结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意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生命必须以饮食而得存活,食物的功用在于维系生命,人体生命形式存在的质量高低与营养饮食有极大的关系,人的精神心理与食物关系密切,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都与营养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
你好!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什么是幼儿的饮食?2、幼儿饮食习惯有哪些?(是什么)3、哪些是不良的幼儿饮食习惯?不良幼儿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4、如何改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需要我帮你搞定。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没有哪个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获得均衡营养。但是,即使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中,一些青少年仍会出现营养不良、体格消瘦、身高未达预期等诸多烦心事。 “吃得这么好,为什么孩子的身体还不够强壮呢?”这不是少数为人父母者的困惑。儿童和青少年,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体格发育特点,符合相应阶段体格发育平均水平,就是健康的。当各发育阶段需要某些特定营养素时,父母应该为他们增加摄入这些元素,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身体的特别需求期。 记住营养素补充关键词 孩子处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时候,有一些元素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它们就是钙、维生素D、铁和锌等。 1. 关键词:钙、维生素D 在婴幼儿期,为防佝偻病,家长一般都知道要给孩子补钙和维生素AD补充剂(或者鱼肝油制品)。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淡化了替孩子补钙的意识,认为孩子不会得佝偻病了,奶制品和日常饮食应该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对钙的需求了。 奶制品是很好的钙的来源,吸收也好。每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约含100~120毫克钙。8~18岁的青少年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约1200毫克,至少应保证800毫克的摄入。中国的营养学调查显示,中国人日常饮食模式中,日均可从饮食中摄入约400毫克的钙。对于青少年而言,要保证每日800~1200毫克钙的供应量,除了日常饮食外,还需要喝很多的牛奶。如果很难每天喝足牛奶(500毫升),选择钙补充剂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如今,儿童和青少年缺钙虽然极少表现为严重佝偻病所致的骨骼畸形,但可表现为骨软化、骨质疏松,孩子容易摔跤、骨折,还会表现为腿痛、腿酸、无力。单纯补钙,吸收率低,还应配上钙的最佳伴侣——维生素D。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50%以上,并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由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空气污染等因素也影响了阳光的照射效果。因此,美国、加拿大、欧洲,包括我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都推荐婴儿、儿童、青少年每日至少摄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相当严重,而正是维生素D缺乏更影响了钙的吸收。家长们注意了,不仅小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大孩子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补充非常必要,且不用特别担心多补,因为至少每日4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以上的量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还有,人的骨骼成分中不仅包含钙,还有其他矿物质、胶原组织等,其中镁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是促进钙沉积的有益因素。骨骼健康除了需要充足的钙、维生素D以外,镁等其他营养素也不可缺少。 骨骼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重视钙和能促进钙沉积的物质的摄入,这样可以为一生的骨骼健康打好基础。 2. 关键词:铁 青少年长得快,血容量扩增明显,血容量增加也就意味着血色素合成增加,对铁的需求就增加。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青春期还是一个肌肉快速增长的时期,肌肉中肌红蛋白的生成也需要铁。因此青春期男孩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缺铁性贫血。青春期女孩,则由于月经初潮失血以及月经初潮不规律,可能出现青春期功血,失血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血色素。当血色素低于120克/升时,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需经过2~3个月的正规的补铁治疗,并观察血色素的变化。同时,饮食加以调整,(猪肉)瘦肉和牛肉都是含铁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大多数铁剂会有铁腥味,对肠道也存在一定刺激,影响服用者的依从性。因此补铁要选择一款口味比较好的产品。由于铁在人体内代谢复杂,并非多多益善,因此强调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关键词:锌 缺锌和缺铁常伴发,青春期铁需要量大时,对锌的需求量也大。是否缺锌,目前唯一可能的判断指标就是血清锌检测,而这唯一的指标判断价值也并不高,这也是目前对是否缺锌判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关于何时可以补锌,临床上认为以下几个时期值得重视。 * 锌与儿童体格生长,特别是身高增长有关。在生长迅速的婴儿期以及青春期,需要充足的锌以保证生长。 * 锌具有促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儿童腹泻或发烧时,锌的丢失增加,需要补锌。此时补锌不仅可缩短病程,还具有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一般补2周左右即可,每天10~20毫克元素锌。 少数“胃口差”的孩子补锌可能也有作用,但由于“胃口差”的原因复杂,单纯以“胃口差”就是缺锌并随意补锌的做法并不科学。好在,补锌还是比较安全的,除非极大量摄入可引起不良反应,一般多补了就流失、浪费而已。由于人体储存锌比较少,需要不断从膳食中获得,因此多摄入含锌丰富的食物还是很重要的。其实,锌和铁的食物来源是一致的,富含铁的(猪肉)瘦肉和牛肉中也含有丰富的锌。烹饪手段不会对锌和铁产生影响,主妇们不用纠结于烹饪方法是否会破坏锌或铁。 4. 关键词: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人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万万不可低估其作用。 * 维生素A可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缺乏维生素A可能造成夜盲、暗视觉不良。维生素A有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给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补足维生素A后,他们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是动物肝脏,胡萝卜素在体内也可转换为维生素A,如果偏食、挑食,不吃上述食物,那么就可能维生素A缺乏。 *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烟酸、泛酸、胆碱等。B族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谷物的麸皮中,而现在人们所吃的米面都过于精细,人为去除了不少B族维生素,导致膳食中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出现唇干裂、口角炎等。新的研究还显示,B族维生素还参与DNA合成,保持基因组稳定,辅助DNA修复等。 * 儿童常见的贫血除了缺铁外,还可能是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 * 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减轻感冒症状和缩短感冒病程,应鼓励孩子们多吃水果和蔬菜。 要保证充足而均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膳食,粮食、肉类、蛋奶、水果和蔬菜,应帮助他们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提升免疫力不要过多寄望于吃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免疫力,因为正常的免疫力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对免疫力提升有明显贡献的,一是免疫接种,一是体育锻炼,饮食对免疫力的贡献不及这两者。免疫接种是直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免疫细胞产生;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接触病原菌等也有防病的作用。 虽然饮食对免疫力的提升作用不及免疫接种和体育锻炼,但若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根本就不健康,那么仍然会伤及免疫力以及损害身体。所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儿童和青少年要重点防范两种倾向:一是经常食用西式快餐,一是具有素食倾向。西式快餐中,食物经油炸后B族维生素被大量破坏,长期食用必然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另外,有的青少年受父母素食影响而拒绝荤菜,或受朋友影响要苗条,主动放弃了从瘦肉或牛肉中获得铁和锌的机会,容易造成铁和锌缺乏,也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
宝宝佝偻病怎么治
宝宝佝偻病怎么治,宝宝要是病了可要急坏各位妈妈,要知道佝偻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早期表现为下肢畸形成o型腿的形状,那么宝宝佝偻病怎么治?
1、多晒太阳。
晒太阳的时候,会将体内的一些元素转化成维生素D。而且暴露的地方越多,所产生的维生素D越多。但是要注意,夏季太阳比较大,要选择在太阳刚出来,或者日落前进行;其他季节没有限制。
2、适当补充维生素D。
在佝偻病早期,家长需要给婴儿补充钙剂。而且有慢性腹泻或其他疾病的婴儿,要去医院进行肌注维生素D。另外,在婴儿六个月以后,家长可以在饮食上下功夫,多吃一些乳类、蛋黄、肉类的食物,蔬菜也要多吃。
3、矫形骨骼疗法。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在4岁后进行考虑手术矫形。
婴儿得了佝偻病以后,需要赶紧治疗,在补充钙剂的同时,增加日晒的时间。而且在晒太阳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尽量将婴儿的手、脚都露出来,因为暴露的面积越多,身体里转化的维生素d越多,婴儿骨骼发育的也会更好。
小孩佝偻病预防
预防佝偻病首先要从胎儿期抓起,母亲在孕末期要注意营养,多吃蛋类、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D及蛋白质多的食物,经常晒太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
合理喂养对预防佝偻病是十分重要的。宝宝出生后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易于吸收。4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不要以谷类食品为主,否则会影响膳食中钙盐的吸收,应逐步添加蛋、肝等含维生素D多的食品。
对体弱生病的孩子和生长速度较快的孩子,如早产儿、双胞胎、低出生体重儿、肥胖儿要格外注意,因为这些孩子需要维生素D及钙的量大一些,如补充不足,极易发生佝偻病。
此外,也要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因为反复生病的孩子,特别是患有脂肪代谢异常性疾病的孩子,更容易得佝偻病。
孩子的佝偻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牛奶中尽管含有大量的钙,比人奶中钙含量高得多,但钙磷比例不如人奶合适,钙经肠道吸收的比例比人奶差,因此,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佝偻病。
缺少直接接触阳光的照射。阳光中并没有维生素D,但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后,皮肤内物质就能够合成维生素D,这是人和动物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婴幼儿由于自身的活动能力有限,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少,在冬春季节,家长担心孩子受凉,将门窗紧闭,即使晒太阳,也是隔着玻璃,或将孩子包裹得很严实晒太阳,由于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和衣服,孩子获得的紫外线照射很少;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弱,因此,冬春季节出生的孩子容易发生佝偻病。
另外,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挡光、环境污染等原因也使孩子照射紫外线机会减少,户外活动正常要在1~2 个小时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食物中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
人乳、牛乳及一般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很少,不能满足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如不能从照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又没有服用鱼肝油或强化维生素D的辅食,就很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由于慢性腹泻、肝胆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和利用。
所以,在孩子的生长发育的时候,对于钙质的补充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补充成分,否则会容易导致出现孩子佝偻病的产生,但是如果真的已经患有了佝偻病,也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应该要注意好营养的补充,尤其是钙质的补充调节。
这种病症是可以治疗的,但是需要进行手术,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痛苦,后期也需要很多的治疗和药物的辅助。
问题一:我小孩得了佝偻病该如何治疗? 20分 治疗佝偻病基本从两方面入手: 一、治疗根源 治疗根源可以包括: ■将以下内容添加到您的饮食中: 1、维生素D强化的乳制品 2、维生素D高的食物(如脂肪的鱼,蛋黄,绿色蔬菜) 3、补充维生素D,钙和其他矿物质 4、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 ■足够的,但并非过多的暴露在阳光下 二、治疗症状 减轻或纠正症状可能包括: ■戴支具,以减少或防止骨性畸形 ■在严重的情况下,用手术来矫正骨性畸形 问题二:佝偻病的治疗 佝偻病病症 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即使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但是现在佝偻病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据报道,在南方,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的佝偻病的比率为20~30%, 在北方就更高了,(20~45%,与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 但是,有一点值得高兴,绝大多数都是轻中度的缺钙,重度缺钙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只是偶尔从一些乡下来的孩子可以看到类似鸡胸、O型腿等 编辑本段佝偻病的检查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 小儿佝偻病 病主要辅助检查。虽然,骨碱性磷酸酶没有血清25-(OH)D3和1,25-(OH)2 D3灵敏和特异,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佝偻病的要求,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该项检查(省妇幼保健院就有开展这项检查),价格不是很昂贵,30~40元左右。 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扎手指验血,一般半小时就有结果。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分度 骨碱性磷酸酶(U/L) 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正常 小于或等于200 每天一粒鱼肝油预防 轻度 200~250(不包括250) 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 中度 250~300(不包括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重度 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编辑本段佝偻病治疗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 如果宝宝被诊断为佝偻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 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正常和轻度佝偻病只是用伊可新就可以了,中度以上,才会考虑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目前,预防以及治疗中度以上佝偻病的维生素D3首选英康利(胆维丁乳)。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英康利就是维生素D3乳剂,含维生素D3 30万IU,含量与传统的维生素D3针剂一样。 【用法用量】将胆维丁乳倒入适量(3-5倍)的温开水、牛奶或豆浆中服用。 (跟牛奶一起喝哦,不用打针,不用天天喂药片,不必听到宝宝哇哇哭喊声了^-^) 1.预防用药:1次用15mg,间隔3个月后可酌情再服。一年总量不超过30mg(含维生素D3 60万单位)。(使用很简单喔,一年2支就可以啦,2支46元左右) 2.治疗用药:1次15mg,视病情轻重间隔1个月可再服一次,1年总量不超过60mg(4支)。 (这是病情较重的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以及促进骨折愈合成年人缺Vd的用法哦,) 【规格】胆维丁乳:8ml:15mg 【生产厂家】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上药集团老牌国企啦……) 英康利口服后经过胃肠道的破坏,吸收率有所下降,治疗效果比针剂稍差些,治疗效果也还算明显,而且非常安全,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医嘱服用,一般不会出现中毒。英康利用于临床治疗佝偻病已经有5年了,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英康利是治疗佝偻病安全而且有效的药物,目前是治疗佝偻病的首选药物。北京儿童医院,北医三院以及各省医院都有。 使用英康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处方药,如果有需要用到英康利治疗,只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私自用药。 2. 英康利不能与鱼肝油同时服用,吃一支英康利,要停......>> 问题三:佝偻病多长时间会治好 佝偻病是在婴儿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这是它的特征性表现!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 *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 * 胎儿期的预防:妊娠后期(即怀孕第7、8、9三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努力防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 新生儿期的预防: 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报者可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肌注。 * 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在平时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维生素a,也要带孩子去医院定期做检查,这样就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佝偻病的症状
儿童佝偻病的症状,在生活,宝宝的长大也是让我们少了一份担心,但是不妨有些家长在带宝宝这方面都会存在很多种问题,那么遇到问题不解决或者不会解决的话是不行的,那么遇到儿童佝偻病的话,我们应该如果早点防范呢,一起来看看儿童佝偻病的症状。
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
1、佝偻病的孩子会发育不好,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大部分都是发育得特别畸形。首先这种的畸形在外表上会让孩子看起来非常难看,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是长大了以后呢,就会遭受其他人的异样的目光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
2、佝偻病并不是极易发现的一类疾病,由于佝偻病的发病过程十分缓慢,并且如果发现的时候就是说明已经十分严重了。佝偻病严重的时候容易产生并发症,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产生肺炎或者是腹泻等症状。可是,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3、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代谢异常造成的.疾病,佝偻病在外观上的症状就是孩子有的地方凹下去了。有的地方又凸出来了,这样不仅容易产生病理性的骨折,并且对孩子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不便。
儿童拘楼病的分类
1、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2-3岁以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的表现。血钙正常,血磷明显降低,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这是儿童佝偻病的类型之一。
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患者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血钙低、血磷低、血钾低,这是儿童佝偻病的类型之一。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机体不能把维生素D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而发挥作用所致,或者是机体对活性维生素D没有反应所致,这是儿童佝偻病的类型之一。
4、肾性佝偻病: 是由于慢性肾功能障碍致钙磷代谢障碍所致,这是儿童佝偻病的类型之一。
5、肝性佝偻病 :由于肝脏疾患使维生素D吸收或活性维生素D产生障碍所致。综上所述,小儿佝偻病的原因有多种,应具体分析。如果孩子5岁了仍有佝偻病活动,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儿内科做详细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治疗,这是儿童佝偻病的类型之一。
慧择网更多热门专题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平常所食用的食物和饮料。人们通过饮食可以获得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维持自身健康。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它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维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虽然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能量,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物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节作用,也是人体许许多多辅酶的组成成分。人体对这类物质的需要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却是必不可少。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脂溶性维生素由于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体内可储存大量脂溶性维生素。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A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易出现干眼病,故又称为抗干眼醇。维生素A能够预防皮肤和人体的其它组织变的干燥,人的眼睛需要维生素A来产生一种感光的物质,缺少维生素A的人在黑暗中视力模糊,他们可能患上干眼症、夜盲症等,结果会造成感染,导致失明。维生素B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主要有以下几种:维生素B1也叫做硫安素,能够把含淀粉的食物化为能量,也能邦助心脏和神经系统顺畅的运作,缺少维生素B1,我们会感到虚弱,也可能会罹患脚气病、神经性皮炎等。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人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维生素B12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又称钴胺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它的作用是和叶酸一起帮助红血球的产生, 妇女在怀孕期间摄取叶酸可以预防婴儿出现体格方面的问题。它能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发生恶性贫血,人体对B12的需要量极少,人体每天约需12μg,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缺少。B族维生素分类繁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有一种维生素大家都很熟悉:维生素C!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我们需要维生素C来保持强壮的骨骼和完好的牙齿以及健康的血液流通,帮助伤口愈合,我们身体里面储存的维生素C很少,所以每天必需从食物当中来摄取,如果在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发生坏血病。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它能够使血液里面的钙质增多,神经和肌肉细胞需要钙来维持正常的运作,强壮骨骼的成长也需要钙。由于维生素D有调节钙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特别在孕妇、婴儿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时维生素D量不足,则血中钙与磷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骨骼变软及畸形。发生在儿童身上称为佝偻病;在孕妇身上为骨质软化症。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E易于氧化,故能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维生素A及不饱和脂肪酸等)不被破坏。维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癌症的心肌梗死。它促进男性产生有活力的精子,人体缺少它,男女都不能生育,严重者会患肌肉萎缩症、神经麻木症等。维生素E是强抗氧化剂,维生素E供应不足会引起各种智能障碍或情绪障碍。维生素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不同的维生素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里,包括:毂类,蔬菜,水果,鱼,肉,蛋和乳制品。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中。维生素B6: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中。维生素B12: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中。维生素C: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维生素存在于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中。维生素E: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维生素K:绿叶蔬菜中。即使含有同样维生素的食物,在含量方面可能不同,所以,每天吃多种食物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得到足够的多种维生素。维生素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但切不可把维生素当“补药”,多多益善,盲目服用维生素制品。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补充维生素的方法,千万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保健品,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反作用。 以前选修写过的,虽然很多内容是网上找的,但也经过自己编辑...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没有哪个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获得均衡营养。但是,即使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中,一些青少年仍会出现营养不良、体格消瘦、身高未达预期等诸多烦心事。 “吃得这么好,为什么孩子的身体还不够强壮呢?”这不是少数为人父母者的困惑。儿童和青少年,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体格发育特点,符合相应阶段体格发育平均水平,就是健康的。当各发育阶段需要某些特定营养素时,父母应该为他们增加摄入这些元素,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身体的特别需求期。 记住营养素补充关键词 孩子处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时候,有一些元素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它们就是钙、维生素D、铁和锌等。 1. 关键词:钙、维生素D 在婴幼儿期,为防佝偻病,家长一般都知道要给孩子补钙和维生素AD补充剂(或者鱼肝油制品)。而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淡化了替孩子补钙的意识,认为孩子不会得佝偻病了,奶制品和日常饮食应该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对钙的需求了。 奶制品是很好的钙的来源,吸收也好。每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约含100~120毫克钙。8~18岁的青少年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约1200毫克,至少应保证800毫克的摄入。中国的营养学调查显示,中国人日常饮食模式中,日均可从饮食中摄入约400毫克的钙。对于青少年而言,要保证每日800~1200毫克钙的供应量,除了日常饮食外,还需要喝很多的牛奶。如果很难每天喝足牛奶(500毫升),选择钙补充剂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如今,儿童和青少年缺钙虽然极少表现为严重佝偻病所致的骨骼畸形,但可表现为骨软化、骨质疏松,孩子容易摔跤、骨折,还会表现为腿痛、腿酸、无力。单纯补钙,吸收率低,还应配上钙的最佳伴侣——维生素D。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50%以上,并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由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空气污染等因素也影响了阳光的照射效果。因此,美国、加拿大、欧洲,包括我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都推荐婴儿、儿童、青少年每日至少摄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目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相当严重,而正是维生素D缺乏更影响了钙的吸收。家长们注意了,不仅小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大孩子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补充非常必要,且不用特别担心多补,因为至少每日4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以上的量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还有,人的骨骼成分中不仅包含钙,还有其他矿物质、胶原组织等,其中镁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是促进钙沉积的有益因素。骨骼健康除了需要充足的钙、维生素D以外,镁等其他营养素也不可缺少。 骨骼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重视钙和能促进钙沉积的物质的摄入,这样可以为一生的骨骼健康打好基础。 2. 关键词:铁 青少年长得快,血容量扩增明显,血容量增加也就意味着血色素合成增加,对铁的需求就增加。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青春期还是一个肌肉快速增长的时期,肌肉中肌红蛋白的生成也需要铁。因此青春期男孩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缺铁性贫血。青春期女孩,则由于月经初潮失血以及月经初潮不规律,可能出现青春期功血,失血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血色素。当血色素低于120克/升时,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需经过2~3个月的正规的补铁治疗,并观察血色素的变化。同时,饮食加以调整,(猪肉)瘦肉和牛肉都是含铁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大多数铁剂会有铁腥味,对肠道也存在一定刺激,影响服用者的依从性。因此补铁要选择一款口味比较好的产品。由于铁在人体内代谢复杂,并非多多益善,因此强调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关键词:锌 缺锌和缺铁常伴发,青春期铁需要量大时,对锌的需求量也大。是否缺锌,目前唯一可能的判断指标就是血清锌检测,而这唯一的指标判断价值也并不高,这也是目前对是否缺锌判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关于何时可以补锌,临床上认为以下几个时期值得重视。 * 锌与儿童体格生长,特别是身高增长有关。在生长迅速的婴儿期以及青春期,需要充足的锌以保证生长。 * 锌具有促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儿童腹泻或发烧时,锌的丢失增加,需要补锌。此时补锌不仅可缩短病程,还具有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一般补2周左右即可,每天10~20毫克元素锌。 少数“胃口差”的孩子补锌可能也有作用,但由于“胃口差”的原因复杂,单纯以“胃口差”就是缺锌并随意补锌的做法并不科学。好在,补锌还是比较安全的,除非极大量摄入可引起不良反应,一般多补了就流失、浪费而已。由于人体储存锌比较少,需要不断从膳食中获得,因此多摄入含锌丰富的食物还是很重要的。其实,锌和铁的食物来源是一致的,富含铁的(猪肉)瘦肉和牛肉中也含有丰富的锌。烹饪手段不会对锌和铁产生影响,主妇们不用纠结于烹饪方法是否会破坏锌或铁。 4. 关键词: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人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万万不可低估其作用。 * 维生素A可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功能,缺乏维生素A可能造成夜盲、暗视觉不良。维生素A有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给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补足维生素A后,他们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是动物肝脏,胡萝卜素在体内也可转换为维生素A,如果偏食、挑食,不吃上述食物,那么就可能维生素A缺乏。 *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烟酸、泛酸、胆碱等。B族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谷物的麸皮中,而现在人们所吃的米面都过于精细,人为去除了不少B族维生素,导致膳食中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出现唇干裂、口角炎等。新的研究还显示,B族维生素还参与DNA合成,保持基因组稳定,辅助DNA修复等。 * 儿童常见的贫血除了缺铁外,还可能是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缺乏。 * 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减轻感冒症状和缩短感冒病程,应鼓励孩子们多吃水果和蔬菜。 要保证充足而均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均衡的膳食,粮食、肉类、蛋奶、水果和蔬菜,应帮助他们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提升免疫力不要过多寄望于吃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免疫力,因为正常的免疫力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对免疫力提升有明显贡献的,一是免疫接种,一是体育锻炼,饮食对免疫力的贡献不及这两者。免疫接种是直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免疫细胞产生;而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除此之外,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接触病原菌等也有防病的作用。 虽然饮食对免疫力的提升作用不及免疫接种和体育锻炼,但若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根本就不健康,那么仍然会伤及免疫力以及损害身体。所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儿童和青少年要重点防范两种倾向:一是经常食用西式快餐,一是具有素食倾向。西式快餐中,食物经油炸后B族维生素被大量破坏,长期食用必然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另外,有的青少年受父母素食影响而拒绝荤菜,或受朋友影响要苗条,主动放弃了从瘦肉或牛肉中获得铁和锌的机会,容易造成铁和锌缺乏,也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