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心内科论文脑利钠肽

心内科论文脑利钠肽

发布时间:

心内科论文脑利钠肽

目前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已被许多专家视为很有前景的新药, 关于rhBNP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随着理论认识的深入, 其应用的范围也逐步扩展。对急性心梗 PCI 后患者应用r hBNP 可以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改善心功能, 减少临床事件发生, 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率, 并且在试验中发现rhBNP 用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所以,新活素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患者。

B 型利钠肽( BNP) 是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3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类心脏激素, 具有利钠排尿、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抗缺血缺氧能力、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活性、阻抑心肌纤维增殖等多种生物化学作用。BNP 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作用已得到专家共识, 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甚至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管理中也起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BNP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也均有重要的意义。

绝对不要以单一的指标,特别是不那么具备充分特异性的指标来判断问题。心房利钠肽ANP,atrialnatriureticpeptide,是最初从心房发现的一种促进钠水排泄的因子,很多情况都可以升高的,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醛固酮增多、肾脏疾病等等。有时你心率突然加快,那么也可以促使ANP增加分泌的,比如有不少人就有体会,心跳快了以后,不多一会就想去厕所方便,就是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依靠这样一个指标随意的说就是心力衰竭呢。其实心功能判断一是自己的感觉,比如活动量,你可以正常活动的,心功能自然还可以的,如果稍一活动就气促的,那么就可能下降,还有的夜晚都不能睡平的,那么就更说明心功能不佳。但是有可能主观上的因素,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人,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急诊室,是大步跨进来的,然后往你检查床上一躺,说自己一动都不能动了心力衰竭。我让他到楼上做一个心电图,自己跑楼梯上去。这说明什么?客观的检查,比较可靠的而且简单的是心超,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FS,我都有客观的指标来看的,你心脏可以把血流都顺顺当当的打出去,那么心功能应该没有严重问题的。你明明有更加可靠简单的指标,为什么不考虑,而去选择一个特异性不大的来说事呢?这非常不可取

你好!我就在医院工作我能给你的解释是比如两名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此项化验值较高者预后不好不能直接诊断心衰如果医生说是心衰那证明还有其他检查化验有鉴别如果你提供全部的检查化验结果也许能给你些帮助而你说的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如有疑问,请追问。

丙戊酸钠脑病论文

bǐng wù suān nà

sodium vedproate [朗道汉英字典]

SV,valproate sodi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与丙戊酸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味微涩;有强吸湿性。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用于治疗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癫痫、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发作。丙戊酸钠口服后在肠内转化为两个丙戊酸,而延迟吸收。血清丙戊酸钠> 500μg/ml在临床上与嗜睡、迟钝有关;>1000μg/ml与昏迷伴代谢紊乱(酸中毒、低钙血症和高钠血症)有关。丙戊酸钠存在肠肝再循环,它的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延长或延迟毒性。

丙戊酸钠

Bingwusuanna

Sodium Valproate

C8H15NaO2   

本品为2丙基戊酸钠。按干燥品计算,C8H15NaO2不得少于。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味微涩;有强吸湿性。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几乎不溶。

(1)取有关物质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ml,置10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丙戊酸钠对照品约10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0ml,加稀硫酸5ml,振摇,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二氯甲烷液,加无水硫酸钠适量,振摇,滤过,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上蒸干(温度不超过30℃),精密加二氯甲烷20ml,振摇使残渣溶解,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有关物质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65图)一致。

(3)本品显钠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取本品,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

取本品,加新沸过的冷水10ml使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比较,不得更深;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深。

取本品,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0ml,振摇使溶解,加稀硝酸5ml,振摇,放置12小时,取下层溶液供试验用。取供试验用溶液5ml,加水10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

取氯化物检查项下的供试验用溶液10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

取本品约1g,加无水乙醇10ml,应完全溶解。

临用新制。取本品约,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0ml,加稀硫酸5ml,振摇使溶解,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二氯甲烷液,加无水硫酸钠适量,振摇,滤过,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上蒸干(温度不超过30℃),加二氯甲烷适量,振摇使残渣溶解,定量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取2苯乙醇20mg,置10ml量瓶中,加二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ml,置25ml量瓶中,加供试品溶液1ml,用二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30℃,维持20分钟,再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20℃。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2苯乙醇峰与丙戊酸峰的分离度应大于。取对照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供试品溶液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倍的色谱峰可忽略不计。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取本品约,精密称定,加水30ml溶解后,加乙醚30ml,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A),用玻璃一饱和甘汞电极,用盐酸滴定液()滴定至。每1ml盐酸滴定液()相当于的C8H15NaO2。

抗癫痫药。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丙戊酸钠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丙戊酸钠

Valproate Sodium ,Sodium Valproate ,Depakene, Depakin,Epilim, Leptilan, Labazene, Valproic

德巴金;敌百痉;定百痉;二丙二乙酸钠;抗癫灵;扑癫灵;易平痫;丙戊酸;丙戊酸半钠;二丙乙酸;二丙基乙酸钠;乙丙基戊酸钠;α丙基戊酸钠;Depakene;Depakin;Depakine;Depakine Chrono;Epilim;Leptilan;Na Valproate;Sodium Valproate

神经系统药物 > 抗癫痫药物 > 其他

1.片剂:100mg,200mg;

2.肠溶片(相当于丙戊酸):250mg,500mg;

3.胶囊:200mg,250mg;

4.糖浆剂:200mg(5ml),500mg(5ml);

5.注射剂(粉):400mg;

6.注射剂:400mg(4ml)。

丙戊丙戊酸丙戊酸钠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动物实验证明,丙戊酸钠对多种方法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人的各型癫痫均有效。抗癫痫作用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影响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代谢有关。另外,丙戊酸作用于突触后感受器部位,模拟或加强GABA的抑制作用。

丙戊酸钠口服后迅速吸收,饭后服用将延迟吸收。口服胶囊与普通片剂后,约1~4h血药浓度达峰值;肠溶片则需3~4h;缓释片在胃内可有少量释放,在肠道缓慢吸收,达峰时间较长,峰浓度较低。各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都接近100%。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g/ml。丙戊酸钠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血中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其结合率约为80%~94%,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为血浆浓度的10%。丙戊酸钠主要在肝中代谢,半衰期为7~10h。主要经肾排泄,少量随粪便排出。

1.主要用于癫痫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尤以小发作者最佳。对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有时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但效果较差。

2.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1.对丙戊酸钠过敏者。

2.有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者。

3.卟啉病患者。

1.(1)血液疾病患者;(2)有肝病史者;(3)肾功能损害者;(4)器质性脑病患者;(5)孕妇;(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有服用丙戊酸钠后产生免疫异常的报道。

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丙戊酸钠有肝脏中毒的危险,应避免同时使用水杨酸盐。

3.药物对哺乳的影响:丙戊酸钠可分泌入乳汁,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10%,哺乳期妇女应予以注意。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因丙戊酸钠的酮性代谢产物随尿排出,尿酮试验可出现假阳性;(2)甲状腺功能试验可能受影响;(3)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轻度升高。并提示无症状性肝脏中毒;(4)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2)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在最初半年内最好每1~2月复查1次,半年后复查间隔酌情延长;(3)监测血浆丙戊丙戊酸丙戊酸钠浓度。

1.可见共济失调、无力、异常运动、生理震颤增加、面部及肢体抽搐,偶见中枢过度兴奋症状,失眠。偶可引起继发性全身性抽搐发作。

2.消化系统:常见畏食、恶心、呕吐、胃痛及腹泻,但继续治疗则症状减轻。有发生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全的报道。少数患者甚至出现肝衰竭而致死亡。

3.血液系统:偶见皮下出血、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4.内分泌代谢:可见食欲亢进、体重增加。有发生高甘氨酸血症和高甘氨酸尿症的报道。个别患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症的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可导致急性卟啉症发作。偶见低血糖、Reyeliji综合征。

5.泌尿生殖系统:可见闭经或月经失调。

6.皮肤:少见过敏性皮疹,偶见暂时性脱发。

7.耳:偶可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听力丧失,但与丙戊酸钠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1.口服:每天按体重15mg/kg或每天600~1200mg,分次服。开始时按体重5~10mg/kg。1周后递增,直至发作得以控制为止。当每天用量超过250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道 *** 。最大量一般为每天按体重30mg/kg,或每天1800~2400mg。一般宜从小量开始。如原服用其他抗癫痫药者,可合并应用,也可逐渐减少原药量,视情况而定。

2.静脉注射:癫痫持续状态:每次400mg,每天2次。

洗胃(在服药后10~12h仍有效)、催吐、渗透性利尿、辅助通气、循环和呼吸功能监测及其他支持性治疗。对于极为严重的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交换。

该药为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临床用药范围广但应注意药物副作用。近年有被新一代抗癫痫药替代趋势。

丙戊酸钠(二丙二乙酸钠,敌百痉)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用于治疗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癫痫、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发作。

丙戊酸钠口服后在肠内转化为两个丙戊酸,而延迟吸收。体内的蛋白结合率为80%~94%,分布容积~,血浆半衰期为5~20h。过量时可延长到30h,因蛋白结合部位饱和,可引起较多的循环游离部分。治疗的血清水平是50~100μg/ml。血清丙戊酸钠> 500μg/ml在临床上与嗜睡、迟钝有关;>1000μg/ml与昏迷伴代谢紊乱(酸中毒、低钙血症和高钠血症)有关。丙戊酸钠存在肠肝再循环,它的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延长或延迟毒性。通常的成人治疗量~,2~3/d,儿童20~30mg/kg,分2~3次服用。推荐的每天最大剂量是50mg/kg,最低致死量是15g。[1]

[1]

1.治疗剂量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胃不适、食欲缺乏、腹泻等,发生率10%。少见有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肥胖,嗜睡、共济失调、头昏、头痛,肝脏毒性。

2.服药在每天lg以上者可出现嗜睡、语言不利、口吃、噩梦,也可以发生不随意运动、面部和四肢抽搐、生理性震颤。

3.严重中毒可有视神经萎缩、脑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无尿等。

丙戊酸钠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1.有服用或误服丙戊酸钠史,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2.排除其他药物中毒可能性。

丙戊酸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1.过量摄入后,立即服用药用炭,不引吐。理论上给予药用炭的量为摄入丙戊酸钠量的10倍,可在12~24h内分次给予,每次50g,并全肠灌洗。

2.丙戊酸钠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纳洛酮可用于促进觉醒,一般血清水平在185~190μg/ml时有效。

3.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使体内药物的半衰期缩短4~5倍,血液透析还可以纠正代谢紊乱。血清水平> 1000μg/ml时,应血液净化。

4.积极治疗昏迷、低血压、癫痫、低血钙和高血钠。

5.本药引起的高氨血症可用L卡尼丁治疗。

先天性与家族性/遗传性异常。(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详见【注意事项】)多见血小板减少。罕见(≥%且[):全血细胞减少、贫血、自细胞减少。骨髓衰竭,包括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粒细胞缺乏症已有报告单纯的纤维蛋白原减低和出血时间延长,通常不伴有临床体征,且多发生干大剂量时(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第二个阶段有抑制作用)。(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神经系统异常少见(≥%且<1%):共济失调极罕见(<):可逆性痴呆伴可逆性脑萎缩;意识模糊: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木僵或昏睡,有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可单独出现或与惊厥同时出现,终止治疗或降低剂量后会减轻。这些病例报道多见于联合治疗(特别是与苯巴比妥或托吡酯联用)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单纯可逆的帕金森综合症一过性和/或剂量相关短暂细微的姿势性震颤和嗜睡。常常出现孤立的中度高氨血症而不伴有肝功能柱测结果变化,但不需要终止治疗。亦有报道高氨血症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病例应考虑虐进一步检查。(见【注意事项】)耳和迷路异常罕见(≥%且<):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耳聋。胃肠系统异常恶心*、上腹痛、腹泻,多出现在治疗开始阶段,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静脉给药后几分钟内也有发生,几分钟内自行消失。极罕见(<):胰腺炎,有时导致死亡。(见【注意事项】)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极罕见(<):遗尿。有单独报道出现可逆性Fanconi氏综合征,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极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皮疹。常有一过性和(或)剂量相关的脱发报道。代谢和营养异常:极罕见(<);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血管异常:脉管炎全身异常和给药部位情况:极罕见(<):非严重性水周水肿。体重增长。体重增长地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应予以监测(见【注意事项】)。静脉内给予德巴金,注射几分钟后可能会出现晕眩,此反应风分钟后会自然消失。免疫系统异常:血管性水肿、药疹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DRESS)、过敏反应肝胆异常罕见(≥且<):肝功能不全(见【注意事项】)生殖系统和哺乳异常闭经及痛经精神障碍:迷惑

你好,丙戊酸钠事实上毒副作用,应控制使用。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脏受损、震颤、平衡失调、眩晕、复视、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等。

灵芝多肽治脑病论文

安神定志、强身健体。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肺虚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现代研究】本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癌症、保护心血管、降脂、降胆固醇的作用。【用法用量】常用量:每日3~10克。煎汤、浸酒或入丸散。【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与恒山、扁青、茵陈蒿同服。妙方应用(1)灵芝汤:灵芝9克。清水浸泡1小时后,水煎40~60分钟,取汁,分2次水煎服。有滋补强壮、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虚劳羸弱、食欲不振等症。(2)灵芝五加汤:灵芝15克,黄芪10克,刺五加20克。每日1剂,分3次水煎服。能起到扶正固本、安神镇静、滋补强壮的作用。主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久病体虚等症。(3)灵芝山药汤:灵芝10克,山药15克,白术12克,陈皮6克。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可起到健脾养胃、润肺益气的作用。主治肺虚咳嗽、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4)灵芝女贞汤:女贞子15克,灵芝10克,丹参、鸡内金各9克。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安神的作用。主治肝肾亏虚、胁肋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症。(5)灵芝丸:灵芝500克。晒干后捣为碎末,入锅蒸后,再次晒干、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10丸,日服2次,温水送服。能起到安神镇静、延年益寿的作用。主治久病体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体质虚弱等症。(6)灵芝三七饮:灵芝30克,三七4克。每日1剂,灵芝煎汤,三七研为粉末,每次取2克三七粉用灵芝汤冲服。可起到安神养心、活血化淤的作用。主治心虚夹淤、失眠心悸等症。(7)灵芝大枣茶:灵芝5克,红枣5枚,将两味放入杯中,加适量开水冲泡,盖闷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有补虚益气、安神润肺的作用。主治肺虚咳嗽、夜不能寐等症。(8)灵芝酒:灵芝5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灵芝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10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毫升)。具有补虚强壮、安神定志之功。主治失眠健忘、体虚羸瘦等症。(9)人参灵芝酒:灵芝75克,人参25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冰糖50克。将灵芝、人参切片,与冰糖一同装入酒瓶中,密封浸泡10天。每次饮用10毫升,日饮2次。能强壮补虚、益气润肺、安神定志。主治失眠健忘、体虚羸弱、肺虚久咳、痰多气喘等症。(10)灵芝丹参酒:灵芝60克,丹参10克,三七6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将灵芝、丹参、三七切片,放入酒瓶中,密封浸泡15天。每次饮用10毫升,日饮2次。可起到活血养心、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血虚血淤、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

灵芝多肽,新一代脑神经再生新药的主要成分。是继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vergrowth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T-45)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 GDNF )又一营养修复受损脑神经的物质。

1998年,杨振中博士发现,脑细胞再生成功与否决定着三大因素:一是血脑屏障,药物有效成分分子量必须足够小,才能渗透到脑组织;二是营养成分,脑细胞非常娇贵,生长期就像肚里的胎儿,需要提供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发育不良夭折;三是生长环境, 变性萎缩的脑细胞自身都染有炎症,对其抗菌消炎提供优良生长土壤至关重要,麝香、牛黄、珍珠、以及海洋类等传统治疗脑病的药物无法解决脑细胞发育生长的三大条件,治疗脑病一直不是很理想。随后,杨教授在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脑细胞再生论》,得到了医学界的一致响应。论文获得世界医学终身成就奖,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脑病专家。美国神经学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教授说:《脑细胞再生论》找到了脑病不愈的金钥匙,为脑病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 1999年11月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美国一位“植物人”宇航员鲁克.弗林沉睡三年被灵芝治愈重登月球震惊了世界。鲁克。弗林事件深深刺激了杨教授,伟大的创造力就在于瞬时间找到灵感,杨教授认为,传统医学界大多采用灵芝治疗癌症,癌症治疗相比脑病治疗,对药物药性、药理要求更高,灵芝正是因为其含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特殊成分,才能在癌症面前力显神威,祖国中药精华就在君臣佐使、相得益彰。杨教授决定用野生灵芝为君药,配伍黄金药刺五加、淫羊藿、制何首乌、远志、当归、枸杞子等药物,很多药物都是打破了以往配伍惯例,这给有效成分的摄取、合成增加了很大难度,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提取出灵芝多肽。

脑内科论文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熟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对本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甚为重要[1]。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年龄36岁~85岁,脑出血50例,脑梗死70例,病程1周,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120例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接受3期康复练习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采用FMA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以练习前与练习后分值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练习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练习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练习后分值较练习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120例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评分比较由此,3期康复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3期康复是指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具体各期康复方案如下[2]。方法早期康复正确体位;翻身练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排痰;床头抬高座位练习;面、舌、唇肌刺激;呼吸控制练习;卧坐练习;坐位平衡;坐位操;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练习;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应用电刺激;应用机电反馈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应用推拿治疗;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此期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等项,由治疗师完成1次/d,45min/次,其余各项可选择性进行。中期康复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练习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方法,卧位:从被动――助动――主动抑制上肢痉挛模式。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俯卧位屈患膝练习。坐位:患侧上肢支撑练习。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侧下肢屈髋运动,手指夹拾小物体,健侧下肢肌力练习,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站位平衡练习。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练习,及分解练习。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预备迈步,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练习。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低迈步练习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足跟着地练习、双杠内步行练习、持拐步行练习、上下楼梯、床边ADL练习,此期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天天需1次~2次45min/次,每周练习4d~5d。后期康复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练习,侧方行走练习,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改善步态练习,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做站立位两足轮流前交叉运动,家庭ADL指导,居室改造。3讨论我们通过临床实践3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P<,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通过练习能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或有明显的改善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此治疗方案是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必要的。

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介绍心源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24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并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加强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19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死并有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21例, 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 1995 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 2 护理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 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 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药物治疗护理 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基础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心理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 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结果本组24例患者平均治疗25d,存活22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5例),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 29: 376 - 378.

多看相关文献,自然就有感觉了

内科脑梗论文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摘要]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三期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我们在疾病早期、中期、后期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此治疗方案值得长期应用推广。[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熟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对本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甚为重要[1]。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年龄36岁~85岁,脑出血50例,脑梗死70例,病程1周,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120例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接受3期康复练习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采用FMA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以练习前与练习后分值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练习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练习后两种评分值均有提高,练习后分值较练习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120例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评分比较由此,3期康复治疗方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3期康复是指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和后期康复,具体各期康复方案如下[2]。方法早期康复正确体位;翻身练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排痰;床头抬高座位练习;面、舌、唇肌刺激;呼吸控制练习;卧坐练习;坐位平衡;坐位操;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练习;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应用电刺激;应用机电反馈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应用推拿治疗;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此期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等项,由治疗师完成1次/d,45min/次,其余各项可选择性进行。中期康复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练习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方法,卧位:从被动――助动――主动抑制上肢痉挛模式。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俯卧位屈患膝练习。坐位:患侧上肢支撑练习。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侧下肢屈髋运动,手指夹拾小物体,健侧下肢肌力练习,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站位平衡练习。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练习,及分解练习。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预备迈步,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练习。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低迈步练习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足跟着地练习、双杠内步行练习、持拐步行练习、上下楼梯、床边ADL练习,此期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天天需1次~2次45min/次,每周练习4d~5d。后期康复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练习,侧方行走练习,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改善步态练习,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做站立位两足轮流前交叉运动,家庭ADL指导,居室改造。3讨论我们通过临床实践3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对比P<,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通过练习能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或有明显的改善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此治疗方案是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必要的。

临床上,常见的脑梗塞病人,主要病因在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旧称脑血栓形成,又称脑梗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脑梗塞临床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 经验 、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循证护理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临床护理中,其中,脑梗塞护理效果最为显著。本文中,笔者将对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塞护理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671-8801(2014)03-0273-01

当护理人员在对护理过进行计划的过程中,慎重地、合理地将临床经验、病人需求与科研结论结合起来,把获取的证据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这就是循证护理,也叫实证护。它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现代的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仅凭临床经验或者滞后的、不完善的理论来处理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在制定任何护理决策时都要遵循和应用科学合理的证据,以利于取得预期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了2013 年1~12 月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病人23 例,男性病人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2013 年1~12 月期间,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其中,女23 例,男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2 步骤

随着当代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实践分析的精确度的不断提高,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而准确的依据。我们知道,在抢救患者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残,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缩到最短,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溶栓的护理观察工作。帮助神经系统能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的最佳 方法 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与医生做好配合进行CT 病例筛选,严格按照医嘱输入溶栓药物,降低颅内压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等。

为了找到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应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查询,对关于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查找,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的根治脑梗塞患者的方法。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溶栓治疗、光量子疗法以及血液稀释等,其中,对于急性脑梗塞来说,溶栓疗法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关于静脉给药和动脉给药两种途径哪种途径效果更佳的问题尚未得到定论。有人认为动脉给药比静脉给药更有优势,也有研究表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姜寿葆认为,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应用中,临床上要求快速输入甘露醇,一般情况下250毫升的20%的甘露醇,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为此有效的渗透梯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宜等认为,若输入甘露醇时的速度较慢会减少自由基,不仅使血液粘度有明显的降低而且持续持久,而快速输入则降粘作用差且作用时间短。还有人认为,针灸有助于脑、肢体动脉弹性的改善,降低其紧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脑肢体氧分压的提高,对脑病灶及其周围脑细胞和瘫痪肢体肌细胞的营养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加快组织的修复作用。另外有人认为,脑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神经元可以部分再生。通过对北京三所综合医院的1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进行早康复与进行晚康复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科研实证进行谨慎评审之后,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对研究脑梗塞的治疗护理系列的文献的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进行评审,将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成果推荐到实际应用中。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推荐做法是:患者入院后医生应尽快为病人做CT 进行病例选择,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将患者置于有空调的,温度、湿度适宜的重症病房中进行监护,避免患者由于外界原因出现烦躁情绪;为患者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治疗溶栓(30分钟滴完溶栓药物),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在输入甘露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病人要先慢滴后快滴;伴随早期针灸以及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要以语言、坐、站、走等训练为重点训练。溶栓2小时后,要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映,如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肢体又出现活动障碍等情况,还要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是否发生出血积压等现象,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停止用药并控制出血。

将最可靠的、最有根据的实证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计划,每天要按时进行评价。经过2天的治疗,能独立行走的溶栓患者有11 例,治疗时间为7天的有13 例,14天的有20例,30天的有5 例。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时间达60 天,能坐起但不能行走。

3 结语

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具备循证护理素质,护理人员要进行继续深造、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去寻找证据,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做到讲证据、讲理论,及时纠正一直依赖临床经验而采用的非正确的临床 措施 ,让患者更愿意接受采取的护理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实施性,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找到最佳治疗方法,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266-267.

[2]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05:440-441.

[3]莫永兰.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文选,2003,03:404-405

[4]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03:438-440.

[5]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214.

[6]吴双红,刘志军.脑梗塞患者循证护理的临床初探[J].卫生职业 教育 ,2006,08:147-148.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12月本院老年病区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7~92岁;患者病程最长11年,最短9个月。

2 心理特点

挫折与依赖心理

脑梗塞是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的疾病。脑梗塞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极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这就意味着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生活上依赖别人。同时,脑梗塞具有恢复较慢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挫败心理。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因为周围环境的空寂、压抑而导致。因为疾病导致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产生老来无用的感慨和连累亲人的担心,所以,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产生抑郁心理是很常见的。[1]

自卑感

现代老年这一代,男性大多都是年轻时候主持家务,赚钱养家的一代。通常都拥有自己的事业,而脑梗塞后遗症有的导致患者偏瘫,有的导致患者失语,严重甚至截瘫,生理功能或者肢体的不完整都会给患者带来自卑感。

3 护理方法

心理干预

对于有抗拒心理的患者,应该使患者意识到脑梗塞后遗症不进行护理的严重性,使其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对于自卑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不断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对于抑郁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开心治疗,使其注意到生活中除疾病以外其他有趣的事情,使其放松心情,轻松治疗。病人由于身体上的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一定会产生焦虑、急躁、对生活失去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跟患者的交流,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耐心的为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帮助患者适当做些有益康复的功能锻炼,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为患者讲述心理治疗取得奇迹治愈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明白其康复不仅仅只依靠药物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与勇气,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医生。

积极构建有效的交流 渠道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必要工作,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秘诀。因此积极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做好护理工作、通往患者健康的的必经之路。交流渠道的建立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交流渠道,比如,对于失语的患者,可能患者心里所想的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肢体语言交流或者书面语言交流。对于理解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语言,所谓复杂语言,就是专业名词汇集的学术语言,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对于表达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采取二选一的方式提问,也就是说采用有或者没有,是或者不是,要或者不要等的问句提问。此外,为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失落感、挫折感,我们可以安排适量的适合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的活动。为了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可以采用特殊符号记忆法,也就是说将每天的日常活动,比如:吃饭、测量血压、输液、排尿等用特殊的符号或者特殊的语言记录下来。[2]

用药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密切观察,不同患者所用药物不同,因此,用药护理方式也不同,比如,静脉滴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滴速。其中,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滴速应以每分钟30滴左右为宜。又比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发热等的过敏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结合临床药师的专业建议,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适时的合理的用药护理。

康复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体现在基本日常起居的护理和饮食护理。其中,饮食护理是重点,因为脑梗塞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因此低盐低脂的饮食是脑梗塞患者的最佳选择。对于年岁较高的患者,糊状流质食物有利于吞咽和消化。对于并有糖尿病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采用无糖食物。合理地控制膳食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一般护理要达标。一般护理中首先要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静和整洁。要制定标准化的病区清理制度,并且按照 规章制度 进行清扫工作。其次,要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的便利性,比如,在病区应该安置适合数量的扶手和座椅,以便患者自我锻炼。安置简单便利的饮水点,以便患者及家属使用。第三,要保证病房的质量。一间病房不能放置太多的床位,以免患者及家属生活不便利。病床的高低和枕头的高低都应该适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病房内应该配备急救药物。第四,要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护理水平。

4 结果

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此外,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了很多,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在经过一系列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率达到100%。

5 结论

脑梗塞作为老年人常发的突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恢复慢及致死率高的特点。[3]通过对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研究表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为患者创造及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汪梅朵,李红 .2341 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 :779-782.

[2]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9(15):124-125.

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摘要】 目地 探讨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影响。方法 将2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5例)及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关键词】 整体护理;脑梗死;功能恢复随着护理事业地不断发展,单纯以躯体护理为主地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护理地需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地各个环节系统化地整体护理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提供适合患者身心、、文化等需要地最佳护理。本文就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随机从病案室抽取2000~2005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地104例脑梗死病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证实颅内有梗死灶,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61例,半卵圆中心28例,放射冠区11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3~11cm2。以1995~2000年住院地1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8例,女57例,年龄40~77岁,平均(±)岁。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86例,半卵圆中心40例,放射冠区15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4~12cm2。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具有不同程度地肌力、言语、大小便功能及心理障碍(详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治疗方法及疗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2 方法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地相关知识,介绍脑梗死地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每例患者有详细护理记录单,从入院初期开始注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肌力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适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从护理中存在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护理工作从被动遵从医嘱到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存在地问题,从而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地恢复;(2)积极进行语言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类型地语言功能障碍采用不同地方法,如完全运动性失语,此类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只可发“啊”音,从入院开始就练习发音,逐渐过渡到说简单地字、词、句;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可发出简单地字、词或吐词不清,此类患者可鼓励其多说话,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尽量把每个字说清楚,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对患者取得地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信心;(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地生活及卫生习惯,多饮水,保证充足地饮水量,饮食宜清淡、消化、富有营养,多食青菜、瓜果等含纤维素高地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对尿失禁地患者指导其练习排尿地随意性动作,进行肛提肌训练等;(4)在积极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地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娴熟地操作技术和严谨地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地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地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及时采用交谈、笔认、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要,增强其战胜疾病地信心。 评价方法 肢体肌力地判断按6级分法,治疗后肌力恢复及以上为改善。运动性失语以能发单字音以上为改善,感觉性失语以能听懂部分语言为改善等。心理状况以与医护人员接触情况而定,能与医护人员部分交流者为改善。大小便功能以主动而顺利排便地改善。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频数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资料地χ2检验。3 结果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略)4 讨论脑梗死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地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各种功能恢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减轻负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后脑梗死患者恢复状态结果表明,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过程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个案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 总结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结论为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 教育 与培训,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一旦护理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研究方法

对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

3讨论

不安全因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的责任巨大、任务繁杂,极易产生医疗风险。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每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观测与记录,当患者病情稍微好转后,护理人员就会产生疏忽与懈怠,从而推迟对患者诊测与记录的频率,导致护理文书的记录不够完整[2];由于受到快节奏工作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文书登记时也养成了快节奏的习惯,在书写时字迹比较潦草;由于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科室的监督不到位,在日常护理巡查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不在位时,会进行随意编写;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忘记登记护理文书,存在事后登记或文书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距离过长的现象。②药物使用及药量配比出错:由于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品种较多,药品的出厂商及名称比较复杂,而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比较繁忙,可能会出现拿错药等情况;护理人员对速度的把握不准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造成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凭个人 经验 进行配比药量,从而导致出现药量错误。

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一些患者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例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其症状较轻,从而就会对疾病持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在未获得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医院与病房,或请假外出后并未按时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特殊,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惫等因素,极易引发疾病的发作。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

医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床位、医疗设备以及来往的人员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彻底打扫病房卫生,在地面滑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摔倒,会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费用往往较高,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详细地将费用明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结账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

防范对策

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其传授更多科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再通过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听课与查房等形式,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 法律知识 与 安全知识 的宣教,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要充分尊重应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困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将用药方法与诊疗方法详细地介绍给患者,并且将医疗费用详细地告知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加强对医院环境的建设。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炉以及电视等设备,充分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洁净,努力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综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医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医学,2011,11(9):1772-1773.

[3]额登格日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54.

[5]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摘要: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细节

1病情观察

为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系统、综合的评判,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现状。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急诊时,医护人员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诊断其病情,为制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发病部位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内科护理人员应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其病情的轻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大致预测出其所患疾病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内科患者的病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时,可预测其病情即将恶化;当内科住院患者若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时,可预测其病情将很快康复。

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反应的观察

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若其病情逐渐好转,说明治护措施有效;若患者病情没能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说明治护措施有误。下面的病例可供参考:患者,男,67岁,患有脑梗塞。某次为该患者静脉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过程中,护士在巡察时发现其出现了喘憋、口唇紫绀等症状,经查体,其心率为109次/分,血压为90/50mmHg,全身出现散在性荨麻疹。护士立即为该患者停药,并采取为其吸氧、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注氯苯那敏10mg、静滴尼可刹米、洛贝林3mg、氨茶碱等方法进行急救。1小时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至107/70mmHg,脱离了危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可能仅是正常的用药反应,而非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本文来自于《求医问药》杂志。《求医问药》杂志简介详见.)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参考文献

1、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何红;护理研究2009-02-11

2、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叶任秋;中国当代医药2011-07-08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迅速地发展,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医学同样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科中医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 文化 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2]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3]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4]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5]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6]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护理体会的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 索引序列
  • 心内科论文脑利钠肽
  • 丙戊酸钠脑病论文
  • 灵芝多肽治脑病论文
  • 脑内科论文
  • 内科脑梗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