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 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 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 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注射葡萄糖后病人迅速清醒。在家庭中无法鉴别这两种昏迷时,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后再做处理。 (四) 救护措施: (1)应用胰岛素。这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必须在医院或医生指导下应用。根据病情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静滴普通胰岛素。一般可酌情皮下注射12~20单位,再给予静滴每小时4~8单位量滴入,大多在24小时内控制病情,此时应停用其他降糖药。 (2)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昏迷病人要给予静脉补液,24小时内可输液3000~6000毫升,心脏病或肾功不好的病人酌情减量。 (3)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已发生感染的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4)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比例在50%以上。
【摘要】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入院时均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紊乱并昏迷休克23例,化验检查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患者都处于严重代谢紊乱,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合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好转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糠饮食、高胆固醇),导致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倾向。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糖尿病有高度可预防及可控制性,与其它疾病不同,只要患者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满足机体需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些老年患者因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记不清导致漏服、误服或多服,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很差或年轻人暴食暴饮的不良习惯,或种种原因带来很多并发症,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如糖尿病人不合理控制饮食,改变不良习惯,不积极服药治疗。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为酮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常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型患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型伴应激时的患者。我科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制订出特殊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治疗护理,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以感染,饮食失调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妊娠,多数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肺功能不全等,23例入院时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伴昏迷休克,化验结果显示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6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4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脑梗塞死亡外,其余64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 2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情绪安定,消除顾虑、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多数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好,能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希望更多的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清钾、钠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耐心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掌握: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有效补充体液或补液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补液原则:视病情而定,如患者已进入中重度脱水阶段,无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立即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在2小时内输完。在24小时内需达总量3000~6000ml,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神志不清者应减慢速度,并插胃管灌液,方能减轻心肺过重负荷,避免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神志清者鼓励饮水,能有效地改善脱水症状。 按医嘱准确足量使用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使用中量胰岛素与及时补充应液体是非常重要的同步措施。入院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同一侧上下肢另侧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清检查标本)两管输液分别用于:一管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另一管慢滴小剂量胰岛素6~8U加生理盐水100ml内均匀滴注1小时,定时检查血糖如下降至于14mmo1/L以下时,而应及时改变滴液为用5%GS500ml加入胰岛素8U持续慢滴补液,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化验检查,按时采集血标本,为准确补充液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提供数据,及时调整各种治疗方案,杜绝无根据的盲目用药,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及延误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纪录尿量及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声调等,如发现患者不能平卧,而需要高枕或半卧位时,应警惕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至140~160次/分钟,呼吸加快加深,这说明酮症酸中毒症状仍未改善,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脱水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粘膜干燥,观察以上唇及舌体较明显,由于唾液分泌减少会出现口干、声嘶、语调低沉,准确纪录尿量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预防感染: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口腔感染等时有发生。就先预防为主,在按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重病者翻身,拍背、皮肤保持清洁及注意口腔、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饮食疗法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措施。患者进院后给予严格科学的饮食管理及饮食指导,一律由营养室专职护士按要求制订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合理餐次安排,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应满足机体需要,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等。使患者提高对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自学配合治疗。患者出院给予个体化饮食处方,并明确列出饮食必须注意事项。说明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对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性。 3体会 通过临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积极治疗,密切观察,行这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急促,来势凶猛,如救护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总结近五年来的68例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我们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及细致的观察护理,除4例分别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脑梗塞、肺部感染的病人死亡之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好转出院。目前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配合药物疗法及运动疗法的正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仪日趋完善有效控制病情,可望糖尿病并发症会不断减少。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 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 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 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注射葡萄糖后病人迅速清醒。在家庭中无法鉴别这两种昏迷时,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后再做处理。 (四) 救护措施: (1)应用胰岛素。这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必须在医院或医生指导下应用。根据病情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静滴普通胰岛素。一般可酌情皮下注射12~20单位,再给予静滴每小时4~8单位量滴入,大多在24小时内控制病情,此时应停用其他降糖药。 (2)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昏迷病人要给予静脉补液,24小时内可输液3000~6000毫升,心脏病或肾功不好的病人酌情减量。 (3)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已发生感染的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4)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比例在50%以上。
【摘要】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入院时均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紊乱并昏迷休克23例,化验检查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患者都处于严重代谢紊乱,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合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好转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糠饮食、高胆固醇),导致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倾向。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糖尿病有高度可预防及可控制性,与其它疾病不同,只要患者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满足机体需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些老年患者因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记不清导致漏服、误服或多服,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很差或年轻人暴食暴饮的不良习惯,或种种原因带来很多并发症,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如糖尿病人不合理控制饮食,改变不良习惯,不积极服药治疗。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为酮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常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型患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型伴应激时的患者。我科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制订出特殊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治疗护理,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以感染,饮食失调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妊娠,多数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肺功能不全等,23例入院时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伴昏迷休克,化验结果显示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6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4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脑梗塞死亡外,其余64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 2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情绪安定,消除顾虑、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多数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好,能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希望更多的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清钾、钠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耐心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掌握: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有效补充体液或补液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补液原则:视病情而定,如患者已进入中重度脱水阶段,无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立即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在2小时内输完。在24小时内需达总量3000~6000ml,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神志不清者应减慢速度,并插胃管灌液,方能减轻心肺过重负荷,避免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神志清者鼓励饮水,能有效地改善脱水症状。 按医嘱准确足量使用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使用中量胰岛素与及时补充应液体是非常重要的同步措施。入院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同一侧上下肢另侧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清检查标本)两管输液分别用于:一管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另一管慢滴小剂量胰岛素6~8U加生理盐水100ml内均匀滴注1小时,定时检查血糖如下降至于14mmo1/L以下时,而应及时改变滴液为用5%GS500ml加入胰岛素8U持续慢滴补液,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化验检查,按时采集血标本,为准确补充液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提供数据,及时调整各种治疗方案,杜绝无根据的盲目用药,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及延误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纪录尿量及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声调等,如发现患者不能平卧,而需要高枕或半卧位时,应警惕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至140~160次/分钟,呼吸加快加深,这说明酮症酸中毒症状仍未改善,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脱水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粘膜干燥,观察以上唇及舌体较明显,由于唾液分泌减少会出现口干、声嘶、语调低沉,准确纪录尿量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预防感染: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口腔感染等时有发生。就先预防为主,在按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重病者翻身,拍背、皮肤保持清洁及注意口腔、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饮食疗法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措施。患者进院后给予严格科学的饮食管理及饮食指导,一律由营养室专职护士按要求制订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合理餐次安排,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应满足机体需要,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等。使患者提高对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自学配合治疗。患者出院给予个体化饮食处方,并明确列出饮食必须注意事项。说明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对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性。 3体会 通过临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积极治疗,密切观察,行这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急促,来势凶猛,如救护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总结近五年来的68例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我们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及细致的观察护理,除4例分别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脑梗塞、肺部感染的病人死亡之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好转出院。目前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配合药物疗法及运动疗法的正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仪日趋完善有效控制病情,可望糖尿病并发症会不断减少。
急救:(1)补钾应积极。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酸中毒钾从细胞内逸出,正常血钾并不表示钾代谢正常,而实际上仍有失钾。另外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容量趋向恢复,尿中大量排钾,同时因葡萄糖利用增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又因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细胞释放氢离子而摄取钾离子,因此本症中失钾系特征之一,故应积极补钾,当血钾低于则大大失钾,应积极补钾,如血钾高于且伴有少尿或尿闭,肾功能有不全征象或可疑者,则暂行严密观察而俟机考虑补钾。关于何时开始补钾,以往多数认为钾与葡萄糖水同时静点,近年各家意见更趋向提早补钾,除非血钾过高或有肾功能不全或无尿时,否则与胰岛素同时补钾,即一开始补液,即同时补钾。补钾的量一般24小时总量为6~10g,最好有血钾或心电图监测,钾入细胞内较慢,补钾至少5~7日方能纠正失钾,目前强调病人能进食后仍需服钾盐一周。(2)纠酸不宜过早。由于本症的酸中毒基础是胰岛素缺乏,酮酸生成过多,并非HCO3损失过多,故采用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促进酮酸氧化,则酸中毒自行纠正,故补碱不宜过多过早。且过多过早补给碳酸氢钠(NaHCO3)有以下缺点:①大量NaHCO3往往导致低血钾;②反常性脑脊液pH降低;③钠负荷过多;④反应性碱中毒;⑤抑制带氧系统血红蛋白解离而引起组织缺氧;⑥导致脑水肿。故当pH大于时不宜补碱,若pH低于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时需补碱,应用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一般给5%碳酸氢钠100mL ,静脉滴注。若血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大于时要停止补碱。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要加强护理措施: (1)建立特别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血糖、尿量、尿糖、尿酮体、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2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一次;记出入量;每2小时查尿糖和尿酮体一次,2~4小时查血糖及电解质一次。 (2)吸氧。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勤翻身拍背,以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胃扩张者插胃管。 (4)尿潴留者插导尿管。 (5)另外在治疗上降低血糖、补充碱液不宜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低血钾、低血糖、低血渗透压与脑水肿等并发症;对刚停输液的病人,晚上睡觉前应皮下注射胰岛素4~8U,以防止次日清晨出现酮体。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所致。当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糖代谢紊乱急剧加重,这时,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好动用脂肪供能,而脂肪燃烧不完全,因而出现继发性脂肪代谢严重紊乱:当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使血酮超过2毫克%,即出现酮血症。多余的酮体经尿排出时,尿酮检查阳性,称为酮尿症。糖尿病时发生的酮血症和酮尿症总称为糖尿病酮症。酮体由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组成,均为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时,血的PH值就会下降(〈),这时机体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关键词】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据WHO报道,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位威胁人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全球有糖尿病病人亿,到2000年大约有亿,2025年将剧增至亿[2]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 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糖尿病综合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4],其中非药物治疗占了4个部分。现对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概述如下。1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的对象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普通人群。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不同,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因此糖尿病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 ① 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及订阅有关书籍、报刊、杂志;②门诊咨询,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随时回答患者提问;③开座谈会、病友会的形式相互探讨,交换治疗心得;④利用墙报、漫画、知识讲座等通俗易懂形式定期进行宣教。总之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5]。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①糖尿病基础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诱因等;②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并掌握其正确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③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使用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药物的保存[6];④进行尿糖、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了解低血糖、高血糖的症状及发生时相应的处理方法;⑤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2 饮食治疗糖尿病发病主要是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的疾病。降低血糖,控制血糖的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而饮食治疗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首先,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遵守饮食计划,定时定量进餐。其次,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在三餐的饮食上应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实际体重、工作强度、血糖水平等算出总热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如表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总热量的摄入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7] 。糖尿病饮食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宜过低,太低可引起体内脂肪的过度代谢,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对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选择含糖食物,尤其是含有天然糖分的水果容易被吸收,应选择含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片、甘薯、豌豆、酸乳酪、花生米和柚子等。脂肪在糖尿病饮食中不可缺少也不能过量,应多吃含多链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及含饱和脂肪的食物[8]。蛋白质摄入量过高易增加基础代谢同样会引起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酌减。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食盐严格控制在2 g/d左右为宜[9]。有些食物还有降糖作用,如苦荞麦、嫩南瓜、绿茶、人参蛋清汤和枸杞子等[10]。3 运动治疗 运动的作用合理的运动不仅能降低血糖、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对代谢综合征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更重要的是运动能调节机体的整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Boule等[11]通过14项临床试验meta分析发现,在体重不减轻的情况下,50%~60%最大摄氧量的踏车练习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氧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由此运动持续时,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为运动提供能量,不断消耗,血糖逐渐下降,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表1 糖尿病患者饮食参照表(略) 运动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Aiello等[12]实施60%最大摄氧量,3次/周、1 h/次,共6个月的运动使2型糖尿病人血脂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上升,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强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消耗,促使减肥[13]。 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3次/周,持续2个月,其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46%。利用葡萄糖钳夹技术即使不伴体重下降,葡萄糖利用率、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率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14]。 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直接改善心肺功能。Maiorana A等[15]对2型糖尿病人进行8周的50%~60%最大摄氧量耐力运动,结果发现患者每膊输出量增加,血压下降,休息时心率下降,延缓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提高机体适应性UKPDS“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运动能使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增加而改善体力。从运动中获得心理功能的改善可增加对日常活动的信心,消除紧张应激状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美国运动医学会以及我国的研究人员吴毅等[16]经过大量实践,认为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可分为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见表2。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在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运动也有危险性,特别是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则可能使冠心病加重,运动中血压升高,视网膜出血,尿蛋白增加,神经病变进展,进行性关节病加重,以及发生低血糖等,所以需严格遵守禁忌证和限制运动指征。见表3。
【摘要】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入院时均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紊乱并昏迷休克23例,化验检查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患者都处于严重代谢紊乱,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合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好转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糠饮食、高胆固醇),导致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倾向。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糖尿病有高度可预防及可控制性,与其它疾病不同,只要患者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满足机体需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些老年患者因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记不清导致漏服、误服或多服,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很差或年轻人暴食暴饮的不良习惯,或种种原因带来很多并发症,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如糖尿病人不合理控制饮食,改变不良习惯,不积极服药治疗。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为酮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常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型患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型伴应激时的患者。我科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制订出特殊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治疗护理,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以感染,饮食失调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妊娠,多数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肺功能不全等,23例入院时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伴昏迷休克,化验结果显示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6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4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脑梗塞死亡外,其余64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 2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情绪安定,消除顾虑、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多数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好,能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希望更多的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清钾、钠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耐心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掌握: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有效补充体液或补液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补液原则:视病情而定,如患者已进入中重度脱水阶段,无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立即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在2小时内输完。在24小时内需达总量3000~6000ml,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神志不清者应减慢速度,并插胃管灌液,方能减轻心肺过重负荷,避免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神志清者鼓励饮水,能有效地改善脱水症状。 按医嘱准确足量使用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使用中量胰岛素与及时补充应液体是非常重要的同步措施。入院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同一侧上下肢另侧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清检查标本)两管输液分别用于:一管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另一管慢滴小剂量胰岛素6~8U加生理盐水100ml内均匀滴注1小时,定时检查血糖如下降至于14mmo1/L以下时,而应及时改变滴液为用5%GS500ml加入胰岛素8U持续慢滴补液,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化验检查,按时采集血标本,为准确补充液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提供数据,及时调整各种治疗方案,杜绝无根据的盲目用药,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及延误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纪录尿量及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声调等,如发现患者不能平卧,而需要高枕或半卧位时,应警惕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至140~160次/分钟,呼吸加快加深,这说明酮症酸中毒症状仍未改善,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脱水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粘膜干燥,观察以上唇及舌体较明显,由于唾液分泌减少会出现口干、声嘶、语调低沉,准确纪录尿量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预防感染: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口腔感染等时有发生。就先预防为主,在按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重病者翻身,拍背、皮肤保持清洁及注意口腔、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饮食疗法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措施。患者进院后给予严格科学的饮食管理及饮食指导,一律由营养室专职护士按要求制订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合理餐次安排,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应满足机体需要,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等。使患者提高对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自学配合治疗。患者出院给予个体化饮食处方,并明确列出饮食必须注意事项。说明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对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性。 3体会 通过临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积极治疗,密切观察,行这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急促,来势凶猛,如救护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总结近五年来的68例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我们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及细致的观察护理,除4例分别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脑梗塞、肺部感染的病人死亡之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好转出院。目前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配合药物疗法及运动疗法的正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仪日趋完善有效控制病情,可望糖尿病并发症会不断减少。
这是要花钱的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这个问题类似于同一年龄段的人有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而显老,有的人保养得当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但无论怎样他们的真实年龄不会因此而改变。如果已经明确诊断为了二型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好是最基础的干预治疗,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把高血糖的危害降至最低,但却无法改变糖尿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如何理解呢?
首先从糖尿病发生的机理上来说,之所以有高血糖的出现,是因为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所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中,二是血糖不能转化成脂肪。众所周知,血糖是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物质,但它要进入细胞中被利用必须通过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才能运送进去,二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是胰岛细胞受损及有部分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无法被足量运送进细胞而大量“滞留”在血液中,便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当血液中血糖过剩时,胰岛素还会发挥将血糖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的功能,但有二型糖尿病的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想完成将血糖运送进细胞中的“任务”尚且力不从心,更无暇顾及将血糖转化成脂肪的“任务”,成为了导致高血糖发生的又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二型糖尿病发生的根源在于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凋亡,而胰岛细胞一旦凋亡是不可再生的,虽然可以采取控制饮食减少血糖来源、多做运动增加血糖去路、调动剩余胰岛细胞发挥最大分泌功能等的方式有效控制高血糖,却不能从根本上增加胰岛细胞的数量,所以既便血糖控制良好,二型糖尿病依然存在。
其次从糖尿病所造成的后果来说,高血糖最大的危害在于对血管内皮损伤,使得血液中的脂肪从破损处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内皮中,进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发生变性形成粥样脂质物,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导致对周围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发生病变坏死。
但如果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阻止避免了血管内皮的损伤,便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后续器官的损伤、病变、坏死得以避免,糖尿病的最终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就像虽然无法阻止年龄的增长,但却可以通过有效保养显得更年轻一样。
综上所述,有了二型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控制好血糖,把其可能对血管的损害降至最低,而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对糖尿病的认知与态度。事实证明:只要正确面对,虽然糖尿病无法恢复正常,但完全可以做到与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享有该有的预期寿命,这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 健康 知识】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很遗憾地告诉你,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即便血糖控制得再好,以目前的医疗技术,糖尿病也不能被治愈。
身边就有很多糖尿病友成功控糖的例子,他们在前期确诊糖尿病后,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及口服降糖药,之后经历慢慢减药,停药,再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与常年坚持锻炼,定期复查,他们实现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吃药就能控制好血糖的目的,而且,精神状态也十分好,没有并发症。
但是!!这需要超强的毅力,要知道,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虽然听上去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但做起来绝不是那么简单,特别需要多年如一日坚持:
要抵抗住 美食 的诱惑,戒烟戒酒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运动,常年做好坚持血糖监测并做好记录,还要控制好血脂、血压、体重等各项指标……每一项目标都需要强大的毅力做后盾,还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才能控制好血糖。
下面是一个裸奔10年的糖友做的日记,仅供参考:
祝您也能得偿所愿!
2型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血糖急聚升高时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慢性损害则以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损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主。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为。当空腹血糖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开始对血管、肾脏、神经、视网膜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糖尿病对靶器官的损害呈慢性经过,短期内不会出现显著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会逐渐升高,损伤会逐渐加重,在未加干预的情况下,经过数年、数十年将大幅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失明、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尽早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不仅可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还可使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并脱离药物治疗。
血糖干预起始于不同的时期,患者的转归也不一样。当空腹血糖多次达到,餐后2小时血糖多次达到,应诊断为糖尿病。如果在空腹血糖低于,且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时开始采取干预措施,血糖有机会恢复正常。此时的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主要包括减少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食物的摄入,可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薯类等代替主食;每日坚持运动半小时,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骑车、打太极;通过运动+饮食控制,将体重减轻至少7%;戒烟限酒或戒酒,经3-6月的时间,血糖会得到改善。
糖尿病前期的非药物干预,不同的患者,转归会有所差异,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血糖可止步不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已经进展为糖尿病的患者,降糖目标为空腹血糖控制在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以下,部分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也可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暂时无需启动药物治疗。由于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难度会逐渐增加。因此即使血糖控制达标,也应定期监测,若血糖逐渐升高至目标范围以上,为了减轻靶器官损害,也应尽早启动药物治疗。
综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若能通过非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达标,暂无需药物治疗;如果血糖呈进行性升高,则应启动药物治疗,此时只有通过合理用药,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通常需要终生用药。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 健康 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血糖控制水平要看阶段内的控制水平,而不是某个节点的水平;要将空腹血糖情况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情况相结合,有些特殊患者还要综合考虑空腹、餐前、餐二、睡前、夜间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只是控制指标中的其中一项内容,而非全部。许多患者都把焦点放在血糖上,而忽略了上面提到的其它重要指标。即使血糖一直都很稳定,但也可能遭遇并发症。
血糖虽然能够控制,但是已经损伤的器官功能很难逆转,治标不治本。所以要想回到正常,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很难,至少目前的医学水平难以实现。
除了各项综合指标的关注与控制,饮食、运动、作息睡眠、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都要配套实施。虽不能彻底治愈,但是可以稳定控制病程发展的速度,不能让它停下来,就想办法延缓它的速度。控制好了,长寿并不难,加油!
2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与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不同的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部分缺乏和/或外周物质对胰岛素发生抵抗所导致。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一经诊断,尚无根治办法,但对于单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肥胖人群,早期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患者可以稳定控制血糖达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以回归正常,不需要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 对于已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饮食要合理搭配,严格限制每日总热量,三餐要定时定量;要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也要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同时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饮酒,难以戒酒者必须严格限制量和频率。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并不可怕,正规治疗下常常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达标,大家要正确认识。
糖尿病分为I型、II型、妊娠期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主要在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血管系统,导致全身血管老化的加速。
人体正常的老化过程主要是以血管老化为基础的脏器机能逐渐低下的过程,而糖尿病正是加速和促进这一过程,由此引起一系列病变。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我们这里主要谈谈II型糖尿病的 健康 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是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那么II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呢?
(1) 指标自我监测
(2) 合理膳食
(3) 增加身体活动和运动
2型糖尿病不同于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部分缺乏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而引起的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存在肥胖的人群,部分患者甚至通过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而使血糖稳定达标。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范畴,一经诊断,尚无根治办法,但如果大家坚持规范化治疗,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我们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发生。
当然,有人会说某某糖尿病诊断后并没有吃药,血糖又恢复正常了,算不算根治,当然不能算,虽说大家没有吃药,但是改善了生活方式,也算治疗的一种,如果大家不注意生活习惯,血糖很快又会再次升高,所以大家要正确认识,避免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 健康 知识。
2型糖尿病,把血糖控制的很好,能够恢复到正常吗?
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不得不说,关键在于我们对于这个“正常”是如何看待的,如果您指的正常是指完全治愈,通常来说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这样的几率是很小的,但我们把血糖控制的很好,身体各方面的 健康 ,尽量不受到高血糖影响,也没有出现这样那样的糖尿病并发症,这何尝也不是一种“正常”呢?
也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新发的糖尿病问题,血糖略微高出糖尿病的诊断值,身体状况也比较好,通过合理的,严格自控的饮食调理和运动干预,使得血糖水平降了下去,通过保持这样的一种饮食和运动调理,血糖水平可以持续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正常水平,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最常的记录长达十年以上。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的情况,这就不得不谈到我们血糖代谢的记忆效应,出现糖尿病问题,说明身体对于糖的代谢利用已经出现了问题,但是通过 健康 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轻度的血糖升高问题进行控制,使得胰岛素抵抗得到控制,血糖水平也恢复正常,这样的尽早的血糖干预,会为身体的细胞对于糖分的利用存下“记忆”,这种记忆效应,可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血糖代谢正常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强调一旦出现血糖升高的趋势,甚至不必非得等到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在糖尿病前期的时候,就要尽早的加强生活控制,尽可能的把血糖控制好,如果通过生活控制无法有效控制好血糖水平的,也要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好血糖水平,血糖越早控制好,身体的 健康 获益就越大,后期糖尿病病程进展也会更缓慢,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这是给你一些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初期朋友的建议,而对于一些多年糖尿病问题,以前血糖没有好好控制的朋友来说,想要彻底恢复“正常”,往往就更难了,但是多难都不是借口,现在糖尿病的控制研究,药物种类,对于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这种情况下,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尽量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高血糖带来的 健康 危害。
对于一些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朋友,在长期的糖尿病控制过程中,千万不要凭感觉来控制血糖,有感觉了就吃点药,没感觉了就先不管,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的控制好血糖水平,长期的做好血糖监测,真正的通过生活调理,加上合理的药物应用,把血糖控制到 健康 范围内,才是真正的良好的血糖控制,大多数2型糖尿病朋友,如果能够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以下,才算是达标水平,这样的水平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该在10mmol/L以下,不管早还是晚,如果能够认识到糖尿病的 健康 危害,把血糖严格控制在上述达标范围内,这也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正常”了。
其实对于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来说,很多朋友想要做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以下的长期平稳的血糖控制,都是很不容易的,坚持用药往往不难,但加强生活控制,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的坚持,往往更难做到,这往往需要严格的自律性,同时也建议2型糖尿病的朋友,在糖尿病的控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糖尿病调控的相关知识,控制好血糖,绝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更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重要事项, 注意自我学习,注意血糖监测,做好生活控制,合理坚持用药,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人同样可以活的“正常”,活的 健康 又长寿。
二型糖尿病,如果在早期能及时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身体锻炼,再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完全可以把血糖控制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的。不过,你说的回到正常指的是治愈的话,这个可能性很小,至少目前来说,糖尿病还没有一个真正可以治愈的方法。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确实是有很多人,在早期发现血糖升高,已经确诊是糖尿病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血糖控制到正常的。而且最后可以长期不用吃药,血糖也可以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的。
不过,这个数量在糖尿病人中,是极少的一部分的。应该跟肥胖这类问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之类的问题有关。其他方面的内分泌功能没有出问题,这种情况的话,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程度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叫蜜月期,就是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糖有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正常,甚至不需要吃药。不过,如果继续不用药控制,最后还会升高,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治愈了。
所以,即使你的血糖能达到正常,而且不吃药能保持比较长的时间,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随时监测血糖。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糖尿病可以痊愈的疑问,不相信糖尿病可以治愈。
当然如果五驾马车式控糖,离不开药,即使血糖控制得再好,一旦离开药 ,或者进食了忌吃的食物,平衡随即被打破。进入正常值范围之内的血糖值就会变化,离开正常值范围。因此这样的情况,是不能说是治愈了糖尿病的。
我是不吃药也不忌食,“解铃还须系铃人”,糖尿病是怎么得的,血糖是怎么高的,反其道而行之,让他血糖平稳降下来,回到正常值。血糖值正常,只有胰岛功能恢复正常了才能实现。这样的痊愈完全是靠人体自身器官的自愈功能。如果人体器官不能恢复正常,血糖范围正常就是空话。
有人到现在还怀疑,是否有可能让血糖恢复正常。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2014年我的空腹血糖,餐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是医院体检报告的结论……。现在血糖自测空腹 范围之内,餐二血糖月均。近来餐二血糖最高也就是。这可是没有忌食,没有打胰岛素也没有吃药的血糖控制记录。这样的血糖值范围,还有人会再说,这是蜜月期吗?
这次去西藏 旅游 ,高原反应空腹血糖达到,但是一回到石家庄,空腹又回到去前的。而且餐二血糖却再也没有超过了。
这是要花钱的
这都行。。。。。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酮症的发生是由于体内严重缺乏胰岛素及感染、创伤等原因诱发。此外,由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皮质激素等可促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增多,而产生大量的酮体;又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酮体不能被人体组织代谢和利用,这样就产生了酮症,酮症包括高酮体血症和酮尿症。 酮体是酸性物质,若酸性物质在体内继续积蓄,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多尿、多饮、烦渴、脱水、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呼气带酮体气味(烂苹果味)、血厌下降、休克、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死亡。您母亲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应立即去市级以上的大医院(如果是糖尿病专科医院就更好了)详细检查一下,她打了胰岛素,血糖仍然居高不下有可能是高胰岛血症,所以立即去作检查能及时有效了解其病情,一定要相信科学,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摘要】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入院时均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紊乱并昏迷休克23例,化验检查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患者都处于严重代谢紊乱,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合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好转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糠饮食、高胆固醇),导致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倾向。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糖尿病有高度可预防及可控制性,与其它疾病不同,只要患者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满足机体需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些老年患者因记忆力下降,服药时间记不清导致漏服、误服或多服,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很差或年轻人暴食暴饮的不良习惯,或种种原因带来很多并发症,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如糖尿病人不合理控制饮食,改变不良习惯,不积极服药治疗。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为酮症。当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常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型患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型伴应激时的患者。我科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制订出特殊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治疗护理,均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15~83岁。(1)型糖尿病22例,(2)型糖尿病46例,病程10~23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以感染,饮食失调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妊娠,多数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脑梗塞、心肺功能不全等,23例入院时已出现重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伴昏迷休克,化验结果显示血糖~,血钾~,血钠118~134mmo1/L,血渗透压276~358mmo1/L,尿酮+~+++。6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除4例合并有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脑梗塞死亡外,其余64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 2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情绪安定,消除顾虑、了解病情及发病机理,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多数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好,能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希望更多的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帮助。让患者掌握应有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平时如能积极治疗,坚持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疗法,定时做血糖、血清钾、钠等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症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耐心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掌握: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有效补充体液或补液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补液原则:视病情而定,如患者已进入中重度脱水阶段,无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立即快速输入生理盐水1000~2000ml,在2小时内输完。在24小时内需达总量3000~6000ml,如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神志不清者应减慢速度,并插胃管灌液,方能减轻心肺过重负荷,避免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神志清者鼓励饮水,能有效地改善脱水症状。 按医嘱准确足量使用胰岛素,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使用中量胰岛素与及时补充应液体是非常重要的同步措施。入院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在同一侧上下肢另侧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清检查标本)两管输液分别用于:一管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另一管慢滴小剂量胰岛素6~8U加生理盐水100ml内均匀滴注1小时,定时检查血糖如下降至于14mmo1/L以下时,而应及时改变滴液为用5%GS500ml加入胰岛素8U持续慢滴补液,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化验检查,按时采集血标本,为准确补充液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提供数据,及时调整各种治疗方案,杜绝无根据的盲目用药,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及延误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纪录尿量及出入量。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声调等,如发现患者不能平卧,而需要高枕或半卧位时,应警惕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至140~160次/分钟,呼吸加快加深,这说明酮症酸中毒症状仍未改善,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脱水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粘膜干燥,观察以上唇及舌体较明显,由于唾液分泌减少会出现口干、声嘶、语调低沉,准确纪录尿量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预防感染:加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口腔感染等时有发生。就先预防为主,在按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重病者翻身,拍背、皮肤保持清洁及注意口腔、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饮食疗法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措施。患者进院后给予严格科学的饮食管理及饮食指导,一律由营养室专职护士按要求制订出个体化饮食方案,合理餐次安排,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应满足机体需要,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等。使患者提高对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自学配合治疗。患者出院给予个体化饮食处方,并明确列出饮食必须注意事项。说明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对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性。 3体会 通过临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积极治疗,密切观察,行这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急促,来势凶猛,如救护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总结近五年来的68例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我们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及细致的观察护理,除4例分别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脑梗塞、肺部感染的病人死亡之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好转出院。目前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配合药物疗法及运动疗法的正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仪日趋完善有效控制病情,可望糖尿病并发症会不断减少。
这是要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