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常见的损伤,是由于火焰、蒸汤、热水、热油、电流、放射线、激光或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 [诊断要点]依据外伤史及局部皮肤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一度烧伤:皮肤轻度红、肿、热、疼痛,感觉过敏,表皮干燥,无水泡。 浅二度烧伤:受伤皮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泡皮肃脱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潮湿、水肿明显。 深二度烧伤:痛觉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拔毛时痛。数日后,若无感染发生,可出现网状栓塞血管。 三度烧伤:皮肤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如皮草状,蜡白、焦黄或炭化。拔毛不痛。数日后,出现树枝状栓塞血管。 [治疗要点] 一度烧伤2天~3天后痊愈,无瘢痕。 浅二度烧伤,约2周痊愈,不遗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深二度烧伤约3周~4周愈合,有瘢痕形成。 三度烧伤,经2周~4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小面积创面可由周围上皮匍行而愈合,遗留瘢痕;稍大面积者,需植皮才能愈合。感染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严重烧伤时,应对败血症的防治极为重视,可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此外对可能并发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衰、褥疮及营养不良亦应积极治疗,以促进烧伤的痊愈。 烧伤后疤痕预防的重要性和预防时机 疤痕增生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严重后遗症,主要由于创面本身愈合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所致。据统计,疤痕增生的伤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占70-80%;有色人种和疤痕体质的人,都有发生疤痕过度增生的倾向;化学烧伤、凝固汽油烧伤,常产生严重疤痕;烧伤越深(深Ⅱ度以上创面),疤痕增生越明显;创面感染常会增加疤痕形成的机会和严重程度;疤痕挛缩和增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疤痕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还没有防治疤痕的特效药物,但早期预防对疤痕增生和挛缩有一定效果。预防措施主要有:深度创面应防止和控制感染,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尽早进行手术植皮;创面一旦愈合,即尽早坚持用弹力绷带或弹力套加压,使用时昼夜坚持,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疤痕挛缩和增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减轻疤痕挛缩引起的功能障碍。目前多主张在烧伤治疗过程中即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果病人积极配合,常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烧伤疤痕康复应注意哪些问题? 烧伤疤痕康复是现代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的疤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烧伤愈合质量,降低残疾率。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 2、避免过度磨擦和过度活动。由于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 3、下肢烧伤后,不宜过早下地活动.由于疤痕表皮薄弱,其下血管结构及功能又不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内压,在站立时下肢创面会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紫,甚至出血,这样会加重疤痕增生。一般在3个月左右下地活动比较适宜。在下地前最好使用压力套保护,这样可减轻疤痕充血。 4、水疱应及时引流,避免感染形成溃疡。新生表皮由于各种刺激,易发生松动,形成水疱,出现水疱后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发生感染,形成溃疡。在出现水疱后,可用络合碘消毒皮肤,用无菌剪刀剪开水疱,引出积液。一般应在水疱消退溃疡愈合后再实施抗疤痕治疗。 5、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疤痕增生,防止挛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方法能完全阻止烧伤后疤痕增生,疤痕防治仍然以综合治疗为主。 6、早期预防,持之以恒。烧伤疤痕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续的时间从3个月至2年不等,大多数在半年左右。但由于多种原因,如溃疡、疼痛、没有耐心或方法不当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坚持疤痕康复治疗,引起疤痕增生与挛缩。 7、正确把握手术整形时机,防止残疾。对于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在疤痕稳定后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儿童,更应早治疗,可适当提前整形。否则,可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导致残疾。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整形美容科 贺全勇 教授
选题参考: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2.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3.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4.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 5.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6.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 7.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8.浅谈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 9.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0.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11.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12.浅谈护士长综合素质的影响力 1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 14.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 15.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16.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对策 17.自杀精神病人的心理性特征及护理对策 18.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19.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问题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 20.护患沟通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21.继续护理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22.护理记录书写探讨 23.急诊科护生实习方法的探讨 24.加强急诊护理工作防范护患纠纷 25.住院病人休克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26.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27.陪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28.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29.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开展护理查房 30.护患纠纷分析及防范 31.护患沟通的技巧及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 32.乳腺癌病人的手术护理 3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34.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35.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36.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7.化疗药物的防护 38.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39.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40.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41.烧伤患者的休克期临床护理 42.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临床观察 43、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4、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45、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46 、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7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护理 48 、骨伤科病人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 49 、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50 、浅谈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51、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52、成人留置胃管测量方法的探讨 53、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 54 、有关早产儿护理与治疗中的某些问题探讨 55 、肠造口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56 、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社区健康教育 57 、学龄前住院患儿行为特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58 、浅谈基础护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59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60 、哮喘持续状态的观察护理 61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配合及护理 62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63、健康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64、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65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66 、谈创伤急救术中护理道德 67 、甘露醇在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6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69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70、II 型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的方法和体会 71 、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72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73 、内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74、如何在整体护理中进行病人教育 7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76、重症颅脑损伤及开颅术后的监护管理 77 .食管癌围术期的护理 78 、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79 、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80 、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81.昏迷患者的护理 82 、实习护生的教育管理经验体会 83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84 、护患沟通技巧 85、 654-2 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86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 87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8 、护理书写缺陷分析和防范对策 89、浅谈护理纠纷的起因及对策 90 、急诊血液灌流抢救小儿中毒的护理 91、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92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疾病概述
多见于头面部伤伤员,大多数为吸入火焰,干热空气,蒸气,以及有毒或刺激性烟雾或气体所致。
诊断要点
1、多在密闭的环境中受伤,或伴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的吸入。多同时伴有面、颈部的烧伤。
2、鼻毛多被烧焦,口腔及咽部粘膜可有水泡、血肿或伴声音嘶哑。
3、咳嗽多痰,含有黑色碳样颗粒,或伴有大量血性泡沫状痰。
4、伤后咳嗽无痰,或刺激隆突处无咳嗽反射表示烧伤深而严重。
5、胸部 X线检查: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可见气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粘膜不规则。
6、血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差早期增高。
7、支气管镜、肺 CT等均有所改变。
8、临床分度:
轻度:烧伤在咽喉以上,表现为口、鼻、咽粘膜发白或脱落,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鼻毛烧焦并有刺激性咳嗽,吞咽困难或疼痛等。
中度:烧伤在支气管以上,出现声嘶和呼吸困难,早期痰液较稀薄,往往包含黑色炭粒,肺部偶有哮呜或干罗音,经气管切开后严重呼吸困难往往可改善。
重度:烧伤深及小支气管,呼吸困难发生较早而且严重,往往不能因气管切开而改善,肺水肿出现亦较早,胖部呼吸音减低并有干湿罗音。根锯受伤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烧伤诊断并不困难。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湛、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严密观察,防止窒息轻度的呼吸道烧伤,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及时清洁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中、重度呼吸道烧伤的患者,需作气管切开术,对未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有否呼吸费力、急促、 声音嘶哑等一系列呼吸困难的症状。
治疗原则
轻度者需保持口鼻清洁,双氧水清洗嗽口。中度出现呼吸困难者要尽早气管切开并予吸氧。
重度呼吸道烧伤要进行以下处理:
立即气管切开,应用间断加压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
应用氨茶碱、山莨菪碱或异丙嗪等解除支气管痉挛。必要时应用激素。
气管内滴注或全身应用抗菌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必要时用支气管镜吸出或支气管内灌洗。
呼吸道烧伤护理
呼吸通烧伤后,由于粘膜充血水肿,或因坏死内膜脱落都可阻塞气管、支气管,引起呼吸道受阻、窒息。因此事先准备好气管切开包、氧气、吸引装置等急救用物外。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度者,保持口、鼻腔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如鼻粘腊充血水肿、通氧不畅,可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重度者,立即作气管切开。
做好术后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内有分泌物时, 应及时抽吸。抽吸导管直径应小于内套管的橡胶管。导管要柔软光滑,每根导管限用一次,鼻腔管及气管的吸引管应分别放置。吸引前将吸引管的.末端焊紧。将导管插至气管隆突,刺激病人咳嗽,然后边吸边向外移,并轻微旋转。每次抽吸时间为 10~15秒,防止由于长时间抽吸而造成缺氧。
②、保持呼吸道湿润。用生理盐水(必要时可加入敏感抗菌素)经细塑料导管或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作持续点滴。点滴速度以病人不呛咳为原则, 一般每分钟滴入里约为〜。
③、气溶吸入。每日4-6次,气溶及超声雾化药液配方为:生理盐水100ml、卡那霉素、(抗菌素可根据病员敏感度更改)、异丙肾上腺素20mg、强的松25mg、舒喘灵20mg,持续超声雾化吸入时,需有二台机器调换,否则极易烧坏。
④、气管内冲洗。伤后6~14日为坏死内膜脱落阶段,脱落坏死内膜与气管分工泌物形成凝块可阻塞气管、支气管。可用生理盐水5-10ml(注射器应旋去针头,避免针头落入气管内)注入气管,数秒钟后给以吸引,使坏死的内膜松动,易被吸出,每冲洗、吸引2-3分钟后休息15~30分钟,为了 防止冲洗时发生缺氧,冲洗前可吸入髙浓度氧5~10分钟。
⑤、鼓励咳嗽。深呼吸及变换体位。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主要需由病员主动排出,吸引只能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鼓励或刺激咳嫩和深呼吸以及定时变换体位,辅以轻轻拍打胸背部,以便深部痰液咳了。严重呼吸道烧伤病人,极易发生肺水肿,休克期输液要谨慎。
⑥、呼吸道烧伤病人会厌水肿,吞咽时关闭不全,进食后极易流入气管。为避免吸入性肺炎,可留置胃管,进行鼻饲。严重呼吸道烧伤者需监测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 应用呼吸机可改善病人的缺氧情况。
⑦、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解释病情,使其能配合治疗。
烧伤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 要】 疼痛是烧伤患者最痛苦最常见的症状,烧伤疼痛是烧伤引起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289 例烧伤患者对其烧伤疼痛原因分析,评估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 【关键词】 烧伤疼痛;原因分析;评估;护理 疼痛使人产生悲观情绪,起肌肉僵硬、呼吸急促、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甚至。如果处理不当,给烧伤的救治和创面的愈合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对2008 年9 月到2011年9 月的189 例烧伤患者疼痛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及时满足烧伤患者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 年9 月到2011 年9 月共收治烧伤患者289 例,男182 例,女107 例,年龄3~77 岁,平均 岁,最大75%,最小38%,平均40%,其中I度烧伤84 例,II度烧伤122 例,III度烧伤81 例 2 疼痛 烧伤深度不同,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I度烧伤仅伤及,使部分真皮暴露,常表现为微过敏,浅II度烧伤伤及和真皮,由于丰富的受刺激,所以过敏,局部感到剧烈疼痛,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由于部分被毁,所以皮肤一般感觉迟钝,局部疼痛轻,III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肌肉和骨骼,由于神经末梢全部被毁,所以迟钝,常规表现为无痛,或仅轻微疼痛[1]。 烧伤病程不同,疼痛特点也有差异 ①体液渗出期:由于皮肤突然受热力破坏,神经末梢暴露或毁损,患者表现疼痛剧烈或疼痛疼痛消失。②急性感染期:由于创面暴露,水分丢失,创面干燥,患者主诉持续性钝痛。③期:由于翻身、换药、烤灯或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以及长期卧床限制体位,患者感到持续疼痛外可突发剧痛。④康复期 多见于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 天,由于增生挛缩,患者主诉剧痛奇痒,有灼热,发痒感 治疗措施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如长期的体位受限局部受压或牵拉;大面积烧伤时,为保持创面干燥,采用烤灯风吹不仅使体内水分丢失和烤灯毒素的吸收,更使烧伤深度加深,创面切痂不仅使坏死创面变成,更让健康皮肤反复受损(供皮区),反复地创面处理(换药或清洁创面)、输液及功能锻炼等。 患者不同心理变化,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烧伤系突发灾难性疾病,患者入院多紧张、恐惧、痛域下降,表现为,甚至休克,随着病情得到控制,患者恐惧、激动,情绪有所缓解,但繁多的换药、输液翻身及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加之患者自我完整遭到破坏,其多诉,康复期面对伤残、毁容、对自身前途的担忧,加之形成刺痛奇痒,功能锻炼牵拉疼痛,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难以坚持 个体因素不同,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 一般体力劳动者比高,男性对疼痛的比女性高,患者程度高者较易缓解疼痛[2]。 3 疼痛主观评估指标 VAS 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3],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厘米的游动,一面标有10 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烧伤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单且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目前临床常用的VAS尺正面为"0"端和"10"端之间有一游动标,背面有"0-10"的刻度,实用而方便。 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ace rating scale,FRS) FRS较为客观并且方便,它是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 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适用对较广,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烧伤患者也可供临床参考[3]。 行为和生理指标评估 对于不能说话或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的烧伤患者,临床只能根据其行为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研究,再进一步对其疼痛作出判断,例如表情,体位,血压,和呼吸等指标。 4 护理要点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实施抢救、治疗、护理,增强其安全感,自始自终相信患者,患者说多痛就有多痛 ,不可低估疼痛的程度,只有伤员自己才能真正评估其疼痛的程度[2],并且护士所表现出得信任可改善患者的心情,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护士要耐心解释其疼痛的原因、病程进展、治疗方法及各项操作的目的,使患者增强信心与病魔做斗争,增加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同时还可以动员病人家属朋友等系统的力量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舒适的护理 提供安静环境,尽量安置单间病室,夜间护士动作宜轻合理安排各项操作的时间和频率,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让患者得以安静休息,减少体力的消耗,以便减轻疼痛等不适,长期输液者,可置管,治疗之余可给患者读报,听音乐,通过广播电视、音乐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够起到减轻疼。 体位的护理 患肢抬高,以利于回流减轻组织肿胀疼痛,移动肢体时需动作轻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而引起患者疼痛甚至,创面烤灯照射时灯距为30~50 cm,并间歇照射。 观察患者,评估止痛效果 若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作详细的护理记录。如运用()等,须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4]。 浸浴疗法 浸浴疗法可清洁患者创肤,减轻换药时揭纱布的疼痛。全身浸泡时,如发现患者呼吸加快,等虚脱现象,立即终止浸泡[5]。对于皮肤后供皮区的疼痛,可适当选用,但一般限用2 d,3 d后尚有明显疼痛者须防创面感染。区一般疼痛不明显,如血供不足则表现疼痛严重,需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处理植皮。 药物止痛的护理 Field等[6]研究表明,在烧伤患者换药清创(2 s~50 彬kg),但有或吸人性损伤者忌用,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可改用。运送期间,合理的固定会使疼痛缓解,同时密切观察,可适当给予。治疗过程中,烧伤患者在更换和清创过程中所经历的疼痛是剧烈的,以至于对以后的各种治疗实施都产生巨大的负效应。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个患者自控镇痛,使用前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PCA泵,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患者血压、、呼吸,并作详细记录。遇到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时,应及时 报告医生并予以相应处理;发生,可给予热敷、按摩、针灸,必要时。定期评估止痛效果,如镇痛不全,应报告医生,酌情增加的浓度、剂量,平时要妥善过程中实施未烧伤部位的,患者的疼痛、焦虑和 恐惧都明显改善 加强功能锻炼的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对防止烧伤后关节僵直、、等的重要意义。并教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维持功能性体位;指导和协助患者完成肢体及关节的自动或;适当创面加压;穿等。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活动度由小到大,逐渐扩展至疼痛部。 5 体会 在护理烧伤患者的过程中,疼痛护理必须规范,应有 设计合理的表格,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疼痛评分、对疼 痛的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给予的处理、镇痛效果、等[8]。及时掌握烧伤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对患者进行,更好地配合烧伤的各项治疗,提高 对疼痛的耐受,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具有 重要的意义。 [1] .主编.[M]. .北京:, 2002:137-144. [2] ,.烧伤疼痛的护理[J]., 2003.,6:651. [3]李仲廉,雄.临床疼痛治疗学[M].3版.天津:,2005. [4] .烧伤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J]..2010.,4: 48. [5] .主编.[M].上海:. 2002;61. [6] Field T. Bum in juries benefit from massage therapy [J].BurnCare Rehabi,1998,19(3):241. [7] MiUer AC, Hieknum LC. Lenmstem distractio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bum pain[J].Bum Care Re,1992,13 (5):576-578.
医学毕业论文,这个是选题内容,有不一昂
急诊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患者特点分析。开始也不会,还是同事给的雅文网,写的《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很靠谱啊B超对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某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2010年北京热浪对医院急诊量的影响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的思考与探索 优先出版急诊医师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教学医院急诊日夜就诊病例分析急诊医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某院急诊科不合理用药分析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营造急诊科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我院儿科急诊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急诊科辅助检查的周转时间分析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ASCOT法预测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属于2005年第2卷第18期栏目,主要讲述了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过后,机体进入超高代谢及负氮平衡状态,对营养的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在烧伤的严重打击下,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内脏器官功能受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降低。病人在短期内……重度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重度烧伤病人在休克期由于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外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而合理输液是烧伤早期防治休克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收治的52例重度烧伤病人休克期临床表现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快乐.
1、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2、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3、 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4、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5、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6、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7、 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8、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9、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10、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题目来源:学术堂)
烧伤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 要】 疼痛是烧伤患者最痛苦最常见的症状,烧伤疼痛是烧伤引起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289 例烧伤患者对其烧伤疼痛原因分析,评估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 【关键词】 烧伤疼痛;原因分析;评估;护理 疼痛使人产生悲观情绪,起肌肉僵硬、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甚至心跳骤停。如果处理不当,给烧伤的救治和创面的愈合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对2008 年9 月到2011年9 月的189 例烧伤患者疼痛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及时满足烧伤患者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 年9 月到2011 年9 月共收治烧伤患者289 例,男182 例,女107 例,年龄3~77 岁,平均 岁,烧伤面积最大75%,最小38%,平均40%,其中I度烧伤84 例,II度烧伤122 例,III度烧伤81 例 2 疼痛相关分析 烧伤深度不同,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I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层,使部分真皮乳头层神经末梢暴露,常表现为皮肤感觉微过敏,浅II度烧伤伤及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由于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刺激,所以皮肤感觉过敏,局部感到剧烈疼痛,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网状层,由于神经末梢部分被毁,所以皮肤一般感觉迟钝,局部疼痛轻,III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由于神经末梢全部被毁,所以皮肤感觉迟钝,常规表现为无痛,或仅轻微疼痛[1]。 烧伤病程不同,疼痛特点也有差异 ①体液渗出期:由于皮肤突然受热力破坏,神经末梢暴露或毁损,患者表现疼痛剧烈或疼痛疼痛消失。②急性感染期:由于创面暴露,水分丢失,创面结痂干燥,患者主诉持续性钝痛。③创面修复期:由于翻身、换药、烤灯植皮或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以及长期卧床限制体位,患者感到持续疼痛外可突发剧痛。④康复期 多见于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 天,由于瘢痕增生挛缩,患者主诉剧痛奇痒,有灼热,发痒感 治疗措施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如长期的体位受限局部受压或牵拉;大面积烧伤时,为保持创面干燥,采用烤灯风吹不仅使体内水分丢失和烤灯毒素的吸收,更使烧伤深度加深,创面切痂植皮不仅使坏死创面变成刀伤,更让健康皮肤反复受损(供皮区),反复地创面处理(换药或清洁创面)、输液及功能锻炼等。 患者不同心理变化,其疼痛的表现也不同 烧伤系突发灾难性疾病,患者入院多紧张、恐惧、痛域下降,表现为大呼小叫,甚至休克,随着病情得到控制,患者恐惧、激动,情绪有所缓解,但繁多的换药、输液翻身及其它一些医源性操作,加之患者自我完整遭到破坏,其多诉痛不欲生,康复期面对伤残、毁容、对自身前途的担忧,加之瘢痕形成刺痛奇痒,功能锻炼牵拉疼痛,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难以坚持 个体因素不同,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 一般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高,男性对疼痛的耐受性比女性高,患者程度高者较易缓解疼痛[2]。 3 疼痛主观评估指标 VAS VAS用于疼痛的评估在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广泛[3],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厘米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 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烧伤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简单且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目前临床常用的VAS尺正面为"0"端和"10"端之间有一游动标,背面有"0-10"的刻度,实用而方便。 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ace rating scale,FRS) FRS较为客观并且方便,它是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 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适用面相对较广,即使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烧伤患者也可供临床参考[3]。 行为和生理指标评估 对于不能说话或无法用语言确切表达的烧伤患者,临床只能根据其行为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研究,再进一步对其疼痛作出判断,例如表情,体位,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指标。 4 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分秒必争实施抢救、治疗、护理,增强其安全感,自始自终相信患者,患者说多痛就有多痛 ,不可低估疼痛的程度,只有伤员自己才能真正评估其疼痛的程度[2],并且护士所表现出得信任可改善患者的心情,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护士要耐心解释其疼痛的原因、病程进展、治疗方法及各项操作的目的,使患者增强信心与病魔做斗争,增加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同时还可以动员病人家属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舒适的护理 提供安静环境,尽量安置单间病室,夜间护士查房动作宜轻合理安排各项操作的时间和频率,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让患者得以安静休息,减少体力的消耗,以便减轻疼痛等不适,长期输液者,可深静脉置管,治疗之余可给患者读报,听音乐,通过广播电视、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够起到减轻疼。 体位的护理 患肢抬高,以利于渗出液回流减轻组织肿胀疼痛,移动肢体时需动作轻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而引起患者疼痛甚至血管痉挛,创面烤灯照射时灯距为30~50 cm,并间歇照射。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止痛效果 若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作详细的护理记录。如运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等直肠给药,须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4]。 浸浴疗法 浸浴疗法可清洁患者创面皮肤,减轻换药时揭纱布的疼痛。全身浸泡时,如发现患者脉搏呼吸加快,面色苍白等虚脱现象,立即终止浸泡[5]。对于皮肤皮瓣移植术后供皮区的疼痛,可适当选用镇痛药,但一般限用2 d,3 d后尚有明显疼痛者须防创面感染。植皮区一般疼痛不明显,如血供不足则表现疼痛严重,需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处理植皮。 药物止痛的护理 Field等[6]研究表明,在烧伤患者换药清创(2 s~50 彬kg吗啡),但有颅脑外伤或吸人性损伤者忌用,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可改用地西泮。运送期间,合理的固定会使疼痛缓解,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可适当给予抗焦虑药。治疗过程中,烧伤患者在更换敷料和清创过程中所经历的疼痛是剧烈的,以至于对以后的各种治疗实施都产生巨大的负效应。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个患者自控镇痛,使用前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PCA泵,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定时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并作详细记录。遇到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时,应及时 报告医生并予以相应处理;发生尿潴留,可给予热敷、按摩、针灸,必要时导尿。定期评估止痛效果,如镇痛不全,应报告医生,酌情增加止痛药的浓度、剂量,平时要妥善过程中实施未烧伤部位的按摩疗法,患者的疼痛、焦虑和 恐惧都明显改善 加强功能锻炼的宣教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对防止烧伤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肌腱粘连等的重要意义。并教其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维持功能性体位;指导和协助患者完成肢体及关节的自动或被动运动;适当创面加压;穿紧身衣等。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活动度由小到大,逐渐扩展至疼痛部。 5 体会 在护理烧伤患者的过程中,疼痛护理必须规范,应有 设计合理的表格,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疼痛评分、对疼 痛的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给予的处理、镇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8]。及时掌握烧伤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更好地配合烧伤的各项治疗,提高 对疼痛的耐受,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具有 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主编.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7-144. [2] 王红梅,王慧敏.烧伤疼痛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03.,6:651. [3]李仲廉,安建雄.临床疼痛治疗学[M].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王雪莲.烧伤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J].广州医药.2010.,4: 48. [5] 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1. [6] Field T. Bum in juries benefit from massage therapy [J].BurnCare Rehabi,1998,19(3):241. [7] MiUer AC, Hieknum LC. Lenmstem distractio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bum pain[J].Bum Care Re,1992,13 (5):576-578.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已经发给你了,我的邮箱是,请查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 1材料 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 说说 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约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自身整体素质 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 措施 、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 法律知识 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 教育 ,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阴部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 方法 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坚持护理原则,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尤其是暴发型大出血,极易引起产妇休克,所以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一边有效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宫复等措施,一边 报告 医师实施抢救工作。一是迅速协助医生实施抢救,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着手查找出血原因,抽血急检血型,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及必要时手术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失血过多的及时给予吸氧,防止缺氧。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给产妇补充失血量。二是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两小时内,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四是回病房后,应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胀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产后一日内,仍应严密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症状。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 毕业 后进 入职 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 疾病知识 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2.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浅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共发表论文51篇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新进展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学基本问题。1989;4:2112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对随意皮瓣长宽比例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2;8(3):208-2103 快速扩张后皮肤软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4 1;10(1):34-37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3555 人工合成敷料概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1686 硅凝胶在烧伤创面及防治中的作用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3;9(8):3887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n rapid expanded skin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 1994;8(2):748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9 硅凝胶药膜-- 一种新的创面合成敷料的研制与评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 特集 32410 隆乳术后纤维囊挛缩机制研究进展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5;6(2)67-7011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扩张皮肤回缩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0 2;6(1):29-3012 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0 5;16(3):12-1513 扩张皮肤组织自身修复过程动态观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 6;4(2):76-7814 生理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6 6;2(2):59-6115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37816 48例耳廓再造与修复体会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 9;15(5):391-39217 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β1在瘢痕中的表达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10;14(5):275-27718 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419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 12;1(6):345-34720 隆乳术乳房假体容积的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11月 2003,2(6):530-53221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1):38-4022 面颈部除皱术的研究进展.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90-39323 强脉冲技术脱毛的疗效.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538-54024 粘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2):116-11925 .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8)952-95326 隆胸术后效果综合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45-44827 采用腋皱劈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9-15128 下颌骨斜形截骨11例. [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5-14629 FAK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信号转导因子表达的影响[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8,4(6):320-32230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K和胶原合成的作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0(6):31 Study on Function of Focal Adensive Kinase and Integrin in Hy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J]J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u,2008,20(1):7-1232 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在瘢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4):250-25333 肉毒素A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 2009,25(1):52-56.第二作者1 Medpore 外科种植体在颅面整形中的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 3;12(2):7l-73 182 应用网状聚乙烯材料修复颅骨缺损8例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 6;5(2):103-1043 Medpore修复颅眶形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9(4)287-2884 皮肤扩张后不同时段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临床医学美容杂志 2000 6(2):57-605 扩张后皮肤挛缩动力环境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 2;7(1):10-126 皮肤扩张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18(1):33-357 整合素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4 14(2)94-968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5-79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8-1010 整合素的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1-1311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24(2)147-14912 隆乳术后疗效综合评估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 2:3(4)289-29213 强脉冲光技术脱毛的疗效平萍、范志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26(5): 538-540第三作者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组织创伤修复综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 9;13(5):283-2862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在眶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9;1(19):32-333 乳晕下缘切口行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术 孙炳伟邰宁正范志宏杨群钱云良 扩张器在颚部皮瓣鼻再造术中应用探讨——临床报道10例5 内窥镜乳房整性的发展 实用美容整性外科杂志 2002 6;13(3):129-1316 内窥镜在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15: 283-2857 整合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疤痕组织中表达相关性的定量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5: 318-3208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 Jan; 22(1); 38-40
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1、护理评估 ①有无呼吸功能不全:张口呼吸、声音嘶哑、肺部锣音、进行性紫绀等。②有无血容量不足:意识障碍、口渴、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温度低、少尿等。 2、护理措施 (1)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用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疑有一氧化碳中毒,应给纯氧;保持良好的体位,定时翻身,鼓励深呼吸和咳痰,必要时吸痰。 (2)补液监护:避免伤后饮水,以防止发生急性胃扩张和胃出血,若口渴严重,在严密观察下,口服烧伤饮料。按计算补液量制定补液方案,于伤后1小时内实施。以下是液体疗法简单而有价值的评估标准:①伤员意识清醒,安静,无明显口渴,呼吸平稳。②收缩压>,脉压>.③成人脉率分,有力。④尿量成人>30ml/h,儿童>20ml/h,婴儿>1ml();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应>50ml/h;但心血管疾病者及老年病人,尿量>20ml/h即可。考试大网站收集⑤血电解质值正常。⑥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感染期护理 1、护理评估 ①有无败血症:烧伤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出现创面恶化,不新鲜,呈褐色、绿色斑片状,有脓性分泌物和臭味,边缘皮肤溶解;意识障碍,可有谵妄,定向力改变;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潜伏期可达数日;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增高、血培养(+)等,提示存在烧伤感染败血症。②有无消化道并发症:包括腹胀和麻痹性肠梗阻、出血性胃炎、急性胃扩张、应激性溃疡等。 2、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严格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TAT;定期和随时进行创面和血培养;周密地进行伤员个人卫生处置;一旦出现败血症,按全身化脓性感染处理。 (2)防治胃肠道并发症:早期行胃肠减压,并进行胃液监测;纠正血容量不足;给制酸药与组织胺H2受体拮抗药;一旦发现胃出血,给冰盐水洗胃、止血药、输新鲜血。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急救护理 (一)脱离致伤原因:将伤员救离火源现场后,迅速脱去着火衣物、立即卧倒就地慢慢滚动,或扑盖灭火,或用水浇灭,切勿惊慌乱跑、呼喊或用手扑打,以免火借风势燃烧更旺和引起呼吸道烧伤,或引起双手烧伤。 (二)保护创面:将创面用清洁的被单、衣物等简单包裹,以免污染和再损伤,也不要用有颜色的外用药,以免影响以后对烧伤深度的估计。 (三)镇静止痛:烧伤患者都有较剧烈的疼痛并烦躁不安,应给以安慰和鼓励,使其情绪稳定、安静合作;酌情使用镇痛剂(如度冷丁),轻度烧伤患者可采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重症患者微循环障碍,肌肉注射吸收不良,故需静脉给药(一岁以下婴儿忌用上述止痛剂)。对于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时间必须详细记录。 (四)呼吸道的观察:对于颜面烧伤的患者,或现场发生在密闭环境中,很有可能发生呼吸道烧伤,抢救时应注意检查,嗅闻患者有无烟熏味、观察痰中和口腔内是否存在碳颗粒、口腔粘膜是否红肿、声音是否嘶哑、有无呼吸困难,听诊有无呼气性哮鸣音。呼吸道受刺激后可很快出现喉头水肿引起窒息,要严密观察,作好气管切开准备。胸部的环行深度烧伤也可限制呼吸,要注意及时切痂松解。 (五)静脉补液:对于轻度烧伤患者可给以口服含盐饮液,较大面积或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及早给以静脉补液。 (六)转送:对于重症患者在伤后2~3h内转送到医院,否则等到休克期度过再转送为宜,切忌休克期高峰时转送。 初期处理及Ⅲ度创面的处理 (一)初期处理 为患者入院后进行的急诊处理。 1. 维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以氧气吸入;建立静脉补液通道,应选用较粗的血管,使用套管针穿刺效果更好;酌情使用镇痛剂;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2.创面初期处理:又称为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污染。 (1)剔除创面部位及附近的毛发,修剪手指甲; (2)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轻拭去表面沾附物,使创面清洁。 (3)正确处理水泡:浅Ⅱ度创面水泡小者可不予处理,大者可于底部剪破排空;深Ⅱ度创面水泡应剪除以防感染。 (二)Ⅲ度创面的处理 三度创面的残留表皮要尽量去除,外涂碘伏或磺胺嘧啶银,择期手术。 创面处理 (一)处理原则 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止感染。 (二)处理方法 1. 包扎疗法:采用敷料对烧伤创面包扎封闭固定的方法。 2.暴露疗法:将创面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为创面局部提供一个凉爽、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可预防与控制创面感染,对深度烧伤则可抑制焦痂液化与糜烂。 包扎疗法可以保护创面、防止外源性污染、吸收渗液,但包扎后不利于观察创面变化。 暴露疗法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便于处理创面,但可能有外源性污染或再损伤,所以两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 创面的观察和护理:如创面出现水肿、渗出液增加、颜色转暗、加深,创缘下陷、上皮生长停止、腥臭、焦痂潮湿变色,肉芽血管栓塞、组织变性坏死以及创缘出现炎性浸入都是创面脓毒症或败血症的征象,应密切观察,随时记录。对于采用包扎疗法的患者体温升高、创面疼痛加剧、持续性跳疼或烦躁不安者,均应及时打开检查。 4.感染创面的处理:感染不仅侵蚀组织影响创面愈合,而且可导致脓毒血症和其他并发症,必须认真处理,消除致病菌、促进组织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