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而致。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谈嫩,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和慢性出血为辩证要点。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 故两者在病理上常可相互影响,成为心脾两虚证。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健忘;肌肤失荣,故面色萎黄无华。气不足,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神倦乏力,脾虚不能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妇女经量减少,色淡质稀,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皆为气血不足之征。 (五)心肝血虚证 心肝血虚证,是指心肝两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致。 【临床表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面白无华,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心肝病变的常见症状和血主虚证共见为辩证要点。心方血,肝藏血,若心血不足,则肝无所藏,肝血不足,则心血不能充盈,因而形成心肝血虚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健忘;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血不上荣,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肝血不足,目失滋养,可致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筋脉爪甲失血濡养,可见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妇女以血为本,肝血不足,月经来源匮乏,则经量减少,色淡质稀,甚至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六)肝火犯肺证 肝火犯肺证,是指肝经气火上逆犯肺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郁怒伤肝,或肝经热邪上逆犯肺所致。 【临床表现】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痰粘量少色黄,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胸胁灼痛,急躁易忽,目赤口苦咳嗽为辨证要点。肝性升发,肺主肃降,升降相配,则气机调节平衡。若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循经犯肺,即成肝火犯肺证。肝经气火内郁,热壅气滞,则胸胁灼痛。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肝火上炎,可见头晕目赤。医学教育网整理气火内郁,则胸中烦热。热蒸胆气上溢,故觉口苦。气火循经犯肺,肺受火灼,清肃时之令不行,气机上逆,则为咳嗽。津为火灼,炼液为痰,故痰黄粘量少。火灼肺络,络伤血溢,则为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内炽之征。 (七)肝脾调证 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证候分析】本证以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肝主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主健运,气机通畅,有助肝气的疏泄,故在发生病变时,可相互影响,形成肝脾不调证。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胀闷得舒,故喜太息,气机郁结不畅,放精神抑郁;医学教育网整理条达的失职,则急躁易怒。脾运失健,气机郁滞,故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中气滞则腹痛,排便后气滞得畅,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本证寒热现象不显,故仍见白苔,若湿邪内盛,可见腻苔,弦脉为肝失柔和之证。 (八)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 【临床表现】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象。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呕吐涎沫,形寒肢冷,吞淡苔白滑,脉沉弦紧。 【证候分析】本证临床常见有两种表现,一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型,以脘胁胀痛,吞酸嘈杂,舌红苔黄为辩证要点;一为寒邪内犯肝胃型,以巅顶痛,吐涎沫,舌淡苔白滑为辨证要点。肝主升发,胃主下降,两者密切配合,以协调气机升降的平衡。当肝气或胃气失调,常可演变为脾胃不和证。 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滞,则脘胁胀闷疼痛;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故嗳气呃逆;肝胃气火内郁,可见嘈杂吞酸;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带数,均为气郁化火之象。若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肝经上达巅顶,经气被遏,故巅顶疼痛;寒性阴凝,得阳始运,得寒则凝,故头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医学教育网整理胃府受病,中阳受伤,水津不化,气机上逆,则呕吐清稀涎沫;阳气受伤,不能外温肌肤,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为寒邪内盛之象。 (九)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失调,房室不节,情志内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肝肾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两者往往相互影响,表现为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形成肝肾阴虚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虚热内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津不上润,则口燥咽干;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肝阴不足,肝脉失养,致胁部隐隐作痛。阴虚生内热,热蒸于里,故五心烦热;火炎于上,则两颧发红;内迫营阴,使夜间盗汗;扰动精室,故多见梦遗。冲任隶属肝肾,肝肾阴伤,则冲任空虚,而经量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若脾气虚弱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则血液流失,血虚则无以化气而气更虚,两者可互相影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血两虚证相辨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本证除气虚血虚临床表现外,还见心脾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 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
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由于心血不足与心阴不足,不能儒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常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血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是心血虚与心阴虚共有的症状。心血虚兼有眩晕,健忘,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弱等;心阴虚兼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病机分析:心阴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怔忡;血虚少、阴不足皆能使心神失养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儒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阴虚阳亢,虚热内生,故见五心烦热,潮热,寐则阳气入阴,营液受蒸外流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阴不上承则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相似证候的辨别:同心气虚、心阳虚一样,有了心的定位症状,如心悸怔仲,便可以认定心脏功能异常,可与其他脏腑区别开来,不同脏腑均有各自的定位症状。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多见以下几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辨证注意点:有心的定位症状,再加上阴虚或血虚症状,单纯的心阴虚,心血虚辨证不难作出。心的定位症状除去心悸、怔仲,还有神:失眠、多梦、神志异常;心所在部位:胸闷、胸痛;汗:盗汗,大汗;舌:舌体运动及色泽变化等。但是常见的,比较肯定的,是前面几项。胸、汗、舌的变化,也可由其他脏腑所引起。此外,当心血虚兼见心烦、烦热、盗汗等症,可辨作心阴血两虚
引起心肾阴虚的原因有:忧思劳神过度,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阴;或因虚劳久病等导致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所致.肾具有纳气的作用,所以肾虚时有动则气喘之证!建议去看中医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还年轻,趁早为好!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若脾气虚弱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则血液流失,血虚则无以化气而气更虚,两者可互相影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血两虚证相辨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本证除气虚血虚临床表现外,还见心脾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 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
补血补气建议可以喝雪盈茶 ,能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另外生活中注意:1)供给高蛋白饮食: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2)补充造血物质:如枸杞子、赤小豆、黑芝麻、猪肝、黄鳝等,以及新鲜蔬菜如西红柿、芹菜、菠菜、莴苣等
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 多因生化之源不足,或失血过多及慢性病耗伤肝血所致。常常是全身性血虚证中有关肝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目糊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震颤,筋脉拘急,肌肉拆动,爪甲不荣,月经量少,色谈或经闭,唇舌淡,苔薄,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血不足,儒养功能减弱为特征。肝血不足不能儒养清窍,故见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亏虚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糊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则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淡;肝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虚不能滋养筋脉爪甲测手足麻木震颤,筋脉拘急,肌肉拆动,爪甲不荣,脉细;肝血虚冲任失调则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若肝血虚得不到及时纠正则血虚症状加剧,肝血的儒养功能进一步减弱,可变为血虚生风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心血虚相辨别,两者均有血虚的临床表现,可从各自的脏腑定位症状加以鉴别。本证还当与肝阴虚作辨别,本证以血虚为特征,肝阴虚以阴虚为特征,表现为虚热之象。 辨证注意点:具备一般血虚的临床表现及具备肝的定位症状。治疗 养血柔肝或补血养肝方药 补肝汤化裁当归、熟地、首乌、阿胶、白芍、元肉,紫河车等。中文名称: 羊肝汤 功效: 补肝阴,养肝血。 来源: 圣济总录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简介Title 简介 用 料 羊肝1具,羊脊肉100克,枸杞根500克,豆豉汁20毫升,葱白7根,食盐5克,味精适量。 制 法 用水煎枸杞根(枸杞30克亦可),反复煎3次,取药汁约2000毫升。将羊肝、羊肉洗净,去筋膜、切细,连同豆豉汁倒入煮沸的枸杞根药汁中煮熟后,再加葱白、食盐、味精即成。 用 法 日服3次,早、中、晚空腹食之,连服3日后,减量隔日服。 注 释 羊肝营养丰富,人们已熟知其明目之功用。其性味甘、苦,凉。《千金·食治》中说:“补肝,明目。”《唐本草》中说:“疗肝风虚热。”《现代实用中药》中说:“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本草纲目》记载:“按倪维德《原机启微集》云,羊肝补肝,与肝合,引入肝经,故专治肝经受邪之病。”羊脊肉,其性味与作用,与羊肉同。枸杞的根,叫枸杞根,功与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相似,善于退虚热。豆豉解表、宣郁、除烦。本汤对于肝阳上亢,虚火重者不宜服食。适应症: 虚劳。用于肝阴不足,肝血虚亏的消瘦无力,胁肋疼痛,妇女月经后期及闭经等症。
逍遥丸对症。
心肝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心神及所主管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补血补气建议可以喝雪盈茶 ,能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另外生活中注意:1)供给高蛋白饮食: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2)补充造血物质:如枸杞子、赤小豆、黑芝麻、猪肝、黄鳝等,以及新鲜蔬菜如西红柿、芹菜、菠菜、莴苣等
表现都是一样的。眩晕、健忘,面无猾,发干枯不荣。治疗当补气养血、养肝疏肝。本身是中医说法,请在中医指导下服药治疗。
Reason1:脾胃虚弱中医观点: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譬如说饮食经常没规律、长期腹泻、经常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等,或是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而挑食乃至节食,长此以往导致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不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供求。而食物的养分是血液产生的源头,如果它们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造血的原料出现问题,不用多长时问,血就会不足了。中医观点2:久思思考是一件很耗费血液的事,工作过劳,思虑劳神太过,就会使血液损耗过度,造成血虚。有的人原本头发很好,却因过劳易脱发或早白,就是过于用脑致血虚、头发失去血液濡养的实例。Reason3:不当减肥中医观点:身体肥胖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贪嘴或是运动太少。如果不从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入手,而是通过药物或刺激某些穴位来强迫排泄,体重确实能减,但减掉的大部分为身体里的水分,而非脂肪。这些体液也是参与构成血液的重要部分,减少了,血也随着少了。Reason4:滥吃去痘中药中医观点:痘痘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代表着体内的阳气比较旺盛,但这种阳气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平时说的上火,如果用一些苦寒、清热、泻火的药来驱除火气,甚至为了最快取得疗效,使用通便的药物,体液由此丢失,日子一久,你的血就会不足。Reason5:流产中医观点:中医认为,精卵结合要耗费女性相当的能量和优质精华物质才能产生,而流产(或不明原因的胎停育),就是将这部分精华拿掉。肝藏血,肾藏精,这意味着肝肾受到了损伤。尤其是多次流产,身体里的精和血一再受损,用来维持生命的源头枯竭,你的血自然少了。解决之道:有效避孕。真正有效的避孕方法还是首推避孕套,效果好,对身体没有影响。至于“安全期避孕法”、“体外射精”安全性都不够高。尽量少用事后紧急避孕药,以免损耗肾的精气。按摩。有四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心肝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心神及所主管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逍遥丸对症。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40.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1.邪气盛 精气夺 42.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1)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若脾气虚弱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则血液流失,血虚则无以化气而气更虚,两者可互相影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血两虚证相辨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本证除气虚血虚临床表现外,还见心脾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 2)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考试,大网站收集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
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 多因生化之源不足,或失血过多及慢性病耗伤肝血所致。常常是全身性血虚证中有关肝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目糊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震颤,筋脉拘急,肌肉拆动,爪甲不荣,月经量少,色谈或经闭,唇舌淡,苔薄,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血不足,儒养功能减弱为特征。肝血不足不能儒养清窍,故见眩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亏虚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糊干涩、视力下降或夜盲;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则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淡;肝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虚不能滋养筋脉爪甲测手足麻木震颤,筋脉拘急,肌肉拆动,爪甲不荣,脉细;肝血虚冲任失调则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若肝血虚得不到及时纠正则血虚症状加剧,肝血的儒养功能进一步减弱,可变为血虚生风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心血虚相辨别,两者均有血虚的临床表现,可从各自的脏腑定位症状加以鉴别。本证还当与肝阴虚作辨别,本证以血虚为特征,肝阴虚以阴虚为特征,表现为虚热之象。 辨证注意点:具备一般血虚的临床表现及具备肝的定位症状。治疗 养血柔肝或补血养肝方药 补肝汤化裁当归、熟地、首乌、阿胶、白芍、元肉,紫河车等。中文名称: 羊肝汤 功效: 补肝阴,养肝血。 来源: 圣济总录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简介Title 简介 用 料 羊肝1具,羊脊肉100克,枸杞根500克,豆豉汁20毫升,葱白7根,食盐5克,味精适量。 制 法 用水煎枸杞根(枸杞30克亦可),反复煎3次,取药汁约2000毫升。将羊肝、羊肉洗净,去筋膜、切细,连同豆豉汁倒入煮沸的枸杞根药汁中煮熟后,再加葱白、食盐、味精即成。 用 法 日服3次,早、中、晚空腹食之,连服3日后,减量隔日服。 注 释 羊肝营养丰富,人们已熟知其明目之功用。其性味甘、苦,凉。《千金·食治》中说:“补肝,明目。”《唐本草》中说:“疗肝风虚热。”《现代实用中药》中说:“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本草纲目》记载:“按倪维德《原机启微集》云,羊肝补肝,与肝合,引入肝经,故专治肝经受邪之病。”羊脊肉,其性味与作用,与羊肉同。枸杞的根,叫枸杞根,功与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相似,善于退虚热。豆豉解表、宣郁、除烦。本汤对于肝阳上亢,虚火重者不宜服食。适应症: 虚劳。用于肝阴不足,肝血虚亏的消瘦无力,胁肋疼痛,妇女月经后期及闭经等症。
Reason1:脾胃虚弱中医观点: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譬如说饮食经常没规律、长期腹泻、经常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等,或是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而挑食乃至节食,长此以往导致身体内的营养物质不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供求。而食物的养分是血液产生的源头,如果它们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造血的原料出现问题,不用多长时问,血就会不足了。中医观点2:久思思考是一件很耗费血液的事,工作过劳,思虑劳神太过,就会使血液损耗过度,造成血虚。有的人原本头发很好,却因过劳易脱发或早白,就是过于用脑致血虚、头发失去血液濡养的实例。Reason3:不当减肥中医观点:身体肥胖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贪嘴或是运动太少。如果不从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入手,而是通过药物或刺激某些穴位来强迫排泄,体重确实能减,但减掉的大部分为身体里的水分,而非脂肪。这些体液也是参与构成血液的重要部分,减少了,血也随着少了。Reason4:滥吃去痘中药中医观点:痘痘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代表着体内的阳气比较旺盛,但这种阳气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平时说的上火,如果用一些苦寒、清热、泻火的药来驱除火气,甚至为了最快取得疗效,使用通便的药物,体液由此丢失,日子一久,你的血就会不足。Reason5:流产中医观点:中医认为,精卵结合要耗费女性相当的能量和优质精华物质才能产生,而流产(或不明原因的胎停育),就是将这部分精华拿掉。肝藏血,肾藏精,这意味着肝肾受到了损伤。尤其是多次流产,身体里的精和血一再受损,用来维持生命的源头枯竭,你的血自然少了。解决之道:有效避孕。真正有效的避孕方法还是首推避孕套,效果好,对身体没有影响。至于“安全期避孕法”、“体外射精”安全性都不够高。尽量少用事后紧急避孕药,以免损耗肾的精气。按摩。有四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