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深圳市医学论文

深圳市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深圳市医学论文

[1]黄玮俊 李彩霞 拉布 周雁 黎培兴 胡彬 普布卓玛 格桑卓嘎 方积乾 王一鸣.藏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基因的高精度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图谱及其与汉族人群的比较[J].科学通报,2006,51(3):283~[2]王蓓 高海莲 刘雪琴 郝元涛 冯桂兰 方积乾.WHO生存质量量表老年模块在我国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7~[3]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农村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1~[4]王心旺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伤残、死亡三者间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445~[5]郝元涛 方积乾 宋心远 朱淑明 吴少敏.非线性因子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08~[6]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混合正态模型的糖尿病住院病人医疗保险设计[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18~[7]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传递不平衡的对称性检验的适用性[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16~[8]颜杰 相丽驰 方积乾.灰色预测模型及SAS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75~[9]何春 方积乾.极大似然估计和拟极大似然估计模拟之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1):114~[10]郝元涛 方积乾 Power MJ 吴少敏 朱淑明.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11]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期刊统计学误用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49~[1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陈金泉 方积乾.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13]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分类风险模型的最优奖惩系统设计及在特定疾病保险中的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3):185~[14]麦劲壮 李河 方积乾 刘小清 饶栩栩.Meta分析中失安全系数的估计[J].循证医学,2006,6(5):297~[15]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家系数据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3):9~[16]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395~[17]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行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9~[18]万崇华 方积乾 汤学良 张灿珍 卢玉波 孟琼 高丽.SF-36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J].肿瘤,2005,25(5):492~[1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离子通道的混合密度参数估计与状态判别[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6):62~[20]颜杰 党容 方积乾.配对设计两组多分类频数分布的比较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06~[21]颜杰 谢薇 方积乾.SPSS中随机抽样的精确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55~[22]匡莉 方积乾 徐淑一.医院规模经济与成本函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5,22(3):111~[23]金华 方积乾.多维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结构回归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2005,20(1):77~[24]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指南的综述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8~[25]黄玮俊 李彩霞 陈素琴 孙健冬 周雁 方积乾 王一鸣.中国汉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5个基因的高精度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构建[J].科学通报,2004,49(7):649~[26]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马氏距离判别[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3):111~[27]王心旺 刘淑霞 方积乾.健康期望寿命的综合评价[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4):29~[28]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糖尿病保险费精算模型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3):7~[29]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6种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21~[30]杜勇 李幼姬 李彩霞 郭辉 JosephCKLeung ManFLam 杨念生 黄锋先 方积乾 PatrickHMaxweⅡ 黎嘉能 王一鸣.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3):200~[31]赵利 陈金泉 梁国辉 刘凤斌 方积乾.因子分析法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965~[32]郝元涛 孙希凤 方积乾 吴少敏 朱淑明.量表条目筛选的统计学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09~[33]何春 方积乾.多维平均处理效应极大似然估计的模拟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21(4):97~[34]颜杰 李彩霞 曾芳芳 方积乾.如何控制SAS结果的输出[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2):119~[35]张晋昕 方积乾 凌莉 陈雄飞 党容.基于预报效果的ARIMA模型筛选[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6~[36]颜杰 李彩霞 方积乾 丁守銮.完全随机设计两组t检验与秩和检验的功效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10~[37]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41~[38]孙希凤 郝元涛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量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55~[3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阈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294~[40]刘凤斌 方积乾 王建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90~[41]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76~[4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方积乾 林丽珠 陈金泉.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研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32~[43]金华 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的结构回归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4~[44]黎培兴 李彩霞 方积乾 关永源.单离子通道的隐马氏模型与状态的还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2):9~[45]方积乾 宇传华.第十三讲 如何处理随访资料[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1):63~[46]王心旺 杨哲 刘淑霞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3):F002~[47]王心旺 方积乾.健康-疾病负担测量与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6):1~[48]凌莉 方积乾.三级医院病人就诊流向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11~[49]孙希凤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8):508~[50]陈雄飞 董晓梅 汪宁 方积乾.多因子共线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12~[51]郝元涛 方积乾.证实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等价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3):130~[52]张晋昕 方积乾 赵晓华 陈雄飞 凌莉.医学时间序列谱分析中的日历因素及修正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90~[53]倪涛洋 黎黎 刘颜 方积乾 关永源.时间序列数据记忆性的判别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4):502~[54]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多维结构回归模型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3):321~[55]许宗利 方淯靖 方积乾.多元性状同胞对连锁分析方法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定位数据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2):176~[56]许宗利 方积乾.一般家系二分类性状的贝叶斯连锁分析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15~[57]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价性评价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338~[58]郝元涛 方积乾.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40~[59]方积乾 王显红.骨密度测量的统计质量控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273~[60]许宗利 方积乾.适宜于连锁分析文献的Meta分析方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96~[61]刘凤斌 方积乾.医学教育与生存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206~[62]周旭毓 方积乾.Gibbs岳样在HBV、HC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应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65~[63]凌莉 方积乾.调整资源结构后医院的成本效益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14~[64]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的Gibbs抽样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04~[65]方积乾 周凤琼 等.试论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与保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0~[66]凌莉 方积乾.卫生资源供给结构调整的方法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1~[67]郑迎东 方积乾.含有重度缺失的多维时间序列补缺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8~[68]凌莉 方积乾.世界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2,16(2):34~[69]方积乾 柳青.我国恶性肿瘤筛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肿瘤,2002,11(1):10~[70]凌莉 方积乾.病人就诊流向及医疗费用的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2,9(4):219~[71]宇传华 方积乾.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83~[72]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的常见偏倚[J].循证医学,2002,2(4):216~[73]方积乾.肿瘤筛查之我见[J].抗癌,2002,(2):32~[74]高桂明 方积乾 等.肿瘤发病人数估计的分层捕获—再捕获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23~[75]金华 方积乾.因果推断中的混杂控制[J].生物数学学报,2001,16(3):362~[76]郑迎东 方积乾.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序列资料的传递函数模型的识别和建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4(4):292~[77]方积乾 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肿瘤,2001,10(2):69~[78]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2):72~[79]凌莉 方积乾.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的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1):24~[80]凌莉 方积乾 等.骨密度检测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3):281~[81]许宗利 方积乾.连锁分析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J].生命科学研究,2001,5(4):308~[82]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4):224~[83]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分析的衍生变量法及其在生命质量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55~[84]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假定及在DNA指纹数据中?…[J].生物数学学报,2000,15(2):227~[85]金华 方积乾.空气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水平的个体效应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4):330~[86]万崇华 方积乾 等.FLIC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5):321~[87]万崇华 方积乾.WHOQOL—100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41~[88]方积乾 万崇华.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J].现代康复,2000,4(8):1123~[89]郝元涛 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90]凌莉 方积乾 刘颜 柳青 汤泽群 傅承主 杨哲 张寿生.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分类标志值测算方法[J].中国卫生资源,2000,3(2):85~[91]杨哲 张寿生 汤泽群 傅承主 方积乾 柳青 凌莉 刘颜.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00,3(1):13~[92]万崇华 方积乾.生存质量作为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及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3):143~[93]洪明晃 方积乾.试论肿瘤“早诊方法”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73~[94]方积乾 张敏瑞.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错误及其纠正[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314~[95]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Markov过程法及其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62~[96]赵会仁 方积乾.细胞膜K离子通道的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计[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9,20(1):27~[97]方积乾 刘向明.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9~[98]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的裂区设计方差分析法及其在吸毒者生命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1):1~[99]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1999,16(3):157~[100]方积乾 郝元涛.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101]刘颜 方积乾.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云南),1999,12(8):30~[102]孙晓武 方积乾.测量误差非线性职业暴露效应模型参数估计的MCMC方法[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2(2):110~[103]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医院统计,1999,6(3):148~[104]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医院床位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2):638~[105]洪明晃 方积乾.肿瘤的分层分析和分层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3~[106]洪明晃 方积乾.应用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肿瘤预后的评价:附411例鼻咽癌…[J].癌症,1998,17(2):118~[107]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的两种模拟结果的比较[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54~[108]刘向明 方积乾.PC12细胞钾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随机建模与参数估计(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72~[109]秦学军 方积乾.亚群体DNA指纹结构的模拟及参数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3):229~[110]万崇华 方积乾.MOS SF—36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4):260~[111]万崇华 方积乾.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与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3):170~[112]万崇华 方积乾.同一时点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TOPSIS法[J].中国医院统计,1998,5(3):134~[113]洪明晃 方积乾.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39~[114]方积乾 柳青.医学研究生统计课程综合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6):55~[115]柳青 方积乾.鼻咽癌疾病自然史的随机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12~[116]史明丽 方积乾.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社区人群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28~[117]万崇华 方积乾.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及其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3):169~[118]方积乾 刘向明 刘士光 胡性本.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的随机建模[J].自然杂志,1997,(2):86~[119]傅承主 方积乾.鼻咽癌筛查资料中无发病数据的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6):32~[120]方积乾 廖瑞端.成对相依资料的回归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4):1~[121]刘向明 方积乾.离子通道开放状态检测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6,11(2):60~[122]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二)[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5):61~[123]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一)[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4):54~

这个够详细的 就怕看晕你 要有耐心啊 参考资料: 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 (1) 赖氨酸 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氨酸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会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与发育的作用。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如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沁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 赖氨酸在医药上还可作为利尿剂的辅助药物,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而引起的铅中毒现象,还可与酸性药物(如水杨酸等)生成盐来减轻不良反应,与蛋氨酸合用则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 单纯性疱疹病毒是引起唇疱疹、热病性疱疹与生殖器疱疹的原因,而其近属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致病者。印第安波波利斯Lilly研究室在1979年发表的研究表明,补充赖氨酸能加速疱疹感染的康复并抑制其复发。 长期服用赖氨酸可拮抗另一个氨基酸――精氨酸,而精氨酸能促进疱疹病毒的生长。 (2) 蛋氨酸 蛋氨酸是含硫必需氨基酸,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当缺乏蛋氨酸时,会引起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或不增加体重、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 蛋氨酸还可利用其所带的甲基,对有毒物或药物进行甲基化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蛋氨酸可用于防治慢性或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可用于缓解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吡啶和喹啉等有害物质的毒性反应。 (3) 色氨酸 色氨酸可转化生成人体大脑中的一种重要神经传递物质――5–羟色胺,而5–羟色胺有中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并可改善睡眠的持续时间。当动物大脑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时,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出现神经错乱的幻觉以及失眠等。此外,5–羟色胺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可存在于许多组织,包括血小板和肠粘膜细胞中,受伤后的机体会通过释放5–羟色胺来止血。医药上常将色氨酸用作抗闷剂、抗痉挛剂、胃分泌调节剂、胃粘膜保护剂和强抗昏迷剂等。 (4)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 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均属支链氨基酸,同时都是必需氨基酸。当缬氨酸不足时,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共济失调而出现四肢震颤。通过解剖切片脑组织,发现有红核细胞变性现象,晚期肝硬化病人因肝功能损害,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致使血中支链氨基酸减少,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由正常人的降至,故常用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治疗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此外,它也可作为加快创伤愈合的治疗剂。 亮氨酸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的突发性高血糖症,也可用作头晕治疗剂及营养滋补剂。异亮氨酸能治疗神经障碍、食欲减退和贫血,在肌肉蛋白质代谢中也极为重要。 苏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脂肪代谢,缺乏苏氨酸时出现肝脂肪病变。 (5) 天冬氨酸、天冬酰胺 天冬氨酸通过脱氨生成草酰乙酸而促进三羧酸循环,故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成分。天冬氨酸也与鸟氨酸循环密切相关,担负着使血液中的氨转变为尿素排泄出去的部分工作。同时,天冬氨酸还是合成乳清酸等核酸前体物质的原料。 通常将天冬氨酸制成钙、镁、钾或铁等的盐类后使用。因为这些金属在与天冬氨酸结合后,能通过主动运输途径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天冬氨酸钾盐与镁盐的混合物,主要用于消除疲劳,临床上用来治疗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疾病。天冬氨酸钾盐可用于治疗低钾症,铁盐可治疗贫血。 不同癌细胞的增殖需要消耗大量某种特定的氨基酸。寻找这种氨基酸的类似物――代谢拮抗剂,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天冬酰胺酶能阻止需要天冬酰胺的癌细胞(白血病)的增殖。天冬酰胺的类似物S–氨甲酰基–半胱氨酸经动物试验对抗白血病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已试制的氨基酸类抗癌物有10多种,如N–乙酰–L–苯丙氨酸、N–乙酰–L–缬氨酸等,其中有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可高达95%以上。 (6) 胱氨酸、半胱氨酸 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是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可降低人体对蛋氨酸的需要量。胱氨酸是形成皮肤不可缺少的物质,能加速烧伤伤口的康复及放射性损伤的化学保护,刺激红、白细胞的增加。 半胱氨酸所带的巯基(-SH)具有许多生理作用,可缓解有毒物或有毒药物(酚、苯、萘、氰离子)的中毒程度,对放射线也有防治效果。半胱氨酸的衍生物N–乙酰–L–半胱氨酸,由于巯基的作用,具有降低粘度的效果,可作为粘液溶解剂,用于防治支气管炎等咳痰的排出困难。此外,半胱氨酸能促进毛发的生长,可用于治疗秃发症。其他衍生物,如L–半胱氨酸甲酯盐酸盐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鼻粘膜渗出性发炎等。 (7) 甘氨酸 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它可由丝氨酸失去一个碳而生成。甘氨酸参与嘌呤类、卟啉类、肌酸和乙醛酸的合成,乙醛酸因其氧化产生草酸而促使遗传病草酸尿的发生。此外,甘氨酸可与种类繁多的物质结合,使之由胆汁或尿中排出。此外,甘氨酸可提供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改进氨基酸注射液在体内的耐受性。将甘氨酸与谷氨酸、丙氨酸一起使用,对防治前列腺肥大并发症、排尿障碍、频尿、残尿等症状颇有效果。 (8) 组氨酸 组氨酸对成人为非必需氨酸,但对幼儿却为必需氨基酸。在慢性尿毒症患者的膳食中添加少量的组氨酸,氨基酸结合进入血红蛋白的速度增加,肾原性贫血减轻,所以组氨酸也是尿毒症患者的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的咪唑基能与Fe2+或其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促进铁的吸收,因而可用于防治贫血。组氨酸能降低胃液酸度,缓和胃肠手术的疼痛,减轻妊娠期呕吐及胃部灼热感,抑制由植物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消化道溃烂,对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等也有功效。此外,组氨酸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临床上用于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中组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使用组氨酸后发现其握力、走路与血沉等指标均有好转。 在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组氨酸脱羧形成组胺。组胺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并与多种变态反应及发炎有关。此外,组胺会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 (9) 谷氨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具有兴奋性递质作用,它们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其兴奋作用仅限于中枢。当谷氨酸含量达9%时,只要增加10–15mol的谷氨酸就可对皮层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影响。因此,谷氨酸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必不可少。 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的脱羧作用而形成γ–氨基丁酸,后者是存在于脑组织中的一种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的物质,当γ–氨基丁酸含量降低时,会影响细胞代谢与细胞功能。 谷氨酸的多种衍生物,如二甲基氨乙醇乙酰谷氨酸,临床上用于治疗因大脑血管障碍而引起的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和脑炎等。γ–氨基丁酸对记忆障碍、言语障碍、麻痹和高血压等有效,γ–氨基β–羟基丁酸对局部麻痹、记忆障碍、言语障碍、本能性肾性高血压、羊癫疯和精神发育迟缓等有效。 谷氨酸与天冬氨酸一样,也与三羧酸循环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于治疗肝昏迷等症。谷氨酸的酰胺衍生物――谷氨酰胺,对胃溃疡有明显的效果,其原因是谷氨酰胺的氨基转移到葡萄糖上,生成消化器粘膜上皮组织粘蛋白的组成成分葡萄糖胺。 (10) 丝氨酸、丙氨酸与脯氨酸 丝氨酸是合成嘌呤、胸腺嘧淀与胆碱的前体,丙氨酸对体内蛋白质合成过程起重要作用,它在体内代谢时通过脱氨生成酮酸,按照葡萄糖代谢途径生成糖。脯氨酸分子中吡咯环在结构上与血红蛋白密切相关。羟脯氨酸是胶原的组成成分之一。体内脯氨酸、羟脯氨酸浓度不平衡会造成牙齿、骨骼中的软骨及韧带组织的韧性减弱。脯氨酸衍生物和利尿剂配合,具有抗高血压作用。 牛 磺 酸 牛磺酸是牛黄的组成成分。 牛磺酸普遍存在于动物乳汁、脑与心脏中,在肌肉中含量最高,以游离形式存在,不参与蛋白质代谢。植物中仅存在藻类,高等植物中尚未发现。体内牛磺酸是由半胱氨酸代谢而来的。 牛磺酸的缺乏会影响到生长、视力、心脏与脑的正常生长。 被细菌感染的病人,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消耗了体内的牛磺酸,也会形成牛磺酸缺乏,发生眼底视网膜电流图的变化,而补充牛磺酸后会使眼底的病变好转由于人类只能有限地合成牛磺酸,因此膳食中的牛磺酸就显得非常重要。 奶制品中牛磺酸的含量很低。禽类中,黑色禽肉的牛磺酸含量要比白色肉的高。海产品与禽、畜类比较,以海产品中的牛磺酸含量最高,如牡蛎、蛤蜊与淡菜中牛磺酸可高达400mg/100g以上,同时加热烹调对其牛磺酸的含量没有什么影响。日常的各种食物,包括谷物、水果和蔬菜等,都不含牛磺酸。 精 氨 酸 (一) 精氨酸是鸟氨酸循环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多吃精氨酸,可以增加肝脏中精氨酸酶的活性,有助于将血液中的氨转变为尿素而排泄出去。所以,精氨酸对高氨血症、肝脏机能障碍等疾病颇有效果。 精氨酸是一种双基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有些情况如机体发育不成熟或在严重应激条件下,如果缺乏精氨酸,机体便不能维持正氮平衡与正常的生理功能。病人若缺乏精氨酸会导致血氨过高,甚至昏迷。婴儿若先天性缺乏尿素循环的某些酶,精氨酸对其也是必需的,否则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精氨酸的重要代谢功能是促进伤口的愈合作用,它可促进胶原组织的合成,故能修复伤口。在伤口分泌液中可观察到精氨酸酶活性的升高,这也表明伤口附近的精氨酸需要量大增。精氨酸能促进伤口周围的微循环而促使伤口早日痊愈。 精氨酸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防止胸腺的退化(尤其是受伤后的退化),补充精氨酸能增加胸腺的重量,促进胸腺中淋巴细胞的生长。 补充精氨酸还能减少患肿瘤动物的体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提高动物的活存时间与存活率。 在免疫系统中,除淋巴细胞外,吞噬细胞的活力也与精氨酸有关。加入精氨酸后,可活化其酶系统,使之更能杀死肿瘤细胞或细菌等靶细胞。 郑建仙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氨基酸与人类健康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 一、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1.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等。 作为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氨基酸,无疑是构成人体内最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多种,它们是:色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二碘酪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瓜氨酸、乌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体内都能合成,而人体不能全部合成。其中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中提供,叫做“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是: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其他则是“非必需氨基酸”。组氨酸能在人体内合成,但其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身体需要,有人也把它列为“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长期缺乏可能引起生理功能障碍,而列为“半必需氨基酸”,因为它们在体内虽能合成,但其合成原料是必需氨基酸,而且胱氨酸可取代80%~90%的蛋氨酸,酪氨酸可替代70%~75%的苯丙氨酸,起到必需氨基酸的作用,上述把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3类,是按其营养功能来划分的;如按其在体内代谢途径可分为“成酮氨基酸”和“成糖氨基酸”;按其化学性质又可分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大多数氨基酸属于中性。 2.生命代谢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正如恩格斯所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如果人体内缺少蛋白质,轻者体质下降,发育迟缓,抵抗力减弱,贫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肿,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失去了蛋白质,生命也就不复存在,故有人称蛋白质为“生命的载体”。可以说,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抗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同样,如果人体内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会产生抗体代谢障碍。精氨酸和瓜氨酸对形成尿素十分重要;胱氨酸摄入不足就会引起胰岛素减少,血糖升高。又如创伤后胱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大增,如缺乏,即使热能充足仍不能顺利合成蛋白质。总之,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代谢可以发挥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组织蛋白质;②变成酸、激素、抗体、肌酸等含氨物质;③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产生能量。因此,氨基酸在人体中的存在,不仅提供了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而且对于促进生长,进行正常代谢、维持生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人体缺乏或减少其中某一种,人体的正常生命代谢就会受到障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生命活动终止。由此可见,氨基酸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显得多么需要。 二、在食物营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为了生存必需摄取食物,以维持抗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抗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延年益寿的综合过程称为营养。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 作为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即矿物质,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也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它们在机体内具有各自独特的营养功能,但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加、推动和调节生命活动。机体通过食物与外界联系,保持内在环境的相对恒定,并完成内外环境的统一与平衡。 氨基酸在这些营养素中起什么作用呢? 1.蛋白质在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氨基酸来完成的 作为机体内第一营养要素的蛋白质,它在食物营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在人体内并不能直接被利用,而是通过变成氨基酸小分子后被利用的。即它在人体的胃肠道内并不直接被人体所吸收,而是在胃肠道中经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高分子蛋白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多肽或氨基酸后,在小肠内被吸收,沿着肝门静脉进入肝脏。一部分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分解或合成蛋白质;另一部分氨基酸继续随血液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任其选用,合成各种特异性的组织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氨基酸进入血液中与其输出速度几乎相等,所以正常人血液中氨基酸含量相当恒定。如以氨基氮计,每百毫升血浆中含量为4~6毫克,每百毫升血球中含量为~毫克。饱餐蛋白质后,大量氨基酸被吸收,血中氨基酸水平暂时升高,经过6~7小时后,含量又恢复正常。说明体内氨基酸代谢处于动态平衡,以血液氨基酸为其平衡枢纽,肝脏是血液氨基酸的重要调节器。因此,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被人体所吸收,抗体利用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2.起氮平衡作用 当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适宜时,摄入的氮量由粪、尿和皮肤排出的氮量相等,称之为氮的总平衡。实际上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不断合成与分解之间的平衡。正常人每日食进的蛋白质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增减食入量时,机体尚能调节蛋白质的代谢量维持氮平衡。食入过量蛋白质,超出机体调节能力,平衡机制就会被破坏。完全不吃蛋白质,体内组织蛋白依然分解,持续出现负氮平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终将导致抗体死亡。 3.转变为糖或脂肪 氨基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a-酮酸,随着不同特性,循糖或脂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a-酮酸可再合成新的氨基酸,或转变为糖或脂肪,或进入三羧循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放出能量。 4.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氨基酸分子构成),如淀粉酶、胃蛋白酶、胆碱脂酶、碳酸酐酶、转氨酶等。含氮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质或其衍生物,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促肠液激素等。有的维生素是由氨基酸转变或与蛋白质结合存在。酶、激素、维生素在调节生理机能、催化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约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 三、在医疗中的应用 氨基酸在医药上主要用来制备复方氨基酸输液,也用作治疗药物和用于合成多肽药物。目前用作药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几十种,其中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和构成非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00多种。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在现代静脉营养输液以及“要素饮食”疗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起积极作用,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少的医药品种之一。 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L-多巴等氨基酸单独作用治疗一些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肝病疾病、消化道疾病、脑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肌肉活力、儿科营养和解毒等。此外氨基酸衍生物在癌症治疗上出现了希望。 四、与衰老的关系 老年人如果体内缺乏蛋白质分解较多而合成减慢。因此一般来说,老年人比青壮年需要蛋白质数量多,而且对蛋氨酸、赖氨酸的需求量也高于青壮年。60岁以上老人每天应摄入70克左右的蛋白质, 而且要求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配比适当的,这样优质蛋白,延年益寿。 余传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氨基酸与老年健康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宇航员(77岁)格伦送入太空。这天对老年人来说,称为最伟大的一天,最引人瞩目。暮年再征太空的格伦,他要帮助医学进行科学实验。老人蛋白质分解、人体氨基酸的生物学试验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氨基酸与老人健康,不仅在地球上要研究,在太空的也要研究。因为氨基酸与老年人的寿命、衰老相关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下面的分述便可知道。 1.老年的生理变化与氨基酸 一般认为人们进入60岁以上是进入了老年。老年的生理与营养状态随着老年的进程而改变。蛋白质在老年人体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二:一是合成,合成组织蛋白质及各种活性物质;二是分解,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产生能量、产生废物。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儿及青少年合成大于分解,因而身体逐渐成长;对于一般成年人是合成等于分解,因而体重相对稳定。对于老年来说,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蛋白质代谢以分解为主,合成代谢逐渐缓慢,身体内的蛋白质逐渐被消耗,往往呈负氮平衡。如血红蛋白质合成减少,因此贫血为常患的老年性疾病;由于酶的作用及小肠功能衰退,蛋白质吸收过程中分解不充分,体内肽类增多,游离氨基酸减少。因老年人肾功能低下而影响氨基酸再吸收,因肝功能下降,对肽的利用也减少。近年研究报告,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给予相同营养条件,但老年人其血浆氨基酸(缬、亮、酪、赖、蛋、丝、丙氨酸)含量减低,特别支链氨基酸(缬、亮、异亮氨酸)显示不足。有人认为,高浓度支链氨基酸有提供合成的作用,当补给支链氨基酸时,能通过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供能源,降低蛋白质分解作用,并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量加强蛋白质的合成。现国外已将支链氨基酸用于临床维持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国内已有用于肝病、肾病及儿童的特殊氨基酸。 由于氨基酸的吸收或利用。因老年化而影响到免疫功能,免疫活性的变化也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如感染、癌症、免疫复合病、自身免疫病、淀粉状蛋白变性的发病率在老年均增高,易致衰老病死。 2.氨基酸与长寿 为了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如抗衰老、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免疫机制的功能,需要食品富含微量元素或糖类。但免疫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人体免疫物质没有一样不是由蛋白质组成。如免疫球蛋白、抗体、抗原、补体等,即使白细胞、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等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也在90%以上。因此人体若不缺乏蛋白质或氨基酸,上述的微量元素与多糖会起作用。如果缺乏,则无论用多少都不起作用。随着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的进展,新的研究表明补给某种非必需氨基酸虽然人体能够合成,但在严重应激的状态(包括精神紧张、焦虑、思想负担)或某些疾病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缺乏。如果缺乏,则对人体会发生有害的影响,这些氨基酸称之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如牛磺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 在正常条件下缺乏必需氨基酸可以减低体液的免疫反应。例如色氨酸缺乏的大鼠,其IgG及IgM受体抑制,而当重新加入色氨酸能维持正常的抗体生成;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均缺乏,可以抑制大鼠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作出反应;蛋氨酸与胱氨酸的缺乏,还可引起抗体的合成障碍。已证明,氨基酸的平衡也有这种不利作用。因此必需氨基酸在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延长老年人寿命,必须提高免疫力,重视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当前与寿命相关的正是热门研究的必需氨基酸有: 牛磺酸:人体牛磺酸的来源一是自身合成,二是从膳食中摄取。牛磺酸的生物合成由蛋氨酸经硫化作用转化成胱氨酸,并由胱氨酸合成,其中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许多高等动物包括人已失去了合成足够牛磺酸以维持体内牛磺酸整体水平的能力,需从膳食中摄取牛磺酸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有报道,牛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老年期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化是全身各系统最复杂而深奥的过程之一,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在形态上或生化水平上都有明显的改变,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重吸收及运输机制方面出现增年性变化。脂褐质是衰老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物质,大脑脂褐质增加是神经衰老变化标志之一,当神经元胞浆蓄积较大量的脂褐质时,细胞核、细胞质受压变形,影响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功能。衰老时,组织中脂褐质含量明显增高,而牛磺酸可使下降、且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并且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对低密度脂质蛋白(LDL)的修饰。同时牛磺酸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物表现出较强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止蛋黄卵磷脂氧化成脂质过氧化物,因而有显著抗衰老的作用。 精氨酸:精氨酸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严重应激情况下(如发生疾病或受伤)、或当缺乏了精氨酸便不能维持氮平衡与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它又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最新提出的理论,精氨酸是一氧化氮(NO)与瓜氨酸反应的酶系统代谢途径中的必要物质。NO或内皮细胞衍生的松弛因子的主要生化作用是刺激机体提高吞噬细胞中环鸟苷酸的水平,并能刺激白介素的产生来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菌作用。与精氨酸有关的NO酶系统,也在血管的内皮细胞、脑组织与肝脏的枯否(kupffer)细胞中发现,它能导致这些器官与组织的激素分泌、从而起到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免疫也可用氨基酸注射液。 谷氨酰胺: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一非必需氨基酸,但在剧烈运动、受伤、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谷氨酰胺的需要量大大超过了机体合成谷氨酰胺的能力,使体内的谷氨酰胺含量降低,而这一降低,便会使蛋白质合成减少、小肠粘膜萎缩及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它又称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最近发现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三种屏障。前两种屏障是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如果肠内没有营养供应,肠道就会营养不良,使肠道的免疫功能减弱与发生细菌相互移位。动物试验证明若动物用无谷氨酰胺的全静脉输液或要素膳补充营养,则动物小肠的绒毛发生萎缩,肠壁变薄,肠免疫功能降低。在静脉输液中提供2%的谷氨酰酶(约氨基酸总量的25%)对恢复肠绒毛萎缩与免疫功能有显著作用。谷氨酰胺在维持肠粘膜功能中的作用对提高免疫能力有一定作用,特别老年人是不可缺少的。 3、老年人如何科学补充氨基酸 老年人对氨基酸的需要量随年龄增长,机体蛋白质总量下降,一位健康老人蛋白质总量为青壮年的60%~70%。这可能与骨骼肌的减少有关,但不能由此认为老年人蛋白质需要减少。老年人体内以分解代谢为主,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液酸度下降、对蛋白质消化吸收下降,此外热能摄入低、饮食氮存留下降,所以老人蛋白质需要不比成年人的少。一般在正常膳食时,蛋白质摄入~体重可维持氮平衡,~体重可达平衡。据此定出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大致为60~75g,其中1/3为动物性蛋白质。如按蛋白质供热比考虑,以12%~14%为宜。在氨基酸代谢方面研究,提示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的需要与青年不同,故必需氨基酸的适宜模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深圳市医学期刊

深圳市重点专科——南山人民医院疼痛科。联系地址 : 深圳市桃园路1号南山医院疼痛科(即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会深圳疼痛诊疗中心,为广东省疼痛诊疗的临床、科研教学及进修培训基地,同时是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中心深圳临床基地,也是深圳市首批重点专科)。门诊面积200余平方米、疼痛病床30张。有专家、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人、专职护士10名。1999年9月,该学科带头人张德仁副主任医师牵头成立了深圳市医学会疼痛学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张德仁带领一伙年轻医生从单一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疼痛起步,不断探索研究,逐渐探索出药物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针刺与中药外敷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整体治疗方法等,仅综合治疗就包括物理疗法、中药外敷、口服药物、冷冻疗法、激光镇痛、小针刀、全息疗法等40多种,近年来又开展的“微侵袭”、射频微创技术等。这些成熟的技术形成了疼痛治疗特色,所治疗的疼痛病种达1500多种,为超过20万患者解除了疼痛的折磨,其中也包括晚期的癌症患者。该院疼痛中心在规模、门诊量、病床数、硬件设备及人员数量质量上均居于全国先进行列。疼痛治疗中心每年门诊量已有3万多人次,每年治疗的住院患者也超过800人。 主要开展项目: 各种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全息疗法、枝川注射疗法、病人自控镇痛法(PCA)、阿霉素注射治疗神经痛、套管针埋药法、脊神经背根冷冻术、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椎间盘镜手术、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癌症镇痛三阶段疗法、心理疗法等,此外还包括光、电、声、热、磁、激光、超激光等多种物理治疗,针灸、火罐、穴位注射、埋线等及中医中药治疗头颈痛、颈椎病、肩周炎、胸背疼痛、腰骶疼痛、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腰椎增生、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不定陈述综合症等。专家介绍: 张德仁: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广东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疼痛学会主任委员,深圳市麻醉学会委员。1983年重庆医科大学毕业。1986年获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曾长期工作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救治、疼痛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2002-2009年,中心独立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2项(分题负责单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牵头1项,参与5项;国家卫生部课题:3项;省级项目:13项;市科技项目:108项;国际合作项目:9项;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是受资助项目较多的单位之一。 2002-2009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 4项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7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5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 三等奖 2项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疟疾、SARS、军团菌等;☆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寄生虫病:疟疾、肝吸虫、隐孢子虫等;☆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危害因素;☆学科层面:现场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庄志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独立指导2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毒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副主编、10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广东省科研基金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4本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多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程锦泉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预防医学副会长、深圳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深圳市科技项目等5项,还主持《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深圳市卫生政策研究》、《深圳市控制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等项目以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欧盟,中英、全球项目。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张仁利教授: 2000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获得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热带病研究,现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受体分子生物学;传病蚊媒雌雄蚊差异基因组研究;同时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深圳市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位;先后在国际刊物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1998年获日本大幸医学奖。先后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国际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何雅青研究员:现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临床与卫生”杂志副主编,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病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防治人畜共患传染病专家组成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兼职教授,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71型、SARS病毒及溯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杂志上,3篇论文发表于国外杂志上,其中论文《华南地区动物SARS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各一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张建清主任医师,博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恶英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深圳市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共计11项,同时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计三项。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迁地重建:目前,一个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疾控中心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赤日炎炎,奉劝你不要再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人民币,去继续养肥那帮“庸医”啦! 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癌症”与疼痛的问题。 晚期癌症病人大多数都伴有疼痛,由于病人长时间承受癌症的折磨,再加上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对治疗失去了信心,主要表现悲观失望,丧失生活勇气。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首先解除病人的疼痛及精神痛苦,正确的心理疏导可缓解焦虑及恐惧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 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为阁下逐一报告如下: 1. 疼痛的评估 病人在疼痛时,护士一定要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观察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及疼痛的时间是否有规律等。并将观察的内容及病人的主诉进行综合分析,对疼痛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才能克服执行医嘱的盲目性或机械性,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护士可及时向医生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医护人员对麻醉镇痛药的药理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病人对麻醉镇痛药治疗疼痛有一定的了解,以积极态度配合治疗。 2. 疼痛的治疗 根据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只有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才能使癌痛得到控制。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应首选非阿片类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用于轻至中度疼痛,若达不到止痛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氧可酮、曲马多等),若疼痛仍未得到控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美散痛、度冷丁等)代替弱阿片类药物。 对特殊适应症的病人如特殊神经或精神症状者,均加辅助药物(安定、强的松等)。三阶梯疗法,关键是按时、准确给药,因此在执行医嘱时,不管病人是否疼痛,都要按时、准确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另外还可采用水针治疗,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穴位注射,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对中晚期癌痛有效率达98%。 3. 疼痛的护理 因癌症病人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疼痛刺激带来的痛苦又增添了恐惧和绝望。对于疼痛病人要了解心理活动及实际病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同情关心病人,无论工作多繁忙都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烦恼和苦闷,以积极主动、乐观、热情的态度展现在病人面前,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感到有治愈的希望。 多和病人交谈,并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分散和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视病人病情允许,鼓励病人参加富有情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看电视、读报、讲故事、做气功、健身操、下棋等;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使其保持稳定开朗的情绪,使病人紧张的心态得到松弛,疼痛自然减轻,病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积极配合治疗。 4. 小结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给你一个目录,自己看看啊。《中国临床医学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名录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核心期刊序次 学科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学科名次 期刊版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21 临床 5/80 独家授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国康复医学会 3/21 临床 26/80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学会 8/21 护理康复 1/23 临床检验杂志 江苏省医学会 9/21 临床 24/80 独家授权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安微医科大学 10/21 基础医学 14/57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会 11/21 护理康复 2/23 检验医学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13/21 临床 23/80 中国全科医学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15/21 临床 13/80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17/21 临床 27/80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18/21 临床 7/80 独家授权中国实验诊断学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9/21 临床 44/8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20/21 临床 33/80 护士进修杂志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21/21 护理康复 10/23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27/37 综合性医药卫生 70/219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复旦大学医学院 内科 1/83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临床 1/80 独家授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病理生物学会 基础医学 5/57 独家授权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内科 13/83 独家授权中国血液净化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临床 9/80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特种医学 3/22 独家授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 临床 12/80 新医学 中山大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 10/219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护理康复 9/23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临床 18/80 独家授权临床输血与检验 安徽省输血协会;安徽省立医院 临床 20/8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广东医学会 内科 25/83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中国医学科学院 综合性医药卫生 17/21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临床 22/80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同济医科大学 护理康复 13/23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微循环学会 临床 25/80 独家授权临床心电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31/83 独家授权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北京药学会 药学 29/61 临床血液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内科 42/83 上海医学影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 临床 31/8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32/80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单位 内科 44/83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 35/80 独家授权医学影像学杂志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 特种医学 9/22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临床 36/80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 临床 40/80 临床荟萃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 41/80 独家授权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神经、精神 19/28 中国临床医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 43/80 临床误诊误治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临床 46/80 循证医学 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 临床 48/80 罕少疾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深圳市卫生局 临床 49/80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临床 50/80 检验医学与临床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临床 52/8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中国同位素公司 基础医学 47/57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人民医院 临床 53/80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临床 54/80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浙江大学 临床 55/80 实验与检验医学 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 临床 57/80 唯一合作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山西省人民医院 特种医学 17/22 现代临床医学 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临床 59/80 临床军医杂志 解放军沈阳军区卫生人员训练基地 特种医学 18/22 独家授权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医学院 临床 60/80 现代诊断与治疗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临床 61/80 独家授权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临床 62/80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临床 63/80 独家授权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外科 73/78 现代实用医学 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 临床 65/80 现代医用影像学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 特种医学 19/22 实用医药杂志 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综合性医药卫生 130/219 透析与人工器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 临床 68/80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护理康复 22/2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69/80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康复医学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160/219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 72/80 实用医技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 临床 73/80 实用心电学杂志 南通医学院;江苏大学;徐州医学院 内科 79/83 中国临床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185/219 独家授权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80/83 临床急诊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临床 78/80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院协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194/219 临床医学工程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综合性医药卫生 195/219 分子影像医学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分校 临床 检验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医院 临床 检验医学教育 温州医学院;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常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 临床 唯一合作临床医学与亚健康 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 临床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 临床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社 临床 唯一合作浙江检验医学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 临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临床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中国中医药报社 临床

深圳市医学杂志

深圳华南妇科医院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门诊医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达20余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30%以上,主治医生37名,医技医生32名,临床护理人员106名,总共有180名医护人员,医院合理配备技术过硬的医疗人员队伍建设,已部分超过了三甲医院的妇科专业医疗人员配备要求,这极大的确保了门诊医疗工作质量。并且医院还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合作战略联盟,组织医技开发、研究和指导,开展妇科疾病技术攻关,并把医院开放的科目作为临床科研基地,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妇科专家前来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努力打造深圳第一家专家型妇产科医院。 张静 【职务】:副院长【职称】:主治医师【专家简介】:中国共产党党员,197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曾在沈阳军区二甲医院工作近20年,在济南军区司令部机关从事保健工作十几年。多次在北京301医院、南军区总医院进修。有多篇论文在医学杂志发表。退休后在民营医院工作近十年,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总监、行政院长等职。具有丰富的临床和医疗管理经验,现任华南妇科医院副院长。王秀梅 【职务】:副主任【职称】:执业医师【专家简介】: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参加工作30余年,熟练掌握了内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儿科的急、危、重疾症有特别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如对小儿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小儿颅内肿病的早期诊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及小儿特殊的临床症状的治疗等有着十分丰富的诊疗经验。中华儿科学会会员,湖北省女医师协会会员,入选中华医学名人录,曾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于丽萍【职务】:孕妇健康指导师【职称】:执业医师【专家简介】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学院临床护理专业,在三甲医院从事助产专业和护理管理工作41年,为上级医生决策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参与编写《实用医学与护理》一书,发表护理专业论文多篇,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并在2002年获卫生部门颁发的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擅长孕期营养及孕期保健指导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王敏【职称】:护师【职务】:输液区护士长【专家简介】:2007年毕业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高级护理专业,毕业之后一直从事门诊急诊护理工作,在深圳有三年的院前120急救经验,曾多次参与深圳市急救中心组织的学习及培训。在2011年参与梅观高速重大车祸现场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创造了医院院前救援人数最多的一次。

核心。国家级。我这有,私聊

深圳市重点专科——南山人民医院疼痛科。联系地址 : 深圳市桃园路1号南山医院疼痛科(即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会深圳疼痛诊疗中心,为广东省疼痛诊疗的临床、科研教学及进修培训基地,同时是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中心深圳临床基地,也是深圳市首批重点专科)。门诊面积200余平方米、疼痛病床30张。有专家、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人、专职护士10名。1999年9月,该学科带头人张德仁副主任医师牵头成立了深圳市医学会疼痛学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张德仁带领一伙年轻医生从单一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疼痛起步,不断探索研究,逐渐探索出药物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针刺与中药外敷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整体治疗方法等,仅综合治疗就包括物理疗法、中药外敷、口服药物、冷冻疗法、激光镇痛、小针刀、全息疗法等40多种,近年来又开展的“微侵袭”、射频微创技术等。这些成熟的技术形成了疼痛治疗特色,所治疗的疼痛病种达1500多种,为超过20万患者解除了疼痛的折磨,其中也包括晚期的癌症患者。该院疼痛中心在规模、门诊量、病床数、硬件设备及人员数量质量上均居于全国先进行列。疼痛治疗中心每年门诊量已有3万多人次,每年治疗的住院患者也超过800人。 主要开展项目: 各种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全息疗法、枝川注射疗法、病人自控镇痛法(PCA)、阿霉素注射治疗神经痛、套管针埋药法、脊神经背根冷冻术、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椎间盘镜手术、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癌症镇痛三阶段疗法、心理疗法等,此外还包括光、电、声、热、磁、激光、超激光等多种物理治疗,针灸、火罐、穴位注射、埋线等及中医中药治疗头颈痛、颈椎病、肩周炎、胸背疼痛、腰骶疼痛、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腰椎增生、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不定陈述综合症等。专家介绍: 张德仁: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广东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疼痛学会主任委员,深圳市麻醉学会委员。1983年重庆医科大学毕业。1986年获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曾长期工作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救治、疼痛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阴阳平衡少得病 由于1840年以后西方医学的逐步进入,使得中医学的很多理念都淡薄了。比如我们现在得了病,大家都到医院去。到医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请西医抢救或者是治疗,认为这种治疗可以迅速见效。到了西医医院,如果你是外感病,那么它的一切检查都仅仅围绕着要找到致病因子是细菌?病毒?用现在最时髦的话就是,得找到萨达姆在哪?拉登在哪?然后呢,用一种药物或手段把它控制了,疾病就好了。这样做是西方医学在它的发展进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 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因为你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大自然给人生命的权利,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你没得病呢?因为你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你什么时候得了病,不仅仅是细菌病毒多少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如果处在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危害你了。你自身又没办法抵抗它,你就病了。按西医的做法,你要想杀死它吗?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它不想死,它的变异的速度远远比我们研制药的速度快得多。大家都知道,从研制出抗生素以后,已经有7000多种抗生素了,可是在临床用的只有几十种上百种,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临床无效被淘汰了。 以药的偏性纠正人体偏性 那么,中医对这些病是怎么看待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医的理念问题。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是两千年以前的方子。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不要相信现在广告天天讲中医抗病毒。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如果哪一味药真正能杀死这个病毒的话西方医学早就研究了,用不着把那个药汤煮那么多让人去喝。中医其实是用药食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用以改变这种致病因子在你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两千年来用的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现在依然有效。 我和很多西医同道也探讨过“西医科学还是中医科学”的问题。我说,它们是不同层次上的科学。西医说,你那麻杏石甘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我说,中医的奥妙就在这儿,它在杯子里谁都杀不死,喝进去它就可以治好这个病。为什么?因为它用的是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让你被破坏的环境得到修复,让致病因子在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被破坏掉。这样看待中医,我们就看到中医的科学性了。 中药改善内环境 曾治过一个外国人,她是挪威的一位女士,34岁。她问我:“中医能不能治卵巢囊肿?我左侧有个卵巢囊肿,我希望用中医治疗。”我说,从理论上讲它能长出来就能够消下去,为什么?我说一块木头它可以长蘑菇,若是一块钢板它就不会长蘑菇。她说,西医认为没法解决,必须切掉。我说,那您就自己选择吧。于是她就回瑞典,做了手术。半年以后,又来找我了。她说,不行,我这边切掉了,那边又长了,我才34岁,我还想要孩子。我不想把另一边切掉。我希望中医试一试。前后吃了三个月我开的中药,她在德国检查完后回来告诉我说,这边的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实在太神奇了,中医没有动刀子,也没有用手术,怎么就会消失了?我就跟她说:如果是一个木头长了蘑菇,你采取切除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是办法,但如果你仅仅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然是木头,我想那木头还会接着长,一直长到多会儿蘑菇不再是蘑菇了,木头不再是木头了,就算是结束了。我说,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它还长不长?中医没有通过手术的办法摘除这个蘑菇,但是,我让你吃的这三个月的中药在改善着你的内环境,把你能够长蘑菇的这个内环境给改变了,所以它就自然地由大到小,由小变没。这就说明中医的治疗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的。樊正伦.中医学讲座精华

深圳市热带医学杂志

投诉?人家怎么得罪你了……

论文退稿是不会退审稿费的,因为杂志社已经投入编辑人力给你审过稿了,付出了审稿劳动,所以你这份审稿费已经消费了,那么不管论文是不是录用,审稿费都不会退。期刊大部分都是退稿不退审稿费。比如国外SCI期刊的审稿费用通常要求作者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期刊,期刊进行自主扣费。通常期刊安排审稿专家的审稿行为已经产生,所以审稿费用是不会退审稿费的

中国热带医学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数据库来源期刊, 被 MEDLINE, CAB International , Helminthological Abstract, Review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Mycology , Review of Medical and Entomology, Protozoological Abstract, Global Health , Nutrition and Abstract and Review 等国际文献检索系统文摘期刊收录。2006年4月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收录发表的论文涵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主要领域所涉及的地方病、传染病学研究成果,突出热带医学特色。 1.交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练、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不得一稿两投,来稿应附有单位介绍信。每篇论据或综述的篇幅一般4000~5000字左右,具特别重要价值的论文不限字数;实验研究、防治经验、调查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2.文题 力求简明,充分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符合英文习惯。3.作者与单位4.各类文稿的写作格式(1)论著 由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部份组成。(2)综述 摘要、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英文题目。(3)综合报道 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展望、小结、英文摘要、参考文献。(4)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调查对象(或一般情况)与调查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5)疾病防治 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6)病例报告 摘要、关键词、前言、病例报告、讨论、致谢、英文题目。(7)简报或快报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8)其它版面 人物/单位介绍(可附照片)、药物介绍、学术会议纪要、消息(如会议消息)、管理工作经验等栏目按自然段写作。(9)教学论文 按论著格式写。 来稿打印一份寄编辑部,然后用E-mail形式发到杂志社邮箱。稿件处理 来稿一般在2个月内可收到回音,并在9个月内发表。如要求提前发表请特别说明。回修稿件应在1个月内修回,否则视作自动撤稿。请自留稿件,对不采用稿件恕不退回。不论是否采用,稿件寄交时要同时交稿件处理费40元;待发表稿件将收版面费;稿件发表后将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

深圳市人民医学杂志

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 当代法学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比如: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 索引序列
  • 深圳市医学论文
  • 深圳市医学期刊
  • 深圳市医学杂志
  • 深圳市热带医学杂志
  • 深圳市人民医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