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台湾医院的质子治疗带来新的技术突破,以精准的能量直接作用于肿瘤患处,使敏感的健康组织和肺部周围组织的辐射暴露降到最小,是头颈癌患者的放疗首选。相比较于上述常规治疗方法,台湾医院质子治疗技术可以更大程度地克服手术的有创,普通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有一定比例的损伤等弊端。质子治疗能够集中释放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减少并发症。
头颈癌无法用手术治疗,所以只能做放化疗。在很多治疗案例里,大多数人都使用了质子治疗。质子治疗,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精确、且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有效放疗手段。质子治疗也被称为“质子线治疗”、“质子刀”,与我们听说过的“伽玛刀”、“TOMO刀”一样,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刀”,实则为一种放疗的形式。港安健康表示质子治疗使用质子加速后产生的电离放射线,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体,通过特殊形状的设备进行引导,最终到达靶向肿瘤部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降到最低。质子治疗通常被用于人体关键部位的癌症治疗。
头颈癌治疗大突破! 免疫疗法有效提升整体存活率
在过去,头颈癌的治疗方式不外乎就是手术割除肿瘤、化疗,抑或是标靶药物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皆无法提供患者长期的存活效果;值得高兴的是,近期TFDA核准新型免疫疗法药物,可用于接受铂化学治疗,或之后疾病恶化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病人,为头颈癌治疗带来新曙光!
头颈癌易复发免疫疗法新选择
免疫疗法过去多半用于治疗黑色素癌,近期发现也可用于治疗头颈癌,台北荣民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药物治疗科主治医师杨慕华表示,根据2016年所发表的第三期临床试验证实,新型免疫疗法药物与其他任一传统疗法相较下,可显著增加头颈癌患者的存活率,且有部分病患有长期存活的趋势。
杨慕华医师指出,过去的治疗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消灭癌细胞,在光学影像照射下,肿瘤可以消失不见,但是却有高复发率与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患者平均只有三个月寿命;而免疫疗法寻求的是病患的整体存活率,这才是最为踏实的目标。
免疫疗法仍有副作用患者须注意身体各处发炎状况
有了新式的治疗方式,一般大众最为关心的依然是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对此,马偕纪念医院癌症中心主任张义芳说明,在民众的认知中,头颈癌的治疗会带来倦怠、皮肤反应、落发,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但是新型的免疫疗法系为了强化自体免疫系统以对抗癌细胞,与传统方式不尽相同。
「但既然是药物就一定会有副作用。」张义芳坦言,新型免疫疗法的副作用可能是在身体各器官组织引起发炎反应;因此,在病患接受此一疗法的同时,也须先汇集各科别的医疗团队合作,以有效达到副作用监测与控制。最重要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须自行注意各种发炎前兆,让自己掌握监测副作用的主控权。
别心急!新疗法最短须6 个月观察期
据了解,目前新型免疫疗法药物已陆续核准上市;张义芳建议,选择此一疗法的患者最短应接受6个月的疗程,才能了解是否适用,因为免疫疗法并不若以往的治疗方式,药物要激发免疫系统作用,最少须2~3个月时间,大约治疗半年方可观察到初步成果。
【健康医疗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
根据国外资料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6万名头颈癌新增患者,有30万人于头颈癌;国内资料也显示,1998年至2007年国人因罹患头颈癌死亡的人数成长幅度高达173%,位居其他癌症之冠。为了提高头颈癌患者的存活率,帮助改善生活品质,中国医药大学研发出安全性高、毒性低的抗癌新药,且技术转移给厂商进行开发和试验,新药物预计最快在2020年上市。
传统化疗药物抗药性高
头颈癌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部分,目前以铂金类(cisplatin)及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之类药物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因抗药性的出现,使原本被控制的癌细胞再度复发,且可能因药物副作用损害肾脏功能,生活品质不佳,进而影响就患者治疗意愿。
为改善头颈癌患者的生活品质、提高存活率,长期进行抗癌药物研发的中国医药大学讲座教授郭盛助,与台湾大学陈惠文教授、成功大学吴天赏教授等人,共同研发出新药物ANK-199。此药物经动物试验结果发现可诱导细胞凋亡、缩小肿瘤,特别是对因使用化学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头颈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研究团队指出,新药物ANK-199属于合成的小分子新药,动物实验时,以对cisplatin产生抗药性的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经口服方式投与,发现低剂量即能有效抑制小鼠肿瘤之生长,若剂量投与100 mg/kg,肿瘤抑制效果达75%,且体重和行为没有异常,显示此药物毒性低微。
头颈癌范围广新药适用有限制
不过,此药无法运用于所有头颈癌患者。取得郭盛助教授研究团队的康富生技集团代表、新药研发处副处长谢明杰表示,头颈癌是指包括发生在副鼻窦、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喉及唾液腺等部位的所有癌症,但鼻咽癌的致病原因、治疗方式和预后,与其他主要头颈癌差异甚大,且经小鼠实验发现新药ANK-199对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及舌癌等区域的鳞状细胞癌效果较佳。
康富生技获得研究团队技术授权后,将进行后续毒理试验、安全性药理活性试验、符合cGMP的原料药与临床用药生产、药物动力学研究及人体临床试验,预计最快于2020年上市。
头颈癌有不同的原发部位,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90%以上属于鳞状上皮癌,与菸、酒、槟榔等致癌物质使用有密切的关系。
73岁老先生,过去曾有菸酒槟榔史,最近发现口腔内一直有持续性破洞,即使自行至药局买药膏涂也未见效,于是至奇美医学中心就诊,经由口腔外科医师检查并切片后证实为口腔癌第二期,并建议接受开刀治疗,但家属经讨论后,深怕老人家体力不好,因此婉拒开刀,于是转介到放射肿瘤部咨询是否能接受放射线治疗,希望藉非开刀治疗,减少日后受苦机会,但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吗?
头颈癌居十大癌症第6 9 成与使用菸酒槟有关
头颈癌为台湾十大癌症之一,依国内最新2016年度癌症登记资料显示,头颈癌仍位居十大癌症第六名,发生个案数占全部癌症发生个案数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头颈癌有不同的原发部位,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90%以上属于鳞状上皮癌,与菸、酒、槟榔等致癌物质使用有密切的关系。
人工智慧分析高龄非影响存活的关键
即便头颈癌发生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随着人口老化,也有越来越多高龄病人面临治疗癌症的选择困难,面对疾病若采取消极治疗导致疾病复发,反而造成病人与家属后续照顾困难,积极治疗又怕年纪大不堪负荷治疗造成副作用;而近年来较为人所讨论的人工智慧,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也常应用于医疗照护上。
奇美医学中心放射肿瘤部主治医师杨清杰与高雄荣总耳鼻喉头颈外科部主治医师李清池借由人工智慧分析头颈癌病人年龄影响的共同研究已发表国际期刊(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19;1–10),透过美国癌症登记资料库,分析2007至2013年间共28,693位头颈癌病人资料,在传统分析下,头颈癌不论部位,均随着年龄增长,存活率越差,但透过大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之决策树分析下,综合病人各项临床、治疗资讯分析得出,高龄并非影响病人存活的严重关键,重要的是病人本身癌症期别与其应当接受之癌症治疗。
药物进步副作用少别因年纪放弃治疗
对此,杨清杰主治医师表示,高龄癌症病人面对治疗都会产生迷惘,但随着治疗技术与药物进步,很多治疗副作用相较过去都已减少,因此,建议病人应在诊断后至癌症治疗门诊就医,并与医师讨论正确的治疗方式与相关副作用,千万不要认为年纪大,放弃治疗或找个轻松治疗就可以,最后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头颈癌患者在采用第十代托姆刀治疗以后,不但大幅度缩短了治疗周期,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突破了被医学界视为“天方夜谭”的诸多高难度放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如有患者想采用该疗法,可咨询港安健康。
根据统计,台湾每十名新增癌症中,就有一人罹患头颈癌,好发部位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等。
根据统计,台湾每十名新增癌症中,就有一人罹患头颈癌,好发部位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等。针对头颈癌治疗,乐天医药日前于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年度会议中,公布复发性头颈癌采用RM-1929(EGFR抗体药物复合物)光免疫疗法之安全性及疗效,并于会中公布将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邀请约275名病患参与第三期临床试验。
复发性头颈癌采用RM-1929(EGFR抗体药物复合物)光免疫疗法的第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是于2019年6月1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的年度会议发布,会中公布30位已经接受过许多其他治疗仍复发头颈鳞状细胞癌(rHNSCC)病患在临床上有意义之结果。
头颈癌光免疫疗法第二期临床试验反应率为 43%
该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整体反应率为43%,其中 4人(13%)完全有效,9人(30%)部份有效;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为个月,整体存活期中位数则为个月;采用RM-1929药物的光免疫疗法,普遍耐受性佳,仅发生部份不良事件;13位()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病患中,其中仅3位与治疗有关。
乐天医药临床发展部副总胡辉仙表示,第二期结果显示,透过结合抗体的标靶能力以及雷射之精准性,有可能有效控制住头颈癌症,并大幅降低周遭健康组织受损伤的机会。
第三期临床试验启动将招募 275 名病患
乐天医药已启动第三期多中心、随机分配、双臂、开放式光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对照医师选择的标准现行疗法。参与的局部区域复发性头颈鳞状细胞癌病患,需至少曾参与一线与二线治疗无效,其中至少一线必须是针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含铂药物化学治疗。
在此次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年度会议中,乐天医药透过海报展示呈现临床试验的背景、研究设计及标准;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无恶化存活期及存活期,次要评估指标则是客观反应率。乐天医药预计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邀请约275名病患参与临床试验。
你是什么都敢问,全世界有几个人能够回答,谁要是能够回答,一定会成为首富或者是冤死鬼。但是,朋友,即便是有,你能否相信,凭什么能够理解他的理论。否则,你就会治疗了。朋友,能否看透朋友,希望真的存在,只渡有缘人
(一)近5年内发表主要论文: 1. Qiu JF, Xu L, Wu ZY.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giant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report of 4 case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4,3 (4): 526 . Cao H, Hua R,Wu ZY. Effects of combined splenorenal shunt with devascularization and devascularization only on hemodynamic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5,4(3):. Wu Zhiyong, Chen Xuesong, Qiu Jiang feng, et al. Role of PGI2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yperdynamic circulatory state of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5):. Hua Rong, Cao Hui, Wu Zhi-Yong. Effects of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6,5(2):. Chen W, Qiu J-F, Zhang Z-Q, Luo H-F, RoselloCatafau J, Wu Z-Y*.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after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in rat hepatocytes. HBPD Int, 2006, 5(3):. Qiu JF, Zhang ZQ, Wu ZY*. Cystamine ameliorates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via inhibition of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13(32):. Liu H, Cao H, Wu ZY*. Isolation of kupffer cells and their suppressive effects on T lymphocyte growth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ta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13(22):. Wu ZY. Hemodynamic Study of portal hypertension(Editorial).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5):. Xu Q, Gu L,Wu ZY*.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liver Pancreat Dis Int,2007,6(5):. Cao H, Liu H and Wu ZY*. Effects of combined immune therapy on survival and Th1/Th2 cytokine balance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Chin Med J (SCI), 2007, 120(20): . Gu L, Liu W, Xu Q, Wu ZY*. 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 mimicking hepatic tumor.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 2008, 121(17): . Xu J, Cao H, Liu H and Wu ZY. Role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 in hyperdynamic splanchnic circulation of portal hypertension. HBPD Int, 2008, 7(5): . 吴志勇.罗蒙.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门体静脉分流术的术式选择(专家论坛).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 陈炜.罗蒙.孙勇伟.吴志勇*. 术中门静脉压力动态测定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22):. 吴志勇.罗蒙.邱江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机制与治疗(专家论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2):. 吴志勇. Ⅳ型肝门胆管癌扩大与缩小手术的合理选择(专家论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9):. 张志奇.邱江锋.赵刚.陈炜.吴志勇*. 5-酯氧合酶抑抑制剂AA-861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8, 23(8):. 吴志勇.赵刚.胆胰肠结合部术中损伤的合理治疗方式(专家论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174-17519. 赵刚.张志奇.吴志勇*等.tTG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SC的影响. 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7(9): . 吴志勇.罗蒙. 肝内胆管癌的新认识(专家论坛).外科理论与实践.(2):135-139(二)近5年内发表主要专著:1. 杨镇.《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新外科治疗》.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 王祥瑞,杭燕南.《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萧树东.《消化内科专题讲座》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301-3054. 王钦尧.《肝胆胰结合部临床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527-5445. 郑树森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五年制《外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孝平.“全国高等学校8年制教材《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阳德.“十一五规划教材药学专业《外科学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孝平,刘允怡.“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近5年内获得主要科研奖项:1. 第一完成人.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 第一完成人.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项目名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
去看下(外科)吧~在这类的期刊上找下与你论文相似的范文参考下~
1、改良式无血肝切除术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山东医药》1995年第6期2、Ⅲ期胃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临床意义——《当代外科》1997年第8期3、胆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潍坊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4、改良式无血肝切除术犬肝肾功能的变化《潍坊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5、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年第5期6、续贯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术后长期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临床研究《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7、颈部牵引对甲状腺切除术入路的影响观察《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机器人微创手术不仅具有传统微创手术创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微创手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基于主从控制的手术方式能够减轻医生手术时的疲劳,并解决传统微创手术中存在的“筷子效应”问题;机器人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可以极大地拓展医生的手术能力。正是由于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已经得到了外科手术领域的广泛认可,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都对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表现出极大的使用欲望,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机器人系统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本文开展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所在。通过对微创外科手术操作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微创外科手术对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由手术机械臂系统及手术微器械组成的机器人执行系统。为了满足微创手术所需的术中空间不变点,本文对复合平行四边形机构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基于钢带传动的新型平行四边形远心点运动机构,并将该机构用于本文的机械臂机构设计中。此外,本文还研制出一种采用钢丝驱动的单自由度关节,并将该关节用于手术微器械的腕部机构设计中。实际的微器械腕部运动测试表明该单元关节具有较好的运动灵活性,完全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微器械腕部机构设计要求。为了满足微创手术对机械臂术中运动灵活性的要求,采用机械臂雅可比矩阵的奇异值构造了基于条件数和可操作度的综合灵巧度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基于该综合评价指标的机械臂灵巧度优化模型。通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现了对机械臂术中运动灵巧度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及可操作度,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对其运动灵活性的要求。此外,本文采用摆位机构的封闭逆解方程对梯度投影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梯度投影算法对机器人执行系统进行了术前摆位规划;双器械机械臂在动物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实际操作性能表明该术前规划方法对机器人系统的术前摆位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针对所研制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姿分离的主从控制算法,该主从控制算法通过实现主从运动映射中的位置和姿态分离,将手术机械臂系统中的6自由度串联机构逆解问题简化为两个3自由度串联机构的逆解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机械臂系统的逆解求解难度。同时,本文采用该主从控制算法实现了基于主手位置增量的主从轨迹跟踪控制,并成功解决了手术过程中的主从一致性问题、主从二次映射问题以及轨迹跟踪过程中的位置指令平滑处理问题。此外,本文提出了基于器械末端位置不变的腕部姿态细分算法,该算法可实现术中手术器械的快速安全更换。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对所研制的手术机器人进行系统集成,并对机械臂系统中的远心点机构进行标定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机构能够满足微创手术对远心点空间位置稳定性的要求。同时,本文通过采集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提出的主从控制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主从控制算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机器人系统的主从轨迹跟踪控制。最后,本文通过实际的动物胆囊摘除手术对所研制的手术机器人整体操作性能进行验证,手术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具有较好的术中操作性能,并基本具备开展临床手术的能力。[1] 谢碧云,赵京. 基于条件数约束的方向可操作度[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23)[2] 谢宗武,孙奎,刘宏. 扩展雅克比方法的冗余度机器人逆运动学应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05)[3] 潘博,付宜利,杨宗鹏,王树国. 面向冗余机器人实时控制的逆运动学求解有效方法[J]. 控制与决策. 2009(02)[4] 冯美,付宜利,潘博,朴明波. 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的设计和实现[J]. 机器人. 2009(01)[5] 孙立宁,张剑,杜志江. 一种基于图像导航的骨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6(02)[6] 王树新,丁杰男,贠今天,李群智,韩保平.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系统的研究[J]. 机器人. 2006(02)[7] 岳龙旺,许天春,贠今天. “妙手”系统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 机器人. 2006(02)[8] 付西光,颜国正. 7-DOF核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5(08)[9] 祖迪,吴镇炜,谈大龙. 一种冗余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有效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05(06)[10] 管荣祥,张恒,王胜. 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3)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想写好论文,就要从定一个好的题目开始。以下是我分享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学习吧!
一、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
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
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
二、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现状论文主要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具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国情,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系统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要课题。
对于肝癌的认识,中医认为属于“症瘕”“、积聚”、“黄疸”、“肝积”的范畴。已有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能有效稳定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及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和疏肝理气,并与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减毒增效之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柔肝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经常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较多为“有毒”中药及活血化瘀中药。
“有毒”中药与肝癌治疗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因此“以毒攻毒”为重要治疗方法,即用峻猛中药以攻邪。历代医家有颇多论述,如虞抟《医学正传》中“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1],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2]。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也经常应用,常用的此类中药有、蜂房、全蝎、水蛭、蜈蚣、蟾蜍、守宫、常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附子和乌头等。
活血化瘀中药与肝癌治疗 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候,历代医家常从气血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来探讨肿瘤形成的病机。如《圣济总录》认为“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3]。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4]。
因此行活血化瘀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三棱、水蛭和等。
中药治疗肝癌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乏与肝癌相关病症的治疗,这些相关病症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对应是否精确还值得商榷。加强文献学的进一步细化整理研究是深入发掘中医治疗肝癌理论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中医治疗肝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2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机制,筛选抗肿瘤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历代古方中可用于肝癌治疗的中药复方较多,临床上常常根据肝癌的不同证型,选取与之对应的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如李江等[5]通过研究证实,采用水煎法、梯度乙醇提取法及醇水法从小柴胡汤中获得的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季幸姝等[6]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蛋白及FIEN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 kt水平的降低和PT EN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杜标炎等[7]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 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疗效不可否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使其作用机制难以应用单一的药理途径阐明。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个体化诊疗要得到推广,必须进行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临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应使临床研究对象的选取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使中药复方规范化,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人体综合生物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增强中药治疗肝癌有效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单味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药单体能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陈小义等[8]研究发现, mol/L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l/cipl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受P21wafl/cipl调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中药可通过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和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抗癌效应。黄应申等[9]以10 mmol/L脂蟾毒配基处理Bel 7402细胞24 h后,发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脂蟾毒配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Caspase 3蛋白活化,抑制Bcl 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黄炜等[10]探讨了18 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Bel 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揭示二者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魏志霞[11]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提高SMMC7721/多柔比星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多柔比星作用,表明从中药筛选出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可能的。
何芳等[12]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g3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明显降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人参皂苷Rg3与As203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罗明等[13]通过采用腹腔注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观察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和血清ALT、GGT、ALP 的变化,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组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ALT、GGT 明显低于模型组(P<)。而 ALP 升高,说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延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较中药复方研究更为深入,其原因在于相对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对容易确定,其量效关系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较中药复方易进行。目前的问题之一在于此类研究较多采取的是某味中药的提取物。尽管提取物能在某一方面说明该味中药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但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该味中药相比有多少差距尚不能明确;另一方面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往往是发现了某一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或临床疗效,如何将其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肝癌结合起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的科学说服力,这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类似于中药药性本质及其临床效应生物学基础的相关研究为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 顾本宇[14]通过观察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的稳定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治疗组 12、18、24 个月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尤建良等[15]通过观察中药调气行水方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发现该疗法能有效控制腹水,改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控制率,提示配合中药能减轻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毒副反应。
目前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主要在临床有效性方面,阐述其有效机制的研究尚少,进一步深入研究须说明为什么联合中药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一点须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来寻找中药疗效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这也是今后中药临床有效性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 目前肝癌治疗普遍采用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约30%~40%患者采用此法,肝移植的总体疗效优于手术切除治疗。 现阶段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最佳适应证仍为米兰标准,但由于移植器官不足,对移植适应证的扩大应慎之又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药物预防或延迟肿瘤的复发,针对肿瘤生物发生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进行靶向治疗也可使肝癌治疗发展日趋完善[16]。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如陈立武等[17]通过观察中药全身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协同作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复方中药治疗并于术后续行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作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36 个月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
提示在肝癌围手术期中应用复方中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累计生存率。
中药复方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症候的改善、生存率的影响、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样本数较少;
症候学改善等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未能深入分析其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等。进一步的研究须要扩大样本数量,建立症候学统一客观化评价体系,同时深入研究其疗效改善的机制,才能增强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晚期肝癌患者常因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难以进行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存在的问题为化疗介入药物多可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介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严重影响中远期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中如何减少肝功能损害是治疗的重点。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法结合进行研究,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李琦等[18]进行了去甲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此疗法对大鼠肝癌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去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冯敢生等[19]将白及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与明胶海绵对照。结果表明,白及具有强大的栓塞作用,侧枝循环形成均在6个月以上,介入治疗间隔时间长,肿瘤坏死、缩小率及1、2、3 年生存率均优于明胶海绵。陈武进等[20]研究认为,采用酸钠联合常规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降低甲胎蛋白,提高疗效,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上研究表明,中药介入治疗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和促进黏膜修复等作用,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无骨髓抑制,并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这些优点使中药可能部分或完全取代西药,成为肝癌介入治疗较理想的栓塞剂。
中药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介入治疗能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而且中药资源丰富,经济合理,有利于减轻治疗负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的介入治疗总体上发展仍不够成熟。进一步的研究可从规范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介入治疗药物,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研发抗癌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等方面进行。
其他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药用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除口服和介入注射外,还有许多新的途径可用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也被证明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如胡军和瞿晓东[21]每天1~2次以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及内关注射。内关穴1 ml,其他穴位2~4 ml,4穴位交替进行,能够明显缓解晚期肝癌疼痛。中药瘤体内注射也可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如涂小煌和戴西湖[22]曾应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去甲素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肝癌的方法较多,形式多样,从方法学的角度讲,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的研究须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的推广应用,同时临床疗效的观察还须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以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对于中药治疗肝癌的深入研究,须要更细化更严谨的文献研究为治法用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出发,探寻中药疗效可能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对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肝癌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规范治疗方案,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深入研发抗癌中药制剂和剂型,充分发挥中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不管是颈椎的问题还是腰椎的问题,都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肌肉硬化后,肌肉的弹性下降左右的拉力不平衡,造成对椎关节的拉力过偏,压迫椎间盘或者使椎间孔变小进而压迫到神经,产生疼痛影响运动,用经络露,擦在椎体关节和椎关节两侧的肌肉上后,可以恢复肌肉的活性,恢复肌肉弹性,使椎体两侧的肌肉拉力平衡,进而减轻对椎关节的拉力,拉力平衡了,拉力也就正常了,就不会出现压迫性的疼痛
神经根型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病因主要由于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6、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的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感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上举、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挂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分布表:颈椎体间隙 受累神经根 放射部位 感觉障碍区 肌无力与萎缩颈4-5 颈5 沿肩顶至上臂外侧 颈 三角肌颈5-6 颈6 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母指和示指 颈4-6 肱二头肌颈6-7 颈7 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 颈 肱三头肌颈7-胸1 颈8 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小指 颈7 手部小肌肉
头晕天翻地覆的感觉与突出关系小点,是不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啊,可以口服西比灵等扩张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尽可能不做手术。
你这个很明显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了,颈椎中央型突出,压迫了椎动脉,导致相对狭窄,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也可称颈性眩晕。(我最近在准备这方面的论文,所以研究的多了点)老是挂水也不是办法,建议你去推拿吧,针灸的效果倒不是很好,不过可以配合起来运用,像你这种情况我见过好多的,发起来真的是很难受的。平时的话建议你:1.不要长期伏案工作,过一段时间就要放松下颈部;不要躺床上看电视,会加重压迫症状的;2.家里如果是那种普通的海绵枕头,建议你还是不要用了,自己做一个,高8厘米,宽8厘米,长30厘米的口袋,里面差不多可以装六斤的黄豆,每天晚上垫在颈部睡觉,后脑勺正好搁到床上,一开始你可能不习惯,慢慢来吧,这样可以纠正你颈椎的弧度,这点很重要,因为你的压迫症状已经很严重了,我见过一例很严重的,颈椎弧度不但消失还往后反弓了,每天痛的整夜都睡不着的,所以你从现在开始也要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