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发布时间: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属于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分型,建议及早治疗。

对楼主家人的遭遇,我希望楼主你能坚强的面对,也希望社会中大家都来帮助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下面我一个个来回答你的问题:民间有关于白血病的患者论坛,你可以去那里和病人交流,那里也有医生,他们给出你的建议要比我中肯。关于m1,中文的解释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细胞原始程度越高它的增值能力就越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M1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且不容易控制关于治疗,当然还是以化疗为主,中药的介入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只能是以辅助药品的身份介入,适当运用中药能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并能让病人尽快从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恢复过来,完全使用中药治疗这肯定是不可以的(急非淋M3除外)至于治疗效果,要看第一个疗程的情况,第一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出现安全缓解,这类病人的预后最好,说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十分敏感容易清除;第一个疗程部分缓解,第二个疗程完全缓解的病人预后也不错;第一个疗程结束后白血病细胞几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人最凶险,如果病人不能取得完全缓解,后面的治疗就无法进行,病人的生命也可能就在这个阶段结束了关于骨髓移植,首先要说的是病人只有取得完全缓解后才可以进行骨髓移植,按照你说的情况来说,第一次化疗的效果不理想,但究竟有多不理想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敢随意说,但只要病人能取得完全缓解,那么就有治愈的希望;骨髓移植的另一个难点是骨髓配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一般不使用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其中的微小残留可能无法清除,造成日后的复发来源。异基因骨髓移植能找到配型的造血干细胞的概率不是很高;最后是钱的问题,骨髓移植保守的估计需要30万,移植死亡率约有,出舱后还有40~50%的可能性复发,因此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疗中最后一个有效的方法关于义务献血,这确实有减免政策,但需要患者或直系亲属有义务献血证,献血的数量决定优惠的方案,但400ml红细胞要1000元钱那确实太贵了。经济困难家庭在医院没有治疗费用减免政策,这个需要救助当地的媒体。因此现在你们的当务之急是找找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求助社会。最后希望你的家人能好起来。

自体骨髓移植,能使50%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且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排斥等优点。但在进行骨髓移植中,由于大剂量化疗和超致死量照射处理患者骨髓,使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碍,并发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故必须将患者置入层流室内进行逆向隔离的“孤岛”之中。所以,心理护理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对其整个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有效心理干预, 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提高疗效。

近几年, 骨髓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但由于移植所需环境特殊, 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后副作用较多,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心理反应,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为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 现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的心理干预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其中男14例, 女7例, 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岁。该21例患者中, 有12例患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5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瘤, 4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并顺利出院。患者在无菌层流室~个月, 临床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情绪波动大、失眠及食欲下降等。

1. 2 心理干预方法

1. 2. 1 在进入无菌层流室前的心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在进入之前都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并对无菌层流室产生一种神秘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骨髓移植基本知识的缺乏和不清楚移植程式及该期间会发生的问题, 单纯的注重治疗及其疗效, 导致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把握干预时机, 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前心理护理。首先, 帮助患者熟悉整个医护团队的人员, 了解无菌层流室内情况及所需的装置仪器等, 使患者提前熟悉治疗环境, 并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其次, 向患者详细介绍骨髓移植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 向患者讲述类似的成功病例, 减轻患者的治疗心理负担, 建立坚定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1. 2. 2 进入无菌层流室后心理干预 对于刚刚进入层流室的患者来说, 在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 与外界断绝联络, 不能与家人接触, 导致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焦虑不安、孤独无助的感觉,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好、失眠等。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整个无菌层流室的环境情况和注意事项,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安抚其不安的情绪,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尊重, 提高患者安全感。可在层流室内安装电话, 保证其与家人的联络。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 提供进行安全消毒后的书籍杂志供患者阅读, 定时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 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 避免患者觉得孤独无助。

1. 2. 3 采集骨髓前的心理干预 在进行采集骨髓前, 由于患者对该过程缺乏了解, 担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因此存在很多疑问。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整个采集过程和期间的注意事项, 使其了解在进行采集骨髓的同时将准备阶段所采集的自体血输回体内, 对身体无任何影响, 减少心理压力。

1. 2. 4 预处理时的心理干预 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导致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患者易产生失望、悲观等消极情绪, 临床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情绪烦躁、表情冷淡、恶心呕吐、不愿意吃饭等。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和同情心, 主动向患者解释预处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是骨髓移植的起始步骤, 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 适当使用药物减轻消化道系统的负担, 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其污染的地方, 按时更换衣服等物品。保证护理干预工作要做到及时、有效、详细、周到等, 使患者感受到真正的帮助和鼓励。

1. 2. 5 骨髓空虚期的心理干预 移植期是患者治疗的关键时期, 心理干预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身体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要加强给予患者在生活方面的护理, 同时给予患者有利的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顾虑和恐惧, 对治疗树立信心。同时, 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 减轻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平稳度过危险期。

1. 2. 6 造血功能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当患者的全血细胞开始生长时, 患者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患者在开心、食欲上升的同时, 又担心病情的复发及治疗后是否能正常的学习工作, 使患者出现忧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严密监视患者的情绪变化, 主动向患者讲述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多与患者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进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 结果

本次研究期间,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 见表1。

表1 2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n, %***

专案 顺利出院 继续治疗 有效率

例数 19 2

百分比

3 小结

心理因素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良好的护理,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 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恐惧, 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保证自体骨髓移植的顺利完成。

急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①起病情况。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点如下: ⑴ ANLL : ①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2a型:原粒细胞 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 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⑥M6型(红白血病):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 : 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 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3%);急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 ⑵糖原染色:急淋细胞呈阳性(粗颗粒或粗块状,常集于胞浆一侧);急粒、急单细胞呈弱阳性(弥散性细颗粒状);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呈强阳性。 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单细胞呈强阳性,能被氟化钠明显抑制(>50%);急粒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氟化钠轻度抑制(<50%);急淋细胞一般呈阴性。 ⑷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积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显减低;急单白血病可增高或减低。 有条件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型。 四、鉴别诊断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2.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 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3.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V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每周一次 PDN 60mg 分次口服,第1-7天 DVP方案 DRN 1mg/k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4~6周为一疗程 VCR 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40mg/m2 口服,第1~8天 POMP方案 PDN 60mg/d 分次口服 5天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天 MTX 30mg 静注,第2、5天 6-MP 100mg 口服 VDCP方案 DRN 40mg/m2·d 静注,第1、2、3、15、16、17天 三周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8、15、21天 CTX 静注,第1、15天 PDN 40-60mg/m2·d 口服,第1-14天后,减量 DVP+AS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 DRN 50mg/m2 静注,第1、2、3天 PDN 60mg/m2 分次口服,第1-28天 L-ASP 600u/m2 静注,第17-28天 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②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③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方案见表30-3。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DA方案 DRN 30~40mg/M2·d 静注,第1~3天 间隔1~2周重复 Arc-c 100~160mg/M2 分次口服,第1~7天 VP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治疗 Ara-C 100~150mg 静注,第1、5天 DRN 30mg 静注,第1、2天 COAP方案 CTX 200mg 静注,第1、3、5天 每隔1周重复治疗 VCR 2mg 静注,第1天 Ara-c 100~150mg 静滴,共4天 PDN 200mg/d 分次口服 HO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 HRT 2~4mg 静滴,3小时滴完;第2、7天 PDN 40mg/d 分次口服,第1~8天 注: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剂量为20mg同,静注,第1、2天 ②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儿ALL治疗方案 ①缓解诱导:(VP方案及变换) 1)VCR2.0mg/m2/周,连用4周。2)PDN60mg/m2/日。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MTXl2mg/m2(大剂量:30mg/m2)鞘内注射,每2周一次,连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头盖照射。 ③缓解期维持治疗: 方案l——⑥6-MP75mg/m2,连续口服。⑥VCR2.0mg/m2第l天每4周l周期。①PDNl20mg/m2/d连用5天 方案2——@MTXl50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l天。②PDN120mg/m2/d连用5天,每2周与MTX交替。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 第1天,每2周与MTX交替。②PDN120mg/m2/d连用5天。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儿ANLL的化疗 VAPA方案是一种多药强化的序贯式综合治疗程序,经历14个月的治疗,不包括有CNS预防治疗,对小儿ANLL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时期的缓解确有较大改善,VAPA方案组织及用法如下: 治疗程序Ⅰ——ADM45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4周为1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Ⅱ——ADM30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Ara-C15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上药每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Ⅲ——vcRl.5mg/m2/d静脉注射,第l天;Me-PDN8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 6-MP5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MTX7.5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Ⅳ——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每3~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4.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防治 CNS白血病和脑膜白血病都可治疗,首选药物以MTX做鞘内注射,但多数预后不佳,因此要强调CNS的预防治疗。一般是MTX0.25~0. 5mg/kg/次或42mg/m2/次(极量20.0mg)鞘内注射直至症状缓解。其后再于6~8周间以同药同剂量鞘内注射以防止复发。亦可放射治疗,如 60Co颅脑照射,脊髓照射。 5.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 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6.免疫治疗: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7.骨髓移植,对ANLL疗效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约66%的病人在一个月内起病,病情急,发展快。贫血是常见又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 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尚有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①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从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②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ALL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ALL多见。 ③骨骼表现:多见于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 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④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ALL,20%~40%儿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⑤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早 (幼)细胞≥50%可确诊。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血液生化检查: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②碱性磷酸酶 (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②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预后】 未经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但经现代化化疗者,疾病可以缓解,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甚至长期生存或治愈。决定疗效的因素除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外,还有白血病和患者一些内在的因素。对预后不利的高危因素有:①年龄在l岁以下和9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差;②男孩比女孩差;③治疗前后细胞计数在50~100×109/L以上;④FAB分型属L2、L3、L4、L5、L6、L7;⑤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属T细胞和B 细胞;⑥可见到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但t(8;21)例外;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50×104/L;⑧治疗后白血病细胞减少缓慢,到达缓解需时间长或缓解时间短;⑨肝脾肿大较明显或有CNS白血病者。 建议你去坐落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里的陆道陪医院,在海淀区玉泉路.找吴彤主任.她的医术医德十分好. 我就是在那做的移植.现在已经3年了,基本上就好了. 这个病最好移植,保守治疗作用不大,万一急变就完了. 不过需要很多钱,得有心理准备. 总体移植成功率在80%左右. 化疗去不了根,只有M3化疗能根治.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您好,我给出的答案是白血病是可治之症。在二十年以前,老百姓心目中白血病即血癌,患上白血病就意味着死亡。确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小于5%,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展,很大一部分白血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白血病治疗后,停药五到七年不复发的意味着治愈。白血病的治疗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与人们对白血病的进一步认识、治疗方法的完善、新药物的应用是分不开的。不断涌现出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和不断完善的化疗方案,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诱导凋亡治疗成为了一个很有意义和前途的治疗方法,90%的患者已完全可以治愈了。另外靶向药物的出现,使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只需口服药物就能长期生存,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30%的左右的患者能够安全停药。很多家庭受到白血病是不治之症这种错误观念影响,恐人财两空,放弃了治疗,或者不能正规系统治疗下去,这是很让人痛心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必须让整个社会都知道,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让整个社会都来关心白血病患者。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碍。

细胞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细胞生物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字: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

一、免疫细胞的调节剂

免疫细胞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调节关系,细胞因子是传递这种调节信号必不可少的信息分子。例如在T-B细胞之间,T细胞产生IL-2、4、5、6、10、13,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抗体产生;而B细胞又可产生IL-12调节TH1细胞活性和TC细胞活性。在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前者产生IL-1、6、8、10,干扰素α,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或抑制T、B、NK细胞功能;而淋巴细胞又产生IL-2、6、10,干扰素γ,GM-CS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等细胞因子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作用。例如T细胞产生的IL-2可刺激T细胞的IL-2受体表达和进一步的IL-2分泌,TH1细胞通过产生干扰素γ抑TH2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而TH2细胞又通过IL-10、IL-4和IL-13抑制TH1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通过研究细胞因子的免疫 网络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完整的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并且有助于指导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BRM)应用于临床 治疗免疫性疾病。图4-1 细胞因子与TH1、TH2的相互关系(略)

二、免疫效应分子

在免疫细胞针对抗原(特别是细胞性抗原)行使免疫效应功能时,细胞因子是其中重要效应分子之一。例如TNFα和TNFβ可直接造成肿瘤细胞的凋零(apoptosis)’使瘤细胞DNA断裂’细胞萎缩死亡;干扰素α、β、γ可干扰各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防止病毒扩散;LIF可直接作用于某些髓性白血病细胞,使其分化为单核细胞,丧失恶性增殖特性。另有一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效应细胞而发挥其功能,如IL-2和IL-12刺激NK细胞与TC细胞的杀肿瘤细胞活性。与抗体和补体等其它免疫效应分子相比,细胞因子的免疫效应功能,因而在抗肿瘤、抗细胞内寄生感染、移植排斥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三、造血细胞刺激剂

从多能造血干细胞到成熟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漫长道路中,几乎每一阶段都需要有细胞因子的参与。最初研究造血干细胞是从软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开始的,在这种培养基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大量子代细胞由于不能扩散而形成细胞簇,称之为集落,而一些刺激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可明显刺激这些集落的数量和大小因而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根据它们刺激的造血细胞种类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如GM-CSF、G-CSF、M-CSF、multi-CSF(IL-3)等。目前的研究表明,CSF和IL-3是作用于粒细胞系造血细胞,M-CSF作用于单核系造血细胞,此外Epo作用于红系造血细胞,IL-7作用于淋巴系造血细胞,IL-6、IL-11作用于巨核造血细胞等等。由此构成了细胞因子对造血系统的庞大控制 网络。某种细胞因子缺陷就可能导致相应细胞的缺陷,如肾性贫血病人的发病就是肾产生Epo的缺陷所致,正因如此,应用Epo 治疗这一疾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多种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已成功地用于临床血液病,有非常好的 发展前景。

四、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病理检查可发现有大量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组织坏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1、IL-6、IL-8、TNFα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全身发烧’IL-8同时还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加重炎症症状.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都可检测到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用某些细胞因子给动物注射’可直接诱导某些炎症现象’这些实验充分证明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结果’目前已开始利用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炎症性疾病’例如利用IL-1的受体拮抗剂(IL-1receptor antagonist’IL-lra)和抗TNFα抗体治疗败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收到初步疗效。

五、其它

许多细胞因子除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效应功能外,还参与非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例如IL-8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M-CSF可降低血胆固醇IL-1刺激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的生长;IL-6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等。这些作用为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提供了新的证据。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摘要: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是细胞在其生命过程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态结果和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细胞衰老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为研究细胞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细胞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个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细胞衰老是个体衰老的基础,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和结果。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增殖能力(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体细胞为50~60次。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通过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了解衰老的某些规律,对认识衰老和最终找到延缓或推迟衰老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细胞衰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物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阐明衰老过程,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将不断延长。但也会出现相应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病、癌症、关节炎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问题。因此衰老问题的研究是今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细胞衰老的特征

科学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形态变化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现有:①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②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③质膜: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④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⑤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⑥高尔基体:碎裂;⑦尼氏体:消失;⑧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⑨核膜:内陷。

2 分子水平的变化

①从总体上DNA复制与转录在细胞衰老时均受抑制,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端粒DNA丢失,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②mRNA和tRNA含量降低;③蛋白质含成下降,细胞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氨甲酰化、脱氨基等修饰反应,导致蛋白质稳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自由基使蛋白质肽断裂,交联而变性。氨基酸由左旋变为右旋;④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Ca2+、Zn2+、Mg2+、Fe2+等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发生改变,总的效应是酶失活;⑤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低。

3 细胞衰老原因

迄今为止,细胞衰老的本质尚未完全阐明,难以给明确的定义,只能根据现有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细胞衰老的内涵。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根据对导致“差错”的主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认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各有其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1]。

差错学派 有以下七种学说,有代谢废物积累学说、大分子交联学说、自由基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端粒学说、生物分子自然交联说等。其中最主要的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其种类多、数量大,是活性极高的过渡态中间产物。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系统有维生素E,醌类物质等电子受体。机体通过生物氧化反应为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损伤,如DNA的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实验表明DNA中OH8dG(8-羟基-2‘-脱氧鸟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OH8dG完全失去碱基配对特异性,不仅OH8dG被错读,与之相邻的胞嘧啶也被错误复制。大量实验证明实,超氧化物岐化酶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能延缓机体的衰老。Sohal等(1994、1995),将超氧化物岐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基因导入果蝇,使转基因株比野生型这两种酶基因多一个拷贝,结果转基因株中酶活性显著升高,平均年龄和最高寿限有所延长。

英国学者提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自由基就是一些具有不配对电子的氧分子,它们在机体内漫游,损伤任何于其接触的细胞和组织,直到遇到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OPC(原花青素)之类的生物黄酮等抗氧化剂将其中和掉或被机体产生的一些酶(如SOD)将其捕获。自由基可破坏胶原蛋白及其它结缔组织,干扰重要的生理过程,引起细胞的DNA突变。此外还可引起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减少[2]。例如神经元细胞数量的明显减少,是引起老年人感觉与记忆力下降、动作迟钝及智力障碍的又一重要原因。器官组织细胞破坏或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由基因突变改变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导致蛋白质与酶的合成错误以及酶活性的降低。这些的积累,造成了器官组织细胞的老化与死亡。

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自由基的侵袭发生过氧化反应,氧化作用对衰老有重要的影响,自由基通过对脂质的侵袭加速了细胞的衰老进程[3]。 自由基作用于免疫系统,或作用于淋巴细胞使其受损,引起老年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并使免疫识别力下降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

端粒学说 染色体两端有端粒,细胞分裂次数多,端粒向内延伸,正常DNA受损。

遗传学派 认为衰老是遗传决定的自然演进过程,一切细胞均有内在的预定程序决定其寿命,而细胞寿命又决定种属寿命的差异,而外部因素只能使细胞寿命在限定范围内变动。

参考文献:

[1]郭齐,李玉森,陈强,等.脱氧核苷酸钠抗人肾脏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88-3690.

[2]胡玉萍,吴建平.细胞衰老与相关基因的关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4):35-37.

[3]孔德松,魏东华,张峰,等.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衰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05):688-691.

白血病现在是可以治疗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要进行骨髓移植。

幼年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对楼主家人的遭遇,我希望楼主你能坚强的面对,也希望社会中大家都来帮助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下面我一个个来回答你的问题:民间有关于白血病的患者论坛,你可以去那里和病人交流,那里也有医生,他们给出你的建议要比我中肯。关于m1,中文的解释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细胞原始程度越高它的增值能力就越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M1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且不容易控制关于治疗,当然还是以化疗为主,中药的介入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只能是以辅助药品的身份介入,适当运用中药能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并能让病人尽快从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恢复过来,完全使用中药治疗这肯定是不可以的(急非淋M3除外)至于治疗效果,要看第一个疗程的情况,第一个疗程的化疗后病人出现安全缓解,这类病人的预后最好,说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十分敏感容易清除;第一个疗程部分缓解,第二个疗程完全缓解的病人预后也不错;第一个疗程结束后白血病细胞几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人最凶险,如果病人不能取得完全缓解,后面的治疗就无法进行,病人的生命也可能就在这个阶段结束了关于骨髓移植,首先要说的是病人只有取得完全缓解后才可以进行骨髓移植,按照你说的情况来说,第一次化疗的效果不理想,但究竟有多不理想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敢随意说,但只要病人能取得完全缓解,那么就有治愈的希望;骨髓移植的另一个难点是骨髓配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一般不使用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其中的微小残留可能无法清除,造成日后的复发来源。异基因骨髓移植能找到配型的造血干细胞的概率不是很高;最后是钱的问题,骨髓移植保守的估计需要30万,移植死亡率约有,出舱后还有40~50%的可能性复发,因此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疗中最后一个有效的方法关于义务献血,这确实有减免政策,但需要患者或直系亲属有义务献血证,献血的数量决定优惠的方案,但400ml红细胞要1000元钱那确实太贵了。经济困难家庭在医院没有治疗费用减免政策,这个需要救助当地的媒体。因此现在你们的当务之急是找找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求助社会。最后希望你的家人能好起来。

急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①起病情况。②是否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③是否应用过瘤可宁、马法兰、氮芥等烷化剂。④是否患有Bloom综合征、Fanconi贫血及Down综合征等疾病。 ⑵临床症状:一般贫血症状,鼻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热,骨痛、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疼、恶心、呕吐、抽搐、大小便失尽,甚至昏迷。 二、体检发现 贫血外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伴牙龈增生,淋巴结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轻、中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点如下: ⑴ ANLL : ①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2a型:原粒细胞 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 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e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⑤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e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⑥M6型(红白血病):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巨核细胞减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⑵ALL : 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细胞化学染色: ⑴过氧化物酶及苏丹黑染色:急淋细胞呈阴性(阳性<3%);急粒细胞呈强阳性;急单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 ⑵糖原染色:急淋细胞呈阳性(粗颗粒或粗块状,常集于胞浆一侧);急粒、急单细胞呈弱阳性(弥散性细颗粒状);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呈强阳性。 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急单细胞呈强阳性,能被氟化钠明显抑制(>50%);急粒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氟化钠轻度抑制(<50%);急淋细胞一般呈阴性。 ⑷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积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显减低;急单白血病可增高或减低。 有条件应做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型。 四、鉴别诊断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2.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 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3.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V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每周一次 PDN 60mg 分次口服,第1-7天 DVP方案 DRN 1mg/k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4~6周为一疗程 VCR 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40mg/m2 口服,第1~8天 POMP方案 PDN 60mg/d 分次口服 5天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天 MTX 30mg 静注,第2、5天 6-MP 100mg 口服 VDCP方案 DRN 40mg/m2·d 静注,第1、2、3、15、16、17天 三周为一疗程 VCR 2mg 静注,第1、8、15、21天 CTX 静注,第1、15天 PDN 40-60mg/m2·d 口服,第1-14天后,减量 DVP+AS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每周1次 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 DRN 50mg/m2 静注,第1、2、3天 PDN 60mg/m2 分次口服,第1-28天 L-ASP 600u/m2 静注,第17-28天 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②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③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①缓解诱导:治疗方案见表30-3。 化疗方案 剂量 用药方法 DA方案 DRN 30~40mg/M2·d 静注,第1~3天 间隔1~2周重复 Arc-c 100~160mg/M2 分次口服,第1~7天 VP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治疗 Ara-C 100~150mg 静注,第1、5天 DRN 30mg 静注,第1、2天 COAP方案 CTX 200mg 静注,第1、3、5天 每隔1周重复治疗 VCR 2mg 静注,第1天 Ara-c 100~150mg 静滴,共4天 PDN 200mg/d 分次口服 HOP方案 VCR 2mg 静注,第1天 间隔1~2周重复 HRT 2~4mg 静滴,3小时滴完;第2、7天 PDN 40mg/d 分次口服,第1~8天 注: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剂量为20mg同,静注,第1、2天 ②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儿ALL治疗方案 ①缓解诱导:(VP方案及变换) 1)VCR2.0mg/m2/周,连用4周。2)PDN60mg/m2/日。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MTXl2mg/m2(大剂量:30mg/m2)鞘内注射,每2周一次,连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头盖照射。 ③缓解期维持治疗: 方案l——⑥6-MP75mg/m2,连续口服。⑥VCR2.0mg/m2第l天每4周l周期。①PDNl20mg/m2/d连用5天 方案2——@MTXl50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l天。②PDN120mg/m2/d连用5天,每2周与MTX交替。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静注,每2周与下述之药交替。⑥VCR2.0mg/m2 第1天,每2周与MTX交替。②PDN120mg/m2/d连用5天。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儿ANLL的化疗 VAPA方案是一种多药强化的序贯式综合治疗程序,经历14个月的治疗,不包括有CNS预防治疗,对小儿ANLL治疗效果,尤其是长时期的缓解确有较大改善,VAPA方案组织及用法如下: 治疗程序Ⅰ——ADM45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4周为1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Ⅱ——ADM30mg/m2/日,静脉注射,第1天;Ara-C15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上药每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Ⅲ——vcRl.5mg/m2/d静脉注射,第l天;Me-PDN8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 6-MP500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MTX7.5mg/m2/日,静脉注射,第1~5天;上药每3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治疗程序Ⅳ——Ara-C200mg/m2/日,静脉注射,第l~5天,每3~4周为一周期,共4个周期。 4.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防治 CNS白血病和脑膜白血病都可治疗,首选药物以MTX做鞘内注射,但多数预后不佳,因此要强调CNS的预防治疗。一般是MTX0.25~0. 5mg/kg/次或42mg/m2/次(极量20.0mg)鞘内注射直至症状缓解。其后再于6~8周间以同药同剂量鞘内注射以防止复发。亦可放射治疗,如 60Co颅脑照射,脊髓照射。 5.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 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6.免疫治疗: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7.骨髓移植,对ANLL疗效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②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约66%的病人在一个月内起病,病情急,发展快。贫血是常见又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 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尚有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①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从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②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ALL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ALL多见。 ③骨骼表现:多见于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 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④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ALL,20%~40%儿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⑤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始细胞>6%为可疑,超过30%诊断较肯定,原始细胞+早 (幼)细胞≥50%可确诊。全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细胞高度减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和特异性皮损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血液生化检查: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②碱性磷酸酶 (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②乳酸脱氢酶(LDH):ALL时明显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预后】 未经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但经现代化化疗者,疾病可以缓解,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甚至长期生存或治愈。决定疗效的因素除治疗方法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外,还有白血病和患者一些内在的因素。对预后不利的高危因素有:①年龄在l岁以下和9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差;②男孩比女孩差;③治疗前后细胞计数在50~100×109/L以上;④FAB分型属L2、L3、L4、L5、L6、L7;⑤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属T细胞和B 细胞;⑥可见到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断裂和易位,但t(8;21)例外;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50×104/L;⑧治疗后白血病细胞减少缓慢,到达缓解需时间长或缓解时间短;⑨肝脾肿大较明显或有CNS白血病者。 建议你去坐落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里的陆道陪医院,在海淀区玉泉路.找吴彤主任.她的医术医德十分好. 我就是在那做的移植.现在已经3年了,基本上就好了. 这个病最好移植,保守治疗作用不大,万一急变就完了. 不过需要很多钱,得有心理准备. 总体移植成功率在80%左右. 化疗去不了根,只有M3化疗能根治.

细胞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细胞生物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字: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等。

一、免疫细胞的调节剂

免疫细胞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调节关系,细胞因子是传递这种调节信号必不可少的信息分子。例如在T-B细胞之间,T细胞产生IL-2、4、5、6、10、13,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抗体产生;而B细胞又可产生IL-12调节TH1细胞活性和TC细胞活性。在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前者产生IL-1、6、8、10,干扰素α,TNF-α等细胞因子促进或抑制T、B、NK细胞功能;而淋巴细胞又产生IL-2、6、10,干扰素γ,GM-CS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等细胞因子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许多免疫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自身调节作用。例如T细胞产生的IL-2可刺激T细胞的IL-2受体表达和进一步的IL-2分泌,TH1细胞通过产生干扰素γ抑TH2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而TH2细胞又通过IL-10、IL-4和IL-13抑制TH1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通过研究细胞因子的免疫 网络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完整的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并且有助于指导细胞因子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BRM)应用于临床 治疗免疫性疾病。图4-1 细胞因子与TH1、TH2的相互关系(略)

二、免疫效应分子

在免疫细胞针对抗原(特别是细胞性抗原)行使免疫效应功能时,细胞因子是其中重要效应分子之一。例如TNFα和TNFβ可直接造成肿瘤细胞的凋零(apoptosis)’使瘤细胞DNA断裂’细胞萎缩死亡;干扰素α、β、γ可干扰各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防止病毒扩散;LIF可直接作用于某些髓性白血病细胞,使其分化为单核细胞,丧失恶性增殖特性。另有一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效应细胞而发挥其功能,如IL-2和IL-12刺激NK细胞与TC细胞的杀肿瘤细胞活性。与抗体和补体等其它免疫效应分子相比,细胞因子的免疫效应功能,因而在抗肿瘤、抗细胞内寄生感染、移植排斥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三、造血细胞刺激剂

从多能造血干细胞到成熟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漫长道路中,几乎每一阶段都需要有细胞因子的参与。最初研究造血干细胞是从软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开始的,在这种培养基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大量子代细胞由于不能扩散而形成细胞簇,称之为集落,而一些刺激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可明显刺激这些集落的数量和大小因而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根据它们刺激的造血细胞种类不同有不同的命名,如GM-CSF、G-CSF、M-CSF、multi-CSF(IL-3)等。目前的研究表明,CSF和IL-3是作用于粒细胞系造血细胞,M-CSF作用于单核系造血细胞,此外Epo作用于红系造血细胞,IL-7作用于淋巴系造血细胞,IL-6、IL-11作用于巨核造血细胞等等。由此构成了细胞因子对造血系统的庞大控制 网络。某种细胞因子缺陷就可能导致相应细胞的缺陷,如肾性贫血病人的发病就是肾产生Epo的缺陷所致,正因如此,应用Epo 治疗这一疾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多种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已成功地用于临床血液病,有非常好的 发展前景。

四、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病理检查可发现有大量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组织坏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1、IL-6、IL-8、TNFα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全身发烧’IL-8同时还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加重炎症症状.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都可检测到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用某些细胞因子给动物注射’可直接诱导某些炎症现象’这些实验充分证明细胞因子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结果’目前已开始利用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炎症性疾病’例如利用IL-1的受体拮抗剂(IL-1receptor antagonist’IL-lra)和抗TNFα抗体治疗败血性休克、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收到初步疗效。

五、其它

许多细胞因子除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效应功能外,还参与非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例如IL-8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M-CSF可降低血胆固醇IL-1刺激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的生长;IL-6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等。这些作用为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提供了新的证据。

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摘要: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是细胞在其生命过程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态结果和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细胞衰老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为研究细胞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细胞衰老;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个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细胞衰老是个体衰老的基础,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和结果。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增殖能力(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体细胞为50~60次。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通过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了解衰老的某些规律,对认识衰老和最终找到延缓或推迟衰老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细胞衰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物学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阐明衰老过程,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将不断延长。但也会出现相应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病、癌症、关节炎等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问题。因此衰老问题的研究是今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细胞衰老的特征

科学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形态变化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现有:①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②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③质膜: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④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⑤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⑥高尔基体:碎裂;⑦尼氏体:消失;⑧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⑨核膜:内陷。

2 分子水平的变化

①从总体上DNA复制与转录在细胞衰老时均受抑制,但也有个别基因会异常激活,端粒DNA丢失,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②mRNA和tRNA含量降低;③蛋白质含成下降,细胞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氨甲酰化、脱氨基等修饰反应,导致蛋白质稳定性、抗原性,可消化性下降,自由基使蛋白质肽断裂,交联而变性。氨基酸由左旋变为右旋;④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Ca2+、Zn2+、Mg2+、Fe2+等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发生改变,总的效应是酶失活;⑤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低。

3 细胞衰老原因

迄今为止,细胞衰老的本质尚未完全阐明,难以给明确的定义,只能根据现有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细胞衰老的内涵。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根据对导致“差错”的主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认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各有其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1]。

差错学派 有以下七种学说,有代谢废物积累学说、大分子交联学说、自由基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端粒学说、生物分子自然交联说等。其中最主要的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一类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其种类多、数量大,是活性极高的过渡态中间产物。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系统有维生素E,醌类物质等电子受体。机体通过生物氧化反应为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损伤,如DNA的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实验表明DNA中OH8dG(8-羟基-2‘-脱氧鸟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OH8dG完全失去碱基配对特异性,不仅OH8dG被错读,与之相邻的胞嘧啶也被错误复制。大量实验证明实,超氧化物岐化酶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能延缓机体的衰老。Sohal等(1994、1995),将超氧化物岐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基因导入果蝇,使转基因株比野生型这两种酶基因多一个拷贝,结果转基因株中酶活性显著升高,平均年龄和最高寿限有所延长。

英国学者提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自由基就是一些具有不配对电子的氧分子,它们在机体内漫游,损伤任何于其接触的细胞和组织,直到遇到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OPC(原花青素)之类的生物黄酮等抗氧化剂将其中和掉或被机体产生的一些酶(如SOD)将其捕获。自由基可破坏胶原蛋白及其它结缔组织,干扰重要的生理过程,引起细胞的DNA突变。此外还可引起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减少[2]。例如神经元细胞数量的明显减少,是引起老年人感觉与记忆力下降、动作迟钝及智力障碍的又一重要原因。器官组织细胞破坏或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由基因突变改变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导致蛋白质与酶的合成错误以及酶活性的降低。这些的积累,造成了器官组织细胞的老化与死亡。

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自由基的侵袭发生过氧化反应,氧化作用对衰老有重要的影响,自由基通过对脂质的侵袭加速了细胞的衰老进程[3]。 自由基作用于免疫系统,或作用于淋巴细胞使其受损,引起老年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并使免疫识别力下降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

端粒学说 染色体两端有端粒,细胞分裂次数多,端粒向内延伸,正常DNA受损。

遗传学派 认为衰老是遗传决定的自然演进过程,一切细胞均有内在的预定程序决定其寿命,而细胞寿命又决定种属寿命的差异,而外部因素只能使细胞寿命在限定范围内变动。

参考文献:

[1]郭齐,李玉森,陈强,等.脱氧核苷酸钠抗人肾脏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88-3690.

[2]胡玉萍,吴建平.细胞衰老与相关基因的关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4):35-37.

[3]孔德松,魏东华,张峰,等.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衰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05):688-691.

自体骨髓移植,能使50%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无病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且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排斥等优点。但在进行骨髓移植中,由于大剂量化疗和超致死量照射处理患者骨髓,使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碍,并发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故必须将患者置入层流室内进行逆向隔离的“孤岛”之中。所以,心理护理有着重要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对其整个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有效心理干预, 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提高疗效。

近几年, 骨髓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但由于移植所需环境特殊, 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后副作用较多,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心理反应,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为研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的作用, 现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的心理干预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其中男14例, 女7例, 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岁。该21例患者中, 有12例患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5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瘤, 4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并顺利出院。患者在无菌层流室~个月, 临床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情绪波动大、失眠及食欲下降等。

1. 2 心理干预方法

1. 2. 1 在进入无菌层流室前的心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在进入之前都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并对无菌层流室产生一种神秘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骨髓移植基本知识的缺乏和不清楚移植程式及该期间会发生的问题, 单纯的注重治疗及其疗效, 导致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把握干预时机, 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前心理护理。首先, 帮助患者熟悉整个医护团队的人员, 了解无菌层流室内情况及所需的装置仪器等, 使患者提前熟悉治疗环境, 并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其次, 向患者详细介绍骨髓移植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 向患者讲述类似的成功病例, 减轻患者的治疗心理负担, 建立坚定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1. 2. 2 进入无菌层流室后心理干预 对于刚刚进入层流室的患者来说, 在一个极其陌生的环境, 与外界断绝联络, 不能与家人接触, 导致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焦虑不安、孤独无助的感觉,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好、失眠等。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整个无菌层流室的环境情况和注意事项,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安抚其不安的情绪,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尊重, 提高患者安全感。可在层流室内安装电话, 保证其与家人的联络。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 提供进行安全消毒后的书籍杂志供患者阅读, 定时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 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 避免患者觉得孤独无助。

1. 2. 3 采集骨髓前的心理干预 在进行采集骨髓前, 由于患者对该过程缺乏了解, 担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因此存在很多疑问。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整个采集过程和期间的注意事项, 使其了解在进行采集骨髓的同时将准备阶段所采集的自体血输回体内, 对身体无任何影响, 减少心理压力。

1. 2. 4 预处理时的心理干预 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导致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 患者易产生失望、悲观等消极情绪, 临床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情绪烦躁、表情冷淡、恶心呕吐、不愿意吃饭等。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和同情心, 主动向患者解释预处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是骨髓移植的起始步骤, 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 适当使用药物减轻消化道系统的负担, 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其污染的地方, 按时更换衣服等物品。保证护理干预工作要做到及时、有效、详细、周到等, 使患者感受到真正的帮助和鼓励。

1. 2. 5 骨髓空虚期的心理干预 移植期是患者治疗的关键时期, 心理干预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患者身体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要加强给予患者在生活方面的护理, 同时给予患者有利的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顾虑和恐惧, 对治疗树立信心。同时, 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 减轻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平稳度过危险期。

1. 2. 6 造血功能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当患者的全血细胞开始生长时, 患者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患者在开心、食欲上升的同时, 又担心病情的复发及治疗后是否能正常的学习工作, 使患者出现忧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严密监视患者的情绪变化, 主动向患者讲述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多与患者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进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 结果

本次研究期间, 21例实行自体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顺利出院, 其余2例患者由于病情复杂,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也顺利出院, 见表1。

表1 2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n, %***

专案 顺利出院 继续治疗 有效率

例数 19 2

百分比

3 小结

心理因素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良好的护理,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 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恐惧, 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 根据不同阶段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保证自体骨髓移植的顺利完成。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论文

大哥,你也太逗了吧,都说中国学术腐败,你还真到网上来现啊~~~~~再说,一份论文才值200分啊,??知道买一份文章的价钱是多少,????2000啊,还是人民币啊~~~~你说谁会免费给你写文章啊~~~~~ 真有这闲情还不如上pubmed多看几份文章呢~~~~

你还是去专业一点的网站吧 什么丁香园 什么医学论坛吧论文吗 不是有论文库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你好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一、题目(标题、文题)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二、署名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三、内容提要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四、关键词关键词是从文稿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文稿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其作用是便于了解论文主题,利于计算机收录、检索和储存。1.关键词的选定。选定关键词要写原形词而不用缩略词,概念应精确并有良好的专指性。可参照美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的“Index Medicus”和 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选用。2.选好关键词必须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特点,并依照标题、提要、序言与结论等,就文章的目的、结果等多方面进行提炼、筛选。每篇论文可选3—5个关键词。3.关键词应置于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三个字,留空一格后列出文中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后不加标点。4.举例(l)文题为“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立法”,可选用“护理教育”、"护理服务”和"立法”3词为关键词。(2)文题为“反复性行诱导缓解后接受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本文主要内容是讨论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护理问题,因此可析出三个关键词即“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和“护理”。五、引言(前言、序言)引言是正文的开场白,应短小精练,开门见山,以介绍背影、提出问题、阐明写作目的和意义为主。在叙述国内外现状时,避免过多引用文献,仅简要地提出与本项研究直接联系的成果和需解决的问题。不可随意贬氏过去和他人的成就.对“首次报道”、“未见报道”等提法,必须查足文献,有确切的依据。引言的文字一般不超过200字,撰写时不必写“引言”二字,在关键词下一行空两格后书写即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为什么血球干细胞会不正常分化,导致白血病(血癌)?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B细胞白血病,发现原来是主宰血球干细胞生成的RUNX1蛋白被「绑架挟持」,导致骨髓中的B细胞停止分化。这项发现破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致癌机转,为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陈威仪指出,现代医学中,大家都知道白血病的原因,是由于血球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尽管科学界普遍认知这个融合蛋白的致癌性,但致病机转一直是个大谜题,也让药物研发受到局限。

「正是因为找不到精确的原因,现在的治疗还是主要依靠化疗。而这项研究重要的地方就在于指出RUNX1蛋白的问题,未来的治疗方向,就可以朝着抑制RUNX1蛋白的思路去进行。」

陈威仪解释,B细胞白血病大约占了所有白血病的 6 %,不过 2014 年时,就已经发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同样可以透过抑制RUNX1蛋白来治疗。「所以,未来赶紧找到良好的RUNX1蛋白抑制剂,将是治疗白血病重要的方向。

这项研究由阳明大学与美国顶尖的洛克斐勒大学及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论文已于七月初刊登在血液肿瘤学最权威的《Blood》国际期刊中,并获选为该期刊的重点论文。

具体来说,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毕文洁与指导教授陈威仪,发现E2A-PBX1其实就是造成白血病中RUNX1基因网路过度活化的关键。这个因染色体错位产生的融合蛋白,在血球干细胞分化过程不断结合RUNX1,让本来应该逐渐弱化的RUNX1功能持续被放大,反而造成血球干细胞停止分化,最终走向癌化一途。

这项发现破解了困扰血液肿瘤科学家三十年的谜题,原来E2A-PBX1其实就是挟持血球干细胞主宰RUNX1的幕后藏镜人。

陈威仪表示,急性白血病的癌症预后较差,目前使用的化学疗程容易引起脑部病变,一旦揭露融合蛋白绑架挟持的目标,就能研发新药物及治疗策略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依据。

1、数据检查医学资料必须淮确可靠,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对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就是对数据进行核实。数据检查常用逻辑法和计算检查法。逻辑法:是根据两指标间的一定联系,粗略的判断数据准确性的方法,如在身高栏内为4500px而体重只有50k8时,其数据的正确性则值得怀疑,此时应对数据进一步核实查证;计算检查法:即验算数据右无错误。2、数据分组将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现象的一定标识分为若干组,以便在归纳过程中更能揭示研究对象的成分和结构,有利于分析和推断。分组务必注意以下四点:①分组只能在同质的基础上进行。⑨在不明确研究对象变化规律时宁可光分细一些,汇总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并组。③分组时要注意习惯,以便于资料的比较。④分组时界限要清晰和连贯,不能分组界限不清、或组间有重叠或组间有间隙。3、材料的取台对研究结果可能完全同预期的一致或基本一致,有时也可能与预期的完全不一致。如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不能轻易舍去,应仔细分析实验设计或理论依据,看实验设计是咨合理以及实验假设本身有无问题。在选样材料时既要注意材料的说服力,是否支持主题以及与主题的联系,如把与主题没有联系或关系木大的材料选人,则可冲淡主题;同时又安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应将与主题有关的各方面材料选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闸叫主题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4、材料的深化经过取舍后,所选人的材料均与主题有关,AII不挖掘这些材料更深的内涵,写出酌论文不会达到理想的深度。例如作者为了分析急性白血病死亡时间,收集到的一项材料是“白血病患者60例,发病后最早死亡时间为2天,累计病死率为,当累计病死率达到95%时,时间为50天,用平均数加减标难差表示为( 82)天,得出结论为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c在病例巾如能根据骨髓异常程度分组,在分析不同组病例最早死亡时间和病死率,可得出结论为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死亡率与骨髓中异常白细胞呈正相关。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对材料深人分析可使主题内容更加丰富而充实。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A/,,,,尿酸716umol/l,K+。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性感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 索引序列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 幼年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论文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论文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