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院脊柱外科学者论文

医院脊柱外科学者论文

发布时间:

医院脊柱外科学者论文

从事脊柱外科40余年,曾多次去欧、美国家参加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共发表了学术论文58篇,完成省级、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6项,担任6个国家级专业刊物的编委与常委。成功地实施了6 0 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尤其在脊柱侧弯、脊柱脊髓损伤、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肿瘤、椎管狭笮、颈、腰椎问盘突出症等外科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在上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膜外带血管蒂的肋骨移植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经椎弓腰椎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后路寰椎后弓减压枕颈融合治疗上颈椎畸形、C1/2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经下颈椎关节突螺钉固定术(TAS)、脊柱非融合技术、颈后小切口的改良“钥匙孔”扩大减压术、脊椎结核并进行性严重后凸畸形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等。在深圳地区,先后率先开展了:胸腰椎肿瘤的切除固定术、腰椎滑脱侧前路固定融合术、腰椎滑脱后路SSE固定、多节段退变椎管狭窄前路椎管扩大融合术、微创高位颈椎融合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C1/2 Apofix内固定、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严重后凸畸形楔形截骨“LL”形加压棒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型术、路椎颈椎后弓根钉内固定、Walliu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Axilis I轴向固定治疗脊柱滑脱等新技术。每年主持专科查房50次以上,平均每周1次。每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20次以上。学术期刊任职:《美国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1、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促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602043),课题第一负责人。经关节突螺丝钉固定在下颈椎失稳中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2042),课题第一负责人。脊髓交通伤的治疗研究。卫生部分课题,2 009年.2、近五年获奖成果:脊柱侧弯弹性内固定矫正装置实验研究,第一完成人。长骨表面再造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课题,获吉林省卫生厅优秀奖,第二完成人。2006—2009年度四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技进步奖3、 近五年本科生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承担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研究生教学任务。学科建设期间共带硕士研究生3人;进修生5名;实习生82名。其中研究生名单:肖强兵,林华刚,杨磊,郭岱琪,颜滨,柳海峰,黄勇江。4、 近五年获得的专利和知识产权 国家适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2008年。加拿大懋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年4月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出生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户口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学 历:双硕士(在读)专 业:MBA/经济学学 校:复旦大学职位:加拿大懋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懋德(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兄弟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寰球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青海兄弟铝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行业:煤炭 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

在国家级刊物和军内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脊柱内植物生物力学研究及RF系统设计与应用》等6项研究获科技进步2-4等奖《全脊柱截骨矫正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文章参加全国全军的骨科学术会议20余次《前路反旋转脊柱融合术矫正严重腰椎侧凸》获全国首届骨科中青年论文二等奖《改良Harri-luque手术矫正严重脊柱侧弯》等6项研究成果荣获军队2-4等科学技术进步奖人民日报曾以《圣洁的手术刀》为 题对刘红旗的事迹做专题报道北京党支部生活以《他给患者带来希望》报道刘红旗为患者服务的事迹,多次在北京、上海的“脊柱外科学习班”上讲课参加第六届COA学术大会2010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北美脊柱年会”(NASS)

辑文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整理出来比较好投寄的医学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and Molecular Research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nc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Immunopharma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 这一些是比较好投寄的医学论文SCI期刊。你可以参考一下。

医院脊柱外科论文

潘滔潘滔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先后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持卫生部、广东省及广州市科研基金课题6项。中文名:潘滔职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毕业院校:安徽医学院代表作品:《脊柱外科新手术剖析》1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了《脊柱外科新手术剖析》专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制的PAN钉具有四种固定作用:髓内抱死(制动)、提拉-断端加压、插销和髓内填充作用。首创了混合固定模式,对骨折不愈合有独特的疗效,成为骨折不愈合首选方法,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立了国内首个骨折不愈专科。研制了PRSHSS脊柱内固定系统具有应力分布合理,手术创伤小的优点;研制了组合式人工关节,均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治疗各型四肢骨与关节、骨盆及复合伤和颈椎、胸腰椎疾病和脊柱创伤等复杂问题方面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对各种骨肿瘤,结核,感染,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技能。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辑文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整理出来比较好投寄的医学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and Molecular Research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nc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Immunopharma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 这一些是比较好投寄的医学论文SCI期刊。你可以参考一下。

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论文

腰肌扭伤是腰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可分为急性腰扭伤和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一般是指腰骶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有时也伴有小关节的损伤。这种急性腰扭伤往往有明显的扭伤史,如腰部突然受到较大的负荷,或运动、体力劳动时要不是姿势不当,突然受力,或二人以上一起干某项工作时彼此之间动作不协调等,容易造成腰部的突然扭伤。另外,摔倒、高处跌落、撞伤等外伤性损伤也可造成腰部的急性扭伤。腰部急性扭伤后由于疼痛引起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强直,脊柱代偿性侧弯。疼痛是因为扭伤处的肌肉和损伤后渗出物的刺激而出现保护性痉挛,痉挛状态的肌肉又反过来可加重腰部疼痛症状,使腰部除了向患侧侧弯可使损伤组织放松而能做小幅度的活动外,其它方向的活动均受到限制。严重的不能行走,甚至不能站立。急性腰扭伤主要是腰部的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无明显的病理改变,一般的急性腰扭伤经过治疗和休息都可治愈,但有时候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得当,或扭伤后没有很好的卧床休息,使损伤的腰部软组织长期处于受牵拉状态,影响了组织的愈合而留下慢性腰痛的症状,形成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常被作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部疼痛的总称,发病原因主要有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长期反复的腰部劳损和受寒冷、潮湿的侵袭。主要表现有:长期反复的腰部疼痛,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腰部疼痛可轻可重,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时,或劳累后可加重,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或休息后明显减轻;早晨起床后疼痛较重,活动后减轻。一般动作无明显限制。无论是急性腰扭伤,还是慢性腰肌劳损,都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原因。因为急性腰扭伤在损伤腰部软组织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对腰椎间盘都有损伤,加速椎间盘的退变,一旦损伤的力量过大,就有可能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慢性腰肌劳损的表现。这是因为长期的慢性腰部软组织的劳损,可减少腰部软组织对腰椎关节的加固作用,增加腰椎关节的负荷,加速腰椎骨质和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腰部软组织受到寒冷、潮湿的侵袭,腰肌痉挛,都可以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患急性腰扭伤后应尽量卧床休息,选用手法治疗,以缓解肌肉紧张,或用理疗、针灸、外用中成药消除炎症,促进软组织的愈合。慢性腰肌劳损应加强锻炼,用运动疗法有目的地增强肌肉的张力;注意保暖,避免潮湿,配合手法治疗、理疗、中药外敷;肾虚的患者可口服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大家都评价技术好,但是态度超差。我的经历也是如此,没枉费大家的评论。并且那个好大夫评价网,只给你发好的评论,不好的不让你发表,真垃圾。这样大家如何了解一个毓璜顶医院的真实垃圾态度,愤怒…

2009年2月2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教授对媒体宣布,中国科学家已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据李建远介绍,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可以用自己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从中提取干细胞,再诱导分化成所需的组织细胞,取代在疾病中受损的组织,由于其基因与患者的基因完全一致,因此不会引起现有的器官移植手术中出现的排异反应,患者再也无需终生服用免排异药物。胚胎干细胞是人体的“万能细胞”,理论上可以发育成任何人体组织细胞。理论上,有朝一日,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成再生组织,帮助修复脑细胞、神经、肾脏、肺和其他受损的器官组织。人们希望克隆技术可以治疗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等。2002年2月2日,李建元教授对媒体宣布,中国科学家已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李教授称,由他率领的研 究团队已经建立起人类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平台,掌握了世界尖端的人类胚胎克隆技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五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今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版的克隆和干细胞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ONING AND STEM CELLS》上。

医学论文范文1000字

论文题目: 浅谈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9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65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创伤性休克3例,感染性休克2例,多脏器功能性衰竭2例;并发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4例,肠粘连3例,肠 瘘 2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 在处理小肠破裂的同时,要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止痛、输液、胃肠减压,早期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伤。加强术后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才能使患者尽快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伤性;小肠破裂; 护理

随着外伤事故的增加,外伤性小肠破裂也随之增多,虽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延误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回顾分析本世纪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9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9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例资料。其中男78例,女12例。年龄6~74岁。平均4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20 h。

创伤类型 开放性损伤35例,闭合性损伤55例;交通创伤62例,坠落伤12例,撞击伤6例,挤压伤8例,刀刺伤1例,爆炸伤1例.

损伤及合并伤 小肠破裂1处49例,2处21例,2处以上20例,空肠破裂20例,回肠破裂15例,空肠、回肠均破裂5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2例。脾破裂17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胃破裂2例,结肠破裂2例,肝破裂3例,膀胱破裂并骨盆骨折1例,颅脑损伤3例,肋骨及四肢骨折2例。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腹胀62例,恶心、呕吐31例;有典型腹膜炎体征81例;腹腔穿刺检查,首穿阳性79例,复穿阳性40例。腹部X线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30例,B型超声波检查阳性57例。

诊断依据 有明确的开放和闭合腹部外伤史;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不同程度急性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检查阳性;腹部X线、B型超声波检查阳性。

确诊时间 3 h内确诊手术24例,3 h后确诊手术61例。5例是在受伤12 h后得到确诊。

2 治疗及结果

单纯肠修补62例,肠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28例。对合并脏器伤进行手术,脾切除10例,脾修补7例,结肠修补2例,胃修补2例,膀胱修补1例,肝修补3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本组治愈65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创伤性休克3例,感染性休克2例,多脏器功能性衰竭2例;并发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4例,肠粘连3例,肠 瘘 2例,腹腔脓肿1例。

3 护理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及空气清新,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加强饮食指导;术后根据病情鼓励并协助患者做适当的活动,注意保暖,建议并帮助患者戒烟,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床铺整洁,无皱褶、渣屑,预防褥疮再发生。皮肤后涂搽龙胆紫,避免大小便污染;按摩足跟、背部受压部位,加强营养,保持床铺整洁,无皱褶、渣屑,预防褥疮再发生。

心理护理 护士要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积极热情,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心理细心呵护,积极安抚,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恢复过程,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更好的接受治疗。

引流管护理 引流是为了将腹腔内的渗液排出体外,使残留的炎性反应得以局限、控制和吸收。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或受压,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特别要注意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早期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确保有效供氧;术后密切注意肾功能变化,根据生化报告调整补液;对于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咳嗽用力时,用双手从两侧压住患者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尽早改变体位,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保暖。

切口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敷料,使用一次性药碗和敷料,严格无菌操作。应用腹带包扎,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及时补液,纠正贫血、营养不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患者应取半卧位,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指导患者咳嗽、打喷嚏,避免便秘,用力排便时应用双手保护切口两侧腹壁,防止和避免切口裂开和切口疝。

预防并发症 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中药灌肠、低压温盐水灌肠、中药散剂脐部外敷。足量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尽快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钾、钠、镁的补充,正规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促进肠 蠕 动,协助患者早日起床活动。做好呕吐和腹胀的护理工作;做好出院饮食调理指导等;严格掌握导尿指征,严禁膀胱冲洗,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加抵抗力,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加强留置尿管的基础护理。以防止病毒感染而导致肠梗阻、尿 潴 留、尿路感染;术后8 h未排尿者,检查患者膀胱区有无膨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有尿意者应采取各种诱导措施;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热敷膀胱区,膀胱按摩,无菌导尿术,针刺治疗等帮助其自行排尿。

4 小结

肠破裂可致肠内容物破入腹腔,粪便污染腹腔,细菌感染可致体温升高,在处理小肠破裂的同时,要注意全身情况和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止痛、输液、胃肠减压,早期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伤。加强术后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才能使患者尽快早日康复。

脊柱外科论文

从事脊柱外科40余年,曾多次去欧、美国家参加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共发表了学术论文58篇,完成省级、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6项,担任6个国家级专业刊物的编委与常委。成功地实施了6 0 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尤其在脊柱侧弯、脊柱脊髓损伤、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肿瘤、椎管狭笮、颈、腰椎问盘突出症等外科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在上述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膜外带血管蒂的肋骨移植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经椎弓腰椎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后路寰椎后弓减压枕颈融合治疗上颈椎畸形、C1/2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经下颈椎关节突螺钉固定术(TAS)、脊柱非融合技术、颈后小切口的改良“钥匙孔”扩大减压术、脊椎结核并进行性严重后凸畸形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等。在深圳地区,先后率先开展了:胸腰椎肿瘤的切除固定术、腰椎滑脱侧前路固定融合术、腰椎滑脱后路SSE固定、多节段退变椎管狭窄前路椎管扩大融合术、微创高位颈椎融合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C1/2 Apofix内固定、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严重后凸畸形楔形截骨“LL”形加压棒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型术、路椎颈椎后弓根钉内固定、Walliu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Axilis I轴向固定治疗脊柱滑脱等新技术。每年主持专科查房50次以上,平均每周1次。每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20次以上。学术期刊任职:《美国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学杂志》编委。科研教学情况(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1、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促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602043),课题第一负责人。经关节突螺丝钉固定在下颈椎失稳中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2042),课题第一负责人。脊髓交通伤的治疗研究。卫生部分课题,2 009年.2、近五年获奖成果:脊柱侧弯弹性内固定矫正装置实验研究,第一完成人。长骨表面再造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课题,获吉林省卫生厅优秀奖,第二完成人。2006—2009年度四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技进步奖3、 近五年本科生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承担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研究生教学任务。学科建设期间共带硕士研究生3人;进修生5名;实习生82名。其中研究生名单:肖强兵,林华刚,杨磊,郭岱琪,颜滨,柳海峰,黄勇江。4、 近五年获得的专利和知识产权 国家适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2008年。加拿大懋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年4月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出生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户口所在地:北京市朝阳区学 历:双硕士(在读)专 业:MBA/经济学学 校:复旦大学职位:加拿大懋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懋德(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上海兄弟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寰球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青海兄弟铝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行业:煤炭 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辑文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整理出来比较好投寄的医学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and Molecular Research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nc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Immunopharma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 这一些是比较好投寄的医学论文SCI期刊。你可以参考一下。

脊柱外科论文选

医学技术毕业论文可以写科技前沿之类的题目,莫文网很多这类的文章,有高手帮忙还怕这些~关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与改革的探索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分析浅论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重组DNA技术的医学研究思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的影响医学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浅论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思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院校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医学技术主义”思潮的当代形态及其应对之“道”——兼论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与培育医学技术评估的概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技术医学时代与高扬科学、人文精神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医学中的应用初探当代医学技术演进若干问题的探讨对医学技术的控制何以可能——兼谈应对医学技术主体化的策略我国医学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模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征稿简则医学图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医学工程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战略地位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医学技术与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全军医学电子技术专科中心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的技术模式论医学技术异化的本质、根源及其消解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医学技术评估在卫生政策中的应用兰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医学图像可视化及加速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从教学角度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学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发表论文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8篇,国家级60余篇,国家级杂志特邀述评或专家论坛文章 10 篇。参加编写(译)专著近20部,分别担任主编(译)及编委, 主编《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2006),《脊柱外科手术技巧与风险对策》(2009), 《脊柱外科基本原则》(2009)。主译《骨坏死--病因、诊断与治疗》(1999),《微创脊柱外科技术》(2001),《经皮椎体成形术》(2004),《影像引导下脊柱微创技术》(2005),《腰椎外科学》(2006),《脊柱外科非融合技术》(2008)。副主译《《微创脊柱外科精要》(2009),《脊柱畸形外科学》(2009)等。2001年来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厅局的成果奖4项。非创伤性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1999年获省卫生厅二等奖。2001年来先后获院重点课题,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广州市科技局攻关课题, 广东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重点项目,教育部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课题,企业资助横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基金14项100余万元。

  • 索引序列
  • 医院脊柱外科学者论文
  • 医院脊柱外科论文
  • 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论文
  • 脊柱外科论文
  • 脊柱外科论文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