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孙科医学论文

孙科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孙科医学论文

一直从事铁氧体块材、薄膜及器件的研究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多项总装预研、产学研项目以及教育部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已通过部级鉴定5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3项。在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 J. Phys. D: Appl. Phys., Jpn. J. Appl. Phys., J. Magn. Magn. Mater., Mater. Chem. Phys., J. Alloys Compd., Curr. Appl. Phys., Physica B, J. Mater. 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5项,专利许可实施2项。讲授本科生《磁性物理》、《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课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程君复(1937-2005),男,1937年生于江苏,祖籍江苏南京。2005年9月21日在美国费城去世。美国华人学者,数学教授,著名侨领。程君复幼时在上海就读小学,1949年迁居台湾。1957年赴美,在蒙大拿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于1961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驻韩美军士兵。两年后退役,并入读费城天普大学,取得数学教育博士学位,之后在该校从事了30多年的教学工作,任美国天普大学数学系教授。少数民族学院副院长。1980年来华访问时,提出由中外华人合办黄河大学之设想。1984年,与河南省政府商定联合创办黄河大学。在美国先后成立了20多个联络网,参加筹委会者100多人,其中有华裔学者,实业界等各界人士。至1985年8月,应聘在黄河大学执教的名教授、博士已有120多人,其中来自国外的有54人。1985年9月正式开学。他还兼任费城华人总商会董事长、费城世界文化交流学会董事、美国社会大学董事。孙穗芳,孙逸仙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在海内外担任许多名誉职务,如担任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
孙穗芳,1936年生于上海,孙科与严霭娟之女。生逢乱世,孙穗芳自小就未与生父谋面。一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她没有感情,经常因一些小事打骂她。1948年孙穗芳毕业于上海世纪小学,常被人夸赞长相酷似祖父孙中山,因而开始对孙中山产生兴趣。此后几年因生活所迫随母亲辗转于台湾、香港等地,1950年初在香港第一次见到祖母宋庆龄。1951年被母亲送回上海,进入上海启秀女中读书,向往着新的生活。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第八女中,却因家庭出身问题无法进入大学学习。后经祖母宋庆龄介绍,于次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读建筑系,仍旧常常遭到批判和不公正的待遇。1958年被送到上海近郊农村劳动,1959年初以探亲为名到了香港,一边在香港大学修读校外课程,一边在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工作。1965年结婚,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在夏威夷太平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孙穗芳1966年11月赴台与生父孙科第一次见面,盼望了三十年的事终于实现。父女感情甚笃,从这年起孙穗芳每年都回台湾两次看望父亲,直至1973年孙科逝世。
自从定居夏威夷起,孙穗芳便开始着意于祖父孙中山的故事,随着对祖父当年事业的深入了解,她愈发对祖父产生了由衷的景仰之情,并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决心要向广大年轻人宣传祖父孙中山的思想和主义。1980年,孙穗芳接到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朱学范的邀请,阔别21年之后重新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先后访问了广州、杭州、南京和西安等城市,拜谒了祖父的故居和灵寝,瞻仰了黄花岗烈士陵墓,对祖国产生了深厚的认同感,更加坚定了她宣传祖父思想的信念。1985年,孙穗芳倡议发起建立“孙逸仙心血管医院”,1992年举行了开院典礼。此后,孙穗芳便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祖国发展教育事业上,她捐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参与创立了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大学,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海外华侨与大陆共同合办的大学,孙穗芳还资助了近80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她相信发展教育和医学是祖父当年所致力的事业。1997年,孙穗芳在夏威夷大学卡匹奥兰尼社区学院图书馆,成立了孙逸仙博士中国文物收藏馆;1998年向香港政府建议将西区公园改名为中山纪念公园并获准建造孙中山铜像。1999年5月孙穗芳获得了夏威夷众议院颁发的“人道和平奖”,以奖励她对孙中山思想的实践和推广;同年8月,夏威夷州长宣布1999年8月19日为孙穗芳博士日;2000年5月,夏威夷众议院向孙穗芳颁发了“人道慈善和平奖”,表彰她对人道工作及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秦元勋(1923-2008)贵州贵阳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调研室副主任、科学普及处处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数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常微分方和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近似解析、机器推导公式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处于开创的地位。其中极限环的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负责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计算工作。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辟了计算物理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发表论文九十余篇。杨久俊,男,1955 年 5 月生于河南邓县,教授,博士。经历:1982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材料及制品专业,1985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后担任黄河大学硅酸盐专业教师。1991年随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大学工作,历任郑州大学建筑材料系主任,建材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为郑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导,材料学博导。科研成果: 近年来历承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等十余项,横向项目七项;参加的“防水混凝土防水性能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 “非烧结粉煤灰微珠耐火、耐火隔热砖”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粉煤灰墙体材料研制”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垃圾墙体材料研制”和“新型砌筑干粉”分别获河南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已公告;编写专著 1 本,公开发表论文 60 多篇。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编辑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1内容简介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心理学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具体运用,是研究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本书对从事营销、经营、管理实务的企业家是一本必备的工具书,对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及经贸专业学生则是一本实用的专业教材,并可供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参考阅读。2英文名称Consumer Psychology3概述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4发展知识积累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 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 下重要范畴。消费需要问题。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除了东方的分士、农、工、商为四个消费阶层外,西方的柏拉图也提出了“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奴隶除外)”的观点。此后虽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观点,但他们都受到历史社会局限,没有把贵族、奴隶(农)另列为两个消费阶层。家庭消费问题,在西方,色诺芬较早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在东方, 中国古代先哲们亦论及了家庭消费的基本问题。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在物质消费方面,中国理论家们围绕主俭还是主奢问题自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管子一直论战到近代的魏源和谭嗣同; 西方重商主义杰出代表托马斯·曼则提出了折中的消费原则,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则强调节制消费。在精神消费方面,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人也较早地讨论了精神文化消费的问题。消费权益问题,这在东方可追溯到中国的《周礼》,在西方可考查到“两河流域”的《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这个问题在中国一直到清末沈家本拟定的《大清现行刑律》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的政策、法令之中;在西方,一直到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之前,其有关思想也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法规和政策条文之中。 这些思想共同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权益的要求与召唤。此外,在这个历史大跨度中,东、西方思想家们还就消费知觉与学习、消费环境、消费习惯、消费政策等提出了一些朴素的思想。上述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知识只是我们经过“逆向还原”后所考察到的结论。由于这一阶段中“消费理论”与“心理理论”尚未产生有机的“合奏”,因此,它只能说明“消费心理学有一个久长的过去”,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就有了消费心理学。它在知识积累阶段只是一种量的增加,其中也蕴含着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体系凝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19世纪后期一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这是消费心理学在体系上开始凝构的变奏曲和交响乐时代。导致这个时代的开始,除了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外,还有相关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这里侧重于后者的考析,因为后者能够反映出消费心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规律(当然这种内在规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拉动分不开的)。消费心理学科的诞生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从心理学发展角度说,虽然早在1509年法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已用《心理学》标明其著作,但他仍未摆脱抽象的哲学羁绊,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消费心理问题探索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消费经济学发展来看,如同“每一门科学部门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在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一样, 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19世纪前后,出现了现代消费思想并开始与传统消费思想相融合,导致了消费经济理论的大发展。这种心理学与消费经济理论的同向发展,加之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需要的拉动,它们开始“并轨”共进。从这个角度看,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h ·盖尔率先把心理学原理引入消费者从看广告到购买过程的实验研究,1901年w·d·斯科特率先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ology)的术语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只是消费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h·盖尔和w·d·斯科特虽没用《消费心理学》标其书名,但他们的思想为理论界构想消费心理学体系无疑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号。自此至60年代前后,一些理论家为建构消费心理学体系付出了艰辛而卓越的劳动。概括起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应用心理学研究著作的大量问世。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这些研究的代表是:1900年h ·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w·d·斯科特与h·盖尔遥相呼应,于1903 年出版以探索消费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论》,1980年e·a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从而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年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克伦发表《实用心理学》,专章讨论销售心理学问题,1920至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撰著并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并以此在美国商业史上获得“商业心理学教授”的美称。此后20多年间,经由零星片断发表至开始“组装”的还有《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著述问世,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从各个侧面探及消费心理问题,为消费心理学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其二,实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继h·盖尔之后, 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心理“实验热”,相继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主要有1920年j·b·华生的广告心理研究、1938年欧内斯特·迪士特的消费动机研究等。正如r·珀劳夫调查所显示:1960年以后, 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文献量有明显增加。事实上进入60年代之后,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g·卡陶纳关于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实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机斯费尔德和e·卡兹关于“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哈佛大学r·a·鲍尔关于“知觉到的风险”的研究,诺兰集团公司的罗杰·l·诺兰关于“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以及佩里安、卡陶纳、詹姆森等人的一些调研报告,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其三,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对新问题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吸收,如选编一批《论文集》等,还特别注意吸收运筹学、模拟模式和形式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对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如六十年代初,镇静剂他利杜米德(thalidomide)曾在一些国家为孕妇们所广泛使用,后来人们发现,服用这种药物的妇女生下的孩子往往带有严重的身体缺陷,世界性的宣传资料引起了对“人造”产品的副作用的普遍怀疑,开始了消费者怀疑主义时代;万斯·帕卡德于1957年问世的《潜在威协》对“虚伪”和“欺”的商业手段作了尖锐的批评。又如对环境污染问题,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较细地论述了消费生态问题。上述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加之如美国消费者主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消费心理学走向体系化的“助推器”,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设立消费者心理学分会,拥有会员达四百人之多, 美国的部分高校开始拟定《消费心理学》大纲,约在1965年前后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已基本创立。因为从消费文献学角度考察,这时的消费心理学大纲的名称不一,有的命名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有的叫作《消费者研究》,还有称为《消费者行为学(狭义)》的,其讨论的理论范畴基本上都是消费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根据美、日、英诸国学者学术心态特点把这些著述(含论文)的观点加以归纳统筹,确定本学科体系的创立时间。学科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如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消费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就所掌握的文献看,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其一是多学科参与研究。美国心理学会所属23个部门的研究报告、美国市场学会的研究报告都反映这种趋势。1969年创立的美国消费者研究会的会员由心理学、农业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医学、市场学、数理统计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彼此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974年创刊的《消费者研究》杂志就是由10个不同组织支援的,这种学术风气很快流行到了日、英、德诸发达国家。其二是探讨范围逐渐扩大。从美国主要学术杂志看,《应用心理学》(1917年创刊)、《市场》(1936年创刊)、《广告研究》(1960年创刊)、《市场调查》(1964年创刊)、《消费者研究》(1974年创刊)等权威刊物发表消费心理科学的论文、报告和调查资料不断增多, 据恩格尔等人统计,1968年至1972年发表成果量比以前出版的全部成果还要多,探讨范围除了消费生态问题、文化消费问题、决策模式问题之外,还有消费者保护问题、消费政策问题、消费信息处理问题(程序研究)、消费心理内在结构问题(“临床”研究)、消费信用问题、消费法学问题、消费心理控制问题等,这些在g·d·休斯和m·l·雷合编的论文集、j·b·考因编辑的论文集、w·a·伍兹编辑的论文集以及各学会的出版年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二是研究国界的突破。科学是无国界的,消费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后很快引起日、苏、法、英、德以及印度和中国学者的重视。例如,日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市场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就发表过有关消费心理的译文、研究报告、论文等(可从该国《广告》、《商界》、《消费者》、《智力》等刊物中略见一斑),代表人物有小岛外弘、吉田正昭、马场房子、饱户弘等,他们分别以《消费心理研究》、《产业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著作的问世而名扬海外;美、日分别召开的心理学会年会都邀请外国专家参加;1979年第四届心理学斯德哥尔摩欧洲讨论会上不少学者对消费心理学作了最有系统的描述;中国早在二十年代起,孙科、吴应图、潘菽等人也分别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译著等,此后,于光远、尹世杰、林白鹏等著名经济学家相继深入开展消费研究, 先后提出并创建了消费经济学,尤其是1984年以来的中国消费经济学与消费心理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1986 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2000 年消费者政策研讨会”以及美国消费者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1995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学会”(acfea )首届国际学术年会,这些活动程度不同地使消费心理科学的研究趋向国际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始“协同作战”,为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正在产生积极影响。在这种人类文化大撞击、大融合的趋势面前,消费心理科学正由“体系国家化”向“学科国际化”迈进。这个“迈进”需要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消费心理科学正在按照科学发展的“国际标准”法则吸聚人类各种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华去实现“自我”的更新和完善。虽然它的科学性与民族性在较长的时期内还会并存于同一生活空间,但是伴随“消费研究学科化”的深入开展及其相关学科交叉递进与升华,这一学科走向“国际化”并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接却是其发展的预期方向。5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而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6常见心理1、求实心理:是以追求商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2、求美心理:是以追求商品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3、求便心理:是指消费者购买方便或携带方便。4、攀比心理(炫耀心理):消费目的是满足好奇心理,不甘落后。在炫耀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虚荣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名贵商品、紧俏商品和时髦商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攀比性和超前性的特点。5、偏好心理(好恶心理):只具有某些特殊爱好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6、从众心理:在从众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跟随性,常常表现为群体集体购买。购买行为具有无目的性、偶然性、冲动性的特点。7、自豪心理:在自豪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地方性和显示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家乡或某一地区的名优、土特产品。其购买行为具有馈赠性的特点。8、占有心理:在占有心理支配下的购买动机具有恐失性,常常表现为购买有价证券、文物古董、名人字画和珍贵工艺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收藏性和报纸性的特点。9、保值心理:在保值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守财性,常常表现为购买金属制品、耐用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其购买行为具有盲目性、冲动性和抢购性的特点。10、怀旧心理:在怀旧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复古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只有某一历史特征的的传统商品的仿古制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专一性和观赏性的特点。11、推崇权威心理: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12、爱占便宜心理。13、害怕后悔心理:每一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会有恐惧感,他生怕做错决定,生怕他花的钱是错误的。14、面子心理: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者支付能力。7相关研究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以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其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消费心理现象。2)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心理现象。3)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2)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以口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一种研究方法。3)问卷法问卷法是以请被调查的消费者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调查,也可以变通为根据预先编制的调查表请消费者口头回答、由调查者记录的方式。问卷法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4)综合调查法综合调查法是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采取多种手段取得有关材料,从而间接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活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调查方法。5)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对应试者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应试者的某种反应,进而加以研究,找出有关心理活动规律的调查方法。摘自

孙雁眼科论文

网上找些眼科类的论文参考参考呗,,(眼科学)这样子的书~~

眼科视光护士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简要概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的目的、现状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2. 研究方法:阐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3. 研究结果:描述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和发现,可以采用数据或实验结果加以解释。4. 结论和建议:归纳总结研究的结论,并提出针对问题的改进和未来方向的建议。摘要一般长度在200-300字左右,需要精简表达,并尽可能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摘要示例:本研究旨在探索眼科视光护士在角膜接触镜配戴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调查了多家医院的眼科护理人员及角膜接触镜配戴患者。结果显示,护士在角膜接触镜配戴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其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是影响其角色表现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眼科护理服务。

眼科毕业论文写点创新的题目就行,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写的《眼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十分效率,很快就OK了中医院眼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中山眼科中心国际眼科会议筹备简况山东省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查创建眼科专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初探眼科住院医师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培训我国综合医院眼科人力资源调查分析鼻源性疾病眼科误诊分析我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山西省县区居民眼科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优先出版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眼科术后感染美国眼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如何改善眼科患者的遵医行为眼科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和效果分析强化综合医院眼科专科管理浅谈眼科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眼科古籍《审视瑶函》图像探析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孙京华眼科论文

同济医院眼科是一个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机构,教授、副教授14人(返聘4人),五十岁以下的医生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医生十余名,留学归国人员六名。姓 名:张虹性 别:女职 称:教授主任医师学会任职:全国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等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星期四上午光谷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下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眼科主任,全国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湖北省、武汉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义眼台植入及疑难杂症诊疗及相关研究。姓 名:项楠性 别:女职 称:主任医师学会任职:湖北省眼科学会委员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上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光谷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医院眼科副主任,湖北省眼科学会委员兼工作秘书,武汉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眼部整形及眼外伤手术,专长眼底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姓 名:赵长松性 别:男职 称:主任医师学会任职: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下午,星期六上午,星期六下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光谷门诊时间: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学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角膜病及各种眼科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姓 名:邹慰玉性 别:女职 称:主任医师学会任职: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六上午,星期六下午,星期日上午,星期日下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光谷门诊时间: 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医疗工作,擅长眼部肿瘤的诊治、眼科影像诊断、及白内障的治疗。姓 名:孙京华性 别:女职 称:主任医师副教授学会任职: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下午,星期三上午,星期三下午,星期四上午,星期四下午,星期日上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光谷门诊时间: 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眼科疾病的诊治及手术,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治。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及眼底疾病。姓 名:刘恒明性 别:男职 称:主任医师副教授学会任职:中华激光医学会理事主院区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下午,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上午,星期四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六上午,星期六下午主院区特需门诊时间:光谷门诊时间: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激光医学会理事、湖北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湖北省光学学会理事、武汉市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眼科各类疾病的激光治疗,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治疗。

孙瑞心内科论文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3、听说法 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听说技能,以句型操练为主要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二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里斯、埃比、拉多等 产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注重口头语言,活的语言是第一性的)。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根据口语第一性的原则,听说法主张教语言首先是教口语,言语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采用:教师展示是刺激,学生模仿重复是反应,教师纠错是强化) 教学原则和特点:A、听说领先。先听说,后读写 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量使用母语) E、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目的语内部)找出重点难点 G、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 教学过程(步骤):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 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 主要优点:A、以句型为二语中心,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现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难点重点 C、不完全摒弃母语,克服直接法的片面性 D、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主要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4、视听法 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运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采用电化教具视听手段,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总是在听完整的结构基础上。 产生: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主张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要对目的语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跟学生母语对比。刺激-反应。强调真实地的、具体的情景和语言过冬构成一个整体。学习语言要从整体上感知,重视语境、情景。 教学原则和特点: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 B、强调视觉感知很听觉感知相结合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日常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 教学过程和步骤:感知(看幻灯orfilm)-理解(教师讲解)-练习(模仿、重复等)、活用(自由表达) 主要优点:A、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活泼,有积极性,便于理解 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教学材料贴近生活,利用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语义操练 主要缺点: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C、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 D、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导致理解可能有误。 5、功能法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方式。 产生: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和荷兰的范埃克等。 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受其影响,功能法把语言看作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教学根据需要选取真实而使用的语言材料,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综合运用是目的 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错误有容忍度。鼓励运用目的语交际。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特殊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1、展示语言材料,突出该材料的情景和功能。2、语言要点练习。3、语境练习,把语言点放在有控制的语境里练习。4、实际运用。 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问题: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安排,没有很好的解决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法结合起来目前是最大难题。 大致类型: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题材型 C、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怎么把握。 6、认知法 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掌握语言。 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和布鲁纳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美国乔姆斯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是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用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记忆过程。因此认知法调动人的语言潜能、内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认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人具有智慧,人类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能动性的,学习是内在的不是外在。反对刺激-反应,认为人具有认知结构,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学原则和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C、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D、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E、适当使用母语。 F、正确对待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和疏导。反对有错比纠,适当纠错。 G、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教学过程:三阶段――1、语言的理解。教师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发现式学习)2、培养语言能力。在理解基础上作有意义的练习。3、语言的运用。脱离课文进行实际交际的练习。 优点和不足:A、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述二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基础上操练 E、利用学生母语 F、转换生成语言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 G、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H、认知法作为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不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高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放射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介入放射学组组长,合肥市放射学会秘书长,《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张君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教授,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技术主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曾主编《循环系统疾病综合征》,发表论文40余篇。朱丹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合肥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对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胰头癌、胆管癌、大肝癌、复杂肝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直结肠癌及胃癌等疾病的高难度手术和综合治疗。1995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合肥市第二届卫生系统百佳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李新玲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李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3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解决妇产科疑难问题的能力。特长妇科肿瘤、妇科微创技术,宫颈疾病诊治、围产期保健等。苏家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关节外科诊疗中心合肥市一院分中心主任,合肥市医学会理事。 苏主任从事骨科临床30余年,在骨科创伤、脊柱疾患、关节疾病、小儿骨伤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9次获得省、市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改用多功能外展支架代替石膏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实用型国家专利权,现已扩展到省内外。范鲁雁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院首席专家。合肥市医学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安徽省药学会常委、副秘书长,合肥市ADR监测中心主任。合肥市第五批科技拔尖人才。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长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朱先华门诊部主任、副主任护师。1972年参加工作,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高护专业。1987年任门诊部护士长,1995年先后担任门诊部副主任兼护士长、门诊部主任。具有丰富的门诊管理经验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处理问题、协调工作能力。 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该项研究的学术论文被评为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张海燕副主任医师中华疼痛医学会安徽分会委员,专业方向: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疼痛治疗1.头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2.颈项部疼痛:颈椎病、寰枢关节紊乱、枕神经痛;3.四肢痛: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4.各类软组织疼痛;5横突综合征、肌纤维织炎;6.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7.癌性疼痛:癌症所致疼痛或与癌症治疗相关疼痛等。赵军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眼科行政副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中心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研究室主任,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门从事白内障摘除及各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衍射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上万例手术经验,并承担安徽省卫生厅下达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新技术全省推广任务。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取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3项获合肥市科技进步奖。阚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流行病学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精通血液净化治疗。李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兼职教授。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吴艳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华消化学会安徽分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科疾病的诊断及疑难危重病人处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技术及诊断、治疗各种手段;2005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了无痛胃镜诊疗技术。马维青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安徽省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专攻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对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在国家级、省市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陶瑞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处理妇产科危重急症的能力。在妇科领域,擅长妇科良性肿瘤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在产科领域,对产前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各类难产的处理及妊娠合并和并发症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周业金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地区手外科协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协会委员,安徽省显微外科协会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在手外科、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胸廓出口综合征、游离复合组织移植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带足背皮瓣的第二游离足趾再造拇指、断指再植和复杂性断指应用显微血管移植再植领域具有很高造诣;另外在复杂性骨与关节创伤、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文刚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暨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靶向专业治疗专业组和胃肠肿瘤专业治疗组常委。1996年至199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研究胃肠道肿瘤和肝移植基础。2004年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研修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主持和负责科研课题六项。其中市科委重点项目三项。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 专业特长: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和肝移植。温晓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特长儿科内科、新生儿疾病。朱幼玲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尤其对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2004年被评为合肥市精神文明十佳个人,安徽省女职工“十五”文明立功先进个人。胡淑荣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省肾病协会委员,从事肾内科专业30余年,对肾内科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并发症(如:各种原发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肾内科血液净化疗法。冯益进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合肥市耳鼻咽喉科学会秘书长。特长耳显微外科,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疾病,鼾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喉肿瘤的切除。刘刚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技术特长:青光眼,眼底病。主持开展的屈光性晶状体手术、青光眼防粘连术国内领先,胎儿角膜移植术、复杂视网膜脱离术、玻璃体切割术、人羊膜眼表重建术居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丁锐男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肝胆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血管外科主任,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术式及病理研究》科研课题已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熟练地掌握普外科急危重病人及各种疾病的处理;在我省率先开展多种血管疾病诊治及研究,如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杂的动静脉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王可兵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毕业,擅长普胸外科、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食道癌、肺癌、胸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治疗上颇有心得,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治愈病例数千。尹忠祥主任医师,安徽省颈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对骨科疑难病症有极高的诊疗水平,有八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脊柱损伤、痉挛性脑瘫综合症、先天性髋脱位、儿麻后遗症、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病症的诊治。王家米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合肥市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技术主任,合肥市干部保健专家,工伤鉴定专家,精通外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精湛、全面。能熟练完成各类手术操作,复杂的肝胆外科手术,乳腺癌,甲状腺癌,胃肠肿瘤。胰腺癌手术。刘尚全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足诊疗中心主任,医务部副部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研究方向: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GLP-1质粒的构建及其降糖机制研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与钠调。汪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外科学会常委。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颈部不留任何疤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特长胃肠道疾病、微创手术。血液肿瘤科。鲍扬漪198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及徐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血液专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1992年-199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并多次参加全国肿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

论文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 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揭示了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不那么先进甚至还很迂腐和软弱的普遍性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对他的心理刻画贯穿全篇。当战争的火药味儿弥漫开来的时候,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而来到湖南一个偏僻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他置身于民族斗争的风暴之外却又始终处在个人斗争的风暴中心,有时幸福着,有时混沌着,有时清醒一些,更多时候则在浑浑噩噩中幻灭。在三闾大学的人与人的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渐渐看到生活在蚕食着他的生存意识、操守和灵魂。在《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很少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他的焦虑和思考只是停留在社会生活的表面,这不是他的问题,他只能想到那样深。在《围城》中,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的昙花一现,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 对方鸿渐心理刻画的成功,在推动文本节奏和故事情节的同时,给人物命运的逐步揭示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给“围城”人物的叙事极大地展开提供了自然天成的铺垫,使得小说的艺术结构趋于圆润、完美。 ②.对其他人物的心理刻画 作者对其他人物大多采用了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的方法,从不繁冗拖沓,这些人物有利地衬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给主要人物以足够的刻画和渲染空间。 作者透过方鸿渐的刻画,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围城》对除方鸿渐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刻画虽然笔墨不多,但往往能起到凸显人物内心最深藏的本质,在这些人物都想掩饰、深藏自己的过去、缺点时,心理刻画这一方法就是最好的识破工具。 4.辨证统一的语言艺术结构 《围城》的语言结构可谓严谨而圆润,全书体现了语言艺术的辨证统一。三个无形的语言圆圈结构让《围城》的语言艺术自然天成、浑然一体。 ①.美与丑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对人物外在美丽实则内心丑陋的逐层揭露,形成了第一个美与丑结合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里的人物都是被认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海归派,“博士”学位,“见识广博”,有背景,有一定的人脉,家底至少殷实富足,作风正,准备回国大展拳脚,他们理应是被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他们都有写在脸上的光彩和荣耀,这是美的。但是,从走下那条象征激情和锐气的船以后——实际上,他们的“围城”生活在船上就已经开始了——他们身上的光环已经变暗变淡。走下“神坛 ”之后,他们在读者面前走马灯似的出场,一次次地丑态毕现,又一次次的“从容”地故伎重演原来的“美”,就这样逐渐完成了第一个语言叙述的圆圈结构。 这个圆圈结构的出现是必然的,绝不是偶然。为了揭示出“围城”人物的真实病态,让他们在自身设计的美丽之中,逐渐迷失自我或逐渐沉沦本性以后尽显丑露,倒不是作者心狠手辣,理应是文本架构的需要。 ②.大与小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对人物表面自大实则渺小的逐层揭露,形成了第二个大与小结合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里的人物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有头衔,有人聘请去大学任教,有门当户对的“血统”可以嫁娶,当然他们也很自大。这种自大,在他们演绎起来自然流畅,反而是方鸿渐最不习惯。他们喜欢夸大自己的一点见识和所谓的成果,在小规模的“公共场合”大谈特谈,丝毫不加掩饰。这种自大其实是他们内心的虚荣体现,他们的身份让他们自大,习惯性的自大,虚妄的自大。读者都看得出来,他们相互之间的心照不宣乃至勾心斗角,实则显示出了个体的渺小。 他们不在民族抗争的中心与敌人斗争,首先显示了他们内心境界的小,这是他们故意的,也是和他们的身份不相契合的,一种畸形的中庸主义;他们在三闾大学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使出浑身解数,为职称、待遇、婚姻而不停地争斗,再次显示出了他们心胸的狭小;他们在生活、工作、婚姻等多个“围城”里辗转争斗,最终都很难逃脱“围城”的束缚,成了笼中鸟,成了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成了阿Q。 在人物表面的自大和自我的夸大背后实际上是他们个体作无谓和无奈的抗争时的渺小,显示了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观在经历思考、怀疑之后的迷惘,这也正是第二个语言叙述结构所要表达和延展的主题。 ③.喜与悲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对人物喜剧行为和悲剧性格的双重性的逐层揭露,形成了第三个喜与悲结合的语言圆圈结构。 “围城”里的人物多有令人俯仰的喜剧行为,这在他们具有外在的美和表面的自大之后,那些原本啼笑皆非的喜剧——更是闹剧——就真正变得可悲起来。他们的悲剧性格带有普遍性,是一种集体的“瘟疫”,在“围城”里,他们相互遮掩却要相互传染,“共患难”还并不接受“净化”,他们的悲剧结局在“围城”还未筑好的时候就早早地有了定论。人物表面的喜剧性在通过悲剧性格的透视之后,小说的主题也就有了更深的包孕性和普遍性。 这种双重性的人物造像,在形成文本诙谐戏谑特色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反而是作者行文的沉重——并不是没有鲁迅的“悲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一个严肃的主题,并一定都要洪钟大吕之声。像《围城》这样,一路的戏谑,一路的耳光抛洒,噼啪作响;一条大船满载希望,一口丧钟惊醒世人,“围城”仍在。 《围城》集中展示了钱钟书心理讽刺的高超技巧,其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语言驾驭功底,其人的睿智广博至今仍让人肃然其敬。辩证统一的、圆润严谨的语言艺术结构让整个作品变得无懈可击。作品中大量的奇妙譬喻让人深思,能让人顺手摘抄或在公众里稍加发挥,翕然一笑之余,总要感叹“钱氏语言”的奥妙无极。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语言也不爱情物语。本文并不赞同如今女士们热衷《围城》的理由是能从中发现爱情与婚姻的厚黑学。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理应是多层次的,它的语言艺术亦是多结构多建筑的。 参考文献[1]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商务印书馆,1996年. [2] 鲁迅《且介亭杂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3] 〔瑞士〕荣格《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王艾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年.

孙秀杰眼科论文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下是我带来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全球每病死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病死的人数高达1750万。有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每12s就有1人因中风或心肌梗死而倒下。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病死人数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度过急性发作期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治疗,并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1名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回归社会后连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Cronbacha系数为。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分,平均(±)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强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社区的护理资源十分有限,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不能实现有效地延续提倡医院应该规范对患者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知识的教育,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连续护理观念,是满足患者连续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护士的培养,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要共同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增长的现状,护理工作面对的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1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治疗现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报道1,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亿,每5名成年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疾病;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万人;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30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我院2010年完成心脏外科手术7293例,较2009年提高了近20%,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1583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7716例。由于患者数量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量激增,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等问题凸显,超负荷工作状态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患者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宄取得了重要进展,2007年870所医院能独立开展PCI,年完成PCI数量为100例的有299所,占医院总数的;中国大陆2009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157444例,比2008年增长了,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28358例1。在手术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临床广泛开展,例如: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循环功能支持性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式氧合),持续动脉(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应用等机械辅助装置已成为救治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复杂和疑难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增加,患者年龄也更趋向高龄或低龄、低体重婴幼儿,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2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凸现难点问题

患者方面

病情的复杂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具备1个甚至多个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所导致的靶器官受损,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同时,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非心血管疾病病房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比例增加。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提高以及住院患者的覆盖面扩大,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显着增加。

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8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亿,总人口比重接近。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患者中高龄患者的比例增加,使诊疗和护理的风险增高;同时,他们除了自身所患疾病之外,还存在视、听、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等老年问题,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风险。随着医学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公众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治疗的高风险、对疾病转归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方面

护理教育方面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层次显着提高,然而从社会对护理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6。我国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的起始教育均为通科护理教育,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备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能力。但新毕业护士的心血管疾病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与临床护理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范珊和胡晓鸿7的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对专科知识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和“必要”的护士占92%,而排在前3位的是心脏外科常用药物、监护技能和心脏外科专业基础知识,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人力配置方面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8,2009年我国的医护比仅为1:,要达到卫生部公布的1:2的理想医护比,还缺注册护士190万人《护士条例》颁布后,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护士数量较快增长,但医护比例失调的情况依然存在。卫生部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规定:要根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为1:。随着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新技术、新业务的陆续开展,危重、疑难病例的持续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床位不断扩充的现状,使护理人力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除了正常休假之外的病假、婚假、产假等,使实际在岗护士人数低于配比人数,加重了护理人力不足的局面。

护士专业化发展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亦要求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出院指导等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其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科室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应急突发情况多,对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理临床决策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贱经验对患者做出护理判断的复杂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心血管专业的核心能力。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出规定。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

3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护理队伍“量”的激增是护理实贱发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护理人力的保证是基础。目前,心血管疾病病房护士的配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测算护理人力需求。王玉玲和孙秀杰[14通过对包括心脏内科在内的4个试点病房的实贱,提出按患者自理能力将生活护理分为3级,完全依赖者为A级护理,部分依赖者为B级护理,完全自理者为C级护理,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分别按1:、:和1:配置护士。考虑到心脏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需要,护士配置应适当高于此标准,特别是移植病房、心血管疾病病房等。

加强护士培训

建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护理职能扩展,均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患者的病情趋于复杂和疑难,开展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我院尝试院科两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大专、本科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的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划分为N1、N2、N3共3个层级,N1级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考试、撰写读书笔记;N2、N3级护士在此基础上,要求完成病例积累、承担小讲课、本科生带教等工作。在病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护理部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评优、晋级、合同护士转正工作中。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通过护理投诉案例分析、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交流的方法,改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既是护士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宣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护理部、科室制订不同层级的继续教育计划,并纳入护理管理考核指标。我院每两年举办的“五洲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护理学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6届,为护理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将心肺复苏技术、除颤器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常用心血管药物等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自学、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将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学历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目前,中专、大专学历的临床护士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水平的比例很高,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2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从调查反馈中发现,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中,有大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有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少,如果将大学课程设置与临床专科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大专、本科学历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临床护士专科素质的提高。

探索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尚在探索中,目前多以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替代途径。周丽娟等报道了两期全军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提出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4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这与目前ICU、急诊、手术室、肿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准入标准基本相同。但在培训时间、方式、教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宄。针对目前采取的短期脱产培训存在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发挥ICU专科护士的作用,开展分层级培训,医院内组织心血管专业学习班,采取脱产学习、小班授课、理论与临床实贱结合的形式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

4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专业核心标准、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 索引序列
  • 孙科医学论文
  • 孙雁眼科论文
  • 孙京华眼科论文
  • 孙瑞心内科论文
  • 孙秀杰眼科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