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广告中男性形象概念缺失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9

摘要:随着女性主义发展的日益迅速,女性争取自主的声音得到了回应,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渴望听到更多的男性声音,男性研究不应被女性主义的浪潮而淹没,要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男性群体的利益需求。

在文学艺术等各个表现领域,男性也不应该以女性附属的形象存在,同时也需要多样化、充实化。本文通过对性别研究理论成果的收集和整理,从男权中心文化、商业心理、大众传媒表现三个角度来探讨男性所处的境遇及其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发现,男权中心文化的长期存在是导致男性集体失语的直接原因。男权中心文化直接作用于男女两性之间,规定男性必须作为强者去支配资源(包括女性),在传统的性别期待压力下,现代男性写作硕士论文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从某种程度上讲,女性主义的单纯文化批评同样使男性背负“歧视女性”的恶名,因此,男性也同样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受害者,“第一性”的地位使男性承受太多无需去承受的压力,这也直接导致广告中男性形象僵化,形成刻板印象。
2.通过研究数据分析显示,男性在消费领域并没有作为主体而存在,他们只是支付者而并非消费者。传统营销学将女性作为主体,而将男性划分于消费者的边缘,因此男性市场并没有得到很有力的挖掘,存在非常大的消费空间。这也影响了男性的广告表现,广告中男性出现频率少,男性产品广告少,针对男性的品牌少等等,男性只是女性消费的支付者,并没有以消费主体形象出现。
3.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重构了现实生活,也重构了两性关系。中国广告中仍然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并且将男女的角色固定化。广告的目的是销售,由于女性是备受青睐的消费主体,因此广告直接作用于女性的倾向非常明显,更多的调查数据表明,广告中男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针对男性的广告有很大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并没有像女性那样,在文学、艺术、大众传媒等领域得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第一性”,而是作为女性附属地位的“第二性”。其实“第一性”“第二性”的说法本身就带有性别不平等的意味,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并不期待两性之间谁会成为“第一性”,或者“第二性”,两性的平等才是写作硕士论文最理想的状态,这直接关系到女性主义、大众媒介生存、消费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和学术问题。
因此,针对男性而言,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男性也应该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关注男性,从男性自身到男性自我,只有真正地解放男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性平等和达到两性解放。

上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1)

下一篇:欧洲古典四大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的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