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
【摘要】 目的 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尽可能地减少组织结构的破坏,保持形态功能的完整。方法 45例6个月~7岁的唇舌,颊粘膜,腮腺、外阴等部位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77.8%(35/45),显效17.8%(8/45),有效4.4%(2/45)。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特殊部位 血管瘤 平阳霉素 小儿
血管瘤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疾病,国内6所儿科医院统计5949例良性肿瘤中有2140例,占36%[1]。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疗效确切。但生长在小儿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如唇舌,颊粘膜,腮腺、外阴等,包括手术在内的有创伤性治疗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形态。那么如何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尽可能减少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保持形态功能的完整呢?自1996年起,我们对45例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利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现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在6个月~1岁者5例,1~2岁10例,2~3岁者15例,3~4岁者10例,4~7岁5例。肿瘤发生在舌8例,唇12例,颊粘膜9例,腮腺6例,鼻腔3例,眼睑3例,外阴部4例。肿瘤直径<2cm者30例,2~5cm者15例。毛细血管瘤15例,海绵状血管瘤20例,杨梅状血管瘤10例,首次治疗35例,其他方法治疗失败者10例。
1.2 方法 治疗前必须先进行血常规和肺部x光检查,对无异常者采取治疗。采用平阳霉素(国产,天津太何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2020933)8~16mg用2%利多卡因2ml、0.9%生理盐水2~4ml稀释,瘤内一点或多点注射,每周1~2次,具体情况根据患儿年龄和肿瘤大小决定。注射时必须确定药物在肿瘤内,避免注入瘤外正常组织,引起局部组织疼痛、坏死。4~6周为一疗程,但每疗程总量不超过90mg,绝大部分病人在治疗一疗程后发生明显效果或者痊愈。
1.3 不良反应 全组有9例病人出现发热,其中1例39℃,8例38℃左右。39℃及以上者可以给予退热治疗,38℃左右不需处理。有4例病人出现恶心,不需特殊处理,24h内可自行恢复正常。另有2例颊粘膜血管瘤治疗结束后发现粘膜坏死,可能跟药物外漏有关,约半个月后恢复正常。全组病人无白细胞减少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此外,肺纤维化和肺炎样反应在全身用药后偶有发生,但本组为瘤内注射,均未出现该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以用药一疗程为标准,分特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肿瘤完全消失为特效(痊愈),肿瘤直径缩小80%以上为显效,肿瘤直径缩小50%以上有效,肿瘤直径缩小50%以下为无效。
特效(痊愈),占77.8%(35/45);显效,占17.8%(8/45);有效,占4.4%(2/45);无效0(0/45)。
3 讨论
脉管是由间胚叶发展而来,在胚胎早期以脉管内皮细胞索和细胞岛出现,继之发展成毛细血管,再经相互贯通,连续而形成各种脉管。若胚胎时期发展异常,其原始细胞离散残存,发生不受约束的生长,则终成血管瘤,其发展有增生性和扩张性两种方式[2]。大多数血管瘤临床上都有增生、静止、消退三个时期[3];通常在发生后10~40天出现,2~3个月出现增生期,1~2岁出现静止期,2~5岁出现消退期,其消退率达到76%[4]。由于小儿血管瘤有明显自然消退趋势,绝大多数病例需要定期观察和耐心等待,但是发生在小儿某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发育,导致畸形,同时也影响心理健康。尽管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激光、冷冻、放射、介入等,但都为创伤性,有时还加重了患者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畸形,因此采用一种既能将组织结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又能治愈或者控制血管瘤发展的方法特别重要。
使用抗癌药物治疗血管瘤最早是在1966年rush用氮芥动脉注射治疗大面积血管瘤1例。hurvite又于1986年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治愈2例血管瘤[4]。但因用药时间长,剂量与毒性反应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平阳霉素是1969年我国浙江平阳地区分离出的新型抗癌抗生素药物[5]。其作用与国外报道的博莱霉素相同,除抗癌作用外,还能破坏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使血管闭塞;可动脉、静脉、肌肉、瘤内注射。血管瘤组织可见大量增生活跃的内皮细胞,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使瘤腔闭塞,促使血管瘤消退。如海绵状血管瘤中衬有含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这些血管相互吻合,大小形状不一。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大量聚积在血窦内,形成局部高浓液而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和组织纤维化,导致管腔闭塞,最后血管瘤消失。蔓状血管瘤因存在大量的动静脉交通,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会迅速分布全身,故治疗效果较差。杨梅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治疗效果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实用肿瘤学》编辑委员会.《实用肿瘤学》第3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05.
[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67.
[3] rb奥多姆,wd詹姆斯.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第9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32733.
[4] hurvite al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 cyclophasphamide therapy in lifethreatening vascular tumors[j].journal pediatry,1986,109(3):360.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药物手册》[m].第1版.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