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视野下的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一场气正山河的历史性大革命——辛亥革命。而总观全局,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正反不一,赞批各异。一方面,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解决农民问题,更没有将帝国列强者赶出中国大地,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目标最终也化为乌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随着革命的结束而改变。从这一角度出发,辛亥革命必有其不成功的一面。另一方面,任何革命都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辛亥革命经过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最终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共和制。这是20世纪以来区别于其它一切革命的一次重大历史性革命,它并非一次改良运动,只着眼于对某些方面的改头换面,而是对社会、经济、政治、人文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真正意义的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这一现实情况注定其生命的短暂性;但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解放思想的革命运动,是二十世纪社会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其伟大的“辛亥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一份无形宝贵遗产,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Enlightment),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大启蒙。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为新民主主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经验;为以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历史先河。从世界角度出发,对于激励和鼓舞所有受压迫的人民进行解放斗争和争取民主、平等具有极大影响,助长了世界民主思想的滋生。
辛亥革命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与其它任何革命一样也存在着缺陷,甚至在某些领域产生消极影响。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先生对于辛亥革命有极严谨的评价。他曾说:“‘十年来名虽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1]也曾痛恨的说:“‘民国应该由人民自制一切政治论文,民治应该由人民自己管理中国。因为受了数千年的专制,人民不惯自治,更不知道自治是什么东西,所以满清遗孽和官僚军阀,便能够把国家来盘踞,假托民国之名,阴行他们自私自利之实。弄到今日的民国,只有官治,没有民治,那里还算民国呢?’”[2]其中的消极影响,需要向中山先生一样回眸历史从现实出发进行清算。只有回望历史,才能在100年后的今天实现超越。孙中山曾无数次慨叹中华民国徒有其名而无其实。但今天再忆辛亥革命,其精神值得我们发扬,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其“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于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辛亥革命的“民族”、“民权”已取得实现,其“民生”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亦是辉宏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作为一次真正的历史大革命,其损失人数之少本身就是史上的一大胜利。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著名的辛亥革命历史专家章开沅先生曾说:“‘不能就辛亥革命讲辛亥革命,要盘点三个一百年。’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了解辛亥革命是怎么来的,孙中山的革命纲领是怎么来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百年发展变迁。第三个一百年是探讨从现在开始往后一百年中国的发展走向。”[3]辛亥革命是发生在辛亥之年企图瓜分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专制的一场大革命。辛亥之前的运动仅是领导者之间的乌托邦主义,并没有从现实出发进行革命,而辛亥革命走出了乌托邦(Utopia),提出了“三民主义”,引导改变人民大众的思想为民而战,企图要实现民主、改善民生。这一革命目标不仅在一百年前反响空前,而且在今天的民生问题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及建设社会具有深远影响龙源期刊。
政治影响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主要体现于“民族”上,人民开始认识到民族的意义以及“民族主义”在革命中的力量。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某种程度上也在于极少民众的参与而使革命果实被纂夺,未将革命成果得以维持。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是中国真正第一次提出“民主、民治、民享”的林肯式的政治主张,这种开放的政治思想对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着开创性的作用。在政党建设上辛亥革命予中国的建设以极大启迪,政党的建设与维权、国家的存在必须是大众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政党应该是“民营”的。为此,辛亥革命提出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对于国家政权建设具有后启之势。孙中山认为:“民族具有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特征。显然,孙中山定义的‘民族’也是‘nation’;他之所以论述‘民族’、提倡‘民族主义’,也是从培育国民认同、建立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的。孙中山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了1949年前民族定义的最高峰,具有广泛的社会政治影响。”[4] 辛亥革命后,华夏大地一切活动都体现了新的“民族”精神,人民开始有了“国富民强”新意识。辛亥革命是开创、维护民主政治稳定的黄金分割点,对于现代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具有积极地深远影响,为建立 “民主”、“民治”和“民享”的新中国铺平了道路。
社会经济影响“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林家有指出,在追求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有过许多仁人志士想通过改良的办法来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在帝国主义控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求独立、民主、富强,从洋务运动到立宪运动都失败了,于是才有辛亥革命……它带来的政治民主化趋向,兴办实业高潮,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独立运动,都使近代中国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5]它是实现、加快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城镇的工商业开始形成,市民阶层也开始出现,其中包括手工业者、工商业者、矿工和交通工作者等新型职业人员,近代工业由此拉开了帷幕,交通开始出现了火车、有轨电车,为近现代化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民主义”之摘要革命成功、民族复兴必先解决农民问题,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胜利。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的安定是整个社会建设的奠基石。辛亥时期,“为提高国力,促进资本主义现代经济,北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工商经济、金融等法规,并实行减免税厘、奖励民营企业等政策政治论文,这些政策法规顺应了中国发展实业的潮流,对建设现代化中国起了积极的作用。”[6]辛亥革命对农业、工业的重视是中国进入近现代发展的新起点,是整个社会繁荣的开拓者,至此,辛亥革命成了中国历史上工业革命的“拓荒者”。
思想文化影响 辛亥革命立足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根本在于发展中国,超越发达的欧美国家。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思想大启蒙,中国民众从此产生了一种历史紧迫感,这是一种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积极社会心态,是任何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保证与驱动。辛亥革命不仅要发展自我,更将眼光聚焦世界,正如周恩来同志所指出,“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散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7]这种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文化作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斗争,为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开辟了先进思想道路。辛亥时期教育思潮的变迁、现实激进主义与虚幻“乌托邦”改良主义的碰撞是近代思想意识领域的一大变革,推进了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人文伦理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肃清了众多封建的、不开化的人文气息,诸如男性剪掉了“清朝大辫子”、女性禁止裹足、主仆之间突显上下级不平等的称呼为“先生”、“女士”的文明尊称所取代;首次引进了电影、西洋景;华侨逐渐受到保护;中山装、皮鞋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开来;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国富民强”的国家观和人文民族情怀将人民大众导向国家、社会的建设;开始倡导通婚自由、男女平等的人文新气息。
三、结束语
辛亥革命是一场全新的大革命,其积极影响是20世纪任何改良运动所无法比拟的。正如列宁所说:“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8]“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9]首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上讲,辛亥革命胜利了,它毕竟把“一国之主”的封建皇帝从至高无上的宝座上一脚“踢”了下来,这对于深受封建统治的人民大众来说无疑是一件伟大的作品。这是一种民主的诞生、民权的萌芽,民族主义广泛推崇。
辛亥革命的影响至少延续三百年,它结束了一百年前的封建主义;而一百年后,民族主义播撒到了华夏大地,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开创了自由之河,实现了民主思想;今后的一百年,要继续辛亥革命的事业,解决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为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而继续“革命”事业。
下一篇:党的三代领导思想与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