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人才发展条例相关立法研究论文

人才发展条例相关立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人才发展条例相关立法研究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就是有着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管理人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前人才培养模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基于此,笔者着重强调国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达成为促进国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经营管理 人才建设 策略研究

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让国企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人才培养机制一定要合理、完善,不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国企实际经营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做好相关机制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企经营管理中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出现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1.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的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培养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和自身人才的培养方面还略有不足,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些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标准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2.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运行体制中,不仅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还要注重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没有相应的培养体系,对人事管理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人才培养过多的关注,一些国有企业领导注重对经济活动工作的开展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得相关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人才培养机制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人才监督体制,人才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有效体现企业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一些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

3.不重视员工的主动性。

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对员工的主体性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关领导对人才主体性还比较淡薄,企业工作受到阻碍,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详细,信息平台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增长的理念,一些企业领导有着先提升企业利润,再培养人才的思想,对于人才的主体性意识不强,企业人员缺少相关的监督,从而制约了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4.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

物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工作的基本动力。薪酬是对员工的认可,是员工个人工作价值的标志。衡量员工的个人地位也是薪酬来决定的,因此,薪酬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国有企业对吸引人才的优势已逐步丧失,如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中重视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倾斜,而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待遇。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员工收入水平较低,福利相对较差,加之员工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势必造成人才的不断流失。

二、国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影响了国企的发展,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完善党管人才原则。

人才有机结合,完善选人用人、人才开发、人才运用等方面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工作实际和不同岗位的特点,确定人才选用标准,规范选拔程序,科学选聘人才。探索国内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库。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基于绩效考核的全责一致、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建立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体系是在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而有针对性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设定岗位职责,明确评价标准,要做到指标明确、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操作简便。重点实行实绩民主评议制,扩大员工整体参与度。同时编制人才业绩档案,作为评定考核其工作业绩的基本依据。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人才评价的重是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业内人士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的重点是经济效益和出资人认可,对政工人才评价的重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和群众认可。按照业绩高低,贡献大小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人才智力成果、前沿技术等入股参与收入分配,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认可。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科学制定培训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工作开展相适应,人才素质同所担负任务相适应。突出教育培训的重点,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对经营管理人才,要重点加强法律法规、经营思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对政工人才,要着重提高其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制度,切实抓好初任、任职和在职轮训,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执(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

4.落实人才薪酬制度。

在国有企业运作过程中,评估和核算是企业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机制的标准化。在企业活动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便于能够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落实人才津贴制度,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和评估,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价值。注重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和创新,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促进人才成长动力。

三、提高国企经营管理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对后备人才坚持动态管理,最首要的原则就是当关键岗位出现空缺时,要在公开竞聘的情况下对后备人才进行择优录用。其次,将国企中各级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作为考核对象,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定期评估考核,在任期内必须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否则不能晋升。即将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纳入到部门绩效考评中,这样就增强了领导对于后备人才队伍管理的主动性。第三,打破原有后备人才只能通过职务上升才能提升薪酬的做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为后备人才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国有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非常态的宽幅薪酬体系,为后备人才设立相关津贴,通过提高薪酬的方式加大对后备人才的激励作用。最后,要对后备人才库及时更新。对于年度考核评估不称职的员工,要取消其当期后备人才的资格,对于三年内没有理论创新,五年内无突出经济贡献的后备人员,经企业讨论审定就要请其退出。

四、结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做好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人才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2]姚金立.国有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培训工作[J].才智.2015(10).

[3]王延雄.浅议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5(09).

[4]宋莹.战略转型中如何加速人才培养计划[J].人力资源管理.2014(08).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发展,建设人才强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人才培养、开发、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工作。本条例所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第三条人才工作应当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体现分类施策、扩大人才开放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并将人才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规划和各类重大科研或者工程项目立项论证,应当将人才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第五条省、市、县(市、区)人才工作综合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做好有关人才工作和本行业系统内的人才队伍建设。第六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人民团体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联系服务各类人才,开展相关领域的人才工作。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以及从事国际人才交流的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才发展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促进人才发展。第八条支持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第二章人才培养开发第九条人才培养开发应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德才兼备,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校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支持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实施高等学校提升计划,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鼓励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在本省合作建设特色学科、学校和研究平台。第十一条鼓励本省高等学校建立教育人才共享机制,在保留人事关系的基础上,选派优秀教育人才对口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鼓励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创新联盟、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孵化基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培养科研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可以依法享受进口科技研发设备、教学科研用品免税政策。第十三条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培养开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加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开发。第十五条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优秀人才,省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常态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第十七条支持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支持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南粤技术能手奖评选表彰,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开展技术技能类竞赛、交流等活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

英语人才发展研究论文

只是外语人才

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摘要:该问卷对广西南宁市四个域区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外语人才以及应聘毕业生所具备能力的满意程度及需求程度,主要受到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证书,自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用人单位性质等因素的直接影响。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数据统计分析,为确定我院今后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市场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提供了基本依据。关键词:外语人才,统计分析,需求程度。为确切地了解现阶段市场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外语人才,从而确定我院今后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并且为市场培养和提供更适合的外语人才,我们对本市部分事业单位,公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分发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南宁市四个城区的三十多个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656份,回收530份,回收率为81%,经面上筛选,有效问卷为504份,占回收问卷的95%,无效问卷为26份,占回收问卷的5%。一、基本情况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面较广。其中,政府及事业单位共272份,占有效问卷的54%;国有企业单位共65份,占有效问卷的13%;合资企业单位共34份,占有效问卷的7%;民营企业单位共46份,占有效问卷的9%;私人企业单位共63份,占有效问卷的13%;其它性质单位共24份,占有效问卷的5%。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1涉及到单位性质对外语需求情况;○2学生获得各类证书情况;○3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4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及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情况等。而这几种因素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下就每个单一因素进行详细分析:1、单位性质单位性质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1。表1.单位性质与需求程度的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无所谓 总和政府及事业 14 66 9 11 100国 企 11 70 11 6 100私 企 9 62 20 9 100合资企业 35 53 9 3 100民资企业 17 59 20 4 100从表1可以看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非常需要占14%、需要占66%;国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1%,其中非常需要占11%、需要占70%;私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1%,其中非常需要占9%、需要占62%;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8%,其中非常需要占35%、需要占53%;民营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6%,其中非常需要占17%、需要占59%。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都已分别占其总需求的66%以上,其中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高达其总需求量的88%,这足以说明,目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的前景是非常看好和令人鼓舞的。2、获得各类证书情况市场对外语人才获得各类证书的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2。表2.所获各类证书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语言考级 专业毕业 学历学位 相关比赛获 总和证书 证书 证书 奖证书政府及事业 20 28 48 4 100国 企 18 25 53 4 100私 企 10 25 65 0 100合资企业 25 30 43 2 100民资企业 10 25 63 2 100表2表明,政府及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书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其比率分别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0%;专业毕业证书占28%;学历学位证书占48%;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6%。国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8%;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5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8%。私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5%;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0%,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90%。合资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5%;专业毕业证书占30%;学历学位证书占4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3%。民营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88%。以上的各项数据表明,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及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情况,而更注重的是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我们今后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及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手段、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3。表3.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感觉一般 很不满意 总和政府及事业 4 39 54 3 100国 企 20 40 37 3 100私 企 4 19 76 1 100合资企业 6 32 56 6 100民资企业 5 39 55 2 100表3显示,除国企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达60%外,其余不同性质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分别达43%、23%、38%和44%,均未达到50%,而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感觉一般的情况却分别高达54%、76%、56%和55%,都已超过了50%。以上的分析数据表明,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之外,还应该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或举办一些模拟应聘工作的实战训练课或专题讲座活动,为学生们能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打下良好的应对基础和增强学生们接受社会挑选时的自信心和勇气。4、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4。表4.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综合大学非外 综合性大学外 外语类院 其他院校 总和语类毕业生 语类毕业生 校毕业生政府及事业 28 35 35 2 100国 企 15 45 35 5 100私 企 16 26 39 19 100合资企业 32 38 30 0 100民资企业 37 37 24 2 100从表4可知,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已占其总需求量的7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只占30%。国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4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20%。私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5%,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26%;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9%;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5%。合资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8%,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8%;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0%;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2%。民营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1%,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7%;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24%;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9%。以上的数据充显示,不同性质的单位在招聘外语人才时,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就读外语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同时还注意毕业生是否学习或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和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5。表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没什么感觉 总和政府及事业 11 74 8 7 100国 企 8 55 23 14 100私 企 9 68 9 14 100合资企业 21 68 9 2 100民资企业 16 59 20 5 100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单位中,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感到很满意的分别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占11%;国企单位占8%;私企单位占9%;合资企业单位占21%;民营企业单位占16%,而感到学生语言应用一般的却分别达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占74%:国企单位占55%;私企单位占68%;合资企业单位占68%;民营企业单位占59%。从以上两组主要的数据看到,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够强,这与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不够扎实,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有一定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总之,我们从以上5个调查分析表的结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影响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种因素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今后我们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我院探索出培养一专多能----即 “外语+财经”,“外语+商贸”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的实用外语人才作出贡献。

谈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信念及职业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师信念职业发展高校英语教师 论文摘要: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高校及外语界的普遍关注。在衡量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各项指标中,教师的职业信念是主要指标,它是教师职业发展得动力和重要前提。本文将以教师的职业信念为研究主题,阐述教师应持有的职业信念对教学及自身发展的影响,并解释在教师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其所持有的职业信念是不断变化的。 一、英语教师应有的核心职业信念是什么? 英语教师应持有的核心职业信念是关于英语教学和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的,其中排名前四位的应该是: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营造和谐课堂的目的,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重视自身素质(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的提高。以上四点对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正确的职业信念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不客观的不符合实际的职业信念将严重阻碍教师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的日后发展。下面我们将分别解释以上四点教师应持有的信念。 1、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今年来围绕着高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讨论不断展开,相对应的,四六级的考试题型,考试制度和积分制度也正在和即将面临重大的改革。在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四六级考试是以测试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最终目的的,这也就要求我们高校得英语教师要不断适应考试大纲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师所持有的这种"应用型"的理念,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重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营造和谐课堂的目的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教学上也是如此,扩展到教学上的人际关系主要就是指师生关系。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和学生关系融洽,受学生爱戴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营造和谐课堂的目的? (1)正确地估价自己。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有点和缺点,在教学中,发扬自己的优点,做到扬长避短。拿自己举个例子,本人在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得有点在于善于将书本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上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生动的例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自己的缺点在于专业知识匮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这方难免技能的加强。 (2)正确的去评价学生。不要因为学生学好或学不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片面的对学生下定论。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有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3、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还应具有得正确的职业信念就是: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上,应立足自己所教的学科,着眼学生得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我们应该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教他们做事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学做人。这种职业理念,会时刻鞭策教师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也会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以形成正确的对待社会,对待身边人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4、重视自身素质(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的提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教授给学生的应该是最前沿和先进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只是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得人才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全面素质的提高,做一个知识面广,涉猎广泛的,可以在多方面给学生以知道的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还会起到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5、树立职业信心 教育教学的行为中,自己相信自己既然做了教师这项崇高的职业,就一定能够成为孩子中的拓荒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大家学习和敬佩的名教师。永远保持平和而谦训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有深厚的教师底气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信是属于骄傲,因而自信没有什么好处。但在今天,我们认为:自信是积极的一面,我们在学习或事业的攀登中,总要越过险峻的高山,渡过茫茫的大海,因而自信心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人,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使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在艰苦的事业中保持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人有勇气前进。人,如果缺乏自信心,会使人对自己的美好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昏昏噩噩,碌碌无为。人,如果缺乏要干的成一番事业的自信心。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就要在沙滩搁浅,终身也托不起成功的巨轮。在现实生活中,自信心是大力之神,它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变得更强。比如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当初穿着沾满灰尘和油污的工作服,从堆积如山的铀沥清中寻觅镭的踪迹时条件非常艰苦,但他确信心百倍。成功之后她对她的朋友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恒心,特别是自信心。"由此可见,事业上的成功固然由多种因素促成,但自信心就是成功者的必备特征。自信心的基础应是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态度。教师不怕暴露自己的愚笨,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则是信心强的表现,成功的希望正从此起步。 以上五点职业信念,是本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出的。正确的职业信念,将会引导教师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会指导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教师职业信念的原因了。 二、教师职业信念的不断改变 微观的,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加;宏观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知识的不断突破,教师的职业信念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和作出调整。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实践会指导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职业信念。 三、总结 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近四年的英语教师,和老教师共事的经历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职业信念会在教学的实践中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此外,教师所持有的职业经验是应该与时俱进的,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更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让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伯康,周耀威 塑造教师新形象--教师成为研究者之必要性、可能性及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2]吴惠青 基于问题学习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J] 教育发展研究,2003 [3]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优秀英语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

4、跨 文化 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5、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10、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11、我国 商务英语 研究十年现状分析

12、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

1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

16、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7、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

18、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

1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 方法

20、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2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23、我国高等 教育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24、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26、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27、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

28、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29、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 英语学习 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30、大学 英语写作 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

31、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3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

3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34、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3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36、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37、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38、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39、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40、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41、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

42、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

43、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

44、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45、MOOC 热点 研究问题探析

46、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

47、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48、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9、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

50、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

5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 议论文 句法复杂性研究

52、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53、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

54、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

5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56、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57、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

58、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59、成就目标定向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60、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 专业英语 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 儿童 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6、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

17、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18、解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构成,特征及教育建议

19、语块 记忆方法 对 英语听力 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20、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从英语的经济价值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22、中西方远程网络教育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3、慕课视阈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4、“互联网+”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路探析

25、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研究

26、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7、在生活中收获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

28、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及解决策略

29、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0、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31、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

32、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

33、试论大学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4、论高校英语教育实用功能的强化--以资源优化理论为视角

35、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36、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3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策略

38、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

39、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40、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41、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4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

43、大数据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论在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

44、传媒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探究

45、生成观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分析

46、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47、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及启示

48、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49、大学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与回归方式探索

50、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母语安全研究

51、基于微课堂的英语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52、分类卓越--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

53、DBAE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

5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式家庭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安徽省为例

5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

56、21世纪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

57、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58、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

59、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学英语教育改进策略探究

60、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立德树人的相关论文研究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立德树人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立德树人的提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立德树人的几点认识和理解“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2、立德树人是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

3、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4、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5、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

6、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

7、一是关于“立德树人”的出处。

8、“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

9、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

10、《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1、“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12、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13、“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14、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

15、《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7、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

18、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19、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20、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

2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2、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

23、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

24、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者爱人”; 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义礼智信”。

25、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是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

26、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

27、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

28、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

29、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30、这个文件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31、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32、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34、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35、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36、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37、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38、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39、三是“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

40、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

41、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

42、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43、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

44、四是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的问题。

45、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46、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47、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

48、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

49、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0、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问题。

51、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

52、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

53、当前,要抓好两个教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4、第二,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55、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6、这是国家在教育价值观层面上一次最为明确的宣示。

57、第三,要聚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58、课程改革说到底还只是一个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

59、而最终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有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

60、第四,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61、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观引领下,我们要坚持高学业水平的同时,加入特色、多样、选择和适合这样一些理念,这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质量观。

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的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行结合,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从而全面、广泛、深刻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立德树人;小学美术;信息化;

美术,作为一个文化的媒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同时,美术也是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创新,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要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和综合素质。美术是美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一条有力途径,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信息教学让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1-2]

一、注重课堂导入,进行德育教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课堂的导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是每一节课的开端,教师做好的导入工作,能够非常好地促进后面课程的讲授。高效课堂,往往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导入部分就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后面的学习进行更好的铺垫。为了能够使小学美术的教学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重视美术课堂的导入,要将美术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联,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降低学生的恐惧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个生动的课堂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导入,这样更显得课堂有时代感,让学生能够提起兴致。[3]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多彩的梦》的时候。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在课堂导入这一部分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我利用准备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了一些画家的知名抽象油画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想象和赏析,还找了一个可以绘画的软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颜色搭配和颜色的混合。当我在上课打开多媒体展示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村庄》这一幅图画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右面那个绿色的是作者,左面的是一头小鹿,这描写的就是夏加尔自己在庄园里的惬意生活。之后我要利用做图软件两个颜色组合到一起,变成一种新的颜色,这样两两组合变成一种新的,让学生都觉得非常神奇,情绪逐渐高涨起来,有的还提出建议,把黑色和绿色放在一起。这样慢慢的,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充满了激情,通过学生对夏加尔这幅油画的一些描述。

我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呢?然后把他画在纸上,运用一些喜欢的色彩表达出来。小月同学长大后想当一名教师,于是利用了白色、蓝色和绿色这几种颜色进行绘画。蓝色是医生的口罩和帽子,白色是医生的服装,绿色代表着健康,她这样解释道:长大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健健康康地生活。小刚说:我以后想当一名警察,他的画用的是黑色、红色和黄色这几个颜色来表达,红色代表着警察的忠诚,黄色代表着警察的责任,黑色代表着警察的服装。通过成功有趣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然后再进行一些立德树人的培养,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得到品德方面的培养,正面地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正能量的人。

二、感恩教育,立德树人

立对小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培养,要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4],不能够单纯地说教,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课程充满了人文色彩,是美术教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个良好机会,在小学美术的教材中,也涉及了很多有关的话题,有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环境保护、传统习俗等,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掌握好教材的学习内容,深刻地挖掘出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利用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把话题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就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美术教材有着广泛的人文素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都涉及了,这就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立足课本,贴近生活地进行立德树人,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环节,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灵活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美术活动,让运用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的时候,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首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大概讲述的是动物之间的感恩之心,里边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些感性的学生在看到这些感人的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广西大学生小芳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每次上学都背着父亲走好几十里的山路,终于考入了一个理想的大学,可当父亲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小芳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背着父亲去上大学。尤其是那张小芳背着父亲的背影,非常让人感动,学生也纷纷地进入了那个情景,我趁机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还要供我们读书,这是我们无以回报的,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用自己所能去回报他们,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变得懂事,勤于学习,这样家长才能够更加开心。在课堂的最后,还让大家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然后在放学的时候交给不辞辛劳接送我们的家长,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增进了父母和学生之间的.亲情,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感恩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促进立德树人教学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整体教学,学生也只是自己学习自己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不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的开展,为了改善这个现象,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适当的机会,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和同学互帮互助的模式下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美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能进一步向学生宣传德育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的小学学生美术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德育教学,这是长期并且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必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到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十二生肖》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成龙扮演的《十二生肖》电影中的一些片段,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以成龙为中心的一些爱国人士为了把中国的国宝十二生肖的头回归祖国做出贡献。学生对这个电影非常感兴趣,情绪很高昂。于是,我继续和大家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利用剪纸把十二生肖的形状剪出来,非常精致、美观。在大屏幕上展示之后,我给学生传看了真实的剪纸模型。之后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去探讨有关十二生肖的内容,并且可以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十二生肖的样子。我在听学生讨论的时候,听到了几种有趣的说法。小刚说,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几种动物作为属相。属相前缀的文字表示时间。小欧说,十二生肖是中国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国宝,不能让他漂流在异国他乡。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避免由于对教师的恐惧,而不敢发表意见。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还有一个小组在探讨完之后,开始用剪刀进行剪纸,剪出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猪。通过这样的模式既加入了信息化教学的元素,又加入了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充实地体验美术课堂带来的感受,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美术信息化教学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内容,是其他科目不能够代替的,所以作为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利用美术教材培养好学生的品德,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真善美之间能够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参考文献

[1]卞炯炯.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2]杨立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

[3]陈英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

[4]曾敬.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请你就立德树人写一篇 议论文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立德树人的议论文 优秀 作文 ,供你参考。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 教育 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

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

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

可能有的人认为,道德只有在与别人相处时才表现出来。

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自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可贵的。

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则自珍自爱,成为“心灵的强者”。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坚强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不是什么难题;在软弱的人面前,什么问题都认为是难题。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这样一句话:天下没有两棵相同的树木,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聚集财富。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美德。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真挚的友谊、温暖的集体一直伴随左右。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感谢伙伴,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我们热爱集体,因为那是我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当我们向自然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让大家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头条相关的研究论文里的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11、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您好,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论文中常用的20种研究方法如下: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8、功能分析法

或称结构功能分析法,西方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根据对社会现象功能的分析研究去解释说明社会现象。

9、预测分析法

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事先提出科学预见的一种分析方法。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种类比较多,而常用的有调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具体选择方法根据自身论文的专业和学科领域做选择,文科论文和理工科论文的使用研究方法还是很大区分的,所以帮大家罗列下各类的研究方法仅供参考:第一种:调查研究法此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之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方式有访谈形式、电话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形式等,这个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和系统的了解并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而这之中问卷调查是运用的极为普遍的,它是以书面形式的问题,通过调查收集得到最为贴切实际的结果然后整理和统计研究。但是此调查研究法的缺点是测试者由于某些原因会对问题作出虚假或者错误的回答。第二种:观察研究法这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对象用自己的感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去探究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重复性。常用的有自然观察法和设计观察法。由于人的感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都通过其他现代工具和手段进行研究。如:照相机、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此研究方法的缺点是:时间有局限性、收观察的对象有限制、受观察者的本身有限制、观察法不适用于大范围调查、只能观察外部和结构无法观察到事物的思想和本质。第三种: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通过自然和社会现象和现象之间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因果关系的体现。通过控制和变革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它的方法有:主动变革实验、控制实验、因果实验。主动变革实验:观察者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去认识研究对象来发现问题的存在,而实验则主动控制条件人为的改变对象的变化过程和存在方式,使得能从科学认知方面得到解释。控制实验:借助各种技术,消除减少各种影响能让科学无关的东西从而简化、纯化的情况下认识研究对象。因果实验:用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效工具和必要的途径。第四种:文献研究法通过采集、整理文献并对其研究形成事实的科学认知方法,此方法是最古老而又富有科学研究生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目标斧正编辑Q1366273999和课题通过文献获得资料进行正确全面的研究问题,文献研究法被利用于各科学科中。它能然跟我们认识到问题的现状和过去,来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对研究对象形成初步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观察和深入。能从现实直接的资料信息中做比较,更能全面的了解研究对象。第五种:实证研究法研究者要亲自收集观察对象的信息,为理论假设、检验理论假设进行研究,它的特点是具有直接性和鲜明性的。通常运用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这两种方法,不断的通过研究客观的了解世界。通过控制和观察记录与此相伴的想象变化来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目的是在于说明自变量与某个因变量的关系。第五种:定量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我们对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科学规律,研究对象的本质把握和关系的理清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第六种:定性分析法它是由预测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运用总结和演绎等方法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取之精华舍去伪表,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对象。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管理人员的判断、专家的意见、销售人员的估计、顾客调查和市场测试、小组讨论、集合意见法、德尔菲法、质—量分析法、吸引力指数。第七种:跨学科研究法通过现有的科学理论对课题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叉研究法”。目前我们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的划分还在不断的加剧中,同时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精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第八种: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对象进行较长时间连续性的研究从而得出其行为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研究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案例研究法。基本类型有:个人调查、团体调查、问题调查。此个案研究方法特征有: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研究过程的深入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第九种:功能分析法它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式,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通过社会现象说明怎么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系统,期刊编辑Q993383282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从而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方式。第十种:数量研究法它也被称为“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发展来达到研究对象的正确理解和预测方式。第十一种: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和类比法很相似。就是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个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第十二种:探索性研究法这个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是用我们已知的信息知识通过自己探索和创新得出新颖独到的理论和成果。

深圳高校人才发展建议研究论文

简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最后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也提出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科技人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是我国攀登计算机科学高峰的主力军,这就对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科技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本问题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存在失衡。近年来,我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要求招聘的毕业生经过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项目开发的经验、专业基础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方法来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造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属于理论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知识组织结构和核心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庞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组织的我国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的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能力为:对工具和方法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因此,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可行途径;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社会需求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全面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计划,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本科专业教学内容比较灵活、学术水平要求一般、重视能力培养要求的特点,明确的培养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立足社会需要,加强专业建设,才能保证较高的本科教学质量。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行分层次培养格局,才能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发展。

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创业型大学生是学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和健康的身心发展方面对大学生管理与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学生管理;规矩意识

目前,中国各高校招收学生多、师资力量紧缺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因而对学生放松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要培养一个既遵章守纪、严格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又拥有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健康人格、敢于探索的大学生必须从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入手。应形成一种严格规范又不失宽松自由的管理方式,并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一、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培养规矩意识

目前各大学基本都编制发放了《学生手册》给每一位大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但多数学生往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学生手册》的要求违反规定。如私拉电线违规用电、私自调换宿舍、超电压用电等,而有的老师因忙于学校事务不予管理,或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学生产生“违反了制度也没事”的意识,从而造成了宿舍火灾无处逃生这类严重后果的发生。另外,很多大学生常在食堂、澡堂、银行等公共场所插队、找同学加塞、捎带等,都是违反规则、投机取巧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放眼世界,让我们看看日本大地震时民众、学生在灾难面前自觉有秩序地快速撤离,极大地减少了人员的二次伤亡,这是值得全人类学习的,更何况是一名大学生。大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将是带动全民族规矩意识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重要阵地。

二、教师教学要严肃认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任意微小的行为习惯都将在学生的眼中放大升华,日复一日,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模板。有很多教师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甚至有的教师带病坚持完成课程,有的教师辅导学生耐心、细心不厌其烦,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教师都将相关问题解释清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孜孜不倦地教导。教师的敬业精神经常深深地感动学生,但也有极个别教师敷衍应付、耐心不足、过于抬高自我,授课时知识结构不紧密,变相讽刺挖苦,打击学生求知进取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混混也可以”的消极意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将成为人生道路的消极榜样。另外,当学生主动帮助教师整理实验设备、打扫卫生时多数教师会详细教导学生如何做到高标准、规范性操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不管不问、摆姿态,或一味批评,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这样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大学中尝试性的自我挑战、自我发展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的,当出现错误倾向时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及时的批评和严格的要求是极其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也同样做到敬业。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严格的要求促使学生更好地工作,成功的喜悦需要老师的表扬予以巩固,从而培养学生一种自信、自我肯定的精神意识。

三、在学生日常工作中培养追求一流的质量意识

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从事的工作一是课后作业。老师在完成每天课程任务的同时布置定量的作业,巩固当堂课程知识,有的学生仔细认真地完成作业,而多数学生应付抄袭了事。笔者认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自我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一流的质量意识,对于作业应要求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对不负责任,应付了事的学生要么扣减他们的期末考试分值,要么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二是学院开展的有关活动,如文明宿舍创建、课题竞赛等。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已闯入大学,比赛前期“走后门”、“人情分”等已造成了“小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学校各部门既要明确标准、严格按流程执行,又要通过比赛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进自我。将失败原因总结进行公示,让每一个失败的人找到原因,从而在今后的活动中改进提高,培养学生追求一流的意识。三是日常行为活动。如定期打扫卫生,正常作息等这样看似细小的事情,其实能够充分反映学生是否拥有追求质量一流的意识。有的学生打扫卫生时边边角角打扫得彻底、干净,而有的学生弯不下身子,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只顾表面,不从深层本质解决问题,日复一日,积少成多,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人生命运的转折是由各种细微小事决定的,小事不认真何以成大事?何以成就自我的未来?

四、引导与约束相结合,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学校要严格管理,对学生自身行为加以约束,如禁止学生在公共场所抽烟,禁止公共场所男女过分亲密,禁止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进入公共场合参加集体活动要列队安静有秩序入场等,各方面的约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使学生变成书呆子,而是为了更加有素质,养成文明的习惯。当今发达国家,多数是依靠文明的种子在和谐的阳光下长成参天大树的。同学间提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倡导做文明学生,从时间、地域、工作等方面实行全面管理,实施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对学生行为加以约束。

可以实行学校、部门、班级三级检查制度,学生会负责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检查引导,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检查考核结果与学生每学期“争先创优”评比、“推优”、组织发展、就业推荐挂钩。宿舍管理中以安全稳定为基础,抓好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和宣传教育三方面工作。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校风校纪建设,加强学生公德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学生生活区,是学校除教室外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学生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它是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缩影,应大力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树立“创新型宿舍”、“学习型宿舍”等标杆,同时通过宣传日常行为规范、做合格市民等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教育,推进自我管理。

五、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健康心理教育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教育。通过开办学术报告、文化讲座、知识竞赛、名著导读、名作欣赏、焦点辩论、体育运动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的有机统一,着力推出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鼓励学生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团结活泼、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倡导“尊师勤学、俭朴守纪”的良好学风。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团、各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展示个性,繁荣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格调情操,使学生们在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和教育。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对新生活适应存在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兴趣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表现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四年级表现为毕业答辩、论文、择业等问题,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问题等。为此,学校应该普遍测试、重点服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重治疗到重预防,建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立学生基本宣传教育组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们预防、承受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要经常性地开展健康心理讲座,尊重学生的信仰自由,但要正确引导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不要使有的学生陷入宗教信仰的极端思想,忽视现代科学发展,不尊重科学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造成个别学生脱离现实、陷入空想,造成身心伤害。

总之,现代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推行“宽严结合”、“身心并重”、“规矩与个性”等辩证管理,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由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同时也应该是社会需求、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本质,旨在完善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就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论文关键字: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构成高等教育活动的三大主体。他们在学校组织活动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取决于它们所依赖的权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和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其主体性的发挥、展现取决于保证其主体地位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在或受制于同管理者和教师的权力关系上。管理者的行政权力、教师的学术权力应为保障学生的权力、利益而存在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延续自己的权力,尊重学生权力是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虽然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问题,但对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问题却关注不够。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的受益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由于学生有成立作的参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理论与实践逐渐从政治经济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其它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正如杜威所说:“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形式,它也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民主是教育的一个理想的标准”。卡斯韦尔在《民主与课程》中指出:“应向学校直接提供民主的组织和指导,如果要使学校成为一支社会的维护力量,就必须按民主的方式来组织学校”。教育民主化是国家鼓励各种教育关系的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民主参与教育教学及其活动,建立民主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作用。教育民主化作为二战后发展形成的一种现代的教育思潮,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并通过教育立法加以确认。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享有平等的管理权力,参与学校内部的管理,通过这一手段最终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管理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始终未能按自身应有的权力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对大学生权利的一种忽视,同时也导致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第二,目前我国还缺乏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系统研究。理论上研究不充分会导致实践的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一种理念层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多是形式上的参与,常出现参与管理的内容少、程度浅、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大学生究竟应在哪些领域参与管理,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参与管理,有哪些参与规范和保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于解决。

二、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本质研究

(一)主体教育管理观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教育观。这种教育管理观,不仅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要求教育管理有助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而且还要承认管理者、施教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更有生命力,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主体教育管理观着眼于培养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认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品质,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外界、认识自身、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既立足自身发展的现实,又超越自身发展现状的价值追求与自我教育能力。

(二)管理的交互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就是互为主体性或共主体性,这是一种主——主关系,即从一切有关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的相互承认到建立起对对方的共同关系、共同态度和识见。相互性的基础是相互性认同,它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反应关系,即内在共同性。管理的交互主体性,即是指一个管理主体与另一个作为主体的对象是相互作用、互为主体的。管理的交互主体性范畴,实际上是力图从哲学层面上概括出管理活动和管理的伦理关系在形式、内容和规则方面的超个体的、稳定的特点。从管理的交互主体性要求出发,管理活动是结成一定的管理关系的主体的共同活动,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一个复合系统,既包括管理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又包括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社会、公众、政府、顾客和其他组织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它们之间的诸多相互作用关系。

(三)大学生的权力

传统观点认为,高校内部的权力主要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高校内部各种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作用的发挥,在高校内部管理中,这种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二者冲突的协调上。然而,在高等学校中,主要有三大活动群体: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高校组织活动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他们所依赖的权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和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主体性的发挥、展现取决于保证其主体地位的权力。所谓大学生权力,是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大学生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必要成员,大学生的权力是高校权力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应与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参与高校内部管理,这样能够减少高校内部管理的摩擦与内耗,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去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高校也逐渐开始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但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上的欠缺。从管理者方面来看,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学生视为被管理的对象,科层制下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大部分的管理者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主体,只是依据一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自然都得不到有效发挥。参与必须扎根于整个教育组织、高校管理者和学生的行为和心灵中,从学生方面来看,许多学生一直存在依赖思想,依赖父母、依赖教师,缺乏自主的观念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自然也就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

其次,参与的内容与程度上的欠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多时参与学校的职能工作,主要表现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图书馆管理等,这些大多是与学生个体日常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但是,在学校发展目标的规划、学校定位的选择、改革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缺乏学生的参与,即使有的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学校领导决策,也只是停留在决策的初始阶段或只是形式上的参与。

再次,参与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上的欠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多层管理、多种体制之下,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交叉冲突的现象,就机构来说就有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往往在管理上容易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学生会作为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组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会的工作效能不高,很多实际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得不到表达和保障;另一方面,学生会容易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学生干部往往从中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和自身利益,使得高校学生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首先,从决策主体构成来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决策主体过于单一化。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决策仍然是一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紧密联系得权力过于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下形成的决策模式,决策主体过于单一,学校内部管理决策权往往过多集中在少数学校高层领导手中,教师和学生所拥有的决策权微乎其微。高校内部单一的教育管理决策主体几乎包揽了学校内部管理决策过程的一切环节,缺乏民主参与,导致学校内部管理决策在制定高校发展目标、处理与高校外部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

其次,从价值取向来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为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占主导地位。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注重教育的社会属性,注重教育价值的社会取向,它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和学生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在这种教育管理观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学校的管理,而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这种教育管理观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驯服工具”。

四、有效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任何教育主体的时间活动都是一定思想观念的表现,高校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者认为高校的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正好划分这两种权力,而学生作为高校存在的一大权力主体竟被排斥在高校权力结构之外,学生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高校管理者应从观念上接受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增强积极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大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是真正的参与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非客体或者旁观者。大学生应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能更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引入利益相关人参与高校管理

政府、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社区以及社会公众等都与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人组织,大学的各项决策都要尽量考虑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一大主体,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决策时应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包括各类利益相关人的董事,形成利益相关人参与高校决策的共同决策模式,学生可以按一定人数比例,参与到这种共同决策模式中,这样高校的决策可以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体制

从参与学校管理机构来看,学生处、团委等机构应尽量在学生管理方面统一规范制度,达到步调一致,尤其是学生会,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会是高校中一个比较完善、有相当影响力的学生组织,高校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外,在财力上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高校也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来看,高校应建立与教代会相对应的学代会制度,使之成为与教代会同等重要的学校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认识并支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 索引序列
  • 人才发展条例相关立法研究论文
  • 英语人才发展研究论文
  • 立德树人的相关论文研究
  • 头条相关的研究论文里的方法
  • 深圳高校人才发展建议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