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卡方检验毕业论文的格式

卡方检验毕业论文的格式

发布时间:

卡方检验毕业论文的格式

论文格式由学术堂整理提供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1、题目。应能总结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2、论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是简单列出每一章的标题。摘要大约300字。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不仅是论文的大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的页码。4.介绍(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的结论要明确、细化、完整,要明确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根据论文中引用的文献或注释号的顺序,在论文正文之后和参考文献之前列出。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来源。(参考文献为期刊时,写作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为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文本中过长的公式推导、辅助数学工具、重复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相关说明等。

l、论文题目;2、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 7、附录(可选);8、外文文献与翻译;9、致谢。 二、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撰写要求 1、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码和公式等。 如论文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名和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名起补充、阐明题名的作用。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毕业论文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写成,不加评论和补充的解释。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英文摘要要实词在300个左右,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摘要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3、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8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 4、目录 目录即毕业论文(设计)各章节的顺序列表。毕业论文(设计)应写出目录,标明页码,便于阅读和掌握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目录层次要求不多于3级。 5、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本论、结论。 (1) 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 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 ② 提出问题。 (2)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个论证过程在此展开。本论一般包括: ① 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确定分论点并安排好文章层次、段落; ② 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 (3)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 提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 ② 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③ 有关问题的简要说明。 (理工科专业、经管文法类专业要求10000~15000字;英语专业用英文书写论文,要求实词6000以上)。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 7、附录 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8、外文文献与翻译 要求翻译的外文文献来自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或与毕业论文(设计)密切相关的资料。翻译中文3000~5000字。 9、致谢 对指导教师及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1、毕业论文(设计)按学校规定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页格式 (1)“题目:……”用二号宋体字加粗居中,间距段前设为“5行”,段后为“10行”。(也可根据题目长短稍作调整)。 (2)“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导师职称”均用三号楷体字居中,“班级”、“学号”均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填写内容须加下划线并对齐,行距为“倍行距”。 (3)200×年×月×日为三号宋体字居中,行距为“倍行距”。 3、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格式 (1)页面按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各页不打印页码、页眉和页脚。左侧预留1 cm装订线。 (2)文字结构及字体要求: ①中文摘要: “摘要”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加“【】”括号,上下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 “关键词:”用四号宋体加粗居左空两字;关键词用小四号宋体。 中文摘要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②英文摘要: “Abstract”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加“【】”括号,上下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 “Key words:”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左空两字;关键词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英文摘要正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4、毕业论文(设计)目录格式 目录按不多于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目录”两字,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上下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 目录字体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格式 (1) 标题 标题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层次结构。论文撰写通行的标题层次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格式: 表1 标题格式 种类 第一种 第二种 一级标题 一、(左空两字) 1(左顶格) 二级标题 (一)(左空两字) (左顶格) 三级标题 1、(左空两字) (左顶格) 四级标题 (1)(左空两字) (左顶格) 适用对象 经管文法类 理工类 标题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毕业论文(设计)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能混杂使用。 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粗,上下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 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加粗,上下间距为:段前行,段后行;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四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 (2)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行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页不再打印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正文的页眉用五号字设置,打印“北京物资学院××××届毕业论文(设计)”字样,并居中设置;在每页的右下角标明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标起)。页面按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左侧预留1 cm装订线。 (3)图 正文中所有图都应有编号和图题。 图的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的编号可以一直连续到文末,图较多时,也可分章编号。 图题即图的名字,每幅图都应有图题,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与编号之前空一格排写。图的编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字体采用5号宋体。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的编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正文中与相关图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图n”字样。 图与其图题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4)表 正文中所有表都应有编号和表题。 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等。表的编号可一直连续到文末,表较多时,也可分章编号。 表题即表的名称。每个表都应有表题,并置于表的编号之后,与编号之前空一格排写。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字体采用5号宋体。正文中与相关表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表n”字样;表题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与其表题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应重复表的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例如: 表1(续) 表中各栏应注明量和相应的单位,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表内数字或内容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或内容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或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为空。 (5)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并缩格书写,与周围的文字留足够的空间分开。如有多个公式,应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置于括号内。公式的编号右端对齐,公式与编号之间可用“…”连接。公式较多时,可分章编号。示例: A=b+c …(5) (6)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7)数字 数字使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8)注释 当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而又没有具体的文献来源时,用注释。应控制论文中的注释数量,不宜过多。 注释采用文中编号(在正文中需要说明的位置采用上标形式的1、2……阿拉伯数字标明)加脚注的方式标注。脚注字体为小5号宋体;例如: 本地注册的银行是同业市场港元资金的主要供应者,占贷款净额的2/3,资金供应方式以存放为主;而同业港元资金的需求者主要是海外注册的银行,特别是那些在港只有一家分行1的银行。…… 1 1978年以后,申请香港银行牌照且已在海外注册的银行,只允许设一家分行。 6、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字体大小同一级标题规定)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并在正文中引用的位置采用上标形式的[1]、[2]……标明。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正文中未被直接引用、但具有补充参考价值的文献,可列在已引用的文献之后,序号续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a. 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 [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有编号的知名系列报告可不注出版地和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b.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4]闵周植. ‘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 c.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 [序号] 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 [6]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P].1989-07-26. 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8]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h.电子文献 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 [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以外,尚须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建议在网址和相应的文献间建立起超链接。 [9]方舟子.学术评价有新招[N/OL].中国青年报,2006-01-11.(2006-01-11)[2006-03-02]. . [10]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 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应作完整著录。 i.外文文献 各类外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为了计算机检索方便,建议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期刊的刊名等可用全称或按ISO 4规定的缩写格式。 [11]GUO Show Revs up Customers' Desire[N].China Daily, 2002-06-07(1). [12]WANG Chun-yong, Mooney W D, WANG Xi-li, et al. A Study on 3-D Velocity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Sichuan Yunnan Region[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S1000-9116),2002,15(1):12-17. 引用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如下: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数文献类型,如表2: 表2 参数文献的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参考工具 其他文献 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K Z 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光盘图书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识,如表3: 表3 电子文献的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7、附录格式: 附录应有附录编号和附录标题。附录编号以“附录”和以大写的“A”开始的拉丁字母组成,并居中放置,字体设置要求同一级标题设置相同。 附录编号、附录标题各占一行,每一个附录通常应另起页,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连排。 8、外文文献与翻译格式: 以“外文文献与翻译”为标识居中放置,字体设置要求同一级标题设置相同。先附外文文献原文,并注明出处,再附中文翻译。 9、致谢格式: 致谢放在论文最后部分,以“致谢”为标识居中放置,字体设置要求同一级标题设置相同。

论文格式字体:标准论文格式字体的第一页: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空一行)作者(宋体、小三)(空一行)[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空一行)[关键词](四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标准论文字体格式的第二页:目录(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引言(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一、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二、(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附录(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致谢语(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第三页开始:毕业论文正文引言(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打印(空一行)(空一行)一、(标题)(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1、(小标题)(四号宋体)(空一行)(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下同)(空一行)(空一行)1、(小标题)(四号宋体)(空一行)(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结论(内容用小四号宋体)(空一行)(空一行)附录(居中、四号黑体)附录内容(内容用小四号宋体)(空一行)(空一行)参考文献(居中、四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空一行)(空一行)致谢(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致谢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空一行)(空一行)最后一页(英文题目)(居中、小四号Arial体)(空一行)(空一行)摘要(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关键词(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每个单词间空二格)备注:1、英文译文打印格式:标题用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本回答来源于学术堂)

卡方检验表格论文格式

论文的基本格式 1、论文题目:限20字以内,能准确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 2、内容提要:200字左右。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摘要撰写应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关 键 词:3-5个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3、论文字数:正文要求不超过5000字左右。 4、论文的标题层次与字母符号: 论文的标题层次:一级用“1”、二级用“”、三级用“”;原则上标题仅限三级,左顶格。 论文中的字母符号:请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的名词、术语。 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样本数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2,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系数为p。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论文中的图表:表格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表格题目置于表格之上。尽量少使用统计图及其他各类图片、照片,如果使用,要保证统计图及各类图片、照片的清晰,其题目置于图的下方。图表各自排序,如表1、表2……或图1、图2……。 5、参考文献 列入的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文献序号按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并在文内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以方括号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内容按序号顺序排列于文后。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其他形式的参考文献,也应尽量详细地注明基本信息。作者人数超过2人,不同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1名作者用圆点。若作者超过3人,只列出3人,第3人后用“等”或“et al.”,其他作者略去。 英文人名的写法:英文人名之间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只写第一个字母的方式。例如:McDonald .多个英文人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或“and”连接。 6、论文的编排顺序与排版格式 论文的编排顺序:(1)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正文;(7)参考文献;(8)英文题目;(9)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10)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1)英文摘要;(12)英文关键词。 论文的排版格式: A4 ( 210 x 297mm )型纸作为页面设置的格式,单面打印,加页码。首行:题目(宋体、 18 号字、粗体);次行:作者姓名(宋体、 12 号字、粗体);第三行:所属单位名称(宋体、 12 号字、斜体);第四行:联络电话及 E-mail 地址(宋体、 12 号字),以上均须置于页面中间。第五行起为论文摘要和关键词(楷体、 12 号字)。正文要求用宋体、10 号字,标题加粗。最后为参考文献(宋体、 12 号字)。 例如: 题目(宋体、 18 号字、粗体) 作者:(宋体、 12 号字、粗体) 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 361012(宋体、 12 号字、斜体) Tel: E-mail: (宋体、 12 号字) 摘 要(楷体、 12 号字): 关键词(楷体、 12 号字): 正文(宋体、10 号字): 1 一级标题(加粗) 二级标题(加粗) 三级标题(加粗) 参考文献:(宋体、 12 号字) 期刊:[编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著作:[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编号]作者.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资料: 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基本格式 科技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及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志谢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编写格式》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格式如下: 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 题名 | 署名及工作单位 前置部分— | 摘要 | 关键词 | 前言 实验部分 | 正文 结果 | 结论 讨论 主体部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如何用excel做卡方检验 5分 卡方(χ2)常用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分析,用以说明两类属性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卡方检验常采用四格表,如图 5-4-18所示,比较的A、B两组资料分别用a、b、c、d表示,a为A组的阳性例数,b为A组的阴性例数,c为B组的阳性例数,d为B组的阴性例数。 用EXCEL进行卡方检验时,资料的输入方式按实际值和理论值分别输入四个单元格,如图5-4-18所示。 (1)比较的A、B两组资料分别用a、b、c、d表示。a=52,为A组的阳性例数;b=19,为A组的阴性例数;c=39,为B组的阳性例数;d=3,为B组的阴性例数。根据公式计算理论值T11、T12、、T21和T22。将实际值和理论值分别输入如图所示的四个单元格(图5-4-19)。 选择表的一空白单元格,存放概率p值的计算结果,将滑鼠器移至工具栏的“ fx”处,滑鼠器左键点选工具栏的“ fx”快捷键,开启函式选择框。(2)在函式选择框的“函式分类”栏选择“统计”项,然后在“函式名”栏内选择“CHITEST”函式,用滑鼠器点选“确定”按钮,开启资料输入框(图5-4-20)。 (3)在“Actual_range”项的输入框内输入实际值(a、b、c、d)的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在“Expected_range”项的输偿框内输入理论值(T11、T12、T21、T22)的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之间用“:”分隔(图5-4-20)。 在资料输入完毕后,p值的计算结果立即显示。用滑鼠器点选“确定”按钮,观察计算结果。 (4)在表存放概率 p 值的空白单元格处显示 p 值的计算结果。在“编辑”栏处显示χ2检验的函式“CHITEST”及两组比较资料的起始与结束单元格的行列号(图 5-4-21)。 如何进行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 你的资料应该用交叉列联表做,资料录入格式为:建立两个变数,变数1是组别, 正常对照组用资料1表示,病例组用资料2表示;变数2是位点,A用1表示,C用2表示, 还有一个变数3是权重,例数 资料录入完成后,点 *** 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把变数1选到rows里 ,把变数2选到column里,然后点选下面的statistics,开启对话方块,勾选chi-squares, 然后点continue,再点ok,出来结果的第3个表就是你要的卡方检验,第一行第一个数是卡方值, 后面是自由度,然后是P值。 卡方检验具体怎么计算 卡方检验计算: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数X和Y,它们的值域分别为{x1, x2}和{y1, y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为: 若要推断的论述为H1:“X与Y有关系”,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变数是否有关系,并且能较精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 具体的做法是,由表中的资料算出随机变数K^2的值(即K的平方) K^2 = n (ad - bc) ^ 2 / [(a+b)(c+d)(a+c)(b+d)]其中n=a+b+c+d为样本容量 K^2的值越大,说明“X与Y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当表中资料a,b,c,d都不小于5时,可以查阅下表来确定结论“X与Y有关系”的可信程度: 例如,当“X与Y有关系”的K^2变数的值为,根据表格,因为≤<,所以“X与Y有关系”成立的概率为,即。 四格表资料检验: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用于进行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的比较。 1. 专用公式: 若四格表资料四个格子的频数分别为a,b,c,d,则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卡方值=n(ad-bc)^2/(a+b)(c+d)(a+c)(b+d), 自由度v=(行数-1)(列数-1) 2. 应用条件: 要求样本含量应大于40且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5。当样本含量大于40但有1= 行×列表资料检验: 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用于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1. 专用公式: r行c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卡方值=n[(A11/n1n1+A12/n1n2+...+Arc/nrnc)-1] 2. 应用条件: 要求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T均大于5或1 列联表资料检验: 同一组物件,观察每一个个体对两种分类方法的表现,结果构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就是列联表。 1. R*C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R*C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用于R*C列联表的相关分析,卡方值的计算和检验过程与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相同。 2. 2*2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2*2列联表的卡方检验又称配对记数资料或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根据卡方值计算公式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当用一般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计算时,卡方值=n(ad-bc)^2/[(a+b)(c+d)(a+c)(b+d)],此时用于进行配对四格表的相关分析,如考察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有无关系;当卡方值=(|b-c|-1)2/(b+c)时,此时卡方检验用来进行四格表的差异检验,如考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有无差别。 列联表卡方检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同R*C表的卡方检验相同。 卡方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就决定卡方值的大小,卡方值越大,越不符合,偏差越小,卡方值就越小,越趋于符合,若量值完全相等时,卡方值就为0,表明理论值完全符合。 ... 手工卡方检验怎么做 你的资料不适合使用卡方检验。卡方检验用于2个变数都属于分类变数(例如性别、婚姻状态等,属于定性资料)时的资料分析,例如要分析性别与色盲之间(色盲一般分为“有”和“无”2个分类,属于定性变数)的关系,就可以使用卡方检验。你的资料一个变数是组别(分为对照组和A租),而另一个变数(你的测定值)基本上可以说是定量资料(定量变数,例如身高、体重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首先考虑使用成组t检验。 卡方检验研究的方法 1、处理四格表资料时不考虑样本量和最小理论频数而直接采用卡方检验 处理四格表资料是卡方检验最为常见的用途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构成比”或者“率”上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四格表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条件为样本量大于 40,且最小理论频数应大于 5。对于某些小样本的、或者指标阳性率较低的研究,总样本量可能小于 40,最小理论频数也可能小于 5,此时应该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比如某研究需比较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内某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如下四格表: 该研究的样本量仅为 30 个,且最小理论频数为(12×9)/30=,所以应该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实际上,从理论上讲,若要分析四格表资料中的构成比或者率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的结果是最可靠的。若是使用软体对资料进行分析,不论样本量和最小理论频数,均可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 2、不考虑分析目的、设计型别而盲目套用卡方检验 有的四格表资料本身是配对的,且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回答“一致性”或者“不一致性”的问题,此时就不应该用卡方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比如:某研究者发明了一种新的 HIV 检测法,并且用该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 HIV 感染的“金标准”)同时检测了 100 份血清,得到如下四格表资料: 该研究在设计上与表 1 中的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配对”,即同一样本分别接受了新方法检测和免疫印迹法(金标准)的检测。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新方法和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的频数分布在新方法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显然并无多大专业价值。 对于此类研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统计,一是采用 Memar χ2 检验公式计算两种方法不一致的部分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是采用 Kappa 检验分析两种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类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必须是金标准,否则研究可能没有价值。以表 2 中的资料为例,若免疫印迹法并非检测 HIV 感染的金标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即使好得一塌糊涂,也可能无济于事。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这两种方法可能都是错误的检测方法。比如:采用金标准对 100 份血清进行检测后,其中 90 例为阳性,而不论是新方法还是免疫印迹法,均仅仅检测出了 55 个阳性样本,漏检率显然太高。 3、误用卡方检验处理等级资料 等级资料的表示方法与分类资料相似,因此受“定式思维”的影响,部分同行“习惯性”地采用卡方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处理,这也是医学期刊上最常见的滥(乱)用卡方检验的行为。卡方检验回答的问题仅仅是“构成比”或者“率”上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能回答效应指标的强度高低问题。比如某研究比较了两类人群胰腺癌分期的分布状况,如下表所示: 此类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胰腺癌的分期(Ⅰ、Ⅱ、Ⅲ、Ⅳ期)是一个等级资料,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是分析甲乙两群人胰腺癌的分期是否有差别,是一个强度“分期早晚”的问题,而不是“构成比”的差异。若用卡方检验处理此类资料,得出的结论就是“甲乙两类人群胰腺癌分期构成比上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法明确“孰高孰低”的问题。 以上述表格为例,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但问题在于:根据表中资料,人群甲以Ⅰ期和Ⅳ期为主,人群乙以Ⅱ期和Ⅲ期为主,让人完全无法判断两类人群的疾病分期“孰早孰晚”的问题。 处理此类资料的...... 下面两组资料需要做卡方检验,怎么做呀 卡方检验 你的资料应该用交叉列联表做,资料录入格式为:建立两个变数,变数1是组别, 正常对照组用资料1表示,病例组用资料2表示;变数2是疗效等分类变数,用1表示分类属性1,用2表示分类属性2, 还有一个变数3是权重,例数 资料录入完成后,先加权频数后点 *** 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把变数1选到rows里 ,把变数2选到column里,然后点选下面的statistics,开启对话方块,勾选chi-squares, 然后点continue,再点ok,出来结果的第3个表就是你要的卡方检验,第一行第一个数是卡方值, 后面是自由度,然后是P值。 如何用spss 做卡方检验 按以下弧式录入资料: 分组 是否发病 人数 1 1 26 1 2 24 2 1 29 2 2 21 将变数“人数”Weight Cases 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将分组放入“行”,将是否发病放入“列”,“统计Statistics”选项框内选择“Chi-square”,确定执行,OK。祝你好运! 怎样使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 卡方检验在 分析栏第二个描述性分析的列联分析里 T检验分为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 都在分析栏的均值检验里 不知道你的顺序是不是和我的的一样 你看看 两个数如何进行卡方检验? 10分 表不是已经给了自由度df=2吗? df=(m-1)*(n-1),也就是行数-1,列数-1 提供SAS程式: data gt; do a=1 to 2; do b=1 to 3; input [email protected]@; output; end; end; cards; 261 48 68 86 384 56 ; proc freq; weight x; tables a*b/chisq; run; 得出卡方值= ,分布有差异。 ------------------------------------------------------- Chi-Square2 <.0001 Likelihood Ratio Chi-Square2 <.0001 Mantel-Haenszel Chi-Square1 <.0001 Phi Coefficient Contingency Coefficient Cramer's V -------------------------------------------------- SPSS结果也是类似的 注:卡方计算是有条件的,比如总数大于40,否则只能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 表中说的是单项比较,乍一看貌似很荒唐,因为卡方最少也是四格表,光光2个数字是不能做卡方检验的 你仔细看看那个备注,看看 到底是哪个跟哪个在比,我猜测估计是放弃与不放弃,但是算了下又不对。 看来一时半刻也帮不了你,原作者这里没有交代清楚,文献发表上市通不过的。 用SPSS怎样做简单四个表的卡方检验 如果已经是四格表样子的资料,按以下格式录入资料 行变数 列变数 人数 1 1 A 1 2 B 2 1 C 2 2 D 1、将人数变数加权: Data--Weight Cases.. Weight cases by 人数变数 count点选钮使之进入Frequence Variable,OK 2、卡方检验: *** yze--descriptive--crosstabs,将行变数放到行,将列变数放到列 statistics按钮 勾选chi-square(卡方检验),勾选phi and cramer's V(衡量互动分析中两个变数关系强度的指标),continue cells按钮 勾选observed(各单元格的观测次数),勾选row(行单元格的百分比),continue ok

卡方检验是很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卡方检验?

如果你手上的数据是一种定类数据,比如性别(男、女)是否患病(是、否)。你还想要分析定类数据和定类数据之间的差异关系。

例如想要分析性别和是否抽烟之间的关系。这一句话里面包含两个词语,分别是:性别,是否抽烟。性别为X,是否抽烟为Y。性别为定类数据,是否抽烟也是定类数据,此时就可以使用卡方检验。

这篇文章分享分别使用两种常见统计分析工具 SPSS 和 SPSSAU 完成卡方检验。SPSS是目前常用的统计软件,SPSSAU是更简单的在线数据科学分析工具。

一、案例数据

想研究性别和是否抽烟之间有没有关系,男性抽烟的比例有没有更高等,通过抽样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二、卡方检验怎么做?

1、SPSS操作步骤

(1)传入数据或输入数据

打开SPSS软件,上传如下图所示的数据格式文件,或者在SPSS软件中手动输入下图所示数据:

(2)数据加权处理

因为输入的数据是汇总格式,所以在进行卡方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数据加权处理,加权处理后,系统会将“人数”这一列的变量识别为频数,而不是一个数值。

数据加权的步骤如下:

在主页面点击【数据】-【加权个案】

弹出加权个案操作的对话框,选中【加权个案】

将【人数】变量拖入【频率变量】框中,点击【确定】。

这样就完成了数据加权处理,下一步可以做卡方检验了。

(3)卡方检验操作

点击【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

弹出交叉表操作对话框,按照下图的关系将三个变量放入对应的分析框中。

放好之后就是这个样子:

放好变量后,接着设置:点击【统计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卡方】,并选中名义栏中的【Phi和Gramer变量】-点击【继续】

此时回到交叉表对话框,点击【确定】得出分析结果。

(4)卡方检验结果

SPSS看输出的卡方检验结果,主要看卡方值和P值。

2、

以下介绍使用SPSSAU-在线SPSS分析工具两步快速完成卡方检验。

(1)上传数据

进入SPSSAU系统,将加权格式数据上传到SPSSAU系统中:

(2)卡方检验操作

点击实验/医学研究面板中的【卡方检验】-拖拽三个【分析变量】分别到对应分析框-【开始分析】即可。

(3)分析结果

SPSSAU输出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主要关注两个值,卡方值和p值。

另外输出各种卡方检验统计量过程值和效应量指标。

SPSSAU所有分析结果表格均为论文要求标准三线表,可直接点击【复制】图标一键复制分析结果到word文档中使用,无需再自己调整表格格式~

SPSSAU提供智能分析建议,刚接触统计分析的小白可以借助分析建议完成分析结果解读。

SPSSAU还自动输出文字分析结果,供大家参考去撰写分析结果,可直接复制粘贴使用。

SPSSAU自动将结果表格数据可视化,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常用图表:

①堆积柱形图

②柱形图

③堆积条形图

④条形图

如果不喜欢图形样式,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样式:

总结: 可以看到,SPSS和SPSSAU两个统计分析工具卡方检验的结果是相同的,且使用SPSSAU更简单更智能更方便~

毕业论文里的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与t检验有3点不同,具体介绍如下:

一、两者的使用范的使用范围不同:

1、卡方检验的使用范围:在分类资料统计推断中进行应用。包括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以及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等。

2、t检验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 < 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

二、两者的优缺点不同:

1、卡方检验的优缺点:可以方便简洁进行检验。但是,原理较为复杂

2、t检验的优缺点:只能够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三、两者的原理不同:

1、卡方检验的原理:卡方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就决定卡方值的大小,如果卡方值越大,二者偏差程度越大;反之,二者偏差越小;若两个值完全相等时,卡方值就为0,表明理论值完全符合。

2、t检验的原理:单总体t检验是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当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如总体标准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那么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得离差统计量呈t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方检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检验

卡方检验试用条件1.随机样本数据; 2.卡方检验的理论频数不能太小. 两个独立样本比较可以分以下3种情况: 1.所有的理论数T≥5并且总样本量n≥40,用Pearson卡方进行检验. 2.如果理论数T<5但T≥1,并且n≥40,用连续性校正的卡方进行检验. 3.如果有理论数T<1或n<40,则用Fisher’s检验. 上述是适用于四格表.R×C表卡方检验应用条件: ×C表中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不能超过1/5; 2.不能有小于1的理论数.我的实验中也不符合R×C表的卡方检验.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列合并来实现.统计专业研究生工作室为您服务,需要专业数据分析可以找我

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或 χ 2 {displaystyle chi ^{2}} Test)是一种统计量的分布在零假设成立时近似服从卡方分布( χ 2 {displaystyle chi ^{2}} 分布)的假设检验。在没有其他的限定条件或说明时,卡方检验一般指代的是皮尔森卡方检验。在卡方检验的一般运用中,研究人员将观察量的值划分成若干互斥的分类,并且使用一套理论(或零假设)尝试去说明观察量的值落入不同分类的概率分布的模型。而卡方检验的目的就在于去衡量这个假设对观察结果所反映的程度。在十九世纪,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被用于生物数据分析。当时主流意见认为正态分布普遍适用于此类数据,例如乔治·比德尔·艾里爵士以及梅里曼教授(英语:Mansfield Merriman),而卡尔·皮尔森在他1900年的论文中就针对了他们的研究数据作出了指正。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皮尔森指出了部分数据具有明显的偏态,正态分布并不是普遍适用。为了更好地对这些观察数据进行建模,皮尔森在1893年至1916年发表的系列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包含正态分布以及众多偏态分布的连续概率分布族——皮尔森分布族(英语:Pearson Distribution)。同时,他指出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应该是在从皮尔森分布族中选取合适的分布来进行建模后,使用拟合优度检验技术来评价模型和实验数据间的拟合优度。在1900年,皮尔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 χ 2 {displaystyle chi ^{2}} 检验的文章,该文章被认为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石之一。在该文章中,皮尔森研究了拟合优度检验:假设实验中从总体中随机取样得到的 n {displaystyle n} 个观察值被划分为 k {displaystyle k} 个互斥的分类,这样每个分类都有一个对应的实际观察次数 x i {displaystyle x_{i}} ( i = 1 , 2 , . . . , k {displaystyle i=1,2,...,k} )。研究人员会对实验中各个观察值落入第

食品检验方面的论文格式

我会,实验性论文,

说说你具体要求 你是需要毕业论文还是文章发表?也许我可以帮你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以下是根据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整理的一些写作要点,希望能帮到你: 毕业论文相对于其它专业的论文来说难度系数要高一些,这也是广大学生在毕业前最为头痛的事情。也许你们会说我这里说的不对,论文选题界面宽广,以发展事情结合理论阐述出来就可以,其实不然,毕业论文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你的论文要写的有深度、够精悍、有建设性这样才称的上是一份完美的毕业论文。第一、论文的标题 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龙眼”,所以需要仔细推敲、琢磨,切不可敷衍了事,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全,选择最合适的。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标题不可过长,尽量控制在20个字以内。第二、论文目录 毕业论文篇幅长的要写出目录,使人一看就可以了解论文的大致内容。目录要标明页数,以便论文审查者阅读方便。 第三、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第四、论文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主要包括序论、本论文、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以本论最重要是全篇论文的核心,在篇幅上占得最多,写时必须慎重对待。第五、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卷末要列出参考文献。 第六、论文的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采纳吧

毕业论文格式卡的严吗

论文排版需要多少天?论文的排版可以是期刊为当期期刊进行排版,也可以是作者自己排版文章,所以排版有两层含义。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排版时间。一般来说,无论是作者自己排版,还是杂志排版,时间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很难对这个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论文排版需要多少天? 期刊排版是每期期刊要出版的必要阶段。现阶段发表的文章已经确定,经过三审三校的严格审核,以及作者的修改,文章一般都是没有问题了。至于期刊排版时间因出版物不同而不同,有些杂志可能工作效率更高,因此排版的效率也会更高,大家需要多加注意。 作者为自己的文章排版的时间也不确定,因为每个作者的写作能力和专业基础都不一样。有些作者对文章的写作格式把握得很好,一气呵成,格式没有任何调整。这类作者论文写作和出版效率通常比较高。如果是新手作者或者写作能力一般的作者,文章的布局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投入一些时间进行修改和调整。 所以无论是期刊排版还是作者排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这个时间不好把握,最好尽快准备好相关事宜。

大学毕业论文肯定是要严查的,请各位考生注意。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不?四年前翟天临博士因为“知网是什么?”论文作假露馅以后就更严了。本科论文学校抽检,硕士论文省里检查,博士论文国家检查。并且毕业以后,还会有论文抽检,如果发现有问题还是挺麻烦的。所以,我建议还是要认真的把论文写好,有理有据,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查重要过,因为重复率是硬性指标,别的还能有发挥空间,重复率太高谁也没法救啊,过线就算学术不端。所以论文提交之前,自己还是各平台多查几遍,能改的就改,尽可能的降低重复率。

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是相当的严格的。因为你毕业论文和普通的论文又有些不同的。

不严,但是现在会有抽查,会进档案!

  • 索引序列
  • 卡方检验毕业论文的格式
  • 卡方检验表格论文格式
  • 毕业论文里的卡方检验
  • 食品检验方面的论文格式
  • 毕业论文格式卡的严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