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科技博览杂志社

科技博览杂志社

发布时间:

科技博览杂志社

《科技博览》杂志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包装总公司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1-4450/T国际刊号:ISSN1009-914X) 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国家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方针,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动态、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广泛探讨交流科技、教育工作成果;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 主要栏目:工程技术、工业技术、教学研究、建筑科学、IT技术、电子商务、资源与环境、财会审计、信息科学、学术论坛、行业科技、创新与实践、经营管理、经济综述、图书馆论坛等相关栏目及内容。

其实,目前这本杂志在新闻出版总署还没查到。发这本杂志还是多多小小都有一点风险的。

那就得看你们单位的要求了,这个期刊是国家级期刊,如果你们单位要求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话,那这个期刊是没问题的。建议你去中国期刊库问问他们的在线编辑,相信你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你在本市都不清楚呀?那我们又去问谁呀?要不我花费点时间和精力去给你调查一下你看怎么样啊,这样够意思了吧!说正经的,你是不是想去发表你的情感日志了呀?

文史博览杂志社

1960年冬,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开始编辑《湖南文史资料》,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内部发行出版。“文革”开始前,共出版9辑,“文革”期间停刊。1978年省政协恢复工作后,《湖南文史资料》继续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1985年经国家出版局批准,《湖南文史资料》更名为《湖南文史》,改为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为大32开本的季刊。主要刊发历史当事人关于湖南近现代史的回忆录。到1992年底,共出版48辑(包括增刊等,共50余辑),900余万字。1993年,经省政协党组同意,并报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转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湖南文史》改为图文并茂的16开本,双月刊。内容以“三亲”史料为主,以湖南史料为主要内容,同时刊发其他资料。1998年,经省政协党组同意,湖南省编委批准,湖南文史杂志社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正处级)。主办单位由政协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改为政协湖南省委员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2003年,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月刊。2004年,经省政协办公厅党组研究同意,并报经省新闻出版局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文史》正式更名为《文史博览》。刊物 增添了栏目,扩大了内容,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群众,以进行近现代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历史教育为目的的普及性刊物。2007年,创办《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创办《文史博览·人物》。

以刊登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为主,从多种角度介绍近现代历史知识,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民族、宗教、华侨以及社会各个方面。 即文史资料的撰写者或提供者所记述的或口述的是自己亲耳听到的历史人物所讲述的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情况等,而不是道听途说。

朱文科的中篇纪实文学《血色骄兰》(发表在报刊时原名《化作幽兰吐芬芳》),以朱德与“双枪女侠”伍若兰的战地恋情为主线,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爱情故事,再现了朱德坐镇耒阳指挥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创建红四军、转移赣南开辟中央苏区的光辉历史。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描写朱德、伍若兰的红色之恋的中长篇文学作品,因而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最初在《耒阳日报》连载,《文史博览》杂志选摘,各大网站转载。2010年7月中旬,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以《血色骄兰》为素材,分为上下两集播出,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佳明主讲,朱文科接受电视台记者专访,引起强烈反响。

神州博览杂志社社长

田跃民,1958年出生,北京人。中中国当代著名国家级雕塑大师、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人民功勋艺术家、中华文化艺术巨匠、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和著名新水墨画家。1978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1982年,就职中国石油大学期间,深得中国一代德高望重的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赏视与真传,1983年,跟随著名雕塑大家潘鹤进行雕塑创作;1984年,参与雕塑了世界著名的《和平》雕塑(原作安置在今天的日本长崎和平公园入口处)北京复兴门的《和平》雕塑为后来的复制品;1986年,任职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负责绘画库房和展览工作。工作期间创作了大量雕塑作品,其中,包括为筹备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而且完成的《地道战》及半景画馆的制作。1989年,为中国史阵列创作完成《孙李会议》《五丗运动》大型布景及蜡像制作。1990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0年在中央美院进修其间作品《梦》荣获北京市建党70周年美展优秀作品奖。随后为安源博物馆创作完成《当兵就要当红军》。 田跃民雕塑作品闻名海内外,其较为影响的作品有:1992年-1993年,创作的北京著名景点——《北京世界公园》雕塑建筑群轰动海内外、国家博物馆雕塑群像、作为有中国对外展示窗口象征之称的《北京展览馆正门雕塑》和各大在京院校雕塑群,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北影工农兵厂标雕塑》等;他为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总理亲自制作了青铜雕塑像,他的雕塑作品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他为马来西亚500强企业杨忠礼总裁、香港著名的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亲自制作了青铜雕塑人物像,国内人物雕塑创作也受到更多知名人士的喜爱。1991年,田跃民为爱新觉罗·溥杰(溥仪的二弟)亲自制作了青铜雕像,被传为佳话。1995年,田跃民应邀为中国石油大学建造了全世界第一个全身玻尔铜像。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其他的玻尔塑像都是头像或胸像。1995年5月12日举行了隆重落成典礼。丹麦大使和玻尔次子汉斯·玻尔(Hans Bohr)等人参加了典礼。这已成为中丹文化交流史上美丽的一页。 2008年,田跃民为中央电视台创作完成了《中国古今十六位著名商人雕塑》,央视录制了专辑,其十六位商人雕塑也分别在国内各大博物馆展出,受到业界广泛喜爱与好评。 2008年,受广电部邀请,赵部长考察雕塑现场,中央电视台高峰台长亲临现场,田跃民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了老少皆知的《北影工农兵厂标雕塑》,受到了艺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田跃民创作的中国古代圣贤系列作品,特别是孔子、孟子系列的雕塑作品,以其传神入画,扣人心魄而打动了观赏者,其《孔子论语雕塑》作品被业界广为赞誉。2010年6月,中央电视台为雕塑家田跃民制作了雕塑专辑,在央视11台《翰墨戏韵》中播出,其大型雕塑系列《孔子论语雕塑》作品,在中国雕塑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为田跃民雕塑录制了纪录片。2011年6月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专栏播出田跃民雕塑艺术与收藏节目,推动和宣扬大师田跃民雕塑投资收藏的意义与深远影响。同年8月,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中国雕塑杂志、中国网络电视台、神州博览杂志、天地传媒等多家新闻媒体在山东淄博桓台田跃民雕塑展览进行了专访,一批田跃民大师新作力作亮相展会,受到业界好评,反响强烈。2012年8月15日下午4时36分,七位勇士登上了中国领土钓鱼岛,在海岛上插上五星红旗宣示主权。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令人动容,也成为雕塑家田跃民的创作素材。8月27日,田跃民创作完成了“钓鱼岛中国七勇士”雕塑,还原了保钓勇士成功登岸后激动人心的一刻。在这件雕塑作品中,中间两人手持五星红旗,其余五人振臂高呼,神情激愤,并挥舞胜利的手势。田跃民用刻刀将这一值得纪念的新闻瞬间永久定格,影响深远。香港凤凰卫视也对田跃民大师及雕塑展览进行专访与海外报道。田跃民雕塑的马可谓中国当今雕塑马第一人,其马的风格势不可挡,威风八面,气势宏大,其早年创作的珠江帝景——《驾金马车的阿波罗神像》雕塑,其博大壮观的群马气势而震撼世人,从此扬名海外。业界人士戏称田跃民的马:“徐悲鸿的马是画在纸上的活马,田跃民的马是雕塑出来的立体的活马。”近些年来,田跃民潜心创作了青铜马系列雕塑,有列马、奔马、有组合、有单列,造型多样,种类繁多,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格局,深得国内外收藏家的热爱与收藏,其青铜马价位也是累年迅速上升,如今已经达到单匹青铜马数十万的市场价位,收藏前景与升值空间非常具有潜力。田跃民的速写作以其多变、灵动、老辣的风格一直受到业界的赞赏。田跃民的人物雕塑以其简练、逼真、传神而著称于世,被艺术界传为佳话。田跃民创作的作品价位从数十万到数千万不等,昔日许多雕塑创作已经成为历史作品被著名博物馆和院校永久珍藏而将流芳百世。田跃民作为朴实、刚毅的山东汉子,青年时便得到过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赏识,有幸与程允贤、刘林、潘鹤等学习雕塑技法并合作创作。他以写实为基础,以认真扎实的创作态度及大胆写意的风格成为中国雕塑界中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勤勤恳恳的耕耘,换来的是一件件举足轻重的艺术作品的诞生。在此次展览中,艺术爱好者们将可以欣赏到田跃民多年来所创作的重要雕塑作品。田跃民虽以雕塑成名,但他敢于突破自我,在近些年来的雕塑创作之余,笔耕不辍,悄然开始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练习与创作。而水墨继续了泥塑完美、洒脱和田跃民惯有的大气创作风格。或许对于田跃民而言,从雕塑到水墨,只是创作所借助的媒介在产生变化,艺术的灵魂仍然是不灭的。在田跃民儿子的眼中,父亲雕塑之余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田先生的眼神中也有了变化:“年过万张的速写打破了泥案与画板间的区别,父亲无比犀利的眼神迅速地从生活中汲取可用于创作的灵感;而谈起艺术时,父亲眼神中洋溢出热爱与不满足,似乎只有返璞归真后才能理解艺术的无止。”熟悉田跃民的朋友可能惊讶地发现一个成熟雕塑家身上多了几分水墨的气息;熟悉田跃民作品的朋友不会意外雕塑与国画在这位卓越的艺术家身上得到了完美结合。田跃民的雕塑与国画共同完成了对“艺术”的写实和人生感悟的写意。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期间于 1938 年由范长江先生组织在中共领导下成立的国际新闻社。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批准,国际新闻社恢复并更名为中国新闻社,于 1952 年 9 月 14 日正式成立,并于 1952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对海外播发电讯通稿。中央选调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国际问题评论家金仲华担任中新社首任社长。中新社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外籍华人。正如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兼中新社社长刘泽彭所说:“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华人。中国新闻社成立的目标就是追踪海水的潮头,传递出祖国的足音--借助海外华文媒体的阵地平台,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和华人提供新闻和文化服务。”五十多年来,中国新闻社几经风雨,也经历几次创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新社在海外华侨报纸中已形成很大影响。原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有一次出访缅甸,看到当地华侨报纸上刊登很多中新社电讯,他称赞说:“不到海外,不知道中新社的影响”。“文革”期间,为了保护中新社,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中新社业务并入新华社,并继续以“中国新闻社”电讯头向海外报纸播发新闻从未中断过。1978 年,中央决定恢复中新社建制。中新社由此而开始又一次创业。当时担任繁重领导工作的廖承志十分关注中新社重建工作,从重要人事决定到各项业务恢复,都倾注大量心血。在这个时期,中新社的新闻、专稿、摄影、影视等方面的工作明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国内知名度大为提高。记者采访条件也获得很大的改善,经批准成为可以直接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政务活动和外事活动的中央新闻单位。 1983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全世界 174 家通讯社进行评级,中新社被列为 B 级。 1984 年,中宣部和国务院侨办联合下发的文件中确认:“中国新闻社是我国向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华语电台和电视台发稿的国家通讯社。”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恢复建制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新社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新闻采集体系,在国内(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设有近 80 个分社、支社、记者站,拥有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球华文媒体的新闻供稿体系。中新社拥有几百名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员,具有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每天向海外播发 100 多条新闻电讯稿、 100 多底新闻图片;中国新闻网每天更新新闻近千条,中国新闻图片网每天更新新闻图片 200 多幅;拥有海内外常年新闻用户几百家。中新社向海外几十家报纸提供专稿,每天制作几十个报纸版面,为海外几十家报纸提供专版服务;影视部摄制的《流行中国》电视专题片,在海内外几十家电视台同时播放;在北京办有权威时政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房地产权威月刊《视点.新住宅》,在香港办有《中国经济周刊》、《中华文摘》、《时代传媒》等刊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新闻社已初步成可为全球华人提供多元服务的新闻、文化机构。五十年来,几代中新社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化成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传向海外,他们的心血凝成中新社文化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新闻事业,牢记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忠实记录历史,竭诚为海外读者服务。中新社根据海外读者情况,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宣传的有效性,创造出一种有别于新华社的新闻写作风格。这种独特的新闻风格,体现在中新社的新闻电讯、通讯、评论、专稿和摄影作品、影视作品以及一系列出版物中,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它。如果要用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 “国际视角”加“亲和力” 。中新社稿件的读者在海外,选材要考虑海外读者的需求,要用海外视角、用国际视角来观察问题。海外视角不是居高临下的,是平视的,可以交流的,用这种视角写新闻就具有亲和力的基础。同时,写对外报道新闻还要充分考虑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欣赏水平,让他们愿意看,乐意接受,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没有亲和力的报道是没有影响力的,而没有影响力的对外宣传是一种无效劳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的华文传媒迫切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作为世界华人信息中心的中国新闻社,毅然承担起为这种沟通与交流搭建平台的重任,并于 2001 年在南京主办召开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经国家批准,每两年由中新社主办召开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了客观、完整纪录世界华文媒体发展的历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新社每年编辑出版一册《世界华文传媒年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在 1991 年开记者入台采访先河之后,中新社加强对台湾新闻和两岸关系新闻的报道,并与岛内媒体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中新社是大陆在台驻点采访的几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之一。作为结合性的通讯社,中新社拥有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手段,新闻业务领域广泛,主要有:1、新闻电讯:每天向数百家港澳台和世界各地华文媒体及各国新闻机构提供新闻通稿100条左右,并在总社和香港设有电子网络媒体;北京网站每天更新新闻150-200条。2、专电特稿:每月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提供30万字左右。3、新闻图片:每天播发传真图片30余张,中国新闻图片网每天更新图片100张。4、专版:根据华文传媒的各自要求,每年提供图文专版数百个。5、影视音像:所属南海影业公司摄制的《原野》、《春桃》、《老店》等一批影片,所属南海声像公司摄制的《神州博览》、《中国民俗风情系列》等系列电视专题片在美国、香港等华语电视台播出。6、杂志与出版:《中国新闻周刊》、《华声视点》月刊、《中华文摘》月刊(在香港、美国出版)、《中国经济周刊》(日文版、美国英文网络版),在海外外受到欢迎。

多次入选国家国际书画大展并获奖。05年7月当选——中国当代百名书画艺术英才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华英才画报雅昌艺术网主办。0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系列—李士良作品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书法作品入选并镌刻于庐山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风景区。其作品由中外多家知名画廊代理被中外多家机构名人收藏并在多种国家级刊物发表,入编多部国家大型艺术典籍。中国艺术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检察日报画刊中国政协杂志人民政协报中华英才画报神州博览画报世界华人网人民艺术网中华网等众多媒体有专题报道。

中学生博览杂志社

1、用信件投的话是不是只在信封上写:吉林省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杂志社邮编:130021和自己的真实名字还有地址呢?答:在信封上可以写:吉林省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杂志社邮编:130021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可以写上去也可以不写。2、笔名写在文章题目下面就行吧?我总怕如果真的投稿成功,他用我的真实姓名了…………答:可以把笔名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然后在信的末尾处注明真实的姓名和地址。3、怎么用邮箱投稿?直接用自己的邮箱打上题目正文投上去,还是也要写上真实名字还有地址?是在文章的最后写么?还是开头?答:一般的投稿格式是正文加附件。真实姓名和地址写在文章后面。4、还是以上的问题,可否说一下下别的投稿地点?比如什么《男生女生》怎么投稿之类的。答:《漂流瓶》,《星期九》,《最小说》,《花火》是比较受中学生读者关注的杂志。

那年那月那真情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千秋大业一壶茶,其实,纯真的友谊也是这么简单,一壶茶,一碗方便面,一个彻夜长谈的真心交流,一段不长不短的22年的回忆,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昨天,王天武到榆树市采访回来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他执意饭店喝酒叙旧,畅谈新年新计划,被我强行阻止,买了两桶方便面一袋面包几斤橘子上楼近乎去了。(我们都是下午三点半吃过饭,都不饿,吃不下)         回到他家泡上一壶茶,彼此真诚交流融汇工作,沟通思路,谈合作,谈项目,谈平台……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淌,真情释放,三观一致,本善,忠厚,诚信,积极上进,乐观面对生活的碾压,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22年前的王天武还是一个帅小伙,我们都是从农村打拼出来的追梦人,当时我们合租房子,一起在长春打拼,他在吉林农村报任职编辑,伍保承是记者,我在另外一家省级媒体做记者。         那时候的王天武每天西服革履,头发梳理的光彩照人,对着镜子把领带较正,领带夹要夹平直,抹上香喷喷的大友谊雪花膏才夹着资料袋满意地去上班,正所谓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好少年啊,他常常与伍保承为了一个标题争论不休,又为了谁做晚饭推来推去,同时住一起的还有王本科,周爽和小薛,大家轮班做饭,米面油盐伙食费均摊,下乡采访回不来就延续完成,几个大老爷们儿在一起其乐融融,海阔天空,五花八门,各类花边新闻,奇闻趣事都是酒桌的谈资。       最有趣的事儿和人都发生在王本科身上,我俩回忆许多王本科经典的故事,现在还能笑出眼泪,那时王本科也没结婚,伍保承就给他讲荤段子,正值青春萌动的王本科哪里受得了这个啊,在伍保承绘声绘色的描述过程中,一挺机枪伸出了裤裆,哈哈……       王本科做销售,每天起的早,自己做鸡蛋炒饭,有一天,正在低头吃饭,忽然发现饭碗里有一只很大的蟑螂,奇迹发生了,只见王本科把蟑螂夹出来,放在桌子上,看它掉了几个爪子,又在饭碗里翻了几下,也没看到有没有蟑螂腿,然后继续大口的扒啦着吃光了剩下的鸡蛋炒饭,我们都惊呆了,然后前仰后合的大笑起来………       王本科的故事能有一火车,比如说,早上起来去香格里拉酒店上厕所,那些手机不接电话,也不回电话,就是到马路上找IC卡电话亭震对方电话,再挂断,等对方回电话,能笑死人不偿命啊……         那段日子太多精彩故事了,至今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段岁月和友情的沉淀,虽苦犹甜,有一种小小的幸福感。         现在的我们都是知命之年的长辈了,当年的我辑小记者都当了领导,伍保承是我的同学,又是我做记者的引路人,亦师亦友,对我帮助很大,永远感恩他。现在的伍保承已经是中国商报吉林记者站站长,王天武也从编辑记者做到了央级媒体记者站站长,王本科依然做着销售,周爽属于借调到中学生博览杂志社做编辑,现在又回学校当老师了,小薛在广州发展得不错,我混的最不好,大起大落,尘土飞扬的,哈哈         好想再把大家都召集回来,一起喝酒,一起回忆,各自汇报一下20年的奋斗历程,人生真的应该努力拼搏,超越自我,在伍保承,王天武身上体现了最佳精神,值得我学习!         真希望下次大团聚带上家属,共同去旅游,好好珍惜这互助的友谊的温暖,这真诚的友谊的力量!         真希望我们还能像当年那样,依然是精神饱满,依然是老当益壮;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更加希望我们能不忘初心,一起向未来! ~~根据照片简单写几段文字,真的真的非常珍惜这些好哥们儿,愿我们有生之年能再聚,能多聚!           凌晨

科技纵览杂志

你好!

《科技纵览》 国家级期刊,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我给您发一份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您可以参考一下!  有不明白,或者有需要的话,可以联  系!  希望可以帮到你!

《科技纵览》杂志是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旗舰出版物IEEE Spectrum的中文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于2012年8月正式出版。旨在探讨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和商业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报道国际航空航天、计算机和电信、生物医学工程、能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成果。

只是国家级;并不是核心期刊;《科技导报》才是

  • 索引序列
  • 科技博览杂志社
  • 文史博览杂志社
  • 神州博览杂志社社长
  • 中学生博览杂志社
  • 科技纵览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