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题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题

01为什么说“题好文一半”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包括选择一个合适的论题和提出有价值的论点。学术论文不同于命题论文,写什么题目需要作者去思考、去发现、去选择。“题好文一半”是很多作者写作经验的总结,因为确立一个好的题目,就可能写出一篇好论文;相反,即使语言通畅、结构清楚,而论点不新或论题没有价值就不能写出好的论文。由于护理论文选题是指在护理研究项目完成之后,以整个研究项目或某一部分作为写作内容,故论文选题与科研选题密切相关。在科研选题立项时,要充分查新、论证,有的文章因科研起点不高,设计不严密,可比性差,论点难以成立,强作文章,必然劳而无功。在编辑初审稿件时,首先就是看选题,即是否为可论文题,有没有作者的观点和经验。这是评判一篇论文可否采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作者务必要在选题上下功夫。关于如何选题立意,附录于本章后的“护理论文要意在笔先”一文中作了详尽论述,可供参考。02论题与论点有区别吗?对于护理学术论文,论题与论点是有区别的,它们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又有联系。在一篇文章里,只有论题,没有论点,不成论文;也不可能只有论点,没有论题,两者相互依存。弄清其中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选题的水平。论题,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论文中要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发表的观点、看法、主张。前者是确立论文的“疆界”,后者是树什么“旗帜”。论点是对论题的答复。论题是对论点的限定。如有的论题为高龄病人的护理,但文中没有高龄人的特点,对任何年龄段都适用,没有作者的观点,这个“旗帜”就没有树起来;也有的论文,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怎么做,用什么药,也许论点没错,但涉及的问题出了护理的“疆界”。谈及论题和论点的区别与联系,是要说明同一论题,可以有不同的论点,学术研究活跃问题更是如此。倡导百家争鸣,有利于护理学科的进步。同一论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选择不同的论述题目。如《山西护理杂志》1997年第5、6期开设“专题笔谈:系统化整体护理”,作者各持不同论点,或从管理、教学,或从临床不同角度发表观点,各抒己见,学术气氛很浓,这是护理学界应大力提倡的。03怎样才能选好论题?好题是可论之题加有价之说,即是读者感兴趣的、能在一篇文章中论述清楚的论题,加上正确、新颖、有理有据的观点。这是选题的目标。选题活动的动因在于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研究目标;发现问题,才能就题而论。问题是论题的源头。有很多人困惑于无题可选,其实是缺少观察、缺少发现的缘故。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选择论题是很有启发的。论题应是可论之题,可论,就是论题涉及的范围要适中,论题过大,很难用一篇论文论述清楚,很难写透。由于题大,涉及面广,道理难免说得抽象,可能论述没错,但读者会感到离得很远。例“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一文,文中分三个层次论述:骨折康复必须是整体康复;临床康复首先是基础护理;康复必须在指导下进行训练。要分别论述清这3个问题,并非易事。因为选题过大,作者难以把握切入角度。论题也不宜过小,显而易见的问题,道理非常浅显,难以展开论述,强作论文,有小题大作之嫌。可论之题还应考虑论题的导向因素,即论题不应超出学科研究的范畴。如在护理专业期刊上,刊出并非护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就会给读者产生误导,这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如有的作者将研究某一药物的制作、药理、治疗效果的文章投寄护理学期刊,由于护理专业更重于药物的观察和保证疗效,故这类文章不适合于护理学期刊刊用。“可论”的原则是提出护理学科要解决问题,要以护理学科的宗旨确定论题,超出学科研究范围之作的内容,论述再好,也很难引起同行共鸣。

学术论文是对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创新的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对一个学术课题的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的、或者是对引用到实际取得新进展的已知原理的科学总结。如何撰写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一、在撰写之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你需要撰写的论文,一篇论文需要分成哪些步骤。2、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确定选题和方向。3、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并且阅读大量相关书籍。4、确定题目,制定研究的具体步骤。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很多观点在当时是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该研究问题的答案也随着变化。所以在选题上要敢于质疑,但是质疑的前提必须是有理有据,并不是随便怀疑。学术论文的语言精炼、简洁。核心概念不宜过多,最多只能有两个核心概念。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的研究内容就非常难把握了。核心概念一旦太多,学术论文的全篇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研究的实质性内容就会被覆盖。选择文献也需要根据几点要求进行选择:1、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2、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论文,3、选择以研究视角来梳理文献,4、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学术论文体现了作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很强。就一定可以撰写出一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1、论文的理论框架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是硕士论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罗列。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了,理论和观点的差别就是系统性。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否则会有拍脑袋的嫌疑,别人也会质疑结论的覆盖面和价值。2、请重视摘要写作在审阅几届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不会写摘要,也许是不重视摘要写作所致?摘要对于论文非常重要:决定了编辑、评审人员是否会采用你的论文,读者是否会阅读你的论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学术能力简单概括地向别人介绍你的思想

论文题名对于一篇论文来讲十分重要,它直接定位了这篇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必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论文题目,因此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论文的选题,科学的论文选题必然有科学的选题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论文选题的四种简易方法,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1.同步选题法同步选题法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把握所研究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作为出发点,寻找并确定研究课题方向。跟踪学科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是获取课题来源的有效途径。学科热点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采用同步选题法选题时,需要很高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收集量,能及早注意和预见到即将形成的学术热点。争取较早地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同步选题的关键,如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已经着手研究该课题并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研究沸点将过,那么再去跟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沦为学术垃圾。2.阶段分析法阶段分析法是根据文献统计,确定某一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依据学科的成熟情况来选题。如果说同步选题法主要用来确定一个国家或研究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阶段分析法则更多地适用于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经验表明,一门学科的发展大体上是呈“S”型,即经过一个时期酝酿之后,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然后按负数下降。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成熟阶段和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所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度是不同的,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选题应该首先了解该学术领域发展历史,明确该研究领域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学科诞生阶段,选题的主要思路是抓苗头,即抓新发现、新现象和新理论;学科发展阶段,选题的工作特点是以实验研究为主,选题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实验性课题上,同时为实验设计、加工各种新仪器、新设备,建立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学科成熟阶段,选题重点放在进一步丰富理论,并为验证理论进行必要的实验或实证研究;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以探索发展规律为目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选题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3.交叉选择法当前各学科领域都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科之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恰恰在这种差异和空隙之中堆积的许多边缘性问题可供选题。人类社会许多重大课题也面临着用单一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才能加以应对。所以,当代科学研究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新时代,提倡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在多学科边缘交界地带寻找研究方向,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多学科交叉选题,可以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带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当中去,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4.机遇线索法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往往出现在研究者长期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地钻研某一问题时,突然灵光一现,在偶然中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研究往往在必然性中存在着许多偶然性。所以,当研究课题遇到阻塞、停止不前的时候,不妨回头仔细审视遇到的问题与细节,或许在问题细节处就会发现更广阔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当灵感来袭时,研究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闪念的灵感,对灵感进行及时捕捉记录,加以思考整理,使之更加丰满,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是极有可能形成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的。俗语说“机会通常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有准备”,不仅是机遇和灵感出现之前的艰苦探索,更是灵感孕育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还应该包括在灵感闪现时能够及时抓住它,有效利用它,发展充实它。

学术论文选题的常见“九大”方法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通常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可以说,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以下是达晋编译总结学术论文选题的常见“九大”方法:一、从读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也就是在广泛阅读文献信息的基础之上,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信息,进而发现问题,思考选题。二、突破学科空白处、空缺处、交叉口。可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选择选题;或在学科综合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三、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综合,是指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或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比较,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或不同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社会调查,是指从社会实践中搜集一手资料,去伪存真,确立选题,也就是选题源于实践。四、拟想验证法。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初步产生选题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五、回溯法。也就是从事物结果或现状着手,进行逆向思维,寻找矛盾的根源,确定选题。六、怀疑法。也就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合理性作非绝对肯定,或者否定判断。七、换位思考法。也就是摆脱原有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研究对象。八、时间法。可以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个时点所构成的全貌的研究,也可以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内对某一科学发展现象的研究,这也就是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九、移植法。也就是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

沙孟海学术研讨会论文评选揭晓

关注燕京书画院,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有些朋友可能不了解邱振中,他是西泠印社的成员,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直在致力于当代的书法教育。 在最近的一次专访上,他的几句话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记者:您说当代书艺进步,能否举例说明?当代有书法大师吗? 邱振中:林散之先生、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都堪称大师,都可以被写进艺术史的。 记者:启功先生、沈鹏先生呢?他们的地位似乎存在不少争议。 邱振中:在我看来,还不到大师的级别。 邱振中先生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评价呢?想要知道其中缘由,还要从每个人的创作风格中来寻找答案。 1、 沙孟海、陆维钊。 清代书坛重碑轻帖。实践之后呢?发现光学碑很难继续走下去,局限性太大。到最后,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将碑帖融合在一起,才能有出路。 沙孟海先生和陆维钊先生之所以能成功,取决于他们在碑帖结合方面的成就,帖学的扎实基础,融合碑刻的浑厚,才诞生了这种雄强大气的风格。如果想从当代名家当中找出碑帖融合的代表的话,非此二人莫属。 2、 林散之。 林散之则和上面两位不同,有些人不认同林散之的草书,评价他的书法没有传统书法的美感。其实他的书法还是很有独到之处的。特别是他的用墨方面,他的用墨技巧受到了黄宾虹的影响,将绘画中的墨法融入到书法中,涨墨处浓而不滞,枯笔处犹如烟云环绕,自然随性,出神入化。他的这种风格,让他的书法更加多变。尽管有些人不能接受他的这种风格,可是他在用墨方面的创新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从这方面看,他确实可以称为大家。 3、 启功 林散之的草书,有些人不认同。沙孟海的榜书,有些人不喜欢。启功的行楷呢,则近乎达到人见人爱的境界,得到了普罗大众的喜爱。 从专业上来看,启功先生是学术研究出身,书法只是做学问之余的爱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学术出身的书法家,笔下的书法更加遵循传统,启功先生正是如此。他的"启功体"行书,充满了浓厚的书卷味道。 启功先生的书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首当其冲便是结体。书法爱好者们大多都听说过著名的"黄金分割率"结体法,这正是启功先生开创的。正是这种独特的结体,让他的书法如此的受人喜爱。相比之下他的笔法便没有那么突出了。总的来看的话,启功先生对当代书法界影响还是很大的。 4、 沈鹏 沈鹏先生不喜欢临帖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可能正是因为不喜欢临帖,许多笔法来自自己的想象,这让他的书法用笔充满个性,不过少了一下传统书法的法度。也正是因为这点,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并不认同沈鹏先生的书法,认为他的书法与传统书法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在当今书坛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甚至当今书坛的风格形成和他都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分析完这几位老师的风格,你是否认同邱振中老师的观点呢?还是你在心中有自己的排序?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2010年,《关于“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书法活动的思考》获中国文联第七届中国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沙孟海书法、书论研读札记》入选“沙孟海论坛”暨中国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关于“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书法活动的思考》刊于《中国书法》第12期;《个性化·多样化·学术化·精品化———探讨当代书法创作与活动的走向》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论坛。2006年,《首届“得意之作”展的实验与思考点滴》刊于《中国书法》第4期。2005年,《2004年“国”字号书法展览随感》刊于《中国书法》第2期;《由隶书之变看正书艺术境界之拓展》入选“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正书论坛”;《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获中国文联第五届中国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4年,《诗意回归: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重视对“国展”及相关文本的研究》刊于《书法》第6期。2003年,《从书法创作和书学研究的评比考察近20年来中国书坛格局的变迁》刊于《书法世界》第3期;《解读“国展”》刊于《中国书法》第6期。2002年,《“兰亭奖”与中国当代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获“21世纪书法·天津论坛”优秀论文奖。2000年,《梁启超书法论》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1998年,《近三百年“写手刻手论”演变述评》入选全国第二届现代刻字理论研讨会;《近百年隶书发展简论》获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一等奖。1996年,《六届以后怎么办》刊于《中国书法》第3期。1994年,《“书法尚趣”辨》入选全国书法史学·美学学术研讨会。1993年,《走向浑融:中国当代书法的审美品格》获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三等奖。1989年,《姚孟起事迹考略及其书论探析》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书学讨论会,并获首届中国书法理论“书谱奖”。当代书坛学术菁英提名

改革开放以来宝鸡传承石鼓文化的记忆快乐有趣 唐代贞观初年仲春,十面石鼓在渭河宝鸡南岸被一个放羊的老人发现,当时的石鼓就已历经千年风雨。这个石鼓,是最重要的金石学石刻遗物,它上面刻着的文字,人称当今汉字的“祖宗”。唐代韩愈曾专门为其上书请求妥善保存。当时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均十分推崇石鼓文书法。唐代诗人杜甫、古文大家韩愈、宋代文学家苏轼等,还专门为它做过诗。近代的康有为曾誉其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在中国的文字史、文学史、考古史、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对于当代宝鸡人来讲,与石鼓有关的一切文化符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建园筑阁 ,永久传承 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的十面石鼓是国宝级文物,它们是从宝鸡出土的。之所以贵为“国宝”,是因为这些鼓面上刻的文字据考是周宣王时代的。唐代大诗人韩愈在《石鼓歌》颂扬了周宣王中兴王室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宏大图景。据研究,周宣王刻在10面石鼓上的这些文字的形状是“苍硕之嗣,小篆之祖”,也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依据的母体,也可以说是今天汉字的“祖宗”。所以,数千年来,这十面石鼓的地位在考古界、文物界和学界备受尊崇,曾被康有为美誉为“中国第一文物”。 石鼓,最早被人发掘是在唐代,出土于宝鸡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宝鸡出土的十个馒头状花岗岩石刻,因外形似鼓,被称为“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这是一种由大篆向小篆过度的文字,后也被人称为“籀文”。这十面石鼓其形上小下大,直径约三尺,每个重一吨,鼓上皆刻有四言诗,内容多言渔猎之事,故石鼓文又称为猎碣文。本来十个石鼓皆有文字,不过由于历经波折坎坷,每逢战乱便失于保护,流落民间,未得到持续保护,甚至有一鼓曾被人当做磨刀石,上面的文字都被磨损殆尽。原有700多字的“石鼓”,现剩300余字。不过经过历代人的研究,并根据鼓身上的文字,将十面石鼓分别命名为: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石鼓是国内出土最早的成篇石刻文物,世称“石刻之祖”,也被后人誉为“汉字的活化石”。石鼓出土后,鼓上陌生文字引起当时金石学家注意。查遍古籍,也没找到类似文字,这让文字大家认识到,这是之前文字研究中所缺失断裂的一段历史!所以,后世评价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文字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对历史研究、汉字演化研究都有着深刻意义。在文学上,石鼓上与《诗经》句式、风格相似的四言诗歌,从出土文物角度佐证了《诗经》传世的真实性。石鼓岀土是一件除了有历史意义、研究价值外的文物外,这更是一件艺术珍品,这上边的文字被后人奉为“书家第一法则”。石鼓上的文字是先在较为平整的鼓面上书写上去,在一笔一划精心刻之,这样更真实保留了书写本意。纵观石鼓,布局均匀有度,结构严谨,用笔舒展大方,笔力遒劲。被后世学篆书者奉为正宗,历代书家、名人赞誉和临摹者甚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以文化强市为战略决策,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宣传弘扬石鼓文化作为切入点之一。从2006年开始,市上在中华石鼓的发现地——宝鸡石鼓山,投资亿多元,建造了“中华石鼓园”,着力打造石鼓文化品牌。整个园区总占地500余亩,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建有石鼓阁、石鼓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院,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周秦—金石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历史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气势恢弘,堪称中国书法第一园。石鼓阁陈列有石鼓仿品10面,分别是《车工》、《千沔》、《田车》、《銮车》、《霝雨》、《乍原》、《吴人》、《而师》、《马荐》、《吾水》。石鼓阁,北临渭水,南依秦岭,高米,阁顶距滨河路相对高度110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由白墙、红柱、灰瓦构建,气势雄伟,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居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堪称中华西北第一阁。石鼓阁是仿秦汉建筑,在阁楼的最顶端有一只金鸡,仿佛象征着宝鸡,是宝鸡市标志性建筑。园内建设的仿秦汉建筑风格的石鼓书法研究院,搭建“陈仓论书”的平台,供海内外书画家挥毫泼墨,展示书法艺术。同时,围绕中华石鼓园配套建设的石鼓文化城,投资12亿元,打造精品古玩街、文化艺术品市场和旅游文化产业园等,使其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闻名的新兴旅游胜地。中华石鼓园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热土,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目前,已接待游人19万多人(次),其中,登临石鼓阁的中外专家学者、有关方面领导和游客6万多人(次)。 石鼓本无声,蜚声四海文光远,雅阁诚有意,流韵千秋墨宝香。 2010年9月下旬,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宝鸡市人民政府在宝鸡中华石鼓园举办“中国·宝鸡首届‘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就是因为宝鸡的石鼓山是名副其实的汉字之根系、书法之源头、书家之朝圣地。 著书立说,传之后世   正如那些已经无法辨识的文字一样,石鼓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和它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十面历史悠久的石鼓,以及笼罩它们在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们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更显珍贵。我市学者对石鼓文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先后也发表和出版过多篇(部)论文和著作。2010年11月5日,彭曦先生《中华瑰宝石鼓文》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彭曦先生年近八旬,是宝鸡文理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是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宝鸡炎帝研究会顾问、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在长城学、考古学、科技史、古文字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致力对宝鸡地域历史文化的贯通性思考和深入研究,对宝鸡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研究、对石鼓阁建设等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瑰宝石鼓文——石鼓新韵共赏析》是彭曦先生沉潜学术、厚积薄发、服务宝鸡文化建设和开发的新作、力作。近年来,彭曦先生在担任宝鸡石鼓山公园建设文化顾问的同时,殚精竭虑,潜心钻研,终于撰成《中华瑰宝石鼓文》一书,让学界听到了宝鸡学人研究石鼓的声音。彭曦先生在《中华瑰宝石鼓文》一书里,就石鼓的初置地、发现地、作成的时间、石鼓文的内容、石鼓的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彭曦先生认为,石鼓诗作于春秋,鼓作于战国,石鼓的初置地和发现地均在宝鸡的石鼓山,石鼓具有文字、文学、书法、管理文化、自然科学和秦人精神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不愧为“中华第一古物”。彭曦先生在书中特别指出:石鼓并非一般的纪念、祭祀之物,“石鼓诗是以景抒情,以景抒志,是秦人秦国开拓奋进中那种走向强国的呐喊浩歌,是秦人秦国统一天下的一组交响序曲。”信哉斯言!《中华瑰宝石鼓文》的出版,其积极意义,不仅为近年来石鼓文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对石鼓文的进一步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我们宝鸡中华石鼓园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撑,对提高我市知名度也将产生重要作用。 2010年《曹宇石鼓文图》问世。曹宇,1947年1月生于陕西岐山,早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宝鸡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群众文化副研究员,炎帝研究会理事,《石鼓》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西秦美术学院、西京大学教授,岐阳印社社长等。书画作品在全国美展、书展多次展出,出版著作多部。近年来,倡建宝鸡炎帝陵,开发大散关,筹建西普陀,研究石鼓文化。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文化工作者”称号。曹宇先生(号石鼓堂)在各级领导和朋友的支持下,多年来潜心研究石鼓,创办《石鼓》杂志,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对石鼓出土地长期实际考查,根据石鼓文译义,创作出了十首《译石鼓文诗》及十幅《石鼓文图》。《曹宇石鼓文图》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画于八尺宣纸,十幅《石鼓文图》经过作者数十年反复推敲、修改,在其六十花甲之年终于问世。十幅《石鼓文图》各件既是单幅作品,又有相互联系,洋洋巨著,连接在一起近乎四丈,文图再现了先秦政治、军事、民众生活、飞禽走兽和自然风光。对人们了解、研究先秦历史将会产生辅助作用。中国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一直关心支持曹宇研究石鼓文化,并题辞“岐阳石鼓、碑刻之祖”;中国书协顾问、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先生题辞“猎碣重光”;日本东丘印社社长川合东皋先生题辞“珠联璧合”;书法大家谭建丞题辞“金石寿书画缘”。有关专家对《曹宇石鼓文图》也给了他高度的评价。这也是曹宇先生近十年来一件力作,陕西省委省政府两厅授予曹宇先生“构建和谐陕西2007书画界新闻人物”。     《曹宇石鼓文图》脱稿后,《华商报》、《陕西日报》、《西部建设报》、《宝鸡日报》等报刊作了长篇报道。各地发来贺诗短信,祝贺《曹宇石鼓文图》问世。户县政协王仲第吟诗:石刻之祖石鼓文,堪称瑰宝何须询,深奥难解其中意,以画释意唯曹君。书法家刘侃道:先秦猎碣出陈仓,识文唐人有韩张,文豪沫若研其意,吟诗作图石鼓堂。       曹宇还创办了社刊《石鼓》杂志,在全国影响很大。得到了国家领导、书画大家楚图南、马文瑞以及沙孟海、吴作人、启功、文怀沙、欧阳中石、康殷、沈鹏、霍松林、黄养辉、冯亦吾、刘江、茹桂、石开、王冬龄、黄惇、王崇人、李延声、吴善璋等先生题辞与支持。出刊五期后因经费问题停刊。2009年,宝鸡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恢复《石鼓》杂志,宝鸡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批复、同意复刊。现在《石鼓》杂志在宝鸡市新一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新的面貌、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与全国人民见面。它将会成为书、画、诗、印爱好者的案头资料,宝鸡市的大名片,飞扬于祖国各地。   目前,在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潮中,我市学者李仲操、蒋五保、张亚炜等,热心石鼓文的研究,为揭示石鼓文化的内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目前在石鼓文研究中对一些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石鼓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岐阳石鼓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岐山召开 根在宝鸡,向外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石鼓文的研究和传承,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的路子,   吉朝声创办石鼓印社。 石鼓印社社长吉朝声先生是于右任大师三原的同乡,虽不处同一时代,但有着文化的传承,他热爱书法篆刻艺术,刀功遒劲,刀法自如,执着追求,创新思维,集同行为友,身先优学,必成未来之大器。 公务员吉朝声退休后没有养花种草,而是精心筹备创办“石鼓印社”。然而,他的这个举动却引起了与湖南衡阳同名印社的争夺战。 2010年 10月,,石鼓印社先后投入了 万元,完成了 45个类别的商标注册和网络品牌保护,让石鼓发现之地的宝鸡,合理合法地留住了“石鼓”二字。听说吉朝声创建了石鼓印社,并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了石鼓印社的知识产权,宝鸡书法篆刻界为之一振,也得到国内书画界关注。 2011年重阳节,石鼓印社将价值十万元的 100幅篆刻精品“百寿印”捐赠给宝鸡慈善总会,转赠予宝鸡的长寿老人。同时,石鼓印社联合宝鸡印社、岐阳印社,在 2012年元旦成功举办了《宝鸡首届篆刻艺术联展》,为宝鸡 58位篆刻艺术家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    成立石鼓研究会,开展研讨交流。2012年12月13日上午,宝鸡石鼓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万利酒店石鼓堂隆重召开,标志着宝鸡石鼓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会上,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叶涛宣读了市民政局《关于同意筹备成立宝鸡石鼓文化研究会的批复》,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霍海利宣读了《关于宝鸡石鼓文化研究会领导班子的批复》。会议表决通过了《宝鸡石鼓文化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任周方,宝鸡市文物旅游局; 岐阳石鼓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岐山召开 。 命名石鼓镇,用地名传承石鼓文化 从史志记载看,石鼓山上确实有一座石鼓寺,由于历史劫难,早已不复存在。前后相隔,村民自发和政府主导各自修起一座“石鼓寺”,其历史背景与建设初衷也是迥然有异。1985年,李仲操先生等在石鼓山北麓立碑标注。文革结束,乡村民间信仰恢复萌芽,集全村之力,于2002年恢复庙宇,不知历史上石鼓寺属于佛教还是道教,但村民却依据自身的理解和信仰习惯,将之定为社庙道观,逢会敬神。2015年,中华石鼓园的开发建设已臻成熟,修建这座新石鼓寺石鼓阁南侧新建一“石鼓寺”,气势恢弘,建筑全部采用大理石材堆砌,佛像亦为石质。这等规模和讲究在宝鸡地区很是罕有。寺内共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美轮美奂。从门口的石碑得知,石鼓寺建于唐代,清嘉庆年间曾经重修,现在的寺院则是2015年由政府及企业家捐资重建。扩建重修石鼓寺院重修石鼓寺记石鼓山留有石鼓寺遗址。1965年,石鼓寺遗址出土一块清嘉庆13年石碑,载《重修石鼓寺记》。近年,在石鼓山西南一隅、连霍高速公路北侧重修石鼓寺一座,面向渭水,背靠秦岭。。《重修石鼓寺记》: 石鼓之迩(er),邑乘载之详矣。其由来迁徙,尔时见于他说,唐韩昌黎有石鼓歌,及今世所刻石鼓文。予少时读之,尝以未获亲见其物为恨,而此山即其旧置之所也。山去邑东南十余里,蜿蜒南来如蛇龙,然自鸡峰而下逼临渭水。其山之阳有寺颓废有年,荒烟蔓草,荆榛满目,遥望之,不啻(chi)寒郊一荒冢耳。父老尝曰:此古之大刹也,昔之石鼓实出于此。丁卯冬,居人谋重修焉。披荆棘,除荒秽,伐木斩板,磨礲砖石,为构佛殿三楹,越岁而工程告竣,遂求记于予。予曰:石鼓,名迹也,构佛殿毋乃有误乎?佥(qian)曰:自昔已然。今之父老犹有能言之者,且寺有常住,地若干亩,僧会司岁催其租。予曰:然则胡为而犹以石鼓名也?佥曰:仍其旧也。予闻之而疑,疑而终且信,曰:自古贤人君子卓立于世,其生卒里居以及转徙流寓,后之人未尝不爱之惜之,乐识不忘,虽历世而犹不忍没也,而况周宣王之蒐(sou)狩,太史籀(zhou)之记载作石鼓以志中兴之盛者,其地乃在是哉。虽为佛寺,仍以其名名之,宜也。至古人寄迹之所,往往有极为名胜,入其中而为释道家之神祠者,唐宋元明以来多有之矣。寺虽无于石鼓之意,而犹幸不没石鼓之名,则凡瞻谒佛像而洁诚拜礼者,顾兹寺之名,当思石鼓之所以作,而翻然悟,蹶然兴也。谨为之记。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仲冬月榖旦邑丁卯科副榜高奋翥熏沐撰文并书丹    本堡会首    赵绶、马登科、程泰、秦川、吴盛、曹天亨、祖涌、畅程万、林茂、马绪全、范中义1965年6月12日,李仲操先生(时任宝鸡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和当时宝鸡市文化局干事张凤彩从石鼓山下的石鼓寺遗址下挖出该碑并拓文,惜现已不存。2004年12月,南粹生先生自费在村民所建“石鼓山”庙院中重刻立碑(目前仍在,见下图)。本次碑文根据新石鼓寺山门东侧石碑背阴碑文所整理, 举办书法大寒 注册石鼓企业。宝鸡市石鼓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东岭石鼓文化廊桥工程总投资亿元,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由宝鸡市河道路管理委员会和东岭集团共同建设,其中东岭集团出资8000万元援建。廊桥东岭石鼓文化廊桥作为中华石鼓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石鼓山下,横跨渭河,全长 米,桥宽米。廊桥构造独特、新颖,廊桥桥面以上布置双坡长廊,间或布置六角亭,主要桥墩上布置双层重檐塔楼。廊、亭、塔楼为仿古建筑,与石鼓山公园的建筑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桥体上装饰有金石走廊、历史年表、诗词歌赋、人物浮雕、历史文化地雕,廊桥顶部选用了中国历代名画点缀,同时把宝鸡青铜器、石鼓融入其中,整体展示了中国辉宏的历史长卷,更凸显了宝鸡八千年的地域文化。“长廊记史上河图展前朝画,渭水扬波鸣凤曲吟盛世歌。 “石鼓文”亮相宝鸡街头。2013年12月,在宝鸡市区经二路道路南边的人行道上新出现了10面石鼓雕塑。石鼓高约2米,直径约米。每个底座上,除了正面有名称外,两边分别是中英文介绍。据介绍,由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和住建部门牵头,经二路综合整治改造提升指挥部协调,从今年8月开始在经二路上安装珍品仿制青铜器、石鼓仿制品及青铜器水景。这次展示的石鼓,其原型在初唐时期发现于宝鸡石鼓山,被称为“中华第一古物”。有描写千河美景的“千沔鼓”,记述秦公与随从等太远游猎盛况的“田车鼓”,另外还有“銮车鼓”“酃雨鼓”“作原鼓”“吴人鼓” “吾水鼓”“而师鼓”“马荐鼓”等。石鼓上的文字不仅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难得一见的大篆体书法作品,而且是我国最早的石刻诗歌。 为了弘扬传承优秀周礼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岐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岐阳石鼓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用证据论证,以理服人,发表了很好的观点。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研讨岐阳石鼓意义重大。大家对石鼓出土于岐山之阳,命名为“岐阳石鼓“,属周文化范畴,达成共识。 会后,部分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岐山县正在建设中的“岐阳石鼓博物院“,这个作为岐山县今年招商引资的文化项目,建设进度之快,场馆面积之大将是对宣传、研究周秦文化提供很大的平台。该项目是由著名书画家、石鼓文化传承人曹宇先生退休之后为家乡所作的贡献。与会人员认为曹宇先生老当益壮,古稀之年还投资公益文化事业,造福乡梓,精神可贵,值得赞扬。.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论文集干嘛啊?我是潘编辑 , 联系、、、我、、吧

你好,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只是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的会后成果,并不是所谓的国家级期刊。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的国家级期刊信息,可以去中国知网或者论文部落查看。

一般来说是认可的。有些单位就需要这样的。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广西学术讨论会论文

1、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袁奎荣等) . 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观赏石(袁奎荣,邹进福等),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青海锡铁山隐伏铅锌矿床预测(袁奎荣,肖垂斌,陈儒庆等).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100 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隐伏花岗岩分布与预测图(袁奎荣,刘家远) . 桂林: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花岗岩与石材开发(袁奎荣,邹进福) . 桂林: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8 1、 花岗岩构造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华南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地体构造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个旧- 大厂及其外围地区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 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参加与领导),1981~ 、东准噶尔富碱花岗岩地质意义与含矿前景研究. 国家三O 五项目(与刘家远等),1992~1995. 1 、普通岩石学简明教程(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B1B1 祖布科夫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轻金属冶金译文集(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中南矿冶学院情报室.3 、国外磷矿文集(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北京: 地质出版社.4 、核原料地质概况(英) . 奈尔格尔著. 二机部内部出版. 1 湖南丁宁湾伟晶岩与稀有元素成矿关系(内部) . 湖南望湘花岗岩与稀有元素成矿关系(内部) .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与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内部) . 广东某地角闪斜长煌斑岩与铀矿成矿关系(内部) . 广东某地花岗岩与热液铀矿成矿关系(内部) . 某地铀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内部) . 华南某地花岗岩及其所含锆石变种的初步研究(与林绍标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科研论文集, 华南某地地洼型花岗岩的特征. 全国岩矿会议论文集,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时代及平桂地区锡矿成矿时代问题(与吴正阳合著) . 冶金部地质科研会议: 锡矿专辑,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因问题(与何柏安合著) . 冶金部地质科研会议: 锡矿专辑, 岩浆岩地区断裂构造的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中南309 队专题报告, 不同成因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工作方法. 中南309 队专题报告, 岩组分析基础. 二机部230 研究所专题报告, 广东海南石碌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与李公时、梁金城合著) . 中国南方富铁矿资料汇编, 鄂东南某富铁含矿断裂带的初步研究(与王祖宣、陈兰桂、侯光汉、易诗军合著) . 地质力学论丛.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7 (4) . 又见: 岩组分析方法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岩组图的制作法. 岩组分析方法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海南石碌铁矿的成因及富铁矿与构造的关系(与侯光汉、李公时、梁金城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7 (3) .18 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的发现及其对铁矿的意义(与梁金城、朱敏达、李公时、侯光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7,(3) . 又见: 冶金部地质司冶金地质科研成果(摘要) 汇编, 新疆阿勒泰铁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问题(与陈兰桂等合著) . 冶金部专题科研报告, 新疆阿勒泰海相火山岩及其与铁矿的成因关系(与易诗军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9,增刊. 又见: 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从海南石碌铁矿六、七层的构造分析谈石碌铁矿几个地质问题(与梁金城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9,(3) .又见: 全国铁矿科研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再论海南岛与大陆东南沿海的海西地槽与铁矿找矿问题(与梁金城、朱敏达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0,(3) .23 姑婆山里松花岗岩原始形态恢复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1) . 又见: 南岭花岗岩学术会议资料, 海南岛西部阳起石岩—变质火山岩的原岩恢复问题(与李公时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2) . 又见:湖南地质学会论文集———矿物岩石专辑, 海西花岗岩的初步研究(与杨心宜、梁金城等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 (3) . 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南京: 1982) 宣读.25′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ercynian granites of South China. 姑婆山锅状花岗岩基的构造分析. 全国第一届显微构造与组构会议资料. 又见: 南京国际花岗岩会议论文摘要汇编,′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pan - like granite of Gupushan. 花岗岩体中断裂构造的初步研究. 全国第一届显微构造与组构会议论文汇编.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2,(2) . 构造地质论丛,1985,(5) .28 华南花岗岩类中Ⅰ型- S 型与磁铁矿成矿系列- 钛铁矿系列的不固定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2,(3) . 又见: 南京国际花岗岩会议论文摘要汇编,′The unf i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 type - S type and magnetite series -ilmenite series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华南花岗岩断裂带热液银金矿床的几个地质问题(与梁金城、邓燕华、盛云台、张乐凯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3,(3) . 又见: 冶金工业部黄金情报网: 银金矿产选集(2),或成都: 全国第三届矿床会议论文, 中国南部花岗岩在锡成矿中的作用(与杨心宜合著) . 南宁: 国际锡矿地质学术讨论会交流. 又见: 国际锡矿学术讨论学术论文摘要汇编,′The role of granites in tin metallogenesis of South China. 断块构造对中国南部花岗岩内生锡矿的控制作用(与杨心宜合著) . 北京: 首届全国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大会交流.又见: 断块构造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The tectonic envi ronment and endogenic tin metallogeny of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Yuan Kui rong and Yang Xinyi,Greece : The Crust, Gneissic Orientation St ructures in granitoids and thei r genesis. Greece : The Crust, 陆缘地体增生构造的多期活动——华南含锡花岗岩的大地构造成矿环境(杨心宜合著) . 澳大利亚: IGCP - 220 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Multiperiodic activa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st ructure 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al terranes - geotectono - metallogenesis environment of tin - bearing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花山岩套的成岩成矿特征在华南中生代花岗岩锡成矿演化上的意义(与金跃群、杨心宜合著) . 瑞典: 第六届国际矿床会议,′Signif icance of metallogenetic and diagenetic f eatures of Huashan suite to tin mineralization of Mesozoic granites in SouthChina. 陆缘地体增生与广西花岗岩类及其成矿的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南京: 国际大陆边缘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8,(3) .36′Accretion of coutinental marginal terrances and the granites in Guangxi with relation to metallogencsis. 个旧—大厂地区隐伏花岗岩及找矿意义(与王玉梅、刘生合著) . 桂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钨锡矿床会议交流.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30 周年校庆论文集, 有关广西花岗岩的几个地质问题(与刘生合著) . 广西地质学会年会资料, 花岗岩内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关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 广西地区隐伏花岗岩预测及锡矿找矿意义(与王玉梅、杨心宜合著) . 桂林: IGCP - 220 项目第四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宣读,′The prediction of hidden granites and it’s signif icance f or exploring tin ore deposites in Guangxi areas, 大陆地体增生、演化对花岗岩构造环境及特征的制约(杨心宜、沙连堃合著) . 广州: 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学术讨论会宣读,′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terrances as a cont rol over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in South-eastern China. 隐伏花岗岩和矿床预测与地体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南京: 第四届环太平洋国际地体构造学术会议论文,′Terranes in relation to hidden granite and ore prediction. 二叠纪以来中国主要大陆块漂移特征(与郭福祥合著) . 南京: 第四届环太平洋国际地体会议论文,′Drif t properties of the main continental blocks of China since Permian. 花岗岩隐伏“体中体”的预测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四川眉山: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隐伏花岗岩“顶上带”综合模式与深部找矿. 南京: 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学术讨论会论文, 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与王玉梅、杨心宜、刘家远合著) . 华盛顿: 28 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Hidden granites and exploration of deep ore deposits. 花岗岩与石材开发(与邹进福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 (1~4),1990 (1~2) .48 地体构造对中国金矿成矿特征及规律的制约(与杨心宜、刘生合著) . 沈阳: 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ont rol of terrane tectonic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tterns of metallogenesis of Chinese gold deposits. 广西平桂地区隐伏锡矿预测及其找矿效果(与刘文龙合著) .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顶上带”在预测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花岗岩与石材开发(与邹进福合著) .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岩浆侵位定位构造分析———隐伏含锡花岗岩预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刘文龙合著) . 南京: IGCP - 282 项目第一次国际会议,′The analysis of magmatic emplacing st ructures : A n important method of predictive research of hidden tin - bearing granites. 平桂地区花岗岩浆侵位定位特征与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刘文龙合著) . 南宁: 广西地质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广西花岗石石材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前景的初步研究(与刘文龙合著) . 南宁: 广西地质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中国北方隐伏花岗岩预测与深部找矿问题(与刘生、邹进福合著) . 沈阳: 首届北方花岗岩会议, 隐伏花岗岩与盲矿体找矿问题(与邹进福合著) . 地质找矿新进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采矿情报网, 花岗岩固态侵位与隐伏矿床预测(与陈儒庆合著) . 矿床地质与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华南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地体构造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 初论中国观赏石资源特点及开发前景(与刘文龙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增刊) . 又见: 全国有色冶金岩矿地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欧洲珠宝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与尹宗烈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增刊) .61 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的进展和展望(与邹进福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2,(3) .62 走在前沿的广西珠宝教育和科研. 广西珠宝,珠宝科技,1994,(增刊) .63 翡翠皮色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中国宝玉石,1996,19 (1) .64 翡翠的矿物成分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矿床地质,1996,15 (增刊) .65 中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与邹进福合著) . 矿床地质,1996. 15 (增刊) .66 华南中生代隐伏花岗岩成矿与基底地体关系(与杨心宜,陈儒庆,郭福祥合著) .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Mineralization of mesoioic hidden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ship with basement terranes. 30 th international gteological congress,1996, 翡翠皮色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Crust color and crure - stone prognosis of jadeite jade. 30 th inter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e,1996, 关于利用和开发中国观赏石资源的建议(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地质,1998,(1) .69 翡翠赌石的地质预测(与陈志强,袁雁合著) . 云南地质,1998,(3,4) .70 观赏石的评价(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 新华出版社,1999, 东西方人的藏石风格(与周军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 新华出版社,1999, 大力培育观赏石市场(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新华出版社,1999, 中国观赏石(与邹进福,刘文龙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新华出版社,1999, X 光岩组分析在中国珍珠组构上的应用(与邓燕华,马红艳合著)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30 (5) .75 优质翡翠与显微构造的成因关系(与邓燕华合著) .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 (1) .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这个很简单啊,哥们我就可以给你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按写作目的,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要召开医学学术会议,首先你要知道如何书写医学学术会议 邀请函 、医学学术会议的会议记录等工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医学学术会议 范文 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一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学术会议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会定于200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班(国家级继续医学 教育 项目,编号:2003-16-01 012)。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会和《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也将同期举行。来自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陆海空三军、民航总局及各航空公司的科研院所、大学、医院、基层航医室的从事飞行人员/航天员选拔体检与健康鉴定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管理者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临床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学术盛会。会议特邀 作为协办单位参会。会议的主办单位将向与会的单位和代表推介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促进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和航空事业贡献力量。本次会议诚征医药企业参会交流并作为协办单位提供资助经费,将为企业提供产品推介宣传合作项目如下:

一、合作项目

1. 为挂名协办企业代表提供开幕式或闭幕式10分钟发言。

2. 会议宾馆门前或宴会厅悬挂祝贺布标。

3. 会议优秀论文及专题 报告 奖1项冠名。

4. 会 议论文 摘要集刊登企业及相关产品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印刷成本费由企业承担)。

5. 企业派1名代表免费参会(会议提供食宿费)。

6. 本次会议将向资助企业颁发资助证书。

二、资助经费额度及相应项目

1. 资助3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1~6的推介宣传商机。

2. 资助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3~6的推介宣传商机。

3. 资助5000元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4的推介宣传商机。

欢迎广大医药企业参会,加盟到发展我国航空医学、载人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的跨世纪的辉煌事业的行列,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携手并进,共创新的奇迹。

联系人: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中国工程院2021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四次全国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药物警戒与药物安全学术会议即将闭幕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不舍得离开这场学术盛宴!

在周院士的带领和组织下,本次学术大会十分成功,参会人数多(600多人),学术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发表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讨论热烈。大会学术报告30场,壁报展示48个,论文摘要100多篇,涉及到临床药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多个方面,包括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新药研究的转化、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新 方法 新技术的应用等,将载入我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交流的史册!尽管我国临床药理学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临床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人才,在国际上有声音,有地位,周院士及其团队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就是国际上有学术影响的很好实例。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学术研究和解决患者病痛上有创造,令人敬仰!从哲学层面讲,创造包括隐性创造和显性创造,也就是学术研究的创造(隐性创造)和技术应用(显性创造),在给学生们上课时,经常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导师徐叔云教授,开拓性开展抗炎免疫药理学的学术理论研究(隐性创造),从中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创制新药(白芍总苷)治疗RA(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再就是周宏灏院士,长期进行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隐性创造),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开发出基因检测技术、芯片、试剂盒,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具有隐性创造力和显性创造力的专家才是全面创造力的专家,如此的学术探索,理论与应用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临床药理学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和新药创制,是临床药理学丰富内涵的体现!

周宏灏院士在开幕时讲到,这一次大会是学术交流、相互学习的盛会,更是老朋友相聚、新朋友相识的机会。大家再依依不舍,还是要话别,离开 文化 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厚、美丽而充满生机的长沙。衷心的感谢周宏灏院士,感谢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志愿者们的精心组织,周到安排,温馨服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主持、各位代表积极参会提问。

衷心祝福周宏灏院士青春永驻,学术常青,歌声更美妙!祝愿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我国临床药理学事业蓬勃发展,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两年后(2021年秋)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申请承办第十五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欢迎大家带着研究的硕果,从橘子洲头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参加会议。

祝各位回程一路平安!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三

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__年4月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钟南山会长主持。33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华医学会20__ 年 工作 总结 及20__ 年 工作计划 》、《20__ 年财务决算简报》以及聘任办事机构部门负责人情况及部门职责的汇报;审议了《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讨论了《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和《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 财务管理 办法》;通过了关于学会副秘书长的任免事项。

一、关于中华医学会20__年工作总结及20__ 年工作计划

会议听取了吴明江副会长兼秘书长所作的《中华医学会20__年工作总结及20__ 年工作计划》的汇报。

会议认为,20__年的工作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国科协、卫生部、民政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会改革发展全局,坚持办会宗旨,搞好学术活动,着力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努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1.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完成本届理事会工作规划的制订;

2.完善相关规定,着力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会员管理工作;

3.实施《期刊管理改革方案》,理顺期刊管理结构,推动学会主办期刊的发展;4.整合学术会议资源,强化办事机构服务功能;创办有影响、有规模、有水平的品牌会议;

5.积极推进各专科分会临床科研资金项目的实施;

6.完成相关政府转移职能及交办任务;

7.依靠专科分会和地方医学会支持,加强大型系列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完成20__ 年的医学科普项目;

8.加强对外联络工作,扩大中华医学会在国际及地区间的影响;

9.按照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学会网站建设;

10.深化学会办事机构改革;推进学会机关自身建设。

会议特别指出;面对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客观形势;学会要树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为才能有位的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承担更多的政府转移职能和拓展新的工作领域;以推进学会改革与发展。

二、审议了《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审议稿)

会议听取了由韩晓明副秘书长对修订《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所作的说明;对适应学会发展所作的修订内容给予了肯定。会议围绕专科分会建设与管理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审议稿)提出了积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如,建议明确专科会员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专科会员的标准及入会程序;积极试行前任主委、现任王委、候任主委的组织构架Z关于青年委员的条件及青年委员会的领导构架等等。

会议认为,重视和加快学会及专科分会的组织建设是学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制度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常务理事会提出的宝贵建议,再次修改后报送常务理事书面审议。

三、讨论了《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

祁国明副会长对《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作了修改说明。

与会常务理事对修改后的《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基本子以肯定,认为应主要依靠专科分会举办学术会议,适度控制会议数量,注重会议质量;倡导和支持专科分会发挥整体优势举办学术年会或多学科联合办会;积极创办水平高、规模大、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同意将学术会议分为三类管理,赞成采用竞争方式选择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建议制定学术会议质量评价办法,建议参照会展公司的运营思路,学会应提升会务服务水平。

会后将根据常务理事会的意见修改后,以书面形式再次报送常务理事审议。

四、讨论了《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财务管理办法》

会议听取了罗玲副秘书长所作的关于《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财务管理办法》的说明。

与会常务理事结合提交本次常务理事会审议的《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和《中华医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对该办法展开了讨论。会议认为,学术会议结余分配应体现出鼓励专科分会举办大型学术活动的政策导向,并希望学会办事机构应重在改进工作作风,为学术会议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与会务服务。

会后将相关意见吸纳修改后,以书面形式再次报送常务理事审议。

五、通报了《20__年财务决算简报》

罗玲副秘书长代表学会通报了《20__ 年财务决算简报》20__ 年学会总体收支相抵,略有结余。20__ 年收入增长低于支出的增长速度,学会正逐步推行财务预算制度,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以保证学会财务稳健运行。

六、审议通过了关于学会副秘书长的任免事项

根据卫生部党组通知和工作变动的实际情况;聘任张耀华同志为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免去赵书贵同志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职务。

七、汇报了学会聘任办事机构职能部门负责人情况及部门职责范围

吴明江副会长兼秘书长汇报了学会聘任办事机构职能部门负责人情况及部门职责范围。第一批聘任的中层干部20名已经到位。

出席(33人,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卫平王天瑞王正国王字王海燕王德炳

白书忠龙济瀛刘俊祁国明何明吴明江

李兰娟杜如昱邱贵兴陆召麟陆道培宗淑杰

屈婉莹屈谦郎景和金连弘赵书贵赵玉沛

郝希山钟南山徐光炜高润霖曹泽毅黄光英

强伯勤曾毅戴建平

请假(22人,以姓氏笔划为序)

巴德年买买提明牙生刘全喜刘家望刘晓程

刘德培张肇达张震康李俊峰李鸿光杨秉辉

沈倍奋沈晓明陈觉民陈可冀金大鹏胡大一

赵达生唐维新顾玉东黄庆道魏于全

列席

学会副秘书长:张耀华韩晓明罗玲

学会办事机构各部门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办公室整理)

主题词: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23-03)

报:卫生部领导,中国科协领导,民政部领导,卫生部

人事司,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分送:第23届理事会全体理事、名誉理事

抄送: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秘书,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医学会,各副省级城市医学会,学会办事机构各部门。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相关 文章 :

★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

★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书范文

★ 医学学术会议致辞范文

★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书范文(2)

★ 医疗学术会议通知范文

★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书范文(3)

★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论文范文

★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论文范文(2)

★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6篇

★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

  • 索引序列
  •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题
  • 沙孟海学术研讨会论文评选揭晓
  •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广西学术讨论会论文
  • 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