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公司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公司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公司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摘 要】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一部分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践中,存在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内容简单及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等误区。现代企业可通过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和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 误区 策略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为新进员工所专门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它在为企业塑造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成功团队、赢得竞争优势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个企业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企业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才能的过程。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入社教育”,联想集团的“入模子培训”,无不体现了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视。研究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德隆商务咨询公司一项针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提供任何员工培训,有15%的企业只为员工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而在员工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员工对入职培训的不满意高达67%。另据有统计表明,国内有近78%的企业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往往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一些误区。1.新员工入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主要表现为:(1)很多企业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很大。如由于企业营业的需要,有些企业以工作忙,人手不足为借口,马上分配新招到的员工到相关部门开始工作,而不顾及对新员工的培训,只等有时间了再派新员工参加培训。这种无序的培训给培训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协调工作量,增加了培训的次数与时间成本,并且新员工没参加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风险性,又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2)企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文本或讲义。为了维护企业培训水平,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培训资料,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必须设定目标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有持续性,并且能避免企业的后续培训的内容重叠和资源的浪费把新员工培训变成新员工欢迎典礼。许多企业在培训形式上,主要是领导发言、代表致辞、体检聚餐。2.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简单很多企业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认为新员工培训只要了解一些企业基本情况则可,所谓的培训也就是安排一天或两天时间,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参观企业、讲解员工手册与企业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有些企业的入职培训非常丰富,有企业文化的介绍、生产注意事项的讲解,有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的指导,可是员工就是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有些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只把口号式的观念给员工一念,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容对自己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理解这些观念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有真正的文化培训,也是局限在行为、制度的约束上,重点突出的是不准干什么,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展示。3.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中,缺乏培训的互动与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将来培训工作如何改进。另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培训体系,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或者虽然对培训效果有评估,但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员工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收到预期的回报。二、企业完善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策略松下曾有一句培训格言:“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新员工的培训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呢?1.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一个科学的运作良好的培训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是为推动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服务的。基于以上理念,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应该是以绩效为导向、以能力为驱动的。首先,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而确定,使企业的员工培训不仅是作为战略沟通和贯彻的工具,更是针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需要,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企业应该引入“能力”的概念,将员工培训与员工的实际工作要求,员工的绩效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让新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让员工能真正尝到培训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员工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他们的绩效,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对工作的满意度。这时,员工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提出培训需求,要求参加培训并非常认真的学习。2.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首先,对培训要有全面计划和系统安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培训师、教材、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其次,要选择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培训技巧的培训讲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的内容,培训技巧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国内外很多知名的企业,对培训讲师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再次,要为培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环境舒适的相关要求有:教室空间合适、培训地点方便、设备齐全、桌椅舒适、茶点供应、温度适中等等。最后,要在培训活动实施前对培训所涉及到的物品进行总体检查,确保培训能正常进行。3.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新员工只有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才能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新员工4天的入职培训中,共设5个讲座,这些讲座清楚明白地介绍联想集团是怎样创立发展、现有的规模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规定了作为一个联想人应有的姿态与精神风貌。这些讲座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针对性强,大到联想目标、集团结构,小到穿衣戴帽、言谈举止。所有的讲座都体现出联想与市场的关联,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公司基本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2)员工日常基本礼仪与工作职责等基础知识;(3)岗位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新员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其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培训可以由新员工所在部门实施,必要时部分内容可以外包培训。(4)企业文化的培训。通过对新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能防止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在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主动促成新员工与企业其他老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改变新员工与企业文化不相适应的个人作风、态度和价值观。4.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角色演练、现场辅导、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问题,产生的效果、花费的成本也各不相同。例如新员工进入IBM,首先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采用课堂授课和实地练习两种形式,联想公司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也采用“多层级”培训。总的来说,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1)对于企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可采用现场参观、讲解、亲身体验等形式;(2)新员工职业基本素质培训可以由企业内部领导、老员工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的形式。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通过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3)团队与沟通的培训,可以采用游戏、户外拓展等方式,让每一个参与的人能够有切身感受;(4)融洽新老员工的气氛,可以采用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5)对于岗位工作职责的培训,部门负责人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新员工加入联想后,公司为每一个新员工指定一名指导人,一般是直线经理或部门资深员工,为新员工提供个性化指导。5.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培训重要的就是应用,如何应用、应用效果怎样,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培训的追踪评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员的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效、学员的行为有没有明显的变化、企业的绩效有没有提高。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以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这时,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参考文献:[1]张伟强.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49-55.[2]罗晚文.建立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国培训,2008,(3):72—73.[3]黄渊明.组织培训困境分析[J].人才开发,2008,(5):40—41.

浅谈企业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使用方式方法

新入职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自从踏入企业大门,已经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职工,这种角色的转变,必须让新入职大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充分认识。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相关论文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摘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保障,招聘大学生成为企业一员,是引进人才和技术最有效的举措,对于新招聘的新入职大学生,如何进行培养使用,使其早日成长成才,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大学生培养使用经验,浅谈对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使用方式方法。

主题词:新入职大学生 培养 使用 待遇

正文:

党的十八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195个字,把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进行单列,从原则、重要性、指导方针、战略布局、总体目标、机制建设等方面把握新形势,对人才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新部署,吹响了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新号角,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人才工作的“方向标”和“路线图”。

人才培养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快速高效进行人才培养,并且有针对性的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回避的工作,要想做好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使用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抓住重点,突出亮点。

新入职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首先,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自从踏入企业大门,已经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职工,这种角色的转变,必须让新入职大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充分认识,应该严把以下两个关口。

一是思想关。新入职大学生培养工作,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岗位知识的学习,思想教育是其成长成才的关键。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首先应当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奉献青春的信念,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入职大学生要立志高远,为他们指明工作、学习的道路,教育他们工作要从做人作起。其次,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新入职大学生理解懂得什么是价值教育他们以良好心态、积极态度投身岗位工作。第三,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决定他的发展拓展空间,一个人,尤其是新入职大学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职工做好表率。

二是培训关。加强岗前培训是新入职大学生能否实现角色转变的关键,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根据新入职大学生特点,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是企业文化培训。“小的企业人管人,中型企业制度管人,大型企业文化管人”,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下属的公司,我们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大学生培训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文化培训作为重点和首要培训内容,在企业文化培训过程中,要让新入职大学生了解企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让新入职大学生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先进文化理念的践行者。二是安全生产培训。每到一个实习单位,都要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安全规程》和《运行规程》的学习,使新入职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安全案例,潜移默化新入职大学生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岗位技能培训。应当加强新入职大学生岗位技能培训,新入职大学生经过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在理论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知识的真正作用,要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大学学到的只是学习的方式方法,到企业后,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信念,才能适应企业发扎需求,才能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在顺利完成新入职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强化新入职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关键,管理要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涉及新入职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待遇等的各方各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空间。

首先,要完善制度。为保证新入职大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应该由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新分配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台《新分配大学生管理制度》、《新分配大学生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对新分配大学生在公司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具体规范,全方位、多角度的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不同角色的转变,及早融入企业。

其次,要关注工作。公司应该注重新分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实习期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产运行中的重大操作,鼓励他们针对疑难问题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专业书籍、上网电脑等设备,为他们方便快捷的获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增长新才能提供保证。此外,在项目中,要根据新入职大学生所学专业,安排他们到项目建设队伍中,让他们及早接触新设备、新技术,发挥他们的特长,理论联系实际的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第三,要关心生活。在生活上要对新入职大学生关心照顾,新分配大学生家大都在外地,应当为他们安排温馨的居住环境,以良好的环境温暖人心,公司领导要经常到宿舍,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新入职大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公司领导应亲自安排人员进行解决,让新入职大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和领导对其的重视。

第四,要提高待遇。应当把对企业奉献大小和个人水平高低作为提拔选用人才的标准,在新入职大学生的提拔和使用上,应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思想,大力提拔思想过硬、技术高超、责任心强的人员,调动他们全身心投身企业发展的热情。

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是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使用的重点,在抓好重点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亮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入职大学生更快的融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选实习单位。新分配大学生到那个单位实习,由他们根据所学专业进行和本人意向进行自主选择,解决了以往轮流到各个单位实习,专业不对口,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使实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公开竞聘岗位。打破以往大学毕业就在管理干部岗位工作的习惯,教育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大学生实习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审,根据企业需求和本人表现,进行定岗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投身岗位工作的积极性。

及早岗位锻炼。针对企业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实际,在对新分配大学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不应受到实习期的限制,应及早安排他们投身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工作,使他们在岗位锻炼的同时,及早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中。

奉献决定待遇。该公司坚持待遇与奉献挂钩的思路不动摇,通过低职高聘、专项奖励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同时,还应当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针对新入职大学生培养、新入职大学生工作学习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认真听取新入职大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大学生传达贯彻上级部门工作安排,让新入职大学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情上知、上情下达,最大限度发挥新入职大学生能力。

总之,新入职大学生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人力资源工作者,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使用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用心、用情思考,本着对大学生、对企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新入职大学生培养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入职大学生及早投身岗位,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青春的贡献,才能让新入职大学生这朵充满希望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培养管理制度》,网络查询,无具体作者信息。

2、《大学生培养几点体会》,网络查询,无具体作者信息。

人力资源 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 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 绩效 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汇总,欢迎阅读。

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

27、××(地区) 公务员 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

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

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

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

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

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

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

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

29、××公司 团队精神 的培育

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

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

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

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

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

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

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

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

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

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

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

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

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

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

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

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

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

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

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

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

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

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

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

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

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

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

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

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

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

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

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

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

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

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

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

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

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

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

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

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

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

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

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

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

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

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

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

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

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

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

28、企业人员招聘的 经验 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

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

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

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

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

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

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

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

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

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

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

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

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

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

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

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

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

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

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

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

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

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

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

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

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

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

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

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

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

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

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

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

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

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

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

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

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

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

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

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

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

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

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

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

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

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

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

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

1、浅谈薪酬设计

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

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

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

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

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

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

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

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

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

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

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

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

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

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

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

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

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

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

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

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

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

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

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

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

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

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

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

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

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

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

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

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

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

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

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

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

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

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

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

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

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

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

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

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

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

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

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

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

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

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

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

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

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

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

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

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

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

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某某公司某类职员培训研究论文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企业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从加强企业培训的意义出发,提出了观念转变、受训学员选择、教学资源投入、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科学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关注的因素。 [关键词] 企业培训 继续教育 竞争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有侧重,有针对性的重新入校学习的一种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80年代初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被市场意识所取代。企业的生产已由计划体制下政府的指令性任务变成自己在市场中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定单。尤其是我国在1999年的成功入世,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确立。外国资本在各经济领域迅速涌入,中国的众多企业也在逐步走出国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在仅仅是国内同行,还有许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那么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立身不败,能否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重新审视已有发展战略、发展方式,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管其是表现在整个企业的营销理念上,还是表现在产品设计、生产。而这些都需要知识、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拥有一支掌握知识、技术的高素质队伍,这支队伍的好坏就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 一、从企业生产管理上看,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环境更具多变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企业的员工能够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出新产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追赶或超越,而这些依靠员工在校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角度看,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除了企业以招聘形式引进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加大开发也同等重要。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能够成功的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献技献策,创造价值。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需要点,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满足以后会继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得到不断发展。这种满足不是物质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够解决的。 所以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也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1.作好企业培训必须转变观念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要明白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 对比外国,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的素质看成是企业的未来。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国家对教育和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费用支出力度不断加大。1976年有的企业向雇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到了1985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到,1000人以上的企业几乎100% 的实施了教育培训。对此,日本的经济界名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经骄傲地说:“松下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而我国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的竞争性并不激烈,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效益有一定的滞后性,使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觉得培训工作是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自身资金已经非常有限如果,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开展员工培训,不划算。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的保证机制,一部分企业员工在没有参加培训前勤勉工作,培训之后则忙于跳槽,使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使送培单位的管理者寒心。 所以,要想作好培训工作,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需要,对于一些管理机制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作好企业培训,必须选择受训员工 众所周知,烧制陶胚,如果胚才不佳,再怎么煅制,也不会出精品。企业在送培员工时,除了考虑岗位需要,也应考虑员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把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结合起来,作到在受训员工选择中注重资质、注重潜质,开发禀赋,挖掘潜能。 3.作好培训工作,必须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投入 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同时是企业文化的孕育与灌输,通过进一步提高员工已有知识技能,达到企业现阶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训的师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了不与企业实际脱节,培训教师应根据需要不断访学、深造,不断身临现场了解项目的进展,发现、分析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仿真系统进行建设,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技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师资无法提供有效培训的时候,合理外聘教师或送学员外出进修。这一切都需要有财力、物质等教学资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训工作。 4.办学方式上以达到培训目标为主,具体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参加企业培训的员工大都是在职人员,企业也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培训而停产,这就决定着企业员工不可能大量、长期的脱产上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培训时间长、中、短相结合,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可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可送其进入高一级学府进行学历教育学习,作为骨干培养,对有些需要技能提高的员工则可开设为期几天或几个月的学习,可以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学习等等。 5.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由于培训的针对性,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戴明环(PDCA) 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培训。P、D、C、A分别是Plan、Do、Check、Action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着一个循环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形成了PDCA循环,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依据,下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的落实和具体化。 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每一个循环中,从目标的实施、检查,到寻找差距和原因都离不开目标计划的制定。 所以,在培训方案设计中, (1)应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要了解企业外在的环境如何,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怎样,企业未来的可能方向,企业内部的员工知识结构,与企业未来发展差距在哪,差距多少,等等。 (2)进行课程设计。明确了要培训的方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方向了解有哪些课程或技能的学习可以对这个目标起到有效弥补或增益,编排课程。 (3)进行动态过程控制。由于培训的员工大都来自其他部门,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部门和任教教师对其不可能知之甚深。虽然培训要达到的目标是统一的,但员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目标结果发实现。所以要了解员工的已有的知识技能情况,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任课教师之间及与学员之间座谈,商讨最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和各课知识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进行学习效果反馈评估。作为一个封闭的信息循环系统,反馈环节必不可少。没有反馈环节,无法得知培训工作效果的好坏,也无法尝试更新改进。具体的反馈形式可以有多种:与受训员工面谈、问卷、对受训员工若干年的追踪调查等,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总之,员工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决定企业明天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员工培训计划,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员工素质,依靠这支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搏击商海。 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王 俊:知识时代的企业培训.成人教育,2001(5) [3]段艳红 王大力 岳贵贞:对人才培训的几点再认识.经济师,2001(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是自己写还是找人代写呢?如果不间等待太久。实在不想写的话,建议找代写吧。推荐一下,希望可以给你点参考,QQ号好像是1+0+3+7+2+5+2+6+5+7他们是完成论文,满意再付款的. 企业员工培训论文

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由于有这样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是走形式、赶过场,多是以应付为主,由于缺乏明显的效果,长期以往员工培训就被渐渐视为无用。...

员工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一)员工培训的定义通常对员工培训的定义包括以下:“从狭义上讲,培训是指企业向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能力所必须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培训应该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对客户和生产系统的了解以及自我激发创造力。”培训就是为企业利益而有组织的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行为。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二)培训的重要性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在于:1.培训能使新进员工尽快适应环境并胜任工作,达成工作目标;也能使在岗员工加深对岗位工作要求的理解,掌握胜任岗位需要的新技能,并最大程度的开发潜能。2.培训使下属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并减少失误时,就能减少管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其不再花费过多的时间为下属查漏补缺或者一直处于“救火员”的状态,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考虑企业发展及运营的关键问题。3.培训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的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在内部运营效率、产品市场拓展、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业绩不断提高。4.培训提高员工对组织文化和组织目标的认同度,使之尽快融入公司,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当企业需要变革时,培训是极其有效的推进观念转变的方法,同时也帮助员工做好适应变革的技能准备。5.培训同时也具备激励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就的意愿,为其职业发展铺垫道路,同时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利于士气提升和组织稳定,有助于企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实现。(三)培训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基于组织的发展规划,把培训四要素,讲师、学员、教材、环境进行合理、有计划的组织,使之形成体系,对于企业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一般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培训运作系统:主要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与反馈等四个环节组成:(1)培训需求分析:指通过搜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有关信息,确定现有绩效水平与应有绩效水平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找出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2)培训计划: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记录,从组织战略出发,在全面、客观的培训基础上,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预先系统设定。(3)培训实施:实质上是培训管理人员对各种资源协调统一的过程,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培训教材的选择与协调、培训场所的安排与布置;培训参与人员的确定与通知;培训现场的管理等。(4)培训评估与反馈:指对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实施过程以及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将培训评估的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2.培训支持系统:(1)培训师队伍建设:通常包括内部培训师和外部培训师,通常内部培训师更加熟悉企业现状,并对内部培训需求把握更加准确;而外部培训师的培训经验和技巧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开阔。(2)培训课程与教材开发:包括企业内部自行开发的培训课程,以及外部引进的成熟课程及教材。3.培训管理系统:(1)培训管理机制:主要指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职责、权力约束机制等,主要包括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培训工作流程,培训管理人责任划分,培训职责的考核及评估等。 (2)培训管理流程:主要是为实现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培训管理效率和质量,而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的一种程序或步骤。(3)培训管理制度:指为确保企业系统顺利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与培训相关的制度、规范、管理办法等文件。 (四)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即培训师对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培训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公司的培训需求和员工的个人需求,借助相关的具体方法,对培训对象的知识进行扩展或深化,并对其某方面的技术或者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培训师可以借助的培训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是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讲授法:是指培训讲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讲解,系统的向学员传输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浅显易懂,一次性传播给众多学员的培训方法。适用于一些理念性、原理性知识的培训,例如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入门等培训等。优点是利于组织较大规模的培训,平均费用低,对环境特殊性要求低,便于讲师的运用和发挥。缺点是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培训讲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长时间调动学员的注意力。2.会议研讨法:是指在培训讲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受训学员之间的探讨研究,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议研讨法着重于培养学员独立学习、钻研的能力,允许学员提问、探讨和争辩。适用于学员自信心、自主和自控能力较强,喜欢比较宽松的管理方式和更多自由发挥空间的知识型内容的培训。优点是学员的现场参与性较强,利于学员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员之间相互启发,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缺点是对讲师的要求较高,对学员自身水平也要求较高,不利于学员系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一般只能加深对课题相关知识和问题的理解。3.现场培训法:指让受训者通过实际干某项工作来学会干这项工作,即上级管理者或老员工一方面指挥和组织下属或新员工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培训者向受训人传授技能和知识。该培训方法的优点是花费的成本比较少,不需要脱产,但要求有必须的培训资料,否则容易流于形式。4.角色扮演法:指培训组织者为受训人员设定一个最接近现实情况的培训环境,指定受训人员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其扮演角色的特质和内容,从而提高主动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的优点学员的参与性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交流,加强反应能力,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问题并改善;缺点是模拟环境不能代表现实工作环境的多变性,不具有普遍性,设计可能简单化,表面化。5.工作轮换法:公司有计划的让员工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长处及弱点以及从事多种工作能力的培训目的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有助于受训者确定自身的长处和缺点,改善部门间合作,利于公司从长期培养人才;不足是对受训者掌握复杂专业技术不利,对其保持和继承长期积累的传统经验不利。6.户外拓展训练法:是指“通过专门设计的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多种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参与者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里素质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意识。”主要适用于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类型的培训,使学员在不同寻常的户外环境下,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突破。7.E-learning培训法: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国内根据不同的含义分别译做“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指基于互联网和相关技术信息手段,向受训者提供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等培训解决方案,具有知识网络化、学习随意性、学习内容持续更新、培训即时性、成本节约性、管理全程性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实践功能稍为薄弱,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课件的版权保护需要加强等。 (五)培训类型1.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指针对新进员工、到新岗位任职的员工开展的培训,也称为入职教育、上岗引导培训或职前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岗位职责传达给每一位新员工,以指导新员工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培训课程通常主要包括企业概况及组织架构、企业经营理念及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及薪酬政策、企业规章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岗位工作职责与权限等。2.生产员工培训:是指针对生产人员而开展的各项培训。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技能好坏、态度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提供产品的质量,而产品质量又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操作员工培训的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素质、技能与态度,使生产人员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进度与生产安全,减少企业在生产中的浪费,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生产方面做出贡献。培训课程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现场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3.管理人员培训:指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是对企业从事管理类工作人员的总称,按其所处的组织层次不同,可以划分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不仅包括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还包括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的培训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属员工的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培训内容的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一部分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践中,存在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内容简单及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等误区。现代企业可通过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和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 误区 策略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为新进员工所专门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它在为企业塑造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成功团队、赢得竞争优势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个企业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企业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才能的过程。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入社教育”,联想集团的“入模子培训”,无不体现了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视。研究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德隆商务咨询公司一项针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提供任何员工培训,有15%的企业只为员工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而在员工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员工对入职培训的不满意高达67%。另据有统计表明,国内有近78%的企业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往往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一些误区。1.新员工入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主要表现为:(1)很多企业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很大。如由于企业营业的需要,有些企业以工作忙,人手不足为借口,马上分配新招到的员工到相关部门开始工作,而不顾及对新员工的培训,只等有时间了再派新员工参加培训。这种无序的培训给培训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协调工作量,增加了培训的次数与时间成本,并且新员工没参加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风险性,又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2)企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文本或讲义。为了维护企业培训水平,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培训资料,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必须设定目标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有持续性,并且能避免企业的后续培训的内容重叠和资源的浪费把新员工培训变成新员工欢迎典礼。许多企业在培训形式上,主要是领导发言、代表致辞、体检聚餐。2.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简单很多企业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认为新员工培训只要了解一些企业基本情况则可,所谓的培训也就是安排一天或两天时间,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参观企业、讲解员工手册与企业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有些企业的入职培训非常丰富,有企业文化的介绍、生产注意事项的讲解,有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的指导,可是员工就是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有些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只把口号式的观念给员工一念,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容对自己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理解这些观念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有真正的文化培训,也是局限在行为、制度的约束上,重点突出的是不准干什么,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展示。3.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中,缺乏培训的互动与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将来培训工作如何改进。另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培训体系,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或者虽然对培训效果有评估,但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员工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收到预期的回报。二、企业完善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策略松下曾有一句培训格言:“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新员工的培训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呢?1.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一个科学的运作良好的培训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是为推动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服务的。基于以上理念,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应该是以绩效为导向、以能力为驱动的。首先,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而确定,使企业的员工培训不仅是作为战略沟通和贯彻的工具,更是针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需要,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企业应该引入“能力”的概念,将员工培训与员工的实际工作要求,员工的绩效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让新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让员工能真正尝到培训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员工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他们的绩效,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对工作的满意度。这时,员工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提出培训需求,要求参加培训并非常认真的学习。2.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首先,对培训要有全面计划和系统安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培训师、教材、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其次,要选择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培训技巧的培训讲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的内容,培训技巧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国内外很多知名的企业,对培训讲师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再次,要为培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环境舒适的相关要求有:教室空间合适、培训地点方便、设备齐全、桌椅舒适、茶点供应、温度适中等等。最后,要在培训活动实施前对培训所涉及到的物品进行总体检查,确保培训能正常进行。3.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新员工只有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才能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新员工4天的入职培训中,共设5个讲座,这些讲座清楚明白地介绍联想集团是怎样创立发展、现有的规模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规定了作为一个联想人应有的姿态与精神风貌。这些讲座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针对性强,大到联想目标、集团结构,小到穿衣戴帽、言谈举止。所有的讲座都体现出联想与市场的关联,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公司基本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2)员工日常基本礼仪与工作职责等基础知识;(3)岗位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新员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其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培训可以由新员工所在部门实施,必要时部分内容可以外包培训。(4)企业文化的培训。通过对新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能防止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在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主动促成新员工与企业其他老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改变新员工与企业文化不相适应的个人作风、态度和价值观。4.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角色演练、现场辅导、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问题,产生的效果、花费的成本也各不相同。例如新员工进入IBM,首先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采用课堂授课和实地练习两种形式,联想公司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也采用“多层级”培训。总的来说,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1)对于企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可采用现场参观、讲解、亲身体验等形式;(2)新员工职业基本素质培训可以由企业内部领导、老员工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的形式。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通过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3)团队与沟通的培训,可以采用游戏、户外拓展等方式,让每一个参与的人能够有切身感受;(4)融洽新老员工的气氛,可以采用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5)对于岗位工作职责的培训,部门负责人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新员工加入联想后,公司为每一个新员工指定一名指导人,一般是直线经理或部门资深员工,为新员工提供个性化指导。5.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培训重要的就是应用,如何应用、应用效果怎样,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培训的追踪评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员的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效、学员的行为有没有明显的变化、企业的绩效有没有提高。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以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这时,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参考文献:[1]张伟强.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49-55.[2]罗晚文.建立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国培训,2008,(3):72—73.[3]黄渊明.组织培训困境分析[J].人才开发,2008,(5):40—41.

越南公司培训研究研究生论文

用GOOGLE 。COM。VN 搜,很多的

在过去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南跟中国一样,知识分子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断地增加,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服务这个市场。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各大院校出现盲目扩大招生的现象,使得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供过于求。越南每一年大学生毕业的数量很多但是符合市场要求的确达不到30%,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跟不上市场,不符合实践,动手能力还比较差。毕业后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该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自己的特长是什么都不清楚,再说了,大学培训的课程错位,不需要的行业供过于求、需要的行业求过于供等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大学毕业后,就业是他们最担心,最烦恼的事情。不知道到哪里工作,找到了工作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位,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践的经验。就算找到了工资又不够用,很多都是通过就业中介公司,工作网等等。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受欢迎的是当家教、如果能给几个当家教的话,还比去工作的工资还高。接下来给各企业促销产品。50%以上的大学生找到工作要通过朋友、亲人、就业中介公司,他们自己找工作的能力还有限制,很少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通信方式来找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工资不太高所以跳槽情况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集中在胡志明、河内、岘港三个企业多的城市。大学毕业后不工作继续读研究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出国学习,人才外流、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靠走后门等等但是这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基本上是那样了。

找了2篇。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浅析21世纪以来,随着中越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的传统友好、平等、互利、互信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双方都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两国的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尤其广西具有中国联系越南最便捷的地理优势,与越南的经贸将更为密切,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对越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越南政府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鼓励企业增加进出口,大胆革新法律法规,为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产品结构具有互补性。广西出口到越南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等,越南出口到广西的商品主要以农、林、水产品为主。三是边境贸易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贸的过程中,交通便利的优势促使双方可以采用很多渠道进行贸易,双方的贸易层次也很明显。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集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小额贸易和易货贸易;家口岸、地方口岸、过境、转口口岸一起的边境贸易;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三种边境贸易形式并存,但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年9月~1988年9月)。我国有组织、有控制地先后开办了9个贸易点,允许越南边民前来参加集市贸易。这些贸易既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启动,改善了边民的生活。(2)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9 月~2002年11月)。自1989年初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大力搞活、拓展边境贸易,并提出了“通贸兴边”的战略。自此,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商品成交额每年成倍增长,商品品种也由以前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向工业制成品和生产资料发展。边境贸易也逐渐向越南内地的河内、海防以及胡志明市延伸。(3)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和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开始启动,广西边境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 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广西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额达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00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增长,其中中国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2003年中越贸易总额达到亿美元,增长42%,占越南贸易总额的。据越南海关统计,2004年中越贸易总额达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与此同时,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的态势。越南已连续5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2004年广西与越南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广西对东盟贸易总额的55%。 2005年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1042万美元,而2006年双方贸易额约15亿美元。占中国与越南贸易总额的近六分之一,增速高达50%。二、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1.双方在边境贸易口岸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双方管理部门采用一般贸易的管理手段对待边境贸易的管理;在通关手续方面,程序烦琐、费用高,使得很多企业或个人因难以达到要求而被迫放弃;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给商品用户造成巨大损失。2.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税务部门对待税收使用的政策是“征多少抵多少,征得少抵得少、缴得多。”这样,国家给予的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实际就无法落实。中越两国边贸结算绝大多数为人民币,税务机关无法给予边贸出口企业退税;财政部相关文件有:自2004年1月1日起,广西口岸从越南进口的蔬菜水果类产品,已停止执行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于此类产品是广西自越南进口的大宗产品,关税的提高使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进口量减少,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引起越方众多不便。3.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仓,口岸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整体效用,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互市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仓储装卸能力低,旅馆等服务设施还不配套。4.配额管制限制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在广西,边境贸易的多种商品受进出口配额的管制。越南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热带产品、矿产原料等,在国内有较大市场;而我国的轻工日用品在越南也有较大需求;双方由于受配额的限制,无法进行自由交换。三、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中越边境地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制定和规范边贸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加快通关速度,中越边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针对当前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状况对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所做的建议有:1.加快交通建设。加快交通口岸的建设步伐能明显出促进双方物流规模化发展。广西与越南要更好的开展边境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双方之间的桥梁建立起来,修路建桥是很必要的,为双方进行多边、多形式贸易打下坚实基础。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2.利用边境贸易积极构建广西—越南跨国产业链。广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已经为广西与越南形成良好的一体化经贸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双边国际化产业链和扩大进出口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双方具备了组合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出口的条件,具有海陆相连的跨国贸易优势。3.双方加大经济合作。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广西和越南的有关决策者都应具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加强广西与越南合作,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4.改良小额贸易退税政策。由于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境贸易时是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边境贸易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因此,要通过多方政策联动,把边贸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以此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边贸中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给予退税,这样既鼓励边贸多出口,也有利于巩固人民币的信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免费论文网 )5.放宽政策取消部分限制。国家应该给予边境地区贸易长期稳定的政策,鼓励边民积极参与边贸经营。放宽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的限制,给予参与边贸经营的边民以一定的扶持,适当放宽对越南大宗进口商品的限制,减少中越贸易顺差,促进边贸健康发展,边境贸易前景将会十分广阔。6.推行外贸代理制。要加快双方边贸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良目前的贸易制。在双方推行代理制,不仅可以使边境贸易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而且可以转移部分风险,缓解当地的财政压力。7.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中越双方都应该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等方面的贸易门槛。8.大力挖掘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广西与越南的边贸资源具有互补及竞争性,因此双方都应该大力挖掘自己国内的资源,产品应该扬长避短。越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提供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广西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向越南提供生产、生活的工业制成品。双方互惠互利,前景大好。参考文献:[1]田孟清钟金伶:广西(中越)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第27卷第3期[2]周英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边境贸易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19卷第3期[3](越南)阮文历:越南—广西贸易现状、前景和发展措施.东南亚纵横,2004第11期[4]周毅覃合:“两廊一圈”与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6期[5]张建中:广西与越南贸易互补性研究.东南亚纵横,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途径的探索摘要文章论述了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其经贸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关键词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一、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的现状与特点1、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现状(1)出口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越南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中越双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2000-2004年广西与越南贸易额占广西外贸额的比重在14。3%-20。9%之间,占全国对越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8%、10。3%、14。9%、14。4%和11。2%。广西对越南的贸易额在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中排在第一位。2005年,广西与越南贸易额达到9。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占广西对外贸易额的19%,占广西对东盟贸易额的80%。(2)广西与越南进出口主要商品情况。双边进口货物结构,按照商品类多样化和满足双方日益提高的要求这一方向不断发展。越南向广西出口大约100多种货物,其中包括:原料、燃料(原油、天然橡胶、煤炭、各类矿石和各类精油);粮食农作品(胡椒、花椒、花生和各类热带水果);新鲜和冷冻的各类水产品(虾、鱼、蟹、鱿鱼等)以及日常消费品(手工艺品、拖鞋、高级家庭用品等)。广西也向越南市场出口多达200多种商品,如:生产线(立式水泥炉等);机器设备(医疗、运输、农机等);原料(汽油、化肥、水泥、钢铁、建材等);农产品(化肥、农药、谷种、等)以及日常消费品(摩托车、服装、儿童玩具、电子产品等)。(3)广西与越南相互投资发展情况。截至2005年底,广西在越南投资项目共49个,投资额2124万美元。越南在广西资项目共18个,投资额1548万美元。中国在越南的投资区域从北越各省市,如:河内、海防、广宁、南定、太平等,已扩大到南越的见港、小河等。中国对越投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酒店、商场、食品包装的印刷、民用电器的安装、各类农机的生产安装、汽车零件的生产与组装、家畜饲料的生产。2、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特点从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现状看,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产品结构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由于广西与越南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使得贸易结构存在差异性。广西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越南则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从产品竞争力指数来看,两地的经济关系互补性显著大于替代性。然而,两地的主要产品都是加工或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因廉价的劳动力而又相互竞争。(2)边贸多,国贸少。据统计,双方正规贸易额在两国外贸总额中只占越南外贸总额7%和中国外贸总额的0。4%,边境小额贸易仍是广西与越南贸易的主要形式。(3)贸易对比不平衡。中越两国的贸易量相对两国的贸易条件发展滞后。越南一直是贸易逆差国,1996年逆差竟高达31亿美元,占出口额的58%,超过国际警戒线30%-50%的标准,且差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二、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的有利因素1、存在巨大的合作市场越南拥有8300多万人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得很快。出国旅游已不是越南平民高不可攀的梦想。近年来,来广西的越南游客呈现出激增的趋势,就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广西的主导产业在越南有很好的合作发展前景。例如,越南是每年需大量进口纸张和纸浆的国家,有可能成为广西林浆纸产业的大市场。2、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广西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方面是中国开展对越经贸最有利的省区。在与越南毗邻的中国南方各省区中,广西位置居中,因此,有利于承担起中国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区对越经贸往来的桥头堡作用。由于毗邻广东,广西还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通往越南的陆路必经之道。广西有一条铁路,两条高级公路与越南相通,南友高速公路到达友谊关后,友谊关到河内也是高级公路。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带来的促进效应越共“十大”后,越南各级政府对“两廊一圈”更加重视,“两廊一圈”是越南北方与中国华南地区沿交通干线构建的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经济优势,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而且,“两廊一圈”中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正好与广西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有重合之处。三、广西与越南经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历史形成的心理障碍制约双方贸易发展越南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明显表现为重西方轻中国,重台湾轻大陆。越中贸易仅占越南对外贸易总额的8。04%,在越对外贸易中排名第五。越南在经济外交驱动下对中国贸易反应冷淡。非凡是越南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司签订南中国海油气资源开发合同,有意拉入外国油商,使中越领土争端趋于复杂化,给两国贸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越南对华政策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变数。2、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越南贸易立法落后,经济政策多变,经济法律法规很不健全,现有立法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有的法律、法规过于简单,内容空泛或不统一,有许多规定执行有困难。3、贸易治理体制不够完善(1)某些非边贸公司钻政策空子挤进边贸,走私、偷税漏税和现象在边贸中十分严重。(2)边境贸易方式通过银行结算的只占贸易总额的6%-8%,大量的边境贸易结算通过“地摊银行”以人民币现金操作交易,私人汇兑,无银行担保,商业风险大,轻易引起边境贸易纠纷。(3)口岸办事效率低,商检、防疫、海关相互协调少,通关时间长。如越南商业部与海关部、局都有进出口审批权,要经过16个窗口、18个批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4)外贸企业机制改革步伐缓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步伐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成本治理、资金治理和质量治理水平低,导致企业经营困难。4、广西与越南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广西多集中于自行车、布匹、鞋类、啤酒及电池等低附加值以及市场容量相对饱和的产品,越南多集中于大米、腰果、原油、橡胶、矿产品、木器和水产等初级产品和农产品,轻工业和深加工产品出口比例很小。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甚少,使得贸易后劲不足。5、广西对越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广西各公司通过国贸或边贸不断将广西产品推进越南市场,如广西产的碾米机、粉碎机、磅秤、水泵等。近年来,由于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原因,广西出口到越南的产品在逐年减少,个别长期由广西销往越南的产品,已逐步被广东、浙江等省份所取代,如过去广西南宁机械厂90%的柴油机出口到越南,现在逐渐被常州和江苏武进柴油机厂所取代。6、越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对广西出口产品设置障碍(1)越南对进口的1000种以上的商品还规定高额关税。(2)越南对摩托车、电动机、机械、手工艺品、煤炭、成品油、家电、成衣及其他农产品等实行严格的进口许可证和配额限制,并按国内需求状况灵活进行比例调剂。(3)随着中国-东盟统一市场的建立,越南生产的与我国要素禀赋相似的中低档次的产品将与我国展开竞争,很可能向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 (4)开始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标准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如对服装重金属含量、化妆品、香皂等色素和防腐剂的禁止使用等。四、如何促进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发展1、充分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双方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和越南贸易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越南是东盟的年轻成员国,急于通过东盟获得经济利益和贸易创造效应。广西面临西部大开发又迎来了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的大好机会,等于乘上了双速列车前进。广西与越南在地理上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中国内地发达城市通过广西与越南或东盟各国交流,东盟各国可以经过越南与中国内地进行交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随之增加的巨额贸易,将给广西与越南通道建设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按照正式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00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000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结合部,广西在对越直接投资方面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可以通过对越投资进一步吸引其他领域的投资。2、促进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的法律对策广西抓住越南调整进出口法律政策的有利时机,促进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把握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能力,同时也应了解、借鉴和参考WTO、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灵活、新奇的制度和经验处理广西涉外经济纠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3、加强边贸治理合作广西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出口政策的同时根据广西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就边界经贸合作签署了许多协定,如答应与中国接壤的凉山、广宁、老街等省在口岸经济区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免征小额贸易进口税的规定等。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速度,积极参与泛亚铁路网和中南半岛高速公路网外,重点抓好北海、防城、钦州等港口建设,发展江海水运。加强南宁、桂林国际航空港的建设,力争在“十五”期间把广西交通运输网构建成为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畅通、高效、安全、功能齐备的陆海空相接的交通枢纽和大能力综合运输国际通道,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简化审批手续,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和无纸化贸易的海关治理制度,提高政府服务效能。4、积极推进广西贸易人才提高战略目前广西通晓国际贸易、法律和东盟各国语言翻译人才十分缺乏。随着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和投资进一步扩大,广西与越南的商事贸易纠纷会不断增多,假如不懂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争端机制,国家和广西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这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输送大批人员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和经验。5、充分有效利用粤港澳的物质、资金优势,加强经贸合作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与东盟经济区的结合部,与粤港澳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广西已经提出“发挥优势,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战略构想。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与北部湾经济圈的交流与合作,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参考文献[1]李炳东:广西对外贸易的历史概述[J],广西社会科学,1994(1)。[2]农立夫:广西开展对东南亚贸易现状与前景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2。[3]广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4]李振民:中越贸易发展现状与建议[J],东南亚纵横,2001(10)。[5]杨丽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及其对广西经贸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杨然: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广西与越南尚有巨大合作市场[EB/OL],广西新闻网,2007-3-9。

我发现一网站有这方面的资料,去看看吧,帮你列出了几个,要更多的自己到这个网站去查吧。【1】汉语和越语颜色词的文化比较(越南语专业) 汉语和越语颜色词的文化比较(越南语专业)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色彩具有及其诱人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某些共识,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和风俗习惯。汉语... 【2】[越南语毕业论文]初步考察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现象[越南语毕业论文]初步考察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现象随着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和中越两国"两廊一圈"建设步伐不段加大,中越两国的交流与全面合作正在加强,两国边境地区已由传统的军事对峙前沿转化为双方经济、文化、交... 【3】[越南文毕业论文]从建筑(古街)文化看河内的象征(与北京胡同...[越南文毕业论文]从建筑(古街)文化看河内的象征(与北京胡同对比)摘要:古街是河内的核心,正如胡同是老北京的缩影,它保留了河内文化、传统和历史中最精华的印记。通过比较河内古街和北京胡同,恰恰体现了中越两个民... 【4】汉语原意有所改变的汉越词[越语毕业论文]【5】[越南语论文]越南京族与中国壮族葬礼习俗之比较研究[越南语论文]越南京族与中国壮族葬礼习俗之比较研究此论文摘要是中英文的,全文内容是越南文,字数8334字,字符数27321字符(不含空格),共13页【摘要】:葬礼,是人生的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它蕴藏着民族性、思想性、...

公司类员工培训的研究论文

我跟我同学刚在这里写了论文,感觉论文质量和服务都还挺不错,建议你去看看,或许能够帮到你的。

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通过培训员工提升人力资本,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企业培训中仍存在种种误区。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转变培训观念、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 企业 员工培训 人力资本 可持续发展 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除了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结构的更新改善外,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员工培训是企业保持良性运营的重要方针之一。员工培训是有效地增进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员工培训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绩效并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受训者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1.培训是企业获得人才的保障。企业获得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学校。但无论从以上哪种渠道获得的人才都不能直接成为真正意义上对企业有用的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而且即使科班出身也有许多缺点,不能保证立即就可以发挥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只能依靠企业的培训来得以提高而真正为企业所用。培训使“外部人才”转变成为“内部人才”,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必由之路。 2.培训能降低成本。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成本得以节约。这种节约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优化生产经营方案,保证安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还表现在由于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使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带来的成本的降低,深层次的连锁效应还表现在能够对公司的政策有建设性理解从而带来的价值。 二、企业员工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培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和有力的措施。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中陷入了种种误区。 1.没有健全而系统的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体系不完整,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培训器材,培训工作大多由企业一个部门自行组织和安排。在制度上,企业虽有培训制度,但大都不完善,企业都是重形式,轻考核,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仅仅把培训当做是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就好,没有及时地做出培训报告,对培训过程进行总结,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以至于受训者在业务上有哪些改进和提高,程度如何,今后的培训需要怎么改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管理者总是略显底气不足。 员工培训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大多出于短期收益的考虑,企业都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只有在企业经营上出现了问题时,才组织开展一些临时的培训,结果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很多企业的员工培训都是在走形式,导致了企业的根本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培训前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很多培训负责人都抱怨员工每次培训都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培训后也没有什么改变。结果就是企业在培训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经过深入了解可以发现,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对培训进行有效地需求分析。大部分企业把培训当作“特效药”,哪里有问题就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这种哪疼治哪儿的做法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既没有整体性,也没有连续性。而且员工可能会在培训过程中重复学习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培训可有可无,培训没有效果是在浪费时间的感觉。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不到工作中急需的技能和知识,这无疑违背了培训管理者的初衷。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将培训当成是对外界宣扬企业形象的幌子。或者培训急于求成,在未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调研的情况下,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忽视了培训内容对受训对像是否有指导性,且培训方式单一,造成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作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4.培训方法单一。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还是以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甚至部门培训大都是“传,帮,带”的师徒模式,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培训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不注重调动受训员工的积极性,没有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5.培训教师队伍不稳定。每个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工艺上还是管理上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社会上的培训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很多企业出于节约的本能,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或兼职讲师队伍,平时又疏于对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企业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从加强企业培训的意义出发,提出了观念转变、受训学员选择、教学资源投入、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科学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应该关注的因素。 [关键词] 企业培训 继续教育 竞争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有侧重,有针对性的重新入校学习的一种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80年代初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被市场意识所取代。企业的生产已由计划体制下政府的指令性任务变成自己在市场中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定单。尤其是我国在1999年的成功入世,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确立。外国资本在各经济领域迅速涌入,中国的众多企业也在逐步走出国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在仅仅是国内同行,还有许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那么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立身不败,能否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重新审视已有发展战略、发展方式,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要想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管其是表现在整个企业的营销理念上,还是表现在产品设计、生产。而这些都需要知识、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拥有一支掌握知识、技术的高素质队伍,这支队伍的好坏就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 一、从企业生产管理上看,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环境更具多变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企业的员工能够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出新产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追赶或超越,而这些依靠员工在校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角度看,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除了企业以招聘形式引进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加大开发也同等重要。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能够成功的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献技献策,创造价值。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需要点,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满足以后会继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得到不断发展。这种满足不是物质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够解决的。 所以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也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1.作好企业培训必须转变观念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要明白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 对比外国,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的素质看成是企业的未来。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国家对教育和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费用支出力度不断加大。1976年有的企业向雇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到了1985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到,1000人以上的企业几乎100% 的实施了教育培训。对此,日本的经济界名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经骄傲地说:“松下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而我国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的竞争性并不激烈,另一方面教育培训效益有一定的滞后性,使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觉得培训工作是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企业自身资金已经非常有限如果,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开展员工培训,不划算。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的保证机制,一部分企业员工在没有参加培训前勤勉工作,培训之后则忙于跳槽,使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使送培单位的管理者寒心。 所以,要想作好培训工作,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需要,对于一些管理机制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作好企业培训,必须选择受训员工 众所周知,烧制陶胚,如果胚才不佳,再怎么煅制,也不会出精品。企业在送培员工时,除了考虑岗位需要,也应考虑员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把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结合起来,作到在受训员工选择中注重资质、注重潜质,开发禀赋,挖掘潜能。 3.作好培训工作,必须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投入 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同时是企业文化的孕育与灌输,通过进一步提高员工已有知识技能,达到企业现阶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训的师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了不与企业实际脱节,培训教师应根据需要不断访学、深造,不断身临现场了解项目的进展,发现、分析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仿真系统进行建设,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技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师资无法提供有效培训的时候,合理外聘教师或送学员外出进修。这一切都需要有财力、物质等教学资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训工作。 4.办学方式上以达到培训目标为主,具体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参加企业培训的员工大都是在职人员,企业也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培训而停产,这就决定着企业员工不可能大量、长期的脱产上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培训时间长、中、短相结合,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可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可送其进入高一级学府进行学历教育学习,作为骨干培养,对有些需要技能提高的员工则可开设为期几天或几个月的学习,可以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学习等等。 5.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由于培训的针对性,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戴明环(PDCA) 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培训。P、D、C、A分别是Plan、Do、Check、Action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着一个循环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形成了PDCA循环,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依据,下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的落实和具体化。 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每一个循环中,从目标的实施、检查,到寻找差距和原因都离不开目标计划的制定。 所以,在培训方案设计中, (1)应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要了解企业外在的环境如何,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怎样,企业未来的可能方向,企业内部的员工知识结构,与企业未来发展差距在哪,差距多少,等等。 (2)进行课程设计。明确了要培训的方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方向了解有哪些课程或技能的学习可以对这个目标起到有效弥补或增益,编排课程。 (3)进行动态过程控制。由于培训的员工大都来自其他部门,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部门和任教教师对其不可能知之甚深。虽然培训要达到的目标是统一的,但员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目标结果发实现。所以要了解员工的已有的知识技能情况,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任课教师之间及与学员之间座谈,商讨最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和各课知识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进行学习效果反馈评估。作为一个封闭的信息循环系统,反馈环节必不可少。没有反馈环节,无法得知培训工作效果的好坏,也无法尝试更新改进。具体的反馈形式可以有多种:与受训员工面谈、问卷、对受训员工若干年的追踪调查等,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总之,员工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决定企业明天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员工培训计划,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员工素质,依靠这支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搏击商海。 参考文献: [1]缪清照 刘焕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培训的变革.石油教育,2003(1) [2]王 俊:知识时代的企业培训.成人教育,2001(5) [3]段艳红 王大力 岳贵贞:对人才培训的几点再认识.经济师,2001(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公司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 某某公司某类职员培训研究论文
  • 员工入职培训研究论文
  • 越南公司培训研究研究生论文
  • 公司类员工培训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