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北京日报总编辑

北京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北京日报总编辑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

安徽芜湖人。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个人作品:

徐惟诚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又是杂文作家。有《余心言杂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给小红的信》、《人生方程解》、《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少年修养百题》、《生死存亡》、《处世百题》等60 余种著作。

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杂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顾问,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广播学院兼职教授。

作品中有众多少年儿童读物,如《祝你学习好》、《外国人看中国》、《八十年寻路记》、《故事新讲》和《做有经济头脑的人》被选入《少年百科丛书》。另外《八十年寻路记》曾被评为中学生最喜爱的读物,获全国少儿读物二等奖。1994年12月荣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届"金作家金画家"奖。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

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余心言的作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世影响:

这句话被编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领单元主题、继续在阅读中学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余心言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及学习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北京市回民学校学生;—— 北京日报社记者(其间:—在朝阳区、大兴县、通县参加“社教”、“四清”;—参加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大专班在职学习);—— 北京日报社党委委员、记者;—— 在北京市平谷县下放劳动;—— 北京日报社农村部副主任;—— 北京日报社农村部主任、郊区版编辑部主任;—— 北京日报社编委、郊区版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副社长、总编辑;—— 北京日报社社长;——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级别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北京青年报社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已拥有十余家媒体、六大产业百余家企业,其中包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主编很多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

青年报属于中央级别的媒体。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是以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全国性综合日报。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青年报题写了报名。

中国青年报作为中宣部直管的中央级大报,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服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扩展资料

《中国青年报》通过各种副刊、专栏,帮助青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其中有辅导学习理论和政策的“学习与思考”,谈思想修养的“开拓者”,介绍文学的“绿地”,讲自然科学的“长知识”,以及“国际瞭望”、“共青团支部”、“法制与社会”、“中华各民族”和“美术天地”等。

每星期日出版的“星期刊”,是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书法、体育、讽刺小品、世界青年生活等各种专版的综合性文化知识副刊。经常发表评论、读者来信和调查报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青年报

余海波是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回答满意的话请及时选择为满意答案~

湖北日报农村新报总编辑

蔡华东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记者站负责人,1989年任咸宁记者站站长,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总编辑,1993年起任湖北日报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会会员。策划、编辑的新闻报道"Kent广告冲击波"系列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检察官叶子新以身殉职》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小熊猫"见到妈妈啦》获湖北好新闻二等奖。有《试论当今中国报纸大走势》、《沦专栏专版策划》、《车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余篇论文在理论刊物刊发。一位总编辑的“报人责任” 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华东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韩建超、陈俊蕾)有这样一位报人,从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做到编辑、总编辑;他先后编辑出版过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奖;他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在自己的报业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烟云,却把“责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铁肩担道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他,就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蔡华东。他认定读者是办好报纸的不竭动力提起蔡华东,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报》担任总编辑时的辉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楚天都市报》由原来的几十万份,发展到130多万份,发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都市报人的缩影。2002年蔡华东接手《楚天都市报》总编辑以后,就认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报纸的生命力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大家不订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总说,“所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办报。”正如1843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决定报纸命运的生死牌中,人民群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管部门就会扶持你、支持你;你拥有众多的读者,广告商会对你青眼有加;你的编辑记者真正能够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你就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极大的智慧和力量。“谁是报纸的上帝,谁能给报纸带来不竭的动力?”用蔡总的话说:“你真心为群众,群众就会帮你办报。团结就是力量,和十几亿群众一起,怎么会办不好一份报纸呢?”主办《楚天都市报》期间,蔡总专门开辟了“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来电”等栏目,接受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群的监督和建议。楚报在每年一次大的改进之前,都有一个大型读者意见调查;每周一次业务例会,都会通报读者关于对报纸的意见;内部评报栏、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都不断传递着读者的声音。因为蔡总至始至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党和人民群众,就可以漫漫求索路无悔,俯仰无愧天地间。”梁启超认为报纸的作用在于“开启民智”。对此,蔡华东深表赞同,他觉得“开启民智”是传媒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担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的日子里,他一直将“真实准确”视作报纸的生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众的素质为己任。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含量,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也能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走过风雨崎岖,尝遍辛酸苦辣,才能见雨后彩虹。在责任之心的驱使下,蔡华东一直在为楚报的发展壮大而努力着、付出着,从而使《楚天都市报》在中国各大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当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们赞扬他是“报业奇才”时,他说:“《楚天都市报》的辉煌是楚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他心目中的“报人责任”内涵丰富2005年,他从《楚天都市报》回到湖北日报做副社长、高级记者。职务变了,但他始终将“报人的责任”放在心头。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强调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真正的新闻人要勇于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牢记政治责任: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就能自觉的地抵制一切噪音、杂音,全力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政府和人民。牢记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在”。“新闻工作者有别于商人、有别于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声筒,因此心中必须牢记党的责任、党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当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第三个要牢记的责任是文化责任:办报纸和做工人做农民不一样,它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来都会被积累下来,先进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积累;有对错误或落后的批判;有新的个性的创造;也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积累的过程中创新文化。第四个要牢记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党报集团也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完全靠国家拨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自己肩负起经济责任,不断做大做强传媒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牢记使命,肩负起这四种责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现在,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整个传媒集团的发展。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集团必须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强化党报的权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执政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服务。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三贴近”原则,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责任。蔡华东对目前少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误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人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而将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针对新闻界频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闻”,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他写出了《初论新闻思维批判与创新》,提出要创新和改善我们的新闻思维,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让那些反社会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级趣味的、肤浅草率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的“新闻”在责任媒体上无处容身。记者是“社会之公人”,媒体是“社会之公器”,新闻人不可忘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 蔡总认为,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责任造就公信力。谁有责任心责任感,谁就会成为一流的传媒集团。”他这样说道。他是个好记者,更是个优秀编辑“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在蔡华东的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不过,据湖北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蔡华东一进入湖北日报就显露出他的记者才气。“他七十年代末采写的一篇关于‘兵妈妈’的长篇报道就曾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老记者说:“只是后来工作需要他做编辑、总编辑,他就把才智倾注在编辑方面,一心为他人‘作嫁衣’了。”翻看他编辑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编辑的文章,力求客观公正,果然是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以“特殊的功底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张晓峰评价他:“蔡华东是原《楚天都市报》的掌舵人,各方面新闻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许,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说作为新闻人,一要有专业精神,二要有职业精神,不能为了钱与权出卖自己的良心。当然,他的神奇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正如他书中所写,“‘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居上,不能张狂;处下,则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和艰辛的劳动,不然就容易埋没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规的努力,何来突破常规的成功?”对于荣誉,他淡然一笑1957年1月,蔡华东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当了十年农民,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恢复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1982年毕业后走进了湖北日报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期刊中心总监、党委委员。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著出版有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参与策划、采写、编辑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于他工作出众,成绩卓著,被人誉为“伟大的新闻学者”、“报业奇才”。对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与耀眼荣誉,蔡华东只是淡然一笑,不愿多谈。“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了,荣誉只是附属物,你做得越多,回报的可能就会越多。”他的低调,如富矿藏于地底;他的语言,在他的报纸里。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湖北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日,是中共湖北省委的机关报。出版10天后,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把工作重点放在新解放区农村的指示,8月5日改为《湖北农民》报。1950年6月1日起,经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又改出《湖北日报》。1951年7 月1日,新创办《湖北农民报》,两报并存。《湖北农民报》于1953年4月28日停刊。1963年元旦开始出版的《湖北日报农村版》,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停刊。 《湖北日报》主要面向全省,及时宣传报道本省和全国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形势,对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许多著名英雄模范人物作了突出生动的宣传。中文名称湖北日报语言汉语主管单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创刊时间1949年7月1日历史沿革 听语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日报》大力推行新闻改革,坚持以新闻为主体,加强和改进消息报道,增强报纸评论工作,调整版面并开辟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专页、专栏和副刊……《党的生活》、《学习》、《读青来信》、《时事窗》、《东湖》、《星期天》、《科技之窗》等。言论方面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还辟有《大家谈》、《热风》、《灯下漫笔》、《读者论坛》等。《湖北日报》注意按照新闻规律改革新闻报道,提出重点解决“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和新闻报道“新、宽、快”的要求。经济报道从抓三性(季节性、技术性、业务性)转变为抓政策、抓问题、抓典型;努力增加动态新闻,积极改进其他形式的新闻,提高报道质量,严防报道失实。1984年,《湖北日报》还对内部机构进行改组,重点是把过去按行政、行业对口设宵机构,改变为按报纸工作特点和规律,编、采、通相对分开设箴机构,裁并经济部、政宣科教部为新闻编辑室,理论文艺部改为副刊编辑室,新设记者部、摄影部、新闻研究室;在经营管理上增加经理部、计财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期举办新闻干部训练班。《湖北日报》1985年的日发行量为46万份,并经批准从1984年起向国外和港澳地区发行。到1985年底止,湖北日报社历届主要负责人有陈冷、李泽、谢丰、余英、任崇、雷行、顾大华、戈枫、段钟南、海波、张涛、樊坤、周传仁等。报刊影响 听语音《湖北日报》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系列报刊中的龙头报纸,是报刊舰队的旗舰。报头的湖北日报四个是从鲁迅先生的笔记里摘抄下来的,50多年来,《湖北日报》不断改版扩版,现日出对开12版,为A、B、C组合版式结构,彩色印刷。在9个新闻版的基础上,设有《东湖》、《理论周刊》、《舆论监督》等10多个专、副刊。《湖北日报》《湖北日报》锐意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坚持指导性与新闻性、权威性与服务性、思想想与可读性的统一;政策宣传、经济报道、时事评论、舆论监督是其重要功能;树立典型、尝试挖掘、批评追踪影响深远。作为省委机关报,她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政府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宣传报道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深入人心。她特别重视经济报道,经济领域的深度报道被各级领导视为驾驶经济工作的思想库。作为大众传媒,她及时、准确地报道省内外、国内外各类新闻,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其内容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区。“强化权威意识,围绕中心工作,研究现问题,紧扣生活脉搏”,是《湖北日报》全体办报人员发始如一的追求。

《湖北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日,是中共湖北省委的机关报。出版10天后,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把工作重点放在新解放区农村的指示,8月5日改为《湖北农民》报。1950年6月1日起,经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又改出《湖北日报》。1951年7 月1日,新创办《湖北农民报》,两报并存。《湖北农民报》于1953年4月28日停刊。1963年元旦开始出版的《湖北日报农村版》,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停刊。 《湖北日报》主要面向全省,及时宣传报道本省和全国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形势,对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许多著名英雄模范人物作了突出生动的宣传。中文名称湖北日报语言汉语主管单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创刊时间1949年7月1日历史沿革 听语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日报》大力推行新闻改革,坚持以新闻为主体,加强和改进消息报道,增强报纸评论工作,调整版面并开辟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专页、专栏和副刊……《党的生活》、《学习》、《读青来信》、《时事窗》、《东湖》、《星期天》、《科技之窗》等。言论方面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还辟有《大家谈》、《热风》、《灯下漫笔》、《读者论坛》等。《湖北日报》注意按照新闻规律改革新闻报道,提出重点解决“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和新闻报道“新、宽、快”的要求。经济报道从抓三性(季节性、技术性、业务性)转变为抓政策、抓问题、抓典型;努力增加动态新闻,积极改进其他形式的新闻,提高报道质量,严防报道失实。1984年,《湖北日报》还对内部机构进行改组,重点是把过去按行政、行业对口设宵机构,改变为按报纸工作特点和规律,编、采、通相对分开设箴机构,裁并经济部、政宣科教部为新闻编辑室,理论文艺部改为副刊编辑室,新设记者部、摄影部、新闻研究室;在经营管理上增加经理部、计财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期举办新闻干部训练班。《湖北日报》1985年的日发行量为46万份,并经批准从1984年起向国外和港澳地区发行。到1985年底止,湖北日报社历届主要负责人有陈冷、李泽、谢丰、余英、任崇、雷行、顾大华、戈枫、段钟南、海波、张涛、樊坤、周传仁等。报刊影响 听语音《湖北日报》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系列报刊中的龙头报纸,是报刊舰队的旗舰。报头的湖北日报四个是从鲁迅先生的笔记里摘抄下来的,50多年来,《湖北日报》不断改版扩版,现日出对开12版,为A、B、C组合版式结构,彩色印刷。在9个新闻版的基础上,设有《东湖》、《理论周刊》、《舆论监督》等10多个专、副刊。《湖北日报》《湖北日报》锐意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坚持指导性与新闻性、权威性与服务性、思想想与可读性的统一;政策宣传、经济报道、时事评论、舆论监督是其重要功能;树立典型、尝试挖掘、批评追踪影响深远。作为省委机关报,她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政府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宣传报道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深入人心。她特别重视经济报道,经济领域的深度报道被各级领导视为驾驶经济工作的思想库。作为大众传媒,她及时、准确地报道省内外、国内外各类新闻,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其内容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区。“强化权威意识,围绕中心工作,研究现问题,紧扣生活脉搏”,是《湖北日报》全体办报人员发始如一的追求。2005年以来,为加强《农村新报》、《体育周报》、《特别关注》、《新闻前哨》、《前卫》、《可乐》等集团所属分众媒体的广告开拓,本着条块结合的目的,楚天广告总公司分别成立了期刊广告中心、新报周报业务部。楚天广告总公司的内部管理架构进一步专业化。

北京商报编辑

在银行回收贷款、严格限制用途、冻结授信额度等多项举措下,借道“经营贷”炒房现象已经明显降温,但为了揽财,一些贷款中介又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打出“正规银行贷款、低利率、法拍房可贷款……”的旗号。不过,经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法拍贷”并非银行正规同名业务,不仅在抵押、审批等规则方面与银行“法拍贷”业务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中介人员还会诱导客户进行民间借贷。

“不需要抵押”

“法拍房可贷款,1对1 VIP服务,快至3天放款……”北京商报记者5月18日以购房者身份调查发现,在经营贷“炒房”行为遭严堵后,一些贷款中介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推出“法拍贷”名头揽客圈钱。

“法拍贷”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拍卖贷款,主要是银行为符合申请条件的法拍房客户提供的一项贷款服务。从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是银行向“法拍房”买受人发放专项购房融资贷款,银行提前为竞买人进行贷款业务预审批,在竞买人成功竞得标的物后发放个人购房贷款。法院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商开展“法拍贷”相关服务。

在贷款中介李丽(化名)的口中,“法拍贷”具有利率低、借款期限长、可按月付息、0抵押等特点。“现在经营贷利率比较高,不太好做了,银行有审批材料和用途限制,我们这块业务也在收紧,不过,只要有购买法拍房需求的客户,‘法拍贷’都能做。”李丽说道。

从李丽提供的信息来看,个人办理“法拍贷”业务首套房贷款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65%;非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60%;二套房贷款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40%;非普通住房最高限额不得超过房产价值的20%。李丽介绍称:“所有的银行都能做,且不需要抵押,收取费用为贷款金额的3%,利率可以做到。”另一位贷款中介李明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不需要抵押就可做”。

此类操作是否合规?一位国有大行房金部客户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法拍贷’其中一项主要流程就是由银行准入的担保机构承担阶段性担保”。由于法拍房要求的付款周期都非常短,银行会采取先放款后抵押的政策,找一个专业的担保机构对这笔贷款进行担保,担保公司要监督完成客户的房屋过户手续把房产证交到银行,银行完成过户之后,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才会解除,所以会向贷款客户收取放款金额为的担保费。

这位客户经理提醒称,“我们遇到过在‘法拍贷’交易过程中,有所谓的中介机构主动联系客户进行交涉的案例,他们进行的都是有偿服务,会收取成交价的3%作为服务费,这个费用还是非常高的,而且银行和中介也没有任何合作”。

诱导至向地下“银主”借款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部分贷款中介对“法拍贷”业务流程不甚了解。

按照银行的正规流程,“法拍贷”借款人必须满足本地限购、限贷政策以及征信状况良好几大核心要求。而在咨询过程中,多位贷款中介人士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限购这一政策,只提到了唯一能动“手脚”的征信修复。

李丽介绍称:“申请过很多网贷产品的客户,进行过多次网贷借款查询的客户肯定在征信上留下了记录,我们主要负责的就是客户的征信包装,材料包装,其他没有任何费用。”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如何包装材料时,李丽仅表示,“这是商业机密”。

贷款中介所称“征信花”的客户究竟能不能做“法拍贷”?一位接近“法拍贷”业务的客户经理介绍称,“个人征信有问题是在贷款过程当中有过逾期或不良记录,或者是存在一些涉诉信息,这样银行会在综合评估后最终确定是否放款。只要没有出现逾期的客户就可以做贷款。贷款中介的任何业务都是有偿的,银行额外不会多收客户一分钱。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借款人及其家庭名下存在2笔及以上未结清住房贷款时暂不提供贷款支持”。而贷款中介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这一信息。

在贷款中介的话术诱导下,不明缘由的购房者很容易落入陷阱。调查后期,更有贷款中介推翻了“法拍贷”这一购房渠道,转而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另一种购房方式。贷款中介张于明(化名)介绍称,可以先做垫资全款买房,在这之后再做银行贷款还清垫资。

例如,“法拍贷”拍卖总价为300万元,客户只有100万元,那就可以从贷款中介这里先行取得200万元垫资全款购房,10天收垫资总额1%服务费,一个月收取3%服务费。等公证、过户一系列流程进行完毕之后,再从银行进行借款还清垫资。这个垫资并不是由正规的贷款机构支付,而是由俗称的“银主”进行支付。

张于明解释称,“我们公司合作了好多人,有闲置资金,他们就是垫资的‘银主’,垫资也有一定比例,并不是全款垫资”。

北京商报记者测算后发现,如果购房者使用了“银主”垫资,以200万元为例,一个月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就高达6万元,由于法拍房的不稳定性,如果过户、公证周期拉长,那购房者将身背更高的负债。

“此类方式也变相演变为民间借贷的一种灰色模式,这种贷款本质上就是一种发生在拍卖领域的民间借贷。”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指出,他们之所以敢放贷,是考虑到借款人本身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而且有正在进行交易的不动产,可以作为他们履行借款合同的信用保证。这种短期借款很可能造成综合借款成本超过四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旦产生争议,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捡漏”的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法拍贷”继经营贷后冒了出来,有短期和长期的原因。短期看,部分银行受楼市强监管压力,同时为向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标准靠拢,限制房贷额度,刺激房贷需求转向经营贷,因此在经营贷被严格监管后,投机者又寻找新的“空白点”。

由于低于市场价,法拍房成为部分购房者的“捡漏”选择,一度受到购房者的追捧。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梳理发现,开年截至5月18日,共发生了超10万起住宅用房拍卖,其中涉刑资产、诉讼资产、破产资产分别有211起、99312起、3088起。

这些法拍房最低起拍价仅为1元,但瑕疵也更为严重。例如,法院通常会在竞买须知中标注,标的物现状及存在瑕疵等原因不能或者延迟办理过户手续造成的费用由买受人承担,拍卖人不作过户登记的任何承诺。有些房子还存在被多家法院查封、重复抵押、被占用、欠税费未腾空等情形,每一项对于新接手的购房者来说都是较为棘手的难题。

王德怡提醒称,依法合规进行放贷或者借款是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与普通商品房买卖相比,法拍房风险更大,对买家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相关交易履行过程当中各种节点都有专业性,最好是有专业律师和财务人员参与,以便把控风险。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认为,银行需要注意风控,包括对房屋质量的把控和购房者资质的把控,“法拍贷”此类模式将风控全部依托于担保可能积聚底层风险。对购房者来说,应注意收费名目类别,清晰甄别除了服务费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隐形收费。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责任编辑:董云龙 )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开启炙烤模式,高温红色预警频发,川渝地区多次“热”上热搜、“江浙沪”热成“工折户”、大街上能见面的都是“熟人”,江苏的隼、老鹰、猫头鹰热到中暑,杭州路边的树热到冒烟…… 每天都在见证高温新历史,不仅在中国,北半球多地都出现了高温天气,就连北极都热到30℃以上,可以穿短袖了。今年夏天为啥会这么热? 北京商报 绘点财经工作室出品监制丨刘佳 联合监制丨王晓然 统筹丨曹一珠主笔丨 林琴 绘制丨贾丛丛 编辑丨曹一珠

荀冠龙,速途传媒COO,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广告专业)。曾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工作十年,先后担任北京商报副总编辑、北京新闻大厦助理总经理、《音乐周报》总经理兼总编辑。奥运期间曾担任奥运历史上第一份中文版《奥运会官方会刊》执行主编,创造中国平面媒体历史。荀冠龙还有幸被推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10年10月加盟速途网。高守,速途传媒高级副总裁 ,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 。1999年投身互联网,在《电脑报》电子版工作,2004-2007年先后担任硅谷动力副总编、天极网副总编,2007-2008年任职百度公关部。2009年初参与创办速途网。胡明沛,速途网总裁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进修。胡明沛在平面和互联网媒体从业经验超过15年,1997年加入创刊中的《IT经理世界》,曾任《IT经理世界》副社长兼副总编,2012年7月加盟《计算机世界》,担任《计算机世界》出版人兼计世网总经理等职。杨涛,速途网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北京邮电大学硕士,CTI论坛创始人通讯和互联网专家,曾担任珠海通信公司总工程师;曾获珠海市重奖的科学家。刘振宇,2009年加入速途网。在速途网工作期间凭借对行业内的资深经验、迅速成为速途网精英骨干,2013年担任速途网副总编兼运营二部总经理。丁道师,知名互联网评论家、速途网副总编兼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2011年9月加入速途网任专栏主编,2012年12月升任速途网副总编。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总编辑

海飞,男,汉族,原名骆光伦,1946年2月出生,浙江义乌人。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参加工作,著名出版人,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中国少年报社社长、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兼总编辑。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客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黑戈壁》、《孔雀石》、《曾经西部》等文学作品集和《童书海论》、《童媒观察》等新闻出版文集。策划、主编、监制了50多部图书和电视剧。曾获国家电视飞天奖、中国图书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中国出版韬奋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成就奖等奖项。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专业。1968年至1983年任甘肃省白银公司露天矿党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81年至1983年任甘肃白银公司党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6月至1988年5月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5月至1993年4月任甘肃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甘肃电视台台长。1993年4月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国少年报社社长、党组书记。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党组书记。2001年12月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党组书记、总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京城报界的一个崭新品牌———写在京华时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本刊实习生 王新民如果说京华时报创刊时,人们大多抱的是怀疑与观望态度的话,短短一年间,京华时报高起点、大手笔的成功运作,令人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30万首发一举成功,各方面报道日趋成熟。这匹北京报业市场的“黑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瞩目。京华时报已成为京城报界的一个崭新品牌。在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记者前往采访,对社长吴海民和他的同事们勇于创新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场调研:科学决策的依据京华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创刊前,人们的担心与怀疑不无道理。统计表明,当时北京报业市场已有200多家报纸在争雄逐鹿,这个数字比素有报业“密不透风”之称的香港还要高出3倍多。同时,北京都市报市场,老牌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已具相当规模。更有人认为,这三家都市报已形成市场垄断,再没有缝隙可插。吴海民在京华时报创刊前到北京一家报社访问,其广告部主任听说要办京华时报,连连摇头:“不可能,不可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人民日报社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吴海民他们对北京报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人民日报还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读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表面“白热化”的报业大战背后,北京报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与国际社会一般标准比,北京都市类综合性报纸的人均拥有量还较低,平均十几个人拥有一份报纸,每9个家庭才订阅一份都市报。即使与国内一些省会城市比,北京参与市场竞争的都市类报纸数量也不多。目前不少省会城市有六七家都市类报纸展开竞争,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都获得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在北京,上摊竞争的报纸除了专业性周刊外,真正形成气候的都市类综合性日报只有寥寥几家。从北京地区读者群体的可扩充空间看,北京报业市场目前的开发水平还不高。据抽样调查,北京有高达30%多的居民平日不读报,在双休日,这个比例更升至近50%。除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因素外,这些人不读报与他们对报纸的价值判断有关,也就是说,与现有报纸还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有关。这说明,只要报纸办得好,北京还有近300万人可以被吸引到读报大军中来。从广告投放的角度看,北京报业市场的广告投放量尚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同时,北京现有的报纸,既有优势,又有劣势,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市场的分割,但其它报纸并非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要报纸市场定位准确,经营策略得当,就能够获得成功。当然,竞争的结果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实现双赢,共同把报业市场的蛋糕做大。出奇制胜:首发30万份一举成功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终于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300名京华时报零售员统一身着蓝色T恤,头戴蓝帽子,遍布北京各个交通要道、人行天桥、医院、商场、地铁站口,在京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京华时报,5毛钱一份。”“买一份京华时报,送一瓶‘汇源’果汁。”新鲜、独到的发行方式给读者一种惊喜、一份亲切,首发30万份一举成功!其实,报纸创刊前,“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宣传标语就在随处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在每个地铁站,都有两块“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广告牌;户外,800个广告牌遍布北京各个交通要道,还有三条线路公交车车体流动广告;空中,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幸运52”专场均打出了京华时报创刊的广告;在平面媒体上,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精品购物指南等均对京华时报的创刊作了报道。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日本的共同社和朝日新闻,英国的金融时报,新加坡及香港的多家中文报纸,都对京华时报的创刊作了报道。为确保发行渠道畅通,京华时报创刊前就建立了40个发行站,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发行网络;招聘2300名零售员,统一着装;开展促销活动,买一份报纸送一瓶“汇源”果汁,促销活动持续5天。正是这种密集覆盖的发行策略,使读者一下子认识了京华时报,为京华时报迅速占领北京报业零售市场打下了基础。接着,他们又走出了几步好棋:———扩大发行,抢占高地。促销活动有作用,也有局限。京华时报创办者估计促销活动结束后发行量会下滑到10万份以下,实际上下滑到16万份时已止跌回升,每天以几千份增加,最多一天增加万份。据吴海民介绍,到去年7月份,报纸创刊一个多月时,京华时报已经成为北京早报市场零售量最大的报纸。———控制发行,降低成本,锁定目标读者群。减少零售队伍,加大送摊力度,提高送摊价格,由每份元提高到元,再提高到、元,并在物业小区加大发行力度,锁定目标读者群。———战略转移,大抓征订。取消零售员,变为征订员,同时开展征订培训。开展系列读者日活动,连续两个月每个周末到各个小区开展读者日活动,现场征订、答疑,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和读者进行现场交流,并开展文娱、现场抽奖活动。报社领导还带领编辑记者,登上居民楼,开展敲门发行。通过一系列活动,到去年年底,京华时报征订量已接近10万份。从今年年初开始,京华时报发行工作已进入专业管理阶段,发行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发行中心下设批零中心、物流中心、经营中心。批零中心除了负责向北京2000多个报摊送京华时报外,还代理了近60家报刊。物流中心除了向订户投递报纸,还开展送水、送电影票、送书、送电子产品等服务。经营策略:高起点,大操作,一步到位中国报业竞争现阶段的显著特点是规模经营,高投入,高产出。京华时报遵循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北京报业市场竞争的实际,坚持高起点,大操作,一步到位。吴海民说,他们做到了七个“一步到位”:一是采编手段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建起了现代化采编平台和办公平台,从创刊起就实行无纸化办公;二是报纸质量一步到位,首次亮相,就是一张较高质量的报纸;三是出版规模一步到位,起步32个版,彩印,创刊号实际出版了40个版,现在周五已经扩充到了56版;四是出版刊期一步到位,一创刊就按照日报的要求每日不间断连续出版,双休日照样出版;五是发行规模一步到位,创刊前就在北京各区建立了40个发行站,招聘了2300名发行员,创刊当天在全市100多个点同时开展促销活动,实现首发30万份;六是广告经营一步到位,创刊前20天就签订广告订单1500万元,创刊当天就有大量有效广告,就有现金收入;七是媒体功能一步到位,报纸创刊之日,京华时报网站同时开通。这样的大操作,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是少有的。产品定位:地域化、市民化、市场化、综合性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前景。创刊前,他们就对京华时报做了明确的定位,即地域化、市民化、市场化、综合性。在一年的实践中,他们按照这个定位,严格执行,稳步推进。地域化———京华时报不走全国性发行的路子,集中在北京发行,对北京城区实行密集覆盖,充分体现新闻的接近性;市民化———不走“窄众”路线,而是走“宽众”路线,尽可能地争取广大市民读者,当然,目标读者是文化程度高、收入较稳定的中青年市民;市场化———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确定自己的地位,一开始主打零售市场、家庭市场,每一份报纸都是读者自愿花钱购买的,从这一点上确保它的有效发行;综合性———全方位提供市民关注的各类新闻、市民最需要的丰富资讯、市民最欣赏的体育和娱乐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容的丰富性。内容为王:打造一张全新的新闻纸京华时报致力于打造一张全新的新闻纸,为读者提供权威的、独家的、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善于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进行策划报道。北京申奥成功,京华时报推出了80版的“申奥金版”,内容涉及申奥现场消息、北京申奥历程、北京为申奥做的各种准备、奥运会历史等,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报纸一上市即销售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许多读者将“申奥金版”珍藏起来。这次报道显示了京华时报的实力与水平,受到传媒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报道中,京华时报充分利用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将我国惟一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多哈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作为“本报特派记者”,随团发回独家报道。同时在国际版刊发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专稿,均署名“本报特派记者”,这是其它都市报所无法做到的,凸现了京华时报的权威性、独家性。突出财经新闻,提高新闻层次。今年3月15日,京华时报由32版扩为48版,周五为56版,报纸分为A、B、C三叠,财经新闻上了B叠头条。这次扩版还将北京新闻由8个版扩为10个版,增加了5个版的消费新闻,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的接近性、实用性和服务功能。从5月28日起,京华时报在世界杯赛期间,扩为64~72版,其中24版为世界杯专刊。世界杯是各报新闻大战的焦点,京华时报为此做了精心准备、策划,除派记者前往赛区采访,还和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朝日新闻、韩国发行量最大的东亚日报联手,由这两家报纸为京华时报独家提供详细的赛事报道和其它相关报道。“世界杯新闻战,将锁定新的格局。”吴海民胸有成竹。除了善于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进行策划报道,京华时报非常关注老百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露独家新闻。3月25日,京华时报以《为民维权深入一线中创物业猖獗至极本报记者采访竟被群殴》为题,报道了记者杨威、李倩前往丰台区石榴园小区采访,调查中创物业管理公司与小区居民纠纷及打伤多名小区居民问题,记者杨威竟被物业公司群殴至右耳鼓膜穿孔。此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均对此作了报道。石榴园小区居民、中国记协领导、人民日报社领导及社会各界纷纷到医院看望杨威,对记者面对恶势力挺身而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4月20日,京华时报以《殴打司机暴揍乘客辱骂行人威胁记者一外国男子公交车上撒野》为题,报道了一外国男子在359路公交车上的丑行,并刊登了记者抓拍的多幅照片。当天,编辑部接到100多位读者打来的电话,希望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广告经营:把广告看作高级销售京华时报在办好报纸的同时,注重搞好广告经营工作,努力使报纸走上良性循环。创刊前,报社就召开广告招商会,一下子拿到了1500万元的订单和200万元的现金。创刊后,他们很快把分类广告分门别类,由一批广告公司代理。去年秋季又做了一次大的促销活动,创刊3个月后广告就大幅度增长。他们又及时调整广告价格,减少代理费,理顺各个环节,稳定了市场秩序。对于广告工作,吴海民有自己一套独到的见解。他说,广告本质上是销售,是高级销售,销售的既是报纸本身,又是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影响力、品牌等。有学者认为,报纸经历了两次销售,第一次把报纸作为特殊的商品,以低于成本价销售给读者,第二次把报纸拥有的读者、读者的购买力、报纸的品牌、影响力推销给广告商。吴海民则认为,广告实际上还存在第三次销售,即销售给企业,因为广告商和企业之间还有一个距离,而企业才是最终的客户。在此理论指导下,京华时报组织了一个强大的推广队伍,直接面向企业进行宣传,他们没有联系广告的任务,主要是向企业宣传、推广京华时报。这些企业认识了京华时报之后,欲刊发广告仍然走广告公司的渠道。新的机制:实行真正的企业化管理京华时报实行彻底的企业化管理,取消一切行政级别。按照报纸的生产流程和主要环节设置少而精的机构:新闻中心、编辑中心、发行中心、广告中心、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中层干部一律竞聘上岗,严格实行末位淘汰。以这些制度为保证,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在分配制度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按岗定薪,按劳取酬,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绩效挂钩。正是这种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热情,给他们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舞台。在这里,不必担心怀才不遇,只要有才华,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都能取得与付出相对应的报酬。团队和人才:事业成功的保证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是人才,是人的智慧。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京华时报深悉这一点,从创刊时就汇聚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常务副总编辑朱德付,原信息时报总编辑,他带来了南方的办报经验和较新的办报理念;副总编辑李洪洋,长期在解放军报总编室工作,带来了中央级大报规范的运作和严谨的作风及成熟的版面意识;副总编辑刘明胜,曾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工作过,带来了北京报业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以及地域化新闻的资源;副总经理谭军波,被誉为“发行奇人”,原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曾把南方都市报从发行3000份扩大到50万份;副总经理石家友,曾是中国青年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并担任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们舍去了原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待遇,到京华时报贡献聪明才智。拥有一批能上能下年轻有活力的中层干部。京华时报的中层干部,全是竞聘上岗的,没有一个是报社领导指派的,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只有23岁,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即脱颖而出。聚集了一批经过严格军训、纪律性强、富有创造精神的采编队伍。京华时报的采编人员和发行骨干,一律接受严格的军训,住战士宿舍,在野外进行封闭式训练。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训练到晚上,夜里还要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培养了一支纪律性强、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富有团队精神的采编队伍。去年4月份,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千龙网上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京城报业,谁来打造十亿元的大户?》。他认为,即将创刊的京华时报是一条“鲶鱼”,必将搅动整个北京报业市场,开始这个市场的重新洗牌。他预言:两三年内,北京报业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十亿元的广告大户。这个大户,如果不是北京青年报,不是北京晚报,就是京华时报这样的新型都市报。这个预言,在北京报界引起种种议论。对于喻教授的预言,吴海民坦诚地说:“说实话,我们没敢这样想。但既然新闻界、广告界有这样的期待,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王小丫同志简历 姓名:王小丫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凉山 籍贯:浙江杭州 业余爱好:锻炼,聊天,发烧音响 座右铭:认真,敬业,合作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身高:165cm 体重:49kg 星座:水瓶座 血型:AB型 最喜欢的颜色:灰,宝兰,桔红 最喜欢的食品:羊肉 最喜欢的服饰:带有一些随感的职业装 最喜欢的书:很多,每个阶段都不同 最欣赏的人:答对12道题的人 最喜欢的事:有朋自远方来 最难忘的事:去唐古拉山和敦煌 央视最成功的财经、益智类著名节目主持人。曾获"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第一名等荣誉

‘’作为娱乐圈顶流艺人的肖战,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面做了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情,肖战更新自己的动态,上传了一张手绘图,画中是岁是一位老人牵着一位小朋友的背影。在肖战外公去世的时候,因为疫情被隔离,没办法赶回去见外公最后一面,也变成肖战心中永远的痛,时至今日,他用自己的一张手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外公的思念。作为肖战的一名老粉来说,肖战这个人值得粉丝去粉,肖战是一位具有正能量的偶像!

对于肖战来说,走到今天也是一波三折。虽然距离227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227事件给肖战带来的影响也还没有完全的过去。肖战开创了粉丝连累偶像的先河,所有粉肖战的粉丝也连体背锅。肖战除了颜值高,情商也高,而且在公益事业也是表现的非常好。在2016年的时候,那个的时候的肖战还并不是很火,但是肖战在那个时候就成立了公益项目叫“肖战DAYTOY有钱团”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孩子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一直到2020年的1月7日公益捐款早已超过6000万。在《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中也登陆一篇关于肖战的文章,表扬肖战的粉丝,官方还表示:“喜欢肖战的,一般都是正能量人!”《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的官方评论可以说是相当有权威性的,同时也给那些肖战的黑粉们一个型打脸现场。

近日,肖战更是加入综艺叫做《冬梦之约》,《冬梦之约》是一档冬奥场馆大型实景音乐秀节目,在节目中,肖战带大家了解冰球运动,在看到节目内容之后,大家也是也纷纷赞扬肖战真不愧是正能量偶像。

肖战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着自己,自己是一个正能量的偶像,作为肖战的老粉的我,也感觉到骄傲,会一直的去支持肖战,支持正能量!

  • 索引序列
  • 北京日报总编辑
  •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级别
  • 湖北日报农村新报总编辑
  • 北京商报编辑
  •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