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高层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以及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安全隐患进行整理,分析具体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问题;防火设计;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但因高层建筑带来的火灾问题也在逐年上升,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火灾的频发程度,是防止建筑火灾隐患的关键。
一、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人员疏散有一定难度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由于建筑高度较高,所以居住用户的人数也较多,若遇到火灾问题,现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人员的疏散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人数较多,同时疏散的距离也相对较远,若想将人员快速送到安全区域困难较大。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相关的消防队伍测试中,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若想从离地150米的高空到地面的时间要长达15分钟。而烟气和火源传播蔓延的速度却很快,同时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与烟气和火源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对立的,这也给人员疏散带来一定难度[1]。
(二)管井数量多,容易引发烟囱效应
普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的属性,当火灾出现时,极容易通过井管进行速度传播,如楼梯通道、排烟道、电梯井道等等,这些井管容易出现烟囱效应,对建筑防火带来难度。
(三)高层建筑结构因素影响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上看,其与一般性的建筑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救援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尤其是近些年玻璃幕墙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普遍应用和推广,给建筑的防火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若火灾来临时,玻璃幕墙因碰撞或温度过高产生破碎现象,则容易在建筑内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危险,同时玻璃幕墙的增多也给建筑的消防供水带来了难度。
(四)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在面临火灾风险时,消防队伍所应用的灭火器具往往无法送达建筑火灾高度,这给火灾的扑救带来极大的难度。火灾现场高热的辐射烟雾能迅速蔓延,同时高处空气流通较快,消防队员难以及时切断火灾源头、当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后,建筑内的水源供给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需要消防车通过室外补给的方式进行灭火,而消防用水的耐压程度往往无法送到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而此时若高层建筑未安装消防电梯,则消防队伍就要戴好防护面具,采取从走步梯的方式进行灭火,不但消耗了大量体力,同时还会与建筑内部疏散人员形成对流延误救火时间[2],使消防队伍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进行火情扑救。
(五)高层建筑的功能相对复杂
从高层建筑的功能上看,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建筑功能已经逐步向复杂化趋势发展,电气组件和设备较多,进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尤其是遇到管理不当的问题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那些面积较大的综合高层建筑,一旦引发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如何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做好施工阶段的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尤其要注意建筑的防火问题。首先,要在设计环节中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复查和责任划定与倒查机制的建立,保证施工设计与相关的消防制度要求相一致。同时,作为消防安保部门还要做好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验收和审核,重点审核内容要遵照相关的消防制度展开,对于开发商以及施工个人的篡改消防施工设计内容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加强重视,如采用的隔离墙应具备加强的防火性能,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当火灾发生时,不会导致建筑内的人员因过于慌乱,错失逃生的机会。同时在逃离通道电梯设置也要把控整体的安全性,确保人员的顺利逃生[3]。
(二)组建火灾自救组织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若想顺利地实现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单独依靠消防队伍的救助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要做好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案制定,在具体方案制定上应该参照相关的规定。首先,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来制定专属的消防设计方案,内容要根据相关的防火设计规定执行,只要符合规定内容的,均可进行采纳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方案来制定自身的方案。其次,应由建筑住户与物业结合建立火灾应急队伍,在火灾来临时,帮助建筑内的人员进行自救,同时因其更了解建筑内的构造和地形,也可以在消防队伍赶到后帮助消防队员进行现场的营救。
(三)火灾发生时的防火设计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与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单独一个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对周遭其他建筑物造成影响,同时也能为自身内部人员的疏散提供便利。因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繁华的地区,往往交通较为便利,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周边车道的防火设计,这是不容忽视的要点。其次,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可将建筑内部人员进行分流,在火灾不太严重时,首选电梯进行疏散,因电梯的疏散速度高于楼梯,所以在火灾蔓延速度不高时,可选用电梯。此外,高层建筑的顶端也是疏散人员的主要场所,楼顶可以作为直升机救援的主要场所[4]。
(四)火灾照明灯与疏散指示标牌设计
当火灾来临时,往往会出现断电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给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带来难度,因此,要求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注意穿插专门的照明灯,并规定此类照明灯平时不予使用,只在火灾来临时点亮。同时,在防火设计中,还要注重疏散指示标牌的建立,这将为停电后的人员疏散起到指示作用。而为将事故照明灯与指示标牌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设立时应注意将其设立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楼道口、电梯间隔处等等。同时安装的地点周围不能有其他易燃品的出现,避免火势蔓延烧毁此类标识和指示灯。此外,还要设立单独的供电系统,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
(五)消防电梯的设计
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对火灾的火源进行扑灭,降低火势,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减少人员损伤的主要力量是消防队伍。所以消防队伍集合并到达火灾现场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整体建筑的高度较高,若只依靠步梯攀爬的方式进行火灾救援显然会错失救火的最佳时间。因此,设计并投用专业的消防电梯是十分必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救火的整体效率。在设计此类电梯时,应注意在电梯井壁的材料应用上,保持机房的隔墙耐火程度应不少于两小时,并在井道的顶端设置排烟系统[5]。
(六)火灾预防制度的制定
除了上述设计的要点外,我们还应该做好火灾预防制度的设计。并由建筑的物业主管部门对高层建筑的业主定期进行防火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具体制度中应包含如何正确的使用电器和火源,如何避免火灾隐患,当火灾到来时,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正确的逃生和等待救援等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消防管理,对于建筑内部现有的消防用品以及设施进行试验检查,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可靠性。除了一些居住型的高层建筑外,一些综合性的商业建筑楼梯,如商超、百货等大型建筑也需要加强防火设计,如通过设置消防栓、灭火器,烟雾警示器等等。此外,各类餐饮部门也应该做好废水的处理和收集,因此类用户排污废水中,油脂的含量较高,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处理好此类废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此类废水靠近废水,提升综合高层建筑楼梯的消防能力。
(七)自动警报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住户总量大,种类也不尽相同。有居家型、商户型、餐饮型、办公型等等,若想在第一时间知道火灾发生现状,必须要安装自动警报系统。这也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设置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应该配备专人进行警报系统的维护,以备火灾来临时,警报系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八)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应根据业主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结构材料。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建筑结构施工中,所采用的吊顶以及装饰用品材料,应具备耐火性能和隔热性能。如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同时在材料进场之前应经过耐火隔热的相关测试,在确保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一些原有木结构建筑以及一些耐火隔热性能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或已经在装饰施工环节投入可燃吊顶的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进行改建施工,其目的是提高此类建筑的耐火隔热性能。如在钢结构建筑的钢架支撑上涂上防火涂料,或者贴敷隔热材料等方式,提升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再如在紧急疏散楼道间的墙面上,应有防火涂料。对于一些酒店的客房装饰中,窗帘、床上用品外罩包裹上都可以采用防燃、阻燃的材料。再如一些高层综合体建筑中所采用的地毯,应有防燃、阻燃材料,并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制定建筑防火分区,在火灾出现时,能实现防火分隔的目的,能有限降低火势的蔓延,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若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并且疏散难度较大,威胁住户的人身安全。因此,应从源头把控,加强施工设计环节的防火设计功能,提升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并组织建筑内部人员展开防火自救,当火灾发生时避免慌乱,根据指示标志和照明灯的指示方向找到正确的逃生通道路线,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能力,正确解决火灾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蓝天翔.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29-130.
[2]梁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87-88.
[3]刘思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分析及解决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8):67+69.
[4]万帅,吕牮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4):67-68.
[5]张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应策略探讨[J].今日消防,2020,5(07):110-111.
[1] 侯遵泽,杨瑞.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 火灾科学, 2004,(04) . [2] 李华军,梅宁,程晓舫. 城市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估[J]. 火灾科学, 1995,(01) . [3] 孙波 ,程明. 建筑火灾的防范[J]. 山东消防, 2002,(12) . [4] 吴启鸿,陈万才. 我国火灾形势的总体评价及火灾防治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1,(08) . [5] 伍萍. 世界部分国家和城市火灾统计数据的比较(1996年—2000年)[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07) . [6] 杨立中,江大白. 中国火灾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02) . [7] 刘庆恩.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 有色矿冶, 2006,(01) . [8] 徐敏,陈国良,周心权.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神经网络评价[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9] 赵泽明. 世界各国的火灾成本统计——来自世界火灾统计中心的调查报告[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5,(05) . [10] 吴越. 城市传统居住街区的火灾事故致因与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1) . [1] 徐泉林,田亮光,程传格. 高科技分析手段在火灾认定中的应用[J]. 山东科学, 2002,(01) . [2] 王伟. 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 安防科技, 2006,(04) . [3] 王桂兴. 浅谈消防工作中的火灾事故调查[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7) . [4] 邵学民. 注意火灾调查中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J]. 安徽消防, 1997,(11) . [5] 熊洪波,李思忠,王晖. 走近桑拿浴——有关桑拿浴火灾的调查与思考[J]. 安徽消防, 1998,(07) . [6] 黄郑华. 化工企业下水道系统的火险分析及火灾预防[J]. 安全, 1999,(03) . [7] 陈岩. 消防知识专题讲座第3讲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J]. 安全, 2000,(03) . [8] 杨云伦. 试论城市燃气火灾特点及其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技术[J]. 城市燃气, 1997,(01) . [9] 王艳敏. 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的探讨[J]. 当代矿工, 2005,(01) . [10] 贺跃. 初探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的预防[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4) .
高校图书馆火灾隐患与应急策略论文
图书馆做为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信息资料,供读者学习、参 考、研究的学术性机构,它收藏的各类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光盘资料等,绝大多数是可燃物品.图书馆是易发火灾的高危场所,做好火灾预防是控制火灾的基本工作。我为此整理这篇高校图书馆火灾隐患与应急策略论文,以供大家阅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想要阅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站后续文章发布。
摘要: 高校图书馆内存放着书、报等大量可燃物,加之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上防火意识较弱,所以存在许多容易引发火灾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分析调查,找出其存在的火灾隐患,分析隐患存在理由,提出消除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火灾隐患 应急策略
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已日益成为普通市民文化活动、研究、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图书馆 的各类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光盘资料等,绝大多数是可燃物品,它接待容留的流动读者群体,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图书馆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避开火灾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知识殿堂的高校图书馆也不断得到扩建,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发生火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为高校的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分析高校图书馆火灾隐患及其防火措施,对于预防图书馆火灾,减少和避开难以挽回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图书馆主要火灾隐患
客观因素
(1) 图书馆库内存放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光盘资料都是可燃物,由于数量多,存放时间长而陈旧、干燥,容易起火。而书架、书柜、箱等多为木制品,室内装饰又多为可燃材料,火灾危险性较大。
(2) 图书馆馆舍建筑年久失修,电气线路老化,用电负荷增加,极易引发电气火灾。
(3) 图书馆当初在设计时,设计不合格,留下了火灾隐患。
主观因素
(1) 馆内消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已有制度形同虚设,预防、检查责任不落实,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火灾发生。
(2)图书馆内部使用大功率电加热器(如电开水器、电暖器等),由于使用策略不当或产品质量理由等极易引起火灾。
(3) 图书馆内部检修、维修设备,电焊机明火作业,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溅落的火花,极易引起火灾。
图书馆共性理由
目前图书馆在应急疏散理由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下列理由:
(1)消防指示不明确。现代图书馆为了加强管理,多在入口处设有门禁刷卡进馆系统,门口常设有值班人员。这些措施在加强了图书馆管理的同时,也使的图书馆的出入口变的狭小。
(2)应急道路不畅通。消防通道上堆置杂物等,通常火灾会伴随停电等现象的发生,这就有可能造 员的伤亡。各图书馆几乎都备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这也是图书馆作为一个重点防火单位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但消防器材的放置位置及使用策略上却有理由,很多职工不了解使用策略,这种日常管理上的掉以轻心,在灾害到来时可能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3)电子阅览室出入口空间小。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极大的方便了读者。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和便利的利用策略,使得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一路攀升。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比起市场上的营业性网吧来讲,相对较为宽敞,座位排列也比较整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硬指标满足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理由。
2.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本论文调研随机抽取274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答卷272份,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⑴ “你进入图书馆注意过紧急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吗” 反馈结果显示:约65%的被访者选择“很注意,且了解其位置”;约31%的被访者选择“注意过,但没弄明白位置”;约4%的被访者选择“没注意,没想过”。
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比较关心并了解图书馆的紧急通道和安全出口;但还有30%的学生关心了,但由于种种理由,没有弄明白,故图书馆应加强紧急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指示工作,在醒目位置多设置指示标志;有6%的学生甚至没想过去注意紧急通道和安全出口。在火灾等事故发生时,要能顺利脱离险境,自救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策略。看来,光靠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广大的学生和老师也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其拥有足够的消防意识。
⑵ “你会使用灭火器吗” 反馈结果显示:约35%的被访者会使用;约37%的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使用;甚至还有约28%的被访者选择“不会”。
结果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甚至是不会使用灭火器。足以看出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欠缺。
⑶ “遇到火灾等灾害时,你会如何处理?” 反馈结果显示:约65%的被访者设法逃走;约29%的被访者原地等待救援;甚至还有约6%的被访者选择“不清楚”。
结果表明,多数学生会采取主动逃生的自救策略,但还有近29%的学生会选择等待别人;有6%的学生不清楚危险时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很可能在危险中他们会随大流。对于占大多数强选择逃生的学生来说,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习是很有必要的;而对宁愿选择等待救援的学生来说,加强图书馆的救援设施是重要的。
3.策略与措施
①加强对易燃物的管理,防止易燃物被点燃或自燃。
②尽量避开使用大功率电取暖器,如使用要正确使用且定期检查、维修,并注意不能连续长时间使用,以免温度过高。
③尽量保持一切安全出口、紧急通道的畅通。为灾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适当分开些排放,座位排放不要过于密集。
⑤指示标志尽量避开安装在高处,并要安装在醒目的地方。保证指示标志在火灾等事故时保持明亮状态。
⑥在入口处,张贴明显的图书馆布局图,紧急通道的位置等;在走廊、楼梯等处,揭示清晰而有效的箭头标示。
⑦ 学校开设有关消防安全知识和遇险逃生知识的课程,开展应急疏散演习,全面提高师生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彦然,张同莉. 图书馆应急避难理由研究 [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 1.
[2] 汪骑,郑嘉瑜. 浅谈高校图书馆火灾危险性及其策略 [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46.
[3] 马兆红. 图书馆火灾隐患及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119.
[4] 王 彪,陈秀峰,吴建伟. 图书馆火灾的危害性及策略 [J].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30.
[5] 季丞荣. 图书馆的火灾隐患及策略 [J].林业劳动安全, 2002; 15: 42.
[6] 伍爱友,施式亮. 大型公用建筑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评价模型研究 [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7; 9:33.
有这么麻烦?直接在论文后面,备注参考资料就行。比如参考资料:1、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张*** 《关于******的论文》
摘要: 对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 计中采用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主—从式网络结构, 解决了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中探测区 域广、探测器数量多、原有系统不能适应等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 探测器 智能控制 联动控制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in high buidings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antomatic warning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By using the sytem a lot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cluding using a lot of probes but cotrolling olny a relalively small area. Key words: high rised buiding; fire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probe; intelligent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及重要建筑的防火问题引起了国家消防部门及设 计院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火规范, 从而促进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研究和 推广使用。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装修标准高,人员密集,各种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因而存在着 火灾隐患,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设计火灾报警控制系统。 但选择何种控制系 统,使该系统充分有效地发挥功能,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部件及特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控制中心报警系 统。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主要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这是一种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 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控制设备及电源组成。该系统从通报火灾到启动灭火系统和控 制各种消防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 触发器件 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对火灾参数 (如烟、 温、 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 火灾探测器分为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和复合火 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装置 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 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 并能发生控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 能自动或手 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标设备。 如火灾警报器, 它是一种基本的火灾警报装置, 以声、 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动启动相关消防设施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 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 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 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十类控制装置。 每个系统根据工程的需要应具有十类控制装置 的部分或全部。 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主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 保证不间断供电。 设计中消防控制设备主要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有些消防控制设备 可设在消防设备现场,而动作信号必须返回消防控制中心,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但该探测器有误报现象、控制器容量较小。 2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之处在于: 将发生火灾期间所产生的烟、 温、 光等, 以模拟量形式连同外界相关的环境参量一起传送给报警器, 报警器再根据获取的数据及内 部存贮的大量数据,利用火灾判据来判断火灾是否存在。 智能火灾报警器中编址单元包括: 智能控测器、 智能手动按钮、 智能模块、 探测器并联接口、 总线隔离器和可编程继电器卡等。新型的智能火灾探测器,又称模拟量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 给出的输出信号是代表被响应的火灾参数值的模拟量信号或其等效的数字信号。 传统探测器称为 有阈值火灾探测器,而智能火灾探测器没有阈值,却设有专用芯片,智能火灾探测器的应用提高 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 在火灾报警时,报警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相应的外探设备,如排烟阀、送风阀、卷帘门 等,需要接受外控设备的反馈信号时,应加一个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一样,联接在报 警回路总线上,安装在所控设备的附近。模块内设十进制编码开关,可现场编号,各占用回路总 线上一个地址。通过报警控制器显示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的具体地址,用声、光报警可反映联动 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编程继电器卡,通过编程可实现对风机、水泵等大型设备的二级联动控制。智能控制是一 种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3 工程实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笔者 1992~1993 年参与设计的海南省物资局金属大厦,该大厦是座地下 1 层,地上 22 层, 建筑高度 70 多米,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定,建筑高度超过 50 m 的办公楼属于一类防火建筑,因此该大厦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计中选择了国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当时较普遍,仅有一台主机控制器,因而 适用于中、小型建筑。 大厦消防控制中心设在 1 层,每层设层显示器。地下室作设备用房有变电室、空调机房、 水泵房,机房内设有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当火灾发生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排 烟风机自动启动,并打开排烟阀,开始排烟(图 1)。 图1 排烟风机控制原理 该工程地下室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集中点,将地下室的防排烟风机、排烟阀等控制线均引 至消防中心的联动控制器。消防泵、喷淋泵、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却属于外控 设备,均由联动控制器控制。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问世,从传统型走向智能型是国内外火灾报警 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徐州某大型建筑群由三栋塔楼组成,一栋为 25 层,一栋 13 层和一栋 12 层的塔楼由 4 层 裙楼连接而成,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高度 85 m,主要功能:1 至 4 层为商场,5 层以上 为写字楼。由于该大厦建筑面积大,探测区域广,探测器数量非常可观。传统的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设计中,经过反复的方案比较,选择了采用主—从式网结 构的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大容量的控制矩阵交叉查寻软件包,以软件编程代 替硬件组合,满足了大型工程的适用性,提高了消防联动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系统由主机、 从机、复示器等构成。该工程消防控制中心设于 1 层,主机和消防联动控制柜设在消防中心, 从机与复示器分设于楼层内。 智能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设计时先根据《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探 测器的布局和设置。其规定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 1 确定。表中列出的是一个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的 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建筑物内往往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较大,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这时需要计算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 为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 取整数;S 为一个探测区域的面 积(m );A 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K 为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 ~,非重点保护建 筑取 。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可确定一个探测区内的智能探测器的安装数量。 选择控制器容量计算 该系统控制器为主—从式网络结构,每个主—从机系统,只能有 一台主机,从机数量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按探测器数量计算,从机数量最多为 15 台。 表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火灾探测 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 (m ) 2 2 房间高度 H (m) θ≤15° A (m ) 2 屋顶坡度 θ 15°<θ≤30° A (m ) 80 100 80 30 30 2 θ>30° A (m ) 80 120 100 30 40 2 R (m) 6/7 R (m) R (m) S≤80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6<h≤12 h≤6 80 80 60 30 20 感温探测器 S≤30 S>30 h≤8 h≤80 每台控制器最大有四个回路,每个回路容量均为 198 个地址,其中 99 个智能探测 器,99 个编址模块。因此一台主机或从机的最大容量为 4×99=396 个智能探测器, 4×99=396 个编址模块。 该工程经过计算,选用了一台主机和四台从机,每台控制器都按四个回路设计。 主机 N 控制 1~4 层商场内的所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按钮,水流指示器等消 防设备,从机 N1 控制地下室的所有探测器、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阀等消防设备,从 机 N2 控制 13 层和 12 层两座连通塔楼的 5~13 层的消防设备,N3、N4 分别控制 25 层 塔楼的 5~13 层和 14~25 层的消防设备。 整个大厦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建筑群的特点,选用 一台主机、四台从机控制了 6 万平方米的建筑,如果用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需要 几套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现有系统设计即经济实用,又准确可靠。 4 结论 综合上述工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与结论。 1)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合于中、 小型建筑, 它的特点是探测器属于阀值型, 控制器仅有主机一台。而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模拟量探测器,控制系统采用 主—从式网络结构,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大型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 2)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克服了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漏报和误报的难题, 提高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在设计中可灵活应用,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 从机数量,使工程设计最经济、最合理。 3)为了防患于未然,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十分重要,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 的建筑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1〕 蔡自兴, 徐光礻 〔2〕 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29~ 360 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8~ 160 〔3〕 陈一才.大楼自动化系统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230~ 270 〔4〕 王根堂.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群众出版社,1997,213~236
[6]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有《电器消防》、《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高层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以及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安全隐患进行整理,分析具体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问题;防火设计;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但因高层建筑带来的火灾问题也在逐年上升,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火灾的频发程度,是防止建筑火灾隐患的关键。
一、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人员疏散有一定难度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由于建筑高度较高,所以居住用户的人数也较多,若遇到火灾问题,现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人员的疏散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人数较多,同时疏散的距离也相对较远,若想将人员快速送到安全区域困难较大。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相关的消防队伍测试中,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若想从离地150米的高空到地面的时间要长达15分钟。而烟气和火源传播蔓延的速度却很快,同时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与烟气和火源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对立的,这也给人员疏散带来一定难度[1]。
(二)管井数量多,容易引发烟囱效应
普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的属性,当火灾出现时,极容易通过井管进行速度传播,如楼梯通道、排烟道、电梯井道等等,这些井管容易出现烟囱效应,对建筑防火带来难度。
(三)高层建筑结构因素影响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上看,其与一般性的建筑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救援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尤其是近些年玻璃幕墙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普遍应用和推广,给建筑的防火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若火灾来临时,玻璃幕墙因碰撞或温度过高产生破碎现象,则容易在建筑内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危险,同时玻璃幕墙的增多也给建筑的消防供水带来了难度。
(四)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在面临火灾风险时,消防队伍所应用的灭火器具往往无法送达建筑火灾高度,这给火灾的扑救带来极大的难度。火灾现场高热的辐射烟雾能迅速蔓延,同时高处空气流通较快,消防队员难以及时切断火灾源头、当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后,建筑内的水源供给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需要消防车通过室外补给的方式进行灭火,而消防用水的耐压程度往往无法送到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而此时若高层建筑未安装消防电梯,则消防队伍就要戴好防护面具,采取从走步梯的方式进行灭火,不但消耗了大量体力,同时还会与建筑内部疏散人员形成对流延误救火时间[2],使消防队伍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进行火情扑救。
(五)高层建筑的功能相对复杂
从高层建筑的功能上看,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建筑功能已经逐步向复杂化趋势发展,电气组件和设备较多,进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尤其是遇到管理不当的问题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那些面积较大的综合高层建筑,一旦引发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如何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做好施工阶段的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尤其要注意建筑的防火问题。首先,要在设计环节中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复查和责任划定与倒查机制的建立,保证施工设计与相关的消防制度要求相一致。同时,作为消防安保部门还要做好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验收和审核,重点审核内容要遵照相关的消防制度展开,对于开发商以及施工个人的篡改消防施工设计内容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加强重视,如采用的隔离墙应具备加强的防火性能,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当火灾发生时,不会导致建筑内的人员因过于慌乱,错失逃生的机会。同时在逃离通道电梯设置也要把控整体的安全性,确保人员的顺利逃生[3]。
(二)组建火灾自救组织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若想顺利地实现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单独依靠消防队伍的救助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要做好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案制定,在具体方案制定上应该参照相关的规定。首先,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来制定专属的消防设计方案,内容要根据相关的防火设计规定执行,只要符合规定内容的,均可进行采纳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方案来制定自身的方案。其次,应由建筑住户与物业结合建立火灾应急队伍,在火灾来临时,帮助建筑内的人员进行自救,同时因其更了解建筑内的构造和地形,也可以在消防队伍赶到后帮助消防队员进行现场的营救。
(三)火灾发生时的防火设计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与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单独一个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对周遭其他建筑物造成影响,同时也能为自身内部人员的疏散提供便利。因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繁华的地区,往往交通较为便利,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周边车道的防火设计,这是不容忽视的要点。其次,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可将建筑内部人员进行分流,在火灾不太严重时,首选电梯进行疏散,因电梯的疏散速度高于楼梯,所以在火灾蔓延速度不高时,可选用电梯。此外,高层建筑的顶端也是疏散人员的主要场所,楼顶可以作为直升机救援的主要场所[4]。
(四)火灾照明灯与疏散指示标牌设计
当火灾来临时,往往会出现断电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给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带来难度,因此,要求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注意穿插专门的照明灯,并规定此类照明灯平时不予使用,只在火灾来临时点亮。同时,在防火设计中,还要注重疏散指示标牌的建立,这将为停电后的人员疏散起到指示作用。而为将事故照明灯与指示标牌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设立时应注意将其设立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楼道口、电梯间隔处等等。同时安装的地点周围不能有其他易燃品的出现,避免火势蔓延烧毁此类标识和指示灯。此外,还要设立单独的供电系统,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
(五)消防电梯的设计
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对火灾的火源进行扑灭,降低火势,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减少人员损伤的主要力量是消防队伍。所以消防队伍集合并到达火灾现场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整体建筑的高度较高,若只依靠步梯攀爬的方式进行火灾救援显然会错失救火的最佳时间。因此,设计并投用专业的消防电梯是十分必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救火的整体效率。在设计此类电梯时,应注意在电梯井壁的材料应用上,保持机房的隔墙耐火程度应不少于两小时,并在井道的顶端设置排烟系统[5]。
(六)火灾预防制度的制定
除了上述设计的要点外,我们还应该做好火灾预防制度的设计。并由建筑的物业主管部门对高层建筑的业主定期进行防火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具体制度中应包含如何正确的使用电器和火源,如何避免火灾隐患,当火灾到来时,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正确的逃生和等待救援等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消防管理,对于建筑内部现有的消防用品以及设施进行试验检查,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可靠性。除了一些居住型的高层建筑外,一些综合性的商业建筑楼梯,如商超、百货等大型建筑也需要加强防火设计,如通过设置消防栓、灭火器,烟雾警示器等等。此外,各类餐饮部门也应该做好废水的处理和收集,因此类用户排污废水中,油脂的含量较高,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处理好此类废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此类废水靠近废水,提升综合高层建筑楼梯的消防能力。
(七)自动警报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住户总量大,种类也不尽相同。有居家型、商户型、餐饮型、办公型等等,若想在第一时间知道火灾发生现状,必须要安装自动警报系统。这也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设置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应该配备专人进行警报系统的维护,以备火灾来临时,警报系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八)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应根据业主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结构材料。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建筑结构施工中,所采用的吊顶以及装饰用品材料,应具备耐火性能和隔热性能。如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同时在材料进场之前应经过耐火隔热的相关测试,在确保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一些原有木结构建筑以及一些耐火隔热性能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或已经在装饰施工环节投入可燃吊顶的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进行改建施工,其目的是提高此类建筑的耐火隔热性能。如在钢结构建筑的钢架支撑上涂上防火涂料,或者贴敷隔热材料等方式,提升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再如在紧急疏散楼道间的墙面上,应有防火涂料。对于一些酒店的客房装饰中,窗帘、床上用品外罩包裹上都可以采用防燃、阻燃的材料。再如一些高层综合体建筑中所采用的地毯,应有防燃、阻燃材料,并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制定建筑防火分区,在火灾出现时,能实现防火分隔的目的,能有限降低火势的蔓延,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若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并且疏散难度较大,威胁住户的人身安全。因此,应从源头把控,加强施工设计环节的防火设计功能,提升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并组织建筑内部人员展开防火自救,当火灾发生时避免慌乱,根据指示标志和照明灯的指示方向找到正确的逃生通道路线,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能力,正确解决火灾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蓝天翔.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29-130.
[2]梁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87-88.
[3]刘思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分析及解决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8):67+69.
[4]万帅,吕牮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4):67-68.
[5]张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应策略探讨[J].今日消防,2020,5(07):110-111.
建筑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建筑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2):68-71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参考文献有很多本:《电气消防》、《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电气消防》、《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火灾保险与消防互动的管理模式是我国火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可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及其参与各方的特征分析,按照消防与保险的发展规律,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服务机构、投保人、行政监管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期充分发挥保险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推动责任保险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火灾 责任保险 体系研究
一、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作为责任保险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既是法律制度走向完善的结果,又是保险业直接介入社会管理的具体表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火灾责任保险起步较晚,2009年新修订的《消防法》对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首次作出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在法律保障、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风险评估等方面尚不完善。
一运用保险管理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意识尚未形成。虽然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因其针对的物件是第三者的补偿,导致社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的意愿不强。同时,社会公众对 *** 职责认识不清,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便自然地希望 *** 承担其全部或大部分的损失补偿,自助自救的意识不强,过度依赖 *** 的救济补偿,影响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
二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是根据特定评估物件,综合其消防安全管理状况,评估其火灾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其承受火灾风险的能力,制定消减和优化火灾风险的对策。在保险合同中,当保户向保险公司交付了保险费,就意味着同时将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而火灾的发生受可燃物、环境、防灭火装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而利用完善的火灾风险评估标准对投保标的进行准确评估,成为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顺利推广的先决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火灾风险评估起步较晚,尚无统一的评估标准,制约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推广。
三保险公司重“投保”轻“售后”的情况还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不断扩大,个别保险公司之间为了拓展业务,争夺市场,恶意压低保费,随意削减承保期间的各项防灾服务,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保险公司参与防灾防损工作,督促被保险企业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火灾风险的社会监督辅助功能日益减弱,没有防灾工作计划,没有具体的防灾措施,防灾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又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导致防灾工作在保险各项业务中成为最薄弱的一个工作环节。
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特有属性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火灾造成的对第三者的伤害所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其目的是发挥责任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功能,用市场机制和商业手段解决火灾责任赔偿。
一承保方式的特性。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承保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独立承保方式下,保险人签发专门的责任保险单,它与特定的物没有保险意义上的直接联络,而是完全独立操作的保险业务。在附加承保方式下,保险人签发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单的前提是被保险人必须参加了一般的财产保险,即一般财产保险是主险,责任保险则是没有独立地位的附加险。
二承保标的的特性。保险人在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时,通常要规定若干等级的赔偿限额,由被保险人自己选择,被保险人选定的赔偿限额便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超过限额的经济赔偿责任只能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
三保险费率的特性。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费率与保险标的火灾风险高低成正比。通过对不同火灾场景发生的概率和其造成的不期望后果的乘积组合,并以此量化评估其火灾风险,使投保方、承保方都能清晰掌握保险标的消防安全状况。如果企业降低了火灾风险,则相应地降低保险费率;相反,企业若未能按要求降低风险,则保险公司有权提高保险费率或中止合同。通过运用保险费率这一杠杆,促进企业加强自我防范。
四灾后赔偿的特性。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赔案,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方的损害并依法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为前提条件,必然要涉及到受害的第三者,而一般财产保险或人身保险赔案只是保险双方的事情。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赔款最后并非归被保险人所有,而是实质上付给了受害方,这种赔款实质上是对被保险人之外的受害方即第三者的补偿,从而是直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间接保障受害人利益的一种双重保障机制。
三、保险中介机构介入火灾风险评估的利益基础
保险中介公司是商业保险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第三方,公正评价投保标的火灾风险,开展防灾服务,有助于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良性发展。其产生和发展是保险市场供需双方的客观需要。
一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服务。对于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或者对消防安全要求较高的生产行业,保险公司本身往往不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从事风险管理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能够依据自身对规范、标准和技术的了解,为保险公司提供客观准确的风险分析依据,协助保险公司更准确的随时掌握保险标的火灾风险的变化。
二协助投保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保险中介公司可以提供保险精算、损失控制和理赔管理等服务,这些与企业风险管理服务联络在一起,能够达到降低风险、购买保险保障和自留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
三客观监控投保标火灾风险。将技术监管工作交给具有资质的独立中介评估机构完成,有利于客观评价保险标的的火灾风险,防止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意竞争和保险费率的不当浮动。同时,采用保险公司、中介服务公司、投保人三方合作的保险模式,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色彩,使其回归市场运作。
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良性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转变 *** 职能,树立公共服务社会化观念。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建立公共服务型 *** 的发展方向,应贯彻“自助先于公助”的原则,将 *** 公共服务作为一种自助之外的补助形式,增强社会公众的消防意识和保险意识,充分发挥经济调控的职能作用,协调 *** 各部门,采取行业自律、部分行政强制等形式引导行业、团体、企业参加火灾责任险。
二培育中介市场,完善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各方利益基础的火灾风险评估是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推动和支援从事风险管理和保险策划的保险公估公司、保险经纪人等保险中介机构,培育保险业中专门从事消防安全相关业务的中介机构,加强人才储备,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完善防灾防损检查等保险服务制度,促进保险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实现资源共享,谋求长远发展。保险公司、中介公司、消防部门应构筑资讯交流平台,实现消防监督与保险风险评估资讯互通,利用费率杠杆促进承保单位隐患整改,从而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一方面,中介公司应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提供诸如风险评估服务、防灾防损检查和培训、联合火灾事故调查等服务,定期向消防部门提供承保标的的消防安全状况检测报告,确保各方动态掌握标的火灾风险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各方联合建立消防基金,主动参与防灾防损研究工作,将利润部分转向消防部门改善条件,提高技术、增加装备,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和保险持续发展的良性结合。
参考文献:
[1]杜兰萍.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
[2]张申宁.浅谈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上海保险..
[3]闫石.公众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共能.经济研究导刊..
[4]高炜.火灾公众责任险推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
[5]郭丽军.论完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保险研究..
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士、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由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实施包括火灾责任的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就会有相应的保险公司来迅速妥善地解决善后问题,避免了 *** 的财政浪费,合理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现实中,消防和保险是整个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之间性质不同、手段不同,但它们都以危险的存在为前提,都将危险的预防和处理作为自己的任务,都是以减少危险损害和加强社会预防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被保险人因为火灾造成的第三者的伤害,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转移经营者风险的保险。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事故发生后,利用公众场所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作为其火灾事故的补偿机制,可以保证补偿资金的及时性和充分性,是一种较好的补偿形式。
火灾保险起源于欧洲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
16世纪初期的德国,频繁发生的火灾导致德国城市中出现了救火的会员制互助组织,当其会员遭到火灾损失时,可申请互助组织的援助。1591年,德国的工业和航运中心汉堡市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特别是酿造行业的损失尤为惨重。灾后,各酿酒厂为了筹集钜额重建资金,维护不动产的信用而设立了火灾合作社。1676年,汉堡的46家火灾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 火灾保险组织――市营公众火灾合作社。此后,德国皇帝颁布法令,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规定各城市都要联合起来,成立市营火灾合作社。不久,又在全国实行了强制火灾保险的特别条例,开创了世界公营强制火灾保险的先河。
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产生于英国,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5天,市内448亩的地域中373亩成为瓦砾,占伦敦面积的,13200户住宅被毁,财产损失达1200多万英镑。19世纪后期,火灾保险如燎原之火,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
强制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运用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其中伤亡人员的赔付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士、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由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实施包括火灾责任的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就会有相应的保险公司来迅速妥善地解决善后问题,避免了 *** 的财政浪费,合理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据统计,全球每年由火灾造成的损失大约为1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间接损失。因而,火灾保险对全社会起到极其重要的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作用。
因为有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国外许多成熟的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防灾防损服务,建立火灾保险科研机构,开展预防火灾的技术研究,有的还设有防损工程部,为客户和准客户提供防灾防损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实地勘察,以对火灾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交书面整改建议。美国的损失管理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提供包括火灾在内的危险管理咨询,依据自身在危险控制方面的专业优势,对企业做出深入的调查,估测潜在危险,提出评价和改进意见,或者设计新的方案。美国还有一家名为FMFactoryMutual的防灾科研咨询机构,拥有全球最大的火灾试验馆和装置齐全的检测中心,用来为美国三大工业保险公司和投保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只有通过FM的标准,才可在三大保险公司投保,享受低费率、高赔付的好处。出于自己的利益,保险公司还要对重点客户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包括如何制定消防应急程式及动火许可制度等。许多国家对火灾保险费率的制定,是按行业、建筑结构、周围环境以及消防措施予以区分,规定有很明细的费率表,在承保每笔火险业务之前,必须派人员对保险标的进行查勘,根据其建筑的结构、用途、环境情况、防灾设施以及标的物本身的危险程度来确定费率。企业也愿意花很少的费用来加强防灾措施,以取得较低的保险费率或优惠条件,减少保险费的支出。一旦承保发生火灾,保险公司就必须按合同理赔。
日本有好几家专营的火灾保险公司。当投保人因火灾造成财产损失需要保险公司赔偿时,先向管区内消防署递交申请,然后持消防署出具的受灾证明书及火灾原因、损坏程度证明档案等向保险公司索取赔偿。火灾保险公司也主动参与受保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如东京海上保险公司每年要检查两次受保单位的火灾隐患。在日本,房屋所有者一般都是贷款建房、购房,银行内部规定,如果房屋所有者不参加火灾保险,银行会有借贷风险,可以不发放贷款。日本出租房屋的租金往往明确写明含火灾保险费对于不动产,出租者一般要求承租者对其使用的东西购买火灾保险对于动产。
韩国在《火灾保险及赔付法》中不但规定了实行强制火灾保险的特定建筑的范围及其赔偿责任、保险责任等,而且授权由非人寿保险公司发起成立的韩国消防协会按照财政监察委员会的许可,从事防火设施和消防装备的安全检查,开展消防科研和推广新技术等活动。同时,该法规还规定,四层及四层以上的 *** 建筑、教育设施、商市场、医疗设施、娱乐场所、旅馆与住宅建筑、工厂、公寓以及《韩国总统令》中明确的其他人员密集的建筑为特定建筑,要求强制实施火灾人身伤害特定保险。此外,韩国在建筑法律中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必须办理火灾保险。
摘要: 对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 计中采用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主—从式网络结构, 解决了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中探测区 域广、探测器数量多、原有系统不能适应等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 探测器 智能控制 联动控制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in high buidings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antomatic warning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By using the sytem a lot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cluding using a lot of probes but cotrolling olny a relalively small area. Key words: high rised buiding; fire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probe; intelligent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及重要建筑的防火问题引起了国家消防部门及设 计院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火规范, 从而促进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研究和 推广使用。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装修标准高,人员密集,各种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因而存在着 火灾隐患,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设计火灾报警控制系统。 但选择何种控制系 统,使该系统充分有效地发挥功能,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部件及特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控制中心报警系 统。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主要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这是一种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 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控制设备及电源组成。该系统从通报火灾到启动灭火系统和控 制各种消防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 触发器件 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对火灾参数 (如烟、 温、 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 火灾探测器分为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和复合火 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装置 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 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 并能发生控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 能自动或手 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标设备。 如火灾警报器, 它是一种基本的火灾警报装置, 以声、 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动启动相关消防设施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 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 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 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十类控制装置。 每个系统根据工程的需要应具有十类控制装置 的部分或全部。 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主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 保证不间断供电。 设计中消防控制设备主要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有些消防控制设备 可设在消防设备现场,而动作信号必须返回消防控制中心,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但该探测器有误报现象、控制器容量较小。 2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之处在于: 将发生火灾期间所产生的烟、 温、 光等, 以模拟量形式连同外界相关的环境参量一起传送给报警器, 报警器再根据获取的数据及内 部存贮的大量数据,利用火灾判据来判断火灾是否存在。 智能火灾报警器中编址单元包括: 智能控测器、 智能手动按钮、 智能模块、 探测器并联接口、 总线隔离器和可编程继电器卡等。新型的智能火灾探测器,又称模拟量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 给出的输出信号是代表被响应的火灾参数值的模拟量信号或其等效的数字信号。 传统探测器称为 有阈值火灾探测器,而智能火灾探测器没有阈值,却设有专用芯片,智能火灾探测器的应用提高 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 在火灾报警时,报警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相应的外探设备,如排烟阀、送风阀、卷帘门 等,需要接受外控设备的反馈信号时,应加一个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一样,联接在报 警回路总线上,安装在所控设备的附近。模块内设十进制编码开关,可现场编号,各占用回路总 线上一个地址。通过报警控制器显示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的具体地址,用声、光报警可反映联动 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编程继电器卡,通过编程可实现对风机、水泵等大型设备的二级联动控制。智能控制是一 种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3 工程实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笔者 1992~1993 年参与设计的海南省物资局金属大厦,该大厦是座地下 1 层,地上 22 层, 建筑高度 70 多米,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定,建筑高度超过 50 m 的办公楼属于一类防火建筑,因此该大厦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计中选择了国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当时较普遍,仅有一台主机控制器,因而 适用于中、小型建筑。 大厦消防控制中心设在 1 层,每层设层显示器。地下室作设备用房有变电室、空调机房、 水泵房,机房内设有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当火灾发生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排 烟风机自动启动,并打开排烟阀,开始排烟(图 1)。 图1 排烟风机控制原理 该工程地下室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集中点,将地下室的防排烟风机、排烟阀等控制线均引 至消防中心的联动控制器。消防泵、喷淋泵、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却属于外控 设备,均由联动控制器控制。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问世,从传统型走向智能型是国内外火灾报警 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徐州某大型建筑群由三栋塔楼组成,一栋为 25 层,一栋 13 层和一栋 12 层的塔楼由 4 层 裙楼连接而成,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高度 85 m,主要功能:1 至 4 层为商场,5 层以上 为写字楼。由于该大厦建筑面积大,探测区域广,探测器数量非常可观。传统的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设计中,经过反复的方案比较,选择了采用主—从式网结 构的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大容量的控制矩阵交叉查寻软件包,以软件编程代 替硬件组合,满足了大型工程的适用性,提高了消防联动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系统由主机、 从机、复示器等构成。该工程消防控制中心设于 1 层,主机和消防联动控制柜设在消防中心, 从机与复示器分设于楼层内。 智能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设计时先根据《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探 测器的布局和设置。其规定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 1 确定。表中列出的是一个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的 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建筑物内往往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较大,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这时需要计算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 为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 取整数;S 为一个探测区域的面 积(m );A 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K 为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 ~,非重点保护建 筑取 。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可确定一个探测区内的智能探测器的安装数量。 选择控制器容量计算 该系统控制器为主—从式网络结构,每个主—从机系统,只能有 一台主机,从机数量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按探测器数量计算,从机数量最多为 15 台。 表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火灾探测 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 (m ) 2 2 房间高度 H (m) θ≤15° A (m ) 2 屋顶坡度 θ 15°<θ≤30° A (m ) 80 100 80 30 30 2 θ>30° A (m ) 80 120 100 30 40 2 R (m) 6/7 R (m) R (m) S≤80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6<h≤12 h≤6 80 80 60 30 20 感温探测器 S≤30 S>30 h≤8 h≤80 每台控制器最大有四个回路,每个回路容量均为 198 个地址,其中 99 个智能探测 器,99 个编址模块。因此一台主机或从机的最大容量为 4×99=396 个智能探测器, 4×99=396 个编址模块。 该工程经过计算,选用了一台主机和四台从机,每台控制器都按四个回路设计。 主机 N 控制 1~4 层商场内的所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按钮,水流指示器等消 防设备,从机 N1 控制地下室的所有探测器、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阀等消防设备,从 机 N2 控制 13 层和 12 层两座连通塔楼的 5~13 层的消防设备,N3、N4 分别控制 25 层 塔楼的 5~13 层和 14~25 层的消防设备。 整个大厦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建筑群的特点,选用 一台主机、四台从机控制了 6 万平方米的建筑,如果用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需要 几套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现有系统设计即经济实用,又准确可靠。 4 结论 综合上述工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与结论。 1)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合于中、 小型建筑, 它的特点是探测器属于阀值型, 控制器仅有主机一台。而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模拟量探测器,控制系统采用 主—从式网络结构,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大型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 2)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克服了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漏报和误报的难题, 提高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在设计中可灵活应用,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 从机数量,使工程设计最经济、最合理。 3)为了防患于未然,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十分重要,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 的建筑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1〕 蔡自兴, 徐光礻 〔2〕 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29~ 360 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8~ 160 〔3〕 陈一才.大楼自动化系统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230~ 270 〔4〕 王根堂.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群众出版社,1997,213~236
浅谈电动汽车火灾预防研究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0 年面临飞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在2011 年3 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应用。
然而最近几年,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和造成的人员伤亡都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电动汽车由于使用大量易燃的高分子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和浓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这引起了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
1 电动汽车工作原理及火灾预防研究简介
近年来,城市的汽车数量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的紧张、油价上升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关注,零排放、无噪声、行驶成本低廉的电动汽车日益受到关注。
1. 1 工作原理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并配置大容量电能储存装置的汽车,它分为纯电动汽车( BEV) 、混合动力汽车( HEV) 、燃料电池汽车( FCEV) 。电动汽车中的主要器件有控制器、充电器、充电电池和电机等。基本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它具有突出的优点: 环境污染小; 噪声低; 高效率;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维修方便; 经久耐用,使用范围广,不受所处环境影响等。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超过汽油机汽车,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1. 2 火灾预防研究简介
近年来的电动汽车火灾频发也引起了国内外消防人员和其他科研人们的关注。例如: 参考文献中,贾广华等对一起电动公交车的自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电动汽车的一组电池箱内部电池发生故障产生高温自燃起火,引燃车厢内可燃装饰材料蔓延成灾,他认为在加强消防力量的同时,应该对新研发的节能电动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特别是电池供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作进一步改进。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方面的技术标准,但是由于国内外动力电池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控制精度、系统设计上存在差异,企业生产的每一个单体电池的内阻和容量有差异,最终影响所有单体电池串联在一起的效果,从而在生产源头仍有火灾隐患存在。由于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这些研究集中在对较小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方面,对电动汽车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远远大于普通的小型电动自行车,其电池重量甚至高达400 ~ 500 kg 以上,而电池的容量越大,其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另外,它们的蓄电池的类型也有区别,故不能机械地把由电动自行车得来的经验用于电动汽车。此外,电动汽车还有较电动自行车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附属装置。至今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研究较少,也有学者对锂离子电池的危险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基础的数据,但是还缺乏电动汽车在不同行驶状态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大量数据。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在全球都在关注和推广电动汽车之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火灾隐患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
2 电动汽车火灾预防研究内容
针对电动汽车的三个主要部分: 储能装置、传输路线、控制和附属装置进行火灾预防的研究。首先对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进行研究,然后对传输线路、控制和附属装置进行研究,最后对整车运行时的数据进行测量,结合案例和实验做综合评判,对所得数据进行验证,并形成结论。
2. 1 研究储能装置的性能
对不同的老旧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研究,并将其与新电池进行对比,得出不同使用时期电池的性能对比,特别是电压与储能的关系、电池内部的压力、电极和电解液情况,电极在不同时期的受损情况、升高温度,电解液的可燃性能; 蓄电池受到外力作用,外层保护受损后,检测出现电解液泄露和气体泄露的情况。
2. 2 研究输送线路的性能
对传输线路进行研究,研究车辆在不同加速情况下,传输线路所承受的电流大小,所需要的线径规格和绝缘级别,长时间使用时线路的发热、过负荷的情况、绝缘外层的老化情况; 线路发生短路时,对其周围装置的引燃情况。
2. 3 研究控制和附属装置的性能
对控制装置和附属装置的研究,电动机、控制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反应灵敏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是否出现短路情况; 附属装置自身是否具有火灾危险性。
2. 4 测量整车运行时的数据
对电动汽车整车运行时的状态进行研究,得出在实际运行时的数据,并与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合最近几年的电动车火灾案例和火灾物证鉴定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进行反复对比,得出电动汽车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状态下的火灾危险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用于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使用和管理。
3 电动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及应注意的 问题
3. 1 火灾原因
( 1) 通过多起汽车和电动车火灾的调查研究发现,蓄电池、发电机、电气控制装置、附属电气装置和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中都可能引发火灾,对于它们的火灾危险性和防范措施,成为当今迫切需要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 2) 电动车行驶中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车辆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由于未安装电气安全装置或电气安全装置不合格,不能及时有效切断电源,大电流引燃绝缘或其他易燃、可燃材料而引发火灾。充电过程中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动车自身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引起。
3. 2 应注意的问题
( 1) 因不同类型和容量的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发热量和电池内压力等情况; 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使用条件和受到不同外部损坏时的表现,释放气体的多少,内部电极的状况,以及内部电解液的可燃性能等。
( 2) 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工作性能,温度的变化对电池的SOC、开路电压、内阻和可用能量产生的影响。
( 3) 电源输送线路通过不同电流时的火灾危险性,如何选用合格电气线路,并规范敷设,电源控制系统和附属系统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等。
( 4) 如何在电动汽车上设置欠压、过流和短路保护装置,控制和减少易燃材料使用,提高电动车安全系数。
4 结束语
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电动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技术标准不健全、生产维修质量控制不严格、没有针对电动汽车操作人消防安全方面的行为规范,这都为引发火灾埋下大量先天性隐患。从国家能源的战略角度和人民生命财产方面,需要对电动汽车的火灾隐患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为普及推广电动汽车铺平道路。建议尽快制定出一个《电动汽车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操作使用,规范管理,提高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将该类火灾风险降低到最小。
[1] 侯遵泽,杨瑞.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 火灾科学, 2004,(04) . [2] 李华军,梅宁,程晓舫. 城市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估[J]. 火灾科学, 1995,(01) . [3] 孙波 ,程明. 建筑火灾的防范[J]. 山东消防, 2002,(12) . [4] 吴启鸿,陈万才. 我国火灾形势的总体评价及火灾防治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1,(08) . [5] 伍萍. 世界部分国家和城市火灾统计数据的比较(1996年—2000年)[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07) . [6] 杨立中,江大白. 中国火灾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02) . [7] 刘庆恩.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 有色矿冶, 2006,(01) . [8] 徐敏,陈国良,周心权.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神经网络评价[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9] 赵泽明. 世界各国的火灾成本统计——来自世界火灾统计中心的调查报告[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5,(05) . [10] 吴越. 城市传统居住街区的火灾事故致因与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1) . [1] 徐泉林,田亮光,程传格. 高科技分析手段在火灾认定中的应用[J]. 山东科学, 2002,(01) . [2] 王伟. 浅析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从大型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几点启示[J]. 安防科技, 2006,(04) . [3] 王桂兴. 浅谈消防工作中的火灾事故调查[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7) . [4] 邵学民. 注意火灾调查中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J]. 安徽消防, 1997,(11) . [5] 熊洪波,李思忠,王晖. 走近桑拿浴——有关桑拿浴火灾的调查与思考[J]. 安徽消防, 1998,(07) . [6] 黄郑华. 化工企业下水道系统的火险分析及火灾预防[J]. 安全, 1999,(03) . [7] 陈岩. 消防知识专题讲座第3讲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J]. 安全, 2000,(03) . [8] 杨云伦. 试论城市燃气火灾特点及其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技术[J]. 城市燃气, 1997,(01) . [9] 王艳敏. 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的探讨[J]. 当代矿工, 2005,(01) . [10] 贺跃. 初探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的预防[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4) .
[韩军]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与火灾预防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人们消费和娱乐的公共娱乐场所也快速发展起来,各类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发展迅猛,盲目无序,无章可循,安全管理严重滞后,许多地方存在较多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目前,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形势严峻,场所的位置设置不当、不按规范进行装饰装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经营业主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等隐患是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调查分析,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违章装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有的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任意降低防火标准,人为造成很多火灾隐患。二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有的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且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没有随着消防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予以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三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和职工素质不高。四是某些公共娱乐场所未经消防审核,擅自改变建筑物或场所的使用性质;有的不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验收不合格也投入使用,而与之相匹配的消防设施没有跟上,事后又无法弥补,致使消防设施先天不足,留下大量的火灾隐患,增大了火灾危险性。五是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六是缺少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或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二、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预防。从前面的火灾案例不难看出,我们目前面临的火灾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公共娱乐场所应该切实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针对公共娱乐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火灾预防工作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场所防火要求。公共娱乐场所的选地与安全布局应严格按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国务院15号文件的要求进行设置。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时,消防审查应作为其前置条件。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已经取得相关证照的应坚决予以清理整顿。(二)消防管理。1、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严禁在营业时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演出、放映场所内的观众厅内禁止吸烟和明火照明。2、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应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堵塞。3、公共娱乐场所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公共娱乐场所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对本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场所房产所有者与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租赁、承包关系时,应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由经营者负责。4、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紧急疏散方案。在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5、公共娱乐场所应建立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全体员工都应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6、公共娱乐场所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要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同时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增强消防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7、公共娱乐场所要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公共娱乐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8、公共娱乐场所应提高员工素质。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主动消除火灾隐患。9、公共娱乐场所应加强公众的消防宣传。公共场所人员涉及面广,要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率,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有赖于全民消防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广泛、及时、生动、直观的优势,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家庭、学校、厂矿,不留死角,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