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发布时间: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是医院风险科室较高的科室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析妇产科护理学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手段 引言 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 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 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 医院 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 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护理人员 法律 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 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 治疗 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 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 教育 及医疗行政法规 专题讲座, 建立学法制度, 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 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 举办护士 职业礼仪示范表演, 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 工作责任心, 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 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 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 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 经济 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4小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 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 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 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 发展 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 现代 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 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 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 中国 医院 管理,1997,17(10):50 2许晓斌,赵晓勤.运用 法律 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 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280 3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护理研究,2000,14(4):174 4吕军,陈刚.对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J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541 妇产科护理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谈妇产科护理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由于人们对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医疗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实施全面、规范的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积极调动护士的潜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探讨 护理管理对妇产科来说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可以给妇产科患者带来福音。特别是妇产科工作复杂、繁琐、危重、疑难的病例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对当前的妇产科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妇产科护理管理的自身特点,最后针对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实践。 1、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观念及专业水平问题 现在的妇产科产室中存在着许多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的护士医师。这样从本质上就影响了我们整体的工作质量。并有可能造成患者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其次,这也会对刚出生的婴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现在许多医护人员在诊治及服务中对患者耐心不够,没有足够的热请去为患者服务;在现在的医护管理中,一些检查过于流程化,落不到实处,于是一些医务工作者就随便应付了事,一些人员更是草草了之。对待一些评比也就是当时认真,过后不当回事。 病患沟通问题 从医院的角度出发,现在有许多医院所设立的护理评价机制与患者的需求非常的不符,这样使患者的诉求非常难传播出去,也不利于医院自身的完善和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同时这也与患者的家属产生了非常大的隔阂。这样的结果就最终导致了在孕妇生产时,由于对医师护士的不信任而产生的紧张。对胎心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胎儿。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们医患之间的隔阂就会日益加深。如果这样,就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影响。 制度缺陷 从一个问题的完整程度上想,想要究其根源不应该简简单单只存在于表层上,而应在本质上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在制度上存在着缺陷。现在助产室中有编制的人员不在少数,这也就使得一些助产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不够积极不够热情,尤其是妇产科的护士,工作量明显超负荷,每天夜班工作繁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这样常此以往的话,对护士的本身健康也有非常不利的地方。 缺少实践经验 近些年,国内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进入临床,这批新生力量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妇产科作为基础科室,工作负荷过重,患者进出频繁,并且较单一的流程及繁重的工作使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建议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自我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护理管理者是医院护理管理层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是病房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技术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者不仅承担着助产技术持续改进,还承担对病房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更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协调者。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士长要重视自我管理,并着力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培养且使用专业护士。 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去观察病人,给予产妇心里的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到惬意和舒适,而不是被动的单纯的查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德治医。护理人员要与病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及时了解病人所需。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护理服务的提升、护理队伍的稳定、护士素质的提高、护理专业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管理者要坚持科学的护理管理,通过不断的学习,持续的改进,灵活的运用,将人员管理的效能发挥到最好。 加强监督管理 大力开展医护工作的检查工作,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每个季度一次彻底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如果有条件可以设立开放日,让每一个患者都参与到医院的建设当中来。同时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医院检查中找到自身不足完善自己,全心全意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们应当从源头上,对医护人员的素质做一个有效并且严格的筛选。通过严格的笔试,来择优录取。作为整个医院的最特殊而又最敏感的地方,妇产科的医护配备应该是最先进并且也应该是学习性最强的,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多外派学习,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多多了解并学习产后的一些相关护理知识,例如: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的养护。 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实践 首先,要加强妇产科病房管理,增加晨间护理的力度,做到护理单元的整洁,努力为妇产科的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其次,要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妇产科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认真组织整体护理查房、健康教育指导,特别加强入院介绍、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工作,使得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从而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满意度。再次,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措施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缺点与差错,及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与改进。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相关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妇产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杜绝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最后,加强妇产科危重患者的管理,对年轻而缺少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抢救技术的相关培训,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另外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医嘱要做到班班查对,切实杜绝严重差错及电脑信息与医嘱不相符合的现象,加强妇产科护士对患者的基础护理知识的积累,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合格率。 3、总结 通过本文分析可得知,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把精湛的专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力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完善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慧.产科护理工作易出现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55. [2]佟丽芳,林春敏,石丽.护士长在护理安全中的管理作用[J].吉林医学,2005,48(9):934―935. [3]黄琼.论妇产科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3):149. [4]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25. [5]刘兰珍.以人为本概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1,24(5):2101. [6]谭有妙.护理查房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产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2. 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妇产科护理论文精选 5. 关于妇产科护理的论文范文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健康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措施。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体操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摘要]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因此要学生掌握妇产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本文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①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②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③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和知识量。⑤避免医疗纠纷措施。⑥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1],其教育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接触患者,认识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了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培养良好医德医风,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学是实习的重要部分,因针对人群的特殊性为临床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具备扎实临床技能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1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带教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岗前规范化培训,掌握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带教示范合格。通过教师自身行为和正规示范,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和高职称教师负责,即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师资力量。

2 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妇产科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充满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焦点,在教学中要整合人文资源[2]。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生的要求已经远不止简单的医术精湛,虽然,医术永远是对一名医师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今一名优秀的医生还应该同时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的知识。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英国人提出了“医学伦理学”这一概念,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是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伦理教育的。在为患者实施任何手术和治疗之前,都应确定该方案对患者是否是最佳的,并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不仅仅是单纯解决病痛就够了。子宫对一名女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名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没有了子宫,没有了月经,她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并产生自卑心理,对今后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妇产科医生在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量保留患者的子宫,在确定无法保留子宫体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患者的部分宫颈,这样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像正常女性那样有一点点月经,虽然经量会很少,但对患者的心理上将是莫大的安慰,充分体现了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3 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妇产科的疾病,从解剖位置看有一定的隐蔽性,部分妇产科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法中,采用模型演示、挂图展示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逼真的仿真模型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骨盆模型和新生儿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机制,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学生信息量和知识量

因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造成目前学生见习及动手操作实习机会减少,且部分妇产科示教内容复杂抽象、枯燥难懂,使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应充分引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生动易掌握,增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如配合相关录像、动画,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正常分娩接生、胎头吸引助产、钳产、剖宫产及妇科手术等全过程。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画、图文并茂,使学生大量直观了解临床症状,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尽快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观念,且提高了临床操作的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而且更促进了教师人群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

5 避免医疗纠纷措施

现今“医患关系”可以算是社会上议论最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医患矛盾已成为困扰政府部门、各大医院的心病,我们在临床带教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示教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理解关于临床教学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在示教中要求学生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在老师指导下,有条理地询问病史,操作轻柔,谨言慎行,不擅自回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做示教以外的诊疗操作[3],避免诱发医疗纠纷。

6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目前,由于对医学生的教学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这种模式教育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随机对照、系统化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MB),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为现化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中势在必行[4]。1992年,加拿大学者Sacker等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MB)的概念,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主案[5]。

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患者的管理来实践循证医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系统评估”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具体患者,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提出临床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应用网络等进行资料查询获得最佳证据,同时将自己所获得的证据写成总结报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其各自发表自己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者,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路镇美.妇产科教学渗透人本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142.

[3]詹钟平,黄郁文,陈汉如.读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在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105.

[4]李峻,董碧容.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3):14.

[5]Sacker DL, Sharon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 3rd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l.

[6]孙可丰,佟丽丽.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39-140.

知网里有两千多篇 [1]考书钢. Bcl-2、Bax在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吕晶武.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姚艳飞. 药用菌发酵物协同中药鹿花盘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2011. [4]林妮,肖柳英,吕俊华,葛文涛,潘竞锵. 荔枝核提取物抑制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激素水平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8). [5]喻国华,邹来勇,刘建国,段树民.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in 46 Case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3). [6]王玖,侯美云.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ITH CUPPING ALONG DU MERIDIAN IN COMBINATION WITH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ON THE ACUPOINT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6,(4). [7]刘丽军,李炎高,郭诚杰.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1995,(4). [8]彭成浩. 回阳玉龙膏联合磁、热疗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研究[D].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2011. [9]翟贺宁.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D].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2011. [10]钱丽旗,潘超,冯振卿,冷静,许芝银. 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模型乳腺、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 [11]曾艺文. 乳腺增生散结粉治疗乳腺增生症113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8). [12]孙爱荣. ME-1型乳腺动力仪治疗乳腺增生症787例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08,(3). [13]陈凤仪,胡建楣. 乳结平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PR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08,(27). [14]李恒,应荐,沈雪勇,金明子,赵玲,胡升芳,孙霃平,王丽祯,韩丑萍.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Comparison on Body Surface of Points Betwee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4). [15]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王驰.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by Lirukang Granule (利乳康颗粒)[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7,(2). [16]郑卫国. ACUPUNCTURE FOR TRERTING 12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5,(2). [17]蔡志红,吴英,付波,贺普仁. 30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RED-HOT NEEDLE PLUS FILIFORM NEEDLE[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3,(3). [18]钱丽旗,裴晓华,陈荣明,许芝银. Effect of Lirukang Oral Liquid(利乳康口服液) on Neurotransmitters and Estrogen in Rats with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4,(2). [19]田丽颖.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ACUPOINT INTRADERMAL EMBEDDING OF RINGHEADED THUMBTACK-NEEDLE THERAPY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2,(1). [20]王进才,刘煜. Differenti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2,(3). [21]卓斌,徐继恩,何桂云,宋孝金. 28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TREATED BY RU HE CHONG JI[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5,(4). [22]吕新敏,沈春. 42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REATED WITH CHAIHU SANJIE DECO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3]郭诚杰,张卫华,郑少祥,鞠大宏,赵仓焕.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AND ITS EFFECT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6,(4). [24]段彦苍,杜惠兰,靳亚慈. 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和乳腺VEGF、bFGF的变化[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 [25]王孟琳,王婧锦,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王梅生. P16 P53在针刺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 [26]刘丽军,杜惠兰,靳亚慈,陈景伟. 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7,(4). [27]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10:--2027. [28]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481-482-483-484-485-486. [29]林妮,吕俊华,潘竞锵,肖柳英. 荔枝核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A]. .[C].: ,2009:149-150-151-152-153-154-155. [30]赵文静,赵向上,旺建伟,刚宏林,姜虹,王艳宏,张晓琳. 复方鹿花盘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重量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0,(3). [31]方佩影,张明. 乳增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75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 [32]古凤仪,刘玉英. 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对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 [33]于萍,廖鸿梅,黎清婵,麦小琴. 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4,(11). [34]张红燕,邓黎,胡卫卫,杨湘华. 中药外敷联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4). [35]李敏. 蒙药乳腺Ⅰ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10. [36]李中玉,张卫红. 凋瘤丸治疗乳腺增生30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3). [37]曾幼莲. 应用桔梗八味汤治疗乳腺增生症2500例报告[J]. 桂林医学院学报,1994,(2). [38]刘岩. “乳康方”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含量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2009. [39]张晓双,武苗,杨瑞. 三香乳增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病理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40]王孟琳,张卫华,赵宗辽,应小平,方改英,党琳,马莉,赵小艳. 针刺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形态学改变[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5). [41]魏清,周政涛,王燕燕. 乳腺Ⅱ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药师,2007,(11). [42]关会林,王小丹,李婷,孙世超,乔国芬. JNRK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5). [43]张玉君. 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09,(9). [44]钟绮芬,周佩明,容雪瑶. 健康教育对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09,(4). [45]张忠泉,苗久旺. 乳消1号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09,(7). [46]龚东方,谢娟,唐纯志. 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 [47]季屹红,张锦林,沈飚. 3种方案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2). [48]王苹,吴秋霞,池飞燕. 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 [49]姚静,黄文革,李明,杨敏,陈蔓茵. 加味逍遥散对乳腺增生模型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3). [50]房忠女,卢文. 中药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107例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07,(6).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1 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 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2 浅析中医临床思维 摘要: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思维方式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因此,要掌握这门科学就必须具有中医思维。中医医生应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而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诉、需求与医生头脑内掺入的西医的信息,并与中医的信息混合或交织在一起,使中医自身学术的临床思维淡化、异化、西化,从而降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故中医医生应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及正确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中医思维 临床思维 1 关于中医思维的概念? 中医学思维是中国医学体系构建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是在长期的实践医疗活动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并采纳了古代的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生物、心里等科学知识,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进行了 总结 、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1]? 2 中医思维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 辩证法思维是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医诊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它包含着三大内容:①阴阳五行学说;②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③多端思维[2]?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 抽象思维 。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这一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基本指导思想。历代的中医名家无一例外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一哲学层次的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医疗实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以取类比象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 “比类取象”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以相似的现象进行简单明洁的援比,常能突破常规的概念抽象。在中医古籍的记载中运用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获得了比 逻辑思维 更多的认识。在说明中药作用机理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时,都其重要作用。历代医家都大量借助比类取象的方法,或借以求得新知,或借以论证说理。? 类比思维是中医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不仅用于一些未知现象的解释与推演来进行理论的阐述,而且还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古代医案中用类比思维进行辨证者甚多,此类医案,巧取比喻,深入浅出,形象明了,发人深思,易于让后学体会领悟。当然类比思维于临床,不仅要启示于自然社会现象之理,更要与中医基本原则不相违背,所以只有善于将二者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才能正确地应用类比思维于临床。? 因其简洁明了的特点,尽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思维方法在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仍不能被完全取代。况且,目前仍有一些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无法解释,因此类比思维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形成的多端思维。 多端思维法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到启发或结论。因为疾病本身就如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一样,是由相关联的多个因素并错综复杂促交织在一起而形成,而多端思维的方法使我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复杂的因素,从而把握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中医以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中的六淫、七情等来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无不体现多端思维的方法。由于多端思维常常从一个方面展开,而向多个方向延伸,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种思路,使医生在临床中思路广阔,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提出。? 3 关于临床思维的探讨? 目前对临床思维的认识。 对临床思维这个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多数人是从局限的角度来看待的:第一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即认为临床思维是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思维方法,也就是临床医生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3]第二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 医学知识 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4]? 目前对临床思维认识的局限性。 虽然以上对临床思维的理解第二种较第一种要进步,但是从临床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只考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考虑较少。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复杂化,医学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利用 自然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二是局限于诊断与治疗。对疾病的预防、康复等考虑不多。使一些临床医生在实践中预防医学思维缺乏。对群体健康问题,尚未纳入考虑之中。而医学的目的不是在于治愈疾病,而是促进、保护和维持健康。当健康受到损害时,将疾病的痛苦最小化。三是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就关系到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医德高尚的的医生是以病人和社会的利益为追求目的。而不良的职业道德则易引起错位的临床思维,使思维浅表化、狭窄化、金钱化,导致诊治失败。另外,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易患的沟通与理解,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也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良药”。四是重 经验 ,对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方法注意不够,要么“夜郎自大”,要么“固步自封”。五是过分依赖仪器及化验指标。在当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虽然日趋形象化、客观化、数量化、精密化,促进医学诊断和治疗。但过分地依赖先进仪器检测,而忽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传统的诊断和常规检查方法,思维就容易局限化、简单化、偏激化甚至思维逆转现象,造成误诊误治。[5]? 对临床思维的探讨。 临床思维应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中医思维是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结合生理与病理现象,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的临床思维,形成有利于病人的综合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方案,提高医学处理的效果与效率。可见,中医思维在临床当中更符合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绪论[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1? [2] 颜德馨.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 [3] 赵书云,姚有为,刘豫安等.医学生临床思维欠缺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 教育 .1998,6(42-43)? [4] 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6)?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9-107

论文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读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参考文献能反映作者立论科学、严谨的学风,同时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严肃态度,避免版权纠纷,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来源,便于读者需要时查阅核对。不同体裁和内容的中医论文,其格式也有所变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并。每一部分应当写什么不写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中医药实验研究型论文的结构,除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等基础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高等中医药本科 教育 中药学专业设置标准是规范中药教育的重要文件,编制该标准是中医药教育的一件大事,它的制订为保证本科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中药教育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对规范中药专业的办学标准,促进本科中药学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中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中药学论文 范文 一: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溶出度考察

摘 要 :一种快速的,有选择性的,灵敏度高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奥卡西平,其主要代谢产物(单羟基和双羟基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卡马西平-环氧丙烷的 方法 已实现。

在固相色谱柱(SPE)上提取得到被分析组分,在Zorbax SB-CN 柱上实现色谱分离。 在紫外吸收波长为214nm下,该色谱峰面积比用于定量分析。这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功的用于对我们研究所中癫痫患者得血药浓度监测的日常评价,以及用于关于病人由于药物诱导或抑制OXC代谢产生治疗效果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奥卡西平;代谢物;HPLC;监测

1. 前言

奥卡西平(OXC),10酮基卡马西平(CBZ)衍生物,是一个比较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适应症与卡马西平相似。口服给药后,OXC被胃肠道完全吸收,迅速且几乎完全(96%-98%)得降解为药理活性代谢物单羟基衍生物(MHD)。MHD主要通过与葡萄醛酸结合而代谢,另外一小部分MHD被氧化成二羟基衍生物(DHD)。DHD是一个无药理活性得代谢物,同时也参与了卡马西平的代谢途径。(图1.)

OXC可以作为单一疗法以及与其他AEDs(抗癫痫药物)联合的多疗法,如拉莫三嗪 (LTG),丙戊酸(VAL),托吡酯(TPM)的和非班酯(FBM)。我们研究所的癫痫患者通常用CBZ或OXC与LTG等其他抗癫痫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虽然目前没有数据显示,OXC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有用,药物诱导或抑制的相互作用清楚得表明,对照LTG[2,3]可被视为一个理由,对可能会由于OCX相互作用而进行仔细的监测。另一个原因是实施一分析程序的同时测定LTG,CBZ,CBZ 10,11-环氧化物(CBZ- epox),OXC和其主要代谢物而不受其他目前

相关的药物(如苯妥英,乙琥胺,非班酯 , 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干扰,可以不需要改变分析程序时,药物在不同的样本中测试会改变。这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和金钱。

HPLC-UV方法目前用于OXC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做法也只是分析这种药物和它的代谢产物[4,5][1];有些是反向选择[6,7],并要求昂贵的手性柱和长度的分析倍。

由于OXC与CBZ有一个化学结构和性质很相似,Lensmeyer[8]提出的操作程序是目前HPLC法发展的出发点。不过,我们决定要修改方法,因为lensmeyer的分析程序不允许量化LTG和DHD ,因为这两个组分是一起洗脱出的。

2. 材料与方法

标准

OXC,MHD和DHD由Novartis Pharma (Basel, Switzerland)友好提供;LTG由

GlaxoSmithKline

(Verona, Italy)提供;CBZ, CBZ-epox, and cyeptamide (CYE)购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 CYE,CBZ储存溶液(1μgμl),在-80℃下储存,CBZ-epox and LTG 制成甲醇溶液,MHD和DHD溶于去离子水中,OXC溶于丙酮中,丙酮醇流动相包含CBZ, CBZ-epox, OXC, MHD, DHD 和

LTG,内标物溶液(100ngμg-1), 水/乙腈(3/1)制成。

试剂与萃取剂

所有溶剂为HPLC等级:乙腈和醋酸购自Merck (Darmstadt,Germany); 甲醇来自Carlo Erba (Milano,Italy); 醋酸铵和三乙胺来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固相萃取柱(SPE)Isolute C8柱(EC)含有200毫克的稳定相,并以3ml容积规格购自StepBio(Bologna, Italia).在Milli-Q Plus 的试剂级别的给水系统中的水是去离子的,过滤且净化的,来自Millipore (St. Quentin, France).

色谱条件

HPLC系统包括一个126溶剂传递装臵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 CA),一个LC 295 UV-VIS 模型(Perkin Elmer, USA),设在214nm,与一个406接口单元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CA)连接,用于一个GOLD色谱工作仪(version 6) (Beckman Instruments).

色谱分离分别采用一个Zorbax SB-CN柱Hewlett Packard (USA), 250mm× .,粒子大小5m,一个保护柱LichroCART 4-4 RP-8, 5 m (Merck, Darmstadt, Germany)被连接到保护分析柱上。柱子和前臵柱分别被设在50℃的恒温箱中(Jones Chromatographic,USA)。流动相由水/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体积比为725/150/125/1/)混合,超声脱气Branson (USA)。流动相PH用乙酸调整为以获得LTG与DHD峰的完全分离(图2)。流速设为12mlmin。 制备标准品和对照品

标准品和对照品包括CBZ,CBZepox,OXC, MHD, DHD, 和LTG添加已知含量的分析物于空白血浆中。他们包括每批患者的样本。

样品制备

我们结合含30μl CYE(.)(100ngμl-1)的500μl 血清和500μl饱和的醋酸铵溶液。混合后,样品被转移至含3ml甲醇的萃取柱,然后3ml水洗。在用3ml水洗萃取柱后,样品将在3ml甲醇中被洗脱出来。然后在40℃的氮气流通下蒸发有机相,残留物用200μl水/乙腈(3/1)溶解,然后取50μl注入到HPLC系统中。 -1

3. 结果

选择性

用上述的色谱条件我们可靠地将六个组分与内标物分离。色谱性能良好,使所有物质峰形与合适的保留时间有效。在一个干扰研究中,提取空白血浆与抗癫痫药物或内标物共同洗脱得到了一个游离的峰。(图.3.)在对病人的多药疗法中,非班酯,加巴喷丁,托吡酯,乙拉西坦和乙琥胺在这过程中不被提取,因为它们不断地离解。丙戊酸酸和苯妥英分别提取,而不是共同与有趣的组分被洗脱出来。苯巴比妥( Pb )和MHD是共同洗脱出来的。因此,在有PB和OXC9(和MHD)存在时,样品用盐酸(1N)和乙醚预处理。在SPE程序允许PB通过并进入有机相并在此后从水相中柱提取其他组分前进行样品酸化。

线性

我们的线性方法检查是通过三份标准品分析的,在范围为μgml的CBZ,μgml的CBZ-epox,μgml的OXC,μgml的MHD,μgmlDHD 和μgml-1的LTG是优良的。(图.4.)

回收率

提取回收率(在五种不同浓度下评价以及在相同浓度下对血浆样本提取物和未提取标准物的 4 -1-1-1-1-1

峰面积比较评价)很好。OXC为,MHD为,DHD为为,CBZ-epox为,LTG为。

限量

在信噪比3:1下,限量为OXC(μgml-1),MHD(μgml-1),DHD、LTG、CBZ和CBZ-epox(μgml)。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与准确度

在三个不同浓度下,范围为OXC(μgml-1),MHD和CBZ(1-20μgml-1),DHD,CBZ-epox和LTG(1-10μgml-1),制备五组质量控制样品。相同的提取样本跑了三次后计算日内准确度,在连续四天分析后计算日间准确度。(表 1)对于所有组分,由变异系数(CV)确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低于6%。

4. 讨论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如何用HPLC-UV法同时测量联合用CBZ或OXC与LTG和其他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的血浆中CBZ,OXC和它们的主药代谢产物及LTG。该法适用于用这些药进行单一或多疗法的病人。我们选择SPE样品前处理,因为这种技术比起液液萃取能获得回收率高且更洁净的样本。

该法非常灵敏且其重现性非常好,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再加上紫外检测允许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三种抗癫痫药物(OXC,CBZ和LTG)和它们的主药代谢物(MHD,DHD和CBZ-epox)。在我国实验室经过数月的例行评价这种方法,我们结论是,它对这些药物的TDM有用处。通过使用这一程序,提取不需要超过30分钟,色谱分离只需时17分钟,且色谱系统呈现长期的稳定性;在进行1200次分析后,色谱分离才变差(宽峰和低分辨率)。

参考文献:

[1] Flesh G.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Invest 2004;24(4):185–203.

[2] Benetello P, Furlanut Jr M, Baraldo M, Tonon A, Furlanut M.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lamotrigin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istant partial seizures. Eur Neurol 2002;48:200–3.

[3] Morris RG, Black AB, Harris AL, Batty AB, Sallustio BC. Lamotrigine 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retrospective survey follow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routine service. Br J Clin Pharmacol 1998;46:547–51.

[4] Mandrioli R,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oxcarbazepine and its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二:裕丹参不同播期育苗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以河南方城裕丹参为材料,探讨裕丹参育苗的最佳播种时期,以期为当地裕丹参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播期间的株高、根长、折干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播期对丹参育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2(即6月28日播)的丹参发育最好。结论:6月28日左右为该地区丹参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期。(注意黑体内容的变换)

关键词: 丹参 ;播期;育苗

1 文献综述

丹参概述

植物形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80cm,叶柄及叶轴均被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7)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

两面疏被柔毛。轮伞花序为假总状,花序轴和花萼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1mm;花冠紫蓝色,长20~27mm,冠桶内具斜向毛环,下唇中裂片宽偏心形,药隔下臂先端连合,药室不育。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与习性

野生丹参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海拔120m~1300m。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及四川。适应性强,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春季地温10℃时开始返青,在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温度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丹参耐寒,在北方能露土越冬,根在-15℃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为深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中性、微碱性的土壤最适宜 种植 ,粘土排水不良易烂根。

丹参的应用历史和药用价值

我国应用丹参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止烦渴,益气。”被列为上品。北魏《吴普本草》载:“治心腹痛。”表明丹参自古用于热证和肠鸣,泻肠内积聚物和腹中之邪气。列为上品表明它无毒副作用并作清补之用。以后随着中医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向丹参可养血、调经、安神并可治风邪热证。

明代《本草纲目》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女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散能宿血,补新血,安生胎,罗斯泰,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芍药之故也。”清代《本草逢源》记有:“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积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漫益气者,淤积去而烦漫愈,正气复也。”即在《神农本草经》对丹参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在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崩带下及治疗肿瘤的功效,并记述一味丹参散即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表明:丹参可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目前丹参更是中医活血化瘀、调经、安神、止崩带下与抗菌消炎的一味常用良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利用复方治疗,主要用于心绞痛等冠心病。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天津产)作为中成药于1997年12月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准许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为丹参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药材GAP 与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中药材GAP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简称。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是由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该规范从保证药材质量出发,规范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中药材的产前(产地生态环境: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的要求: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鉴定物种,种质资源的优化)、产中(优良的栽培技术 措施 ,要点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产后(采收与产地加工:确定适宜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技术)包装、储藏、质量管理等全过程的系统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GAP针对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以控制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制定出科学的符合中药材社会化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手段,以实现中药材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目标,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为最终目的。

中药材GAP 的实施及基地建设的意义

建立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的规范标准,对于保证中药材产品以至中成药产品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中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形成的,药用植物的不同种植、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栽培和研制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法都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中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及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

制定及实施GAP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条道路。中药是我国医药 传统 文化 的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传统道地药材往往生长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长期以来约80%的常用药材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长期采挖的结果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是中药资源保护扩大再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持续供应中药材产品的根本途径。因此,通过对道地中药材品种、种质、产地土壤、气候、栽培、加工等的系统研究,开展规模化规范化人工栽培,可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药材资源的持续利用。

中药材GAP实施的进展

2002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即GAP的认证)。2003年11月1日起,SFDA开始正式受理

中药企业GAP认证申请。继国内第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试点工作,GAP认证将开始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作为自愿认证逐渐推广。2005年6月止,已有26家中药材生产企业种植的26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了中药材GAP认证。如河南西峡山茱萸生产基地、山西商洛丹参生产基地、四川雅安鱼腥草生产基地、安徽阜阳板蓝根生产基地等。

丹参的规范化生产

1)种质资源(四级标题一律去掉)

张国兴等[1]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郭保林等[2]通过不同产区的丹参样品进行RAPD分析将扩增条带用NTSY-pc和AMDV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丹参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山东和河南产的栽培居群栽培种源来自当地野生居群,尚没有进行人工选择,丹参酮A等成分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条件不理想;地区间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均衡,四川中江和河北承德居群与 其它 居群较远;丹参道地性的确定应当依据现代的优质药材评价系统,山东和河南产的丹参也可认为是丹参的道地药材。

2) 产地生态环境

伍均等[3]对四川中江县丹参产区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参主要栽培在该县西北部地山区海拔600m~900m坡地气候温暖湿润,主产土壤为中壤质的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一般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属于中低水平,速效磷丰富;在微量营养元素中,有效铁、锰、铜充足,有效锌、硼普遍缺乏。黄志勇等[4]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经过不同实验室测试和不同市区稳定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内控标准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其它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蒋传中等[5]报道:山西商洛是丹参的道地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丹参生长;其大气、灌溉水质、土壤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宜建立丹参GAP基地。张国兴等[6]根据主产区高产丹参和低产丹参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研究了非地带紫色土区丹参土壤发生学特征值分子比率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发生学特征值是丹参生药产量及规格品质的中药土壤因素之一,土壤风化程度深浅与丹参产量密切相关。

3) 栽培技术措施

朱小强等[7]为解决丹参春栽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影响产量的问题。采用分根法春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出苗时间与出苗率等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的丹参生态效应十分明显,产量也明显高于

露地对照组。韩建萍等[8-11]利用盆栽和大田实验研究了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丹参移栽时作基肥的氮肥不能施用太多,否则会影响成活,苗期也会出现烧苗症状;生长中期可施用适量氮肥,以利于茎叶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发育提供光合产物。氮:磷=1:1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氮:磷:钾=1:时,丹参素和丹参酮的总含量比对照提高和18%;总丹参酮的含量与丹参根的直径呈负相关,细根影响产量和外观品质,建议生产上应适当密植。刘文婷等[11]报道丹参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20cm ×25cm的栽培密度为最佳,根产量以鲜重记可达163kg/亩。丹参素含量可达,丹参酮的含量可达。建议在进行丹参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20cm×25cm的栽培密度。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商品药材的质量常有很大差异,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要保证所用药材的质量。但是,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如物种的遗传基因、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和贮藏等。其中物种的遗传因素、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措施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它们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而实现对药材质量从生产、采收、加工、贮藏到应用全过程的动态调控,确保药材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的稳定均一。

裕丹参简介

方城古称裕州,盛产丹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为别与其它产地丹参而冠以地名 “裕丹参”,裕丹参始于金、元,鼎盛在明、清。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夜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 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名医别录》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之桐柏也。”孔志云:“动植形生,因地舛生;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乘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为别丹参之良莠,好恶真伪,医者用之有据,故金代谓之“裕丹参”。

参考文献(文献标号用方括号)

[1] 张国兴,王义明.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8):247.

[2] 郭宝林,林生.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2,33(12):3111.

[3] 武均,陈远学.中江县丹参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土壤条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4~288.

[4] 黄志勇,庄峙夏.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08-811.

5 蒋传中,卫新荣.丹参种植地点的选择依据及标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51~52.

6 张兴国,程方叙.中江丹参土壤发生学的[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36~638.

7 朱小强,王新军.丹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验[J].商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15(4):22~24.

(4)8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等.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67~71.

磷对丹参根系生长及总丹参酮积累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3)9 韩建萍,梁宗锁.氮、2003,24:603~607.

10 韩建萍,梁宗锁.丹参根系氮、磷营养的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08~211.

11 刘文婷,梁宗锁,付亮亮等.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4):14~17.

12 王新军,朱小强,吴珍等.丹参播种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87~89.

中医妇科不孕论文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健康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措施。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体操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摘要]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因此要学生掌握妇产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本文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①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②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③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和知识量。⑤避免医疗纠纷措施。⑥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1],其教育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接触患者,认识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了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培养良好医德医风,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学是实习的重要部分,因针对人群的特殊性为临床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具备扎实临床技能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1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带教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岗前规范化培训,掌握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带教示范合格。通过教师自身行为和正规示范,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和高职称教师负责,即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师资力量。

2 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妇产科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充满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焦点,在教学中要整合人文资源[2]。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生的要求已经远不止简单的医术精湛,虽然,医术永远是对一名医师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今一名优秀的医生还应该同时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的知识。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英国人提出了“医学伦理学”这一概念,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是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伦理教育的。在为患者实施任何手术和治疗之前,都应确定该方案对患者是否是最佳的,并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不仅仅是单纯解决病痛就够了。子宫对一名女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名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没有了子宫,没有了月经,她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并产生自卑心理,对今后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妇产科医生在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量保留患者的子宫,在确定无法保留子宫体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患者的部分宫颈,这样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像正常女性那样有一点点月经,虽然经量会很少,但对患者的心理上将是莫大的安慰,充分体现了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3 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妇产科的疾病,从解剖位置看有一定的隐蔽性,部分妇产科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法中,采用模型演示、挂图展示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逼真的仿真模型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骨盆模型和新生儿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机制,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学生信息量和知识量

因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造成目前学生见习及动手操作实习机会减少,且部分妇产科示教内容复杂抽象、枯燥难懂,使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应充分引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生动易掌握,增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如配合相关录像、动画,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正常分娩接生、胎头吸引助产、钳产、剖宫产及妇科手术等全过程。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画、图文并茂,使学生大量直观了解临床症状,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尽快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观念,且提高了临床操作的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而且更促进了教师人群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

5 避免医疗纠纷措施

现今“医患关系”可以算是社会上议论最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医患矛盾已成为困扰政府部门、各大医院的心病,我们在临床带教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示教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理解关于临床教学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在示教中要求学生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在老师指导下,有条理地询问病史,操作轻柔,谨言慎行,不擅自回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做示教以外的诊疗操作[3],避免诱发医疗纠纷。

6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目前,由于对医学生的教学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这种模式教育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随机对照、系统化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MB),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为现化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中势在必行[4]。1992年,加拿大学者Sacker等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MB)的概念,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主案[5]。

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患者的管理来实践循证医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系统评估”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具体患者,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提出临床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应用网络等进行资料查询获得最佳证据,同时将自己所获得的证据写成总结报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其各自发表自己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者,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路镇美.妇产科教学渗透人本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142.

[3]詹钟平,黄郁文,陈汉如.读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在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105.

[4]李峻,董碧容.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3):14.

[5]Sacker DL, Sharon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 3rd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l.

[6]孙可丰,佟丽丽.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39-140.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1 浅探中医妇科腹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妇科腹部诊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多年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传统中医腹诊方法,当代中医的新发展、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以其促进中医妇科临床诊断的发展。结论:作为中医的重要部分,中医妇科腹诊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源于《内经》、《难经》、并在随后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所发展,逐渐形成,腹诊的内容丰富,辩证思想贯穿其中,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医妇科腹诊成为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分支,在结合当代的腹部探查方法,使得诊断技巧更佳丰富,大大降低了误诊率,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妇科病 腹诊 四诊 中医诊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腹诊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分支,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器械辅助检测使得内诊广泛应用,传统的腹诊在临床上越来越少,本文就临床腹诊经验,文献、历史资料、展开讨论,浅谈腹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1 腹诊在中医妇科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腹诊主要作为一种临床手段,用于中医临床上的辨证,最早出现在《内经》、《伤寒论》等古老的医学专著之中,《内经》中关于腹诊的记载是后来腹诊发展的起源,《伤寒论》则是将腹诊与辨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将其运用在对治病机理的分析,临床辨证,预后判断中,形成了初步较完整的腹诊理论体系,对腹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妇科腹诊作为中医腹诊中的重要部分。但在近年看来,已经被传统的内诊取代,滞后了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妇科腹诊已经逐渐走向狭窄,偏离了传统中医的发展方向,并且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现代中医腹诊包括较为广泛,不应当只局限在腹腔,还包括了胸腔的望闻问切。若腹诊只单单指腹部的诊断,或只是内诊中某一项检查,那是对腹诊的狭隘理解。 现代腹诊主要包括胸腹以及五脏六腑的城廓,因此中医腹诊是包括了胸腹部内所有脏器的,即使只是从临床上对腹诊进行狭隘的理解,即指的是胸腹部的切诊,这一块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五脏六腑当中就有三脏五腑是位于腹部内的,十二经脉当中,只有足太阳膀胱经脉不是循行于腹部当中,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均是在腹部内,因此,若出现妇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就会表现在腹部内,中医腹诊是中医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中医妇科腹诊在内科诊断中具有广阔的视野,能从全局出发,提高了确诊的概率。 2 中医妇科腹诊的具体应用 腹部在医学上,泛指胃脘下至耻骨毛际的部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对腹诊中的腹部进行了如下定义:腹部是指包括胸区、心区、左胁部、右胁部、左胁下、右胁下、脐部、小腹、左小腹、右少腹、心下十一个区域。其中在中医妇科腹诊中主要检测的区域是上腹、脐腹、少腹、小腹等区域,应广泛的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腹诊的概念:腹部诊断即腹诊,腹诊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是指对胸腹部的按诊、触诊,应属于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范畴,即被临床上普遍理解的腹诊,清代医学家俞根初这样描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如何,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而另一种腹诊则是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综合运用,即广义的腹诊,这一观点主要在日本汉方界多见,不仅仅是对胸腹部的触诊,还注意观察胸腹部的整体形态变化,塌陷或膨隆,腹白线的异常等,也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支持,包括王邦言等人在内。 腹诊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腹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胸腹诊、虚里诊、脐诊及腹部穴位诊断四个方面,胸腹部的诊断则是指对胸腹外在形态、颜色、温度、紧张度、胀气度、疼痛、痞硬、急结等症象诊察,属于腹诊的一部分;而虚里诊则是指,对非实物虚里的位置、脉搏、音量、色泽、等多角度的诊断,属于腹诊中的核心内容。脐诊则是对脐形态、周围气血运行的状态的诊断;通过腹部周围穴位的诊断而判断内部脏器的病理变化。具体的将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望诊主要是通过对腹部形状、色泽、润枯等外在的变化来判断内部器官的形态和状态,即望诊主要是医生运用视觉对胸腹部的形态、色泽、心尖搏动、腹形、脐部改变及腹部动悸等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了解人体胸腹体表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一般来说,腹部色泽暗淡、腹部形态塌陷、多可以归属于虚证;反之若腹部的颜色光亮,腹形饱满圆润,那多可归为实症;具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下,若患者腹部皮肤松弛、干枯色黄、疑为气血亏虚或胎儿不正常,也可能胎死腹中;又若当患者妊娠时,腹部过大,可能为羊水过多。 闻诊:闻诊指的是,医生运用听觉去了解胸腹部的情况,主要可以依据听诊来诊查腹部的声响去了解内在病变的方法,必要时也可借助听诊器辅助诊断。诊察内容:包括脏腑自然发出的声音和叩诊或按压胸腹时所出现的音响,(如患者形体素肥,今见消瘦,肠鸣漉漉,多为痰饮作祟;腹中鸣响,嗳气时作,多为肝郁气逆;食后腹胀,摇腹声作,多属中气下陷,常伴阴吹正喧,前者如呼吸咳喘、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等),按压音则主要依据不同部位扣压后所反映出来的鼓音、实音、浊音具体情况,来判断内在脏腑组织的胀气、肿块、水饮、瘀血等不同病变情况;此外,腹部听诊还可以检测胎儿在体内的发育的状况等。 问诊: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家属,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进行初步了解、判断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是辅助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 切诊:所谓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去按压、切压患者腹部的多个部位,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在腹诊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腹证奇览》一书中将按压法分为覆手按压法、三指探按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妇科腹诊中主要的诊断手段,主要通过医生用自己的手掌、手指去切触腹壁、以探查内部腹壁的坚硬、温寒、以及其他积压疼痛情况来确诊。传统上讲,若腹中按压出积块,需要细心诊察肿块小大、形状、硬度、活动度及喜按拒按等情况以辨识其良恶性质。 参考文献 [1] 王邦言.中医腹诊浅议[J].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2] 孙忠年,陈选平.中医腹诊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1-276. [3] 稻叶克,和久田寅.腹证奇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2 浅谈女性妇科不孕育的中医治疗 摘要: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达1年以上而未能怀孕者。女性不孕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输卵管不通、子宫体小、黄体功能低下、不排卵、月经不调、闭精等。 关键词:妇科不孕不育中医治疗临床 近些年来,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很多困扰。经过多方面研究,中医专家认为,造成了女性不育(孕)症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而近年来不育(孕)症上升的原因包括了化学污染、环境污染、滥用药物、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加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患者开始寻找众多多治疗不孕不育的方法。据专家介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一些疾病往往很难用西医治疗,有的疾病尽管诊断明确,但治疗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而中医对此有独到之处,很有优势。由于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医药对不孕症的治疗在2000多年来也没有间断过,流传发展至今。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有其独特的优势,治法多种多样,毒副作用较小,用药期间就可以受孕,疗效也较高。 1中医对女性不孕不育的症状分析 中医治疗主要是运用针灸,偏方药方等治疗不孕症,中医治疗认为不孕症可分为五型: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淤等。对于女性不孕治疗,中医认为凡女子不孕以肾虚为根本,或为素体亏虚,禀赋不足;或为不慎房事,损伤肾精;或久病多产伤肾。脾为后天之本,精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无源而致不孕。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亦可使女子不孕。论治则当安五脏、通气血,调经种子,孕育乃成。[1] 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 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中药治疗:婚久不孕不育,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方药: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由宫寒引起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治疗原则应温补肾阳,可服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治疗。针对宫寒的女性,中医妇科专家介绍了几种药膳疗法:鸡煮益母草:乌鸡1只,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别用酒、醋、姜汁、川芎汁浸透炒干)。将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鸡膛内,用清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当归120g、续断60g、姜18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主治久不孕者;红花孕育蛋:取鸡蛋1只,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服,每天吃1个,连吃9个。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主治气虚夹瘀不孕,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2] 2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注意事项 治疗不孕不育症,专家还指出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女性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舞蹈等增强体质。戒除酗酒及过度吸烟恶习、注意经期卫生;重视婚前检查,以便预先发现生殖系统之先天性畸形或生理上异常;避免过早性生活、性生活要适度,避免伤精耗阴。注意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把握排卵期,在排卵期间(包括排卵时及其前后的一两天这段时间)性交,能增加受孕的机会。排卵在下次月经前的第14天左右。如月经周期28天,则排卵正好是两次月经中间。月经不规律的妇女,最好是探测基础体温3个月以上,寻找自己的排卵期。(妇女在排卵前期,基础体温较低,在℃之间,排卵后体温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下降。)亦可同用LH试纸探测排卵时间。[3] 再者,女性还要按时接种疫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预防各种危害女性生育能力的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等;要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了解女性生理特征和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卵巢有不同于平时的变化一定要及时诊治;如果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及毒物,一定要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防护章程作业,千万不要疏忽大意,如果近期想要孩子,最好能够脱离此类工作半年后再生育;改变不良的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否则会影响性欲;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接触生活当中的有毒物品,如:从干洗店拿回来的衣服要放置几天再穿,因为干洗剂会影响性功能;要重视婚前的体检,早期发现异常,可以避免婚后的痛苦。结婚以后要经常夫妻双方交流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互相配合、互相谅解。 简而言之,中医的辨症施治能对某些功能性疾病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如精神心理性因素),女性不孕症患者应该遵循科学治疗不孕不育的原则,不要盲目用药,要先确诊、后治疗,依据不同的病种选用不同的助孕措施。同时专家提醒,中药治疗也需对证,女性不孕不育者切忌随意就诊,多家尝试,而应问诊于专业的老中医,以免耽误治作为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1]肖承悰,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2]罗颂平,许丽绵,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2008年版 [3]毕焕英.《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中医教育》.2003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产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5. 妇产科医学论文范文

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范文参考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且在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1.疾病预防。如在传染病的预防当中,中医学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而西医学“疫苗”方法就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 2.疾病诊断。中医在诊断上是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而西医在诊断上是具体的、准确的、实在的。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医说是“中风”、“肝风内动”等所致,这的确不好理解,患者也不易接受。要明确诊断该病,就需要应用现代化设备,即西医检查手段,如CT、MRT或DSA。 3.疾病治疗。对某一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思考,明确中医治疗疗效好还是西医治疗疗效好,然后应用疗效好的方法治疗,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 4.疾病康复。许多疾病,西医只能采取加强营养、增强功能锻炼等措施,靠人体自身恢复,而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这时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就是最好的。 二、理论互补发展 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而且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 三、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治疗心衰用参麦针,治疗发热用清开灵,等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理解为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相联系,各取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然后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为了推广中医药,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研究,即中药的西药化研究,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4(4):47.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论文范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1 浅探中医妇科腹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妇科腹部诊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多年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传统中医腹诊方法,当代中医的新发展、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以其促进中医妇科临床诊断的发展。结论:作为中医的重要部分,中医妇科腹诊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源于《内经》、《难经》、并在随后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所发展,逐渐形成,腹诊的内容丰富,辩证思想贯穿其中,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医妇科腹诊成为中医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分支,在结合当代的腹部探查方法,使得诊断技巧更佳丰富,大大降低了误诊率,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妇科病 腹诊 四诊 中医诊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腹诊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分支,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器械辅助检测使得内诊广泛应用,传统的腹诊在临床上越来越少,本文就临床腹诊经验,文献、历史资料、展开讨论,浅谈腹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1 腹诊在中医妇科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腹诊主要作为一种临床手段,用于中医临床上的辨证,最早出现在《内经》、《伤寒论》等古老的医学专著之中,《内经》中关于腹诊的记载是后来腹诊发展的起源,《伤寒论》则是将腹诊与辨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将其运用在对治病机理的分析,临床辨证,预后判断中,形成了初步较完整的腹诊理论体系,对腹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妇科腹诊作为中医腹诊中的重要部分。但在近年看来,已经被传统的内诊取代,滞后了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妇科腹诊已经逐渐走向狭窄,偏离了传统中医的发展方向,并且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现代中医腹诊包括较为广泛,不应当只局限在腹腔,还包括了胸腔的望闻问切。若腹诊只单单指腹部的诊断,或只是内诊中某一项检查,那是对腹诊的狭隘理解。 现代腹诊主要包括胸腹以及五脏六腑的城廓,因此中医腹诊是包括了胸腹部内所有脏器的,即使只是从临床上对腹诊进行狭隘的理解,即指的是胸腹部的切诊,这一块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五脏六腑当中就有三脏五腑是位于腹部内的,十二经脉当中,只有足太阳膀胱经脉不是循行于腹部当中,而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均是在腹部内,因此,若出现妇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就会表现在腹部内,中医腹诊是中医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中医妇科腹诊在内科诊断中具有广阔的视野,能从全局出发,提高了确诊的概率。 2 中医妇科腹诊的具体应用 腹部在医学上,泛指胃脘下至耻骨毛际的部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对腹诊中的腹部进行了如下定义:腹部是指包括胸区、心区、左胁部、右胁部、左胁下、右胁下、脐部、小腹、左小腹、右少腹、心下十一个区域。其中在中医妇科腹诊中主要检测的区域是上腹、脐腹、少腹、小腹等区域,应广泛的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腹诊的概念:腹部诊断即腹诊,腹诊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是指对胸腹部的按诊、触诊,应属于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范畴,即被临床上普遍理解的腹诊,清代医学家俞根初这样描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如何,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而另一种腹诊则是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诊断中的综合运用,即广义的腹诊,这一观点主要在日本汉方界多见,不仅仅是对胸腹部的触诊,还注意观察胸腹部的整体形态变化,塌陷或膨隆,腹白线的异常等,也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支持,包括王邦言等人在内。 腹诊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腹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胸腹诊、虚里诊、脐诊及腹部穴位诊断四个方面,胸腹部的诊断则是指对胸腹外在形态、颜色、温度、紧张度、胀气度、疼痛、痞硬、急结等症象诊察,属于腹诊的一部分;而虚里诊则是指,对非实物虚里的位置、脉搏、音量、色泽、等多角度的诊断,属于腹诊中的核心内容。脐诊则是对脐形态、周围气血运行的状态的诊断;通过腹部周围穴位的诊断而判断内部脏器的病理变化。具体的将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望诊主要是通过对腹部形状、色泽、润枯等外在的变化来判断内部器官的形态和状态,即望诊主要是医生运用视觉对胸腹部的形态、色泽、心尖搏动、腹形、脐部改变及腹部动悸等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了解人体胸腹体表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一般来说,腹部色泽暗淡、腹部形态塌陷、多可以归属于虚证;反之若腹部的颜色光亮,腹形饱满圆润,那多可归为实症;具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下,若患者腹部皮肤松弛、干枯色黄、疑为气血亏虚或胎儿不正常,也可能胎死腹中;又若当患者妊娠时,腹部过大,可能为羊水过多。 闻诊:闻诊指的是,医生运用听觉去了解胸腹部的情况,主要可以依据听诊来诊查腹部的声响去了解内在病变的方法,必要时也可借助听诊器辅助诊断。诊察内容:包括脏腑自然发出的声音和叩诊或按压胸腹时所出现的音响,(如患者形体素肥,今见消瘦,肠鸣漉漉,多为痰饮作祟;腹中鸣响,嗳气时作,多为肝郁气逆;食后腹胀,摇腹声作,多属中气下陷,常伴阴吹正喧,前者如呼吸咳喘、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等),按压音则主要依据不同部位扣压后所反映出来的鼓音、实音、浊音具体情况,来判断内在脏腑组织的胀气、肿块、水饮、瘀血等不同病变情况;此外,腹部听诊还可以检测胎儿在体内的发育的状况等。 问诊: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家属,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进行初步了解、判断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是辅助诊察疾病的方法之一 切诊:所谓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去按压、切压患者腹部的多个部位,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在腹诊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腹证奇览》一书中将按压法分为覆手按压法、三指探按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妇科腹诊中主要的诊断手段,主要通过医生用自己的手掌、手指去切触腹壁、以探查内部腹壁的坚硬、温寒、以及其他积压疼痛情况来确诊。传统上讲,若腹中按压出积块,需要细心诊察肿块小大、形状、硬度、活动度及喜按拒按等情况以辨识其良恶性质。 参考文献 [1] 王邦言.中医腹诊浅议[J].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2] 孙忠年,陈选平.中医腹诊学[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1-276. [3] 稻叶克,和久田寅.腹证奇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篇2 浅谈女性妇科不孕育的中医治疗 摘要: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达1年以上而未能怀孕者。女性不孕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输卵管不通、子宫体小、黄体功能低下、不排卵、月经不调、闭精等。 关键词:妇科不孕不育中医治疗临床 近些年来,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很多困扰。经过多方面研究,中医专家认为,造成了女性不育(孕)症的原因很多,有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而近年来不育(孕)症上升的原因包括了化学污染、环境污染、滥用药物、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加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患者开始寻找众多多治疗不孕不育的方法。据专家介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一些疾病往往很难用西医治疗,有的疾病尽管诊断明确,但治疗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而中医对此有独到之处,很有优势。由于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医药对不孕症的治疗在2000多年来也没有间断过,流传发展至今。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有其独特的优势,治法多种多样,毒副作用较小,用药期间就可以受孕,疗效也较高。 1中医对女性不孕不育的症状分析 中医治疗主要是运用针灸,偏方药方等治疗不孕症,中医治疗认为不孕症可分为五型: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淤等。对于女性不孕治疗,中医认为凡女子不孕以肾虚为根本,或为素体亏虚,禀赋不足;或为不慎房事,损伤肾精;或久病多产伤肾。脾为后天之本,精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无源而致不孕。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亦可使女子不孕。论治则当安五脏、通气血,调经种子,孕育乃成。[1] 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 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中药治疗:婚久不孕不育,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方药: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由宫寒引起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治疗原则应温补肾阳,可服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治疗。针对宫寒的女性,中医妇科专家介绍了几种药膳疗法:鸡煮益母草:乌鸡1只,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别用酒、醋、姜汁、川芎汁浸透炒干)。将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鸡膛内,用清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当归120g、续断60g、姜18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主治久不孕者;红花孕育蛋:取鸡蛋1只,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服,每天吃1个,连吃9个。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主治气虚夹瘀不孕,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不育。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涨,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粘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2] 2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注意事项 治疗不孕不育症,专家还指出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女性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舞蹈等增强体质。戒除酗酒及过度吸烟恶习、注意经期卫生;重视婚前检查,以便预先发现生殖系统之先天性畸形或生理上异常;避免过早性生活、性生活要适度,避免伤精耗阴。注意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把握排卵期,在排卵期间(包括排卵时及其前后的一两天这段时间)性交,能增加受孕的机会。排卵在下次月经前的第14天左右。如月经周期28天,则排卵正好是两次月经中间。月经不规律的妇女,最好是探测基础体温3个月以上,寻找自己的排卵期。(妇女在排卵前期,基础体温较低,在℃之间,排卵后体温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下降。)亦可同用LH试纸探测排卵时间。[3] 再者,女性还要按时接种疫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预防各种危害女性生育能力的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等;要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了解女性生理特征和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卵巢有不同于平时的变化一定要及时诊治;如果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及毒物,一定要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防护章程作业,千万不要疏忽大意,如果近期想要孩子,最好能够脱离此类工作半年后再生育;改变不良的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否则会影响性欲;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接触生活当中的有毒物品,如:从干洗店拿回来的衣服要放置几天再穿,因为干洗剂会影响性功能;要重视婚前的体检,早期发现异常,可以避免婚后的痛苦。结婚以后要经常夫妻双方交流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互相配合、互相谅解。 简而言之,中医的辨症施治能对某些功能性疾病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如精神心理性因素),女性不孕症患者应该遵循科学治疗不孕不育的原则,不要盲目用药,要先确诊、后治疗,依据不同的病种选用不同的助孕措施。同时专家提醒,中药治疗也需对证,女性不孕不育者切忌随意就诊,多家尝试,而应问诊于专业的老中医,以免耽误治作为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1]肖承悰,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2]罗颂平,许丽绵,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2008年版 [3]毕焕英.《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中医教育》.2003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产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5. 妇产科医学论文范文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 中医妇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中医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 中医妇科不孕论文参考文献
  • 中西医结合妇科论文范文参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