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教育社会学小论文

教育社会学小论文

发布时间:

教育社会学小论文

从社会学角度看狼爸教育问题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从社会学角度看狼爸教育问题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儿童期社会化的理论

埃里克森从精神层面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人格的发展贯穿着人的一生,人格发展的阶段是由“认同危机”来定义的。从而提出将社会化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在婴儿时期,婴儿如果能够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就能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反之,产生不信任,对以后阶段产生不利影响。

2.自助与羞怯、怀疑。在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围的环境。父母应鼓励孩子的自主活动,过度的指责和责怪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3.主动与内疚。在学前时期,儿童具有语言能力和从事游戏活动能力表现在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父母取笑或惩罚儿童,会使他产生内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勤奋与自卑感。在学龄时期,儿童对周围的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乐于进行操作活动。此时应培养他们完成工作的勤奋精神,注意避免造成孩子的自卑感。

5.认同与角色混淆。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学会扮演,实现自我认同。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怎样思考的。感觉运动阶段:此时儿童对世界的了解,是完全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进行的。前操作阶段:儿童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学会说话,开始产生描摹客体的想法。具体操作阶段:儿童懂得如何构想具体的客体用不止一种方式认识客体的类属,能够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并对因果关系加以联想。形式操作阶段: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构建理想,以及对未来进行实际的推理,并能够逻辑地推敲与事实相反的陈述。

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社会化,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了个人的社会化,即个体在不断地与外界交往中通过学习来逐渐完善自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从时间顺序来看,父母的教育产生的最早,从交往密度看,父母的教育最密切频繁。加之学者们各自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儿童期的教育十分重要,父母的责任十分巨大。

二、狼爸式教育分析

狼爸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教育手段以打为主。在孩子的儿童期,分辨是非能力弱的情况下,打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对什么是错,建立孩子的是非观最直接最有效。但是打不等于不鼓励。引导与惩戒作为教育的手段并不对立,只是在使用中有多有少。惩戒不是一味的打,否则那是残暴,鼓励不是一味的纵容,否则是溺爱。两者的极端形式都不是达到教育目的最佳手段。形成“萧氏”民主的教育理念。狼爸的民主规定孩子是民父母是主。儿童期的孩子要靠父母的引导,所以必定以父母为主。狼爸以传统的中国道德观念为基础,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家规。获得了孩子考上北大的教育成功。狼爸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可见,狼爸的教育方式是灵活且具有阶段性的。在惩戒之后让孩子从惩罚后得到启发,不是一种感情上的宣泄,并不是用暴力强迫孩子的意志。他归纳出孩子动物性、人性、社会性的三个特征,表明了儿童期中孩子的人格发展过程。最早开始,人像动物一样只有本能,慢慢的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最终进入社会后与人的交往增多逐渐开始社会化的转变。个性的.发展总是在共性的范围内进行,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必须符合共性的规则。

教育的的方式也是一样,狼爸的教育是全方位的,他了解孩子的心里,看清孩子发展的过程,采用惩戒与鼓励的灵活教育方式,最终使孩子考上北大。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不是单单一个“打”就能解决一切。教育者们应该从中获取狼爸教育的精髓,而不是表象中打的皮毛。

三、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教育的方式直接关乎着教育的成败,笔者认为教育方式应从以下方面考虑。明确目标。当孩子处于儿童期,父母自身应该先树立培养孩子的目标。只有目标确立好,才能明确的前进方向,使得教育得以向前发展。不然教育是茫然的无错,漫无目的的。制定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有一些家庭制度或规矩来对孩子行为加以约束,单凭口头说教是不够用的。把一些约束条件制定成制度后,当孩子犯错时可以让他明白错在哪里,这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会含混,也不会因父母的主观意识而随意进行惩罚。这样使得界限明晰,不会出现弹性变化产生模糊区域,对孩子的是非判断具有良好的培养作用。在此,父母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切不可一个制度两个标准,对孩子加以限制却对父母不具约束。惩罚机制。当孩子犯错后,惩罚是必要的。惩罚具有警示,威慑,纠正的功能。惩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让孩子心中拥有敬畏感,当他想要作出某项行动时会考虑后果,而不会肆无忌惮,任意妄为。而惩罚的纠正功能更显重要,惩罚让孩子对错误有了切身的体会,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错。体会愈深映像愈深,便会将错误牢记在心,吸取教训,不至于再犯,达到吃一堑长一智。鼓励原则。孩子处在成长期时,人格心里还不完善。父母应当用鼓励的方式从正向引导方向上,来培养孩子。首先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只有当他对周围环境感到信任时,才会产生安全感,从而轻松快乐,身心愉悦的发展。其次维持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才会使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拥有好奇心孩子才会进一步去探索事物,发现规律,从而有所收获,达到不断的进步。当然,好奇心要在父母的引导下正确的发展,对一些负面的东西例如吸毒、色情、等等,切不可让孩子尝试,以免走上歧途。再次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对孩子自身来说,作为客体的外部环境或者父母引导着他前进,总是没有作为主体的他主动前进效果更好。例如一辆马拉车,需要借助马的外力,车子才能移动。而一辆装有发动机的汽车只需轻松的操作便可行驶。二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教育也是一样,外部的引导总是被动的,只有他主动去实施,获得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才能收效颇丰。当孩子拥有信任感、好奇心、主动性时,他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相互沟通。沟通是父母和子女的双向过程。在沟通中,父母能更准确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明白孩子的想法,使得在教育中及时调整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沟通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苦心何在。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彼此间达成共识,消除隔阂,填补代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让教育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子女的目的本是一致的,教育的方式却是多样的。父母应当先对孩子的心理、性格等方面获得全面的了解,在方式的选择上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不可一概而论,用一种方法适用全部,即使对待同一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的认识做了分析,认为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

教育社会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争论主要在于:它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社会学是研讨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的一门学科。有些学者根据教育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社会学;有些学者则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西方这两大派别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辩论。

我们认为,这种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是历史地造成的,具有人为的因素。分歧的产生在于所强调的'侧重面不同。把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或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都是允许的,不能用一个来否定另一个。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初步形成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研究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育适应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用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辩证的与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发现、分析和解释各种教育现象,并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这样一门学科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学科意识以及又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学前教育中一些教育现象?

1、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美国的赫尔巴特主义者苏则罗(henrysuzzalo)认为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的基础和实际加以系统的研究,阐明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将现代社会学的思想应用于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史密斯、韦伯等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非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教育社会学的这种学科性质由上述两种学科性质推导而来。

因此,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与相关学科建立起动态积极的开放式学科对话和交流机制。

2、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育社会学以教育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教育社会现象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二是指有社会学因素的教育现象。

从目的论角度讲,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走向精细化、学科化;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现今未被充分重视的或重视不够的社科领域开始在教育社会学中出现。

3、教育社会学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学前教育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过程、一种社会制度来研究。

运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对学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学前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日渐趋向于成熟,理论的深入和对实践的关注并进。因为学前教育学是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奠基作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及儿童发展的关系,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熟悉学前教育的基本组织与指导方法,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及小学的衔接与合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教育社会学研究必将同时承担起学术使命、道德使命和社会使命,在融合百家之说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土,在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同时,使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的沃土之中。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2]叶澜.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o教育学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3]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4]谢维和.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在学前 教育 专业的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论文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 总结 与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志文.对民办幼儿园审计的延伸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3]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黄丽.女性职业发展自我阻隔因素量表的编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刘玉清.山西省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山西 财经 大学2010 [6]程慧.我国女性职业结构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9 [7]冉娟.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8]杨婕娱.女性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D].中南大学2004 [9]屈智芳.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郑州大学2010 [10]吴康宁着.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1]李静,马冬雪.男幼师生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12]赵琳.高知女性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3]李丽,蔡迎旗,张维春.试论我国公办幼儿园的地位与作用[J].幼儿教育.2010(Z3) [14]易丽丽.“事业编”的诱惑究竟有多大?[J].决策.2013(Z1) [15]傅跃琴.我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美)库利(Coodley,.)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科技创新导刊》.周敏.培养小班幼儿安全意识的几点策略 文章 编号:1673-9795(2010)03(c)-0213-01 [2]刘馨.成利新.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家长对其认知的调查.学前教育研究 [3]陈帼眉、程学超.学前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 安全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5]芦根荣.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命教育 [6]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第三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7]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教师报》,樊赛花.创设人文教育环境培养幼儿安全意识[J].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 英语学习 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专业小论文 2.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4.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小学生社会教育论文题目

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 2 论小学班主任工作。 3 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4 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 5 论小学学制年限的改革。 6 论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7 论小学教育方法的改革。 8 兴趣小组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问题。 9 如何改革小学的考试方法。 10 小学教学过程特点研究。 11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2 论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化问题。 13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4 论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15 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 16 谈谈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17 论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8 谈谈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9 论系统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0 论反馈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1 论动力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2 论能级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3 论小学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24 论小学校长的领导风格问题。 25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26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27 论小学生德育的特点。 28 论小学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9 论小学体育的内容和方法。 30 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3 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或快乐)教育的思考 34 小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35 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 性别差异的表现 原因及教育对策 39 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 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 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 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 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 浅析班级授课制 45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 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 情 意 行的关系 48 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 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 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 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 浅析学校 家庭 社区 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 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 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 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 六三制学制 58 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 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 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 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 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 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 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 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 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 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 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 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 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 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 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 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 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 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 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 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 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 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 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 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 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 论校长负责制 87 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 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 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 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二 (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浅议学校“人本化”管理 (3)小学教育管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4)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5)从应试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比较看教育改革 (6)班级活动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 (7)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浅谈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 (8)谈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 (9)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10)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1)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2)作文教学中引情的研究 (13)在课堂教训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15)体育课教学与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 (16)论教学艺术美 (17)谈谈教学中的三个转变 (1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六个“不轻易” (19)浅谈教师的课堂提问 (20)对CAL在当前语言教学中适用的几点思考 (21)浅谈语文CAL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2)轻松活泼喜闻乐见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创新方法浅谈 (23)巧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潜能 (24)个性化自主学习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索

优秀社会教育论文题目

社会教育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优秀社会教育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1.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

3.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经验证据

4.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

5.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

6.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7.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8.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问题

9.“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10.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

11.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12.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律探析

13.美国社区创客教育的载体

14.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5.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6.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17.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

18.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19.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0.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21.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

22.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3.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24.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

25.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

26.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

27.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

28.社区教育究竟是什么?——对社区教育本质的理性思考

29.社区教育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

30.贵州苗族社区教育价值观研究

31.南京市社区教育评价初探

32.关于建设常州市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思考

33.基于生态环境下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研究

34.玄武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三名”工程的实践研究

35.探索社区教育的郑州模式

36.社区教育区域化推进策略回顾与思考

37.互学互教:重塑教学资源观

38.老年大学学员学习需求调研报告——以上海市X老年大学为例

39.城市化视角下社区教育的认识重构和发展再思

40.芜湖社区大学在社区教育中着力点之思考

41.发挥民间社团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42.区级社区大学引进高层次老年大学合作办学的探索

43.社区教育课程的分析与建设策略

44.智慧型都市社区终身教育学习系统的.特点:创意、创新、创客、创业

45.基于城市化发展的社区教育需求分析

46.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

47.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其实践策略

48.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

49.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50.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

51.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问题

52.美国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53.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54.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55.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56.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57.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8.南宁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59.试论青少年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60.对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简要探析

61.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62.刍议老年教育如何选择定位

63.美国教育智库对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启示

64.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管理特色探析

65.栖霞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探索

66.雄州街道志愿者队伍自主建设探究

67.“社会妈妈关爱团”扶持特殊青少年成长的研究

68.引导社会民间组织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69.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70.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71.社区教育助推家庭农场发展的方法初探

72.浅谈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

73.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与思考

74.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75.依托社区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的研究

76.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实验与反思

77.浅谈新街口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的“三三三”模式

78.微信课堂在社区教育中的实用性探索

79.新形势下农村老年教育培训的实践和思考

80.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建设发展的研究

81.农村社区老年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2.开展“送课到社区”活动的实验探索

83.浅议老年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84.清末民国桂东南女学研究

85.加强校外教育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86.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构建原则

87.云模式下网站美工设计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应用

88.结构功能主义:老年学习价值的生活诠释与科学建构

89.基于产业化视角的浙江省老年教育体系研究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社会学论文

教育社会学与教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周艳.教育社会学与教师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桂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研究综述[J].南昌高专学报,2009(4) [4]郎新发.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2) [5]谭来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路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闫科培.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7]罗海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8]谭来兴.困境与出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10(1) [9]于书娟.浅析高校教师专业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10]佘双好.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9(3) [11]孟中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论文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

论文摘要:文章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的认识做了分析,认为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

教育社会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争论主要在于:它属于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是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社会学是研讨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的一门学科。有些学者根据教育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社会学;有些学者则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西方这两大派别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辩论。

我们认为,这种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是历史地造成的,具有人为的因素。分歧的产生在于所强调的'侧重面不同。把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或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都是允许的,不能用一个来否定另一个。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初步形成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研究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育适应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用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辩证的与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发现、分析和解释各种教育现象,并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这样一门学科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学科意识以及又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学前教育中一些教育现象?

1、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美国的赫尔巴特主义者苏则罗(henrysuzzalo)认为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的基础和实际加以系统的研究,阐明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将现代社会学的思想应用于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史密斯、韦伯等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非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教育社会学的这种学科性质由上述两种学科性质推导而来。

因此,教育社会学必须着眼于当代人类科学文化广阔的有机整体,克服狭隘思维模式,按大教育社会学、系统教育社会学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建构和发展自身学科体系,与相关学科建立起动态积极的开放式学科对话和交流机制。

2、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育社会学以教育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教育社会现象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二是指有社会学因素的教育现象。

从目的论角度讲,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走向精细化、学科化;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现今未被充分重视的或重视不够的社科领域开始在教育社会学中出现。

3、教育社会学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学前教育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过程、一种社会制度来研究。

运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对学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学前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日渐趋向于成熟,理论的深入和对实践的关注并进。因为学前教育学是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奠基作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及儿童发展的关系,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熟悉学前教育的基本组织与指导方法,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及小学的衔接与合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教育社会学研究必将同时承担起学术使命、道德使命和社会使命,在融合百家之说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土,在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同时,使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的沃土之中。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

[2]叶澜.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o教育学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3]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4]谢维和.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小学体育教育学会论文

小学体育教育问题探讨的论文

摘要: 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实与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有效的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

1.课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只是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的放松、娱乐课程,教师一般不会引起重视,认为还是主要以课本的学习为主,更不要说对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全面、合理的进行安排了。学生因此也得不到全面系统的课程,也就没有享受到全面、具体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推动小学生体育教育的推广,首先教师就应该为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科学、系统地安排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科学合理系统地安排小学生体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推广,学生才能拥有系统的体育教育。

2.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由于体育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上课的地点在户外。因此,在小学体育推广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教师们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透彻的安全教育,让小学生们切实了解自己的行为中有哪些风险因素,提高自我的警觉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教育时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学生们有效的规避危险因素,真正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刚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竟还是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心智的不成熟使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约束自己,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监管。总而言之,推动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系统、科学、安全地落实这一政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育计划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做出全面地考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教师要吃透教材

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体育教育,教材是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材料。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有全面地认识,备课—授课—答疑,这一过程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越是能够清晰地了解课本的整体框架、对课本钻研的越深,思路就越明确、越清晰,在授课表达时就愈加地流利、轻松,真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教师的内在才能对学生传授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学生也轻松,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地也就愈加地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框架,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继而才能给学生讲出来,并且还能讲得好。

4.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许多的传统技术越来越向互联网的大环境靠拢。这就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不是素质教育是不是也可以与这一领域寻求合作。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原本枯燥的授课生动的展现出来。体育课这种户外课程与天气的影响因素联系密切。若天气质量不佳,可选择一些多媒体材料进行教学,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雨天上只能自习的状况。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像广播体操这种学习项目。刚接触时,由于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等一系列因素,许多的动作往往一晃而过。老师在学习之后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原本的技术动作产生一定的误差,前排与后排的同学观察的不同,都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往往不能清晰地观察到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继而与标准的技术动作产生更大的悬殊。但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教学视频放映出来,逐步的讲解,教师在一旁进行每一步的分解动作示范,抓住每个动作的重点、难点,这样对于小学生自身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就能有效的规避,生动的视频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继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体育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的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体育知识,而不是单单从体育教师的个人经历中获取,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全面地了解体育运动。

5.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体育教育这种户外的教学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教师课堂内的授课,一支粉笔、一把直尺、一个三角板就能满足上课的需求。但是体育教育对于器材的要求就要严格一些,因为体育课程需要每位同学参与进来,需要大量的体育设备资源。城市的素质教育推行的相对广泛,体育课程的教育中可以保证基础设施资源量的需求,对于一些的体育项目可以很好开展教学项目。但对于目前中国的最大的教育改革还是要以农村的教育改革为重点,农村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资源的局限性、教学活动的单一性等诸多因素军师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的瓶颈。更不要说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教育模式。但这一问题是不能规避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地域性,寻求有效的农村体育教育方法。不同于城市体育的教学模式,农村体育教学可以从小的器材入手,如:毽子、跳绳。一些有特色的地区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学习剪纸、制作竹篮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探索发现更多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6.选择体育游戏应注意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设计好了一堂课的内容,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却有一些学生表现的不积极。经过交流孩子后,发现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这节课。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够广泛。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有时我们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学生们说自己其实是喜欢体育课的,但是由于课本的教学内容过于的枯燥,使得他们慢慢地丧失了兴趣。这就应当引起教师们的反思,不能只是为了教学任务而上课,更应该以多种形式全面地展现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加入游戏的元素就是很好的选择。比赛中通过积分、奖励等符合他们年龄段的赛制规则,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争性,在游戏中将教书育人的道理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7.让学生形成体育的基本素养

课堂知识的传授是教育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体育教育更多的是增强学生们的生理健康水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才能保证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体育教育就是要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促进他们身体全面健康发展。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最广泛、最受欢迎的就是球类运动,同时也是学校最容易满足的体育器材。它能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球类竞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并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8.结合大型比赛和体育名人效应引发学生体育兴趣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人们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生活乐趣也增加了许多。当今社会,大量的国内国际比赛、铺天盖地的体育讯息无形中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学生们从这些讯息中也就开始慢慢地接触、了解这些比赛,逐渐地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广泛的要数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大众运动。学生们在对某些体育明星了解了之后,这些体育名人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话题。体育教师可以借用互联网这一平台的优势,在体育课程上安排这些项目或者组织比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实时的指导,如:比赛的规则,竞技的技巧,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战术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体育教师在休息之余还可向同学们讲述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体育明星们艰苦奋斗历程,有助于让学生们能从体育课上学到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德,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黄乃青.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迁移教学.南宁教育,2008(1).

[2]尹冲淋.谈体育活动中的两极分化现象.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5).

[3]霍小梅.要重视小学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J].体育科技,1987(05):17-18.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 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体育课是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的老鹰、母鸡、小鸡,还是中年级“老狼、老狼几点了”中的老狼、小羊。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 体操 、队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例如教学“各种方式的起跑”时,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以《老鹰和小鸡》的 故事 导入课堂,让学生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亲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好老鹰、小鸡、母鸡的角色。通过游戏,强调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再如参与“我是木头人”游戏让学生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坚持1分钟训练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雅俗的 学习态度 ,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宽松的意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因此,开学初一般我会采用师生商量式制定学期教学活动:如“我们都喜欢体育课,新学期我们对体育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本领。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体育课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好不好?”这种信任学生的方式,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话,使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需求。 2、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都同老师的评价方式有关。评价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权利,说出一句话,递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这之前,也应该想一想这些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观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注意评价的发展性。 (1)教师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尤其在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动作完成的很规范!”、“你是怎样做到的,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从你掌握动作的情况,我确信你认真听课了!”“动作做得非常完美!”、“你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充满创意!”等等;如果学生动作不正确或不够好时,教师不能责备,讽刺学生,而是以表扬的形式表达批评的意见:“动作做得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努力!”、“再努力一下更漂亮了!”、“不信再试试”、“简单的事情要重复着做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继续加油!”等,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认真地把动作做好。而等到他把动作一旦学会,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教师体态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如在学生学练过程中给予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对学生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给予肯定的暗示,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最佳策略之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引导入手,要尽量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添勇气、增强信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白俊英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小学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要想学好习,先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这期间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而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很多老师都不是特别重视,甚至经常霸占体育课,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课。体育课相对于 文化 课来说比较放松,这个时期,就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总有一些时候,文化课的老师都有抢课现象,抢来的体育课用来复习或者讲题。这对学生的心理是有消极影响的,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体育课也应该被重视,利用体育课轻松的氛围,在边授课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可能一开始的点点滴滴对于教育本身没有特别急切的突破,可也就是这点点滴滴的累积,对于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1]。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可能平时偶尔的只言半句并不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心理,但是长此以往,总是有效果的,水滴石穿的功效是日积月累才能看得见的,需要时间来见证。 (二)用心教育 很多学生和老师的代沟都取决于老师。大部分的教育者,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很难从心理上真正的被学生接受。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对学生而言,都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一个教师,只有从心底真正的被学生接受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是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掺杂在体育中,就更容易了,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值得欢喜的课堂。这个时候,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信任感 当前教育中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空谈式。很多教育者摆出高姿态后,往往只会讲大道理给学生听。恰恰这种方式是最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很多学生面对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做到的只是口服心不服。这个时候作为教育者,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和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感,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谈,实时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获取学生的信任。只有在信任感十足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进行心理教育[2]。 二、体育不仅仅是运动 大部分小学体育课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做一些基本的 体育运动 ,如跑步,然后就自由活动了。从根本上只运动到了身体,不能达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实实在在的浪费了体育课。体育课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多和学生一些互动,多做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游戏,多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重复运动。比如多一些比赛,赛跑, 跳远 , 铅球 ,这些都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比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期间可以跟学生宣传一些体育精神,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的基本体育精神。多做一些游戏,游戏这种形式更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小游戏,更能使学生沉醉其中。比如螃蟹赛跑这个游戏,两个学生背对背夹住一个 篮球 ,开始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中途不能用手扶球,看哪组先到终点。这个游戏不仅互动性较强,要求的默契度也很高。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伙伴的重要性,从而在不费唇舌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心理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也能在无形中,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三、带有特色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平时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细节行为,学生会跟着去模仿[3]。推出自己的特色教学,让学生带着好奇学到知识,同时也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育课跑步,体育老师还是亲力亲为,带领学生一起跑步,这样一定可以增加师生间的心灵共鸣。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是孟子在《尽心章句下》中的一句话,但是用在当前教育中,却是极好的。书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载体,不能针对各种小细节小问题时,都有应对的方法。面对各类问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毕竟小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可以这么说,要想从根本上真正的给学生教好体育,就必须教育好学生的心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取决于教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要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方式下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教育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李俊秀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体育时空,2014(24):154-154. [2]乔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6):145-145. [3]傅云,郭晓琴.如何在小学阳光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内容[J].科教导刊,2015(2):162-163.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体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学科,但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学生的心理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教育局鼓励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的发展是以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而心理素质作为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精神面貌、性格形成、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标准。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随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带给学生自信。体育活动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况,因此利用体育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通常都是以老师为模仿对象,并且以老师作为心中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 2.创设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帮助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能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首先是要注重体育教学环境的安全卫生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和发育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采用轻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是很关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更加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学生真正的需求为课堂目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4.设计合理有效的场地和器材。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年龄特点。小学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前,必须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保证课程能安全、顺利的完成。体育器材的摆要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美观性等。这样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学生的心理逐渐舒畅、愉快。 5.挖掘小学体育教材之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课堂,将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或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将各色各类的体育活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运用多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情绪,促进学生能身心健康的发展。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针对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日常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无论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是心理健康的学生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引导学生排解各方面的压力和烦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促进体育在健康的、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工作,还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品质,保证身心能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作者:魏晓琴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 参考文献: [1]黄芙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2013,17:161. [2]乔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06:145. [3]曹占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74-75.

《论小学体育教育》

【摘 要】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学生在小学时期,身体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课上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优化课堂环境,完善教学手段,以最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优化

小学体育教育是新时期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作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优点可归纳如下:①小学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②小学体育教育可以缓解身体疲劳;③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促进体育开展;④小学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丰富教育教学体系。小学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着极大地影响作用,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小学体育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集体化

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谓“独生子女不可独处”,独生子女本来与同龄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就较少,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就会产生孤独感与冷落感。他们在内心向往能够融入集体中,有着强烈的交际渴望。而体育教学恰好能为集体活动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应适当的提高集体教学与集体训练的比重,并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实践证明,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效果明显,小组练习的方式能以最大程度的使课堂活动集体化,并增进了同学们相互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要共同进步,就一定要和睦相处,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为获得领先或优胜,就一定要相互比较,激烈竞争。同学们在相互协作与比较竞争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体质并培养了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教师在小组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小组实力分配均匀,也要注意控制课堂的气氛与节奏,保证竞争积极向上。人的本性是渴望被表扬的,因此,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可以让他们为同学们做示范,而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要进行鼓励与辅导,做到细心与耐心,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体育课本身形式就很丰富,采用集体化的方式,使得课程更为生动有趣,同学的主体作用更为明显。对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注重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游戏教学的应用,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玩的阶段,采用游戏教学更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游戏规则的原则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游戏的竞技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同时,体育游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注重游戏教学,合理的应用体育游戏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仅以跑步、做广播体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完全融入教学中,而游戏的趣味性与竞技性正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置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的自由放纵,要做到逐步提高学生机体的运动技能与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切忌过分激烈。如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球场的球赛,由于小学生身体较小,运动能力也比较弱,不适合在成人的大场地进行比赛,所以尽量避免由于场地不适合而产生的过度疲劳。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等。游戏教学要注意儿童化,要符合儿童们的兴趣爱好。另如在小学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们与生俱来的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教同学们的武术动作可以想象成各种武侠片中的“绝技”,如“凌波微步”、“如来神掌”等等。比起没有任何情境的单纯学习,这种仿佛置身于武侠小说中,自己担当着武林大侠的学习方式会令同学们乐在其中,更感兴趣,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无可厚非的,社会的需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德”则是排在第一位。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其德育教育也主要体现在各种身体活动表现上。比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会有些同学故意使小性子,不和自己讨厌的同学接触,或表现出不礼貌的态度,这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游戏教学的方法,比如丢手绢等,特地让这两个闹别扭的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心灵纯净心思简单,通过游戏的方式,小学生便学习到了逐渐解决矛盾的方法。教师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了小学生的情感问题,教会他们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言行与仪表,热情与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体育教师除了要有一般教师具有的端庄的态度之外,还应该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健康和阳光。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端庄并富有朝气的仪表,感染到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养成良好形象、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处事态度,语言要不失幽默风趣,切忌低级庸俗,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运动对形成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生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喜欢体育教师,自然就会学习模仿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述奥运健儿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等等,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中的伟大精神力量。

总之,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有着充分的重视,并努力事先教育方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卫国.浅议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社

《小学数学教育》不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

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数学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该刊创办以来,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

《读写算》(小学低年级版)适合小学1-2年级学生阅读。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好看启智的“超级童话”,深入浅出的“读写启蒙”,寓教于乐的“学学玩玩”,与教材配套、与教学进度一致的“素质测评”,童心童眼、童真童趣的“童言稚语”“童心世界”,让你边听故事边学知识的”数学故事”。 《数学大王》是一本面向小学生的趣味数学期刊,办刊方针以新课标为指导,聘请全国特级数学教师及著名数学科普专家撰稿,并充分利用小学生原创稿件,把课堂教学与开放式知识应用结合起来。在办刊形式上,以数学学习和阅读游戏相融合、漫画和智力故事相结合为显著特色,追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数学大王》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伙伴,教师家长开发儿童智力的好帮手。 小天使·语数英综合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语数外学习》是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创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老牌教育期刊。本刊旨在服务广大中学师生,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提供有益的辅助和参考。曾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期刊编校检查优秀期刊”和“中国外语教学期刊质量检测优秀期刊”。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上面的都是,不过订起来不是全部都能订到,得看你在哪。这些是我在 畅读360 网站上找到的,可以免费下到电脑或平板上看。只有2013年出的。之前的都没有忘了说了 网址 www changdu360 com

问题一:小学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科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大学教育、教育与经济、中国电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理科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评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职教论坛、复旦教育论坛、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教育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发展研究、开放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思想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教育与现代化、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论坛、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理工高教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大学教育科学、中国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化学教学、外国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成人教育、人民教育、生物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大学(学术版)、教育导刊、教学与管理、教育月刊、中小学管理、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物理、化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政治教育参考、物理教学、中学化学教育参考 问题二:著名的中小学教育杂志及其出版社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中小学教育杂志是合法刊物来的,确定是的,) 问题三:小学教育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例如中国鸣网的《继续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当代教育论坛》《教学与管理》等 问题四:小学生报刊有哪些? 小学生报刊有哪些 1、《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小学生学习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450004 2、《小天使报》(小学作文大王) 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227号《小天使报》(小学作文大王)编辑部410001 3、《作文大王》(小学版)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作文大王》(小学版)编辑部541004 4、《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西佳路《百家作文指导》杂志社 163712 5、《少年智力开发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少年智力开发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050081 6、《语文报 ? 小学版》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语文报 ? 小学版》编辑部030012 7、《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学习方法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030031 8、《作文周刊》(小学版) 山西省临汾尧都区鼓楼东路261号《作文周刊》(小学版)编辑部 041000 9、《作文与阅读报》(小学版)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38号信箱《作文与阅读报》(小学版)编辑部 112000 10、《小学生语文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10室《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 210009 [email protected] 问题五: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杂志有哪些 期刊名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CN号 61-1031/G4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文种 发行范围 公开 出版状态 语文的期刊有,但小学语文的期刊比较少。主管单位是国家机关的就是国家级期刊。 投稿最好的办法就是订阅期刊,然后对期刊有了了解再去投稿。 问题六:教育期刊有哪些 全世界注册的有ISSN的期刊有170多万种,中国出版的期刊也有1万多种,其中教育类的期刊很多,你可以使用中外专业数据库进行查找,例如中文的,可以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读秀等。查找方法以中国知网查找教育类的为例,在中国知网(ki/)首页,点击右上方的“出版物检索”导航,进入出版物检索界面,选择“期刊”文献类型,再选择“全部来源分类”的“社会科学(B类)”,即可查找到教育类的各种期刊。检索界面见下图。 问题七:中小学教育杂志 有几个版本? 多了 问题八:知名的教育期刊有那些? 教育学电子版中文期刊 文件格式:XLS/Microsoft Excel - HTML版 刊名,来源数据库,ISSN,CN,校权威期刊目录,CSSCI,中文核心要目总览,印刷版馆藏期刊目录链接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VIP,1007-6565,42-1291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万方,1007-6565 湖南教育,... 问题九:请问中小学教育国家级CN刊物有哪些?怎么区分省级CN刊物与国家级CN刊物?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新闻出版署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 那么从最权威的新闻出版署的说法来看,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所以如果单位没有特别规定的话,实在没有必要太在乎国家 级省级的区别。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单位还是存在对国家级、省级刊物的不同划分,并且在职称评聘中也多少用到了这些标准。 归纳起来,一般认为 “国家级”期刊,即由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中字头的学会(像中国法学会)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 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 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对于什么CN刊物,这个问题确实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正规刊物,一般有两个刊号,一个是ISSN刊号,也叫国际刊号,另一个就是CN刊号,也叫国内标准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 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注册一个杂志社就像注册一个公司一样简单。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私人是不允储办杂志的,企业也不可以,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都有一个CN刊号。这就是大多数职称评聘及各院校所最为看重的,否则会被视为地方性刊物或内部刊物,不能算学术成果的。 问题十:基础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有《教学与管理》,是北大核心期刊,适合中小学教育者投稿

兴趣数学吧……………………………………

  • 索引序列
  • 教育社会学小论文
  • 小学生社会教育论文题目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小学体育教育学会论文
  •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