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单元导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单元导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单元导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收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导语、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栏目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语文要素为指引,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编写骨架,是编者按照《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相对应分布在各册教材里的训练要素,呈螺旋式递进,指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策略、语文学习习惯等,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基于此,笔者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让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一、 理清梯度序列 把握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为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从统整的角度展开,将要素细化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里,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外国文学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设置了三个语文要素。笔者教学这单元时,紧扣单元要素整体构建,根据不同文本特质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联,展开多角度、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统整细化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策略(详见下表),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保障。教师只有强化梳理单元要素的理念,才能清晰地把握单元教学要点,为后续每一课指明教学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借助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落实要依附于练习。课后习题编排的内容着眼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是编者根据课文特质编排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和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借助课后习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分步教学,落实语文要素。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课后练习第三题:“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显然,这是编者为落实单元。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单元主题教学策略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注:学士论文《部编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过程资料。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 1.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整理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模块,既能够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够按步骤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盛群力,2010) 2.朱宇的《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 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3.姜琳娜在《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认为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以每个单元为基础,以每个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目标、活动和效果评价的整体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陈晓霞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写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 (3)递进性原则 。 2.林虹在《聚焦内在关联 实现整体建构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原则》一文中写到,关联性原则是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从零散走向关联、从单篇走向整体的一条重要原则。 3.汪子宁在硕士论文《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中提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1)整体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人文性原则 4.徐延庆在《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一文指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1) 整体性与阶段性相联系的原则 (2)共性与个性同时兼顾的原则(3)导读和自读并举的原则 5.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提到单元整体设计六条重要的原则是:(1).基于课程标准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交际性原则(5).交际性原则(6).最优化原则

我首次接触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概念是源于2021年12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我第一次看到了“ 体现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由于对 “单元意识”“整体设计“ 这些概念不很清楚,又想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 在网上搜到了王蔷老师发表在2021年第01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上面的文章《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王蔷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生成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大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下大观念的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关键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奠定基础,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大观念有利于指导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它使教师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的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Hume & Berry,2011)。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大观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为什么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王蔷教授在2022年4月的培训讲座内容我们知道: (1) 单一语篇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 (2)单一语篇教学导致教学平均用力,不利于突出重点。 (3)三单一语篇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按序进行,但会缺乏层次性。 (4)单一语篇教学无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课时安排及课时间的承上启下。 (5)单一语篇教学不利于建立单元内容间的有机关联。 (6)单一语篇教学难以推动基于单元目标的深度学习。 所以我们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三个优势: 首先,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其次,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大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全面和相对完整的对某一主题认知。这一过程给予学生以主题地位,推动他们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有层次更系统地围绕意义建构开展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坦白地说,我本人并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因为要参加省级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我被迫去学习。文件发到单位时,我们的课程基本结束,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而且,我们要参加的是作业设计比赛,当时我们手里有作业的成品,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已。我们只需要把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呈现作业就可以。所以,我根据王蔷教授的论文,并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其他两篇论文,把三篇论文的理论和我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采用倒推的办法,把我们要参赛的第一单元Play Sports的相关话题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 首先进行单元大概念架构。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和Topic 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Topic 1通过谈论两个班级的篮球赛、喜欢的运动和球星,激发学生用英语谈论日常运动的兴趣。Topic 2介绍篮球和足球,通过阅读了解大众球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Topic 3通过谈论参加学校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等,引导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关注的运动会,并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与运动相关的内容贯穿文本始终。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定为: 运动 与运动 项目的 描述与参与 。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这个角度在教学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学习与回顾,了解奥运知识,增加文化理解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通过运动类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拼读规则,并能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双宾语进行相关事件的表达。 (3)通过学校运动会篇章内容整体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记录生活,并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写作并修改完善。 (4)通过对球类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球类运动和团队精神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热爱。 生成整体教学流程图 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事件和学生实际生活,我们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了原有的话题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Period  1 谈 奥运 、 运动员和运动项目。 课时计划:6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1 + 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增加内容: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回顾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宣传报道。 设计意图: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开发教材。开学初,东京奥运刚刚结束不久,谈奥运会、奥运冠军与奥运运动项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和时代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eriod 2 谈论 学校运动会与运动项目 和 班级比赛结果 。 课时计划:4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3 Section A、B、D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运动会时间,将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真实的语境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Period 3 学习球类 运动,增进文化理解 。 课时计划:5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2 增加内容:排球与乒乓球的历史和中国这两项运动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体育节,有篮球、足球和排球比赛。通过调整话题内容和顺序,可以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最受关注的球类运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理解,体会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和乒乓球团队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运动。 最后再进行作业设计。这个作业设计在河南省的作业案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我们本身对大单元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初次学习,理解是否是对的,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实施是否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至。而获奖则是对我们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肯定。 我 其实,一开始在我个人的心里对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抵触的。”为什么总是折腾教师?”是我大脑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课标改了又改,教学目标也由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度的核心素养。老师变得又有多少?课堂改变了多少呢?既然课本是凌乱的,为什么教育部审核课本的时候不让那些编教材的专家都给调整好了?还让一线教师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什么是大观念?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如何对单元进行再设计? 怎样生成教学流程图? 这些问题后来在王蔷教授2022年4月和7月做的系列培训中得到了解答。我也深刻认识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我觉得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1)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 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作业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认真细致地学习了王蔷老师的论文,有了她的理论指导,我的实践才有了方向性。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理解的“道”,就是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心中有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有方向,方法。而方法都是属于“术”类的东西。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缺的就是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关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要有变革的勇气 打破一个旧的习惯是需要勇气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多老师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是否愿意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授课前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前要通晓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来联系和关系,才能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或者重建。我们需要有删掉课本内容的勇气,也要有增加一部分内容的能力。 (3)要有思维的转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觉得不是对内容的整合,而是如何生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图。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天,每天走路、吃饭、睡觉是都在思考。直到还有一天就要交稿子了,突然间灵感来了,画出了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个步骤这么难?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单元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而我平时看问题则只看一个点,不能去关注全局和整体。

主题单元设计策略论文

如何进行小学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或开发,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了新的思想,以下几种供参考。

一、“主题”,不一定是一个思想教育的概念,“主题”的归纳不一定仅仅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思想品德形成,还关注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技能形成。主题设计不能勉强,不能为了靠“主题”牺牲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不能狭义的理解“主题”的意思。特别是在对有些运动技能、体能发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时,就不能硬要挖掘它的思想,硬要给它归纳一个思想主题,那样就会发现它内在蕴含的思想是复杂的有时还是有矛盾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误解,而且这种强加给学生的“思想主题”,只会让孩子感到幼稚甚至讨厌。

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是整合课程资源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发的过程。是根据《课程标准》实施的水平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的开发过程。

三、应体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以及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要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进行有效设计和有效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和能力发展,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体验,要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而不是进行孤立的一堂课的设计。它需要从多角度整体关注教材、研究教材,使一个单元的教学富于完整性和积极意义。这一做法,是一种基于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对学生生命尊重的设计。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知识如何传递?课堂教学的设计如何进行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孤立的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学会在一个主题下,通过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教材的重新整合,精练目标,优化过程,让学生积极体验,主动发展。

五、开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需要重新审视一堂课的教学到底能给学生的发展、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带来多大影响的问题?过去,我们实施教学时,总是想到: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本节课要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发展,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学时间够不够,等等。其实,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教学任务,我们不能奢望一节课完成。开展单元教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原有课堂的视域,拓宽课堂的边界,真正从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真实发展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1、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一种中观教学的设计,主题单元汇集了紧密联系的有共性的多个教学内容,内容涉及多门学科。2、主题单元设计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学设计之中,可以实现多样性活动设计,主题单元教案中会按照课程安排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再进一步细化,分别有专题的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

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课,颇有意思。中学老师给研究生上课,并视他们为高中生,这实在很有意思!三位老师均展现了各自的风采,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让我们听到了吴侬软语,轻清柔美,领略了吴越文化,绵长厚重。         有感于第一位上课老师清晰的教学教学设计层次。有感于第二位上课老师锐意进取、直面改革的大胆尝试,思考着媒介介入课堂教学的路径。有感于第三位上课老师课堂节奏的把握,想象着学生角色的扮演。 老师们展现出的风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何况给予同道中人以莫大启发,实乃钦佩!下午是国培班老师一起“哈皮”的时光,大家各抒己见!无压力,便是种享受!他们分别给予我的思考点是: 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学相融通 考试命题意义与价值 真问题的发现与教师的学养 教育,慢一点,等一等灵魂! 作为一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价值的选择与课程体系的构架 语文不能承受生命之痛,语文教师的责任 文学类文本阅读难点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试卷讲评,有模式总是好的。模式的固化与变化。 有教育存在的地方,就是精彩! 交流中每收获一点启示都是财富呀!稍加整理,多点思考便是一篇文章,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分享。谈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     有两位老师展现的是单课时教学设计,而近些年往往强调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它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单元(或主题)的名称。     2.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3.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4.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以上内容确立单元(或主题)设计的整体性相关内容。紧接着是单课时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课题 课型     2.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3.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4.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5.学习重点难点     6.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7.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好各个环节,包括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个方面,教师活动应呈现教学环节中涉及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学生活动应是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的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每一环节需要说明活动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8.板书设计     (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0.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1.教学反思与改进     (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特别说明: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第二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教学设计而整理。                                                                     2018年10月14日

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的分量在现代教学中不断被加大,国家在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全民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初中生的语文阅读不仅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教学中从教师的教读到自我阅读、进而提升为课外阅读的拓展,需要形成整体的系统化阅读体系。

而名著阅读是整个阅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切实发挥作用,做好名著导读的教、学、考三个层面的指引。即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学会深度阅读、多元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源泉,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他读了多少书、学到了多少人生的知识。所以在名著导读中,教师要从肤浅的教学目标中跳出来,做好初中生名著导读的计划、设计、引导,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给予中肯的指引,让初中生对名著的阅读有目标、有重点、有收获、有感想。

比如四大名著的推荐上,如果将原著推荐给初中生,一些古文和寓意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推荐初中版的读本,适合于初中阶段学生去阅读,内容、情节上更易于初中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学生做好精读、跳读、略读等读书的方法,以鉴赏的心态在名著的瀚海里拾贝,形成自身成长的精神财富。

名著导读强调学生根据导读教学方案,来学会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并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向纵深发展。即学会搜索与名著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名著中的文化内涵、人文风俗等。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简爱》这部作品时,应给学生做好的作者背景介绍,并为学生指明西方文学中语言写作的特点。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醒西方作品原著与译文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样才能为中学生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而教师则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式教学方法,来根据整部作品的特点来实施“主线导读”、“层次问题导读”教学方式。这样能够让中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阅读情境来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同伴追逐种类不明的“鲸鱼”落水被救,跟着“鹦鹉号”环游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地的奇特经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从中摘取经典的语句来让学生体会整部作品的语言环境,针对文本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语言描写,从主线中拆分出相应的阅读方向来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同样在“层次问题导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根据作品的每个部分以及文本整体来创设联系紧密的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反复探索。

魅力永恒,常读常新。正如赫钦斯所言“经典著作乃是每个时代都具有的当代性书籍。”名著阅读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引领学生发自内心深刻认识到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对他们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然而客观的现状是,中学生不爱读名著。一个高一的学生告诉我:很多名著都太古板了,网络小说和漫画轻松有趣,比名著好读多了。名著读起来费劲,还有很多地方读不懂。读过《巴黎圣母院》,里面有一章,全是在议论建筑,看得自己兴致全无。他们老师曾号召全班同学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但自己实在没有耐心读完,书太厚了,而且哲理议论太多太枯燥了。还读过其他一些西方小说,心理描写都太多了,????嗦嗦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考这样一个指挥棒,很多年来,一直强调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生最关注的高考中却没有相应的检测,并且中学语文老师疲于应付升学考试、应试教育的压力,没有精力来恰当地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在应试教育的体制环境面前,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更何况事倍功半的文学名著导读呢,学习考试的压力无情地剥夺了中小学生们读名著的精力和时间,书山题海还应付不过来,何谈读那些修身养性的“名著”。面对这样的情况,名著阅读被纳入高考范围,在附加题中以多项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形式存在。从而给经典名著阅读带来了机遇和压力。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名著学习和教学。

课题负责人:贺利萍 (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中学)

小序:我们的学校属于小县城的最高学府,通过口头调查得知,一些学生的阅读经历几乎是空白,家庭很困难,学校又没有开设过阅读课程,他们能够阅读的就只有各种教材及教辅资料;家境好一些的买几本杂志看看已经不错;当然,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情况较好一些,可以阅读三四部名著,其余同学因为学校、老师没有要求,阅读完的很少。只有3名学生读完初中推荐的14本名著。调查3名学生得知,无不和家长有关,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是学校图书管理员,她让我读的”,另一位学生说“我爸是搞文秘工作的,他说读完名著有好处”,还有一位说“我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逼我读的”。名著在学校就没有地位了吗?看看我们的调查。

一、 调查题目设计的背景

2014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选定了《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拟定的研究目标是力争在“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如何导?导什么?”、 “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模式、思路、方法等方面尝试进行研究,最终让学生在兴趣激励下,能够自主完成名著阅读,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文化品位上的积淀;同时让我们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些许的'提升。

但是,“名著导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误区。误区一:一线教师在心理上并没有把“名著导读”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3个部分同等看待,课时全部让给了其他3个部分的内容。误区二:“名著导读”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听任学生盲目阅读不加指导;或导不得法,以讲代读,错把课外自读当作讲读;或不切实际,贪多求广,费时较多而招致抱怨。更有甚者,将“名著导读”混同于必修课本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训练。这使语文新教材的“名著导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初衷大打折扣。

二、 调查题目设计的意图

因为研究目标和高中实际教学的误区,我们设计了9道题目调查,其中8到选择题,1到简答题,是为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老师指导情况及初中名著课程开设情况,以明确高中阶段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

三、 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本次调查在高一火箭班进行,学生来自高陵县及其周边三原县、临潼区、阎良区、泾阳县13个乡镇的15个中学。发出59份调查表,收回59份调查表,男生37人,女生22人。下面是汇总情况的汇总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共有14本。全班59人中,阅读 3部以下的15人,阅读3-6部的19人,阅读 6-9部的14人,阅读9部以上的11人。其中因为“不爱读”未读完的24人,因为“老师未要求或未检查”而未读完的7人,因为“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的25人,14本全部阅读完的只有3人。

初中阶段开设过名著阅读课程有3个学校,其余学校都没有开设过名著阅读课程,只是语文老师在课堂说说让大家下去看看,部分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说过让学校课外阅读的话。

初中阶段,59个学生中,在自驱力作用下自主安排有名著阅读计划的22人,没有阅读计划的38人。在语文老师外力督促下,利用假期阅读名著的有43人,没有的就有16人。

分析:以上情况说明绝大部分学生不爱阅读名著;教师对名著阅读也没有作任何的指导;学校更没有开设“名著导读”课程,这就是我们的名著遭遇的困境!!

59人中,高中阶段准备“通读”名著的39人,将要“精读”名著的17人,只有12人想要“随便翻翻”名著即可。59人中,“名著导读课”课上,“需要”老师指导的只有8人,提出“可以指导”有26人,根本“不需要”老师指导的竟然有24人。59人中,在“名著导读课”堂上,准备“摘抄好词佳句”的有22人,将要“写读后感”12人,有24人将“圈点写批注”,还有20人竟然计划“只读不动笔”。

对学校开设“名著导读课”的建议,同学们共写出了160条,合并同类项后,共分9类摘引:

A开辟固定时间,一周至少4小时,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不能耽误教学

B 开设阅读课程,强制阅读,计入学分,调整作业结构,留出阅读时间

C固定老师指导阅读,安静气氛,阅览室开放

D成立读书会,阅读交流课,讨论课,辩论课,探究课,提炼作文素材,定期写读后感

E 定期检查, 考试检测阅读情况,奖励阅读优秀者,名著作奖品

F 班级开设读书角

G 开设“学生名著讲堂课”

H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阅读

I不能强制阅读,老师不要干预,不能布置作业

其中,前4条是绝大部分同学的建议,后两条只是极少部分同学的提议。

分析:高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名著有极大的渴求,需要通读、精读,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指导,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要作批注、摘抄、写作。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面对名著,不要开课,不要指导,因为害怕侵占学习时间,究其根本,决定命运的高考并未考查到名著。

四、 抽丝剥茧,形成研究话题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主体是高中阶段“名著导读”的“设计研究”。着重在“名著导读”“如何导?导什么?”, “名著导读” “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的设计上做一些探讨研究,侧重方法、途径、策略等的研究。自己拟从以下角度选定切入点加以研究:“以测促读”,“以讲促读”,“以写促读”,“以谈促读”,“以奖促读”,“以探促读”,“以趣促读”,“以读带读”等等。

敬请老师作具体指导!

2015年5月30日

关于中学语文,如何进行有效的“名著导读”教学?不妨一起来看看陆陆吖05月29日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增加语感积累,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学生在阅读中缺少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的问题。本人在分析“名著导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举措,以供探讨。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对名著的介绍和读书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地去阅读名著,在阅读中汲取精华,获得滋养,并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一、名著阅读的重要性首先,名著阅读能够拓宽知识面。好的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古今中外,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经典的文学名著。它们无疑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因为它们历经了时间和读者的检验,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次,大量的名著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阅读理解的理解,一是写作的能力。这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即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反之,好的写作能力也能带动阅读水平的提高。最后,阅读名著还可以帮助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中学时代正是人生中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也是人格的养成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下的社会充斥耳目的是影视机构提供快餐文化,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络的虚幻空间。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文学著作,多阅读一些名著,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1.通过名著简介激发阅读兴趣“名著导读”“导”的主角应该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应重在学生。初中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适应并热爱名著阅读。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色彩等等,这些都是闪光的亮点,我们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这些亮点来诱导学生去阅读。2.图片展示激发阅读兴趣。名著一般都较厚,而由于时代背景差异或民族文化差异,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一时半会难以钻进去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三、名著教学的新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建议》部分又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一个人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面,理解力,感悟力,文化修养等综合要素。良好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对词句的情感把 握,对语言外在美及内在美的认识。语文素养和良好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大量阅读和大量背诵,需要日积月累。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想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办法。其中,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是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四、名著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研究背景名著教学对一个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精神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名著教学中,不仪可以从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中体昧生活的滋味,感受作者的情怀,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还可以品味与领略汉语言独特的魅力。名著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上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结语:在新理念课程改革下,阅渎,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名著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是离不开书。读书是孩子的权利,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读书的大好时光。“名著导读” 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关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加 强交流,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名著的阅读效果。

英语阅读多元互动策略研究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的文献看你写什么方向,都是根据题目写文献综述。开始我也不懂,还是师姐给的莫文网,高手就是效率高啊创新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研究——基于多元互动智能理论对美英报刊教材编纂的几点思考ESP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韩剧、新受众、新传播:解读新“韩流”跨文化背景下央视英语新闻节目发展定位分析汉民族植物意象道德内涵的跨文化阐释新时期莫斯科外语教育特色研究跨文化视角下重构英语本土化身份多维-互动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探析文化语境对商务英语概念隐喻翻译的制约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师教育摭论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欠缺和文化建构跨文化传播力概念的新审视生态视域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松散的连结:物的社会生命史不同民族语言所蕴涵文化意象对比——以词汇语义为例从文化生态视角反思高职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情感集中型活动探究谈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知框架制约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研究论日语专业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原声电影观赏看英语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起了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阅读材料,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对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全方位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阅读1.引言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阅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从小培养起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掌握什么阅读策略,如何开展小学英语的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创新的阅读能力,为其终身阅读打下牢固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剖析新《标准》的实质内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水平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2.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要培养学生流畅的阅读能力,就了解影响或者促进阅读的各种因素。小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其本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其认知机制参与程度。小学生词汇量少,缺乏一些适合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语感能力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且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以及不同的背景知识,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小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教学。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如何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的丰富生动阅读材料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故事、笑话、游戏等导入影响,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高效阅读状态。除此之外,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歌曲、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做足一定的“热身”准备,比如说借助歌曲开始课堂教学,活跃气氛,同时选用与教学内容body紧密结合的歌曲,也为新知的呈现埋下伏笔,自然导出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并采用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阅读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轻松愉快吸引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去阅读文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并能让学生准确感知阅读材料,要求应具体明确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内容。同样,阅读材料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安排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必须是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来源应是多种渠道的,可以是教材的练习、英语书籍、英语报刊、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短文、英语短剧、英语故事、英语儿歌或是英语诗歌等。但务必要符合学生的阅读难度,定位要准确,阅读要求要适当具体明确,应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而定。他们通过“跳跃”之后能够取得的“果子”,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会压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因此阅读材料如对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给他们的英语阅读材料只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其中10%至15%的内容,再逐渐增加阅读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弱而且自学能力还未养成,教师必须手把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策略的掌握,再逐渐放手。对以高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已有写的能力,适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讲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从读——说——写,阅读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口头和笔头练习结合的进行训练,如复述、表演、重编、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也能从阅读教学活动中不段积累阅读和写作经验,为其写作能力发展搭建舞台,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供给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多样化阅读材料,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教师的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也就越高。 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的阅读能力在小学于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有针对性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阅读策略指导。(1) 师生互动策略 这种策略比较低、中年级的小学生使用,教师通过自身的表演、讲述故事、运用录像、实物或者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导入阅读材料,引发学生的极大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中《I like eating》,教师借助图片和实物以及录像并结合自身的动作开始教学,文章里的故事又充满着浓郁的趣味性,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不由自主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动起来。学生感知后,教师应给予明确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后可以进行交流阅读心得,在交流中对自身的阅读效果进行一种自我评估,从中了解到自身的阅读成果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巩固,同时阅读策略也得以培养。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2)自主开放策略 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技巧,因此这种以课外读物为主的阅读教学策略一般可以在高年级使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课外读物,成为课堂教学的所学的延伸。同时这种读物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切实的提高英语水平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促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学生阅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引导学生对策略使用的评估。如果是合作式阅读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在阅读完成任务后,学生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在自我评估中互相评估。在这种评估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果或缺憾,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方式,达到阅读目标,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依据阅读材料在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如角色表演或朗诵等,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掌握和运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内化成为自身的语言,再将语言加工后输出,是阅读能力转化的一种升华。如在学习《Friends With English》“It’s coldin winter!”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 并让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并请每组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动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其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结束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单单靠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中不断的探索,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因而教师应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培养学生的初步阅读能力,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策略,为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阅读舞台,从而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举足重轻的阶段,初中的阅读课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总的来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块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普遍偏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前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够、阅读速度慢。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够忽视词汇的学习。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阅读系列等级读物,必须达到95%的理解。也就是说,在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等级读物中95%的词,才能够做到快速顺利阅读。但是,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小,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速度又由于词汇障碍而很慢,从而导致他们接触英语词汇的机会很少,词汇量小又引起他们在阅读过程当中容易引起挫败感,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或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一种不良的循环。

2、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我们在阅读一篇文字时,要达到对文字的理解,有时候不仅仅需要对词汇的熟悉认识,更需要对该段文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而目前来说,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偏少,不能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输入,并且,过小的阅读量不利于词汇的积累与语言综合水平的发展。

3、教学模式单一,对阅读教材只限于对课文表层的理解。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教材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教材的表层理解,学生不能够对所读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效推断,难以正确把握文章脉络,从而影响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甚至还使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确定好的,学生只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有些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把阅读当作精读,阅读教学就是讲解生词,罗列搭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则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出词组,提供个标准答案,学生自读完以后只了解了个故事情节。由于教法单一、陈旧,学生接触到的教材基本是课本和试题,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没能够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适应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从以前的“双基”为主转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并且增加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下面笔者尝试着谈一谈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骤,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具有步骤性,包括“读前”、“阅读”、“读后”三个步骤。阅读前,应该激活文化背景知识,减少阅读理解障碍。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尽管学生自己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在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开展各种各样的读前活动,开展读前活动时可以参照学生用书中的插图,图片。或者利用挂图,甚至录像VCD等。使得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阅读中,则应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阅读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懂并抓住大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课前让学生预先收集与UFO相关的信息,可以查看有关的书籍、电视电影,并与同学交流讨论。阅读前,展示关于UFO的电影片断,展现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用下列词汇来描述UFO来临时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阅读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行语句语篇的讲解分析,以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阅读后则主要是及时对学生读语篇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查,可以利用课文后附的练习,也可以自行设计,或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事实、情节等表层的理解,或检查学生对课文尝的理解。使学生挖掘文中内涵,开展创造性思维。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近年来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都更加注重阅读,阅读的比重在各种英语试题当中越来越大。新课标也对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反映了阅读的量应该相应的增加,但是阅读的量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区分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并且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主题,补充各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进行精读,并加以细致的指导;课外进行泛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词汇。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订阅英语报、英语杂志。课堂上精讲课文内容,讲解词组、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与段落等等,然后给学生选定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让他们在课外自行阅读并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报刊杂志上的其他文章则只要求他们进行泛读,并在课内抽取一定的时间来谈他们课外阅读的体会。

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在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们认识词汇,理解字面意思与了解文章故事内容而已,更希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又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去,对比文化现象的异同,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英语作品鉴赏能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许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实现,要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只有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落实有效教学需要继承、借鉴、创新。纵观当前有效教学实施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不新、备课不实、内容不齐、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评价不新、发展不全。对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制定制度、创新手段、优化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主张及操作要求内化为教师教学的需要。

一要加强学习,落实培训

教师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其原因不仅仅在教师一方,学校也有责任。课程改革多年,而新课程学习培训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训面相对狭窄,每年真正参加上级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优秀的教师教干参加。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安排,积极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等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要对课标理念和教材易忽视的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体的带有案例性质的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要求,规范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所以,仅靠目标管理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远远不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规范,因此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标准。例如备课方面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辅导(阅读),课堂教学务实不务虚,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坚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力戒拖沓无神的“催眠课”与急风骤雨式的“填鸭课”。作业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审核,以精当、适量、有层次为标准,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做到布置之后批阅要及时、认真、准确、全面等。

三要以学定教,顾及全面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说教学的教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要立足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四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开发校本课程怎么搞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可简可繁。有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的,可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整理,没有能力的,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补充学习内容,从而开辟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吸取知识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要“授之以渔”,养成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要求教师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少替代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质疑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预习,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反复强化中逐渐养成预习、质疑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意志品德、作业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和家校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向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

六要注重评价,倡导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方面。在“教”的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借助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来进行,要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反思的重点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连续性与实效上。教学反思一方面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阶段性教学行为反思,因为只有把短期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较大的改进,才能达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评价还要结合有效教学,建立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评价细则,形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学”的评价要强调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用成绩报告书作为终极评价手段,平时对学生要采用动作、神情、体态、语言等表扬方式,经常性的随机激励评价,丰富评价的手段。教学中可构建“比、学、赶、超”的评比制度,开展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当堂现场评、课后个别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创优、内容上突破、细节上关注,才能取得实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采取的每一项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学一定会显现。

摘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评价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的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课堂评价;问题;策略;英语教学论文

1引言

面对新要求,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2课堂评价的概念界定

关于课堂评价的定义各式各样,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学习信息采集、分析与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堂评价具有多种类型。例如,从评价内容看,有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发展趋势评价等。对评价类型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建立并合理地使用教师课堂评价标准。本文所述教师课堂评价,仅指即时性评价。

3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理念的提出,课堂即时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施,但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有: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评价主体单一;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纠错方式不恰当;缺少体态评价。没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对待。

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受传统评价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教师单向评价学生。在新课改下,传统评价思想依然存在,学生评价老师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也不多见,老师掌握着课堂评价的主动权,必然造成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对评价功能意识淡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万能”的“Good,OK”来表扬学生。老师不指出读得好,好在哪里;对又对在哪里。学生听了表扬当然高兴,可这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吗?教师淡忘了评价的功能。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片面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评价时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策略,有的是浮夸的,甚至学生出现严重错误时都一味地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不清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被称为学龄中期阶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开始增强,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当面批评指责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学习效果。

4激励性评价策略

概念阐述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特定语境的制约下,当学生的某一行为完成后,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策略

转变教师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要想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解放教师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师说:“只要学生学到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见其根本就不重视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师都不重视那又怎会激励学生去参与呢?而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在实际的课堂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创设语境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小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课堂评价应充满人文关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要真诚地爱学生,做到客观公正一堂小学英语课上,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就表扬加分,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一张贴纸。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进行雷同的表扬。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需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口头评价,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就是针对我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面对全体学生的多主题评价。教师在评价某一位学生时可以推而广之,对集体进行激励;也可以开展学生互评。当然,这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将更重,要机智地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友善的互评,否则会导致同学间关系的紧张、矛盾的产生,从而破坏集体的团结。

参考文献:

[1]陈婉琳.熊德信.课堂即场评价型教学评析与启示——以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教学艺术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黄秦安.对数学提问环节实施科学的即时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0,(7):13-16.

[3]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5):43-47.

[4]嵇建中.从实例透析小学生心理[J].广东教育综合,2009,(3):22-23.

对交互式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摘要: 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已盛行了很多年。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翻译法。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解释语言的含义和用法来支配整个课堂,而学习者的参与却微乎其微。结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分析句子结构﹑翻译文章等方面是能手,但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却是差强人意,这种英语能力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和教师就课堂上出现的这种问题给以反思,并积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语言学家已经意识到交互式教学法是一种克服语言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并且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交互式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互动;学习态度

以大连市某中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以高中英语选修五的第五单元TheGreatSportPersonality为例。课堂以合作的小组教学为主,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以探究谈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本节英语阅读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快速阅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的任务是快速浏览课文,并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浏览课文不是盲目的浏览,而是带着问题去浏览,教师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将每段讲述的主要内容与问题中所对应的选项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答案,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学习效率。第二部分是仔细阅读,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含义,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每一段讲的内容,还要与前后文衔接,做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并通过小组研究谈论来回答相关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不再各自机械的阅读课文和翻译课文,而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含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具备了团队合作精神,还学会了承担责任,不再是随便的回答问题,而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对自己及同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第三部分为读后活动,在仔细阅读和分析课文后,教师要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一个总结来进行,小组各成员之间进行谈论,并对本篇课文进行总结,将本小组内谈论出来的最佳的总结由一名成员表达出来,总结的内容不必过长,只需要把重点内容描述出来即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实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式教学法无处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问答互动、引导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互动,每个小组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又带动了整个班级的互动学习,使整个班级环境形成了一种互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由此形成了一种互动循环,个人影响集体,反过来,集体也影响个人,通过不断的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在不断的刷新。通过对交互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了解到了它与传统翻译法的不同。

交互式教学法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客体,主要起着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运用交互式教学法的课堂更加的有活力,整个课堂氛围更加的融洽与和谐,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学生是能够各抒己见的,学生不再害怕由于回答错误而被老师责怪,被同学嘲笑,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感受的到,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他们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学上,这样教师也就实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再担心犯错,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广阔,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体,他们更加有信心也更加有兴趣去研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渐渐地,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结构,会主动的将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的壮大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实现知识的习得。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的能力,英语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者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越来越重要,将交互式教学法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倡导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主的探索问题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理念与以输入和输出技能为基础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核心思想相吻合。从本质上说,交际起源于交互。言语交互的内涵是接受和表达信息。在外语教学中,想要促进双向交流,就应激发与保持学生积极参与交互活动的兴趣,这样言语交互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双向交流在语言学习环境中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王欢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布朗.教学原则.交互式语言教学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黄淑梅.交互式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模式—以《伦敦》教学设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季云.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7(11),12-13.

[4]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索引序列
  • 单元导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 单元主题教学策略论文
  • 主题单元设计策略论文
  • 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 英语阅读多元互动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