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美贸易论文答辩提问

中美贸易论文答辩提问

发布时间:

中美贸易论文答辩提问

你对青海藏毯系列产品的了解?写作的目的?

都是问点傻子问题;哈哈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

1、增长波动性大 体现的那几个方面〉〉2\ 中方逆差大?原因 以及对策???3、中韩自由贸易区德成立对方方的利弊?对我方的利弊?4、双方贸易存在摩擦和纠纷?体现的方式是首什么原因影响的〉有些忘记了。这些都是我毕业时候的论文题目,应该是这些把,呵呵。关键是要把自己的论文背书。老师问的时候可以自园其说就可以。理论对错误所谓。关键有自己的看法主见。人家说1+1=2 我说1+1=3 有理论支持就可以 明白么〉不要怕他们,大学是自由的。论文没有讨论就不是论文了?有理论 有一句 OK!

中美贸易顺差论文答辩

一般会问你论文中的内容 你最好熟悉下 否则 一问三不知 老师肯定会认为你是抄的 就会过不了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不断凸显,外商投资企业在中美贸易顺差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受到关注。经分析发现,贸易逆差转移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的发生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导致中美贸易差额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两种效应的发生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由此,我国的外贸战略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缓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形成的对美贸易顺差的巨大压力。 关键词:中美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逆差转移;贸易替代 中美两国的贸易差额问题一直伴随着中美贸易发展的整个过程,且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争议的焦点。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外资因素的作用不断突显,越来越受到关注。外资和外贸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何协调利用外资与我国贸易平衡发展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外资引致的贸易差额为视角,针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展开分析,从FDI的角度探讨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相应的外贸战略调整,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外资引致效应的不利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 亿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25 616亿美元,增长了倍,而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亿美元剧增至2008年的2 亿美元,增长了倍。其中美国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以2008年为例,中美贸易顺差为1 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 。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过大蕴涵了国内经济运行风险,也面临着贸易摩擦等越来越多的矛盾,因此,如何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尤其是中美贸易平衡发展就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点。 在注意到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2008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完成的进出口额达到14 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而且,1998年以来,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外贸易出口中,出口市场最大的是美国。2007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国商品出口达1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美国总额的,占当年外资企业对外总出口的;同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国从美国进口总额的,占当年外资企业从外总进口的。两者相比,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商品出口和从美商品进口是非常不对称的。依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70%以上都是由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完成的。因此,外资因素是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主导因素,而对于外资因素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以及形成贸易顺差的原因则是研究中不能回避的话题。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 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1993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商品出口仅为亿美元,而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飙升到1 590亿美元,同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从美国进口却显得相对滞后。两者相抵,外商在华投资企业造成的中美贸易顺差有了持续增长,由1993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 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比重也由上升至。而在此期间,外商在华实际投资额也从1993年的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选取1993年至2008年的中美贸易以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中国商务部外资司),经过对各变量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判定各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单整的,随后应用协整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经过协整检验结果显示,FDI与中美进出口总额、FDI与对美出口额、FDI与对美进口额、FDI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都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外商在华FDI”这个变量在长期内确实对中美贸易总额、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自美国的进口以及中美贸易顺差等因变量有显著影响,且呈同方向变化关系。尤其是FDI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以及中美贸易顺差的促进作用很强,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导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增加,对美国贸易差额的扩大有引致效应。 具体到我国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或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他们各自的在华实际投资也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依据相关性测算,1993-2006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美国在华实际投资之间相关度为[1],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台湾香港在大陆实际投资以及日本、欧盟的直接投资都存在较高的相关度(均大于)。这与Jiawen Yang等(2004)指出的“中国大陆的外贸伙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已将纺织品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通过在中国加工对美出口,这些产品占了美国从华进口的很大份额”的结论是一致的。 三、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造成的贸易逆差转移效应 研究发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造成美国大部分进口商品的生产从投资国或地区转移至中国,从而导致美国从华进口商品持续增加,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75%是这种“转移效应”产生的结果[2]。 1.东亚�①国家在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将部分对美的贸易顺差转移至中国。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也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欧美出口摩擦较大的商品的加工组装工序通过在华设厂的方式向中国转移,其产品在中国加工、组装后按原来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市场与出口市场的分离,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转移到中国,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也转移为中国。与中国成为美国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相对应的是,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增加。 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中美贸易差额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中美贸易差额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却几乎一直稳定在20%-30%之间;与此同时,整个东亚地区对美贸易差额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却急剧的下降(从1992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显然,美国对东亚地区贸易逆差比重的下降是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和东盟。中国加入WTO以后,美中贸易逆差明显背离了整个东亚地区的下降趋势,而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有理由认为,东亚地区的部分对美的贸易顺差已经转移到了中国。这与徐明珠(2009)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的结论“美国与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越小,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随之扩大”是一致的。 2.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之间发生的贸易逆差转移,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中国台湾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部分地对中美双边贸易逆差增长负责。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6年期间,美台贸易总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与此保持一致的是,美台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降至2006年的。与此同时,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的体现在美国和香港之间的贸易上,美国和香港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1990年是年后美国香港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2000年有小幅逆差),差额比重到2006年为。那么,美国与台湾、香港地区的贸易逆差转移到哪里了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本论文来自 原文链接: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论文答辩

摘要: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难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丁珏.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6]Davied Palmeter A Commen tary onthe WTO Anti Dumping Code[A]Journal of World Trade,30(4),43-71,1996.

相关范文: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探求最佳解决途径

[摘要] 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已成为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中的中美贸易互动关系,分析中美在双边贸易交往中存在的摩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最佳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贸易摩擦 互动关系 共同利益

根据中国海关快报统计,2006年全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对美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自美国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顺差亿美元,同比增长%。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仅次于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从美国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看,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一、中美贸易“三维”互动关系

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维度上的中美经贸关系,主要体现在中美两国政府、企业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这种关系不可避免地包含合作与冲突两个方面:在一些问题上,合作大于冲突,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冲突大于合作。这些行为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当今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格局。见表。

表 国家——市场——社会的中美贸易互动关系

1.国家—市场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

政府帮助公司打开国外市场,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产业,国家出台的国内法规又影响着公司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家与市场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形成了一种结盟关系。比如,美国政府在帮助美国跨国公司打开海外市场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政府与公司两方面合作之密切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这与美国政府标榜的“经济自由”“自由竞争”大相径庭。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并没有什么独立性可言,国家就是本国企业利益的代言人,这一观念其实早已深嵌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中国政府在对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2.市场—社会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

市场与公司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们是支撑经济、消费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公司的状况关乎民生,关乎众多就业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社会力量往往要求政府帮助公司改善经济与经营状态。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集团又可能指责公司盲目追求利润和少数股东的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与生活中的作用显著加强。但是,它们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也同样大大增强。由于利益的差异,社会行为体又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公司利益结构的不同,特别是海外利益结构的不同,又导致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与对立。

3.国家—社会层面的中美互动关系

国家具有双重的职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的职能之一是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国家的政策反映统治阶级成主导集团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另一种职能则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西方自由主义的看法,国家是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多数人意志与利益的政治代理人,国家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无论是知识产权协议,还是纺织品贸易协议、人民币汇率问题,都体现了这种双边合作化解国内利益集团压力的特性。正是这些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关系。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之争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涉及到美国的经济垄断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的扩散有利于全社会的进步,它的国际扩散自然会让其他国家得益。而其他国家在科技上的进步,意味着美国在这领域的优势削弱。因此美国当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所以指责不断,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引进地,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美方的利益。其次,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后,美国批评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目的是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美国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所有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

2.市场准入问题

(1)中美钢铁贸易摩擦问题

美国是我国第三大钢铁出口目的地,仅次于第一位的韩国和第二位的欧盟。2007年上半年,双方钢铁贸易摩擦升温,美方已连续对我提起三件钢铁贸易摩擦诉讼案:钢钉、标准钢管和矩形薄壁钢管,涉及我国数百企业,金额上亿美元。中国钢材生产基于满足国内需要,出口是对全球钢材市场的有益补充,现在及将来都不会对全球的供需平衡造成威胁。中国钢铁对美出口增加,是因为美国粗钢产量基本稳定在1亿吨以下,不能满足当地需求。而美国本地钢铁,因错过两次产业技术革新机会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2)农产品转基因问题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长期以来推进贸易自由化,在国内对农业进行补贴,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因此,对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要求作出“入世”承诺,对美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并将此作为同意中国“入世”的交换条件之一。中国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出台,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认为中国出台管理办法是为了阻止其产品进口而专门制定的,为此表示坚决反对。从1998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逐年增加,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2年对美农产品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亿美元

(见图)。美国成为中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市场。这引起美国农场主的不安。

(3)倾销案问题

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也日益频繁。美国对华日益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的反倾销案件也已构成了扩大两国经贸关系的现实障碍。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化工、五金及农副产品的进口采取反倾销的行动有增无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美国不公正的对待中美贸易。我们知道,反倾销诉讼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关税保护措施,但是美国的反倾销法在应对中美贸易之时立法不公正。这主要体现在坚持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实行差别待遇。这一做法不仅使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容易败诉,而且促使国外企业增加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正在加速形成之中。

(4)高科技出口管制问题

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并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美国根据意识形态、经济制定、与本国关系以及科技实力等因素, 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Z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7个级别,限制最严格的是Z组,即全面禁运。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被美列入Y组。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升入Z组。1979年随着中美外交关系的恢复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汉,美国政府开始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1981年至1983年,中美关系一度出现挫折,致使中美贸易额连续两年下降。1983年2月21日,里根政府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了改善中美关系和维护美国企业界的利益,决定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国别分组上,把中国从P组升到V组,即同美国的非结盟友好国家列入同一大组。布什政府上台不久,“9·11”事件发生,国家安全超过了经济安全,成为美国政府第一关注的问题。美国对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中国,也变得更加的警惕和多疑。

3.贸易失衡问题

中国加入WT0以后,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增长,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 443亿美元(美方统计数据为2326亿美元)。中美经贸摩擦的领域正在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扩展,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延伸,从传统的农业、纺织汽车等向电子信息、通讯、飞机制造、生物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升级, 由传统的轻工、化工等低附加值较低产品向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由企业投资个案向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开放、劳工权利和环境的保护、产业制度的重建等宏观经济体制层面。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原则不一致。美国按照原产国作为进口统计原则,中国内地的产品经由香港转口到美国,算作中国的出口。二是美国对华政策影响。美国出于政治目的,一直坚持对华出口管制,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三是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对美国出口的他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要素价格低廉的中国。四是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近2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投资、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

三、探求中美贸易摩擦最佳解决途径

1.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2.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经济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或限制进口的动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要进行详细报道。二是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参与应诉,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三是国内企业不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3.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目前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事实证明,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容易被反倾销,从而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因此,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价值感,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另一方面又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珏:涉外经贸关系[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勇:中美经贸关系[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张林张荐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5

[4]黄晓玲:中国主要对外经济贸易伙伴[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刘建明袁永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8)

[6]李卓盛杨怿:全球经济失衡与中美经贸关系[J].经济评论,2007(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随便抄点书哈哈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论文

这是必然发生的,人的能力越大,消耗越多。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等那天资源不够了,就到打仗的时候了。国家比咱看的远,为什么老是造武器,离战争不远了。贸易摩镲是官话,实话就是战争来到以前,先抢东西。褚备物质。等到打起来了,钱没用。动西重要。一个人有两亿钱,买不来一块砖,什么用。你有千万,没有资源没水喝,什么用呢。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不断凸显,外商投资企业在中美贸易顺差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受到关注。经分析发现,贸易逆差转移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的发生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导致中美贸易差额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两种效应的发生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由此,我国的外贸战略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缓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形成的对美贸易顺差的巨大压力。 关键词:中美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逆差转移;贸易替代 中美两国的贸易差额问题一直伴随着中美贸易发展的整个过程,且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争议的焦点。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外资因素的作用不断突显,越来越受到关注。外资和外贸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何协调利用外资与我国贸易平衡发展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外资引致的贸易差额为视角,针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展开分析,从FDI的角度探讨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相应的外贸战略调整,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外资引致效应的不利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 亿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25 616亿美元,增长了倍,而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亿美元剧增至2008年的2 亿美元,增长了倍。其中美国是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以2008年为例,中美贸易顺差为1 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 。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过大蕴涵了国内经济运行风险,也面临着贸易摩擦等越来越多的矛盾,因此,如何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尤其是中美贸易平衡发展就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点。 在注意到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2008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完成的进出口额达到14 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而且,1998年以来,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外贸易出口中,出口市场最大的是美国。2007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国商品出口达1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美国总额的,占当年外资企业对外总出口的;同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国从美国进口总额的,占当年外资企业从外总进口的。两者相比,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商品出口和从美商品进口是非常不对称的。依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70%以上都是由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完成的。因此,外资因素是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主导因素,而对于外资因素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以及形成贸易顺差的原因则是研究中不能回避的话题。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关系 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1993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商品出口仅为亿美元,而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飙升到1 590亿美元,同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从美国进口却显得相对滞后。两者相抵,外商在华投资企业造成的中美贸易顺差有了持续增长,由1993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 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比重也由上升至。而在此期间,外商在华实际投资额也从1993年的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选取1993年至2008年的中美贸易以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中国商务部外资司),经过对各变量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判定各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单整的,随后应用协整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经过协整检验结果显示,FDI与中美进出口总额、FDI与对美出口额、FDI与对美进口额、FDI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都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外商在华FDI”这个变量在长期内确实对中美贸易总额、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自美国的进口以及中美贸易顺差等因变量有显著影响,且呈同方向变化关系。尤其是FDI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以及中美贸易顺差的促进作用很强,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导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增加,对美国贸易差额的扩大有引致效应。 具体到我国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或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他们各自的在华实际投资也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依据相关性测算,1993-2006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美国在华实际投资之间相关度为[1],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台湾香港在大陆实际投资以及日本、欧盟的直接投资都存在较高的相关度(均大于)。这与Jiawen Yang等(2004)指出的“中国大陆的外贸伙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已将纺织品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通过在中国加工对美出口,这些产品占了美国从华进口的很大份额”的结论是一致的。 三、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造成的贸易逆差转移效应 研究发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造成美国大部分进口商品的生产从投资国或地区转移至中国,从而导致美国从华进口商品持续增加,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75%是这种“转移效应”产生的结果[2]。 1.东亚�①国家在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将部分对美的贸易顺差转移至中国。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也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欧美出口摩擦较大的商品的加工组装工序通过在华设厂的方式向中国转移,其产品在中国加工、组装后按原来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市场与出口市场的分离,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转移到中国,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也转移为中国。与中国成为美国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相对应的是,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增加。 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中美贸易差额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中美贸易差额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却几乎一直稳定在20%-30%之间;与此同时,整个东亚地区对美贸易差额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比重却急剧的下降(从1992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显然,美国对东亚地区贸易逆差比重的下降是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和东盟。中国加入WTO以后,美中贸易逆差明显背离了整个东亚地区的下降趋势,而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有理由认为,东亚地区的部分对美的贸易顺差已经转移到了中国。这与徐明珠(2009)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的结论“美国与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越小,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随之扩大”是一致的。 2.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之间发生的贸易逆差转移,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中国台湾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部分地对中美双边贸易逆差增长负责。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6年期间,美台贸易总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与此保持一致的是,美台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降至2006年的。与此同时,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的体现在美国和香港之间的贸易上,美国和香港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1990年是年后美国香港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2000年有小幅逆差),差额比重到2006年为。那么,美国与台湾、香港地区的贸易逆差转移到哪里了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本论文来自 原文链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在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高发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期望推动中美双边贸易良好发展。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原因 影响自从3月1日美国宣布对钢铁、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就不断升级: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收关税;4月5日又再次发表声明,指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至此,美国针对中国拟增税的税基已经扩大到1500亿美元。6月15日,美国白宫发布对华关税清单,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时宣称第一组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还需进一步评估。据7月11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一份目标清单,计划对中国新增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这标志着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急剧升级。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关税可能在8月30日公开磋商结束后生效。一、原因(一)美国固执己见,对华频繁发起“双反”调查,激化中美贸易争端美国自推崇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对进口中国的产品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新华网的数据统计,2017年,美国商务部应国内企业要求,对华发起了高达79起“双反”调查,而财经资讯的信息显示,2018年1月18日,美国对我国塑料装饰丝带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美国进口我国这类产品的金额高达1810万美元,这使中美贸易争端逐渐被激化,贸易摩擦也呈现高频化。(二)美国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表明,中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便“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国外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计算倾销幅度这一做法被终止。但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在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按照代替国计算倾销幅度,对中国征收相应的税率。(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增大了中美贸易矛盾两国之间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是中美贸易矛盾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十分严重。从2000年开始,中国代替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美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且美国对华严重的贸易逆差,加之其治标不治本的贸易行为,使两国贸易矛盾逐步增大,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四)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导,加重了中美贸易冲突近年来,美国为了促进国内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纷纷发起并实施了多次非关税贸易壁垒,加重了两国的贸易冲突。网易财经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倾向愈发明显。WTO相关数据统计,2008—2016年间,美国发起并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共有2259个,其中中国受到影响的多达2067个,占比高达,专门针对中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99个,占比为。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两国的贸易冲突逐渐加重,贸易摩擦愈发严重。二、影响一是影响我国就业。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稳步扩张,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左右的预期目标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以内这一目标仍有压力。二是影响我国物价的可控性。总体来看,加征关税不仅会影响CPI,还会影响到PPI。虽然据初步估算,假设大豆价格上涨25%,将拉升国内CPI约个百分点,平摊到全年,预计CPI波动中枢将保持在的水平,仍在3%的调控目标之内,但仍将对我国物价可控性产生影响。三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股市出现了暴跌,中国的上证指数也下跌了接近500点。在A股所面临的长期压力里面,实际上包含的虽不只是贸易战的因素,但从长远而言,贸易战仍然会威胁A股的表现。因此,在贸易战期间,应该加强对A股市场的关注。三、结语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政府一直保持十分冷静、清醒的认识:中美进行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是没有赢家的。这是深谙历史与现实作出的判断。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也会危及第三方,包括美国的盟友。事实上,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符合美国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在逐渐转向冷静,逐渐公开谈论美方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都是WTO成员方,因此如果想为了化解当前的贸易冲突而举行谈判,双方必须遵守WTO的互惠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贸易战,最终真正维护中美两国的利益。(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作者简介:祁慧娟(1993—),女,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投资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1] 乔宝华.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贸易摩擦预期风险点及应对[J].工业经济论坛,2017(5).[2] 张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性的根源[J].全球视线,2018(5).[3] 王珂.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8-03-27.

中美贸易战成因及影响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深刻体现了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结构变化、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有其长期性与必然性。随着时间推移,贸易争端慢慢演变为贸易战,甚至是一场守成大国掐断崛起大国的经济战,将对中国长期、既定的渐进发展轨道产生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底气,源自它对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控制和占领,目的也在于维持美国在全球技术的霸权地位,减缓甚至打断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保持压倒性优势。美国对我国发起的此次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清单解读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约16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二》开始征询公众意见,预计8月底生效。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科技及《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加征关税,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等,手机、电视等消费品不在其中。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中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其余商品《中清单二》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中方加征关税涉及商品金额、关税率和生效时间等与美国对等。《中清单二》主要包括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据美国情况而定。相比上一轮公布的商品清单,美国在清单中移除了显示器、彩电等消费品,增加了集成电路、电机电器设备等工业品;中国移除了飞机,增加了石油、农产品。美国清单上,占中国出口比重较高产品:玻璃制品(63%)、航空器和航天器(33%)、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20%)、无机化学品(18%)、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17%)、电机/电气设备(11%);占中国产量比重靠前产品:航空器和航天器()、电机/电气设备()、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7月10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还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计划,目标产品清单涉及服装、电视零件和冰箱,加征关税约10%。这意味着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二、原因分析(一)贸易逆差巨大中美爆发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失衡。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万亿元人民币(约2987亿美元)。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增加了,增至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归咎于中国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进口关税较高、政府给予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等原因,客观上也助长所谓“中国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声音在美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支持。因此,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二)技术高地之争贸易战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我国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欲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方面全面突破。2018年,中国研发总投入预计将首次超美,未来如果在产业方面实现赶超,中美分工就从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从而形成与美国产业的正面对撞。技术领先是美国强大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在核心技术领域挑战美国的优势,因此,此次美国贸易战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主导产业征收预防性关税,就是针对中国未来要发展的高科技、高精尖产业设防,遏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抑制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允许中国研发与高端制造对美形成同水平竞争力,从而全面抑制中国崛起。(三)发展模式对立在美国看来,中美经贸关系不正常,关键在于中国没有兑现承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美国模式、美国道路截然对立。美国坚持私人产权+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中国坚持政府领导+国企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民主方式与法治道路选择上也分歧很大。且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连同“四个自信”,也被西方解读为中国意欲在国际上扩张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全面挑战美国模式和美国道路以及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经济学贸易论文答辩问题

我明天答辩,第一次,也不知道怎么弄从论文题目,选题意义,论文框架(按目录介绍论文),指出重点讲解然后老师提问,给时间思考,然后回答我也不是很懂,没经验,o(∩_∩)o...

你对青海藏毯系列产品的了解?写作的目的?

在地域 !文化方向! 藏毯 只有买对相关文化!的地方才能成功! 可能问你!地域因素!的洽谈方向 等

老师会针对你论文的结构和细节分别提问,就结构来说,老师会专门找你结构不完整的地方,就细节来说,很可能是你论述的比较模糊的地方。就我所知,论文答辩的提问也是一个提高能力的过程,要充分准备,就要真正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的论文。老师不会问写藏毯等常识性知识型的问题,很可能会问及出口贸易的运输方式谈判价格以及汇兑方式收益效率等等和论文以及专业有关的东西。

  • 索引序列
  • 中美贸易论文答辩提问
  • 中美贸易顺差论文答辩
  •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论文答辩
  •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论文
  • 经济学贸易论文答辩问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