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研究二、信用风险测定的相关研究总 结[正文]前 言国内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在财务管理类书籍中,但作为一项专业研究并不多见。我们现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一般都是借鉴西方对应收账款管理研究的已有成果,结合具体的业务实际,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特色。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对应收账款问题的研究介入的较晚,尤其计划经济时期,因为企业是公有制,无须研究企业信用问题,导致当时企业间三角债负担沉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因市场的需要而逐渐多了起来,但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和探讨都基本不涉及对信用风险的评级和防范问题。研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财务状况、财务人员水平、培训机制、财务规章、企业执行力强弱,以及客户财务实力、资信情况,来确定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收款的风险、坏财损失等。最后找出解决办法,逐步完善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应收账款的分析,二是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预测,三是应收账款价值的评定。 (1)应收账款分析[参考文献][1] 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三版 [2] 注协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 汪晓莹.DL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袁园.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企业经济,2004年第 4期 [5] 孙铮.全泽,应收账款管理及其信息披露,上海会计,2003,4 [6] Robert Cole. Lon Mahler. Consumer and Business Credit Management. Irwin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7] Michael Dennis. Credit and Collection Handbook. Prentice Hall. 1999 ...[ 相关资料搜索 ]

[ 1 ] 崔玉敏. 小公司病.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01;[ 2 ] 刘志远. 候青川. 财务管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01;[ 3 ] 袁建国. 财务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07;[ 4 ] 李海波. 财务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08;[ 5 ] 梁继先. 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5, ( 03);[ 6 ] 李冬梅. 中小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5, ( 04);[ 7 ] 张树森.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于对策[ 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 2008, ( 01);[ 8 ] 何学红.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西部科技,2008, ( 10);[ 9 ] 王沛宁.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甘肃亚盛集团,2008, ( 03);[ 10 ] 曹伟. 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 J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04, ( 02)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sO100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祁怀锦,1999)。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四)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种观点也有其缺陷。首先,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五)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等,1997)。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来计量,方法上虽然科学,但是“资产评估通常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王庆成,1999)。(六)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该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务最大化”(郭复初等,1997)。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为众人接纳,对股份制企业来说,股东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对非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七)资金运动合理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汪孝德、杨丹,1994)资金运动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和合理的状态。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行、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该观点的缺陷在于:一是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表达都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资金运动最优化目标很难具体量化;二是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最优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最优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八)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李端生、李占国,1998)。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笔者认为,该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能够在理财目标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第二,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处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不是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九)EVA最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最大化(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后的经济利润。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EVA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有利于经营者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营运效果,并授予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机动权;EVA最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该观点的不足之处是:过分注重EVA易使企业忽视与其他契约关系的主体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除上述九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如有学者提出用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具体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王庆成,1999);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由社会责任、增值额、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辅助目标组成(张涛,1999);有的学者提出了“财务决策只有以长期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才可能克服财务活动的短期化行为,从而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陆正飞,1996);有的学者提出“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层次,其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张先治,1997);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协调化(张卓、程凯、邓明然,2002)等。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可以归结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长期资本增值”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观念”,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二是“实体观念”,认为企业具有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人格。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即区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促使其分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应消除企业是由证券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矗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有的企业,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构问题有些论者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单一的。即便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其具体提法也存在种种差异。比如:①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类,后者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营运管理目标等。②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③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后者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④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等等观点。笔者认为,第一,财务管理目标通常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因而不必按财务主体来划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分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实现财务总目标或基本目标的手段。第三,财务总目标应当从“实体观念”出发,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在经济体制、资本市尝企业所属产业、企业组织形式等财务环境因素不同时,真正能够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主体是不同的。如: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利益优先;资本市场不发达时,企业主要靠借款筹资,债权人很有“发言权”;在高科技、知识型产业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独资、合伙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单纯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特征。(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问题有的论者并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并非指标计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某一指标”的“最大化”,因而没有必要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在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上的第二个分歧是,有的论者认为这种指标只有一个,而大多数强调财务管理目标结构的论者则设计了多个指标。第三个分歧是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究竟用哪一个(些)指标。笔者认为,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并不直接就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比如,营销管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其评价指标可以是质量投诉次数、“回头客”的多少等。其次,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表现形式,既然财务管理目标有内在结构,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体系,至于具体如何设计、计算和运用这些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该问题中出现的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二)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三)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财的目标之一等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四)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学者们对利润最大化等理财目标的批评,反映出学者们的一种期望: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理财目标不是好目标。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理财目标,在这样的理财目标中,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五)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在我国现行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小企业的理财目标、亏损企业的理财目标、高科技企业的理财目标、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和非上市企业的理财目标等。揭示了课题研究的一个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体化发展。应当说,这种研究思路是正确的,它将有力推动企业理财目标研究的实证化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业理财目标也可能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分解,将总体财务目标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者的理财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文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财务是企业可以运转的有力保障。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Lee M,Wang transmission between[J].Joumal of Banking &Finance,2004,(28):1637-1670

[2]Federer Rise of Over-the-Counter market [R].Working paper,2006

[3]Hautsch N, Huang . Limit Order Flow,Market Impact and Optimal Order Sizes: Evidenee fromNASDAQ TotalView-ITCH Data [R].SFB 649 Discussion Paper,2011

[4]Chen Y,. Gam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J].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01,(4): 23-28.

[5]Berger,Allen N,Nathan Miller,Mitchell Petersen,Raghuram Rajan,Jeremy Function FollowOrganizational Form 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R]. NBER WorkingPaper,2002

[6]William chen:Creating Government Financing Programs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in China[J].Chain & World Economy,2004,(3):3-4

[7]Stiglitz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81,(73):15-20

[8]Kreps M. R,Wils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 Economic Theory,1982,(11): 253-279.

[9]Berger,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447):32-53

[10]Bemanke . SME research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1,(9):27-30

[11]Susan Teo,Serene Fin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EnterprisingCulture[J].200l,(6):28-3l

[12]Beck, and medium — sized enterprises:Access to finance as a growthconstraint[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11): 11-13

[13]Charles,Haynes of Additional Equity Capital by Small Firms Findings from theNational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J].Smal1 Business Economics,2006,(6):52-53

[14]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 财贸经济,2005,(11):34-36

[15]戴坚.我国三板市场法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6] 蔡双立 , 张元萍 . 基于资本市场多层次框架下 OTC 市场构建研究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57-60

[17]韩莉侠,戴学来.OTC 市场的比较研究——兼论全国性 OTC 市场的设计模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18]邹德文,张家峰,陈要军.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厥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和经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0]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和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 (2):75-77

[2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l0-18

[2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证券时报,2004,(4):23-25

[23]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27-32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 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3-36.

[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3-50.

[16] Hall, Matthew.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rial work. 2010

[18]赵莎.中国IP0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9]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一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07):41-49.

[20]周敏慧.我国创业板IP0抑价问题[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1]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b,(8):1-12.

[22]陈共荣,李琳.IPO前盈余管理与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24(9):74-80.

[23]杜莘,梁洪的,宋逢明.中国A股市场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科学报,2001,[4]:55-61.

[24]韩德宗,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4):29-35.

[25]黄新建.影响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34—36.

[26]蒋顺才,胡国柳,胡琉.主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一一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59-264.

[27]靳云汇,杨云.新股抑价现象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3,(3):29-53.

财务管理参考文献(通用7篇)

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郭云波.哈佛分析框架下医院财务分析的新思维[J].会计师.2015,12(02):26-28

[2]曹丽敏.基于财务战略思维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效力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13):133-134

[3]王征.财务战略思维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4(14):212-213

[4]王振宇,蔡战英,金玲.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59-61

[5]赵敏.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J].现代商业,2012,4(2):177

[6]田红.浅谈医院新财会制度实施及对医院的影响[J].经济师,2012,12(6):162-163

[7]李鑫辉.新的`财会制度出台对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J].中国经贸,2O11,31(24):257-258

[8]范军,李俊霞.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

[9]闫虹.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1]周荣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和有效监督[J].财会学习,2016

[12]徐陈英.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

[13]林玉明.探究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6).

[14]郭丽蓉.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7).

[15]李甜.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16]宋岩.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3-36.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50.

[16] Hall, Matthew.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rial work. 2010

[1]李现宗:《高级财务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秦永和:《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成栋,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事物与实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志军:《试论企业财务目标》载《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郑艳:《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实现》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8]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9]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10]张立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财务目标的有机结合》载《职大学报2003年第2期

[11]舒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

[12]吴作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载《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3]卢佳友,郑海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载《广西会计》2000年第12期

[14]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载《上海会计》2000年第7期

[15]马少妮,王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载《中国中小企业》2000年第11期

1.《财务管理》,陈玉清、宋良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公司理财》,胡玉明编著,东北财大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3.《财务管理学》,漆江娜、黄元生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最新版

4.《中级财务管理》,汪平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5.《财务成本管理》,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6.《财务管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7.《财务管理》,谷祺、刘淑莲主编,东北财经出版社,最新版.

8.《财务管理基础》,【美】尤金.f.布瑞翰,乔尔.f.休斯顿著,胡玉明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9.《顶级财务总监》,张云亭著,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修订版.

10.《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一版)》[美]james horne john jr.

(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 郭浩 徐琳/ 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1.《公司财务管理》,道格拉·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12.《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第三版)》【美】托马斯·e·科普兰、j·弗莱德·威斯顿/著 宋献中/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上市公司典型理财案例》徐凤菊等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4.张蕊,《公司财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6. (美) 詹姆斯·c.范霍恩(james c. van horne), (美) 小约翰·m.瓦霍维奇(john m. wachowicz, jr.)著, 刘曙光等译,《财务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17. alan c. shapiro,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18 alan c. shapiro,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 1998

buckley, multinational finance four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

l. jacqu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k. eiteman, arthur i. stonehill, michael h. moffett, 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nin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1

c. butler, multinational finance, second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0

s. eun &bruce g. resnick:,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s. kaplan, anthony a. atkinso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by prentice hall.,1998

madura,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8

investment rreport 2003,2002

27.矛宁著,《国际企业理财理论与方法投资,融资,税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8.程惠芳 潘信路著,《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29.白雪 阎宏伟主编,《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

30.翁君奕编著,《跨国公司理财》,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31.杨忠 赵曙明编著,《国际企业:风险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2.宋常著,《跨国理财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3.罗平译,《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34.冯文伟编著,《国际金融管理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5.戴国强编著,《货币银行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6.秦艳梅编著,《货币银行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7.易纲张磊编著,《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8.张宏伟编著,《国际贸易融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9.王冬,“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经贸实务》,2001年第2期

40.《跨国经营企业会计与财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

41.王华成编著,《国际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2.《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43.《国际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44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200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45.罗伯特·c 希金斯(robert c higgins)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6.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版

4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版

48.凯恩斯,通论,商务版

49.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版

50.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三联版

5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人大版

52.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版

53.斯蒂芬马汀,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大版

54.埃斯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版

5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大版

56.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大版

57.王小卫,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复旦版

参考文献:

[1]彭娟.战略财务管理.200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陈亚民.战略财务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2007.北京:中信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2005.北京:华夏出版社

[5]刘力.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0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北京

[8]国资委.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起点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学习解读.2008.北京

[9」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一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2005.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11]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战略中心型组织一平衡计分卡的致胜方略.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200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3]邹昭烯.企业战略分析.2005.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4][美]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著,武亚军总译校.公司战略经济学.199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5]〔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著,吉毖译.蓝海战略.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

[16]黄泰元.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2007.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项保华.战略管理一艺术与实务.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中国企业战略执行最佳实践标准.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郝剑,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J],交通财会,2014-04-05.

[2]李顶、谢道键,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中的收益权定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4-04-20.

[3]张大威、陈恩、陈文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06-10.

[4]李晓洁,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01-01.

[5]王英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浅析[J],时代金融,2014-02-28.

[6]石培荣,交通投融资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及发展策略[J],金融市场研究,2014-02-25.

[7]刘俊丽,基于供求博弈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宏观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18.

[8]张艳,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01.

[9]王春花,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各模式优缺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23.

[10]于然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结构与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23.

[11]曾庆勇,浅议高速公路投融资机制创新[J],现代商业,2014-01-18.

[12]徐义明,增强高速公路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J],交通财会,2014-02-05.

[13]张海霞、傅晓冬,中美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对比及启示[J],中国物价,2014-04-15.

[14]侯光明、江燕、孔德成、张旭,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26.

[15]张伟,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管理的实践问题及优化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3.

[16]陈嘉仁,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筹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08.

[17]王玉满,浅议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融资上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25.

[18]田朋,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交通财会,2013-10-05.

[19]唐波,高速公路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路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3-10.

[20]孙振华,杭绍台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讨[J],交通科技,2012-10-10.

[21]程晓慧,资产证券化应用于贵州高速公路融资的研究[J],交通科技,2010-08-28.

[22]彭欢宇,湘环公司高速公路收费权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刘浩,常梅高速公路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何海杰,资产证券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Alfredo Pereira, Jorge the effects of expresswayinvestment on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USA[J].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2,11(03):165-170.

[26]John S. Miller, Lester A. Hoe, David B. expresswayinvestment policies influence regional growth? [J]. 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 2009, 43(03):165-176.

[27]Vlcek William. Byways and expressways of direct investment:Chinaand the offshore word[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 ChinaAktuell,2010,39(04):111-142.

[28]Ilham Riachi, Armin of corporateasset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3, , .

[29]Guixia Guo, Ho-Mou Wu. A study on risk retention regulation in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2014.

[30]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2014-11-19

[31]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EB],2014-11-19

[32]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EB],2014-11-19

[3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EB],2014-11-26

[3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年修订)[EB],2014-12-1

[35]中国资产证券化网,2013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年度报告[EB],2014-1-29

财务管理创新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sO100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祁怀锦,1999)。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四)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种观点也有其缺陷。首先,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五)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等,1997)。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来计量,方法上虽然科学,但是“资产评估通常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王庆成,1999)。(六)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该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务最大化”(郭复初等,1997)。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为众人接纳,对股份制企业来说,股东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对非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七)资金运动合理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汪孝德、杨丹,1994)资金运动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和合理的状态。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行、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该观点的缺陷在于:一是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表达都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资金运动最优化目标很难具体量化;二是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最优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最优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八)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李端生、李占国,1998)。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笔者认为,该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能够在理财目标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第二,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处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不是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九)EVA最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最大化(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后的经济利润。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EVA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有利于经营者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营运效果,并授予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机动权;EVA最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该观点的不足之处是:过分注重EVA易使企业忽视与其他契约关系的主体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除上述九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如有学者提出用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具体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王庆成,1999);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由社会责任、增值额、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辅助目标组成(张涛,1999);有的学者提出了“财务决策只有以长期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才可能克服财务活动的短期化行为,从而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陆正飞,1996);有的学者提出“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层次,其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张先治,1997);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协调化(张卓、程凯、邓明然,2002)等。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可以归结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长期资本增值”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观念”,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二是“实体观念”,认为企业具有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人格。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即区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促使其分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应消除企业是由证券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矗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有的企业,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构问题有些论者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单一的。即便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其具体提法也存在种种差异。比如:①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类,后者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营运管理目标等。②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③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后者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④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等等观点。笔者认为,第一,财务管理目标通常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因而不必按财务主体来划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分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实现财务总目标或基本目标的手段。第三,财务总目标应当从“实体观念”出发,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在经济体制、资本市尝企业所属产业、企业组织形式等财务环境因素不同时,真正能够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主体是不同的。如: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利益优先;资本市场不发达时,企业主要靠借款筹资,债权人很有“发言权”;在高科技、知识型产业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独资、合伙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单纯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特征。(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问题有的论者并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并非指标计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某一指标”的“最大化”,因而没有必要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在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上的第二个分歧是,有的论者认为这种指标只有一个,而大多数强调财务管理目标结构的论者则设计了多个指标。第三个分歧是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究竟用哪一个(些)指标。笔者认为,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并不直接就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比如,营销管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其评价指标可以是质量投诉次数、“回头客”的多少等。其次,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表现形式,既然财务管理目标有内在结构,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体系,至于具体如何设计、计算和运用这些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该问题中出现的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二)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三)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财的目标之一等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四)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学者们对利润最大化等理财目标的批评,反映出学者们的一种期望: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理财目标不是好目标。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理财目标,在这样的理财目标中,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五)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在我国现行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小企业的理财目标、亏损企业的理财目标、高科技企业的理财目标、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和非上市企业的理财目标等。揭示了课题研究的一个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体化发展。应当说,这种研究思路是正确的,它将有力推动企业理财目标研究的实证化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业理财目标也可能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分解,将总体财务目标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者的理财目标。

财务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范文一

[1]Allport, G. W.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1937.

[2]DeVellis, R.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 Sage. 1991.

[3]Anderson,J. R. Methodologies for studying human knowledge. 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7,10(3),467-505

[4]Aragon-Comea, J. A. Strategic proactivity and firm approach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5),556-567.

[5]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1-26.

[6]Barr, P. S,Stimpert,J. L,& Huff,A. S. Cognitive change,strategic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new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13(S1),15-36.

[7]Bourgeois, L. J. 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1,6(1),29-39.

[8]Belkin, N. J. 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0,5(5),133-143.

[9]Bentler,P. M,& Chou C. P. 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1987,16(1),78-117

[10]Atkin, C. K. Instrumental ut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New model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xford,England: Sage,1973.

范文二

[1]Antelo,M. Licensing a non-drastic innovation under double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Rese arch Policy,2003,32(3), 367-390.

[2]Arora, A. Patents,licensing,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emical Policy, 1997,26(4-5), 391-403.

[3]Aoki,R.,& Tauman,Y. Patent licensing with spillovers. Economics Letters,2001,73(1),125-130.

[4]Agarwal, S,& Hauswald, R. 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7),2757-2788.

[5]Brouthers, Hennart, . Boundaries of the firm: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33,395-425.

[6]Anderson, J. 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69(1),106-116.

[7]Barkema,H. G.,Bell,J. H. J.,& Pennings, J. M. Foreign entry,cultural barriers,and lear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2),151-166.

[8]Bass, B.,& Granke, R. Socie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ow to succeed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2,56(4),312-318.

[9]Bresman, H.,Birkinshaw, J.,& Nobel, 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39-462.

[10]Chesbrough, H. W.,& Appleyard,M, M. Ope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Review, 2007,50(1),57-76.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内综述 早在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就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1989年,北大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994年,基于我国国情,北京大学于川等著《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针对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我国财务管理方向树立了一个大体的风向标。于此同时,财政部向德伟博士发表“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该文中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他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文章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怯来法在1995年为财务风险下立定义,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借入资本比例愈大,则公司没有剩余现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普通股东承受的这种股息减少或没有股息的风险称为财务风险”。我国学者纪连贵在1998年也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融资风险、使用资金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并认为筹融资风险表现为: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时机不当风险和资本结构恶化风险。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方面,直到2002年,张延波、彭淑雄提出通过建立一系列财务报表监控指标来达到财务风险监测的目的。才使得财务风险能实体化,范围化。 在财务预警方面,早在1932年,菲兹帕特里克最早运用单变量进行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并得出结论,判断企业是否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两个财务比率为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然而相比之下,直到1996年,我国周首华等人所发表的《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中,以企业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提出了如何预测企业 陷入财务危机的F分数模式。但是到了2001年,余廉、胡华夏等人所著《企业预警管理实务》中,在实证考察和分析我国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由于管理失误等原因所导致的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等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构建了初步的预测指标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为我国财务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黄锦亮、白帆认为应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提出针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的风险建立起由“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其中狭义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来进行。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外综述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年,Haynes在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 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1901 年他在其学位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威雷特博士简明的定义却概述了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米勒的贡献是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1958年他和莫迪格利尼提出了MM理论,MM论严密验证了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他们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了《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一文,该文中的“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已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处理方式主要研究财务危机发生后如何应付和如何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而很少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来研究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对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价值有所涉及。希望采纳

物流财务管理论文外国文献综述

物流治理会计与物流企业降低本钱的基本途径 摘要:物流本钱研究的目的是以一定的物流本钱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本钱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从物流本钱的现状看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本钱的构成熟悉不清,以及对物流本钱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本钱治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本钱,这就是物流治理会计。为此,确立了物流治理会计为主导,以探讨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本钱的基本途径,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关键词:物流;物流本钱;物流治理会计Abstract: The goal of logistics cost study is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ervice level at certain logistics cost. Logistics cost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but the present study of it has such major problems as unclear knowledge of the logistics cost components, incomplete calculation of and slack control on the cost, and a lack of authoritative data in the industry. The technical conflict between the exis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of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requires a new accounting method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enterprises, clarify logistics responsibilities, assess logistics performances and control logistics costs. That method is called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refore, the *** establishes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s dominant methodology and points out some basic approaches to lower logistics cost so as to optimize logistics activities and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logistics 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cost; logistics management accounting1物流及物流本钱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治理。物流本钱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通常由运输本钱、存货持有本钱和物流行政治理本钱三部分构成。物流本钱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本钱、物流环节本钱、物流治理本钱。(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给物流本钱、生产物流本钱、销售物流本钱、回收物流本钱、废弃物物流本钱。(3)按用度支出形式可划分为:直接物流本钱和委托物流本钱。直接物流本钱包括人工费、燃料动力费、治理费、折旧费、利息支出及其它。委托物流本钱包括运输费、仓储费、保管费及其它。2物流本钱研究的目的及现状现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围绕着物流本钱展开,所有物流公道化手段的终极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本钱实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本钱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治理,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地把握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本钱。由于物流本钱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纵观我国物流本钱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本钱的构成熟悉不清,以及对物流本钱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本钱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本钱会计科目,相关本钱都列在用度栏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本钱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用度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用度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

要做文献综述??我会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研究二、信用风险测定的相关研究总 结[正文]前 言国内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在财务管理类书籍中,但作为一项专业研究并不多见。我们现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一般都是借鉴西方对应收账款管理研究的已有成果,结合具体的业务实际,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特色。我国理论界与企业界对应收账款问题的研究介入的较晚,尤其计划经济时期,因为企业是公有制,无须研究企业信用问题,导致当时企业间三角债负担沉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因市场的需要而逐渐多了起来,但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和探讨都基本不涉及对信用风险的评级和防范问题。研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财务状况、财务人员水平、培训机制、财务规章、企业执行力强弱,以及客户财务实力、资信情况,来确定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收款的风险、坏财损失等。最后找出解决办法,逐步完善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对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应收账款的分析,二是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预测,三是应收账款价值的评定。 (1)应收账款分析[参考文献][1] 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三版 [2] 注协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 汪晓莹.DLY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袁园.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企业经济,2004年第 4期 [5] 孙铮.全泽,应收账款管理及其信息披露,上海会计,2003,4 [6] Robert Cole. Lon Mahler. Consumer and Business Credit Management. Irwin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7] Michael Dennis. Credit and Collection Handbook. Prentice Hall. 1999 ...[ 相关资料搜索 ]

我觉得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好写的,模板如下: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1.国外文献综述 2

2.国内文献综述 3

(四)研究内容 4

二、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 5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5

1.财务风险的涵义 5

2.财务风险的特征 5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6

1.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涵义 6

2.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6

三、龙湖地产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9

(一)龙湖地产发展概况及风险识别 9

1.企业简介 9

2.企业基本财务情况 9

3.龙湖地产财务风险识别 10

(二)龙湖地产财务风险评价分析 11

1.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1

2.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2

3.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14

4.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 15

(三)龙湖地产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7

1.筹资风险控制问题 17

2.投资风险控制问题 18

3.营运风险控制问题 19

四、提升龙湖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对策 21

(一)筹资风险控制对策 21

1.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 21

2.实现融资结构的合理发展 21

(二)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21

1.制定长期性的投资发展战略计划 21

2.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 22

(三)营运风险控制对策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财务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成本指标的综合性特点,以及它同其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就是说,要降低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节约各项费用支出,必须加强成本的“全面”管理。所谓“全面”,不外乎是指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全面。空间上的全面,从工业企业来说,包括各车间、班组和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时间上的全面,则是指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是全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它以目标为标准,对日常经济活动中实际结果与目标的差异进行直接的干预和调节,保证企业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对日常差异的全面深入分析,帮助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改进目标与计划的制定水平,为取得长期的经营效益提供依据。全面预算编制好以后,为了保证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完成,必须对日常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控制对象涉及收入、利润、投资等各个方面,其中成本是整个预算控制的基础和关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成本控制既是预算控制的基础和关键,又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它通常要根据成本预测、决策与预算所确定的目标以及标准成本法提供的实际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完成。现代成本管理理论认为西北控制应始终以降低成本为目标,企业为加强成本控制,还应致力于通过相应的成本降低措施实现成本的持续改善......目录一、产品成本的概述二、造成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影响企业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三、缓解企业产品成本上升的途径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sO100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祁怀锦,1999)。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四)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种观点也有其缺陷。首先,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五)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等,1997)。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来计量,方法上虽然科学,但是“资产评估通常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王庆成,1999)。(六)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该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务最大化”(郭复初等,1997)。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为众人接纳,对股份制企业来说,股东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对非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七)资金运动合理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汪孝德、杨丹,1994)资金运动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和合理的状态。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行、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该观点的缺陷在于:一是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表达都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资金运动最优化目标很难具体量化;二是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最优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最优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八)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李端生、李占国,1998)。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笔者认为,该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第一,能够在理财目标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第二,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处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不是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九)EVA最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最大化(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后的经济利润。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EVA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有利于经营者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营运效果,并授予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机动权;EVA最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该观点的不足之处是:过分注重EVA易使企业忽视与其他契约关系的主体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除上述九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如有学者提出用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目标具体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王庆成,1999);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由社会责任、增值额、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辅助目标组成(张涛,1999);有的学者提出了“财务决策只有以长期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才可能克服财务活动的短期化行为,从而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陆正飞,1996);有的学者提出“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层次,其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张先治,1997);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协调化(张卓、程凯、邓明然,2002)等。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可以归结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长期资本增值”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观念”,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二是“实体观念”,认为企业具有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人格。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即区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促使其分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应消除企业是由证券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矗最后,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有的企业,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构问题有些论者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单一的。即便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其具体提法也存在种种差异。比如:①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类,后者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营运管理目标等。②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③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后者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④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等等观点。笔者认为,第一,财务管理目标通常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因而不必按财务主体来划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分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实现财务总目标或基本目标的手段。第三,财务总目标应当从“实体观念”出发,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在经济体制、资本市尝企业所属产业、企业组织形式等财务环境因素不同时,真正能够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主体是不同的。如: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利益优先;资本市场不发达时,企业主要靠借款筹资,债权人很有“发言权”;在高科技、知识型产业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独资、合伙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单纯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特征。(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问题有的论者并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并非指标计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某一指标”的“最大化”,因而没有必要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在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上的第二个分歧是,有的论者认为这种指标只有一个,而大多数强调财务管理目标结构的论者则设计了多个指标。第三个分歧是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究竟用哪一个(些)指标。笔者认为,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并不直接就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比如,营销管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其评价指标可以是质量投诉次数、“回头客”的多少等。其次,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表现形式,既然财务管理目标有内在结构,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体系,至于具体如何设计、计算和运用这些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该问题中出现的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二)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三)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财的目标之一等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四)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学者们对利润最大化等理财目标的批评,反映出学者们的一种期望: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理财目标不是好目标。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理财目标,在这样的理财目标中,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五)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在我国现行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小企业的理财目标、亏损企业的理财目标、高科技企业的理财目标、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和非上市企业的理财目标等。揭示了课题研究的一个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体化发展。应当说,这种研究思路是正确的,它将有力推动企业理财目标研究的实证化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业理财目标也可能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分解,将总体财务目标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者的理财目标。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企业领导者高度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张先治。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 求是学刊, 2002,(04)。

[2]. 朱晶。 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3)。

[3]. 倪霞丽。 财务分析应注意啥[J]. 中国统计, 2005,(04)。

[4]. 董玉。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改进[J]. 商业会计,2005,(24)

[5]迟红梅: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的研究[J]. 时代金融(下旬),2011(8).

[6]周?琦: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0(22).

[7]陈 敏:论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1).

[8]黄宝来:如何看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0(10).

[1]Antelo,M. Licensing a non-drastic innovation under double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Rese arch Policy,2003,32(3), 367-390.

[2]Arora, A. Patents,licensing,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emical Policy, 1997,26(4-5), 391-403.

[3]Aoki,R.,& Tauman,Y. Patent licensing with spillovers. Economics Letters,2001,73(1),125-130.

[4]Agarwal, S,& Hauswald, R. 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7),2757-2788.

[5]Brouthers, Hennart, . Boundaries of the firm: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33,395-425.

[6]Anderson, J. 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69(1),106-116.

[7]Barkema,H. G.,Bell,J. H. J.,& Pennings, J. M. Foreign entry,cultural barriers,and lear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2),151-166.

[8]Bass, B.,& Granke, R. Socie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ow to succeed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2,56(4),312-318.

[9]Bresman, H.,Birkinshaw, J.,& Nobel, 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39-462.

[10]Chesbrough, H. W.,& Appleyard,M, M. Ope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Review, 2007,50(1),57-76.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Allport, G. W.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1937.

[2]DeVellis, R.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 Sage. 1991.

[3]Anderson,J. R. Methodologies for studying human knowledge. 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7,10(3),467-505

[4]Aragon-Comea, J. A. Strategic proactivity and firm approach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5),556-567.

[5]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1-26.

[6]Barr, P. S,Stimpert,J. L,& Huff,A. S. Cognitive change,strategic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new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13(S1),15-36.

[7]Bourgeois, L. J. 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1,6(1),29-39.

[8]Belkin, N. J. 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0,5(5),133-143.

[9]Bentler,P. M,& Chou C. P. 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1987,16(1),78-117

[10]Atkin, C. K. Instrumental ut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New model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xford,England: Sage,1973.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 索引序列
  •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文献
  • 财务管理创新论文外文文献综述
  • 物流财务管理论文外国文献综述
  • 财务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