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纪念傅山国际学术论文集

纪念傅山国际学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

纪念傅山国际学术论文集

《傅山的世界》(白谦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傅山的世界

作者:白谦慎

豆瓣评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06-4

页数:352

内容简介:

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 主要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佛利尔美术馆,2003年),《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兰亭论集》(与华人德合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07年6月,《书法审美特质的主体性思考》获中国书协主办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济南)2007年1月,获山东省书法家协会2006年度学术研究奖;(济南)2008年11月,《当代草书创作的晚明艺术格调问题研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当代草书论坛获奖论文(全国共5篇);(邯郸)2009年4月,《当代隶书创作心理问题研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隶书创作论坛获奖论文(全国共5篇);(洛阳)2007年8月,《甲申后傅山书法艺术风格转向问题论考》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山西省文联主办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傅山书法学术研讨会三等奖;(太原)2008年11月,《现代化进程中的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问题研究》获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济南)2009年7月,获山东省政府第二届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三等奖;(济南)2011年3月,《当代书法审美心理问题初探》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和《中国书法》杂志联合主办“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特征研究”征文优秀论文。(北京)2011年10月,《社会变迁视界下的晚明书风嬗变问题研究》获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三届书学讨论会优秀奖。(淄博) 2007年5月,《独抒性灵与晚明书派》入选随园书社主办第二届“性灵派”书法作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南京)2007年11月,《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新文人书法问题研究》入选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新文人书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石家庄)2007年11月,《现代化进程中的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入选《书法导报》社主办“弘羲杯”首届《书法导报》当代书法论坛;(郑州)2007年12月,《独抒性灵与晚明书派》入选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第四届全国书法研究生书学学术周活动论文集;(北京)2008年11月,《从徐渭的独抒性灵到王铎的复古宣言》入选随园书社主办第三届“性灵派”书法作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荆州)2009年4月,《诗意书法与文学精神》入选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淄博)2009年7月,《心理剧变与创造力的实现——从晚明书家心理变化看书法心理学的当代性意义》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郑州)2009年10月,《综合之美与艺术圆融——现代刻字艺术基本美学特征刍议》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刻字研究会联合主办第三届现代刻字艺术理论研讨会。(无锡)2009年10月,《艺术自觉与魏晋风流——《平复帖》诞生的文化与美学背景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考析》入选《平复帖》暨二陆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海)2010年3月,《“五绝书家”与后人眼中的“虞世南”概念》入选浙江“虞世南与唐代书法”论坛。(慈溪)2010年9月,《康有为书法艺术思想新论》入选广东第三界岭南书法论坛。(广州)2010年11月,《当代楷书创作心理问题研究》入选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和河北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邢台)2011年9月,《王羲之书法的符号性意义与当代书法的“伪二王”问题研究》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论坛”。(杭州)2011年12月,《兼收并蓄,组合推动——西泠印社影响浙江书风问题八论》入选“浙江书风”学术论坛。(杭州)2012年3月,《大艺术视野中的徐渭草书艺术精神初探》入选兰亭国际书法学术研讨会。(绍兴) 《该给书法展赛热降降温了》,《齐鲁晚报》2004年12月4日“书画前沿”版;《才自内发,学以外成——记靳新和他的书法艺术》,《东方烟草报》2006年4月总第1896期;《甲申后傅山书法艺术风格转向问题论考》,《淄博书画》2007年第3期;《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形成的发生学意义和当代性阐释》,《淄博书画》2007年第4期;《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入清后的发展情况》,《中华现代教育》2007年第7期;《书法审美特质的主体性思考》,《书法导报》2007年第41、42期连载;《浅议为什么要进行书法审美》,《时代文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大通的境界——孔孚山水诗及其书艺略论》,《山东文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3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问题研究》,《书法》2008年第1期;《经史论书有道义,神采风骨自琅琅——李宗玮先生书品和人品》,《洛阳日报》2009年7月总第13260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董其昌》,《书法导报》2009年第19期;《王铎“复古”的意义》,《书法导报》2009年11月第45期;《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形成的发生学意义和当代性阐释》,《中国书法学报》2009年3月第138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书法教育和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北京书法》第83、84、85期连载;《综合之美与艺术圆融——现代刻字艺术基本美学特征刍议》,《领导科学报·东方书画》第155、156、157三期连载;《当代草书创作的晚明艺术格调问题研究》,《书法》2010年第9期;《钟灵毓秀得天趣,萧散简远脱俗尘——王宠<西苑诗卷>赏析》,《青少年书法》2010年第9期;《康有为书法艺术思想新论》,《书镜》2010年第2期;《深厚华滋,隐有内美——青年书法家仇志红其人其书》,《山东侨报》2011年1月总第955期;《“五绝书家”与后人眼中的“虞世南概念”》,《书法导报》2011年5月11日第19期;《文学精神——苏东坡的书文双绝和技道两进》,《书法导报》2011年6月15日第24期;《震颤着向历史发威的艺术巨人——徐文长及其书法艺术略论》,《书法导报》2011年8月10日第32期;《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新文人书法研究》,《中国艺术报》2011年9月2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晚明书坛的孑然对立》,《书法赏评》2011年第3期;《张瑞图书法艺术成就刍议》,《书法导报》2011年10月5日第40期;《略论现代书法心理学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书法报》2011年11月2日第42期;《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娄以忠先生书法作品赏析》,《联合日报》2011年11月24日总第4708期;《略论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的危机与对策》,《书法报》2011年12月21日第49期;《忠臣烈士的书法概念和艺术境界——略论黄道周及其书法》,《书法导报》2012年1月25日第4期;《淡然无极,众美从之——略论于茂阳先生的书法与书法教育思想》,《领导科学报》2012年2月29日第1353期;《浓墨重彩,大气磅礴——张培明人物画赏析》,《齐鲁晚报》2012年3月26日;《浓墨重彩,大气磅礴——张培明人物画赏析》,《济南日报》2012年3月28日第A20版;《苏东坡书法的三个境界》,《书法导报》2012年3月21日第12期。

傅山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百度百科:

人物杂志纪念傅聪

李云迪、郎朗发文悼念。李云迪在微博上了长文纪念老爷子,表示自己会跟他一样,在音乐上前进,而郎朗也发表纪念感言,说:自己非常敬重老爷子,希望他在天堂安好。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独白。另外就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他是个成功的艺术家,但是对国家来说公费派其出去学习,结果却一去不复返,在那个年代真的是严重浪费国家资源。

包括有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郎朗等知名人物,而傅聪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关键在于他的人品以及琴品十分之高。

傅聪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钢琴诗人,而且他之前也登上过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并且也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3名,以及马祖卡最佳优秀奖,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个性也相当的洒脱。

首届傅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2.〈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3.〈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4.〈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5.〈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6.〈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7.〈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8.〈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9.〈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0.〈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11.〈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2.〈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13.〈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14.〈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16.〈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17.〈“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18.〈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9.〈“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20.〈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2.〈“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23.〈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24.〈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5.〈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26.〈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27.〈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28.〈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29.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0.〈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3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3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3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3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39.〈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41.〈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42.〈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43.〈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4.〈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45.〈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46.,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47.〈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48.〈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49.〈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0.〈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51.〈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52.〈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53.〈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54.〈“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5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56.〈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57.〈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9.〈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1.〈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62.〈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63.〈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64.〈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65.〈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6.〈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67.〈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68.〈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9.〈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70.〈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1.〈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72.〈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73.〈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4.〈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75.〈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76.〈“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77.〈“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7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79.〈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80.〈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81.〈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82.〈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8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84.〈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85.〈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86.〈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87.〈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88.〈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89.〈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90.〈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91.〈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92.〈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3.〈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4.〈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95.〈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96.〈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97.〈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98.〈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99.〈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100.〈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101.〈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2.〈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103.〈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104.〈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05.〈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106.〈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07.〈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108.〈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109.〈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110.〈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1.〈“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12.〈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113.〈《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14.〈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115.〈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116.〈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117.〈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118.〈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119.〈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120.〈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21.<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122.<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123.〈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124.<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125.<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2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27.<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28.<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129.<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30.<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31.<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132.<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133.<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134.<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135.<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6.<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137.<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13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39.<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0.<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141.<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142.<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143.<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144.<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146.<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2000年元月 作品入选《20世纪陕西书法作品集》 评论《丹青难写是精神》载于《中国青年报》 论文《心灵的自由》载于《书法研究》第一期,并获第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评论《读梅遐思》载《青少年书法报》2000年3月 参加由韩国举办的《周俊杰师生书法展》 作品被北大荒书法长廊收藏并刊石 评论《黄土地走出的书法家》载于《书法导报》第10期2000年4 月 《与高衲谈禅》发表于《书法通讯》第一期,同期发表2000年5月 《21世纪书法展望笔谈》(8人)载《书法之友》第1期 2000年第二期《书法通讯》载《面对未来,陕西书坛如何走向21世 纪》 入选《2000海内外著名书法家创作邀请展》 入选《全国第8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1年2月 《文化艺术报》《城市经济导报》介绍书法成就2001年5月 1日至5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陕西首届智性书写双年展,参展作者共15人。 《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发表《谁在前进而且主义?》一文2001年6月 《此在的言说——贾平凹书法的当代主义》载于陕西旅游出版社《贾平凹书画艺术论》2001年9月 入选《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入选第三届中日韩劳动者美术展。该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日本教育文化协会、韩国劳动文化协会主办。2001年10月 为丁文德先生书法集作序。2001年12月 《冬天里的春》载于《书法导报》2002年1月 《墨泉的肖形马及其他》发表于《书法导报》《书法赏评》《美术报》等。2002年2月 2002年《书法研究》第二期载《对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期待》。2002年3月 《礼物三题》载《书法报》第17期《书家文辑》专栏,同时刊发生活照和作品照片各一帧。2002年5月 作《石鲁花鸟画生命意蕴索绎》计1700字。载于《三秦文史》2002第1期。 为何伯群书法艺术作序。该书于四月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3日作品获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书画展特别奖。2002年7月 13日参加中日书画印百人展。 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给韩国朋友讲课,课题为:《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诗意性》。2002年9月 荣获首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论奖,同获此奖的是王玉池、邱振中、黄惇、丛文俊、萧高洪、陈振濂、穆棣、华人德、孙洵、黄君、水赉佑、吴振锋、张天弓、金学智、陈方既共15人。启功获终身成就奖,欧阳中石获教育特别贡献奖,另有教育奖4名,编辑出版奖6名。 6日胡宝歧《以艺术复现心灵之真——记书法家吴振锋》一文载于《文化艺术报》,同时刊登作品2件,照片1祯及艺术简介等。2002年10月 21日、27日《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分别发表专访。三秦记者杜晓英专题采访为《陕西书法走出低谷》,陕西日报记者杨小玲专题采访《将书法进行到底——访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得主吴振锋》。2002年12月 24日中国书协分党组确定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年2月 28日《陕西日报》发表《机遇与挑战——写在陕西成功申办八届全国书展之际》并作品一件。 《涛来万马云静一龙——读周俊杰书法近作札记》载于《美学研究》2003第二期。2003年4月 11日《 展厅文化认同与陕西书法的发展机遇》载于《陕西日报》书画特刊第8期。2003年6月 20日《心灵独白》载于《书法》2003第6期。2003年7月 14日《“八届国展”与陕西书法现状》载于《书法报》第28期2003年9月 29日《我喜欢史星文的状态》载于《书法报》第39期2003年10月 15日《书法批评的理由》载于《书法导报》第42期2003年11月 16日《陕西书法的文化取向》载于《陕西日报》第三版2003年12月 8日-12日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活动。本届共收到论文1100多篇。评出5篇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提名奖。100篇入选。评委会主任张海、张传凯。委员:周俊杰、周永健、于曙光、刘恒、王世征、尹旭、徐利明、张天弓、黄君、李庶民、徐超、吴振锋、西中文。2004年1月 隶书联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提名作品,经2月18日评奖会认定免于现场考评,获“全国奖”。此次共有59人获此大奖。陕西7人是:吴振锋、梁新云、董长续、李德君、张之、魏杰、张哲。贾永民、马光洲、田永昭获提名奖。2004年3月 26日“八届国展”开幕。下午在“八届国展”书法论坛上代表获奖者发言。当日《希望陕西书法:贴着大地行走》一文发表于《中国书法(通讯)》,《中国书法》第五期转载。 《书法魅力与思想重量》载于《书法导报》第12期。2004年4月 21至24日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参加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书法的传承与生长》作为特邀论文刊于论文集中。 《以真诚对待艺术》及隶书作品载于《陕西画报》第二期2004年6月 由华伟文化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电视片《盛世陕西》中《书法家吴振锋》制作完成。2004年7月 11-15日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观察团成员赴郑州参加全国首届青年书法作品展评议工作。成员:周俊杰、西中文、徐利明、吴振锋、王荣生等五人。 24日《闲话润笔》载于《美术报》。2004年8月 《用中国的眼睛看当代书法的创作》载于《收藏》第8期。2004年9月 被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聘为书画研究员。2004年10月 执编《美术博物馆》首卷问世。载有《书法可持续性发展的若干思考》等。 《当代青年书法家的文化担当》载于《中国书法》(青年版首刊号)。2004年12月 2日—6日“华山三友书法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 6日《陕西日报》头版报导“华山三友书法展”。三版载拙文《三友进城》。 12月序,李铁民著《老铁墨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005年1月 《中国书法》第一期载《二○○四:书法的盛宴与迷思》。《三秦书画》2005年3月10日第三期转载。 《书法报》2005年1月27日新名家栏目专题介绍,《新亚评吧》刊载张渝、潘良桢、唐吟方、张爱国、刘涛等专家集评。 大型书画杂志《中国书画》2005第三期中国书画提名展栏目介绍陕西省代表书画家有钟明善、赵熊(篆刻)、廖勤建、吴振锋、史星文、薛养贤、魏杰(篆刻)、遆高亮、张红春、童辉、蔡伯虎。 《中原文史》2005年第一期“每期一书家”栏目载文《周俊杰:现在完成进行时》。2005年4月 8日<羲之书画报>2版整版介绍华山三友书法作品,并三友简介.载本人作品4件。 隶书作品入选由香港国际书法联盟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书法联展》,作品选入展览作品集。2005年6月 8日《书法导报》十五版载《贾平凹致吴振锋谈“华山三友”》,刊《三友进城》(上)文,发表作品隶书《月耀风和》联。 22日《书法导报》十五版刊《三友进城》(下)文,发表作品《吴振锋临米芾尺牍》。 《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载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 《文化随想》载于《西部发展论坛》总第22期。2005年9月 隶书两件参加太湖风中国当代书法邀请展并载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太湖风中国当代书法邀请展作品集》。 10月3日参加在浙江温岭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2005年10月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两文同载《中国美术馆》2005年10月号总第8期。 《中国书法通讯报》10月10日第10期第2版整版篇幅刊载《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 书法作品隶书对联入选故宫博物院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入选此次大展,全国共71人,陕西钟明善、吴振锋两件作品参展。2005年11月 11月1日与薛养贤同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和“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并参加“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重点发言。参加研讨会的有:欧阳中石、沈鹏、冯远、邱振中、张荣庆、黄惇、陈履生、刘曦林、西中文、尹旭、刘恒、梅墨生、张天弓、陈振濂、叶培贵等。 11月27日-29日,参加“纪念兰亭论辩四十周年·中国(泰州)高二适书法艺术高层论坛”,发表论文《高二适:文化人格见证之一例》。《泰州日报》《泰州晚报》有专题报道。接受泰州电视台采访。2005年12月 12月2日,《语言的阁楼——张红春书法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在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文章《冬天里的春》收入《张红春书法作品集》。 《于曙光的艺术人生》载于《中国书法》2005年第12期。 12月23日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20世纪中国画名家系列观摩活动”之二“双星辉映——齐白石、黄宾虹册页、信札观摩展”学术研讨会。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载于河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中国美术馆书法理论研究讨会论文集》。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载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女儿吴夷《梁思成与建筑精神》一文同时入选。2006年1月 1月25日,《书法导报》第六版,刊载文章《高二适:文化人格见证之一例》。2006年2月 隶书作品载于2006年第三期《中国书法通讯》,并有个人介绍。 《在希望中注视——谈谈刘建社的书法艺术》载于《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 《话“老铁” 》载于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画收藏》第二卷。 《汉代名碑“西狭颂” 》载于《奥迪家园·翰墨大匠》2006年第2期。2006年6月 7件作品录入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天流韵六市十三家书法邀请展作品集》。2006年7月 入选《中国书画投资》(2005—2006年)中国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提名。2006年8月 《魏杰的“智慧资本” 》载于2006年第8期总第249期由陕西日报社主编的《报刊荟萃》杂志。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载于2006年第8期《书法》。2006年9月 《都是书法惹的“祸”——读<史星文翰墨>》载于2006年9月9日《美术报》第17版。 《魏杰的“智慧资本” 》、《墨泉的肖形马及其他》、《韩钧老弟》三篇同载于《中国美术馆》2006年第9期。 扇面作品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太湖风全国著名书法家扇面邀请展作品集》。2006年10月 10月29日,赴北京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国家收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2006年11月 《黄庭坚的尚韵之思——读古札记之一》载于2006年第三期《书乡中国》杂志。2006年12月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载于2006年第四期《艺术界》杂志。2007年元月 元月24日,《三秦都市报》以《笃定于理论 酣畅于创作》为题,介绍了艺术成就和作品,并发表遆高亮《吴振锋的知性与智性》,史星文《吴振锋在行走》两篇文章和三件书法作品。 《悲慨苍凉 沉雄郁勃——读画家张养玉》载于2007年1月出版的《名家北京》杂志。 担任《当代中国画》杂志编委。《我说魏杰》发表在该刊创刊号上。 《追寻诗意——感受王家新的艺术世界》载于2007年第1期《时尚之旅》杂志。2007年4月 《吴振锋评高二适书法》载于2007年4月《书法》杂志,总第211期。 《“此在”的“言说”——贾平凹书法的当代意义》载花城出版社出版《贾平凹书画》,2007年4月第1版。2007年5月 5月20日,在三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当代书法发展”学术讲座。 被选为《中国书画投资》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5—2006最具增值潜质百位书法家提名。 隶书对联入选《经典与当代书法·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作品集,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 作品在《于右任书法精品暨海峡两岸当代书法名家作品联展》中荣誉参展,并编入纪念册。 隶书作品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润华国际·太湖风当代百家小品书法邀请展作品集》。 隶书《喜乐、真心联》载于美术报总第702期43版。2007年6月 担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临帖展”评审委员会委员。 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评审委员。参加评审的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恒、中国书法通讯报张稼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金梁、《美术观察》副主编李一、吴振锋。 隶书作品及个人简介载于岭南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集》。2007年7月 隶书作品“福与仁合 德因素明”载于《陕西日报》2007年7月15日第3版。 章草八尺斗方书《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节选,入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隶书“友以文能”联、章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二题,载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作品集》。2007年8月 《再论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载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杂志,2007年8月刊。 《郑墨泉这匹“黑马” 》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4期。 2007年第8期《当代中国画》载《韩钧篆刻的汉隶气局》,外一篇载篆刻专栏。2007年9月 《忆三老》(傅周海先生、杨运昌先生、陈少默先生)载贾平凹主编《美文》杂志,2007年第九期,总第贰佰陆拾壹期。 9月27日,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红枣红了——全国百位著名书法家走进碛口”,为中国百位书法家长卷书写“涛来万马 云静一龙”。 9月30日,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全国名家书法提名展评审活动,参加人员是:杨炳延、张荣庆、邱振中、张旭光、叶培贵、吴振锋,孙晓云因故缺席。 作品《佛堂庵门联》发表于兰州大学主办的《视野》杂志,总第148期。 简介、隶书作品及学术年表载《中国书画投资》焦点人物栏目,并载有副主编乔德忠所写编者按,他说“吴振锋真是长了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脑袋。从密密麻麻的书学论文历次刊登和获奖于全国各大专业纸媒及展览中,印证着吴振锋的智慧和辛勤汗水,记下了吴振锋的博识卓见,像一束束灯光,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当代中国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 《王松:一朵无心出岫的云》载《当代中国画》第9期。2007年10月 10月12日—17日,在广东中山市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论坛”论文评审工作。担任此次评委的是:朱关田、刘恒、邱振中、姚国瑾、朱以撒、曹宝麟、吴振锋、胡传海。 《拙朴与灵性的衍义——张永红篆记得的宗汉情结》载《当代中国画》第5期。 出任《大家水墨》主编。该书第一卷由华夏翰墨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刊载《华山三友的书法情缘》专题,刊登书法作品2件及《汉代名碑“西狭颂” 》一文。 《汉墨大匠》,2007年第10期载《因为书法》书影及李建森序和后记《思想该有多重》。2007年11月 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章草作品《辛弃疾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艺术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欧阳中石、沈鹏、张海,副主任:范迪安,委员:杨炳延、张荣庆、邱振中、张旭光、叶培贵、孙晓云、吴振锋。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举办“陕西省中青年书法名家作品收藏提名展”,参加的八位作者是:王蒙、梁新云、董扬、吴振锋、唐泽平、史星文、刘星、李小明。隶书“友以文能”联被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11月19日,《廊坊日报》中国书画家专栏载吴振锋书法5件并简历。 11月19日,载《中国教育报》第4版文化栏目载吴振锋言论。2007年12月 作品2幅及简历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6期。 《边缘的冷观与坚守——陈云龙的篆刻 》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6期。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刊第4期《美术博物馆》出版,并载《再论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读早读——一则有关艺术哲学的札记》两篇文章。 《华山三友师生书法作品集》出版。 12月30日,“华山三友师生书法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 隶书《崔鴳海棠诗》载《棠湖公园建园二十周年——全国百年书法家咏海棠书法作品集》,由成都棠湖美术馆收藏。 《思想该有多重》一文载《海风与海外》杂志,2007年12月号(总第196期)。 隶书作品1幅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第一卷。2008年1月 《中国书法》2008年第一期赠刊《当代著名书法家·吴震启卷》载评论《诗性智慧吴震启》。2008年2月 2月6日,《书法导报》“经典与当代书风——全国当代中青年书家精英人物展作品选”载隶书中堂“文能载道,云汉为章”一件。2008年3月 3月17日—26日,参加陕西省书画代表团访问日本,随行有张养玉、苗重安、王有政、邢庆仁、雷珍民等18人,在日本参观访问了大阪、京都、神户、横滨、东京等地。参观了箱根美术馆、东京西洋美术馆、东京博物馆、国家新美术馆。 《赵熊的文化诉求——以篆刻为例》、《张哲的冷抒情与拈花笑》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10期。 《宣谕文化精神的子实——小议卫高潮的书法》载《卫高潮临池探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思想该有多重》及书法作品一件载3月10日《中国书法通讯》B4版。2008年5月 隶书“中国万福”参加“爱奥运和谐中国千幅书法展”,并收入该展作品集。2008年6月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美术观察》总第154期。 书录的启功先生论书诗书法作品已入选北方满族民俗风情园启功雕像园,并获荣誉证书。 隶书作品入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并被吉林省美术馆收藏。收藏证号为0000159。2008年8月 《“大家”的心量——有关书法“大家”生长的一点思考》载8月14日《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对联匾额两件被陕西省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永久收藏。 文《是真佛但说家常——我所认识的张荣庆先生》载《中国美术馆》总第39期,2008年第3期。 文《书法“大家”的生长与“经典”的可能——对张海先生有关论述的解读》载《中国书法》杂志,2008年第9期。 文《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艺术与财富》杂志,第0808号。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被《中国书法》2008第10期文摘专栏节选。2008年11月 到江苏泰兴参加“当代中国名家书法邀请展”暨“陈潮书学研讨会”,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刘恒、刘文华、叶鹏飞、徐雄志、吴振锋、张锡庚、高庆春等。 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文库·旅途珍翰》出版,《蒲城文庙及云麾将军碑”》,《王岳第一庙——西岳庙及其碑石》、《西岳华山的摩崖石刻》等三篇入编。 《理解高庆春的理解》载《书法》杂志2008年第11期。 11月6日,章草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收藏号为SS081399。2008年12月 《书法与身体的关系——兼及“九届国展”与当下书法创作》载《书法》杂志第12期。 隶书中堂载“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陕西省反腐倡廉书画展作品集》,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 隶书中堂入选“纪念济南市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书画精品集”《华彩全都》,并被济南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09年1月 《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9期,总第45期载隶书斗方“墨子语”。 隶书中堂载李庶民主编《当代中国名家书法作品选萃》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版。2009年3月 2009年3月3日,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编号:2009051。 隶书扇面载《兴凯湖之冬全国书法名家小品展作品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月28日,隶书作品大年·盛德联由广东书法院永久收藏。被广东书法院聘任担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2009年4月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论坛论文集》收录《“三义叠加”:认知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为特邀论文。隶书对联载《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作品集》,为评委特邀作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版。2009年5月 文《周俊杰的“周家隶” 》载2009年5月13日第18期《书法报》6版。2009年6月 文《张海先生的“清峻”与“通脱”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6期,总194期。 6月12日赴汉中应陕西理工学院邀请作题为《书法的当代视角》的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兼职教授。与史星文一起和该院师生座谈,回答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6月20至21日,赴京参加《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览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 6月14日,《陕西日报》秦岭副刊载《书法写我》一文。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战略研讨文丛书之《当代书法标准》。2009年7月 7月1日,《文化艺术报》载张新龙《遮颜管窥吴振锋》一文,并发表作品五幅。 7月1日,《书法导报》发表陈华春《将书法进行到底——采访吴振锋》。 7月24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参加“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本届评审委员会为:朱关田、邱振中、陈振濂、刘 恒、曹宝麟、叶鹏飞、姚国瑾、赖 非、朱以撒、丛文俊、李 一、姜寿田、吴振锋2009年8月 陕西省图书馆百年大庆收藏书法作品一件,收藏证号:09244。 应浙江余姚市特邀隶书作品载《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集》。2009年9月 9月4日至7日,应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特邀赴五台山参加“全国隶书研讨会”。 书法导报与山西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暨中国写经书法文化论坛”,特邀论文《出位之思:写经书法之“书意”》,并作品一幅。因故未能应约。2009年10月 10月16日,赴郑州参加周俊杰《大风歌——周俊杰书法作品展》暨周俊杰书法学术研讨会并作重点发言。17日,与陕西代表刘思凯、杨锁强、刘天琪、王亚兵、冯岁平等一起参加“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 10月20日至23日,在西安东方大酒店参加由文物出版社、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三义叠加——认知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受到专家首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吴振锋》近 日正式发行。《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丛书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精心遴选出46位在当代书坛有影响的60岁以下中青年书法家个案组成,旨在记录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创作轨迹,展示其创作实力和水准,进而总结交流创作经验。丛书入选者大多为近些年来活跃在书法创作一线的具有深厚创作实力和广泛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基本能够体现当代书坛中青年的创作实力和水准。此套丛书陕西有三位书法家入选,《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吴振锋》的出版不仅体现了陕西书法近些年来中青年书法实力和水准,也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取得的一项国家级学术成果。

《碑派书法的先祖 道家审美的体现——从陈抟的一幅书法作品想到的》(《陈抟千年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九八九年十月)《<易传>与书法艺术审美浅说》(安阳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一九九零年)《傅山书论中的道家美学观》(《书法艺术》一九九零年第五期)《“平常心”的失却——对当前书坛某些创作心态的思考》(《书法导报》一九九二年第六期)《从总体框架中探讨新时期美术创作》(西山会议——新时期美术创作研讨会 一九九一年四月北京西山)《建立淄博中心艺术市场 带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山东文化大省论集》山东文艺出版社二零零一年一月)《书画艺术市场中的“淄博现象”》(《中国书画报》二零零一年四月第三十五期)《偶然拾得——书法市场随感五则》(《书法报》二零零二年三月第三期)《发展书画古玩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收藏宣传阵地》(《故都涌动文化潮——建设淄博文化大市论文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三年七月)《营丘画赞》(《齐风》二零零三年第六期)《建设文化大市的哲学随想》(《淄博日报》二零零四年七月四日)《文化产业差异性浅析》(《发展文化产业论文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二零零四年七月)《文化大市呼唤李成》(《齐文化与现代化——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二零零五年九月)《反哺稷下》(《淄博晚报》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鲁中晨报》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民主》二零零六年第三期)《重建稷下学宫——创建轴心时代原创精英文化旅游基地》(《淄博工作》二零零五年九月第九期)《宋代书学和哲学》(《齐风》二零零五年第五期)《两宋书学的理学精神》(《中国书法》二零零五年第十期、《独上高楼——蒋维崧教授纪念文集》齐鲁书社二零零八年一月)《至大至刚的学者书家马叙伦》(《民主》二零零七年第九期)《论语和经济伦理——以涩泽荣一为中心》(日译汉 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论马叙伦<老子校诂>》(《山东民进》二零零八年第二期)《路大荒先生年谱》(《山东图书馆学刊——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专刊》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山左三杰两相知---略述王献唐与路大荒交往》(《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重建稷下学宫,展现轴心时代百家文化合力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首届弘扬齐鲁文化 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论坛”二零零九年七月)《重建稷下学宫展现轴心时代百家文化合力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临淄与先秦古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零零九年九月)《学者书法家的典范:季羡林》(《中国书画界》总十八期二零零九年)《西学东渐始于房玄龄迎景教》(《淄博日报》二零一零年四月)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istp

你在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查找,能在子数据库中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 中检索到的就是被收录了。

文章标题:study 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gas pressure adjust station会议是the 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e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iciecs00)-8,november

SCI(科学引文索引)一般指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

EI(工程索引)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EI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扩展资料

SCI、EI、ISTP是世界三大重要检索系统,其收录文章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在“1512工程”建设及科技成果奖励方案中均十分重视四大系统,也已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ISTP、EI、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

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

百度百科-工程索引

百度百科-ISTP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万至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 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也谈对范文程的评价》,《社会科学》(沪)1984年第4期。2、《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南开史学》1984年第2期。3、《论〈圣谕广训〉与清代孝治》,《南开史学》1988年第1期。4、《士大夫与地方社会的结合体——清代“乡绅”一词含义的考察》,《南开史学》1989年第1期。5、《清代族正制度考论》,《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89、12转载)6、《试论中国族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7、《中国族谱收藏与研究简说》,《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9、《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10、《试论乾隆朝治理宗族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界》1990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6转载)11、《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南开史学》1990年第2期。12、《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13、《最近の中国における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と文化》第6号,(日本)东京大学1991年6月。14、《论清朝推行孝治的宗族制政策》,《明清史论集》第2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5、《乾隆早期廷议粮价腾贵问题探略》,《南开学报》1991年第6期。16、《元代墓祠祭祖问题研究》,赵清主编《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17、《元代族谱研究》,《谱牒学研究》,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8、《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19、《清代啯噜新研》,《清史论丛1993》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0、《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南开学报》1994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5、10转载)。21、《论宋代“营妓”》,《历史月刊》(台湾)1997年第1期,总第108期。22、《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7、3)23、《清代治理“老瓜贼”问题初探》,《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24、《禳灾之俗述丛》,《历史月刊》1997年第5期,总第112期(署名萧驷)。25、《中国古代对老年的界定》,《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美国纽约华文《世界日报》1997年6月23、24日“上下古今”版并载。26、《中国古代礼遇老年的制度》,《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27、《中国族谱的人物传记》,《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28、《中国地方志人物传记述评》,《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署名萧驷)。29、《清代孝治政策述略》,《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30、《试论宋濂的宗族思想》,《东洋学研究》第四辑,韩国?东洋学研究会1998年6月版。31、《明代岁时节日生活》,《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版。32、《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8年第5期)33、《试论宋代以降的宗族之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34、《中国古代人日、天穿、填仓诸节新说》,《民俗研究》1999年第2期。35、《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9年第12期)36、《“虚耗”鬼的由来与禳除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体现的民众心态》,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9年10月版。37、《清代溺婴问题新探》,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38、《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4 月版。39、《罗钦顺的谱论与族论——以江西泰和及吉安为中心》,上海图书馆编《中华族谱研究——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版。.40、《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41、《清代的文昌诞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0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版。42、《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43、《明代福建兴化府的宗族祠庙祭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44、《宋元时期徽州建祠祭祖的形式及其变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45、《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2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7月版。46、《明代家庙述论》,冯明珠主编《文献与史学-恭贺陈捷先教授七十嵩寿论文集》,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7月。47、《试论明代族规的兴起》,《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48、《明代溺婴问题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49、《宗族与农村基层社会控制的历史和现实——考察宋以后江西宗族的发展》,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50、《明代方志所见岁时节日中的女性活动》,《中国史研究》(韩国)第20辑(中国女性史 特辑号),2002年10月。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信息进行精确搜索。3、进入搜索页面后,大量相关论文排列,可以点击开自己所需文件。4、点击进入了知网的页面,可以利用校园内网下载或者知网账户下载。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些学术会议的衍生出版物,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术会议都会出版论文集,有些会议也是不出版的,论文集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文章汇总出版的合集,论文集也是有一定用途的,但在国内,论文集较受争议,因此要看具体情况。

在国内评职晋升中,如果文件中明确不认可论文集,那么会议论文集就需要作者慎重选择了,这种要求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职称晋升中不认可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但会议论文有时需要区别对待,会议论文的发表在评职晋升中还是受认可的,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宣读的文章与其他国际学术论文具有同等价值。

  • 索引序列
  • 纪念傅山国际学术论文集
  • 人物杂志纪念傅聪
  • 首届傅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istp
  •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