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因学业、经济、就业、 人际交往 等问题,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于我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管理;压力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 措施 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压力一词最早作为物理学概念被提出,用以表示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1]Cannon于1915年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引用了压力一词,用以表示外部因素对体内平衡造成紊乱的影响能力。[2]西方心理学将压力也称为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遇到某种机遇或者威胁时感到其重要性却无法有效把握或对抗的一种感受。[3]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 教育 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 文化 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二、在校大学生压力源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5.就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也可以算是当下,大学生最大也最严重的压力源。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肩负着家庭社会巨大期待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十分看重,但是随着自从全国普遍性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就业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大学生必须多方面联系单位,处于长时间的等待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对大学生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7]
三、压力管理策略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4.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难就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城市里能找到薪水丰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毕竟有限,同时招聘单位用人要求严格,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试着用一个普通就业者的心态找工作。就业问题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 创新思维 的培养,加大求职技能的培训。[8]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1]W alter B. Cannon Bodil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ar and Rage: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es into the Function of Em otional Excitem ent,Appleton 1915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1999
[6]张磊,尹恒婵,吴晓路。大学生压力源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
[7]易琳,徐海波。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J] 校园心理2009
[8]王萍萍.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摘 要 本 文章 浅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的环境适应、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压力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压力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CHEN Saisha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ubject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realistic conflict, interpersonal emotions, careers, and many other pressure problems,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ors should create a friendly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sson plans, establish a complete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teachers' humane care, train students'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perspective for effective stress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tress management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校门。随即而来的生活、学习、就业问题,使多数大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研究发现,大学环境里的压力使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①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压力来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压力管理方式,从而更自如地走向社会,走进单位,成为当今教育者 反思 总结 的重中之重。
1 压力概述
压力定义
心理学家将心理压力定义为当事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当事人认为自身负担过重或超过本身负荷并危及到自身的幸福满足时的一种状态。”②一般可以把压力分为三个方面内容:(1)压力产生于那些让人紧张的事件或环境;(2)压力是指一种主观反应或心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3)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③也就是说,压力是一种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的主观感受。④
压力特点
(1)明显的情景性和高度的个体化。(2)间接性。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过一些中间变量起作用。如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⑤(3)可适性。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效率。但一旦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便会危机人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压力来源及种类
大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也是承受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压力按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
(1)大学环境适应。初进大学的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而在入学新生中,又有一些人是第一次离家进行住校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每月生活费,如何独立生活都困扰着这批学生。(2)理想现实冲突。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因未能考进本科院校,在入学初期选择被动适应。他们有的一心进行课业学习,延续高中的学习模式,有的完全失去学习动力,试图在校外寻找寄托,脱离学校生活。这些都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校园管理造成不利影响。(3)人际情感协调。无论是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过“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其实不只是男女生谈恋爱压力,还有和同班同寝室相处压力都会困扰着学生,这方面压力也往往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最 热点 最集中的问题。(4)升学就业困境。进入大学校门,自主学习取代了填鸭式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安排 学习计划 。但在入学第一学期,由于专业基础课繁重,加上自主 学习 经验 不足,不能有效协调社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会出现较大规模挂科现象。一个个红灯挂起,为之后的大学生活蒙上了阴影。而在高职院校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会面临专转本的选择,每年专转本考试前一两个月,都会有大量学生产生焦虑状态。与此同时,未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也在为 毕业 后的工作愁眉不展。不少高职院校对应职业具有高风险性、高压力的工作性质,还应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择业期间产生诸多的焦虑。
2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概述
压力管理是将人的压力程度调到最佳点,以达到最优的绩效,同时避免受到与过度压力有关的心理与身体伤害的过程。⑥高职院校的压力管理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多角度进行有效实施。
压力管理策略
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景观,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精神发展,舒缓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降低自卑心理。⑦高职院校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适宜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有不少学校在城市郊区建了新校区,不让后山成为土坡,不让清水池变臭水沟。 另外,对学生日常管理,表彰为主,惩罚为次。为了提高学风,很多高职学校会选择对逃课、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批评,往往每周公告栏上布满了各种警告处分。这样都会使校园里堆积负能量,对处分惩罚脱敏,反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学风的养成。提倡学校表彰优良学风 事迹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在校园里传递正能量,打造友好积极的软环境,促进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拥有健康情绪生活。⑧
制定自主课程计划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上,更偏向后者,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应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外,应当是更多的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职业规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把被迫繁重的课业,转换成自主轻松的兴趣,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心理负重感,缓解升学就业带来的无力感。
当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倡导配以“挫折应对”、“压力管理”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等等,也可以开设诸如心理学与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学生压力与调节等课程。有研究显示,这些活动能使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时,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⑨⑩
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原本依赖在危机发生时才加入的心理危机系统受到了巨大挑战,建立一个囊括咨询中心、心理档案、心理月报排查、危机预警和干预的全方位危机预防系统十分必要。豘
现如今,几乎每所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或心理咨询中心,但走进中心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方面,应完备中心设施,建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配备完善的压力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等。另一方面,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走进心理中心,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心理困扰。
另外,健全的心理健康排查体系也十分重要。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比如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活经历重大创伤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由班级心理委员 报告 班级每月心理健康情况,搜集最近时期困扰学生产生压力的重点事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对学生的侵害,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鼓励教师人文关怀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比起中学,大学里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很多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竞争也变得残酷,但不及大社会那么无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一切学生,定期走访课堂、宿舍,参与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积极地生活学习;关心有苦难的学生,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抚恤,减少学费问题给学生带去的压力;关爱有困扰的学生,对心理上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定期进行心灵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个性得到尊重,人格得到完善,困难得到解决,心灵得到寄托和安宁,自由得到保护,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幸福,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豙
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
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面对压力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所以要求学生要认清压力事件性质,确认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找到合理的压力解决途径,善于利用身边有效资源,解决压力问题。在对自己有正确定位后,积极寻求人生目标,不要将升学和就业抛在脑后,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理想。
另外,文化知识学习之余,也要培养自己的课余 爱好 ,参与社团活动。这样一方面,劳逸结合,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另一方面,也更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
综上,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实践能力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新世纪创新人才。
注释
① 钱铭怡,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848-852.
② Walker,著[M].放松:14种让身心自动恢复到最佳状态的 方法 .苑龙,高进,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0-14.
③ 孙健敏.压力管理[M].北京: 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3:46-60.
④⑤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6):82-83.
⑥ 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3-108.
⑦ 伍鹏.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73-275.
⑧ 闫咏梅.维护校园软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实践与研究,:23-25.
⑨ 王悦,金怡,陈玲玲.大学生职业发展压力管理及SAP实效性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234-1238.
我来就可以的 回答者: 我QQ1401164296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这里所说的当代大学生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流砥柱,要实现这个中国梦,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一、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观来说,一个人的健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健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体态,精力充沛,消除疲劳快,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团队能够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合作性,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3、社会适应良好:能与家庭及社会人群关系协调、融洽,能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感觉和平、安宁。4、道德行为健康:个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够按照道德规范标准来约支配、支配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上述四点,就可以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健康观。
二、注意学习 健康知识
一个人想要达到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一个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首先在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之后,还要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基本的人体生理常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安全及自我防卫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见的问题。学会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同学们度过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其次仅仅有了正确的健康观和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真正树立起健康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去执行,要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改变自己以往形成的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拥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到健康生活所带来的丰富、精彩的人生。
三、建立良好的 人际交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人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里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个人的心里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大学生中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都希望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大学生常因个性的差异及缺乏正确的交往 方法 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与疑惑,难免会遇见一些挫折,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克服人际交往中遇见的障碍,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影响人健康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就是遗传、环境和行为。一般来说遗传因素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也是难以改变的。就个人而言要彻底改变环境也是相当困难的。而行为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健康中的作用则最为突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选择积极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 教育 过程中,正是通过知―信―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避免和纠正有害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打开健康宝箱的金钥匙就掌握在大学生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医学与社会,2003,2(1):52-54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华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4(5):108-110
[3]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25
[5]查明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讨.青少年研究,2003,(3):17-18
[6]陆华圣,孟祥立.体育与健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朱卫雄,郭晶,吴立新.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 文化 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 毕业 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 经验 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压力应对方式最合理的方法: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呢?大哥,这个方面的话,你就可以从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方法和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论证
大学生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参考如下:
(一)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应相信学好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我们在选择工作时,才能足够自信,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多看一些书,多学一点东西,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我想大学真正培养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只有慢慢养成这种能力,有了基础,今后不管是进一步深造,还是职场奋斗,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是我们面对压力积极可靠的方法。
(二)合理的自我心理定位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是其人生中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重大转折,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来看,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历届毕业生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当然有其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自我做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三)用长处来经营自己
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
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故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
(四)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和机关单位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如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企业或工作环境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具有一种与上级、同事等有关人员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这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也许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并没有教会你,但你得重新学!一个人想要被某个集体和同事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个人英雄主义、目中无人等态度是行不通的。
(五)增强动手能力
我们过去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常因为缺乏动手能力而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这其实也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挑战。发达国家很重视学生个人实际动手能力,虽然也讲学历,但是不唯学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导向,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强调学历、文凭的观念将逐渐纠正,而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用人单位需要的也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劳动者,故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自己做到真正的“货真价实”,以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六)平衡心态,善待挫折
失意与挫折是当人们某些愿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对于一直风调雨顺的某些大学生来说,在上岗前就要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从学校刚走上社会时,大学生对社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上工作常常受挫,因而可能感到心理有很多的不平衡。
其实,所谓的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失衡倒是经常的,绝对的公平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找到自我的平衡点。
因此,对自己感觉不平衡的人、事、物,要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不要过多地抱怨,因为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有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求得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压力就如梦境一般,你不知道它何时来,也没有方法去逃避,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那么再大的压力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并在压力中成长,争取做到让压力成为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压力来源
心理压力来源于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应对或适应的要求。这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称为应激源。
对人类来讲,有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应激源,如不适宜的温度、强烈的噪声、机械性的创伤、辐射、电击、病毒、病菌的侵害等,也有包括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的冲突、挫折、人际关系失调等在内的心理性应激源,还有包括不断变化着的政治、经济、职业、婚姻、年龄等因素在内的文化性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
首先,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作用的,引起身心两方面的应激反应。一般先引起机体生理变化,随着人们对这种生理反应进行认知评价和归因,才产生心理反应和应激状态。
例如一个人患了病,有发热、虚弱、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存在,在未诊断出结果之前,一般会归因于病毒或病菌侵袭的结果,可能不会引起过强的心理紧张。
但如果经诊断这些症状与体征是由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如肿瘤等)作用所引起,自然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也相应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性应激源
其次,心理的失衡也可以造成应激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欲求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所引起的动机冲突;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彼此之间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人有丰富的记忆资源和非凡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人们会进入回忆性、预期性或想象性的紧张情境与事件中,从而也会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文化性应激源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造成应激状态。社会文化的变动既包括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如战争和动乱等,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家庭、恋爱中的矛盾,亲人的亡故,学业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职位的升降等等。
如果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与生活事件,不能通过自身调整进行有效的适宜性反应,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当人们失去了与集体的联系和社会的支持,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失助感和焦虑、愤怒、怨恨、忧郁与绝望等一系列的紧张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或应激状态。
除上述应激源之外,还有许多因素也可导致心理应激。例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学习新的东西,以适应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由于现代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噪音、空气的污染,机器对人的要求过高,作业内容过于单调,工作角色模糊等,都能使其感受到心理压力,使人处于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因学业、经济、就业、 人际交往 等问题,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于我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管理;压力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 措施 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压力一词最早作为物理学概念被提出,用以表示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1]Cannon于1915年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引用了压力一词,用以表示外部因素对体内平衡造成紊乱的影响能力。[2]西方心理学将压力也称为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遇到某种机遇或者威胁时感到其重要性却无法有效把握或对抗的一种感受。[3]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 教育 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 文化 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二、在校大学生压力源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5.就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也可以算是当下,大学生最大也最严重的压力源。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肩负着家庭社会巨大期待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十分看重,但是随着自从全国普遍性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就业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大学生必须多方面联系单位,处于长时间的等待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对大学生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7]
三、压力管理策略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4.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难就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城市里能找到薪水丰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毕竟有限,同时招聘单位用人要求严格,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试着用一个普通就业者的心态找工作。就业问题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 创新思维 的培养,加大求职技能的培训。[8]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1]W alter B. Cannon Bodil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ar and Rage: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es into the Function of Em otional Excitem ent,Appleton 1915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1999
[6]张磊,尹恒婵,吴晓路。大学生压力源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
[7]易琳,徐海波。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J] 校园心理2009
[8]王萍萍.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摘 要 本 文章 浅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的环境适应、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压力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压力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CHEN Saisha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ubject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realistic conflict, interpersonal emotions, careers, and many other pressure problems,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ors should create a friendly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sson plans, establish a complete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teachers' humane care, train students'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perspective for effective stress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tress management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校门。随即而来的生活、学习、就业问题,使多数大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研究发现,大学环境里的压力使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①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压力来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压力管理方式,从而更自如地走向社会,走进单位,成为当今教育者 反思 总结 的重中之重。
1 压力概述
压力定义
心理学家将心理压力定义为当事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当事人认为自身负担过重或超过本身负荷并危及到自身的幸福满足时的一种状态。”②一般可以把压力分为三个方面内容:(1)压力产生于那些让人紧张的事件或环境;(2)压力是指一种主观反应或心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3)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③也就是说,压力是一种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的主观感受。④
压力特点
(1)明显的情景性和高度的个体化。(2)间接性。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过一些中间变量起作用。如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⑤(3)可适性。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效率。但一旦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便会危机人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压力来源及种类
大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也是承受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压力按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
(1)大学环境适应。初进大学的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而在入学新生中,又有一些人是第一次离家进行住校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每月生活费,如何独立生活都困扰着这批学生。(2)理想现实冲突。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因未能考进本科院校,在入学初期选择被动适应。他们有的一心进行课业学习,延续高中的学习模式,有的完全失去学习动力,试图在校外寻找寄托,脱离学校生活。这些都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校园管理造成不利影响。(3)人际情感协调。无论是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过“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其实不只是男女生谈恋爱压力,还有和同班同寝室相处压力都会困扰着学生,这方面压力也往往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最 热点 最集中的问题。(4)升学就业困境。进入大学校门,自主学习取代了填鸭式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安排 学习计划 。但在入学第一学期,由于专业基础课繁重,加上自主 学习 经验 不足,不能有效协调社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会出现较大规模挂科现象。一个个红灯挂起,为之后的大学生活蒙上了阴影。而在高职院校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会面临专转本的选择,每年专转本考试前一两个月,都会有大量学生产生焦虑状态。与此同时,未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也在为 毕业 后的工作愁眉不展。不少高职院校对应职业具有高风险性、高压力的工作性质,还应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择业期间产生诸多的焦虑。
2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概述
压力管理是将人的压力程度调到最佳点,以达到最优的绩效,同时避免受到与过度压力有关的心理与身体伤害的过程。⑥高职院校的压力管理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多角度进行有效实施。
压力管理策略
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景观,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精神发展,舒缓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降低自卑心理。⑦高职院校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适宜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有不少学校在城市郊区建了新校区,不让后山成为土坡,不让清水池变臭水沟。 另外,对学生日常管理,表彰为主,惩罚为次。为了提高学风,很多高职学校会选择对逃课、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批评,往往每周公告栏上布满了各种警告处分。这样都会使校园里堆积负能量,对处分惩罚脱敏,反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学风的养成。提倡学校表彰优良学风 事迹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在校园里传递正能量,打造友好积极的软环境,促进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拥有健康情绪生活。⑧
制定自主课程计划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上,更偏向后者,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应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外,应当是更多的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职业规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把被迫繁重的课业,转换成自主轻松的兴趣,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心理负重感,缓解升学就业带来的无力感。
当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倡导配以“挫折应对”、“压力管理”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等等,也可以开设诸如心理学与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学生压力与调节等课程。有研究显示,这些活动能使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时,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⑨⑩
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原本依赖在危机发生时才加入的心理危机系统受到了巨大挑战,建立一个囊括咨询中心、心理档案、心理月报排查、危机预警和干预的全方位危机预防系统十分必要。豘
现如今,几乎每所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或心理咨询中心,但走进中心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方面,应完备中心设施,建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配备完善的压力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等。另一方面,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走进心理中心,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心理困扰。
另外,健全的心理健康排查体系也十分重要。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比如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活经历重大创伤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由班级心理委员 报告 班级每月心理健康情况,搜集最近时期困扰学生产生压力的重点事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对学生的侵害,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鼓励教师人文关怀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比起中学,大学里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很多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竞争也变得残酷,但不及大社会那么无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一切学生,定期走访课堂、宿舍,参与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积极地生活学习;关心有苦难的学生,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抚恤,减少学费问题给学生带去的压力;关爱有困扰的学生,对心理上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定期进行心灵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个性得到尊重,人格得到完善,困难得到解决,心灵得到寄托和安宁,自由得到保护,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幸福,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豙
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
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面对压力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所以要求学生要认清压力事件性质,确认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找到合理的压力解决途径,善于利用身边有效资源,解决压力问题。在对自己有正确定位后,积极寻求人生目标,不要将升学和就业抛在脑后,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理想。
另外,文化知识学习之余,也要培养自己的课余 爱好 ,参与社团活动。这样一方面,劳逸结合,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另一方面,也更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
综上,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实践能力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新世纪创新人才。
注释
① 钱铭怡,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848-852.
② Walker,著[M].放松:14种让身心自动恢复到最佳状态的 方法 .苑龙,高进,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0-14.
③ 孙健敏.压力管理[M].北京: 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3:46-60.
④⑤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6):82-83.
⑥ 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3-108.
⑦ 伍鹏.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73-275.
⑧ 闫咏梅.维护校园软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实践与研究,:23-25.
⑨ 王悦,金怡,陈玲玲.大学生职业发展压力管理及SAP实效性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234-1238.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措施研究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措施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大学生心理压力变成高等教学对比重视的问题,而要素是多方面的,有本身要素也有外部要素。因而在学生接受理论常识的过程中怎么进步学生的心理本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变成当时高等教学首要的一项内容。这篇文章首要论述构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的要素,提出进步大学生心理本质和减轻其心理压力的具体办法,协助大学生准确对待心理压力的影响。
关键字 : 大学生、心理压、应对、办法
如今90后大学生具有一起的特色――心理本质才能较差,在其面临艰难的时分抗压才能缺少,平时遇到一点波折就会体现的焦虑、手足无措。伴跟着作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心理压力变成社会重视的焦点,实际中因为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发作校园事端的事情在逐年添加。本来构成大学生心里承受才能较差的要素多方面的,作为教学者应当正视大学生的心理教学,剖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1当时大学生心理压力发生的要素剖析
大学时期是学习的首要时期,也是压力相对较大的时期,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学习成绩,还要面临作业、交际等各方面的问题。而此刻的大学生实践经验还缺少、缺少丰厚的人生履历,心理本质还不老练,当一切的实际艰难摆在面前时,其没有才能排除掉这些利诱,终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生无穷的冲击,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学习日子环境改动与优越感不见
高中教学时期与大学高等教学具有很大的反差,学生在面临如此大的反差时,他们的心理不能适应高等教学环境,环境改动的无穷反差会给学生的心理构成很大的冲击。学生在高中学习时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和家长会督促他们学习,辅导他们学习的内容,他们的日子也是由爸爸妈妈担任。而进入大学今后一切的日子习惯以及学习办法都请肄业生改动,大学老师不再束缚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日子也需求自我管理,一切的一切都需肄业生的独立完结,因而在习惯了高中时期的环境今后,在他们刚进入大学中时他们通常会因为环境的改动而感到懊丧,这么就很简单发生心理压力。
与学习压力有关的要素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即是学习,面临社会作业竞赛的压力,大学生要想取得更大的作业砝码就必须要加强学习,进步自个的常识水平;一起大学学习办法不一样于高中时期,它请肄业生具有必定的自立学习才能和立异知道,能够具有实践性的技术,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肄业生经过自我努力完成,因而学习内容、办法以及形式等的改动添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的心理构成了担负。
与经济压力有关的要素
大学学习需求付出高额的费用,经济方面的压力是近几年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首要要素,尤其是关于乡村大学生这种要素更为杰出,跟着中国高校膏火的不断上升,大学生的学习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尽管中国有专门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政策,可是究竟救助的人数有限,因而大学生在学习时期不仅要思考学习成绩的问题还要思考自个的日子费以及下一学期的膏火等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给学生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有的学生也许因为经济艰难发生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失掉对日子的活跃态度。
与作业有关的'要素
任何时期的学习终究意图即是为了完成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完成需肄业生参加社会作业来完成,面临当今作业压力不断上升的形势,大学生的作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作业路径越来越难,一起因为中国遭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具有社会布景的而且学习成绩通常的学生通常在没有结业或者即将结业时已经依托社会联系找到了安稳、经济酬劳高的作业,而那些成绩优良的学习在求职过程中四处受阻,这些社会隐性景象会给学生的心理构成无穷的影响,添加学生的心理担负,构成他们的压力更大。
与情感受挫有关的要素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今后,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就变成成年人的特征,他们就会构成独立的知道,一起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改动使得他们寻求爱情,神往异性往来。如今高校学生爱情已经变成大学日子首要的构成风景线,可是究竟大学生对爱情还没有明晰的知道,大学日子与社会还存在必定的距离,他们的爱情相对对比单纯和存在天真的成分。但是一旦大学生的情感出现问题时,他们就会体现的心情失望,感到心灵遭到等等,给他们的心理发生无穷的冲击,比方近几年中国高校常常会发因为爱情失败而跳楼自杀的景象。
与人际联系有关的要素
首要大学生在刚踏入大学时他们因为新环境的要素体现的对比孤僻,而且因为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之间的日子习惯、学习办法以及性情都不一样,这些都给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构成必定的阻止,一起如今的大学生都具有自我知道,他们请求他人以自我为基地,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长时间下去会构成大学生的人际往来圈越来越少,逐步的就会被大家所疏忽,他们的心里也就会越来越孤单。其次如今的大学生遭到的教学遏止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才能。大学生遭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比深,如今的学生通常都是家庭的独生后代,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会请求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这么在某必定程度遏止了孩子的沟通才能。一起应试教学形式下,学生的首要任务即是学习再学习,他们的本质才能则相对不受重视。
2减轻今世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办法
学生要做好自我心理调理,减轻心理压力
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来自于中国对日子、学习以及社会态度知道。因而大学生要想进步自我心理本质,就必须要具备克服艰难和办法的心态,能够具有抗压才能,而且学会自我心理调理。首要学生应当对压力具有准确的知道。咱们不要把压力看做是一件坏事,而是要看到其活跃的要素,压力能够让咱们增强社会实践的技术,能够磨练咱们的毅力,能够推进咱们生长,因而在面临压力的时分咱们不应当采纳逃避的消极态度,而是要方便的处理,将压力的晦气影响转变为推进行进开展动力;其次学生要活跃培育健康的品格。学生只要具备健康的品格才能在面临各种压力时有决心克服压力和对日子充满希望。健康的品格能够协助学生在任何时分任何地址都能坚持活跃向上的心态,能够科学的控制自个的心情;最终学生要学会发泄心情,把握科学的心理调理办法。在学生遇到各种心理压力时学生不要将这些压力憋着心理,而是要经过有用的路径发泄出来,要学会自我调理心情,比方向自个知己的兄弟讲述自个的压力,向老师倾述自个的利诱等等,经过心情的发泄减轻自个的心理压力,推进心理健康地开展。
家庭要多与学生沟通沟通
家庭要多关怀孩子,削减给孩子的心理担负,首要家庭要为孩子构建调和的家
庭空气,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行为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生长,因而爸爸妈妈要活跃的为孩子供给一个杰出的家庭空气,让他们在家庭中构成宽恕理解、达观旷达、自傲开畅、行善积德的杰出性情和质量;其次爸爸妈妈要多与孩子沟通,使后代充沛感遭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给予的强大支撑,让后代能够在家庭成员间健康调和的空气中取得尊敬与信赖,在孩子感到苍茫的时分爸爸妈妈要给他们准确的引导;最终爸爸妈妈要准确看待孩子的爱好或价值取向,对孩子断定适宜的希望值,避免希望过高发生负面影响。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学
校园要树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基地
加强心理咨询作业,充沛发挥校园心理咨询基地的效果。加大有关宣传力度,让学生准确看待心理咨询,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压力难以排解时,情愿挑选心理咨询这一办法。心理咨询不仅能够辅导学生减轻心里对立和抵触,排解心中的担忧,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够协助学生准确知道、把握自个,有用地适应外界环境。心理咨询已变成大学生心理本质教学最有用的路径,能够对于不一样问题,采纳不一样办法,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确诊、早医治。
开设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在各学科中的浸透,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本质
体系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常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身的心理开展规律,把握心理自我调理办法,增强自我教学才能。一起,老师在教授常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学,对于作业及考研等学生对比关怀的热门问题,给予学生准确的引导和解说,引导学生联系本身状况,呼应祖国号召,完成自个的人生价值。
社会方面
大学生肄业生计的终点站即是社会,大学生对社会的开展动态都尤为重视,因而能够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常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也许首要存在于作业问题,这就需求社会加速人才市场的完善,协助大学生处理一些作业上的问题。一起也应设法加大借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3结束语
大学生在大学肄业时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日子发生必定的影响,要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就需求大学生们自个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活跃达观的心态来迎候多样化的大学日子,才能在最终有个满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靖.剖析大学生心理压力发生的要素及应对办法[J].河南教学中旬刊,2012(8).
[2]吕聪.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查询剖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校园学报,2012(12).
[3]潘婷婷.大学生心理共同感与归因办法联系研究[J].教学教学论坛,2014(1).
民航空管管制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及应对方法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航空运输成为目前交通事业的主流,为了保证航班的正常工作,需要更多优秀的民航空管管制人员来对民航空中管制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但是由于目前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航空运输的特殊性,使民航空管管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心理压力,本文结合空中交通管制的现状,对民航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民航空管管制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应对方法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于我国的空中运输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由于民航航班工作的特殊性,在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时候,空管管制人员会由于其工作严格的专业性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人们应该对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空中交通管理的概述
在航班进行空中运输的时候,也需要相应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来保证空中交通的顺利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空中交通管制的实质和地面交通管制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从整体上来说,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民航的飞行计划,对飞行过程中航班的活动情况进行控制,同时,对可能对航班飞行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提前预防;防止民航在飞行的过程中,与其它障碍物相互碰撞,保证民航的飞行安全;最后是对民航飞行的.过程进行掌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飞行效率,提高民航企业的经济性。
二、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
由于目前民航航班的数量急剧增多,同时由于民航运输的特殊性,使的空管管制人员的工作性质变得极为严苛,在各个方面,使空管管制人员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空管管制人员的工作性质。空管管制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要保证航班的正常飞行,但是在这个工作当中,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工作环节,包括对航班的飞行情况进行监控、对空中交通进行排序、对空中环境气候进行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飞行计划,空中管制人员需要对这些工作内容进行掌控,同时要保证工作任务一丝不苟的完成,以此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种类繁多,另外对于这些工作任务要进行严格的把控,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就会使空管管制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其心理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2、空管管制人员的分配不合理。在对民航航班进行空中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任务的繁多,管理的任务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根据空管管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空中管制工作的具体需要,来合理的分配工作岗位,但是在目前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当中,这些人力资源的分配大多不合理,另外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不多,这样就会使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变得极其重大,加上与其他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量相互比较,造成心理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
3、空管管制人员的心理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在上述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空管管制人员的工作种类复杂,工作强度大,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由于目前的部分空管管制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使的空管管制人员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在这样长期的“滚雪球”下,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心理崩溃。
三、空管管制工作人员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1、合理的安排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任务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要根据具体的空中交通管理任务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务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需要空中管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扩大对空管管制人员的聘用数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航班监控系统,对航班的飞行状况进行监控,以此来取代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任务,减轻空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缓解空管人员的心理压力。
2、给予空管管制工作人员更多的理解。由于空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航空企业的领导对空管管制人员的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另外,要对空管人员给予更多的而理解,使空管人员感受到来自企业上层的关怀,这样在一定程度下,能够激发空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减少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缓解空管人员的心理压力。
3、空管人员要合理的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空管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进行及时的调整,时刻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在工作当中,保持最佳状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己的工作,这样不仅有相应的成就感,还可以对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民航企业应该针对空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空管人员如何合理的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保证空管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完成相应的飞行任务。结束语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在空中交通事业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民航空管管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压力和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等,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民航企业要聘用更多的空管人员,缓解空管管制工作人员的压力,另外空管人员需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此来保证空管管制工作的效率,促进民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鲲.民航管制员疲劳分析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326-326.
[2]张成君.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空管人员的压力来源与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4,(1):208-208.
[3]宗江杉.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空管人员的压力源与管理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3,(4):14-15.
[4]张孟.空中交通管制员压力分析与行为差错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298-298.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心理障碍:一是认知障碍。包括对就业形势不明,对未来工作期望过低或过高,不能科学选择职业、工作种类和就业地区等,以及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二是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急躁、抑郁、恐惧等;三是人际交往障碍。包括怯懦、冷漠,不善于人际交往,甚至存在社交恐惧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存在于大学毕业生人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性格因素或锻炼较少,很多大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这往往引发社交恐惧,而社交恐惧又反过来导致对人际交往的愈加陌生,形成恶性循环。仅有的被调查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认识还不到位。通过对相关问题答案的统计看出,有人际交往意识和倾向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大学毕业生产生这些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是最主要的根源:一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普遍以自我发展和自我享乐为视点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包括就业问题,不少学生把当学生干部、入党、评先进、与人交往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理想信念淡漠,缺少远大抱负。二是对社会问题理解存在片面化特征,如对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和下岗职工问题、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和就业困难问题等不能辨证分析和看待,容易产生激进和浮躁心理。三是就业心理不稳定,普遍处于烦躁状态。“郁闷”是大学毕业生的流行词汇。其实郁闷在心理学上就是焦虑的代名词。所有的人碰到就业压力都会焦虑。压力大小、自身心理素质、家庭结构和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焦虑指数。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在大学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性格过于内向、社会交往很少、自卑感强烈、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的均可能导致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这些都会对其健康就业心理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并造成人格的不完整,导致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形成较大的就业心理障碍。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关键和方法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各个方面,但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他们的自身心理素质是关键。第一,悉心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越是关键时候越显得重要。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要抉择时,必须首先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度过一生才有意义”的问题。目前,青年价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对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教育,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活意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要处理好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生理满足和心理愉悦的关系,构筑健康的心灵家园。第二,精心教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就业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困扰,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刻苦自律,完善自我,是基本的道理和根本的出路。首先要加强专业学习。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中的关键。丰富专业知识,开阔专业视野,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求职择业,乃至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保证和根本依据。事实表明,专业素质好的学生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而专业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被社会所淘汰。其次要培养良好情商。情商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包括人的情意特征、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道德品质等,其中性格特点、情感品质是主要因素。三是要提高实践能力。针对高校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加强社会交往,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三,耐心引导学生放松心情,学会调适。心理调适是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主要体现在就业情绪及就业行为的调节上。首先,要调适就业认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形势,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的才能,不要孤芳自赏,定位过高,这样在求职时就不会好高骛远,这山看着那山高,高难成低不就,人为提高就业门槛的高度,难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就不会面临求职的巨大压力。其次,要调适就业心态,克服不良情绪。克服焦虑、紧张、自卑、恐惧等不良就业情绪,保持坚定平和、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就业心情,对于大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是至关重要的。三是要调适就业策略,合理规划职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之日起,就应积极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方针、政策,广泛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等,为就业打下基础。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老师和家长对此要宽容和理解。学校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化解和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的认真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赵京/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