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十九报告论文题目

十九报告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十九报告论文题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她吹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号角,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蓝图。根据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现代化建设需要尊重规律和尊重国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路径、模式和重点,并与时俱进坚持不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在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教育、科学与技术、国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国家的进步,可以极大的促进国民发展的积极性。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走经济改革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到今日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增长就必须坚持经济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走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继续加强文化服务主体和打造文化市场主体,同时要深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一是完善市场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以办文化为主变为以管文化为主;三是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式,确保文化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力也越来越强盛,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信心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入广泛,中国现代化之路要走教育改革之路,教育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要从学前教育做起,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实现再就业。中国现代化之路要坚持科学技术的革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时代的进步都不可避免地受科技水平的发展所影响,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实现教育结构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互补,共同开发新产品,各自利用优势加快科技跟新换代的速度。中国现代化之路要坚持开放的对外外交政策,坚持“一带一路”的基本战略,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持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前世的我国现代化强国之策,爱国,爱当,外人民,为人民做好事,这些事都与政策相符的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正文:

为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营造浓厚的交院文化氛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017年10月27日上午,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喜庆十九大,共筑中国梦”2017年技能文化周系列活动——《匠心筑梦,技能报国》道德讲堂在学院礼堂举行,邀请到临沂市道德协会主少峰主任作专题报告。1300余名同学及部分老师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基础部主任王忠惠主持。

主少峰主任以“匠心筑梦,技能报国”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用生动的事例,精彩的语言,从技能报国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宣讲。

他勉励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确定目标、坚定信心、注重方法。要努力学习,练就技能,用技能报效祖国。面对新的时代,同学们一定要立志、修身、勤学、敬业、成人、成才,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技能新活力。

最后王忠惠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做了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技能节搭建的平台,立足当下,勤学苦练,练就技能本领,逐梦大国工匠,成就技能精彩人生。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十九主题论文

这就但包括一么音标标准的话这个可能那些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书写标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后面注明引用的报告部分你可以告诉我引用的部分,我告诉你具体章节

以电脑操作为例、操作过程如下:

一、打开电脑Word文档。

二、选择需要引用的文字,点击“引用”,选择“插入脚注”。

三、根据需要,输入脚注的内容。

四、单击空白处,即可结束脚注编辑。在标注引用的文字的右上角会出现引用次序符号,即完成标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这个就是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啊!应该从这个角度和方向切入进行相关的论证,然后再加上中华文化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古诗十九首的论文题目

古诗小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一古诗的起源

(1)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

(2)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成。

二古诗的平仄规律

(1)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2)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34、《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35、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36、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37、论唐人的咏马诗 38、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39、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40、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41、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42、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4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44、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 45、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46、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47、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 48、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我们写作古代文学论文时,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汉魏六朝书信体 散文 研究 2. 汉初政论散文研究 3.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 4. 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 5. 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6.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7.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8. 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9.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10.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抒情技巧 11. 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2.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13.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14. 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 15. 阮籍咏怀诗略论 16. 左思咏史诗略论 17.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18.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19.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二) 1.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2.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 3. 谢灵运山水诗略论 4. 南朝宫体诗略论 5. 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 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 7. 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 8. “风”“雅”“颂”研究综述 9. 孔子“删诗”说检讨 10. 《论语》文学性检讨 11. “女娲” 故事 流变探略 12. 中国洪水神话考论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三) 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 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 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 文化 精神研究 5、《诗经》意象论 6、《诗经》抒情手段论 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 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论汉人评屈 11、论班固评屈 12、论刘勰评屈 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 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9、《庄子》寓言探略 20、汉楚歌略论 猜你喜欢: 1.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5.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大致方向有要求吗?

对古诗十九首的论文研究报告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古诗十九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它的分析历来是见仁见智。不少文章认同马茂元的观点,认为《古诗十九首》以“游子之歌”、“思妇之词”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末中下层文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们离别相思的感伤、人生苦短的惆怅,知音难遇的悲哀和对世态炎凉的愤慨等世俗情怀,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千百年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张茹倩、张启成先结合刘勰对《古诗十九首》“古诗之离别,词怨皆深”的评论,认为江淹《古离别》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古诗十九首》主要思想内容,又认真分析每首诗后,得出:第1、2、6、8、9、14、16、17、18、19是伤别;第3、11、12是叹时伤己;第13、15是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以伤别为主,宣扬及时行乐的仅两首。[19]不少论文偏重于对“感时伤志、相思离别”两大主题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描述、人物命运的把握、心理活动的推测、艺术特色的品评上,富有新意的偏少,陈陈相因的居多。能够代表此期研究水平的论文,没有满足于对诗中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诗歌格调品位方面的表象描述,而是从生命哲学的高度,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对《古诗十九首》作者内心世界的分析及精神内蕴的阐释。他们相继提出了生命哲学、生命价值、生命形态、人性复归、精神形象等严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研究的特点:复归人性,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生命哲学论”。王利锁分析了《古诗十九首》的哲学内涵,它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先声蕴藉了丰厚而深沉的哲学精神和对人生的宏深看法,它表现出的深层心理意识即深沉的忧患意识,对人生短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是这一哲学精神的核心。[20]刘琦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古诗十九首》,认为它“真实地展示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表示了他们生命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表现了儒家人生价值观被现实击碎后的精神空虚和道家消极人生观的抬头,在中国文学史上拓宽了文学的生命主题”。[21]解德枫对《古诗十九首》精神内蕴的发掘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如此强烈而集中地表达生存与死亡的命题,面对人生观、人生哲学、个体生命等问题作出的人生抉择,体现在他们对时间、节序的敏锐感和惊惧;对由永恒的时空构架中人的渺小和无所凭依所产生的漂泊感、虚无感;以个体生命之死亡大限的清醒而痛苦的体认和观照汇成了诗的主旋律,使个体生命的自觉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意识,成为一个世纪的主题歌。[22]“生命价值论”。杨德贵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一曲深沉的生命之歌,从内容到形式开一代之先声,之所以能产生一种“泣鬼神、动天地”的力量,也在于它以“人”为主题而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寻。诗人们重视生命价值,积极去体现生命价值,在对生命存在的珍惜中渗透一种对生命意识的深深忧患。中国文人的生命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汉末和魏晋,古代文人突然之间意识到了个体生命的短暂易逝和人生的坎坷乱离。《古诗十九首》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典型表现。他们从自我的角度来反求人生的价值,具有生命的深刻内涵。[23]总之,“生命价值”、“生命意识”“人性复归”、“人文精神”等问题,成为一时研究的热点,姜兰宝、张振龙、黄桂凤等都参与了讨论,并对某一方面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生命形态论”。 郭自虎分析《古诗十九首》作者的生命状态时总结出“他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却可以用增大生命的密度来弥补”。[24]这一说法在不少论文中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出现。宣丽华两次撰文,从深层次分析《古诗十九首》作者的生命状态:他们独特的抒情方式自始至终贯注着属于文人所特有的苦闷情绪,我们从《古诗十九首》中所感受到的,便是一种相悖于当时主流文化的独立话语,或者说作为藉藉无名的文人群体的独特生存方式,恣意挥霍生命密度来弥补令人遗憾的生命长度,外化为抛掷生命的种种状态。美酒佳人,宴饮冶游,构成了《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勘破人生,及时行乐的生命形态,他们在自己的失意人生中营造着独特的精神避难所,对人生无常与生命短暂的忧患,终于化为秉烛而游的生存状态。[25]“精神形象论”。 在古诗的字里行间,在诗人的心灵深处,安琪透过“消沉颓废的表面,看到了一群苦闷彷徨、在迷乱中探索的追求者的不懈形象,感染到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深眷恋”。安琪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中华民族精神现象史增添了新质,塑造了一个自我生命开始觉醒的生机蓬勃的崭新的精神形象,诗人们探索到新的人生价值观念。从人生价值的哲学高度重新审视永恒的宇宙,短暂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26]与“精神形象论”相似的有“精神孤独论”。刘方喜从诗人“寄居外乡的特定语境中”,把握其思妇诗的真正意义,分析出《古诗十九首》作者在物质空间层面上,他们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同样失去了精神家园。《古诗十九首》就是作者在精神上不被接纳而失去认同感、家园感所发出的真挚咏叹。[27]刘则鸣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在时空中、人世间的孤独感萦绕在每个诗人心间,并显露于每一首作品的字里行间。古人因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而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他们想藉爱情来排解,想藉友情、亲情、乡情来排解,用及时行乐来排解,醉生梦死来排解,用诗的清醒与迷狂来排解,终于吟成这千古绝唱。[28]“及时行乐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及时行乐”思想,曾一度被批判和否定,说其是没落阶级的腐朽哲学,是追求富贵、长生的享受,以及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牢骚和离愁别恨的感伤情调等。关于马茂元所受批判的阴影在相当时间内仍挥之不去。所以学术界一直采用低调处理方法,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它。或用“消极颓废”来简单概括,或避而不谈。80年代以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持否定态度,认为对古诗作者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不能肯定,也不能盲目称赞所谓“感情真挚”,应深入分析这些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不能模糊时代和阶级界限。随着思想解放,人们逐渐摆脱了偏见,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二重性,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采取客观的、宽容的态度,辩证地分析评价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个人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王利锁认为:享乐思想不过是假象的肆意畅怀,其背后真实的则是人体的自觉和觉醒之后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享乐思想也应被看作是觉醒时对人生价值追求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意识到生命有限,要求在有限的时间中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们企图增加生活密度来补偿人生短促的缺陷,在生活密度和自身亮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9]郭精锐也指出:诗人们不是在生命短促的感叹中悲天悯人,也不是要超然物外求告神仙,它要追求现世享受,而这种享受是因为诗人不愿再在忧生念乱中虚度一生而理直气壮地追求的。[30]骆玉明和张湛非常直率地认为追求享乐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古诗十九首》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念的宣传,及时行乐的种种表现中充满着对生命的强烈眷恋和无可奈何的的心情。诗人旨在从客观性出发,建立一种享受人生、任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诗人赞叹神往的另一个天地,别一种人生。[31](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中下层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实际生活的深切感受,艺术上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又在表现方法上接受了《诗经》、《离骚》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作品中形成了平易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不少论文从艺术形式、创作态度、抒情方式、修辞技巧等方面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倪其心将《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概括为: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中。[32]抒情方式。《古诗十九首》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潘啸龙结合具体篇章,论述了《古诗十九首》“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并加以延伸和具体化,认为“外在的抒写方式如长期托拟、遥映、交鸣、正笔反用手法取得“唤得醒、点得透”的艺术效果。[33]刘跃进从抒情方式的转变、独立精神的寻求上,指出《古诗十九首》呈现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它按情感起伏的节奏剪裁诗思,让读者从各个侧面去领悟诗人的情思。抒情方式是网状的复合的,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34]总之,真情是抒情诗的灵魂,不少作者从抒发真情实感的尽度审视《古诗十九首》的“爱情篇”、“友情篇”、“人生篇”,认为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美学风格。 探讨《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象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邓乔彬先后发表两篇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古诗十九首》论文,他认为《古诗十九首》对生活现象作了准确深刻的本质概括,体现出“美是生活”的精神。它不同于汉大赋对生活的游离,而是与生活的统一,且在表现生活美之中,创造了艺术美,达到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并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的真情美、浑厚朴实的自然美、意境浑融的整体美,对我国诗歌美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置疑的。[35]盛树屏又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的重复变化的节奏美、整齐规范的形式美。此“五美”是对《古诗十九首》美学意蕴的比较全面地概括。刘迪才对诗中动物、人物、时间、空间等九种典型的意象加以审美观照,发现诗人目前之象无不成为诗人心中之意投射的对象而深深烙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痕迹。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诗人的灵魂。[36]语言特征。《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上。它具有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优点,质而不野,浅而不露。不虚矫晦涩,不闪烁其辞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是许多论文反复重复、极力称道之处。赵敏俐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把《古诗十九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人诗的文雅,不过于粗野,也不过于雕琢,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37](四)、《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地位近20年的中国文学史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大多是把它和《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等进行比较研究,或侧重比较它们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刻程度,或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基础、政治思想、文化氛围;或评论它们的创作态势、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等。概括起来,《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是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二是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出并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是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四是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幼明得出的结论是:《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由“言志”向“缘情”的方向发展的开端,由叙事向抒情方向转变的伊始。《古诗十九首》尽情地毫不掩饰地抒写个人情怀,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开创的比兴系统。[38]赵敏俐认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形式上为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创作了一种雅俗相间的文人五言新诗体。这一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为魏晋六朝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张亚新则专门论述了《古诗十九首》为建安诗歌的繁荣所起的启示、示范、和推动作用。它在体裁方面为彬彬之盛的五言诗黄金时代建安文学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它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也直接开了魏晋文学的先河。[39]综上所述,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但是也可以看出,交叉重复研究多,独具特色、有重大突破的少。关于《古诗十九首》作者及写作年代、思想内容、表现主题、艺术特征,尽管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仍有很多研究课题。如对《古诗十九首》的人性复归、生命意蕴、时间意识、时空感悟的研究正成方兴未艾之势。对21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曹旭提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意见:一是材料的收集,将隋树森未收集到的资料(各种古诗选本、后人拟诗、历代诗话评论、各种专著中等)尽量搜罗完备;二是资料的整合工作,把诗歌的意象的层面、意义的层面、体式的层面、风格的层面结合起来研究;三是更新观念,丰富研究方法,拓宽视野。[40]我们相信21世纪的研究者会继往开来,使《古诗十九首》研究呈现出新的气象。参考:

相关资料1: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99年版) 一、【来源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有说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二、【文学性质】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 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四、【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五、《古诗十九首》的时代特点《古诗十九首》一身而兼有“风余”与“诗母”这两个特点,实际上说明了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至中古(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前古时期诗歌,从审美角度考察,无论是《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都是一种朴厚的自然美,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较少修饰雕凿,作为文学作品,它们可以称作不自觉的文学作品。用唐代释皎然的话来说就是“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在这十九首诗中已经可以看到炼字锻句,谋篇布局的种种迹象,用皎然的话来说是“始见作用之功”;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汉赋之雕琢铺张,肤廓无真意,而始终如诗、骚一样以情意之表抒创作的中心。这样它就在实际上开创的中古诗才情并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的优秀传统。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无名氏古诗越来越为诗人与论诗家说重视,陆机始拟之,刘勰、钟嵘复倡之,以为“实为五言之冠冕”(刘勰语),而至昭明太子萧统,取其文学性尤著之十九首,集为一组,成为后世五言古诗之楷法。相关资料2:一、《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中下层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实际生活的深切感受,艺术上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又在表现方法上接受了《诗经》、《离骚》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作品中形成了平易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不少论文从艺术形式、创作态度、抒情方式、修辞技巧等方面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倪其心将《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概括为: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中.抒情方式。《古诗十九首》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潘啸龙结合具体篇章,论述了《古诗十九首》“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并加以延伸和具体化,认为“外在的抒写方式如长期托拟、遥映、交鸣、正笔反用手法取得“唤得醒、点得透”的艺术效果。刘跃进从抒情方式的转变、独立精神的寻求上,指出《古诗十九首》呈现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它按情感起伏的节奏剪裁诗思,让读者从各个侧面去领悟诗人的情思。抒情方式是网状的复合的,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总之,真情是抒情诗的灵魂,不少作者从抒发真情实感的尽度审视《古诗十九首》的“爱情篇”、“友情篇”、“人生篇”,认为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 二、美学风格。 探讨《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象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邓乔彬先后发表两篇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古诗十九首》论文,他认为《古诗十九首》对生活现象作了准确深刻的本质概括,体现出“美是生活”的精神。它不同于汉大赋对生活的游离,而是与生活的统一,且在表现生活美之中,创造了艺术美,达到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并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的真情美、浑厚朴实的自然美、意境浑融的整体美,对我国诗歌美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置疑的。盛树屏又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的重复变化的节奏美、整齐规范的形式美。此“五美”是对《古诗十九首》美学意蕴的比较全面地概括。刘迪才对诗中动物、人物、时间、空间等九种典型的意象加以审美观照,发现诗人目前之象无不成为诗人心中之意投射的对象而深深烙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痕迹。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诗人的灵魂。三、语言特征。《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上。它具有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优点,质而不野,浅而不露。不虚矫晦涩,不闪烁其辞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是许多论文反复重复、极力称道之处。赵敏俐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把《古诗十九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人诗的文雅,不过于粗野,也不过于雕琢,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四、《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地位 近20年的中国文学史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大多是把它和《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等进行比较研究,或侧重比较它们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刻程度,或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基础、政治思想、文化氛围;或评论它们的创作态势、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等。概括起来,《古诗十九首》在以下四个方面奠定了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是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二是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出并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是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四是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幼明得出的结论是:《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由“言志”向“缘情”的方向发展的开端,由叙事向抒情方向转变的伊始。《古诗十九首》尽情地毫不掩饰地抒写个人情怀,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开创的比兴系统。[38]赵敏俐认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形式上为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创作了一种雅俗相间的文人五言新诗体。这一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为魏晋六朝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张亚新则专门论述了《古诗十九首》为建安诗歌的繁荣所起的启示、示范、和推动作用。它在体裁方面为彬彬之盛的五言诗黄金时代建安文学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它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也直接开了魏晋文学的先河。综上所述,20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但是也可以看出,交叉重复研究多,独具特色、有重大突破的少。关于《古诗十九首》作者及写作年代、思想内容、表现主题、艺术特征,尽管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仍有很多研究课题。如对《古诗十九首》的人性复归、生命意蕴、时间意识、时空感悟的研究正成方兴未艾之势。对21世纪《古诗十九首》研究,曹旭提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意见:一是材料的收集,将隋树森未收集到的资料(各种古诗选本、后人拟诗、历代诗话评论、各种专著中等)尽量搜罗完备;二是资料的整合工作,把诗歌的意象的层面、意义的层面、体式的层面、风格的层面结合起来研究;三是更新观念,丰富研究方法,拓宽视野。我们相信21世纪的研究者会继往开来,使《古诗十九首》研究呈现出新的气象。

“精神形象论”。 在古诗的字里行间,在诗人的心灵深处,安琪透过“消沉颓废的表面,看到了一群苦闷彷徨、在迷乱中探索的追求者的不懈形象,感染到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深眷恋”。安琪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中华民族精神现象史增添了新质,塑造了一个自我生命开始觉醒的生机蓬勃的崭新的精神形象,诗人们探索到新的人生价值观念。从人生价值的哲学高度重新审视永恒的宇宙,短暂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26]与“精神形象论”相似的有“精神孤独论”。刘方喜从诗人“寄居外乡的特定语境中”,把握其思妇诗的真正意义,分析出《古诗十九首》作者在物质空间层面上,他们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同样失去了精神家园。《古诗十九首》就是作者在精神上不被接纳而失去认同感、家园感所发出的真挚咏叹。[27]刘则鸣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在时空中、人世间的孤独感萦绕在每个诗人心间,并显露于每一首作品的字里行间。古人因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而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他们想藉爱情来排解,想藉友情、亲情、乡情来排解,用及时行乐来排解,醉生梦死来排解,用诗的清醒与迷狂来排解,终于吟成这千古绝唱。[28]“及时行乐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及时行乐”思想,曾一度被批判和否定,说其是没落阶级的腐朽哲学,是追求富贵、长生的享受,以及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牢骚和离愁别恨的感伤情调等。关于马茂元所受批判的阴影在相当时间内仍挥之不去。所以学术界一直采用低调处理方法,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它。或用“消极颓废”来简单概括,或避而不谈。80年代以后,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持否定态度,认为对古诗作者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不能肯定,也不能盲目称赞所谓“感情真挚”,应深入分析这些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不能模糊时代和阶级界限。随着思想解放,人们逐渐摆脱了偏见,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二重性,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采取客观的、宽容的态度,辩证地分析评价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个人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王利锁认为:享乐思想不过是假象的肆意畅怀,其背后真实的则是人体的自觉和觉醒之后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享乐思想也应被看作是觉醒时对人生价值追求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意识到生命有限,要求在有限的时间中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们企图增加生活密度来补偿人生短促的缺陷,在生活密度和自身亮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9]郭精锐也指出:诗人们不是在生命短促的感叹中悲天悯人,也不是要超然物外求告神仙,它要追求现世享受,而这种享受是因为诗人不愿再在忧生念乱中虚度一生而理直气壮地追求的。[30]骆玉明和张湛非常直率地认为追求享乐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古诗十九首》是一种新的人生观念的宣传,及时行乐的种种表现中充满着对生命的强烈眷恋和无可奈何的的心情。诗人旨在从客观性出发,建立一种享受人生、任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诗人赞叹神往的另一个天地,别一种人生。[31](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中下层文人,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实际生活的深切感受,艺术上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又在表现方法上接受了《诗经》、《离骚》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作品中形成了平易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不少论文从艺术形式、创作态度、抒情方式、修辞技巧等方面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倪其心将《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概括为: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中。[32]抒情方式。《古诗十九首》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潘啸龙结合具体篇章,论述了《古诗十九首》“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并加以延伸和具体化,认为“外在的抒写方式如长期托拟、遥映、交鸣、正笔反用手法取得“唤得醒、点得透”的艺术效果。[33]刘跃进从抒情方式的转变、独立精神的寻求上,指出《古诗十九首》呈现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它按情感起伏的节奏剪裁诗思,让读者从各个侧面去领悟诗人的情思。抒情方式是网状的复合的,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34]总之,真情是抒情诗的灵魂,不少作者从抒发真情实感的尽度审视《古诗十九首》的“爱情篇”、“友情篇”、“人生篇”,认为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美学风格。 探讨《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象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邓乔彬先后发表两篇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古诗十九首》论文,他认为《古诗十九首》对生活现象作了准确深刻的本质概括,体现出“美是生活”的精神。它不同于汉大赋对生活的游离,而是与生活的统一,且在表现生活美之中,创造了艺术美,达到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并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的真情美、浑厚朴实的自然美、意境浑融的整体美,对我国诗歌美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置疑的。[35]盛树屏又总结出了《古诗十九首》的重复变化的节奏美、整齐规范的形式美。此“五美”是对《古诗十九首》美学意蕴的比较全面地概括。刘迪才对诗中动物、人物、时间、空间等九种典型的意象加以审美观照,发现诗人目前之象无不成为诗人心中之意投射的对象而深深烙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痕迹。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诗人的灵魂。[36]语言特征。《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上。它具有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优点,质而不野,浅而不露。不虚矫晦涩,不闪烁其辞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是许多论文反复重复、极力称道之处。赵敏俐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把《古诗十九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人诗的文雅,不过于粗野,也不过于雕琢,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37]

喜迎十九主题论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份爱心,都传递着浓浓的人间真情。 清晨,一缕缕金色的阳光射入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里住着小兰一家和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儿女到外地去打工了,长年不在家。老奶奶和她的老伴相依为命,不久不幸的事发生了,老奶奶的老伴去世了。从此以后老奶奶就变成了一个孤寡老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小兰一家有什么东西就给老奶奶送去,她们虽然不是一家,但她们的情感胜过一家人。有一天,小兰看见李奶奶家门口放着一盆要换洗的衣服,而李奶奶却在菜园里忙碌着。小兰马上拎起衣服向水池走去,她要帮老奶奶洗衣服,正在这时,李奶奶看见了马上拦住小兰对小兰说:“小兰,你快放下别洗了,天气这么冷,你还是回家烘火吧!”小兰大声地对老奶奶说:“李奶奶,还是您回家休息吧,洗衣服这种事就交给我了,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回家休息才是。”李奶奶听了对小兰笑了笑,小兰放了一盆水,拿起衣服在水里浸泡了一下,又在衣服上擦了一些肥皂,然后在洗衣板上搓来搓去,然后又接了一盆干净的水,把搓过的衣服放水盆里浸了又浸,揉了又揉,拿出来又把它拧干。小兰拿起刚洗干净的衣服晾在竹竿上。 衣服洗好了也晾好了,小兰高兴地跑到屋里对老奶奶说:“李奶奶,衣服洗好了,也晾在竹竿上了。”李奶奶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急忙把小兰搂进怀里。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在人间,这句话真的一点也没说错啊!

一座座雨后春笋般的高楼,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中;一条条铁路、高速公路加速着国家的发展路程;一项项农业、医疗补贴温暖人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日益增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今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当我们沉浸在硕果累累的喜庆中时,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得认识到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也是在将来前进的道路中必须克服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就自身而言,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接班人,如何励志成才成为了重点。祖国和自己是一样的都在起点上,都在思索如何成才,只不过,国家想让人民走幸福之路,而我们想让自己走幸福之路。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终点却不尽相同。之所以这样,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可以选择得过且过,浑浑噩噩;你也可以选择分秒必争,励志成才。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中。但是,青少年如出生的太阳,拥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那么,在少时立下的志向就至关重要。如何“成才”? 鲁迅先生说,“伟大的成绩和辛酸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小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着中国民主文明的进步,分享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和父辈比,我们无疑是最幸运的受益者。我们的确是幸运的一代,日新月异的祖国就是我们挥洒青春最好的舞台!然而,在社会深刻变革、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我们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选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只有志存高远、好学上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科学、理性的眼光把握机遇,把握人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正确选择自己的位置和发展道路,如此才能自觉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十九大马上就要召开了,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党性修养,不仅是国家和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的不断追求。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实践,用理论武装自己,用实践丰富自己。敢于到艰苦的地方去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历练自己,去面对现实,客观认识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锻造不畏艰难困苦的毅力,在艰苦的磨练中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 今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六周年,我们感恩党的英明,感恩党造福国家的赤诚,感恩党十年、几十年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之情! 我们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也将高举十九大旗帜,迈步向前,将责任和希望挑在肩头,不畏艰险,不怕曲折,追逐高处的丰硕果实!

秋天快要到了,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快要成熟了。可却被野猪吃了不少。农民伯伯叫苦不迭。过去,野猪一来就用枪打,而现在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就算野猪来了,农民伯伯也只能望洋兴叹,暗自伤心。可我认为,不能就为了野猪破坏庄稼就捕杀它们。 大自然是美妙的,丰富。而动物是人类拥有的至宝。如何安抚生命受威胁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保护动物的首要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野生动物犯了一点错误或是为了换取钱财,就大开杀戒。据科学家估计,起码已经有几百种野生动物因遭到人们大量猎杀,而导致灭绝。如果我们还不保护它们,那世界上最后的动物便是我们人类自己。 野猪糟蹋庄稼是因为它们生存的地区森林被砍伐,生态环境被破坏。而这种现象正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在野猪活动的地方设一道拦网,让野猪和庄稼隔离,并且定期给野猪送食物,让它们能够生存下来。让我们宽容些,友好些,,善待所有的野生动物,彻底实施保护动物的政策,使野生动物不再灭绝。

  • 索引序列
  • 十九报告论文题目
  • 十九主题论文
  • 古诗十九首的论文题目
  • 对古诗十九首的论文研究报告
  • 喜迎十九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