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国外花卉旅游文献综述论文

国外花卉旅游文献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花卉旅游文献综述论文

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研究 作者:魏开云 罗雁玲 摘要: 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昆明市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园林花卉植物 应用研究 1.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 气候分类法 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 1、热带花卉 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 2、副热带花卉 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 3、暖温带花卉 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菊花、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4、冷温带花卉 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以及中欧、北欧、东欧等地原产的花卉,如百合、黄刺玫、丁香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但忌高温高湿,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开花不良,极易染病。 形态分类法 草本花卉:即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但是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这类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又分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两类。 木本花卉:指植株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根据其茎干形态及其生态习性分为:乔木、灌木、竹类。 实用分类法 依据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进行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及切叶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 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 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 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菊花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 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 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 水生花卉 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挺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 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 野生花卉 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米的。如报春、龙胆等。 3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及示例 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一)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为: 灌木花坛:主要用开花或色叶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坛: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坛:用开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专类花坛:应用品种、类别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的花坛,如牡丹专类花坛,月季专类花坛,菊花花坛等。详见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鉴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并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布置的一种形式。即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以自然斑块状混交栽植,其边缘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布置花境应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应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详见附表七。 (三)花从及花群 花从及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使人产生步移景换的感觉;也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之中。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详见附表八。 花台和花池 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则一般平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围多用砖石等围起,形成一种池型的封闭空间,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通常设置于庭院中央或两侧角隅、建筑物的墙基、窗下、门旁或入口处。 篱垣及棚架 在景观配置中,对于篱垣、门楣、窗格、栏杆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点缀和掩蔽。 岩石园和墙园 岩石园和墙园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缝、石隙间散生的野生花卉所显示的独特风光而布设的一类园林景观。 缀花草坪 在观赏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适量混种一些植株低矮、花叶细小而适应性强、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来装饰点缀,形成缀花草坪。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种植,且以宿根花卉为主,间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体景观 在园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点缀外,还常专设一区,创造涧、喷泉、跌水、瀑布等水景,汇于池沼湖泊,栽种多样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园或沼泽园。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芦苇、千屈菜等。 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所以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布置时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 节日街道广场的花卉装饰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标语、标牌、画像、花篮、花球等,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色彩上要多用红、黄、紫等鲜艳亮丽色系。 居住环境的花卉 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装饰主要应用于起居室、餐厅、卧室以及阳台、客厅等处。门窗及阳台护栏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有落地窗时可陈设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最好选用体量较小的。如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红掌等。居室内自然光线较弱,最好选择喜阴或耐阴性较强的花卉材料。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览会场的花卉装饰 花卉展览因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庆贺展览、纪念展览、科普展览、品种评比展览等,或兼而有之。 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 游览观赏温室是在冬季陈列热带、亚热带花卉供游人参观游览欣赏,使人能在寒冷季节里感到春的温暖、夏的热烈,仿佛到了异国他乡。此外,在寒冷地带还建造宽敞的温室,分隔成各种气候分区,布置组成不同气候地带的植物景观或室内花园。 园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在花卉配置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地域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实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要做到科学、安全可靠、节约、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则 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阳坡地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避免强光照射,喜光的阳性花卉则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 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绿针叶类花木为主体,以杏、枫香、黄连木、槭树与竹类等色叶树木类为衬托,并以杜娟、栀子花、绣线菊等花灌木相间其中,以丰富山林景观的层次和色彩。而溪谷水边,通常配置池杉、乌桕、枫杨、垂柳、水竹等植物,以丰富水岸景观。池塘水体,一般适当栽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浮萍等以点缀水景。住宅区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结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草及地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型景观,保证四时有花、四时有景,花红草绿,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围,通常散植雪松、龙爪槐、枫香、丛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阴的花木。墙面、廊、架、柱、桥等则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莲、叶子花、爬墙虎、常春藤、牵牛花、鸟萝、金银花、鸡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蔷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装饰点缀。 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叶色、花色、茎杆和枝条颜色等)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能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比如,幽深浓密的片林或风景林往往使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畏惧感,若在其中间植一株或一丛开花或秋色叶鲜艳的乔木或灌木,如银杏、枫香、桦木、迎春、连翘、黄连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可以使整个片林或风景区活泼而明亮起来,同时还有扩大空间感的作用。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给人感觉热烈、喜庆和奔放,刺激性强,能很好地渲染喜气洋溢和活泼热情的气氛。如街头小游园中栽植一片石榴,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或在地势高显的坡地上栽植一丛或一片红碧桃或榆叶梅,开花后如霞如云的尉为壮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具有深远、清凉、宁静、舒缓的感觉,因此布置以夏季观景为主的景观时,多选用蓝色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严、高贵和浪漫温馨的感受。园林造景时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绣球、美女樱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叶铁线等,尤其在花坛布置时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与鲜黄或亮黄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鲜明的印象。白色悠闲淡雅,是纯洁朴素的象征,给人感觉柔和、淳朴、凉爽和洁净,通常用来柔化鲜艳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观的布置。此外,园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墙为底色,配植枝干修条的竹类、垂柳或花色艳丽的乔木、灌木等,映衬出美丽如画的景致。园林雕塑也常用白色,与周围的色彩与景观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题与意义。 季相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子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冬季景观的配置,当然也是园林景观构造中最难的。其实,树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般多采用枝条优美的落叶树种,配植适量的常绿观赏树,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开花花木,如梅花、蜡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营造出幽静迷人的冬之景致。 因景制宜的原则 花木配植造景时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为因子。无论是纯朴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都要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一般,孤植应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对植通常适宜于园门、厅堂、桥头等的两侧,一般选择冠型优美且规整对称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黄杨等。行植一般用于园路两侧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选用龙柏、银杏、香樟、棕榈、玉兰等树干高挺,冠型整齐、枝密阴浓的花木。园林境界、树坛、花坛、草坪周围、道路的边缘等通常用黄杨、栀子花、木槿、杜鹃、女贞等密植成篱,以分割空间,并有防护功能。 因质相宜的原则 在花木配植造景时还需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意图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与飘逸;栎、槲等叶质粗糙宽大,给人的感觉是质朴与粗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树的苍逸与遒劲、雪松的高贵与清丽,这些都因为其形、其质的不同,应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的质感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树名木的原则 老态龙钟的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配置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古树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势而配置独特的花卉景观,来衬托它和修饰它,使人触景怀古,观感岁月沧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 花卉造景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植物造景不仅走进了富裕、殷实的现代家庭,也逐渐成为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耐阴的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应时花卉以及仿真的墙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内景观,使人们身居居室,却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能消除人们的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园林布置中大多借鉴自然界景观特色,使人们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十分重视造景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很多国家在保护、培育繁殖、育种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地从国外收集、引种大量的观赏植物。 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红又专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国内国外都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国内有一种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的现象。更有偏激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当然的,而植物只是毛发、是陪衬。而今人口稠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恶劣,生活其中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与古人相去甚远。因此在构造城市景观时还应以人为本,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为景观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应以自然为师,以提高率视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住,同时要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陈俊愉.《园林花卉》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陈淏子.《花境》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云南省园艺博览局.《世界园艺博览园植物名录》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陈少风.《庭园调色板》第一版.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外国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佛教旅游是现代旅游学中宗教旅游的一种。从狭义上讲,佛教旅游主要是指佛教徒因为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云游、传法等;从广义上来讲,佛教旅游指凡是围绕佛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以视之为佛教旅游,也就是说,佛教旅游不仅包括佛教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佛教徒处于兴趣,游览佛教圣地、观赏佛教建筑、体验佛教特色文化等相关的旅游活动。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花卉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研究 作者:魏开云 罗雁玲 摘要: 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昆明市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园林花卉植物 应用研究 1.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 气候分类法 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 1、热带花卉 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 2、副热带花卉 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 3、暖温带花卉 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菊花、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4、冷温带花卉 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以及中欧、北欧、东欧等地原产的花卉,如百合、黄刺玫、丁香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但忌高温高湿,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开花不良,极易染病。 形态分类法 草本花卉:即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但是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这类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又分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两类。 木本花卉:指植株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根据其茎干形态及其生态习性分为:乔木、灌木、竹类。 实用分类法 依据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进行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及切叶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 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 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 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菊花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 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 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 水生花卉 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挺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 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 野生花卉 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米的。如报春、龙胆等。 3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及示例 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一)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为: 灌木花坛:主要用开花或色叶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坛: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坛:用开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专类花坛:应用品种、类别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的花坛,如牡丹专类花坛,月季专类花坛,菊花花坛等。详见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鉴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并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布置的一种形式。即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以自然斑块状混交栽植,其边缘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布置花境应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应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详见附表七。 (三)花从及花群 花从及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使人产生步移景换的感觉;也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之中。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详见附表八。 花台和花池 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则一般平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围多用砖石等围起,形成一种池型的封闭空间,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通常设置于庭院中央或两侧角隅、建筑物的墙基、窗下、门旁或入口处。 篱垣及棚架 在景观配置中,对于篱垣、门楣、窗格、栏杆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点缀和掩蔽。 岩石园和墙园 岩石园和墙园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缝、石隙间散生的野生花卉所显示的独特风光而布设的一类园林景观。 缀花草坪 在观赏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适量混种一些植株低矮、花叶细小而适应性强、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来装饰点缀,形成缀花草坪。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种植,且以宿根花卉为主,间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体景观 在园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点缀外,还常专设一区,创造涧、喷泉、跌水、瀑布等水景,汇于池沼湖泊,栽种多样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园或沼泽园。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芦苇、千屈菜等。 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所以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布置时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 节日街道广场的花卉装饰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标语、标牌、画像、花篮、花球等,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色彩上要多用红、黄、紫等鲜艳亮丽色系。 居住环境的花卉 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装饰主要应用于起居室、餐厅、卧室以及阳台、客厅等处。门窗及阳台护栏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有落地窗时可陈设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最好选用体量较小的。如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红掌等。居室内自然光线较弱,最好选择喜阴或耐阴性较强的花卉材料。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览会场的花卉装饰 花卉展览因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庆贺展览、纪念展览、科普展览、品种评比展览等,或兼而有之。 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 游览观赏温室是在冬季陈列热带、亚热带花卉供游人参观游览欣赏,使人能在寒冷季节里感到春的温暖、夏的热烈,仿佛到了异国他乡。此外,在寒冷地带还建造宽敞的温室,分隔成各种气候分区,布置组成不同气候地带的植物景观或室内花园。 园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在花卉配置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地域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实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要做到科学、安全可靠、节约、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则 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阳坡地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避免强光照射,喜光的阳性花卉则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 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绿针叶类花木为主体,以杏、枫香、黄连木、槭树与竹类等色叶树木类为衬托,并以杜娟、栀子花、绣线菊等花灌木相间其中,以丰富山林景观的层次和色彩。而溪谷水边,通常配置池杉、乌桕、枫杨、垂柳、水竹等植物,以丰富水岸景观。池塘水体,一般适当栽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浮萍等以点缀水景。住宅区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结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草及地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型景观,保证四时有花、四时有景,花红草绿,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围,通常散植雪松、龙爪槐、枫香、丛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阴的花木。墙面、廊、架、柱、桥等则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莲、叶子花、爬墙虎、常春藤、牵牛花、鸟萝、金银花、鸡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蔷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装饰点缀。 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叶色、花色、茎杆和枝条颜色等)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能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比如,幽深浓密的片林或风景林往往使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畏惧感,若在其中间植一株或一丛开花或秋色叶鲜艳的乔木或灌木,如银杏、枫香、桦木、迎春、连翘、黄连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可以使整个片林或风景区活泼而明亮起来,同时还有扩大空间感的作用。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给人感觉热烈、喜庆和奔放,刺激性强,能很好地渲染喜气洋溢和活泼热情的气氛。如街头小游园中栽植一片石榴,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或在地势高显的坡地上栽植一丛或一片红碧桃或榆叶梅,开花后如霞如云的尉为壮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具有深远、清凉、宁静、舒缓的感觉,因此布置以夏季观景为主的景观时,多选用蓝色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严、高贵和浪漫温馨的感受。园林造景时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绣球、美女樱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叶铁线等,尤其在花坛布置时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与鲜黄或亮黄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鲜明的印象。白色悠闲淡雅,是纯洁朴素的象征,给人感觉柔和、淳朴、凉爽和洁净,通常用来柔化鲜艳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观的布置。此外,园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墙为底色,配植枝干修条的竹类、垂柳或花色艳丽的乔木、灌木等,映衬出美丽如画的景致。园林雕塑也常用白色,与周围的色彩与景观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题与意义。 季相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子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冬季景观的配置,当然也是园林景观构造中最难的。其实,树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般多采用枝条优美的落叶树种,配植适量的常绿观赏树,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开花花木,如梅花、蜡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营造出幽静迷人的冬之景致。 因景制宜的原则 花木配植造景时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为因子。无论是纯朴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都要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一般,孤植应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对植通常适宜于园门、厅堂、桥头等的两侧,一般选择冠型优美且规整对称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黄杨等。行植一般用于园路两侧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选用龙柏、银杏、香樟、棕榈、玉兰等树干高挺,冠型整齐、枝密阴浓的花木。园林境界、树坛、花坛、草坪周围、道路的边缘等通常用黄杨、栀子花、木槿、杜鹃、女贞等密植成篱,以分割空间,并有防护功能。 因质相宜的原则 在花木配植造景时还需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意图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与飘逸;栎、槲等叶质粗糙宽大,给人的感觉是质朴与粗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树的苍逸与遒劲、雪松的高贵与清丽,这些都因为其形、其质的不同,应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的质感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树名木的原则 老态龙钟的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配置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古树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势而配置独特的花卉景观,来衬托它和修饰它,使人触景怀古,观感岁月沧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 花卉造景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植物造景不仅走进了富裕、殷实的现代家庭,也逐渐成为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耐阴的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应时花卉以及仿真的墙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内景观,使人们身居居室,却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能消除人们的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园林布置中大多借鉴自然界景观特色,使人们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十分重视造景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很多国家在保护、培育繁殖、育种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地从国外收集、引种大量的观赏植物。 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红又专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国内国外都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国内有一种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的现象。更有偏激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当然的,而植物只是毛发、是陪衬。而今人口稠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恶劣,生活其中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与古人相去甚远。因此在构造城市景观时还应以人为本,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为景观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应以自然为师,以提高率视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住,同时要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陈俊愉.《园林花卉》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陈淏子.《花境》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云南省园艺博览局.《世界园艺博览园植物名录》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陈少风.《庭园调色板》第一版.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国外景区旅游发展文献综述论文

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旅游业 奥运会的光环效应并未持续多久。全球经济随着金融危机持续恶化放缓,中国旅游业受到冲击。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而进入9月份,入境旅游人数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而单从北京一市来看, 2534994的接待人次同比反而下降了。旅游外汇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全球经济不景气是主因 按照惯例,往年的九十月份都是入境游的高峰期,不过今年的情况有点例外,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直接影响中国入境游客数锐减,中国9月以来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近6%。 康辉旅行社表示,奥运之后他们预期入境游市场将出现井喷行情,结果却是大不如前,不仅海外旅行团的接待数量大大减少,就连自助游的散客也基本上看不到了。同时,站在旅游产业一线的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市场部经理张庆珠表示,“很多外国游客紧缩了开支,所以现在看入境游现在是不增反降。”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今年以来入境旅客数呈下降趋势。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正如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年度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机,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韩国财政部10月6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使韩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至 以下。此外,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人民币升值削弱价格优势 此外,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也让中国旅游产业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数关口之后,于9月11日再破1比12关口,并在10月10日创出新高;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达到1比。 此外,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资料的搜集 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四、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 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 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 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6. 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7.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8. 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9.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10.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11. 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格式一般由前言、主题、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看起来和科技论文相似,但论述的重点不同。 这里是一篇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的写作框架: 1.前言或简介(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等); 2.参考文献的来源及其主要的观点或学术流派、技术路线介绍; 3.各种观点的评价或各个学术流派、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 4.结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目前该领域尚需探索的重大空白等等。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是为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提供文献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的,所以,只要把自己所作题目的相关文献找准、找全(这是编写参考文献题录阶段必须做好的工作),然后对这些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等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文字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做毕业论文那样,把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全写上去,更不要象写教科书那样,从古到今面面俱到。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六、论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而单从北京一市来看, 2534994的接待人次同比反而下降了。旅游外汇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文题目: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大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

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完成论文三稿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5、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6、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7、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8、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希望这篇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会对您的论文有所帮助。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三、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四、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五、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列出参考文献。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七、听取导师评价。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 索引序列
  • 国外花卉旅游文献综述论文
  • 外国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 花卉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 国外景区旅游发展文献综述论文
  • 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