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生活中各类塑料有机材料研究论文

生活中各类塑料有机材料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生活中各类塑料有机材料研究论文

摘要:系统总结国内外废旧塑料的主要回收利用技术,针对目前我国回收处理废旧塑料的现状,指出提高分类筛选水平,吸收开发关键技术,是我国回收处理废旧塑料的必要途径。由于治理白色污染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须在制定法规和加强管理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才是减少和消除白色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废塑料,白色污染,回收,再生,热解,技术进展 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但目前废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低。究其原因,有管理、政策、回收环节方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够完善。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多种多样,有可回收多种塑料的技术,也有专门回收单一树脂的技术。近年来,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较通用的技术做一总结。 1 分离分选技术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废弃塑料的收集和预处理。尤其我国,造成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垃圾分类收集程度很低。由于不同树脂的熔点、软化点相差较大,为使废塑料得到更好的再生利用,最好分类处理单一品种的树脂,因此分离筛选是废旧塑料回收的重要环节。对小批量的废旧塑料,可采用人工分选法,但人工分选效率低,将使回收成本增加。国外开发了多种分离分选方法。 仪器识别与分离技术 意大利Govoni公司首先采用X光探测器与自动分类系统将PVC从相混塑料中分离出来[1]。美国塑料回收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高度自动化的从硬质容器中分离出PVC容器。德国Refrakt公司则利用热源识别技术,通过加热在较低温度下将熔融的PVC从混合塑料中分离出来[1]。 近红外线具有识别有机材料的功能,采用近红外线技术[1]的光过滤器识别塑料的速度可达2000次/秒以上,常见塑料(PE、PP、PS、PVC、PET)可以明确的被区别开来,当混合塑料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时,装置能自动分选出5种常见的塑料,速度可达到20~30片/min。 水力旋分技术 日本塑料处理促进会利用旋风分离原理和塑料的密度差开发了水力旋风分离器。将混合塑料经粉碎、洗净等预处理后装入储槽,然后定量输送至搅拌器,形成的浆状物通过离心泵送入旋风分离器,在分离器中密度不同的塑料被分别排出。美国Dow化学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技术,它以液态碳氢化合物取代水来进行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选择性溶解法 美国凯洛格公司和Rensselaser工学院共同开发了一种利用溶剂选择性溶解分离回收废塑料的技术。将混合塑料加入二甲苯溶剂中,它可在不同的温度下选择性溶解、分离不同的塑料,其中的二甲苯可循环使用,且损耗小[1,3]。 比利时Solvay SA公司开发了Vinyloop技术,采用甲乙酮作溶剂,分离回收PVC,回收到的PVC与新原料密度相差无几,但颜色略呈灰色。德国也有溶剂回收的Delphi技术,所用的酯类和酮类溶剂比Vinyloop技术少得多。 浮选分离法 日本一家材料研究所采用普通浸润剂,如木质素磺酸钠、丹宁酸、Aerosol OT和皂草甙等,成功地将PVC、PC(聚碳酸酯)、POM(聚甲醛)和PPE(聚苯醚)等塑料混合物分离开来[4]。 电分离技术[5] 用摩擦生电的方法分离混合塑料(如PAN、、PE、PVC和PA等)。其原理是两种不同的非导电材料摩擦时,它们通过电子得失获得相反的电荷,其中介电常数高的材料带正电荷,介电常数低的材料带负电荷。塑料回收混杂料在旋转锅中频繁接触而产生电荷,然后被送如另一只表面带电的锅中而被分离。 2 焚烧回收能量 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的燃烧热高达46000kJ/kg,超过燃料油的平均值44000 kJ/kg,聚氯乙烯的热值也高达18800 kJ/kg。废弃塑料燃烧速度快,灰分低,国外用之代替煤或油用于高炉喷吹或水泥回转窑。由于PVC燃烧会产生氯化氢,腐蚀锅炉和管道,并且废气中含有呋喃,二恶英等。美国开发了RDF技术(垃圾固体燃料),将废弃塑料与废纸,木屑、果壳等混合,既稀释了含氯的组分,而且便于储存运输。对于那些技术上不可能回收(如各种复合材料或合金混炼制品)和难以再生的废塑料可采用焚烧处理,回收热能。优点是处理数量大,成本低,效率高。弊端是产生有害气体,需要专门的焚烧炉,设备投资、损耗、维护、运转费用较高。 3 熔融再生技术 熔融再生是将废旧塑料加热熔融后重新塑化。根据原料性质,可分为简单再生和复合再生两种。简单再生主要回收树脂厂和塑料制品厂的边角废料以及那些易于挑选清洗的一次性消费品,如聚酯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回收后其性能与新料差不多。 复合再生的原料则是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废弃塑料,有杂质多、品种复杂、形态多样、脏污等特点,因此再生加工程序比较繁杂,分离技术和筛选工作量大。一般来说,复合回收的塑料性质不稳定,易变脆,常被用来制备较低档次的产品。如建筑填料、垃圾袋、微孔凉鞋、雨衣及器械的包装材料等。 4 裂解回收燃料和化工原料 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技术 由于裂解反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6-11],国内外对裂解技术的开发取得了许多进展。裂解技术因最终产品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回收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苯乙烯等)[12],另一种是得到燃料(汽油、柴油、焦油等)。虽然都是将废旧塑料转化为低分子物质,但工艺路线不同。制取化工原料是在反应塔中加热废塑料,在沸腾床中达到分解温度(600~900℃),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技术要求高,成本也较高。裂解油化技术则通常有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 日本富士循环公司的将废旧塑料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技术,采用ZSM-5催化剂,通过两台反应器进行转化反应将塑料裂解为燃料。每千克塑料可生成汽油、 煤油和柴油。美国Amoco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工艺,可将废旧塑料在炼油厂中转变为基本化学品。经预处理的废旧塑料溶解于热的精炼油中,在高温催化裂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轻产品。由PE回收得LPG、脂肪族燃料;由PP回收得脂肪族燃料,由PS可得芳香族燃料。Yoshio Uemichi等人[13]研制了一种复合催化体系用于降解聚乙烯,催化剂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和HZSM-5沸石。实验表明,这种催化剂对选择性制取高质量汽油较有效,所得汽油产率为,辛烷值94。 国内李梅等[14]报道废旧塑料在反应温度350~420℃,反应时间2~4s,可得到MON73的汽油和SP-10的柴油,可连续化生产的工艺。李稳宏等[3]进行了废塑料降解工艺过程催化剂的研究。以PE、PS及PP为原料的催化裂化过程中,理想的催化剂是一种分子筛型催化剂,表面具有酸性,操作温度为360℃,液体收率90%以上,汽油辛烷值大于80。刘公召[15]研究开发了废塑料催化裂解一次转化成汽油、柴油的中试装置,可日产汽油柴油2t,能够实现汽油、柴油分离和排渣的连续化操作,裂解反应器具有传热效果好,生产能力大的特点。催化剂加入量1~3%,反应温度350~380℃,汽油和柴油的总收率可达到70%,由废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制得的汽油辛烷值分别为72、77和86,柴油的凝固点为3,-11,-22℃,该工艺操作安全,无三废排放。袁兴中[16]针对釜底清渣和管道胶结的问题,研究了流化移动床反应釜催化裂解废塑料的技术。为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生产,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 将废料通过裂解制得化工原料和燃料,是资源回收和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径。德国、美国、日本等都有大规模的工厂,我国在北京、西安、广州也建有小规模的废塑料油化厂,但是目前尚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废塑料导热性差,塑料受热产生高黏度融化物,不利于输送;废塑料中含有PVC导致HCl产生,腐蚀设备的同时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碳残渣粘附于反应器壁,不易清除,影响连续操作;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活性较低,使生产成本高;生产中产生的油渣目前无较好的处理办法等等。国内关于热解油化的报道还有很多[43-54],但如何吸收已有的成果,攻克技术难点,是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 超临界油化法 水的临界温度为℃,临界压力为。临界水具有常态下有机溶液的性能,能溶解有机物而不能溶解无机物,而且可与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完全互溶。日本专利有用超临界水对废旧塑料(PE、PP、PS等)进行回收的报告,反应温度为400~600℃,反应压力25Mpa,反应时间在10min以下,可获得90%以上的油化收率。用超临界水进行废旧塑料降解的优点是很明显的:水做介质成本低廉;可避免热解时发生炭化现象;反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不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反应快速,生产效率高等。邱挺等[17]总结了超临界技术在废塑料回收利用中的进展。 气化技术 气化法的优点在于能将城市垃圾混合处理,无需分离塑料,但操作需要高于热分解法的高温(一般在900℃左右)。德国Espag公司的Schwaize Pumpe炼油厂每年可将1700t废塑料加工成城市煤气。RWE公司计划每年将22万吨褐煤、10万吨塑料垃圾和城镇石油加工厂产生的石油矿泥进行气化。德国Hoechst公司采用高温Winkler工艺将混合塑料气化,再转化成水煤气作为合成醇类的原料。 氢化裂解技术 德国Vebaeol公司组建了氢化裂解装置,使废塑料颗粒在15~30Mpa,470℃下氢解,生成一种合成油,其中链烷烃60%、环烷烃30%、芳香烃为1%。这种加工方法的能量有效利用率为88%,物质转化有效率为80%。 5 其他利用技术 废旧塑料还有着广泛的用途。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采用黄砂、石子、液态PET和固化剂为原料制成混凝土,Bitlgosz [18] 将废塑料用作水泥原材料。解立平等[19]利用废旧塑料与木料、纸张等制备中孔活性炭,雷闫盈等[20报道应用废旧聚苯乙烯制涂料,李玲玲[21]报道塑料可变成木材。宋文祥[22]介绍了国外用HDPE作原料,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使长度不同的玻璃纤维在模具内沿着物料流向的轴向同向,从而生产高强度塑料枕木。蒲廷芳[23]等使用废旧聚乙烯制高附加值的聚乙烯蜡。李春生等[24]报道,聚苯乙烯与其他热塑性塑料相比,具有熔融粘度小,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熔融后可以很好地浸润所接触的表面而起到良好的粘接作用。张争奇等[25]用废塑料改性沥青,将某一种或几种塑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溶于沥青中,使沥青的路用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路面寿命。 结束语 治理白色污染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赖于全民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部门在制定法规加强管理的同时,可把发展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废塑料的收集、处理及回收利用产业化。目前我国回收和加工企业分散,规模小,很多国内外塑料回收与加工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无法推广实施,回收加工产品质量低下,因此对塑料回收企业应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在回收利用的同时,更需研究开发可环境消纳塑料,寻求切实可行的替代品。

生活中的有机合成过去人们常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似乎是个不容怀疑的真理。但今天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事实并非总是如此。石油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已改变了人们只向自然索取的习惯。以前,人们穿的衣料,都是来自棉、毛、丝、麻这些天然纤维。而在今天,化学纤维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有两种类型。人类较早利用的是人造纤维,它是用木材或野生植物等这些含有纤维素的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它的名牌产品有粘脑纤维和醋酸纤维(人造丝)等。近现代开始利用的是合成纤维。它所用的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本身并不含纤维素的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而合成的。它的三个名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锦纶(尼龙)、涤纶(的确凉)、腈纶。在合成纤维的总产量中,三大名牌占了10%以上。被人称作人造羊毛的腈纶,就是用石渍的裂解产物丙烯(结构简式:CH2——CH——CH3)为原料,进行生产的。首先让丙烯在一定温度(400~500℃)、一定压力(2~3大气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跟氨气、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丙烯腈(CH2CHCN):2CH2====CH-CH3+2NH3+3O2→2CH2(丙烯) (丙烯腈)===CH-CN+6H2O丙烯腈在一定条件下能聚合,而得到白色粉末状物质聚丙烯腈。再把这种白色粉末用适当溶剂溶解,得到纺线溶液后,即可进行纺丝。腈纶纤维以质轻、柔软、保暖性好等著名,它的外观很象羊毛,其强度比真羊毛还要高两倍,并具有高膨松性,可加工制成各种五颜六色的膨体纱。因此,腈纶问世不久,便夺得了纺织界的名牌,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织物原料。这不仅为合成纤维这个新名争得了荣誉,也为它的出身——石油增添了不少光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也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化学有机合成物。它也是以石油为来源并形成了当今世界的一门新兴的产业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1970年,世界塑料总产量为2965万吨,1978年就上升到了5620万吨,到今天已经超过了2亿吨,产量迅速增加。它的品种也呈加速度增长,本世纪初,还只有酚醛塑料(电木)一个品种,今天已经发展到一千多种。塑料品种虽然很多,但也可分为两大类: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通用塑料是指一般应用较广,没有多少特殊要求的一般塑料;工程塑料是指能代替金属用于制造轴承、齿轮、阀门等机器零件及外壳的塑料,技术含量较高。大家熟悉的聚乙烯塑料,就是在世界产量居首位的一个通用塑料的品种。它是以聚乙烯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聚合而成。常用它制造塑料薄膜、各种容器、电缆皮及泡沫塑料等。近三十多年来,塑料薄膜在农业上被越来越普遍的推广,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的需求量都在百万吨以上。人们用它来制造塑料薄膜温室,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既可透光又可保温,使农作物既可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又不致由于温度过低而停止或放慢生长发育的速度,甚至在冬天还会发生冻伤、冻死的现象。在薄膜温室中,可以生产一年四季的蔬菜品种,并且还能缩短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期,提高作物的产量。一般能用塑料耐高温,耐低温的性能较差,热了变软,冷了变脆,一般只能在60℃范围内才能保持正常。显然,这种通用塑料难以用作工程材料。1950年,一种聚四氟乙烯的塑料品种诞生后,改变了它的尴尬局面。它具有不怕严寒酷暑的本领,可在200~250℃之间保持性能不变,并具有不怕强酸强碱以至王水(由一体积浓硝酸与三体积浓盐酸混合而成)的抗腐蚀性。这就是被称为“塑料王”的最早的工程塑料。今天的工程塑料,已经产生了许多性能更为先进优良的品种。聚四氟乙烯虽有“塑料王”之称,但它不易加工,在高温下使用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气体。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是ABS工程塑料,克服了上述这些缺点。它是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原料,共同聚合而成,因而它集中了丙烯腈的耐热、抗腐蚀性,丁二烯的高弹性,苯乙烯的易加工的特点,受到工程师们的空前热烈的欢迎,成为新的“塑料王”。在空间技术方面,随着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一些高强度的工程塑料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一种能在1500高温下,处理聚丙腈而得到的碳纤维材料,在一定时间里,可以经受4000℃的高温,可用来做火箭头部结构的材料,塑料的轻是有名的,这也满足了空间技术材料的要求而受到空间材料专家的青睐。塑料不仅在航天方面,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就在人类的医疗器材的发展上也有着许多独特的贡献。它们在人造医疗用塑料制品上,发挥了金属发挥不了的作用。它们被用于制造人造血管、人造食道、人造骨骼以及人造解膜等塑料制品,已经在人体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还把一个塑料心脏,换在牛的体内,这头小牛居然活了两星期。我们可以预料,在人体内使用塑料心脏以挽救心脏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材料科学是个广阔的天地,人类的有机合成材料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已经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改善了人类的社会物质生产装备,也促进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面貌。然而现阶段人类主要是以石油、煤、天燃气为原料来发展有机化工工业,这些资源在自然界都是有限的,属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人类迫切需要将化工研究的目光转向有着丰富资源的自然界,从有机物中发展有机化工并且还要研究从无机物中进行合成材料。人类只有从无限的自然资源中寻求,从阳光、空气、水中探索新材料的发展才会使化学工业得到最终快速的发展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公斤,日本为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塑料材料导热性能研究论文

当然可以.把一只塑料杯子里灌满开水,用手摸摸不就知道了.呵呵.

【什么是导热性】导热性是对固体或液体传热的能力的衡量。导热性用热导系数来衡量。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铜的导热系数约为380W/铝的导热系数约为160W/铸铁的导热系数约为48W/不同钢材的导热系数在之间99%氧化铍陶瓷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相当于金属铝(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板,大功率气体激光管,晶体管的散热片外壳,微波输出窗和中子减速剂等材料)99%氧化铝陶瓷的导热系数约为37W/(用于制作高温坩埚、耐火炉管及特殊耐磨材料,如陶瓷轴承、陶瓷密封件及水阀片等)A12O3陶瓷(瓷器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其Al2O3含量一般在30%左右)的导热系数约为27W/,热喷涂AI2O3陶瓷涂层导热系数为8. 7W/(600℃)和(1200℃),可起到隔热作用塑料的导热系数低,不同塑料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之间,如PC是,HDPE是,ABS是等木材的导热系数在之间【答案】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常见材料的导热快慢顺序为:瓷、铁、塑料、木头

可以,世界上没有物质不能导热,只是导热能力高低的问题!热传导三种方式,对流,辐射和传导。对流是有物质流动的地方,如风扇、冷凝水。辐射是红外能量的能传递!如开水瓶里面为什么要做成镜面,就是防止辐射产热,而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是因为真空条件基本上不传热。传导就是接触式传热,就如楼上所说,把开水到进杯子,可以感觉杯子发烫,就是传导了。 塑料属于高分子,其热传导方式是声子传热。金属是靠自由电子传热。无机非金属是靠晶格的震动传热的!塑料并非不传热而是导热差罢了! 如果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加入导热填料,那么就可以提高塑料的导热性能!你可以通过实验来计算其热阻!简单的实验就是,用一块发热板上下两层中间夹着塑料片,等下板发热20分钟后,测试上下两块板的温度差!热阻就是温差除以发热的功率!当然上下两块板最好用导热很好的金属(如银、铜)绝对不传热其热阻为无穷大!

铁>瓷>木头>塑料

传热的基本规律:金属的大于非金属的,固体的大于液体的,液体大于气体的,

相同或近似的物质,越致密导热就越好。所以铁>瓷>木头>塑料

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密实固体内部和静止流体中的热量传递都是纯导热在起作用。导热部分参与了在运动流体中的热量传递。

扩展资料:

导热材料主要种类

石墨烯、导热粘合剂石墨烯制备设备 、导热测试仪 加热元件 导热硅胶片、导热绝缘材料、导热界面材料、导热矽胶布、导热胶带、导热硅脂、导热膏、散热膏、散热硅脂、散热油、散热膜、导热膜等。

一、热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成功的解决了设备中热量的损耗或保持问题。在热设计中往往需要考虑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问题。合理选择热传递介质,不仅要考虑其热传递能力,还要兼顾生产中的工艺、维护操作性、优良的性价比。

这些材料是近年来针对设备的热传导要求而设计的,性能优异、可靠。它们适合各种环境和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导热问题都有妥善的对策,对设备的高度集成,以及超小超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该导热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许多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1)相变导热绝缘材料

利用基材的特性,在工作温度中发生相变,从而使材料更加贴合接触表面,同时也获得了超低的热阻,更加彻底的进行热量传递,是CPU、模块电源等重要器件的可靠选择。

2)导热导电衬垫

特殊工艺和先进技术的结晶,超乎寻常的导热能力和低电阻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材料,其热传导能力和材料本身具备的柔韧性,很好的贴合了功率器件的散热和安装要求。

3)热传导胶带

广泛应用在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粘接,能同时实现导热、绝缘和固定的功能,能有效减小设备的体积,是降低设备成本的有利选择。

4)导热绝缘弹性橡胶

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高等级的耐压,符合目前电子行业对导热材料的需求,是替代硅脂导热膏加云母片的二元散

热系统的最佳产品。该类产品安装便捷,利于自动化生产和产品维护,是极具工艺性和实用性的新型材料。

5)柔性导热垫

一种有较厚的导热衬垫,专门为利用缝隙传递热量的设计方案生产,能够填充缝隙,完成发热部位与散热部位的热

传递,同时还能起到减震、绝缘、密封等作用,能够满足设备小型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6)导热填充剂

也可以作为导热胶使用,不仅具有导热的功效,也是粘接、密封灌封的上佳材料。通过对接触面或罐状体的填充,

传导发热部件的热量。

7)导热绝缘灌封胶

导热绝缘灌封胶适用于对散热性要求高的电子元器件的灌封。该胶固化后导热性能好,绝缘性优,电气性能优异,

粘接性好,表面光泽性好。

二、导热绝缘弹性橡胶

导热绝缘弹性橡胶采用硅橡胶基材,氮化硼、氧化铝等陶瓷颗粒为填充剂,导热效果非常好。同等条件下,热阻抗要小于其它导热材料。具有柔软,干净,无污染和放射性,高绝缘性的特点,玻璃纤维加固提供了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防刺穿、抗剪切、抗撕裂,可带导热压敏背胶。

导热橡胶的导热性能不仅和导热材料的厚度有关,还和导热材料的使用面积有关。由于导热材料的结构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导热材料还会和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大,导热能力就会强。一般导热材料受到压力在5-100psi,大多数散热器的安装压力不会超过250psi。

氧化铝导热橡胶:导热性好,外型美观,广泛用于通信等产品的散热。

氮化硼导热橡胶:导热性能优异,适用大功率器件散热,相同条件下与普通导热材料相比,可使器件温度低20℃以上。

使用注意事项:

以上几种导热绝缘材料都是采用硅橡胶为基材。使用时散热表面应平滑、干净,不应有毛刺,以免刺破橡胶片,破坏绝缘。导热材料的热阻越小,进入稳定时间越短,稳定温度越低。导热绝缘片的使用不需要再辅以其它材料。

三、相变导热绝缘材料

相变导热绝缘材料,主要用于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要求热阻极低的发热元件,以确保良好散热。相变导热绝缘材料在大约45~50℃时会发生相变。并在压力作用下流进并填充发热体和散热器之间的不规则间隙,挤走空气,以形成良好导热的界面。

应用场合:

微处理器、存储模块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芯片

DC/DC转换器、IGBT和其它的功率模块

功率半导体器件、固态继电器、桥式整流器

相变衬垫是采用成卷包装,长度为100英尺,标准宽度为毫米,另有多种规格可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导热材料

塑料类期刊

Science Advances(SAEPaper)是一本由美国科学院出版的期刊,记录着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投稿后一星期内就能接收到结果。《塑料科技》月刊杂志创刊于197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和全文收录期刊。投稿者在《塑料科技》投稿,因为审稿速度比较快,一般情况下投稿后一星期内就能接收到结果。

不容易。《塑料科技》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和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期刊(AJ)、英国高分子图书馆(PL)、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来稿要求论点新颖、论证严密、论据充足、文字精练。论文字数5000字符-8000字符为宜,图表也要计算在内,不包括英文摘要关键词。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30字以内。署真实姓名,注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300字以内。用3~8个关键词术语反映论文主题。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学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

saepaper是什么期刊,国外塑料期刊级别为国家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1年。

塑料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论述了PVC的结构性能。PVC可分为软PVC和硬PVC。其中硬PVC大约占市场的2/3,软PVC占1/3。软PVC一般用于地板、天花板以及皮革的表层,但由于软PVC中含有柔软剂(这也是软PVC与硬PVC的区别),容易变脆,不易保存,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了局限。硬PVC不含柔软剂,因此柔韧性好,易成型,不易脆,无毒无污染,保存时间长,因此具有很大的 开发应用价值。PVC的本质是一种真空吸塑膜,用于各类面板的表层包装,所以又被称为装饰膜、附胶膜,应用于建材、包装、医药等诸多行业。其中建材行业占的比重最大,为60%,其次是包装行业,还有其他若干小范围应用的行业。由于PVC树脂具有耐氧化、耐火等特性,易成型,价格合理,现在也广泛用于电缆外护套的生产,在电缆电线行业应用广泛。我公司用的PVC树脂型号是H-70和ZH-70(阻燃型),由于PVC的结构比较稳定、在生产中和应用中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在电缆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电缆线芯中间我们用的一种填充材料是网状聚丙烯,用于衬托电缆的圆整性。绕包时用的是一种聚酯带,它具有强度高,耐火等特性。所以说高分子材料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关键词: 应用广泛、耐老化、耐氧化、耐火、结构稳定、易成型、柔韧性好、无污染、价格合理、

无毒的塑料袋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可以用来包装食品。聚氯烯制成的塑料袋有毒,不能做食品包装袋使用,识别无毒的塑料包装袋方法如下: (1)用手使劲抖动塑料袋时,发出哗哗啦啦的清脆响声是无毒塑料袋,而声音小而闷的,是毒塑料袋。 (2)把塑料袋放到水里,用手将其按到水底,稍等片刻,浮出水面的即为无毒塑料包装袋,沉在水底的即是有毒塑料包装袋。 (3)用手抚摸塑料包装袋表面。很光滑是无毒的,发粘、发涩是有毒的。 (4)无毒的塑料袋易燃,火焰尖端呈黄色,局部呈青色,燃烧时象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有毒的塑料袋不易燃,离火即熄,火焰尖端呈黄色,底部呈绿色,软化能拉丝。

据人民网报道:许多农贸市场、超市都在用塑料袋装熟食品,其实,很多塑料袋存在毒性,尤其是五颜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其本身更是含有大量毒素。因为彩色塑料袋属于再生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使人慢性中毒。此外,最新研究显示,塑料产品中的增塑剂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而再生塑料因为工艺简陋等原因,其增塑剂在与食品,尤其是油性食品接触时更容易渗出。 “人们习惯使用‘毒袋’,既是致癌物质的受害者,又不知不觉地充当了致癌物质的传播者。”同济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教授厉曙光提醒说,不少早点铺用薄薄的、有刺鼻异味的再生塑料袋装油条之类的熟食,致癌物质渗出更快,危害更大。 那么,怎样鉴别塑料袋有无毒性呢? 感官检测法:无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手摸时有润滑感。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呈淡黄色,手感发粘。 用水检测法:把塑料袋置于水中,并按入水底,无毒塑料袋可浮出水面,有毒塑料袋下沉。 抖动检测法:用手抓住塑料袋一端用力抖,发出清脆声者无毒,声音闷涩者有毒。 火烧检测法: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蓝色,燃烧时像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有毒的聚氯乙烯塑料袋不易燃,离火即熄,发出刺激性气味。

我有详细 资料 怎么联系 人生试题一共有四道题目: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任一题目上。

有机光伏材料研究论文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探究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使用使减反射光伏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光伏玻璃减反射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光伏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热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探究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本文主要以TiO2薄膜为对象,对其研究现状和薄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光伏玻璃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太阳能作为一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使用使减反射光伏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光伏玻璃减反射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光伏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TiO2薄膜的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的有效利用。

1、TiO2薄膜研究现状

TiO2薄膜相变特性

在当前太阳能电池陷光薄膜应用领域中,TiO2薄膜凭借着自身光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和易于沉积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在当前一部分商业电池中,也有很多组件中采用TiO2薄膜来作为减反射层。正是因为TiO2薄膜具有以上良好特性,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存在设备门槛问题,而且还能够避免工艺中很多酸碱的侵蚀,确保整体质量。同时,利用TiO2薄膜作为减反射层,还不会出现因为减反层材料变化而需要对工艺或设备进行调整的问题。

目前,TiO2薄膜有锐钛矿相、金红石相和板钛矿相三种相,每一种类型的相取决于沉积温度的高低。一般来说,沉积温度在350℃-700℃范围内所形成为薄膜为锐钛矿相,700℃以上沉积温度所形成的薄膜则为金红石相,至于板钛矿相则在TiO2薄膜中比较少见。其中,锐钛矿相晶体结构是八面体共边组成,光学带隙约为,折射率为。而金红石相晶体结构则是由八面体共顶点组成,光学带隙为,折射率为,并且具有吸收系数大、稳定性高等特点。

非金属元素掺杂

等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以金属钛为靶材,O2/N2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沉积氮掺杂的TiO2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椭圆偏振光谱得到薄膜的光学性能及膜厚等性质,计算出不同基底温度、不同氮掺杂量TiO2薄膜的带隙和消光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得到TiOxN2-x化合物,氮的掺入可以使薄膜的禁带宽度降低至,有可能提高光催化性能。

江洪湖等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控制氩气和氮气的流量比,生长出不同氮含量的TiO2薄膜,进而研究氮掺杂对TiO2薄膜的折射率、透过率、吸收光谱和光学禁带宽度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掺氮量,通过掺氮来提高TiO2薄膜对可见光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可以提高薄膜的折射率,可以有效地减小TiO2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氮掺杂的TiO2薄膜的光学吸收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现象。由于氮的掺杂,在TiO2的禁带中形成了一个孤立的能态 (N2p),这个能态就位于TiO2的价带之上,这使氮掺杂的TiO2薄膜在可见光吸收带中出现一个肩峰。

2、TiO2的梯度折射薄膜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的梯度折射率低反射薄膜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梯度折射率薄膜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是将金属醇盐与水、溶剂以及催化剂等融合在一起,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溶胶,通常情况下,这些金属醇盐主要包括钛酸丁酯、钛酸乙酯和钛酸异丙酯等。然后利用旋涂法和提拉法等技术将溶胶在玻璃上形成凝胶膜,对于薄膜厚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整与溶胶相关的因素如粘度、催化剂、溶剂以及浸渍提升速率等来完成。最后通过烧结工艺去除膜中有机物,最终形成梯度折射薄膜。这种梯度折射薄膜制备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而且沉积温度低,均匀度高。一般来说,利用该方法制备出的TiO2薄膜为网络结构,无明显微孔缺陷,致密性和均匀性都很好,经过热处理之后,薄膜的厚度通常在80nm左右,这也可以作为最终获得的梯度TiO2薄膜的厚度。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机物挥发会对薄膜产生C元素污染等。为了将以上问题有效解决,Chen等尝试利用钛酸异丙酯作为前驱体来对梯度折射薄膜进行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有效避免了薄膜产生C元素污染这一问题。但是,溶胶-凝胶法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说该方法无法对梯度折射薄膜的折射率进行有效调控,同时,利用该方法所制备出的梯度折射薄膜成品厚度均匀性差,在制备减反膜方面等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溶胶-凝胶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也是当前TiO2梯度折射薄膜制备的一个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加热和光辐射等各种能源,将处于反应器内的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固态沉积物的一种技术。按照不同标准,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沉积速率快,成膜质量高等。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说沉积温度较高,导致其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此外,该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成分来改变薄膜折射率也是存在一定限制的。

物理气相沉积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主要指的是在真空条件下,通过激光、热蒸发以及溅射等方法,将固体材料源气化,以此来生成气态的粒子团或失去电子的等离子体。在较压下经过反应气体沉积在衬底表面形成具有某些功能特性的薄膜。就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法的分类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蒸发法和溅射沉积法。利用蒸发法制备薄膜的时候,可以通过降低余气体分压和提高沉积速率的方法来提高薄膜纯度,同时,沉积速度和背底真空度的变化也会给薄膜纯度带来影响,具体参数如表1 所示。

与以上两种制备方法相比,物理气相沉积法具有沉积温度低、应用范围广、衬底粘附性强以及制备方法等优点。该制备方法的缺点则是溅射过程中绕射性差,不宜作为复杂表面的镀膜。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进行梯度折射薄膜制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倾斜沉积;另一种是多角度倾斜沉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均能够使梯度折射薄膜呈现出较好的特性,使其满足太阳能电池的.使用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也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太阳能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主要能源,不仅需要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而且还要实现成本的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增加反射光伏玻璃的需求。TiO2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太阳能源的充分利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了解当前TiO2薄膜的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制备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拓展阅读

梯度折射率材料

在光学系统的设计中主要通过透镜的形状、厚度来成像,并利用各种透镜的组合来优化光学性能,从而使折射率也相应地呈连续变化。它也可简称为梯折材料。

简介

在传统的光学系统中,各种光学元件所用的材料都是均质的,每个元件内部各处的折射率为常数。在光学系统的设计中主要通过透镜的形状、厚度来成像,并利用各种透镜的组合来优化光学性能。梯度折射率材料则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它的组分和结构在材料内部按一定规律连续变化,从而使折射率也相应地呈连续变化。它也可简称为梯折材料。

一、梯度折射材料的折射率梯度类型成像原理

梯度折射材料按折射梯度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径向梯度折射材料、轴向梯度折射材料、球向梯度折射材料。

(一)径向梯度折射材料及其成像原理

径向梯度折射材料是圆棒状的。它的折射率沿垂直于光轴的半径从中心到边缘连续变化,等折射率面是以光轴为对称轴的圆柱面。沿垂直于光轴方向截取一定长度的梯度折射率棒两端加工成平面,就制成了一个梯度折射率透镜。光线在镜内以正弦曲线连续传播,如果折射率从轴心到边缘连续降低,就是自聚焦透镜,相当于普通凸透镜。如果折射率从轴心到边缘连续增加,就是自发散射透镜相当于凹透镜。4-1为成像原理图。P1、P2、P3、P4分别为实物,Q1、Q2、Q3、Q4分别为像,z为轴向,r为径向,H为主点,F为焦点,z0为棒长,h为棒端面至主平面距离,f为焦距,l和l´分别为物距和像距,P=2π/ A,A为折射率分布稀疏。有以下关系式中M――倍率。

理想径向梯度折射率的分布

n(r) =n0sech(gr)

式中g—常数;

n0—棒光轴处的折射率;r――离开光轴的距离。

20世纪60年代,虽然对径向梯度折射率的分布形式又作了许多研究,但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仍然是抛物线性的分布式,并作为径向梯度折射率棒的设计的基础。

(二)轴向梯度折射材料及其成像原理

轴向梯度折射材料的折射率沿圆柱形材料的轴向呈梯度变化

式中:n(z)—沿轴向z处的折射率

n(0)—一端面处折射率

分布系数

z—z轴处任一点离端面距离

β—分布指数

(三)球向梯度折射材料及其成像原理

球向梯度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对称于球内某点而分布,这个对称中心可以是球心,也可不是。它的等折射率面是同心球面。Maxwell在1854年提出球面梯度透镜的设想,即鱼眼透镜。

式中 no、a——常数:

r——离开球心的距离。

这种球透镜只有在它内部或表面的点能够成像,因而,难以制作和应用。但至今仍有理论意义;其后曾提出了Lunebery球透镜的折射率分布式,要求球表面的折射率与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折射率相同,因而也无法实现。1985年祝颂来等人报导了一种直径约5mm的玻璃梯度折射率球,1986年Koike等人报导了直径为o.o5—3mm的高分子梯度折射率球,他们都提出折射率分布可近似于抛物线分布,这和径向梯度折射率材料的要求基本相同。

把摸去掉,用光盘除胶

1、用纸巾沾一些酒精(最好是工业酒精,要不用医用的也凑合)擦拭,再蹭几下就干净了。

2、用丙酮,方法同上。用量少而且彻底,最棒的是它能极迅速极容易地去掉这些残留的胶质,比酒精好使。以上这两种都是溶剂,也是所有方法中,效果最佳的。

3、用洗甲水。用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样。效果也很不错。洗甲水不要求质量,好的或一般都行,只要能洗掉指甲油的通通可以。

4、用护手霜。先把表面的印制品撕掉,然后再把护手霜挤一些在上面,慢慢地大拇指搓,搓一会儿就能把粘的残胶都搓下来。就是慢一点儿的。护手霜属于油脂类物质,其性质与胶类不相容。除胶就是用它这个特性。

5、用香蕉水。就是用来清除油漆的一种工业用剂,也很容易就买到的(买油漆的地方就有卖的),方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样。

扩展资料:

一个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以发电和隔热的半透明玻璃薄膜,有望大幅提升家庭用电的能效水平。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焦耳》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同时具备发电和隔热效果的太阳能电池薄膜理论上可使住户节省超过五成的用电量。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叶轩立教授说,他们将有机光伏材料制成半透明、轻质的膜,使玻璃成为发电机和热绝缘体。

叶轩立和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飞团队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合作者设计的这种玻璃薄膜能让可见光(波长为380纳米至780纳米)透过,并通过多层薄膜结构隔断红外波段光线,而对近红外波段的光进行吸收利用,因而同时满足透光、阻隔热量和采光发电3个要求。

叶轩立说,这种薄膜的隔热率可在75%到90%的范围内调节,与市场中优质的太阳隔热膜水平相当。

此外,在低光强照射下,这种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反而更高,因此还有望利用夜晚的室内灯光产生可观电能。

研究人员说,这种功能材料还处于开发初期,但有望为有机光伏材料的应用开辟新空间。

参考资料:新华网---新型玻璃薄膜既能发电又能隔热

馨格家纺为您推荐几个小方法:1,用纸巾沾一些酒精(最好是工业酒精,要不用医用的也凑合)擦拭,再蹭几下就干净了2,用丙酮,方法同上。用量少而且彻底,最棒的是它能极迅速极容易地去掉这些残留的胶质,比酒精好使。以上这两种都是溶剂,也是所有方法中,效果最佳的。3,用洗甲水。用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样。效果也很不错。洗甲水不要求质量,好的或一般都行,只要能洗掉指甲油的通通可以。4,用护手霜。先把表面的印制品撕掉,然后再把护手霜挤一些在上面,慢慢地大拇指搓,搓一会儿就能把粘的残胶都搓下来。就是慢一点儿的。护手霜属于油脂类物质,其性质与胶类不相容。除胶就是用它这个特性。5,用香蕉水。就是用来清除油漆的一种工业用剂,也很容易就买到的(买油漆的地方就有卖的),方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样。6,使用时间久的贴膜很难除去,可先用电吹风加热软化揭掉帖膜,再用松香水将玻璃上残留的背胶洗去

  • 索引序列
  • 生活中各类塑料有机材料研究论文
  • 塑料材料导热性能研究论文
  • 塑料类期刊
  • 塑料研究论文
  • 有机光伏材料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