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的。在投稿后论文后,文章确定被录用时,杂志社都会向作者发送版面费通知,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很多人也关心期刊的发表费用问题。360平台也一直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保持长期,对期刊的投稿信息掌握的也比较清晰,所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刊物的发表费用。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创办于1980年,1994年公开发行,原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初为季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简介: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内刊号:42-1658/N。影响因子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计算方式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应用数学》既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又是科技核心期刊 。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您说的这几种都在。数学类: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综合类: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中心助理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下设宣传部、行政部、义工部、阳光俱乐部和勤工助学部,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协助资助中心实现本校资助工作“以资助人,以行励人”的理念。 (一)部门简介宣传部是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下的核心部门之一,其工作要点为:以资助工作为核心内容,以品牌活动为主要依托,以院系资委为主要力量,传播 “以资助人,以行励人”的精神。(二)部门职责宣传部的主要职责包括举办各项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资委会“以资助人,以行励人”的理念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与各院系资委宣传部进行联系和交流,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在工作中有效利用,同时从宏观上把握他们的工作进度并对其进行指导;及时通过各大公众平台更新资助信息从而为同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资助》杂志像全校师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宣传资助知识以及自强精神。(三)部门分工1.常务部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主要负责部内交流及日常运作,包括对部员的培训和考核、部门工作安排以及部门文化的建设;对外则主要负责各院系资助宣传工作指导与经验交流,包括每月召开院系宣传助理例会、院系经验交流会,总体把握院系工作进度,对其进行评价及考核。2.技术部技术部总体分为视频制作、平面设计及相关技术培训,视频主要指用于自强大学生标兵评选活动的宣讲会、材料评选会、答辩会以及颁奖仪式;平面设计一般包括中心所有活动的宣传海报设计、中心及各部门的文化衫设计以及对中心助理和部员的平面设计培训。3.新媒体部新媒体部主要负责线上平台的消息推送和更新;资行天下网站、《资助》杂志、官方人人“华中大资委会”、官方微信“华中大资委会。人人主页和微信平台主要负责向广大师生推送近期的奖助学金发放信息、公益活动有关信息和励志文章等,旨在为大家带来方便、传递正能量。4.杂志社杂志社主要负责《资助》杂志的编辑与发行。《资助》杂志社成立于2005年11月,包括新生刊和普通月刊。经过不断地改进探索以及板块内容的更新,杂志社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提高了杂志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截至2014年6月,已发行64期,其中新生刊发行量超过8000本,月刊发行量700本。杂志社为宣传部核心部门,主要负责《资助》月刊的编辑与发行。杂志社下设文字编辑部、记者部和美术编辑部三个部门。《资助》杂志栏目大致分为以下:卷首语:卷起,香至。名师讲堂:记录校内名师的成长历程,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阳光文苑:亦散文,亦诗歌,在这里体会文字的美妙与神奇。资助之家:资助辅导员、资助助理,他们的风采在此向你展示。笑语人生:在滑稽可笑的言语和画面里亦可体味人生的百态。专栏:这是一方独特的天地,在这里见证资助人的真诚付出。青春风采:挖掘身边的伟大,其实感动离你并不遥远。文学导读:领你进入文学的殿堂,抚平喧嚣,娓娓道来。影音节拍:影视反映生活,在这里我们向你推荐自己的钟爱。小云有约:看世界,谈人生。小云在此与你有约。读者心声:在这里聆听你们的声音。喻园掠影:回顾一月内喻园的点滴风采。资助小贴士:资助走进你身边。(四)品牌活动1.华中科技大学自强大学生标兵评选活动(1)活动主题发掘平凡中的伟大故事,标榜自立自强、奋发成长的大学生活。活动时间:每年三月份——六月份(2)参评条件1、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生;2、思想积极向上,品格优良,生活态度端正,乐观开朗,乐于助人,为学校、社会做出积极贡献;3、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勇于直面困难,自强不息,努力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可以作为全校同学标榜学习的自强事迹。(3)参评方式1、从全校各班班级资助助理处、资行天下网站或公邮获得报名表并了解整个评选活动;2、所有报名材料都提交到院系资助助理委员会进行院系初选。(4)活动流程1、评选活动第一阶段:院系初选 (参考时间:)各院系将按照规定名额评选出院系自强大学生标兵,获得院系“自强大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的同学将由学生工作处颁发荣誉证书,并获得该学年自强奖学金(在满足奖学金评选条件的前提下)。2、评选活动第二阶段:全校总评 (参考时间:)各院系自强大学生标兵将接受各院系资助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的评分以及全校所有师生的网上投票,并最终评选出30名年度自强大学生标兵候选人。3、评选活动第三阶段:最终答辩 (参考时间:6月初)30名候选人将进行公开答辩,接受各院系资助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的提问和评分,最终产生10位校自强大学生标兵和10位自强大学生标兵提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自强大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由学生工作处颁发荣誉证书,并获得该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满足奖学金评选条件的前提下)。历届自强大学生标兵名单(排名不分先后)2010年 热依拉·热西提 刘潇 乔帅 马晓梅 吴霜 龚克 刘里鹏 方孝健 舒全峰 乐霄2011年 陈财龙 龚明锌 关意佳 雷磊 唐贵香 王吉鼎 韦威 袁占彪 周雅帆 梅健2012年 崔玉刚 方雪娇 李晨阳 曾祥胜 康盼 陈骁 肖胜贤 刘博文 杨涛 汪礼刚2013年 杨云龙 董益民 熊少翀 艾凡 熊路 杨奕 王培 谭巧云 王金晶 周世伟2014年 王筱媛 黎炎梅 陈宾 金池源 沈春旭 李帅 郭杰 邓立 闫晓龙 沙尔鹏2012-2014年度自强大学生标兵提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2012年 买尔孜也 周顶 许以军 赖长青 熊博 薛娇娇 刘勇 余海鸥 高路 石剑璧2013年 李慕颖 石培 方可 周建党 赵敏 许宏远 陈俊波 冉伟 何之成 董扣2014年 王洪岩 尹芳芳 刘伟桐 李丹华 杨发灯 杨陈 张源 陈泽宏 孟令浩 谢文慧2.资助月活动(1)活动目的在新生中宣传资助知识和自强精神,使新生基本了解资助工作、奖助学金、贫困补助、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事宜。(2)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参考时间:) 准备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资助知识手册、院系特色资助知识、反馈表、新闻通知稿),发动院系宣传助理、宣传部部员、中心助理等仔细研究手册,提出所需要添加的资助知识和对解答资助问题的意见,对院系宣传助理、院系资委会成员及班级资助助理进行相关培训。2.第二阶段:活动举行()各班自选班会、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资助宣传月活动,各院系资助委员会提供帮助,中心助理以及宣传部部员携手院系助理参加活动,并做好活动反馈记录。3.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各班级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上交活动相关材料与活动记录给院系;院系宣传助理整理汇总各班级反馈结果,完成工作总结;宣传部及各院系资委会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改进活动方案,及时整理活动相关材料,做好活动总结,并存档入档,为下一次开展活动做铺垫;院系内部按照一定标准评选优秀班级,对于优秀班级,学工处资助中心将进行相关奖励。 (一)部门简介2009年9月,以承担起“统筹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团队建设,完善中心与院系资助体系交流平台”为目的,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行政部正式成立。(二)部门理念团结 沟通 细致 高效(三)部门职责行政部主要职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统筹中心助理团队,提高中心助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加强中心各部门之间以及中心与院系的沟通联系工作。对于中心助理团队内部:行政部负责建立健全并实施团队管理规范及考核标准,确保中心助理团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行;负责会议记录、工作简报等文书的撰写及中心内部资料整理、共享;负责中心助理团队的优化建设,进行资助助理培训、组织团队活动等;对于院系助理:充当中心与院系联系沟通的桥梁及枢纽,对院系助理工作进行监督及考核;负责组织召开院系资助主任例会,保证院系与中心之间工作的协调一致;在必要的时候予以院系资助主任工作上的帮助与支持。(四)特色工作1.华中科技大学全校资助助理大会由于每年各院系资委会都分别开展工作,这使得院系资委会之间缺乏进一步的交流;各院系资委会对中心资助助理委员会的工作也缺乏深刻了解,对资助中心的各项工作更是不甚了解,同时,新学期伊始,又一批本科生进入校园。为了加强中心与各院系的了解,进一步促进院系之间的交流,以便日后更好的开展资助工作,为了有序地开展后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校本科生,又为了将资助精神更好地传达给每一位新生,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行政部于每年年末组织全校资助工作者召开全校资助助理大会以总结一年资助工作经验,并展望下一年资助工作的目标。2.华中科技大学资助助理委员会先进单位及个人评选每年的资助工作在各院系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都顺利地完成,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我校资助工作向前发展,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行政部于每年年末将全校各院系资助工作中的典型情况予以汇总评选表彰,以此来鼓励全校资助助理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并进一步加强学校资助体系的组织建设,增强院系资助助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我校资助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部门简介资助中心义工部成立于2006年,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隶属学生工作处资助中心,由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指导。部门以“让我们的情生生不息,让我们的义流芳百世”为理念,认真认定和审批全校义务工作工时,准确核实义务工作申请信息,及时审批义务工作工时,保障全校学生义务工作权益。推广义工品牌,宣传义工精神,推广义工工作,壮大义工队伍,树立义工部良好形象,开展与外校志愿者组织或团体的交流活动。(二)部门理念让我们的情生生不息,让我们的义流芳百世(三)部门标志义工部部门标志以汉字“义”字书法创意为形,象征着义务工作。它也像是一个伸出双手奔跑的人,象征着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的义工人,也寓意着义工部的开拓进取,不断前进。标志的标准色是渐变的红色,红色象征着积极、主动、开放、热情、乐于助人,这正是义工人所具有的品质。(四)部门职责1.开发、联系、组织和管理全校义务工作。组织开展义工活动及部分其他公益活动,管理、指导各院系义工部,组织规划全校学生义工工作,对参与义工工作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对义工活动进行登记、指导和管理。2.认定和审批全校义务工作工时。准确核实义务工作申请信息,及时审批义务工作工时,发放义工证书,保障全校学生义务工作权益。3.协助资助中心其他部门完成本校的资助工作。4.推广义工品牌。宣传义工精神,推广义工工作,壮大义工队伍,树立义工部良好形象,开展与外校志愿者组织或团体的交流活动。(五)部门组成1.行政部主要负责中心义工部的内部建设,也是沟通中心义工部和各院系义工部必不可少的纽带之一。行政部负责义工活动及会议的相关文字工作的处理,进行档案管理,组织部门文化建设,以及购置并保管日常工作所需的物资等,致力于内部和谐环境的创建。行政部还负责对院系义工部的考核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2.宣传部主要负责义工活动的线上线下宣传、义工精神的传播以及与校内外媒体的联系。它在义工部与校内其他组织部门之间起到枢纽作用,它是义工部向外面展示的一个平台,代表着义工部的对外形象。特色活动:义工之星评选3.校级管理员团队校级管理员团队是华中科技大学义工系统改革与自我完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的产物。作为校义工部下设机构,校级管理员团队以为规范全校义工审核过程与标准,提高义工登记效率为直接目标。校级管理员团队以学工系统义工活动管理板块为载体,为全校义工活动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认证平台和信息平台。主要工作包括发布义工活动信息,义工活动审批,义工材料审核,义工活动工时认定等。特色活动:“我是策划人”义工活动策划大赛4.项目部项目部主要负责义工服务项目的开发与建立,在义工项目的成立,运行以及后期反馈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义工部系统中项目的开拓者,项目部的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可以更好地服务大众的公益活动,再将优秀的理念和构想变为系统、规范、可实施的项目化操作。直接面向社会,为公众服务,是部门最大的特点。特色项目“武汉地铁义工”、“湖北省图书馆义工”、“武汉植物园义工”以及“爱乐音乐学校”义工支教活动等。5.救助专线救助专线一个专门负责关怀弱势群体义务工作的部门,旨在组织义工活动、筹募资金,为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伸出援手。救助专线以不赢利、小成本的特点迅速成长引领校园义工热潮;同时,救助专线致力于开发并维护校内外的福利义工,为广大同学们提供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义工平台。特色活动有爱心卖报、爱心培智、爱心敬老院基地、爱心福利院基地等。(六)特色活动1.武汉地铁义工“武汉地铁义工”项目是义工部与武汉地铁的合作义工活动。华中大义工部通过组织招募在校大学生义工,帮助维持武汉地铁的秩序,完善地铁的各项服务,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为武汉市的交通发展做出贡献。经过三届义工的努力,“武汉地铁义工”活动成效明显,得到了校学工处的支持、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赏,已经成为华中大义工部的品牌活动之一。2.爱乐音乐学校义工武汉爱乐音乐学校招收了百余名学生,大部分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贫困地区,其中67人吃、穿、住、学,分文不收。为了帮助那些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们,义工部每个周末组织义工为孩子们讲授文化知识。这项活动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也加强了社会对这些贫困孩子们的关注和关心,给社会传递正能量。3.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义工植物园义工是华中科技大学义工部与武汉植物园合作的一个义工项目,每周末在武汉植物园进行义工工作。通过在植物园门口验票,维持秩序,使游客能跟文明,跟快捷地入园观赏,并提供义工们一个服务社会,学习面对不同的人的机会。4.湖北省图书馆义工每周末由各院系组织学生前往湖北省图书馆进行义务工作。通过在图书馆拖地、擦书架、整理书籍等活动来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学习环境和宝贵的文化资源。目前义工部已与省图签订合同,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5.爱心培智在武汉培智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华中大义工部救助专线组织义工以小组的形式给培智学校的班级开展活动,以班会的形式给孩子们普及校内外安全知识、道德规范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可以在关注下开心地成长,慢慢进步。6.爱心敬老院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也日趋明显。救助专线以关爱孤独的老人,可以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出发点,开展“爱心敬老院基地”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让爱意温暖老人的心。7.爱心募捐在学校的学生发生重大家庭变故时,华中大义工部会在学校的公寓附近开展爱心募捐活动,为这样的同学募集善款,帮助学子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七)部歌爱的信仰把青春定格为我来帮助你快乐是埋下的种子迎春风慢慢萌芽勇往直前带上朝夕让大爱绽放爱就是我的信仰是我微笑的力量让我在失落中逐渐学会坚强爱就是我的阳光是我前进的航向让我在巨浪中仍然呼吁铿锵让心灵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蓝天来见证我们的歌唱真善是不褪色的回忆经流年不再荏苒不遗余力带上朝夕把距离变暖玉爱就是我的信仰是我微笑的力量让我在失落中逐渐学会坚强爱就是我的阳光是我前进的航向让我在巨浪中仍然呼吁铿锵爱就是我的信仰是我微笑的力量让我在失落中逐渐学会坚强 (一)部门简介资助中心阳光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9月,于2007年12月设立院系阳光俱乐部,是资助中心指导下的学生组织。阳光俱乐部以“感恩、诚信、发展、成长”为部门理念,以“立足教育,关注公益,志愿服务”为宗旨,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加强感恩意识教育。(二)部门标志阳光首字母为y,g共同组成一个心形,意喻感恩、关心。舞动的黄丝带有传递之意,意喻传递关爱,传递希望。丝带朝向远方伸展,在末端处形成一个箭头的形状,意喻指引、指导,暗含阳光俱乐部大学生教育的定位。心形下方依次写出了阳光俱乐部的英、中文名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英文缩写。(三)部门组成阳光俱乐部系统由中心阳光俱乐部和院系阳光俱乐部组成,其中,校阳光俱乐部由人事部、外事部、项目部和企划部四部门组成。院系阳光俱乐部根据本学院人数规模设立各自下属部门。(四)部门职责中心阳光俱乐部设四个职能性工作部门,分别负责四大方面的工作,具体的部门设置及各部门职能分工如下:1.人事部(1)中心阳光俱乐部招新工作;(2)对阳光俱乐部系统进行制度培训;(3)积极开展“阳光早训”;(4)绩效考核及成员日常管理,资源管理;(5)院系活动总结整理,并建立活动资源库;(6)围绕“家”的主题组织常规性内部联络活动;(7)负责阳光俱乐部网络平台的管理。2.外事部(1)全面系统推进“阳光励志演讲”;(2)稳步扎实创新“阳光解说员”,监督院系解说员活动的开展;(3)积极创新立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公益活动;(4)与全国各高校学生社团的联系沟通,树立阳光俱乐部的对外形象。3.项目部(1)全面系统地负责“爱心宿舍”项目的开展;(2)新开发“爱心义卖”特色活动,为筹建“爱心超市”做好前期准备;(3)负责积极开展各种优质公益扶住项目的创建与规划工作。4.企划部(1)引领特色活动潮流,激发院系特色创意,并协助院系有效地运用手中有限的资源,开展院系特色活动;(2)积极加强与院系的沟通交流,对院系开展相关活动进行考核;(3)负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阳光素拓课堂;(4)组织不定期中心院系座谈会,及时交流近期活动的心得以及商讨所面临的困境的解决方案。(5)prezi志愿云团队的建立。(五)院系特色活动院系阳光俱乐部职责:协助本院资助辅导员开展工作;接受校阳光俱乐部的督察和评估;策划、实施举办具有学院特色的有关学生教育工作及相关活动。院系助理作为本院系大学生培训活动的总负责人,领导本院系的大学生培训工作,配合阳光俱乐部工作的开展,全力推进本院系教育工作进程,保证本院系阳光俱乐分部良好运作。院系特色活动中较为突出的有:经济学院:阳光消息、接触零距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急救知识训练营;软件学院:阳光一帮一;法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阳光辅导员。(六)品牌活动1.爱心宿舍“爱心宿舍”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发起的,是一个旨在搭建大学生公益参与平台、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和捐赠习惯的大型校园公益项目。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阳光俱乐部组织“爱心宿舍”。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废品回收,其中主要包括回收爱心寝室的废塑料瓶以及爱心办公室的旧报纸,所筹善款主要用于捐购爱心包裹,帮助贫困地区和灾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2013年4月在爱心宿舍基础上开展“爱心办公室”,招募义工回收学校各个科室的废旧报纸,并汇入“爱心宿舍”活动善款。截止至2013年秋季学期末,“爱心宿舍”活动已经成功举办6期,活动成果展示如下: 期数 回收金额 捐助情况 2011年第1期 7062元 新疆阿勒泰和四川南充的70位小学生 2011年第2期 8300元 63位宁夏小学生;2所河北省平山县的小学 2012年第1期 10000元 50名江西萍乡市小学生;5所江西萍乡市的小学 2012年第2期 10000元 6所小学共8个包裹;甘肃陇南市20名小学生 2013年第1期 9619元 捐赠给甘肃省和河南省的两所小学;捐赠给管理学院一位10级同学用于治疗 2013年第2期 8250元 捐赠给四川布施特木里镇中心校50名小学生;捐赠给校内来自软件、计算机学院、重医的三位患重症的同学用于治疗 注:个人型为美术包,100元/个,单位型为体育包或音乐包1000元/个。详细介绍请参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2.阳光解说员(1)武汉市博物馆阳光解说员中心阳光俱乐部与武汉博物馆合作的解说志愿者服务项目。中心阳光俱乐部牵头组织,院系阳光俱乐部参与协作,以培新武汉博物馆解说员志愿者为主要内容。在武汉博物馆建立“阳光解说站”,作为中心阳光俱乐部与武汉博物馆交流沟通的平台。成立时间:2007年活动时间:周末主要工作:为广大的武汉市民讲解文物,讲解历史,宣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荆楚文化。活动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以及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校史陈列馆阳光解说员场馆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陈列馆建成于60周年校庆前夕,于2012年10月4日举行校史馆落成开馆揭牌仪式。校史馆现为全国最大的高校历史展馆,包括原同济医科大学展区、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展区、华中理工大学展区以及现代展区。成立时间:2012年活动时间:日常(周一、周五闭馆除外)主要工作:招募和培训校史解说志愿者,为在校生、校友以及来宾解说华中科技大学校史。(3)武汉革命博物馆阳光解说员场馆简介:武汉革命博物馆是2000年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成立时间:2013年活动时间:周末主要工作:解说武汉红色革命历史。3.阳光励志演讲华中科技大学每年全校自强标兵评选活动,会挖掘出一大批自强自立的大学生典型代表。他们或顽强拼搏、或身残志坚,阳光励志演讲将自强大学生标兵带到武汉各个中学,通过这些优秀大学生讲诉自己成人成才的事迹。成立时间:2009年合作学校:武钢三中、武汉市51中、武汉梨园中学4.阳光早训“阳光早训”定于春季或秋季的早上6:30—7:30,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增进对团队的认识。培训内容分为常识性内容培训和团队意识的培训。在早训期间,团队贯穿全篇,强调团队的纪律性,团队的合作性,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团队的意义等。“阳光早训”的培训对象目前主要为院系阳光俱乐部部长和中心阳光俱乐部部员,并将在全校范围内予以试点,适时扩大。 (一)部门简介勤工助学部是资助中心助理委员会的五大部门之一,每年可提供3000多个岗位,平均每学期上岗9000多人次。勤工助学的岗位给了广大学生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缓解生活困难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更加珍惜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做到了育教于劳,不仅解决了广大学生的生活困难,还提升了学生的精神素养。(二)部门职责勤工助学部的岗位都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校较大的岗位有韵苑公寓岗、紫菘公寓岗、东边超市岗、西边超市岗、车棚岗等,较小的岗位有东校区机房岗、校报岗、东边图书馆岗、党报岗等。勤工助学部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勤工助学招聘和培训、安排学生上岗、学生工资的核查与上报和管理全校各勤工助学岗位,以及院系的勤工助学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并与中心委员会其他的四个部门共同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管理全校资助工作。(三)精神以勤代补,自立自强(四)宗旨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五)原则学有余力,育德于劳(六)理念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七)工作性质在资助中心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校的勤工助学活动,有组织地在校内外开展劳务服务以及家教、营销、社会化服务、信息服务等勤工助学活动。(八)部门职责1、完成每学期的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岗前培训、岗位排班、日常管理、工资审核等工作;2、收集、整理并及时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信息,开拓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勤工助学岗位;3、积极做好用人单位与贫困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双方按事先商定的条件履行义务;4、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正确参与、劳逸结合、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健康发展;5、不断完善各项勤工助学规章制度,规范勤工助学管理;6、积极作好工作总结和计划;7、认真落实每学期的勤工助学评优工作,调动广大勤工助学同学们工作积极性,让学校的勤工助学更加有序的运行。(九)特色活动1.爱心传递活动此项活动是勤工助学部岗位的协管员的自发组织的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活动,由全校的各大岗位的协管员定期自愿捐款对青海的高中生和身边的经济困难同学进行资助,并给予其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众多接受资助的同学都完成了学业,没有因为贫困而让自己的人生半途而废,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中大学子骄傲的事情。2.院系风采此项活动是勤工助学部下属的院系勤工助学部门开展的一项特色性活动,院系勤工助学部门可以组织本学院学生进行院系勤工助学岗位,家教活动,校内外兼职等等,帮助经济困难同学自食其力,提供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赚取生活费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简介: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内刊号:42-1658/N。影响因子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计算方式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该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教育评估与开发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同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院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0月,当时称为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13日,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16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后,高等教育研究所为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之一。现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和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高等教育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该所主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尤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思想、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福特基金会国际合作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近期确立的重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该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德育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大学德育专题研究、教育哲学专题研究等。院校研究所院校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5月,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的核心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会长单位,刘献君教授任会长。现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本所主要开展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院校咨询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以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社科司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近期着重开展院校研究案例库建设和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本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概论、高等学校战略与规划、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法学、教育统计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题、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专题、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现任所长为赵炬明教授,副所长为陈敏教授。 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12月。该所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在科学研究上,承担和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承担了多项湖北省和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该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品德心理、大学管理心理等。 教育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该所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程。该所共有5名教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除一名教授外,其余五位教师均在国内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访学一年。该所现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学等。在科研方面,该所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和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湖北子项目等多项课题。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刘献君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中心拥有坚实的学科平台,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设有院校发展与战略规划、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聘任与发展、院校数据系统设计与分析等研究方向。中心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引领着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心已出版著作20余部,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自2003年以来,定期举办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单年举办国内会议,双年举办国际会议。现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5次,国内会议8次,国际研讨班4次。中心注重建设院校研究案例库,定期出版院校研究案例辑,为我国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交流与发表的平台。中心教师曾受邀为400余所高校做学术报告,提供管理咨询,帮助40余所高校制定战略规划,受到广泛好评。中心多次派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访问交流,聘请多位美国学者为兼职教授,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合作举办国际研讨班及培养研究生。2012年10月,中心下属的中美院校研究国际科研合作中心成立,将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加州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进行合作,引进院校研究课程,授权翻译出版著作,进行数据共享。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以推动我国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深化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探索院校研究理论和方法,培训院校研究人员;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提高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并在国际院校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跨所研究中心,该中心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沈红教授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和港、台2个地区学习或访问; 别敦荣副教授曾赴美国和法国学习或访问; 张晓明副教授曾赴日本和加拿大访问; 陈敏副教授曾赴日本学习或访问; 周艳副教授曾赴英国学习。 本中心所承担的比较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学生贷款----亚太地区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生财政与学生资助的国际比较、多校园大学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型大学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趋势、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国际化----两岸三地比较研究、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中英教师专业社会化问题研究、私立高校赢利问题的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于1997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即:1、实施按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系科打通培养的方案,以强化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2、实行人文社会科学辅修专业制;3、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4、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每年出版一卷《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5、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中国语文》水于达标测试工作室、《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辑部等机构。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基地是湖北省文科重点建设基地、学校文科重点建设基地,是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使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高教改革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将中心建设成为联系全国高校和校外研究机构的伞形网络中心,并起到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成为全国高校院校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基地。造就和培养具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国内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中心成为全国从事院校发展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全国的研究咨询基地和教育部进行高校改革决策的智囊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调查与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跨院校研究机构,2008年筹建,2009年正式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靠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其中区域高等教育调查与评估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理论与比较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心本部;区域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武汉工程大学,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挂靠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促进高教改革发展为办刊宗旨。作为高教研究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杂志注重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注重反映高教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大力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作者,积极加强与海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等办刊特色。杂志现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院校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德育与美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探索与争鸣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要栏目,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具有选材面广、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和勇于探索等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据200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1998年全国社会科学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本刊名列第19,成为进入前20名的唯一教育类期刊。《高等教育研究》1994、1996、1998、2000年连续四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1998和2001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在高教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在作者的关心支持下,杂志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1983年创刊。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工程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含工、农、医等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学术活动,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同年决定,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工程院教委会会刊。根据工程院教委会的安排,本刊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有《武汉大学学报》还有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
文稿应具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点鲜明,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结论明确,文字简练,层次清楚,打印工整。论著稿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6000字,经验交流、技术交流一般不超过4000字,论文摘要、病例报告、短篇报道不超过2000字。请务必使用规范的汉字及词语。 该刊实行盲法审稿,来稿一式两份(用小4号字、倍行距打印),文稿中不出现任何有关作者本人的信息。另纸打印一份中英文对照的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应准确、规范、完整)及邮政编码。如系2个单位及以上者,则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排阿拉伯数字角码,按序将单位名称写于作者下方。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及第一作者或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来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证明内容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未一稿两投等项。 论著、经验交流、技术交流稿需要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字限200字左右。英文摘要译出文题、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列前3位,3位以上者加et al)及作者单位和邮政编码。关键词一般3~5个,请采用最新版的MeSH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主题词,MeSH词表中无该词时,方可用习用的自由词。使用缩略语,应在文中首次出现处写明中、英文全称。 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序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表题以不超过15个字为宜。数据不多、栏目过繁、文字过多者均不宜列表。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 线条图应另纸描绘,全图外廓以矩形为宜,高宽比例约为5∶7,避免过于扁宽或狭长。照片图须清晰,层次分明,并于背面注明作者姓名、图号和上下方向,图题及说明应另纸书写,不要在照片背面写图解或划损照片。 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限,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实。一般不超过10条。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私人通讯等勿作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角注。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请于首页左下脚处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奖,请另用纸注明获奖的种类,并请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 投稿者请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每篇稿件收稿件审理费20元整,外地作者可通过邮局汇款,请勿在信内夹寄现金。汇款寄至: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冯 琪 收,邮政编码430030
《应用数学》既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又是科技核心期刊 。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科学fans》也不错。
不是。中学科技杂志是省级期刊,并不是核心期刊。《中学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
<科幻世界> 很不错 我现在还在看...
中华语文网里面的作文很好啊 有几篇作文也可看看下面是里边的一篇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 来源:作文屋2008-7-30 17:25:56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